期刊文献+
共找到7,8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北部石炭纪-二叠纪独特的构造-成矿作用:对古亚洲洋构造域南部大地构造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313
1
作者 肖文交 韩春明 +8 位作者 袁超 陈汉林 孙敏 林寿发 厉子龙 毛启贵 张继恩 孙枢 李继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62-1076,共15页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独特的构造-成矿作用以发育大量石炭纪-二叠纪构造-成矿事件为特征,其中包括:(1)发育于晚石炭世-二叠世的阿尔泰岛弧及其变质事件、阿尔泰麻粒岩与基性杂岩、西南天山放射虫硅质岩和高压-超高压-低压麻粒岩相变质事件;...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独特的构造-成矿作用以发育大量石炭纪-二叠纪构造-成矿事件为特征,其中包括:(1)发育于晚石炭世-二叠世的阿尔泰岛弧及其变质事件、阿尔泰麻粒岩与基性杂岩、西南天山放射虫硅质岩和高压-超高压-低压麻粒岩相变质事件;(2)北疆发育的石炭纪(-二叠世)埃达克岩-高镁安山岩-富Nd玄武质岩组合、阿拉斯加型基性-超基性杂岩和大量的与俯冲相关的钙碱性岩浆活动与斑岩型铜矿床成矿作用;(3)天山晚石炭世晚期蛇绿岩与岛弧火山岩等。结合北疆地区相关的前陆盆地发育不明显、碰撞型花岗岩欠发育与大量发育平行造山带大型走滑构造等现象,可以认为新疆北部在石炭纪-二叠纪挤压-伸展-走滑并存,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活跃。这些新进展表明新疆北部在晚石炭世-二叠纪可能仍存在活动陆缘,因此,古亚洲洋构造域南部复杂增生造山作用最后延至晚石炭世晚期-二叠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 石炭纪-二叠世构造-成矿事件 古亚洲洋构造南部
下载PDF
中亚造山带大陆动力学过程与成矿作用 被引量:159
2
作者 肖文交 舒良树 +5 位作者 高俊 熊小林 王京彬 郭召杰 李锦轶 孙敏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8,共5页
中亚成矿域是我国资源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陆壳增生显著、壳幔作用强烈、陆内改造复杂、成矿类型多样4大特征.中亚成矿域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中亚造山带增生改造过程中的壳幔作用与大规模成矿机理.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大陆动力学 成矿作用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基底构造单元特征及早元古代拼合 被引量:142
3
作者 赵国春 孙敏 S.A.Wilde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38-549,共12页
华北克拉通基底可分为东部陆块、西部陆块和中部带.西部陆块是由其南部的鄂尔多斯陆块和北部的阴山陆块沿华北西部孔兹岩带在早元古代(~1.9 Ga)碰撞对接而成.在~1.85 Ga,西部陆块与东部陆块沿中部带发生碰撞拼合而形成现今的华北克... 华北克拉通基底可分为东部陆块、西部陆块和中部带.西部陆块是由其南部的鄂尔多斯陆块和北部的阴山陆块沿华北西部孔兹岩带在早元古代(~1.9 Ga)碰撞对接而成.在~1.85 Ga,西部陆块与东部陆块沿中部带发生碰撞拼合而形成现今的华北克拉通统一结晶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单元 早元古代拼合 华北克拉通 基底 变质作用 P-T轨迹 大陆碰撞 大地构造
原文传递
北疆地区阿尔曼太蛇绿岩锆石SHRIMP年龄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145
4
作者 肖文交 BF WINDLEY +6 位作者 阎全人 秦克章 陈汉林 袁超 孙敏 李继亮 孙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7,共6页
东准噶尔带阿尔曼太蛇绿岩是中亚造山带南部的重要构造单元,记录了古亚洲洋的演化,但其时代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报道阿尔曼太蛇绿岩中斜长花岗岩锆石SHRIMPU-Pb年龄。9组测试数据给出了较好的206Pb/238U年龄503±7... 东准噶尔带阿尔曼太蛇绿岩是中亚造山带南部的重要构造单元,记录了古亚洲洋的演化,但其时代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报道阿尔曼太蛇绿岩中斜长花岗岩锆石SHRIMPU-Pb年龄。9组测试数据给出了较好的206Pb/238U年龄503±7Ma(MSWD=1.2)。结合相关大地构造解剖与前人的年龄数据,本文认为阿尔曼太蛇绿岩是古亚洲洋在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的残余,与岛弧火山岩组成洋内弧。该洋内弧向北拼贴到阿尔泰地体南缘,形成科迪勒拉型俯冲边缘。东准噶尔带是阿尔泰南缘在古生代向南增生的弧碰撞-增生造山带,对大陆侧向增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内弧 蛇绿岩 锆石SHRIMP年龄 东准噶尔 中亚
下载PDF
三维城市模型的研究现状评述 被引量:105
5
作者 孙敏 马蔼乃 陈军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5-160,T001,共7页
三维城市模型 (简称 3DCM)的研究是近年来GIS领域内的一个研究热点 ,在交通、地质、矿山、测绘 ,尤其是在城市规划、建设、环保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就 3DCM的发展及其目前的研究现状 ,从其理论角度进行较详细的评述 ,指出其... 三维城市模型 (简称 3DCM)的研究是近年来GIS领域内的一个研究热点 ,在交通、地质、矿山、测绘 ,尤其是在城市规划、建设、环保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就 3DCM的发展及其目前的研究现状 ,从其理论角度进行较详细的评述 ,指出其目前存在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GIS 景观模型 三维城市模型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白石泉铜镍矿床基性-超基性岩体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古亚洲洋闭合时限的制约 被引量:124
6
作者 毛启贵 肖文交 +6 位作者 韩春明 孙敏 袁超 闫臻 李继亮 雍拥 张继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3-162,共10页
白石泉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中天山北缘,阿齐库都克-沙泉子断裂带南侧,产于同源侵入基性-超基性复式岩体中。采用锆石激光剥蚀法(LA-ICP-MS)获得矿化辉长岩中锆石U-Pb年龄为281.2±0.9Ma。辉长岩和橄榄岩的地球化学数据表明白石泉... 白石泉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中天山北缘,阿齐库都克-沙泉子断裂带南侧,产于同源侵入基性-超基性复式岩体中。采用锆石激光剥蚀法(LA-ICP-MS)获得矿化辉长岩中锆石U-Pb年龄为281.2±0.9Ma。辉长岩和橄榄岩的地球化学数据表明白石泉含矿杂岩体具高Mg特征。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Sr)、LREE和高场强元素(U、Pb),而具有Ce负异常和亏损高场强元素(Th、Nb、Ta、Zr、Hf)的特征。这些表明白石泉含矿杂岩体具有幔源特征和岛弧岩浆特征。结合对白石泉岩体地质特征和区域地质背景的综合分析,本文推断白石泉岩体形成于岛弧环境或活动陆缘环境,即早二叠世期间在东天山地区还存在俯冲作用,因而古亚洲洋至少应在早二叠世晚期或以后才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石泉 铜镍矿床 基性-超基性岩体 锆石定年 早二叠世岛弧 中天山
下载PDF
东准噶尔石炭系火山岩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准噶尔洋盆闭合时限的制约 被引量:114
7
作者 龙晓平 孙敏 +5 位作者 袁超 肖文交 陈汉林 赵永久 蔡克大 李继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40,共10页
扎河坝石炭系火山岩出露于东准噶尔扎河坝蛇绿岩带北侧的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地层内,主要为玄武岩及玄武安山岩,Mg~#介于64~73,中等的TiO_2(<0.85%)和Al_2O_3(13.75%~16.88%)含量,相对低的CaO(4.51%~7.28%)和FeO^T(5.82%~... 扎河坝石炭系火山岩出露于东准噶尔扎河坝蛇绿岩带北侧的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地层内,主要为玄武岩及玄武安山岩,Mg~#介于64~73,中等的TiO_2(<0.85%)和Al_2O_3(13.75%~16.88%)含量,相对低的CaO(4.51%~7.28%)和FeO^T(5.82%~7.71%)含量,显示初始岩浆特征。样品富Na(Na_2O/K_2O>1),具有较高的全碱含量(K_2O+Na_2O)=4.4%~7.1%)。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较低的Nb含量(0.8×10^(-6)~2.6×10^(-6))和明显的Nb-Ta负异常,显示典型的消减带岩浆特征。样品显示微弱的轻稀土富集(La/Yb)_N=1.0~2.1,无明显的重稀土分馏(Gd/Yb)_N=1.1~1.3,无明显的铕异常(δEu=0.94~1.08)及铈异常(δCe=1.00~1.06)。此外,样品具有较高的(^(87)Sr/^(86)Sr)_i(0.705282~0.705420)和ε_(Nd)(t)值(+6.59~+7.58)。上述特征与样品低的Th及Pb含量(Th<0.55×10^(-6),Pb<3.52×10^(-6))和较高的Ce/Pb比值(4~79)可以排除陆壳混染,说明其形成于消减带环境。样品较高的Ce/Th(18~32),Ce/Pb,Ba/Rb(21~76)和Ba/Th(>179)比值,ε_(Nd)(t)值接近亏损地幔,并缺乏明显的负铈异常,说明源区没有明显的消减沉积物加入。样品的微量元素特征及Sr-Nd同位素组成说明其形成于热液交代的洋壳俯冲脱水使上覆地幔楔部分熔融。而样品相对贫Pb的特征,可能与源于高温角闪岩相俯冲板片特殊的贫Pb流体有关。这套火山岩说明东准噶尔晚石炭世仍存在洋内的消减俯冲环境,准噶尔大洋的闭合应当发生在晚石炭世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准噶尔 中亚造山带 俯冲消减 扎河坝 火山岩 地球化学 同位素
下载PDF
淫羊藿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4
8
作者 赵文静 王历 +6 位作者 王芝兰 旺建伟 常惟智 孙敏 柴剑波 曲苗 曹静 《中医药信息》 2016年第2期105-108,共4页
淫羊藿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临床应用广泛,多用于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等。总结了近年来关于淫羊藿的相关报道,对淫羊藿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药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表明淫羊藿具有较为突出的药理作用及... 淫羊藿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临床应用广泛,多用于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等。总结了近年来关于淫羊藿的相关报道,对淫羊藿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药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表明淫羊藿具有较为突出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提示淫羊藿为极具开发前景的中药材,为其深入研究和拓宽其临床应用范围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桂东南钾玄质侵入岩带及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01
9
作者 李献华 周汉文 +3 位作者 刘颖 李寄嵎 孙敏 陈正宏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8期1992-1998,共7页
野外地质、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广西东南部中生代二长岩、正长岩以及与之共生的碱性花岗岩岩体属钾玄质系列岩石 ,从而厘定出一北东向展布的钾玄质侵入岩带 .这些钾玄质侵入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和稀土元素 ,而... 野外地质、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广西东南部中生代二长岩、正长岩以及与之共生的碱性花岗岩岩体属钾玄质系列岩石 ,从而厘定出一北东向展布的钾玄质侵入岩带 .这些钾玄质侵入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和稀土元素 ,而且无明显的Nb ,Ta亏损 ,与板内型或裂谷型钾玄岩相似 ,表明其形成与岛弧无关 ,而很可能是在中生代区域软流圈地幔上涌和岩石圈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玄质侵入岩 岩石学 元素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华北克拉通北缘晚中生代火山岩Sr-Nd-Pb同位素填图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94
10
作者 周新华 张国辉 +2 位作者 杨进辉 陈文寄 孙敏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23,共14页
辽宁西部广泛分布着晚中生代火山岩,横跨华北克拉通和兴-蒙造山带两大构造单元,一般认为它们是以在这一地区发育的两条主要断裂——西拉木伦河断裂和赤峰-开源断裂为界。这些火山作用曾被认为是中生代伊泽奈崎板块西向或西北向消减作... 辽宁西部广泛分布着晚中生代火山岩,横跨华北克拉通和兴-蒙造山带两大构造单元,一般认为它们是以在这一地区发育的两条主要断裂——西拉木伦河断裂和赤峰-开源断裂为界。这些火山作用曾被认为是中生代伊泽奈崎板块西向或西北向消减作用的结果。在岩性上它们主要以中酸性岩石为主,玄武岩等中基性岩石较少。为查明下伏岩石圈对这些岩浆作用成因的影响,对其中的 SiO2含量 < 60%的中基性火山岩进行了详细的 Sr- Nd- Pb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以西拉木伦河断裂和赤峰-开源断裂两侧为界,两侧火山岩的同位素特征存在显著区别。南区有明显的 EMI特征并具 EMI- PM混合趋势,而北区则显示了原始或略亏损的特征。南北两区之间的过渡带(介于西拉木伦河断裂和赤峰-开源断裂之间)则表现了同位素组成上相应的过渡特征。这一地球化学观测与已有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颇为吻合。基于新生代幔源岩石化学反演的中国东部陆下地幔化学区划研究揭示了克拉通下 (subcratonic)岩石圈地幔与 EMI存在着密切关系。本研究所提供的地球化学证据说明了采用中生代中基性岩类作为类似研究途径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提出对华北克拉通边缘中生代火山作用成因另一种可能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中生代 火山岩 华北克拉通 古消减带 地质填图 岩浆作用 地质构造 锶-钕-铅同位素
下载PDF
农膜残留对土壤水动力参数及土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4
11
作者 王志超 李仙岳 +3 位作者 史海滨 孙敏 丁涛 王成刚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1-106,140,共7页
随着地膜的大规模连续使用,农膜残留随之剧增,从而破坏了原有土壤结构,改变了土壤水分入渗及持水性能,严重阻碍了土壤水分和溶质运移。饱和导水率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表征水分入渗性能及进行水分和溶质运移的重要参数,为了定量化和可... 随着地膜的大规模连续使用,农膜残留随之剧增,从而破坏了原有土壤结构,改变了土壤水分入渗及持水性能,严重阻碍了土壤水分和溶质运移。饱和导水率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是表征水分入渗性能及进行水分和溶质运移的重要参数,为了定量化和可视化残膜对水力特性及土壤结构的影响规律,通过设置5个残膜量处理(0、5、100、200、400 kg/hm2),利用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残膜量对水分入渗及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并基于CT扫描技术分析残膜对土壤结构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随着残膜量增加,饱和导水率呈显著指数下降趋势(p<0.05),当残膜量达到200 kg/hm2时,饱和导水率仅为无膜处理的12%。在高吸力阶段(>100 k Pa),残膜量增加土壤反而越易脱水,持水性能反而变差,即特征曲线左移;基于van Genuchten模型和Gardner模型对不同残膜量处理的吸力和土壤含水率进行拟合,精度均较高,模型中经验参数随残膜量增加均呈明显规律变化。当残膜量增加后,二值化后的CT图像显示片状黑斑面积明显增加,并与残膜量呈比例关系,其中400 kg/hm2处理黑斑面积是无膜处理的1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膜 饱和导水率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结构 CT
下载PDF
RFLP、RAPD、AFLP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2
作者 王和勇 陈敏 +1 位作者 廖志华 孙敏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4-25,19,共3页
分子标记的创新、发展与应用对植物分子生物学和植物生物技术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就 R F L P、 R A P D、 A F L P 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生物技术中应用作一介绍。
关键词 RFLP RAPD AFLP 分子标记 植物生物技术
下载PDF
长江口晚新生代沉积物的物源研究:REE和Nd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88
13
作者 杨守业 韦刚健 +2 位作者 夏小平 孙敏 唐珉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9-346,共8页
长江三角洲地区第四纪以来堆积了200多米厚的碎屑沉积物,主要由河湖相和滨浅海相组成,构成了多个沉积旋回。选择长江口地区一个320m深的PD钻孔,运用多通道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方法,开展沉积物中的REE和Nd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了上新世... 长江三角洲地区第四纪以来堆积了200多米厚的碎屑沉积物,主要由河湖相和滨浅海相组成,构成了多个沉积旋回。选择长江口地区一个320m深的PD钻孔,运用多通道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方法,开展沉积物中的REE和Nd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了上新世以来三角洲地区沉积物物源的变化。沉积物中REE和Nd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Ce呈弱的负异常,介于0.83~0.99之间,而Eu呈现中等亏损,在0.53~0.73之间变化。岩芯中上新统沉积物中Ce异常变化大,而Eu亏损相对第四系沉积物更显著。143Nd/144Nd比值在钻孔中变化较小,介于0.511975~0.5122367之间,平均值为0.512062。相关分析揭示粒度和化学风化对Nd同位素组成影响小。REE和Nd同位素判别图解揭示河口地区上新统沉积物主要来自长江流域中、下游的近源物源区,而第四系沉积物的物源虽然存在一定的变化,但是总体上与上新统沉积物来源明显不同,主要来自更广泛的流域物源区,尤其是长江上游的风化物质被大量输运到河口三角洲地区。在第四纪构造和气候因素控制下,古长江水系具有不同的演化阶段,流域源岩经历的风化作用强度也不同,因此河流沉积物的源汇过程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沉积物 第四纪 稀土元素 同位素 物源
下载PDF
基于几何元素的三维景观实体建模研究 被引量:46
14
作者 孙敏 陈军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33-237,共5页
在分析已有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几何元素的 3DCM空间数据模型。实验证明 ,该模型能较精确地表达 3DCM中各类景观实体及其空间关系。
关键词 三维城市模型 景观实体建模 空间关系 GIS
原文传递
华北东南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性质、组成、富集过程及其形成机理 被引量:75
15
作者 张宏福 周新华 +6 位作者 范蔚茗 孙敏 郭锋 英基丰 汤艳杰 张瑾 牛利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71-1280,共10页
本文通过对我国华北东南部中生代幔源岩浆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总结来进一步厘定该地区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性质和组成,并通过与华北内部如鲁中地区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对比研究探讨华北东部岩石圈的时空演化规律、... 本文通过对我国华北东南部中生代幔源岩浆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总结来进一步厘定该地区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性质和组成,并通过与华北内部如鲁中地区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对比研究探讨华北东部岩石圈的时空演化规律、富集过程及其形成机理。幔源岩石的 Sr-Nd-Ph 同位素特征表明华北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存在明显的时空不均匀性,其中心部位如鲁中地区以弱富集地幔为主体;而东南部如鲁西南和胶东地区则为类似 EM2型地幔(^(87)Sr/^(86)Sr_i 可高达0.7114)。华北东南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随时间的演化特征也很明显。这些幔源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玄武岩中地幔岩捕虏体(橄榄岩和辉石岩)和捕虏晶(橄榄石和辉石)的组成和结构特征皆证明华北东南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曾受到过富硅熔体的强烈改造。橄榄岩-熔体的相互反应是该区岩石圈改造和组成转变的重要方式,从而造成古生代高镁橄榄岩转变为晚中生代低镁橄榄岩和辉石岩。进入岩石圈地幔的熔体具下/中地壳物质重熔的特征,从而导致该区晚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快速富集。有关华北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和改造的时限、过程和机制等问题也进行较详细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幔源岩石 橄榄岩-熔体反应 岩石圈地幔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变质峰期和逆冲构造变形年代的精确限定 被引量:75
16
作者 陈能松 何蕾 +2 位作者 王国灿 张克信 孙敏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28-631,共4页
都兰县南部东昆中断裂带北侧的岛弧型变质火山岩系,变质程度自南而北从高绿片岩相增至绿帘角闪岩相,早期发育高角度逆冲变形,晚期受低角度走滑变形改造,变质顶峰与逆冲构造同步.变火山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448±4)Ma.高角度逆... 都兰县南部东昆中断裂带北侧的岛弧型变质火山岩系,变质程度自南而北从高绿片岩相增至绿帘角闪岩相,早期发育高角度逆冲变形,晚期受低角度走滑变形改造,变质顶峰与逆冲构造同步.变火山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448±4)Ma.高角度逆冲变形带变质角闪石和白云母的40Ar-39Ar年龄分别为427±4和408Ma.上述年代学结果较为精确地限定了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早古生代火山盆地关闭的构造年代,逆冲构造岩片的冷却速率约为9℃/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 变质峰期 逆冲构造变形 东昆仑造山带 变质变形事件 构造-热年代学 年代限定
原文传递
素质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 被引量:41
17
作者 朋震 孙敏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0-92,110,共4页
研究证明 ,素质与工作绩效有相关关系。对素质及素质模型的研究与运用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一项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 素质 素质模型
下载PDF
外源NO对渗透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8
18
作者 汤绍虎 周启贵 +1 位作者 孙敏 毛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19-425,共7页
【目的】探究外源NO对渗透胁迫下黄瓜(Cucumis sativus L.)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作用。【方法】在25%PEG-6000胁迫下,研究0.1和0.5 mmol.L-1SNP(硝普钠)对黄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叶片氧化损伤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0... 【目的】探究外源NO对渗透胁迫下黄瓜(Cucumis sativus L.)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作用。【方法】在25%PEG-6000胁迫下,研究0.1和0.5 mmol.L-1SNP(硝普钠)对黄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叶片氧化损伤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0.1 mmol.L-1 SNP处理能显著缓解25%PEG-6000的胁迫伤害,使黄瓜种子萌发率提高0.24倍,发芽指数提高0.86倍,活力指数提高3.01倍;幼苗株高、根长和干重分别提高1.15,2.17和1.16倍;叶片Pro含量提高50.99%,SOD,CAT,POD和APX活性分别提高42.39%,66.58%,79.03%和116.39%,MDA含量降低80.50%。与0.1 mmol.L-1 SNP处理相比,0.5 mmol.L-1 SNP处理促进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缓解叶片氧化损伤和提高保护酶活性的作用明显或显著降低。【结论】0.1 mmol.L-1 SNP能显著促进渗透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明显缓解叶片氧化损伤,显著提高SOD等保护酶活性;0.5 mmol.L-1 SNP的有效作用减弱,甚至抑制SOD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种子萌发 一氧化氮(NO) 渗透胁迫 氧化损伤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中带的锆石U-Pb定年与构造演化启示 被引量:69
19
作者 陈能松 孙敏 +3 位作者 王勤燕 张克信 万渝生 陈海红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7-666,共10页
应用LA-ICPMS法和SHRIMP法测定产在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昆中带的清水泉高级岩片的正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的锆石U-Pb年龄.1件正片麻岩中变质重结晶锆石的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为(517.0+5.0/-6.0)Ma;另1件正片麻岩的继承性锆石给出其岩浆源... 应用LA-ICPMS法和SHRIMP法测定产在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昆中带的清水泉高级岩片的正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的锆石U-Pb年龄.1件正片麻岩中变质重结晶锆石的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为(517.0+5.0/-6.0)Ma;另1件正片麻岩的继承性锆石给出其岩浆源区955,895和657Ma等3组207Pb/206Pb年龄,变质重结晶的岩浆成因锆石边给出的206Pb/238U年龄值为(559+12/-17)和(516±13)Ma.斜长角闪岩的锆石3组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值为(482.0+10/-8.0),(516.2±5.8)和(549±10)Ma.这些年龄结果分别记录了昆中带在前寒武纪和早寒武纪时期发生过的构造热事件.秦岭-阿尔金-柴北缘-昆仑造山带的地质体记录的寒武纪岩浆-变质事件表明它们在原特提斯构造演化早期可能曾发生过陆块汇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东昆仑造山带 原特提斯 构造演化
原文传递
化学地球动力学中的铂族元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63
20
作者 储雪蕾 孙敏 周美夫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2-122,共11页
对球粒陨石和地幔样品来讲 ,Ru、Rh、Pd、Os、Ir和 Pt等贵金属元素的含量比值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同的 ,但是在地幔样品中它们的含量实际上比球粒陨石低大约 2个数量级 ,因此提出了核幔分离之后地球增生过程的“后增薄层”假说。数百公里... 对球粒陨石和地幔样品来讲 ,Ru、Rh、Pd、Os、Ir和 Pt等贵金属元素的含量比值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同的 ,但是在地幔样品中它们的含量实际上比球粒陨石低大约 2个数量级 ,因此提出了核幔分离之后地球增生过程的“后增薄层”假说。数百公里尺度地幔橄榄岩的 PGE分布的不均一性除被认为由于增生阶段的不均一造成外 ,更可能是由于地幔形成之后的地幔过程、核 -幔及壳 -幔相互作用造成。部分熔融、岩浆结晶分异 (特别是硫化物、金属相析离 )、流体 (包括岩浆 ) /岩石相互作用等造成了大型俯冲带、造山带中地幔橄榄岩、蛇绿岩和杂岩体的 PGE分异 ,也是形成铬铁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族元素 分布 地球动力学背景 地球化学 PGE模式 地幔 球粒陨石 贵金属矿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