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草药保肝作用机理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45
1
作者 李泽望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4年第4期50-52,共3页
保肝是治疗肝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包括保护肝细胞,加速肝功能恢复,促使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纤维化的产生等等。中草药保肝作用颇受重视,国内外研究人员对中草药保肝作用机制的研究,已进入到分子水平,兹将常用中草药的保肝作用机理概述如... 保肝是治疗肝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包括保护肝细胞,加速肝功能恢复,促使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纤维化的产生等等。中草药保肝作用颇受重视,国内外研究人员对中草药保肝作用机制的研究,已进入到分子水平,兹将常用中草药的保肝作用机理概述如下: 一、柴胡及小柴胡汤 柴胡系伞形科植物柴胡和狭叶柴胡的根或全草。目前研究认为柴胡皂甙、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药理学 肝疾病 药物疗法
下载PDF
肝脂康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贾学平 +1 位作者 程良斌 李晓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 :探讨肝脂康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制作脂肪肝动物模型 ,以东宝肝泰作对照观察肝脂康胶囊对模型大鼠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肝脂康胶囊大、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体重、肝指数、三酰甘... 目的 :探讨肝脂康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制作脂肪肝动物模型 ,以东宝肝泰作对照观察肝脂康胶囊对模型大鼠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肝脂康胶囊大、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体重、肝指数、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 (TC)、游离脂肪酸 (FFA)及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AST)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HDL) ,同时肝组织内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 (GSH)、维生素E及TG恢复到接近正常。在降低肝指数、TC、AST ,升高HDL ,肝脂康胶囊优于东宝肝泰 (P <0 .0 5 ,<0 .0 1)。病理结果显示 :在使模型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恢复正常或显著减轻方面 ,肝脂康胶囊也优于东宝肝泰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脂康胶囊 非酒精性脂肪肝 作用机制 动物模型 氧应激状态 脂质过氧化
原文传递
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及抗肝纤维化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洪仲思 陈奕伸 +2 位作者 刘健 杨璋斌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03-1106,共4页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片(ETV)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及其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6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1例。观察组方案为扶正化瘀胶囊1.5 mg,3次/天与恩替卡韦0.5 mg,...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片(ETV)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及其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6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1例。观察组方案为扶正化瘀胶囊1.5 mg,3次/天与恩替卡韦0.5 mg,1次/天口服,联用6个月;对照组方案为恩替卡韦0.5 mg,1次/天口服,治疗6个月。观察血常规,B超脾脏形态,门静脉主干,肝纤四项变化。结果:观察组血常规WBC、PLT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WBC、PLT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差异;观察组脾长径、脾厚、门静脉主干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脾长径、脾厚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差异;观察组HA、LN、PC-Ⅲ、Ⅵ-C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HA、LN、PC-Ⅲ、Ⅵ-C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差异。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以及抗肝纤维化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恩替卡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扶正化瘀胶囊 恩替卡韦
下载PDF
珠海市88例恙虫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丁立 刘曦 +1 位作者 周耀勇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5期57-59,共3页
目的分析珠海市恙虫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珠海市88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 65例患者(73.86%)发病前有草地/树林接触史。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100%)、头痛(63.64%)、乏力(39.33%)、... 目的分析珠海市恙虫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珠海市88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 65例患者(73.86%)发病前有草地/树林接触史。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100%)、头痛(63.64%)、乏力(39.33%)、咳嗽(35.23%),淋巴结肿大(47.73%)、肝脾肿大(35.22%)、皮疹(29.55%)及特异性焦痂/溃疡(95.45%)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多正常(71.59%),可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78.41%)、血小板减少(38.64%),合并肝损害多见(87.5%)。共有84例患者送检外斐试验98例次,变形杆菌OX K凝集反应阳性效价12例次,阳性率12.24%。氯霉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克拉霉素治疗均有效。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多样,常累及多个系统,焦痂/溃疡为其最具诊断价值的特异体征,需仔细查体以免误诊。外斐试验阳性率低,不能单独做为诊断依据。氯霉素、四环素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恙虫病东方体 临床特征
原文传递
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锌铁水平临床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晓东 陈盛铎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17-18,20,共3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乙型肝炎血清锌、铁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127例不同临床类型及不同时期的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锌、铁水平。结果:①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血清锌水平均下降,呈现由急... 目的:探讨病毒性乙型肝炎血清锌、铁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127例不同临床类型及不同时期的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锌、铁水平。结果:①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血清锌水平均下降,呈现由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下降幅度逐渐增大的趋势。血清铁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中升高,在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中下降。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中随着病情好转,血清锌、铁水平亦趋于恢复。②慢性肝炎中HBV-DN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血清铁水平高。③在慢性肝炎各中医证型中,血清锌水平均下降,呈现由温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下降幅度逐渐增大趋势。血清铁水平均升高。结论:血清锌水平高低反应了肝损害程度,血清锌水平越低,肝损害越重;血清铁的高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有关,血清锌与慢性肝炎中医证型中虚证的演变内容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乙型肝炎 血清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高危人群潜伏结核感染筛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丁立 陈惠丽 +3 位作者 刘泽霞 黄曦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555-557,共3页
目的调查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高危人群潜伏结核感染的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结核菌暴露程度将与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史的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纳入高危组,无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的健康人群纳入低危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影像学检查... 目的调查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高危人群潜伏结核感染的情况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结核菌暴露程度将与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史的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纳入高危组,无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的健康人群纳入低危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影像学检查,并采用ELISPOT的方法进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检测。结果高危组的IGRA阳性率为24.4%(11/45),高于低危组的4.5%(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7,P=0.018)。高危组中医务人员的IGRA阳性率为24.1%(7/29),与结核患者家属的25%(4/16)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30岁(OR=21.250,95%CI=0.005~195.804)和结核菌暴露时间≥3年(OR=6.429,95%CI=1.201~34.407)为高危人群LTBI的可能危险因素。结论结核菌感染高危人群的LTBI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人群,并且与年龄和暴露时间呈正相关,应加强LTBI的早期筛查;医务人员与结核患者家属的LTBI发生率相当,应建立系统的医务人员结核感染和患病筛查制度,改善防护设施,加强监督管理,尽可能的减少或避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释放实验 结核分枝杆菌 潜伏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复元解毒汤对艾滋病患者T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洪仲思 +2 位作者 周耀勇 陈惠丽 黄杏 《四川中医》 2011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元解毒汤"对艾滋病患者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艾滋病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基线以及治疗3、6、9、12个月末CD4+T淋巴细胞数、肝功能,中医症状。结果:采用重复测量检验,显示两组患者观察时... 目的:观察中药"复元解毒汤"对艾滋病患者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艾滋病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基线以及治疗3、6、9、12个月末CD4+T淋巴细胞数、肝功能,中医症状。结果:采用重复测量检验,显示两组患者观察时间点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程度,AIL下降程度,以及中医症状评分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程度,AIL下降,中医症状评分下降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复方能够提高艾滋病期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减轻患者HARRT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T淋巴细胞亚群 复元解毒汤
下载PDF
温脾汤治疗肝癌介入术后腹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洪仲思 叶晓燕 +3 位作者 丁立 李春娜 陈惠丽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21-222,共2页
目的:观察温脾汤对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以及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部分脾栓塞术(PSE)术后出现腹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符合入选标准的33例77人次肝癌介入(单纯TACE或者TACE+PSE)术后腹痛患者... 目的:观察温脾汤对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以及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部分脾栓塞术(PSE)术后出现腹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符合入选标准的33例77人次肝癌介入(单纯TACE或者TACE+PSE)术后腹痛患者,分成治疗组(n=46)和对照组(n=31)。治疗组采用消炎痛栓塞肛和中药温脾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口服治疗,连用5天。对照组采用消炎痛栓塞肛,连用5天。结果:两组腹痛缓解程度和缓解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药温脾汤随证化裁可以减轻肝癌患者介入术后出现的腹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部分脾栓塞术 腹痛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蔡红娇 张晓琴 +5 位作者 麦根荣 辛伟 谢红 王奇 赖世隆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目的观察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暑温风痰闭窍证(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和单盲对照法,与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对照研究,共治疗乙脑患者260例,其中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组182例,对照... 目的观察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暑温风痰闭窍证(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和单盲对照法,与含天然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对照研究,共治疗乙脑患者260例,其中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组182例,对照组78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愈显率分别为94.50%,88.46%,总有效率分别为99.45%,97.44%。两种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均有较好的疗效,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ECG及实验室各项检查表明,两种牛黄的安宫牛黄丸对病人均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含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培育牛黄 安宫牛黄丸 暑温 风痰闭窍证 流性乙型脑炎
下载PDF
中医优化方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文霞 刘全忠 +9 位作者 常占杰 盛国光 冀爱英 周耀勇 李日向 黄育华 王道清 刘君颖 孟祥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46-249,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优化方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临床疗效。方法:共收集4个分中心的NASH患者2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1例)和对照组(101例),两组均在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治疗组使用中药饮片基本方颗粒剂+加减方颗粒... 目的:探讨中医优化方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临床疗效。方法:共收集4个分中心的NASH患者2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1例)和对照组(101例),两组均在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治疗组使用中药饮片基本方颗粒剂+加减方颗粒剂,1剂/日。对照组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胶囊,456 mg/次,3次/日。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后ALT,肝/脾CT值,TG,BMI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降低ALT,TG,BMI,提高肝/脾CT值,改善症状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优化方案治疗NASH,疗效明显优于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可作为中医诊疗方案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优化方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体外培育牛黄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蔡红娇 汪世元 +5 位作者 张渝候 李强民 王奇 谢红 赖世隆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4-606,共3页
目的 观察体外培育牛黄治疗暑温风痰闭窍证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 ]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 ,与单味天然牛黄对照研究 ,共治疗乙脑患者 165例 ,其中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组 12 4例 ,天然牛黄对照组 41例。结果 ... 目的 观察体外培育牛黄治疗暑温风痰闭窍证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 ]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 ,与单味天然牛黄对照研究 ,共治疗乙脑患者 165例 ,其中体外培育牛黄治疗组 12 4例 ,天然牛黄对照组 41例。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痊愈率、显效率分别为 3 8 7%、 54 0 %和 3 1 7%、 43 9% ,总有效率分别为99 2 % ,87 8%。两种牛黄均有较好的疗效。心电图及实验室各项检查表明 ,两种牛黄治疗患者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培育牛黄 治疗 流行性乙型脑炎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子宫动脉栓塞术后清宫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红娟 侯雪 《青岛医药卫生》 2016年第4期255-257,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术在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4年9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97例符合CSP诊断标准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行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术(栓塞组),49例行...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术在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4年9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97例符合CSP诊断标准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行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术(栓塞组),49例行开腹病灶清除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血清β-hCG转为正常值的时间。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栓塞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血清β-hCG转为正常值的时间分别为(73±14)min,(50±12)mL,(4.9±1.8)d,(24±4)d。开腹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血清β-hCG转为正常值的时间分别为(92±15)min,(85±15)mL,(6.3±1.4)d,(23±3)d。栓塞组与开腹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血清β-hCG转为正常值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后清宫术具有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效果好,值得有条件的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术 清宫术 剖宫产术 手术后并发症 妇科外科手术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曦 丁立 +1 位作者 陈惠丽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21-223,共3页
目的分析总结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易感因素,为降低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肺结核患者的资料,观察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生部位及病原学分... 目的分析总结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易感因素,为降低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肺结核患者的资料,观察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生部位及病原学分布特点等。结果 1 304例肺结核患者中有79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6.06%,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见,占66.06%。103份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体89株,检出率为86.41%;其中革兰阴性菌29株(32.58%),革兰阳性菌9株(10.11%),真菌感染51例(57.30%)。单因素χ2检验结果显示,年龄≥60岁及使用其他抗生素是肺结核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主要发生于下呼吸道,病原菌以真菌为主,医院感染的发生与高龄、使用其他抗生素有关,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医院感染 调查分析
原文传递
中药复方对艾滋病病人CD_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洪仲思 +2 位作者 周耀勇 陈惠丽 黄杏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11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对艾滋病(AIDS)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 40例AIDS期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基线和治疗3、6、9、12个月末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肝功能。结果采用重复测量检验,显示两组病人观察时间点与基线CD4+T...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对艾滋病(AIDS)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 40例AIDS期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基线和治疗3、6、9、12个月末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肝功能。结果采用重复测量检验,显示两组病人观察时间点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丙氨酸转氨酶(ALT)下降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程度,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5);治疗组病人ALT下降程度较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27<0.05)。结论中药复方能够提高AIDS期病人CD4+T淋巴细胞计数,减轻病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CD4^+T淋巴细胞计数 中药复方
原文传递
登革热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全会 叶晓燕 +1 位作者 陈红涛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74-375,共2页
目的:探讨登革热患者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7年8月至10月收治的125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1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ALT异常者58例,占46.4%,AST异常者100例,占80.0%,转氨酶大多数为轻度到中度升高,以AST升高... 目的:探讨登革热患者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7年8月至10月收治的125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1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ALT异常者58例,占46.4%,AST异常者100例,占80.0%,转氨酶大多数为轻度到中度升高,以AST升高为著,经治疗肝功能可在发病2~3周内恢复正常。结论:登革热患者并发肝损害较多,肝功能指标的特征性改变可作为登革热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肝损害 肝功能
下载PDF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345例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春娜 周耀勇 +1 位作者 洪仲思 《临床医学工程》 2013年第4期394-395,共2页
目的评价我院345例B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病理活检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1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我院住院患者345例,均行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病理活检,统计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其可能原因。结果 345例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病理活... 目的评价我院345例B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病理活检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11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我院住院患者345例,均行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病理活检,统计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其可能原因。结果 345例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病理活检过程全部成功,37例需2针穿刺成功,6例需3针穿刺成功。345例病例全部未发生严重并发症,6例轻微并发症经处理后全部恢复正常。结论目前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技术,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 肝穿刺 并发症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8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瑞静 +2 位作者 于洁 柏秀玉 戴淑真 《青岛医药卫生》 2016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85例符合CSP诊断标准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行腹腔镜病灶清除术(腹腔镜组),40例行开腹病灶清除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科收治的85例符合CSP诊断标准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行腹腔镜病灶清除术(腹腔镜组),40例行开腹病灶清除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血清β-hCG转为正常值的时间。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清β-hCG转为正常值的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均可用于治疗CSP。腹腔镜手术治疗CSP具有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妊娠 瘢痕 腹腔镜手术 剖宫产术 手术后并发症 妇科外科手术
下载PDF
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简化方案治疗初治HIV感染者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春娜 洪仲思 +2 位作者 陈萍 邓丽斯 《传染病信息》 2022年第6期502-505,共4页
目的初步观察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简化方案治疗初治HIV感染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筛选我院门诊确诊的HIV/AIDS患者,接受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简化方案治疗,观察治疗期间CD4^(+)T细胞计数、CD4/CD48比值、HIV载量... 目的初步观察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简化方案治疗初治HIV感染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筛选我院门诊确诊的HIV/AIDS患者,接受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简化方案治疗,观察治疗期间CD4^(+)T细胞计数、CD4/CD48比值、HIV载量及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27例患者在治疗12周时病毒抑制率为62.96%,24周和48周时分别为92.31%和100%;CD4^(+)T细胞计数在治疗12周时上升为(340.53±235.39)个/μl,24周时上升为(430.26±291.71)个/μl(P均<0.05);治疗前44.44%的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其治疗前升高的炎症因子在治疗后均逐渐下降。结论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简化治疗初治的HIV/AIDS患者可以获得较高的病毒抑制率,尤其可以作为晚期患者的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AIDS 多替拉韦 拉米夫定 二联简化方案 真实世界研究 临床疗效 安全性研究 不良反应 优化治疗
下载PDF
广东地区妊娠与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回顾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彭劼 许敏 +6 位作者 姚展成 许诚 李德昌 温帆渊 陈学福 高文军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90-492,共3页
目的 调查妊娠期抗HBV治疗对阻断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及对母婴的安全性. 方法 设计回顾性调查表格,收集广东省内18家医院33名专家填写的妊娠期服用抗HBV药物且资料完整的病案,统计分析新生儿及产妇的相关数据. 结果 共收集到122例妊娠或授... 目的 调查妊娠期抗HBV治疗对阻断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及对母婴的安全性. 方法 设计回顾性调查表格,收集广东省内18家医院33名专家填写的妊娠期服用抗HBV药物且资料完整的病案,统计分析新生儿及产妇的相关数据. 结果 共收集到122例妊娠或授精期抗病毒治疗及随访资料较完整的病案;74例女性妊娠期抗病毒药物涉及最多为拉米夫定,其次为替比夫定;48例男性授精前抗病毒药物涉及最多的为拉米夫定,其次为阿德福韦酯;122例新生儿均未感染HBV;74例产妇均未发生产科并发症;1例女性孕期全程服用替比夫定出现新生儿低体质量(2.1kg),2例男性服用阿德福韦酯意外授精后分别出现新生儿兔唇及腹股沟疝各1例,其余均未发现其他出生缺陷. 结论 广东地区回顾性资料显示,妊娠期抗病毒治疗能有效协助阻断母婴传播,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妊娠 传染性疾病传播 垂直 抗病毒药
原文传递
质量督查员岗位助力医院质量管理成效 被引量:5
20
作者 吕明慧 朱星梅 +3 位作者 于珈 阮景昊 陈玲 《现代医院管理》 2021年第1期38-41,共4页
医院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不断完善决策层、控制层、执行层三级质量管理组织,尤其重视处于执行层的科级质量管理的落实。通过优化科室"质量督查员"岗位管理职责,实施一系列规范化的管理手段,夯实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切实... 医院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不断完善决策层、控制层、执行层三级质量管理组织,尤其重视处于执行层的科级质量管理的落实。通过优化科室"质量督查员"岗位管理职责,实施一系列规范化的管理手段,夯实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切实贯彻科级质量管理,促使全院医务人员共同参与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取得明显医疗质量及服务效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督查员 岗位职责 科室管理 医疗质量 医院质量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