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电阻率测量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8
1
作者 周蜜 王建国 +3 位作者 黄松波 豆朋 张丽镪 姚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269-3275,共7页
实验室测量的土壤电阻率准确性受到电极布置以及测试信号类型等影响。选取5种不同质地土壤,比较了四极法与二极法测量以及四极法测量中电压极探针渗入深度的影响,分析了直流信号与交流信号的测试差别以及电流强度及交流频率的影响。结... 实验室测量的土壤电阻率准确性受到电极布置以及测试信号类型等影响。选取5种不同质地土壤,比较了四极法与二极法测量以及四极法测量中电压极探针渗入深度的影响,分析了直流信号与交流信号的测试差别以及电流强度及交流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极法测量结果包含了土壤与电极的接触电阻,且随土壤含水率降低接触电阻不断增大;四极法可在电压极渗入深度较浅,即土壤扰动较小的情况下测量;土壤在直流电压下存在极化效应,土壤电阻率测量宜采用交流;土壤热容量有限,对电阻率在200?.m以内的土壤测量的电流密度不宜超过1 mA/cm2;土壤电阻率随测量频率增加而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电阻率 二极法 四极法 接触电阻 极化效应
下载PDF
地铁走行轨对地过渡电阻杂散电流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6
2
作者 蔡力 王建国 +3 位作者 樊亚东 周蜜 龚孟荣 刘思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604-3610,共7页
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系统杂散电流可能导致钢轨、道床钢筋、结构钢筋和地下金属管线等发生不同程度的腐蚀,杂散电流分布及对腐蚀定量影响目前国内外还缺乏研究。针对目前规范中典型的3种走行轨对地过渡电阻状态:15?·km(新建线路... 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系统杂散电流可能导致钢轨、道床钢筋、结构钢筋和地下金属管线等发生不同程度的腐蚀,杂散电流分布及对腐蚀定量影响目前国内外还缺乏研究。针对目前规范中典型的3种走行轨对地过渡电阻状态:15?·km(新建线路验收限值)、3?·km(运行线路限值)和0.5?·km(不良状态),数值计算对比了机车距离变电所负极距离0.5、1.0、1.5、2.0、2.5和3.0 km 6种位置时沿线钢轨对地电位分布以及钢轨和杂散电流分布。研究结果显示:走行轨对地电阻越小,钢轨泄漏的杂散电流越大。机车在距离牵引变电所负极越远的位置运行时,沿线钢轨的和排流网上的最大杂散电流密度以及沿线钢轨对地电位越大。土壤电阻率为100?·m,走行轨对地过渡电阻为0.5?·km情况下钢轨最严重部分损失占33%,年腐蚀量可达203.62 g/m。该研究为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危害定量评估影响提供了依据,清晰地反映了走行轨对地过渡电阻工程控制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走行轨 杂散电流 排流网 走行轨对地过渡电阻 腐蚀
下载PDF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3
作者 周蜜 王一飞 +2 位作者 袁佳沁 张明 李斌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8年第11期779-782,共4页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炎症性关节疾病,该病患病率逐年上升且低龄化现象明显,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的发展,免疫调节系统在痛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得到重视。本文综述AGA免疫学发病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炎症性关节疾病,该病患病率逐年上升且低龄化现象明显,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的发展,免疫调节系统在痛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得到重视。本文综述AGA免疫学发病机制,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 免疫学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佛山地区变电站接地网腐蚀状况分析 被引量:38
4
作者 陆培钧 黄松波 +3 位作者 豆朋 王建国 周蜜 向念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996-1999,共4页
为了解佛山地区变电站接地网腐蚀情况以便指导接地网的运行维护,开挖取样了分布在佛山不同地区的21个变电站的钢材接地网,测量了变电站主地网、电缆沟内接地体及接地引下线的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数据,分析了不同运行年限接地网深度腐蚀... 为了解佛山地区变电站接地网腐蚀情况以便指导接地网的运行维护,开挖取样了分布在佛山不同地区的21个变电站的钢材接地网,测量了变电站主地网、电缆沟内接地体及接地引下线的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数据,分析了不同运行年限接地网深度腐蚀率、最大腐蚀速度和孔蚀因素的分布范围及与运行年限的关系,分级了变电站接地网腐蚀状况。结果表明,变电站主接地网局部腐蚀比较严重,大部分为II级腐蚀;电缆沟接地体腐蚀主要为全面腐蚀,大部分处于III级。应加强对接地网的日常检查和防腐蚀,接地网设计和改造时应结合接地体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数据,选择和计算校核接地体截面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接地刚 接地引下线 全面腐蚀 局部腐蚀 腐蚀率
下载PDF
系列痛风颗粒联合金黄膏分期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38
5
作者 周蜜 王一飞 +2 位作者 周茹 张明 李斌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03-1607,共5页
目的评价系列痛风颗粒分期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方法将90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60例)和西药组(30例)。中药组急性期予虎杖痛风颗粒、外用金黄膏,缓解期予茵连痛风颗粒;西药组急性期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外用金黄膏,缓解期予苯... 目的评价系列痛风颗粒分期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方法将90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60例)和西药组(30例)。中药组急性期予虎杖痛风颗粒、外用金黄膏,缓解期予茵连痛风颗粒;西药组急性期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外用金黄膏,缓解期予苯溴马隆片,治疗观察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内症状严重程度积分、显效时间、急性期显效率、复发率、血尿酸(BUA)、尿尿酸(UUA)、SCr、BUN、TG、TC、FPG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本组前一时间点比较,两组症状严重程度积分均降低(P<0.05)。两组急性期显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UA、UUA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TG、SCr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G、SCr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复发率(3.3%,2/60)低于西药组(20%,6/30,P<0.05)。结论系列痛风颗粒能促进UUA排泄,降低间歇期BUA水平,具有良好的预防复发作用,虎杖痛风颗粒能显著改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炎症症状及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列痛风颗粒 金黄膏 痛风性关节炎 分期治疗
下载PDF
基于多阶FDTD雷电感应过电压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24
6
作者 樊亚东 于建立 +4 位作者 詹清华 王建国 周蜜 蔡力 戚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36-343,共8页
传统的经验公式法估算架空线雷电感应过电压误差大且存在影响因素考虑不全面的局限性。对此提出一种基于多阶时域有限差分的数值计算新方法。该方法采用一阶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计算回击电流所引发的雷电电磁脉冲(LEMP);采用二阶时域... 传统的经验公式法估算架空线雷电感应过电压误差大且存在影响因素考虑不全面的局限性。对此提出一种基于多阶时域有限差分的数值计算新方法。该方法采用一阶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计算回击电流所引发的雷电电磁脉冲(LEMP);采用二阶时域有限差分(FDTD 2nd)法求解耦合电路的Agrawal微分方程,计算不同工况时LEMP激励下架空导线的感应过电压。该方法采用多阶FDTD技术实现了高稳定性和高精度的数值计算,与火箭引雷试验对比证明计算准确性。仿真计算表明:回击电流幅值对感应电压幅值影响明显,对波形影响小;回击电流波头陡度对感应电压波形影响较大,对幅值影响较弱;多导线之间有"屏蔽效应",该效应受导线排布方式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有限差分 二阶时域有限差分 雷电电磁脉冲 雷电感应过电压
下载PDF
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逆转作用 被引量:23
7
作者 鲁永菊 刘先哲 +1 位作者 周蜜 汪昌清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49-651,共3页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使用利尿剂和卡托普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旋氨氯地平2.5mg,qd,均治疗8周,比较2组...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7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使用利尿剂和卡托普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旋氨氯地平2.5mg,qd,均治疗8周,比较2组颈动脉IMT、血压、心率、空腹血糖及TG、TC、HDL-C和LDL-C的变化。结果:试验组颈动脉IMT、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脂各指标、血糖、心率2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同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加具有逆转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硬化 左旋氨氯地平 血管中膜
原文传递
清热除湿通络法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中NALP3炎性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华亮 周蜜 +6 位作者 何琴花 赵淮波 唐佳颖 李欣 张明 徐蓉 王一飞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91-1594,共4页
目的:观察清热除湿通络法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中NALP3、Caspase-1、Pycard m RNA及NALP3、Caspase-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经典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造模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虎杖组及其各拆方组、吲哚美辛组和秋... 目的:观察清热除湿通络法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中NALP3、Caspase-1、Pycard m RNA及NALP3、Caspase-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经典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造模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虎杖组及其各拆方组、吲哚美辛组和秋水仙碱组。造模12h后取材,随后运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气囊灌洗液中NALP3、Caspase-1、Pycard m RNA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气囊灌洗液中NALP3、Caspase-1蛋白的变化。结果:以模型组为对照,虎杖组NALP3 m RNA相对表达下调,而其余组均上调;虎杖组Caspase-1 m RNA上调幅度小于其余组(除清热方组);虎杖组Pycard m RNA表达上调幅度低于其余组。虎杖组NALP3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及其各拆方组、秋水仙碱组低(P<0.01,P<0.05);虎杖组Caspase-1蛋白表达量低于除湿方组、模型组(P<0.05,P<0.01)。结论:清热除湿通络法通过在蛋白质翻译层面下调NALP3、Caspase-1蛋白,干扰了NALP3炎性复合体的装配或激活,进而发挥了拮抗痛风炎性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除湿通络法 NALP3炎性体 虎杖痛风颗粒 痛风性关节炎模型
原文传递
芩珠凉血方对银屑病血热证患者血清IL-17、IL-23及皮损中相关转录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向延卫 范斌 +3 位作者 徐蓉 徐文彬 顾荻青 周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通过芩珠凉血方对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IL-23及STAT3、RORγt干预作用的研究,为中医治疗银屑病提供依据。方法临床研究选取6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正常组(10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口... 目的通过芩珠凉血方对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IL-23及STAT3、RORγt干预作用的研究,为中医治疗银屑病提供依据。方法临床研究选取6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正常组(10例),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口服芩珠凉血方及阿维A,服药疗程1月。选用银屑病面积严重程度指数(PASI)观察临床疗效,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对比分析血清IL-17、IL-23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病皮损组织STAT3、RORγt蛋白表达规律。结果 2组的PASI积分治疗后比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血清IL-17、IL-23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2组IL-17、IL-23降低(P<0.01)。治疗前2组皮损免疫组化检测STAT3、RORγt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2组STAT3、RORγt降低(P<0.05)。结论芩珠凉血方可通过改善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同时调控转录因子STAT3和RORγt,对银屑病治疗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Th17细胞 STAT3 RORΓT
下载PDF
双能CT单能谱成像检测不同性质孤立性肺结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宋婷妮 曾勇明 +3 位作者 周旸 高志梅 周蜜 王国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分析单能谱图像与孤立性肺结节检出率及其图像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男性胸部仿真体模,并随机置入不同密度(-800HU、-650HU与100HU)及大小(3mm、5mm、8mm、10mm、12mm)的球形模拟结节,使用西门子双源炫速CT(SOMATOM definit... 目的:分析单能谱图像与孤立性肺结节检出率及其图像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男性胸部仿真体模,并随机置入不同密度(-800HU、-650HU与100HU)及大小(3mm、5mm、8mm、10mm、12mm)的球形模拟结节,使用西门子双源炫速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双能量模式(80/140k V)对体模进行扫描,提取出不同能量水平的单能谱图像后对每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及结节检出率分析。分组1:每种密度结节中各包含5种不同直径结节各6枚,共计90枚;分组2:选取-650HU磨玻璃结节,每种直径结节各9枚,共计45枚。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节的噪声、SNR、CNR采用ANOVA方差分析,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进行两两对比(若方差齐则使用LSD检验,方差不齐使用Dunnett T3检验);结节检出率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800HU、-650HU与100HU的模拟结节在不同单能谱图像上噪声、SNR及CN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通过绘制折线图发现在70ke V图像上,各密度结节的噪声低而SNR、CNR最高;以70ke V为对照组,65ke V、75ke V与70ke V两两比较,相同密度结节图像噪声、SNR及CN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50HU结节中,5种不同直径的结节在每个单能量水平图像上的噪声、SNR及C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0-140ke V图像上-800HU、-650及100HU结节检出率为100%,〉5mm的模拟结节在所有单能谱图像上均检出。在40和50ke V图像上-800HU及3mm模拟结节检出率低于60-140ke V(P〈0.05)。结论:胸部双能CT孤立性肺结节成像时,70ke V时图像的噪声最小,其SNR与CNR最高;选择60ke V以上单能谱图像可提高孤立性肺结节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 单能谱图像 肺结节
下载PDF
埋地电缆雷电感应过电压观测和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于晖 董万胜 +6 位作者 陈绍东 王建国 张义军 张阳 周蜜 孙振 德庆措姆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73-2377,共5页
通过测量自然闪电条件下埋地电缆的雷电感应过电压,探讨了不同类型电缆屏蔽层对芯线上感应过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缆屏蔽层具有明显降低雷电感应过电压的作用;对同一次自然闪电,相对于电源电缆,控制电缆和信号电缆上感应电压脉冲波... 通过测量自然闪电条件下埋地电缆的雷电感应过电压,探讨了不同类型电缆屏蔽层对芯线上感应过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缆屏蔽层具有明显降低雷电感应过电压的作用;对同一次自然闪电,相对于电源电缆,控制电缆和信号电缆上感应电压脉冲波形峰峰值分别为65%和26%。在选取的起始脉冲时间段内,电缆感应过电压正、负峰值的绝对值同时增大或减小,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钢带屏蔽层能够有效抑制控制电缆感应过电压400 kHz^1 MHz的频率分量,铜编织带屏蔽层对信号电缆感应过电压50 kHz以下频率分量的削弱效果明显。总体来看,铜编织带比钢带具有更好的屏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电磁脉冲 耦合 埋地电缆 感应过电压 屏蔽
下载PDF
接地材料腐蚀速度弱极化曲线评价方法 被引量:19
12
作者 范璇 王建国 +3 位作者 周蜜 韩芳 黄松波 谭昨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8期192-198,202,共7页
变电站接地材料腐蚀速度选取及接地材料选择是接地网截面校核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电化学极化曲线实验计算得到材料腐蚀的电流密度可以用于材料耐腐蚀性能的实验室评价,并指导工程选材。采用电化学工作站三电极体系测量了碳钢、镀锌钢及... 变电站接地材料腐蚀速度选取及接地材料选择是接地网截面校核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电化学极化曲线实验计算得到材料腐蚀的电流密度可以用于材料耐腐蚀性能的实验室评价,并指导工程选材。采用电化学工作站三电极体系测量了碳钢、镀锌钢及铜3种接地材料在3种不同土壤中的弱极化曲线,对比分析了Barnartt三点法、Jankowski&Juchniwi四点法、单极化方向三点法及线性极化和弱极化结合法等4种弱极化曲线数据处理基本算法的分析效果。由结果可知:4种算法均存在数据利用率低、数据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二次根式开方项小于零导致无法得到分析结果和对测量极化曲线拟合效果不佳等缺陷,从而提出将阻尼高斯–牛顿迭代算法引入接地材料土壤腐蚀弱极化曲线数据拟合计算中,解决了弱极化曲线数据处理算法存在的不足,为开展接地材料土壤腐蚀速度实验室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地网 腐蚀速度 弱极化曲线 阻尼高斯–牛顿 曲线拟合
下载PDF
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智慧供应链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陈积光 周蜜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98-1102,共5页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之一,它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的人机交互、万物互联。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可以推进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的进程,智慧供应链...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之一,它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的人机交互、万物互联。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可以推进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的进程,智慧供应链正是可以得到极大推动的环节之一。文中首先分析了电力系统供应链的现状;其次根据泛在电力物联网的特性,说明了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智慧供应链的建设目标;接着,本文分析了智慧供应链的平台架构,并针对建设智慧供应链的两个关键问题—物资的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合约进行了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在电力物联网 供应链 数字化 区块链
下载PDF
中医对痛风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概况 被引量:18
14
作者 周蜜 张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732-1733,共2页
探索与整理古今医家对痛风性关节炎病机病机的认识,剖析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归纳出病变规律,以期有益于临床证治。
关键词 关节炎 痛风 病因病机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的土壤电阻率温度修正模型 被引量:18
15
作者 周蜜 王建国 +3 位作者 范璇 黄松波 豆朋 王岩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23-631,共9页
不同温度下测量得到的土壤电阻率需要进行温度修正。目前土壤电阻率或电导率的温度修正模型主要建立在土壤浸出液或电解质溶液的实验基础上,但仍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土壤的电阻率或电导率温度修正,这些模型对于不同土壤的应用效果及模型适... 不同温度下测量得到的土壤电阻率需要进行温度修正。目前土壤电阻率或电导率的温度修正模型主要建立在土壤浸出液或电解质溶液的实验基础上,但仍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土壤的电阻率或电导率温度修正,这些模型对于不同土壤的应用效果及模型适应性值得研究。为此选取了珠三角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砂土、砂粉土、粉土、粉壤土、粘壤土等5种不同质地各3种土壤样品,采用四极法布置的Miller soil box土壤电阻率测试箱,运用交流伏安法进行了5~45°C范围的土壤电阻率温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目前大多基于土壤浸出液或电解质溶液提出的土壤电阻率温度修正模型对实际土壤数据的修正效果不理想。采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别针对5种土壤建立了4种形式的电阻率温度修正模型,结果表明,乘幂模型不适合在5~45°C的宽温度范围进行电阻率修正,建立的比率模型、指数模型和多项式模型对土壤电阻率温度修正效果较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针对不同土壤的统一温度修正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 电导率 温度修正模型 土壤温度 土壤质地 非线性回归
下载PDF
风电场电缆集电系统雷电暂态数值计算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显强 王建国 +3 位作者 王宇 樊亚东 张宝全 周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66-1573,共8页
针对风电场集电系统升压变压器和避雷器在雷害事故中大量损坏现状,在雷害事故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风电场电缆集电系统雷电暂态过电压及电流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建立了单台机组模型和多台机组模型,考虑了风电机组数量、雷电流幅值、机... 针对风电场集电系统升压变压器和避雷器在雷害事故中大量损坏现状,在雷害事故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风电场电缆集电系统雷电暂态过电压及电流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建立了单台机组模型和多台机组模型,考虑了风电机组数量、雷电流幅值、机组冲击接地电阻等各种因素对雷电暂态过电压和雷电流分布影响。结果表明:避雷器标称放电电流偏小是雷击损坏主要原因,多次回击电流将导致避雷器以及与其并联连接的升压变压器损坏。对于35 kV风电场电缆集电系统,如果风电机组冲击接地电阻很难降低,提高避雷器标称放电电流可以有效解决电缆集电系统雷电暂态过电压和避雷器保护问题。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避雷器标称放电电流推荐值,当雷电流幅值<50 k A时,标称放电电流5 k A的避雷器可满足要求;当雷电流幅值≥100 k A时,则需要相应提高避雷器标称放电电流。对风电场电缆集电系统,在接线工艺规范的前提下,升压变压器高压侧安装1组避雷器可以满足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电缆集电系统 雷电过电压 塔外布置升压变压器 避雷器电流 雷电流幅值 机组冲击接地电阻
下载PDF
青龙泉遗址人和猪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郭怡 胡耀武 +3 位作者 朱俊英 周蜜 王昌燧 Michael P.RICHARDS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60,共9页
尽管中国有关稻粟混作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混作区内稻粟农业在先民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在家畜饲养中的作用,其发展与文化演进和传播、古环境变化间的内在联系等关键问题,依然未能很好地解决.为此,本文对位于稻粟混作区内的湖北郧县... 尽管中国有关稻粟混作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混作区内稻粟农业在先民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在家畜饲养中的作用,其发展与文化演进和传播、古环境变化间的内在联系等关键问题,依然未能很好地解决.为此,本文对位于稻粟混作区内的湖北郧县青龙泉遗址出土的人和猪骨(3000~2600 BC屈家岭文化期和2600~2200 BC石家河文化期)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试图在揭示他们食物结构的基础上,探讨稻粟农业在先民和猪食物结构中的地位及其演变过程,并对稻粟的种植与文化交流以及古环境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初步探索.先民的δ13C值位于-16.7‰~-12.4‰之间,平均值为-14.6‰±1.3‰(n=24),这表明先民的食物中兼具C3和C4类食物.由于遗址中同时发现了稻(C3类植物)粟(C4类植物)遗存,据此我们认为,稻粟农业均对先民的食物有所贡献,且粟作农业在先民的生活方式中占次要地位.先民的δ15N均值为9.0‰±1.2‰(n=24),表明动物类蛋白在先民的食物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但其较大的分布范围(6.6‰~10.8‰)则表明,先民的肉食来源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猪的δ13C均值(-14.3‰±2.5‰,n=13)与先民类似,而δ15N均值(7.7‰±0.6‰,n=13)稍逊于先民,表明猪的食物来源与人相近,其食物中可能含有较多的人类食物残余.对先民和猪的δ13C值和δ15N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皆不具有相关性,暗示先民和猪的食物来源中含有较多的植物类食物,这很可能与当时较为发达的稻粟混作农业密切相关.通过不同文化期内先民和猪食物结构的对比分析,发现粟类食物在石家河文化期人和猪食物中所占比例皆上升10%左右,反映了粟作农业明显加强,而这种变化与古环境变迁以及南北文化间的交流密切相关.当气候温暖、降水增加、屈家岭文化北进之时,稻作盛行;而在气候变冷、降水减少、北方文化南传之际,粟作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食谱 稻粟混作 稳定同位素分析 文化交流 古环境
原文传递
不同运行年限的复合绝缘子电气和机械性能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洋 王建国 +3 位作者 韩芳 周蜜 方春华 周文俊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17-1021,共5页
为研究运行年份不等的66kV复合绝缘子的电气和机械性能,抽取了已运行不同年份的19支复合绝缘子,利用工频试验变压器、冲击电压发生器和复合绝缘子拉力机对其进行自然污秽工频闪络试验、人工污秽工频闪络试验、50%雷电冲击闪络试验、50%... 为研究运行年份不等的66kV复合绝缘子的电气和机械性能,抽取了已运行不同年份的19支复合绝缘子,利用工频试验变压器、冲击电压发生器和复合绝缘子拉力机对其进行自然污秽工频闪络试验、人工污秽工频闪络试验、50%雷电冲击闪络试验、50%机械负荷耐受试验、机械破坏负荷试验。结果表明:其电气性能仍然较好,污闪和雷击闪络电压随着绝缘子结构高度增大而增大,与运行时间无关;机械性能具有一定分散性,早期楔式结构的复合绝缘子的机械性能有所下降。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早期复合绝缘子的机械性能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 电气性能 污闪电压 机械性能 破坏负荷 额定机械负荷
下载PDF
双能CT单能谱70keV图像与常规CT 120kVp图像的等效性 被引量:16
19
作者 周旸 曾勇明 +5 位作者 周蜜 高志梅 金瑞 孙静坤 郁仁强 王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00-1105,共6页
目的探讨双能CT单能谱70keV图像与常规CT 120kVp图像的等效性。方法采用CTU-41型头颈躯干仿真体模,行DECT虚拟单能谱和常规CT成像,联合原始数据迭代重建法SAFIRE(3)和FBP重建算法得到70keV/FBP、70keV/SAFIRE(3)、120kVp/FBP、120kVp/SA... 目的探讨双能CT单能谱70keV图像与常规CT 120kVp图像的等效性。方法采用CTU-41型头颈躯干仿真体模,行DECT虚拟单能谱和常规CT成像,联合原始数据迭代重建法SAFIRE(3)和FBP重建算法得到70keV/FBP、70keV/SAFIRE(3)、120kVp/FBP、120kVp/SAFIRE(3)共4组图像,按部位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各组织和器官CT值和噪声。结果丘脑、颅骨外空气、胆囊、肝实质、脾脏、前列腺在70keV与120kVp图像上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83);70keV图像上侧脑室、小脑、胸腺、心脏、肺、胃泡和直肠肠管内空气的CT值低于120kVp图像,下颌骨、胸椎、腰椎、股骨头中央部70keV图像CT值高于120kVp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SAFIRE(3)与FBP算法的70keV单能谱图像、120kVp图像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83)。70keV图像与120kVp图像噪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83);SAFIRE(3)算法单能谱70keV图像、常规CT 120kVp图像与其FBP重建算法相比较,噪声降低约(25.29±9.39)%和(27.93±8.39)%(P均<0.0083)。结论 70keV与120kVp图像的CT值在部分组织器官不等效;70keV与120kVp图像的噪声水平无明显差异;迭代算法对DECT单能谱成像和常规CT成像均能明显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能CT 图像质量
下载PDF
中国人牙齿形态测量分析--近代人群上、下颌前臼齿齿冠轮廓形状及其变异 被引量:15
20
作者 邢松 周蜜 刘武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2-149,共18页
采用基于标志点的几何形态测量方法对在河南和湖北地区考古遗址出土的291颗近代人群上、下颌前臼齿(P1=72;P2=72;P1=73;P2=74)齿冠轮廓形状(包括外轮廓及内轮廓形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P1齿冠轮廓基本对称,颊侧部分向近远中方向突出... 采用基于标志点的几何形态测量方法对在河南和湖北地区考古遗址出土的291颗近代人群上、下颌前臼齿(P1=72;P2=72;P1=73;P2=74)齿冠轮廓形状(包括外轮廓及内轮廓形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P1齿冠轮廓基本对称,颊侧部分向近远中方向突出;齿尖夹角区呈不规则狭长菱形,舌侧尖向近中方向偏移。P2齿冠轮廓对称,颊侧部分向近远中方向的突出程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齿尖夹角区由于舌侧尖向近中方向偏移而呈不规则菱形。P1和P2内外轮廓形状具有明显的重叠范围。P1齿冠轮廓不对称,齿冠近中舌侧部分内缩;齿尖区靠近近中舌侧,近似方形。P2齿冠轮廓基本对称;齿尖区靠近齿冠中央,因近中舌侧尖向近中方向偏移而呈不规则狭长菱形。P1和P2内外轮廓形状重叠范围很小。P1、P2齿冠和齿尖夹角区各个部分所表现出来的变异大小、方式基本相同;依据齿尖与齿冠基底边缘的距离大小可以将P1分为两种类型,依据颊侧部分向近远中方向的突出程度可以将P2分为两类。P1、P2变异相对于上颌两颗前臼齿来说较大,且变异主要集中在齿冠的近远中舌侧、齿尖夹角区的后凹点和舌侧尖;两者的变异大小范围稍有差别;P1和P2主要分为三类,区别在于颊舌径和近远中径的大小比例、齿尖区后凹点和舌侧尖的位置上。异速生长分析显示所有四颗前臼齿的大小变化对轮廓形状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臼齿 齿冠形状 几何形态测量 现代中国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