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色冶金炉窑的仿真与优化 被引量:29
1
作者 梅炽 王前普 +1 位作者 彭小奇 孑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4期19-23,共5页
分析了有色冶金炉窑的特点,认为有色冶金炉窑作为研究对象,可看作“高温反应器”,其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三传二反”,即:流体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以及化学反应动力学、炉窑反应器结构原理与设计。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研究... 分析了有色冶金炉窑的特点,认为有色冶金炉窑作为研究对象,可看作“高温反应器”,其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三传二反”,即:流体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以及化学反应动力学、炉窑反应器结构原理与设计。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即“数学模拟─全息仿真─整体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 优化 冶金炉 有色冶金
下载PDF
混煤热解特性及燃烧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刘亮 李录平 +2 位作者 柏湘杨 涂福炳 孑民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0-134,共5页
针对六枝化处煤和娄底煤焦两种单煤及这两煤种之间9种不同掺混比的混煤的燃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热重分析方法,分析单一煤种及不同掺混比的混煤燃烧时燃烧特性和燃尽性能的差异,提出了反映煤燃烧着火及燃尽性能的燃烧特性综合判别指数... 针对六枝化处煤和娄底煤焦两种单煤及这两煤种之间9种不同掺混比的混煤的燃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热重分析方法,分析单一煤种及不同掺混比的混煤燃烧时燃烧特性和燃尽性能的差异,提出了反映煤燃烧着火及燃尽性能的燃烧特性综合判别指数S′,对两煤种混烧的燃烧特性及其燃尽性能进行初步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混煤 燃烧特性 热重分析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高温低氧气氛中气体燃料的火焰特性 被引量:25
3
作者 蒋绍坚 彭好义 +3 位作者 艾元方 杨卫宏 萧泽强 孑民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8-231,共4页
为确定高效低污染燃烧的条件 ,研制了火焰特性实验装置 .在此装置上研究了助燃剂预热温度及氧体积浓度对丙烷火焰特征的影响 .实验中 ,助燃剂预热温度变化范围为 380~ 1 0 0 0℃ ,氧体积浓度变化范围为 2 1 %~ 2 % .实验表明助燃剂温... 为确定高效低污染燃烧的条件 ,研制了火焰特性实验装置 .在此装置上研究了助燃剂预热温度及氧体积浓度对丙烷火焰特征的影响 .实验中 ,助燃剂预热温度变化范围为 380~ 1 0 0 0℃ ,氧体积浓度变化范围为 2 1 %~ 2 % .实验表明助燃剂温度及其含氧量对火焰特性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高温低氧条件下的火焰体积、火焰亮度与颜色、火焰形状等特性明显改变 .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空气燃烧 节能 温室气体 火焰特性
下载PDF
氧化铝熟料窑内一维传热模型 被引量:31
4
作者 马爱纯 孑民 +1 位作者 孙志强 李旺兴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26,共4页
综合考虑烟气、窑壁和料床间的传导、对流和辐射传热 ,建立了氧化铝熟料窑内一维传热模型。应用龙格库塔方法 ,预测熟料窑任一横剖面气体和物料的温度 ,对封闭的回转窑内高温烟气和低温物料逆向传热规律以及窑内各带温度分布的合理性进... 综合考虑烟气、窑壁和料床间的传导、对流和辐射传热 ,建立了氧化铝熟料窑内一维传热模型。应用龙格库塔方法 ,预测熟料窑任一横剖面气体和物料的温度 ,对封闭的回转窑内高温烟气和低温物料逆向传热规律以及窑内各带温度分布的合理性进行研究 ,分析了生料掺煤量对窑内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 ,控制合适的生料掺煤量 ,可得到合理的燃烧带温度和各带的长度分布 ,延长回转窑的使用寿命。本模型实用性强 ,适用于现场对封闭回转窑内气体和物料温度的预测和参数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回转窑 传热模型 生料 掺煤 熟料窑
下载PDF
基于软测量技术的模糊烧结终点控制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刘玉长 桂卫华 孑民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7-30,共4页
建立了利用风箱温度求取烧结终点 (BTP)位置的软测量模型。在深入研究烧结终点控制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利用专家经验与知识、按照采样控制方式工作的模糊采样控制方法进行BTP的控制 ,根据上述控制方法建立的自动控制系统 ,在所有操作条件... 建立了利用风箱温度求取烧结终点 (BTP)位置的软测量模型。在深入研究烧结终点控制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利用专家经验与知识、按照采样控制方式工作的模糊采样控制方法进行BTP的控制 ,根据上述控制方法建立的自动控制系统 ,在所有操作条件下 ,都能准确地控制BTP ,证明了模糊采样控制方法对于BT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测量技术 烧结过程 烧结终点 模糊采样控制
下载PDF
高温空气燃烧新型锅炉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蒋绍坚 彭好义 +3 位作者 艾元方 杨卫宏 萧泽强 孑民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8-351,共4页
介绍了采用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新型锅炉 ,其关键部件包括蜂窝陶瓷蓄热体、实现分级燃烧和炉内烟气再循环的燃烧器及四通高频切换阀。详述了其工作原理及过程 ,探讨了开发该锅炉的基本思路 ,对其基本特性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高温空气燃烧 锅炉 换热器 燃烧器
下载PDF
污泥和煤混烧特性的热重分析法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刘亮 李录平 +2 位作者 孑民 鄢晓忠 闫宏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35-839,共5页
为了解城市污泥和煤粉混烧的燃烧规律,利用热重分析法对兰坝煤粉和某城市污泥及两试样混合物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加热速度20℃·min^-1、20~1200℃的温度范围内,污泥的热重曲线存在2个明显的失重区域.在混燃过程... 为了解城市污泥和煤粉混烧的燃烧规律,利用热重分析法对兰坝煤粉和某城市污泥及两试样混合物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加热速度20℃·min^-1、20~1200℃的温度范围内,污泥的热重曲线存在2个明显的失重区域.在混燃过程中,煤和城市污泥基本上保持了各自的挥发分析出特性,混合试样的燃烧曲线处于污泥和煤粉燃烧曲线之间.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了反应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和频率因子A.在掺混比例较小时(污泥质量分数为20%)对煤的活性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而掺混比例较大时(污泥质量分数为50%、80%),存在2个反应区间,在第一温度段(大约θ<430℃)混合试样的反应特性类似于污泥,而在高温区段(θ>430℃)混合试样的燃烧特性则类似于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 煤泥混合物 热重分析法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滚动轴承内部温度状态监测技术 被引量:23
8
作者 宁练 孑民 《轴承》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27,51,共4页
在摩擦学和传热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滚动轴承温度场数值仿真模型,对轴承内部温度的分布进行了研究,获得了环境温度、工作载荷和润滑脂容积比变化时轴承温度的修正公式。并以轴承的振动和润滑脂温度为监测参数,建立了轴承状态监测系统... 在摩擦学和传热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滚动轴承温度场数值仿真模型,对轴承内部温度的分布进行了研究,获得了环境温度、工作载荷和润滑脂容积比变化时轴承温度的修正公式。并以轴承的振动和润滑脂温度为监测参数,建立了轴承状态监测系统。运用温度分布规律对测点温度进行了修正,有效地消除了环境温度、工作载荷以及润滑脂容量变化对报警准确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润滑脂 温度场 数值模拟 状态监测
下载PDF
多变量系统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彭小奇 梅炽 +1 位作者 孑民 唐英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51-357,共7页
本文综合模糊控制系统与人工神经网络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多变量系统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模型并给出了其建模方法,该方法适合于多变量系统的建模及其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笔者以此方法建立了渣贫化电炉生产过程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模型并开... 本文综合模糊控制系统与人工神经网络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多变量系统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模型并给出了其建模方法,该方法适合于多变量系统的建模及其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笔者以此方法建立了渣贫化电炉生产过程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模型并开发出相应的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自1992年6月投入生产现场使用以来,一直稳定可靠地正常运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和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量系统 神经网络 模糊控制 模糊模型
下载PDF
300 kA铝电解槽电、磁、流多物理场耦合仿真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李茂 孑民 王长宏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4-359,共6页
将标量电位法和磁标量位法相结合,开发了铝电解槽电场、磁场耦合计算模块,并导出了电磁力场以计算磁流体三维湍流流场及其界面波高.计算结果表明,垂直磁场基本呈现为反对称关系,水平电流对磁流体运动有显著影响,铝液流场形态基本对称,... 将标量电位法和磁标量位法相结合,开发了铝电解槽电场、磁场耦合计算模块,并导出了电磁力场以计算磁流体三维湍流流场及其界面波高.计算结果表明,垂直磁场基本呈现为反对称关系,水平电流对磁流体运动有显著影响,铝液流场形态基本对称,呈现为4个较大漩涡,铝液界面向中部隆起.将计算结果与测试值进行了比较,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用于铝电解槽生产和设计的物理场仿真计算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槽 电磁流场 数值模拟 耦合计算
下载PDF
皮托管测量影响因素分析 I.检测杆与安装角的影响 被引量:28
11
作者 孙志强 孑民 +1 位作者 张宏建 胡剑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90-693,共4页
在现场使用中,皮托管不可避免地会偏离其标准使用条件,从而引起附加误差.针对不同型号的皮托管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旨在研究检测杆和安装角对皮托管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被测流速较低时,皮托管检测杆直径的大小对全压的测量影响较小,... 在现场使用中,皮托管不可避免地会偏离其标准使用条件,从而引起附加误差.针对不同型号的皮托管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旨在研究检测杆和安装角对皮托管测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被测流速较低时,皮托管检测杆直径的大小对全压的测量影响较小,且测量值误差也较小;在皮托管安装角不超过±10°的范围内,流速测量误差为±2%;较小管径检测杆的测量值存在非零安装角时,受流速的影响比较小.这些结论为优化皮托管的测量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速测量 影响因素 空气试验 皮托管 检测杆 安装角
下载PDF
氧气底吹铜熔池熔炼过程的机理及产物的微观分析 被引量:29
12
作者 刘柳 闫红杰 +4 位作者 孑民 高强 张振杨 刘方侃 崔志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16-2124,共9页
对氧气底吹熔炼过程气体喷吹行为、造锍熔炼化学反应机理及熔炼炉内热工作状态进行理论分析及水模型实验和取样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氧气底吹气流能使熔体形成均匀的扩散区,实现熔体的搅拌,在气体连续相区和液体连续相区,气液、液液之间... 对氧气底吹熔炼过程气体喷吹行为、造锍熔炼化学反应机理及熔炼炉内热工作状态进行理论分析及水模型实验和取样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氧气底吹气流能使熔体形成均匀的扩散区,实现熔体的搅拌,在气体连续相区和液体连续相区,气液、液液之间的相互作用强烈,为炉内化学反应及传热传质提供了良好的动力学条件;氧气底吹熔炼过程在零配煤的情况下能达到自热熔炼,在节能减排方面,该工艺具有很强的优势;获得了铜渣、冰铜和蘑菇头中各组分的形貌,确定了铜渣、冰铜和蘑菇头的物相组成,渣样主要由冰铜相、磁铁矿相、铁橄榄石相和玻璃体相组成,熔炼内的氧势和硫势分布有利于反应的进行,能有效抑制Fe3O4的形成以及降低渣含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熔炼 氧气底吹 熔炼机理 氧势 硫势 熔炼产物 微观分析
下载PDF
铝电解废槽内衬的危害性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陈喜平 李旺兴 +2 位作者 孑民 刘凤琴 罗钟生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3-38,共6页
从废槽内衬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微区成分、灰分、水化反应性五方面研究了废槽内衬的危害性,结果表明,废槽内衬的危害性主要在于其浸出毒性,毒害物质主要是可溶氟化物和氰化物,毒害物质主要来自于电解质对内衬的渗透、侵蚀,废槽内衬... 从废槽内衬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微区成分、灰分、水化反应性五方面研究了废槽内衬的危害性,结果表明,废槽内衬的危害性主要在于其浸出毒性,毒害物质主要是可溶氟化物和氰化物,毒害物质主要来自于电解质对内衬的渗透、侵蚀,废槽内衬中可溶F-和CN-的浓度远远高于国家标准规定的允许排放量,因此废槽内衬被认定为固体危险废弃物,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由于其毒害物质易溶于水或容易与水反应,采用湿法/水法工艺使废槽内衬有效无害化是不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 废槽内衬 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 无害化
下载PDF
皮托管测量影响因素分析 Ⅱ.全压孔与静压孔的影响 被引量:26
14
作者 孙志强 孑民 +1 位作者 张宏建 胡剑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41-944,共4页
为了讨论皮托管全压孔和静压孔几何参数对其测量特性的影响,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型号的皮托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皮托管全压,在流速较低时,由较小的全压孔测得的全压较接近参考值,而在流速较大时,大多数全压孔... 为了讨论皮托管全压孔和静压孔几何参数对其测量特性的影响,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型号的皮托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皮托管全压,在流速较低时,由较小的全压孔测得的全压较接近参考值,而在流速较大时,大多数全压孔的测量值误差都比较大;对于皮托管静压,由较小外径的检测杆测得的静压值较接近参考值,静压孔不宜布置在太靠近测头或竖直检测杆的地方.这些结论为优化皮托管的测量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速测量 影响因素 空气试验 数值模拟 皮托管 全压孔 静压孔
下载PDF
高温低氧燃烧技术及其高效低污染特性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蒋绍坚 艾元方 +4 位作者 彭好义 萧泽强 孑民 汪洋洋 熊家政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1-314,共4页
研究了一种高温低氧燃烧新技术 ,即采用蓄热室 ,预热助燃剂使其温度达到 80 0℃以上 ;采用分级燃烧及炉内部分烟气回流的方法 ,使燃烧区氧体积分数降低至 1 5%以下 .分析结果表明 :该燃烧技术具有显著的节能、低污染特性 ,与未采取任何... 研究了一种高温低氧燃烧新技术 ,即采用蓄热室 ,预热助燃剂使其温度达到 80 0℃以上 ;采用分级燃烧及炉内部分烟气回流的方法 ,使燃烧区氧体积分数降低至 1 5%以下 .分析结果表明 :该燃烧技术具有显著的节能、低污染特性 ,与未采取任何废热回收措施的传统燃烧技术相比 ,可实现节能 60 %以上 ,CO2 排放量减少 60 %以上 ,NOx排放浓度低于 30~ 50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 污染 高温低氧燃烧技术 蓄热式烧嘴 HTAC
下载PDF
高温低氧空气燃烧火焰观察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蒋绍坚 彭好义 +5 位作者 艾元方 杨卫宏 萧泽强 孑民 汪洋洋 李勇 《冶金能源》 2000年第3期14-18,共5页
介绍了一台用于研究火焰特性的热态实验装置。观察了丙烷在不同预热空气温度及不同含氧浓度气氛中的火焰特征。实验中 ,采用电加热法预热助燃剂 ,预热温度变化范围为 380~10 0 0℃ ;采用掺氮气的方法调节助燃剂中氧的体积浓度 ,其变化... 介绍了一台用于研究火焰特性的热态实验装置。观察了丙烷在不同预热空气温度及不同含氧浓度气氛中的火焰特征。实验中 ,采用电加热法预热助燃剂 ,预热温度变化范围为 380~10 0 0℃ ;采用掺氮气的方法调节助燃剂中氧的体积浓度 ,其变化范围为 2 1%~ 2 %。实验表明助燃剂温度及其含氧量对火焰特性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高温低氧条件下的火焰特性与传统燃烧火焰特性迥然不同。最后对工业炉窑采用高温低氧空气燃烧方式将产生的效益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空气燃烧 节能 温室气体 火焰特性
下载PDF
多变量模糊控制模型辨识方法及其在矿热电炉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彭小奇 梅炽 +1 位作者 孑民 唐英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82-587,共6页
本文直接从大量实际生产数据中提取优化的人工操作控制经验,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实现生产过程模糊自适应控制的方法.此法特别适用于积累有大量生产数据,但很难建立准确数学模型的生产过程实现计算机控制.笔者应用本文方法为我国某冶... 本文直接从大量实际生产数据中提取优化的人工操作控制经验,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实现生产过程模糊自适应控制的方法.此法特别适用于积累有大量生产数据,但很难建立准确数学模型的生产过程实现计算机控制.笔者应用本文方法为我国某冶炼厂炼镍用矿热电炉设计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自1992年5月投入生产现场以来,一直正常运行,取得了明显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控制 辨识 决策支持系统 电阻电弧炉
下载PDF
管道内气固两相流冲刷磨损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23
18
作者 张义 +1 位作者 孙志强 孑民 《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 CAS 2011年第1期11-15,共5页
针对有色冶金中低温烟气对管道材料的冲刷磨损,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气固两相流开展数值模拟研究,讨论了冲刷磨损量和切应力在不同烟气速度、颗粒直径、颗粒含量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气固两相流冲刷集中磨损区位于管道前部约... 针对有色冶金中低温烟气对管道材料的冲刷磨损,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气固两相流开展数值模拟研究,讨论了冲刷磨损量和切应力在不同烟气速度、颗粒直径、颗粒含量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气固两相流冲刷集中磨损区位于管道前部约1/5处,最大磨损发生在管道入口后部;烟气速度增大时,磨损量与切应力都增大;在一定颗粒直径范围内,颗粒直径增大时,磨损量减小,切应力几乎不变;随着颗粒含量增加,磨损量增大,切应力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冶金 中低温烟气 管道 气固两相流 冲刷磨损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动力配煤发热量及着火温度的预测 被引量:23
19
作者 孑民 朱再兴 +2 位作者 刘艳军 彭好义 高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871-3875,共5页
针对采用实验法测定电厂动力配煤的发热量和着火温度存在操作繁琐和信息滞后较大等不足,建立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网络模型在学习过程中确定混煤的发热量和着火温度与单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模型利用单煤... 针对采用实验法测定电厂动力配煤的发热量和着火温度存在操作繁琐和信息滞后较大等不足,建立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网络模型在学习过程中确定混煤的发热量和着火温度与单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模型利用单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含量直接预测混煤的发热量和着火温度,预测结果误差较小。利用置信区间分析法对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置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MAN神经网络 动力配煤 发热量 着火温度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开发应用、技术优势及其展望 被引量:15
20
作者 彭好义 蒋绍坚 孑民 《工业加热》 CAS 2004年第3期11-15,共5页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和高温空气气化技术是当前世界节能与环保领域中的两大新技术,二者均采用高于燃料着火点温度的高温空气作氧化剂或气化剂。介绍了利用蓄热式高温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和专门的高温空气发生器产生高温空气的方法,前者主要用...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和高温空气气化技术是当前世界节能与环保领域中的两大新技术,二者均采用高于燃料着火点温度的高温空气作氧化剂或气化剂。介绍了利用蓄热式高温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和专门的高温空气发生器产生高温空气的方法,前者主要用于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后者主要用于高温空气气化技术。概括了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和高温空气气化技术的应用状况,总结了其技术优势,并指出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和高温空气气化技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空气燃烧 高温空气气化 蓄热式烟气余热回收 高温空气发生器 技术优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