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儿童血液恶性肿瘤肺毛霉菌病的抗感染治疗
1
作者 杨敏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391-395,共5页
1例诊断为血液恶性肿瘤肺毛霉菌病的7岁儿童,给予两性霉素B进行抗感染治疗,用药期间血肌酐进行性升高,考虑为两性霉素B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下调两性霉素B剂量后,胸部CT示左肺团块影较前呈增大趋势,考虑药物剂量不足、疗效欠佳,但再次上... 1例诊断为血液恶性肿瘤肺毛霉菌病的7岁儿童,给予两性霉素B进行抗感染治疗,用药期间血肌酐进行性升高,考虑为两性霉素B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下调两性霉素B剂量后,胸部CT示左肺团块影较前呈增大趋势,考虑药物剂量不足、疗效欠佳,但再次上调剂量肾损害风险增加。经综合评估后,停用两性霉素B,改为泊沙康唑混悬液口服序贯抗真菌治疗,且出院后持续服用,定期行化疗方案,并随访左肺结节变化情况。患儿出院5个月后,胸部CT示左肺团块影基本吸收,治疗有效。结合本例患儿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本文对儿童毛霉菌病的治疗药物选择、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等进行了分析讨论。儿童毛霉菌病的抗感染治疗可能需要更高的个性化剂量及严密的监测才能保证安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液恶性肿瘤 毛霉菌病 抗感染治疗
下载PDF
川木瓜多糖的提取及醇沉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容 覃福礼 +1 位作者 尹建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8-331,共4页
为研究川木瓜多糖的提取和醇沉工艺,以多糖得率为提取工艺指标,沉降率为醇沉工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研究川木瓜多糖的提取和醇沉工艺。结果表明,川木瓜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预处理50 min,料液比1 g∶20 mL,浸提温... 为研究川木瓜多糖的提取和醇沉工艺,以多糖得率为提取工艺指标,沉降率为醇沉工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研究川木瓜多糖的提取和醇沉工艺。结果表明,川木瓜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预处理50 min,料液比1 g∶20 mL,浸提温度100℃,浸提时间2.0 h,多糖得率可达4%以上;多糖醇沉的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85%,乙醇用量5倍,醇沉时间20 h,沉降率可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木瓜 多糖 提取工艺 醇沉工艺 正交试验
下载PDF
酶-超声波辅助提取川木瓜总三萜工艺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容 +2 位作者 李振中 钱力 黄祖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58-261,共4页
以总三萜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酶-超声波辅助提取川木瓜总三萜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川木瓜总三萜的最佳工艺为:采用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酶解,酶用量为1.2%,酶解p H值6.5,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2.0 h;再以70%乙醇... 以总三萜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酶-超声波辅助提取川木瓜总三萜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川木瓜总三萜的最佳工艺为:采用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酶解,酶用量为1.2%,酶解p H值6.5,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2.0 h;再以70%乙醇作为溶剂,在超声功率150 W条件下提取1次,提取时间4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总三萜得率可达3.57%,与单一使用超声波法或酶法相比均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木瓜 总三萜 酶-超声波辅助 提取工艺
下载PDF
白茅花化学成分预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媛媛 +2 位作者 余伟男 陈坤梁 李容 《广东化工》 CAS 2018年第14期60-61,共2页
采用系统预实验法对白茅花可能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验,初步探索白茅花的化学成分。用试管反应法、纸反应法,对白茅花水、95%乙醇、石油醚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显色反应或沉淀反应,对白茅花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 采用系统预实验法对白茅花可能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验,初步探索白茅花的化学成分。用试管反应法、纸反应法,对白茅花水、95%乙醇、石油醚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显色反应或沉淀反应,对白茅花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白茅花中可能含有多糖、糖、苷类、有机酸、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香豆素、内酯类、植物甾醇及三萜类等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茅花 化学成分 预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