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10
1
作者 彭小梅 刘园园 +4 位作者 吴潮清 曾春 刘芸芳 熊礼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失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9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AVF术的MHD患者303例,根据内瘘功能分为失功组(n=97)和通畅组(n=206)。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包括基本情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失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9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AVF术的MHD患者303例,根据内瘘功能分为失功组(n=97)和通畅组(n=206)。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包括基本情况和实验室指标。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失功组女性比例、糖尿病发生率高于通畅组,年龄及清蛋白、血小板、血磷、甲状旁腺素(PTH)水平亦高于通畅组,体质量、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通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头静脉直径、桡动脉直径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红蛋白、D-二聚体、血钙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血小板水平、血磷、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内瘘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女性、高龄、高血小板水平、高磷血症、合并糖尿病是MHD患者AVF失功的危险因素,可加速内瘘失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输血 自体 动静脉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76
2
作者 王浩宇 +2 位作者 徐珏 黄云峰 彭小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00-1502,共3页
目的:评价他克莫司(FK506)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以FK506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RNS患者17例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的变化。结果:17例RNS患者治疗6个月后,完全缓解4例(23.5%),... 目的:评价他克莫司(FK506)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以FK506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RNS患者17例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的变化。结果:17例RNS患者治疗6个月后,完全缓解4例(23.5%),显著缓解10例(58.8%),总有效率94.1%。对曾用环磷酰胺(CTX)、环孢素A(CsA)等免疫抑制剂无效的RNS患者,改此方案后仍显效。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6、12个月尿蛋白、血胆固醇(Tho)、甘油三酯(TG)均下降(P<0.05),血清白蛋白(Alb)升高(P<0.05),而转氨酶、肾功能、血糖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膜性肾病(MN)11例(64.7%),此方案治疗显效9例(81.8%)。结论: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RNS短期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 疗效
下载PDF
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远红外线联合喜辽妥软膏外用在促进内瘘成熟及预防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1
3
作者 刘园园 +3 位作者 吕霞 彭小梅 吴潮清 曾春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7期2157-2160,共4页
目的 观察自体动静脉内瘘(AAVF)术后远红外线联合喜辽妥软膏外用在促进内瘘成熟及预防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待透析组、透析观察组、透析对照组各40例,待透析组和透析观察组患者在行AAVF术后均采用远红外线理... 目的 观察自体动静脉内瘘(AAVF)术后远红外线联合喜辽妥软膏外用在促进内瘘成熟及预防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待透析组、透析观察组、透析对照组各40例,待透析组和透析观察组患者在行AAVF术后均采用远红外线理疗联合喜辽妥软膏局部外涂,透析对照组患者术后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3组的内瘘成熟率、内瘘血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AVF术后1个月、2个月,待透析组、透析观察组内瘘成熟率均高于透析对照组,并且待透析组患者内瘘成熟率高于透析观察组(均P<0.05)。术后2个月、3个月、18个月,待透析组、透析观察组内瘘血流量均多于透析对照组(均P<0.05)。术后12个月、18个月,待透析组、透析观察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透析对照组(均P<0.05)。结论 AAVF术后应用远红外线联合喜辽妥外用可促进内瘘成熟,尤其是提前行AAVF术者,并可增加内瘘血流量,降低内瘘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术 自体 血液透析 内瘘成熟 并发症 远红外线 喜辽妥软膏
下载PDF
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6
4
作者 贺红光 黄亿芸 +4 位作者 曾春 吴潮清 熊礼佳 彭小梅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7,共9页
目的调查研究环磷酰胺(CTX)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评估因CTX治疗效果不佳而调整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后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入选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1日经广西... 目的调查研究环磷酰胺(CTX)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评估因CTX治疗效果不佳而调整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后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入选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1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肾脏科肾活检确诊的228例IMN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者均接受CTX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分析患者首次治疗获临床缓解的基线临床病理预测因素。结果首次CTX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228例IMN的总缓解例数(包括完全及部分缓解)为188例(82.5%),其中完全缓解(CR)141例(61.8%),CR的中位时间为8(6,12)个月,部分缓解(PR)的中位时间为3(1,4)个月。总体中位随访时间为25(13,43)个月。与缓解组比较,未缓解组患者血白蛋白水平较低,24 h尿蛋白量、血补体C3、C4水平较高,病理分期较轻(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基线血白蛋白、补体C4水平及病理分期是IMN患者获临床缓解的独立预测因素。24例未缓解患者调整用CNI治疗,6个月总缓解率为66.7%(16/24),12个月总缓解率为77.3%(17/22)。结论基线血白蛋白、血补体C4水平及病理分期是CTX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MN患者获临床缓解的独立预测因素。CTX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未获缓解患者调整CNI用药后仍能获得较高的缓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膜性 随访研究 预后 环磷酰胺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原文传递
原发性IgA肾病106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刘映红 +1 位作者 刘伏友 彭佑铭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5-296,共2页
本研究回顾性总结106例IgA肾病(IgAN)资料,重点探讨IgAN肾小管间质损害与临床的关系,旨在早期识别肾小管间质损害的临床指标。
关键词 原发性IGA肾病 临床指标 病理分析 肾小管间质损害 IGAN 早期识别 回顾性
原文传递
美国下肢静脉曲张及慢性静脉疾病治疗指南解读 被引量:34
6
作者 朱化刚 邵拥军 +1 位作者 周静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8-259,共2页
美国成年人群中约23%患有下肢静脉曲张,6%为严重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 vellotls disease,CVD)患者,临床表现为静脉性水肿、皮肤改变、活动性或愈合性静脉性溃疡等。静脉曲张、静脉性溃疡以及相关并发症不仅可导致慢性疼痛、残疾... 美国成年人群中约23%患有下肢静脉曲张,6%为严重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 vellotls disease,CVD)患者,临床表现为静脉性水肿、皮肤改变、活动性或愈合性静脉性溃疡等。静脉曲张、静脉性溃疡以及相关并发症不仅可导致慢性疼痛、残疾、生活质量下降、工作日减少和过早退休,也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慢性静脉疾病 治疗指南 美国 静脉性溃疡 解读 静脉性水肿 相关并发症
原文传递
肾间质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7
作者 刘伏友 刘映红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5年第1期94-98,共5页
近年研究表明 ,各种肾脏疾病进行性肾功能恶化主要取决于肾间质损伤的严重程度。目前 ,对于肾间质纤维化的具体发生机制尚不明确 ,其主要机制有 :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的转分化作用 ;主要效应细胞的激活 ;局部缺血、缺氧。
关键词 肾小球硬化症 病灶性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7
8
作者 吕霞 王浩宇 +3 位作者 刘园园 彭小梅 吴潮清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1413-1415,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PTA)治疗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6例AVF狭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PTA,比较手术前后的狭窄处内径、内瘘自然流量、透析血流量,记录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第1、3、6、9个月时患者AVF...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PTA)治疗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6例AVF狭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PTA,比较手术前后的狭窄处内径、内瘘自然流量、透析血流量,记录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第1、3、6、9个月时患者AVF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PTA术后,6例患者内瘘狭窄处的杂音、震颤均较术前增强;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内瘘自然流量均较术前增大(P<0.05);术后1~3 d均能首次使用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随访9个月时,有4例(66.67%)患者出现AVF再狭窄。结论超声引导下PTA可有效解除AVF狭窄,为尿毒症患者节约宝贵的血管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动静脉内瘘 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 超声引导 狭窄
下载PDF
基于编辑距离和相似度改进的汉字字符串匹配 被引量:17
9
作者 邵清 《电子科技》 2016年第9期7-11,共5页
为解决中文字符串匹配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编辑距离和相似度改进的汉字字符串近似匹配算法,针对汉字字符串特点,使用汉字拼音和五笔编码计算;通过改进动态规划算法,能够有效提高编辑距离的计算准确度以及执行效率;再引入考虑... 为解决中文字符串匹配精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编辑距离和相似度改进的汉字字符串近似匹配算法,针对汉字字符串特点,使用汉字拼音和五笔编码计算;通过改进动态规划算法,能够有效提高编辑距离的计算准确度以及执行效率;再引入考虑交换问题的归一化算法,以语义编辑距离与长句长度的比值作为归一化结果,以此来提高近似匹配算法的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算法计算的相似度质量要优于改进前的算法结果,且对提高算法效率和查全率、查准率和时间性能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证明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距离 相似度 归一化 中文字符串 近似匹配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6
10
作者 彭小梅 +2 位作者 韦俏宇 蓝娇 龚智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327-2330,共4页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1,25-二羟维生素D3)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并探讨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2010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45例IgA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口服厄贝沙坦150 mg/次,1次/d)、活性维...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1,25-二羟维生素D3)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并探讨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2010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45例IgA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口服厄贝沙坦150 mg/次,1次/d)、活性维生素D组(口服骨化三醇胶丸0.25μg/次,1次/d)、联合治疗组(口服厄贝沙坦150 mg/次+骨化三醇胶丸0.25μg/次,均1次/d),每组15例,治疗12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血肌酐、血钙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尿蛋白、血肌酐、血钙及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厄贝沙坦组、联合治疗组患者尿蛋白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570±66)mg/24 h与(977±116)mg/24 h;(286±72)mg/24 h与(931±140)mg/24 h〕,且联合治疗组患者尿蛋白均低于厄贝沙坦组和活性维生素D组〔(607±143)mg/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3组患者血肌酐、血钙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治疗组患者血钙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升高〔(2.30±0.06)mmol/L与(2.28±0.1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未出现高钙血症。治疗12周后,联合治疗组患者CD4+、CD4+/CD8+较本组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性维生素D联合厄贝沙坦能有效降低IgA肾病患者的尿蛋白,且安全性好;下调CD4+及CD4+/CD8+可能为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骨化三醇 厄贝沙坦 蛋白尿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DNA免疫吸附联合药物治疗重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吴潮清 熊礼佳 +8 位作者 贺红光 刘芸芳 李瑾瑜 王浩宇 唐盛 彭小梅 黄玲 唐业莹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观察DNA免疫吸附联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重度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32例重度活动期SLE患者,采用DNA免疫吸附联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免疫吸附治疗共3次,每次2.5 h,间隔24~48 h进行随后的2次免... 目的:观察DNA免疫吸附联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重度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32例重度活动期SLE患者,采用DNA免疫吸附联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免疫吸附治疗共3次,每次2.5 h,间隔24~48 h进行随后的2次免疫吸附。治疗前及吸附治疗结束2周后观察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评分、健康状况评价指标〔生理功能(PF)和精神健康(MH)评分〕、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的变化;并检测抗双链DNA抗体(dsDNA)、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和C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变化。结果联合用药治疗2周后,患者SLEDAI评分、BUN、SCr、dsDNA、IgA、IgG、IgM、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LEDAI评分(分):14.38±3.85比15.69±1.40,BUN (mmol/L):11.22±4.78比16.31±7.90,SCr(μmol/L):127.02±38.17比167.25±45.63,dsDNA(U/L):1.36±0.12比1.43±0.18,IgA(g/L):2.41±0.73比2.59±0.86,IgG(g/L):16.82±4.83比21.01±4.84,IgM(g/L):1.64±0.45比1.75±0.58,hs-CRP(mg/L):14.41±2.20比14.94±2.60,P<0.05或P<0.01〕;PF评分、MH评分、C3均升高〔PF评分(分):71.19±17.53比56.66±22.41,MH评分(分):74.01±15.72比61.50±17.98,C3(g/L):0.56±0.09比0.52±0.10,均P<0.05〕;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免疫吸附联合药物治疗重度活动期SLE近期疗效显著,能降低dsDNA、IgA、IgG、IgM、hs-CRP水平,升高补体C3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免疫吸附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 健康状况评价 抗双链DNA抗体 免疫球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补体
下载PDF
论对尿毒症患者的人文关怀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伏友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5年第4期35-37,共3页
对尿毒症患者实行人文关怀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更是每个渴望康复的病人的迫切需要。实践证实,通过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修养;加强沟通,融洽医患关系;重视健康教育,创造温暖和谐的人文气氛,... 对尿毒症患者实行人文关怀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更是每个渴望康复的病人的迫切需要。实践证实,通过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修养;加强沟通,融洽医患关系;重视健康教育,创造温暖和谐的人文气氛,可以从不同方面改善尿毒症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让病人感受到更多关爱,对于促进其康复及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人文关怀 心理
下载PDF
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不同入路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丁洋 万圣云 +2 位作者 孔令尚 马龙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1228-1231,共4页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不同入路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采用不同入路行置管溶栓治疗,通过手术时间、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来评价各种入路治疗的效果。结果病人分为4组:A组(10例,18%)经小...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不同入路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采用不同入路行置管溶栓治疗,通过手术时间、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来评价各种入路治疗的效果。结果病人分为4组:A组(10例,18%)经小隐静脉切开入路,平均手术时间为(30±4)min,1例(10%)切口延迟愈合,2例(20%)切口渗血;B组(29例,52%)经胫后静脉切开入路,平均手术时间为(32±5)min,2例(6.9%)切口延迟愈合,4例(13.8%)切口渗血;C组(15例,27%)经胫前静脉穿刺入路,平均手术时间为(20±3)min,2例(13.3%)误穿入胫前动脉。D组(2例,3%)经健侧股静脉入路,平均手术时间(31±4)min。4组病人治疗前后各组间大腿周径差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P<0.05)。4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各组间大腿周径差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P>0.05)。结论对于不同病人采取个体化治疗,建议首选胫前静脉穿刺入路,为病人提供最大收益和最低风险的理想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疗法 支架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骨化三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4
作者 曾春 +3 位作者 龚智峰 伍秋霞 曾金盛 唐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279-4282,共4页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骨化三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5例IgA肾病随机分为骨化三醇(VD3)组、厄贝沙坦(ARB)组和联合治疗(ARB+VD3)组,观察8周。检测治疗前后尿蛋白、肾功能、血钙。结果:治疗后ARB组尿...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骨化三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5例IgA肾病随机分为骨化三醇(VD3)组、厄贝沙坦(ARB)组和联合治疗(ARB+VD3)组,观察8周。检测治疗前后尿蛋白、肾功能、血钙。结果:治疗后ARB组尿蛋白较基线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尿蛋白较基线明显下降(P<0.01),较之ARB组及VD3组其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未发生高钙血症。结论:骨化三醇联合厄贝沙坦可以有效降低IgA肾病患者尿蛋白,疗效优于单独用药,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骨化三醇 1 25-二羟维生素D3 厄贝沙坦
下载PDF
特发性膜性肾病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病变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被引量:12
15
作者 贺红光 +5 位作者 冯海云 熊礼佳 刘园园 韦俏宇 彭小梅 龚智峰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63-668,共6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中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病变(focal segmental lesion,FS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98例IMN,将其分成不伴FSL组(FSL-组)、伴有早期局灶...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中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病变(focal segmental lesion,FS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98例IMN,将其分成不伴FSL组(FSL-组)、伴有早期局灶节段病变组(early focal segmental lesion。EFSL组)及伴有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组(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组),比较分析3组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间的差异。结果病理方面,FSGS组患者伴有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的比例以及肾小球球性硬化的比例较高,病理分期较晚,与FSL『组和EFS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方面,与FSL一组比较,EFSL组男性比例较高(P〈0.01),血浆白蛋白水平较低(P〈0.05);而FSGS组病程更长,血压、血肌酐水平较高(均P〈0.05)。3组间EFSL组缓解率较低,生存分析显示,FSGS组病变预后较差(FSGS组比FSL^-组,P=0.005;FSGS组比EFSL组,P=0.008)。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发现肾活检时的三酰甘油水平(OR=1.519,P=0.017)、肾小球球性硬化(OR=1.073,P=0.041)及FSGS病变(OR=5.960,P=0.009)是IMN肾脏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FSL有着不同于FSGS的临床及病理表现,伴FSGS病变是IMN肾脏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EFSL组缓解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膜性 肾小球硬化症 局灶节段性 预后 早期局灶节段病变
原文传递
居家腹膜透析患者随访中存在问题及干预措施 被引量:11
16
作者 蒋松云 龚智峰 +4 位作者 唐盛 陆世颖 陈玲 彭小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1398-1399,共2页
目的分析居家腹膜透析存在问题,探讨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将46例行腹透治疗的患者分为规范随访组和非规范随访组,比较2组腹透患者的一般情况、护士主动随访率、患者依从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患者回院复诊率等指标... 目的分析居家腹膜透析存在问题,探讨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将46例行腹透治疗的患者分为规范随访组和非规范随访组,比较2组腹透患者的一般情况、护士主动随访率、患者依从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患者回院复诊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规范随访组的主动随访率、患者的依从性、回院复诊率明显高于非规范随访组(P均<0.01),腹膜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规范随访组(P<0.01)。结论提高护士对腹透患者的教育培训和管理水平,加强患者回院复诊时的再教育和多种形式的门诊随访,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减少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随访 对策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对蛋白负荷肾病大鼠干预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伏友 +5 位作者 李瑛 彭佑铭 段绍斌 许向青 周乐天 李芝兰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对蛋白负荷肾病大鼠蛋白尿及肾脏病理的影响。方法摘除SD大鼠右肾,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建立蛋白负荷肾病模型后分成模型组和去甲斑蝥素组;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检测各时间点各组大鼠尿蛋白定量(24h)。第5周...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对蛋白负荷肾病大鼠蛋白尿及肾脏病理的影响。方法摘除SD大鼠右肾,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建立蛋白负荷肾病模型后分成模型组和去甲斑蝥素组;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检测各时间点各组大鼠尿蛋白定量(24h)。第5周末处死大鼠,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肾组织行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染色作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肾重,体重、各时间点尿蛋白定量(24h)、肾小球硬化指数、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积分均显著升高(P均〈0.01),血清白蛋白(Alb)显著降低(P〈0.01)。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肾小球系膜区有明显电子致密物沉积,足突融合;免疫荧光显示IgG和C3沉积于系膜区(3+~4+)。去甲斑蝥素干预后,肾病大鼠除Alb升高(P〈0.01)外,上述其余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系膜区有散在电子致密物沉积,足突灶状融合;IgG和C3免疫荧光染色强度减弱。各组间Scr、BUN、ALT及血常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去甲斑蝥素能显著降低蛋白负荷肾病大鼠尿蛋白,减轻其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且无肝肾毒性及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蝥素 蛋白尿 模型 动物 病理
原文传递
合并肾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富浩 贺红光 +2 位作者 唐盛 黄亿芸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623-1626,共4页
目的探讨合并肾功能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将90例初诊MM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血肌酐<133μmol/L)51例、肾功能损害组(血肌酐≥133μmol/L)39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合并肾功能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将90例初诊MM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血肌酐<133μmol/L)51例、肾功能损害组(血肌酐≥133μmol/L)39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影响M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肾功能正常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高于肾功能损害组(P<0.05),而平均动脉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沉、尿酸、血钙、血β2微球蛋白水平及蛋白尿者比例低于肾功能损害组(P<0.05)。肾功能正常组血肌酐翻倍事件及终末期肾病发生率、死亡者比例均低于肾功能损害组(P<0.05),肾功能正常组血肌酐翻倍、终末期肾病、死亡中位发生时间均长于肾功能损害组(P<0.05)。血钙、平均动脉压、hs-CRP水平升高及肾功能损害是MM患者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肾功能损害的MM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肾功能损害 临床特点 预后
下载PDF
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贺红光 +5 位作者 冯海云 王浩宇 熊礼佳 曾春 唐盛 彭小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173-2176,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的临床及病理学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1-2014年在我院经肾穿证实、且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133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及无效组,治疗有效包括达... 目的:探讨影响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的临床及病理学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1-2014年在我院经肾穿证实、且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133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及无效组,治疗有效包括达到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治疗无效包括治疗未达到缓解、肾脏死亡、临床死亡。结果:133例患者均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男78例,女55例,部分缓解及完全缓解115例,缓解率86.47%,肾活检时的高甘油三酯血症、血尿、合并早期肾小球节段病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有统计学意义的高甘油三酯血症、血尿、早期肾小球节段病变3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甘油三酯血症、血尿及早期肾小球节段病变的存在是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甘油三酯血症、血尿及早期肾小球节段病变的存在是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效果不佳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可根据危险因素存在的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疗效 免疫抑制剂 甘油三酯 血尿 早期肾小球局灶节段病变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对蛋白超负荷肾病大鼠CTGF及NF-κBp6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伏友 +5 位作者 李瑛 彭佑铭 段绍斌 许向青 周乐天 李芝兰 《中国血液净化》 2008年第4期198-202,共5页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对蛋白超负荷肾病大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核因子-κB(NF-κB)p65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方法所有SD大鼠均行单侧肾切除术。实验组大鼠予以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BSA),建立蛋...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对蛋白超负荷肾病大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核因子-κB(NF-κB)p65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机制。方法所有SD大鼠均行单侧肾切除术。实验组大鼠予以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BSA),建立蛋白超负荷肾病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BSA组,腹腔注射BSA5g/(kg·d)和去甲斑蝥素组(NCTD组,腹腔注射BSA5g/(kg·d)和NCTD0.1mgg/(kg·d);对照组(Saline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8只大鼠。第9周末处死大鼠,留取肾脏标本。行光镜和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RT-PCR法检测CTGF和NF-κBp65mRNA表达;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CTGF和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①肾组织病理改变:BSA组可见肾小球球性硬化,肾小管灶性萎缩,肾间质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伴灶状纤维化,病理半定量积分显示小管间质病理损伤(TIL)积分高于Saline组(P<0.01);电镜示肾小球系膜区有电子致密物沉积,足突融合。NCTD干预后,肾组织上述病理改变有所改善,且该组TIL积分较BSA组降低(P<0.05);②RT-PCR结果:NCTD组CTGF及NF-κBp65mRNA的表达较BSA组均减弱(P<0.01);③Westernblot检测结果提示NCTD组CTGF蛋白表达较BSA组下调(P<0.05);免疫组化显示,与BSA组比较,NCTD组NF-κBp65表达分布的阳性面积和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去甲斑蝥素可通过下调蛋白超负荷肾病大鼠CTGF和NF-κBp65的表达水平,延缓肾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蝥素 肾间质纤维化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核因子-κB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