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在桥本甲状腺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巍 郑海宁 +3 位作者 王琼 韩宜晓 温朝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3-686,共4页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对桥本甲状腺炎(HT)不同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104例经临床确诊的HT患者,根据甲状腺功能状态分为HT甲亢组(26例)、HT甲功正常组(29例)、HT亚临床甲减组(27例)和HT临床甲减组(22例)。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WE)对桥本甲状腺炎(HT)不同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104例经临床确诊的HT患者,根据甲状腺功能状态分为HT甲亢组(26例)、HT甲功正常组(29例)、HT亚临床甲减组(27例)和HT临床甲减组(22例)。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50例)。利用SWE技术测量所有受检者甲状腺组织的杨氏模量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甲状腺组织杨氏模量值与甲状腺峡部厚度、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滴度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对照组、HT甲亢组、HT甲功正常组、HT亚临床甲减组、HT临床甲减组甲状腺组织杨氏模量值呈递增趋势(P<0.01)。HT甲亢组剪切波弹性模量值低于HT甲功正常组、HT亚临床甲减组、HT临床甲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T甲功正常组剪切波弹性模量值低于HT亚临床甲减组、HT临床甲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杨氏模量值与桥本甲状腺炎不同分期患者临床表现有一定相关性,提示超声弹性成像对桥本甲状腺炎病程分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甲状腺炎 剪切波弹性成像 杨氏模量值 甲状腺激素类
下载PDF
深静脉血栓异质性对超声剪切波弹性影响的动物实验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晓娜 李娜 +4 位作者 郑海宁 韩宜晓 童一砂 温朝阳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2017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研究急慢性深静脉血栓(DVT)不同部位异质性对超声剪切波弹性测值的影响。方法 15只日本大耳白兔,采用单端静脉狭窄法制备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分别在血栓形成后第5天(急性期)与第14天(慢性期),采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血栓头、... 目的研究急慢性深静脉血栓(DVT)不同部位异质性对超声剪切波弹性测值的影响。方法 15只日本大耳白兔,采用单端静脉狭窄法制备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分别在血栓形成后第5天(急性期)与第14天(慢性期),采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血栓头、体、尾的杨氏模量值,第5天及第14天测量后各处死5只兔子,取完整下腔静脉血栓,制备成病理切片。同一部位不同时期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血栓形成后第5天测量15只兔子血栓头、体、尾的杨氏模量值均值分别为(5.73±0.47)kPa、(7.82±0.63)kPa、(4.76±0.45)kPa,单因素方差分析提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4.468,P<0.01),体部明显高于头部和尾部,头部显著高于尾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栓形成后第14天测量10只兔子血栓头、体、尾的杨氏模量值,平均值分别为(12.46±2.59)kPa、(15.08±2.71)kPa、(10.03±2.02)kPa,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39,P<0.01),体部显著高于尾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体部高于头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头部与尾部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期(14 d)血栓头、体、尾杨氏模量值均显著高于急性期(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56、-7.989、-8.159,P均<0.01)。病理学研究显示急慢性血栓不同部位之间、同期不同血栓之间的组织构成均存在明显异质性。结论急慢性血栓不同部位之间、同期不同血栓之间的组织构成及超声剪切波弹性均存在明显异质性。采用超声弹性技术检测血栓弹性时,应考虑到血栓的异质性。观测血栓弹性评价其分期时,应选择测量血栓体部,更可靠。连续观测血栓弹性时,测量应规范,位置应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异质性 杨氏模量值 剪切波弹性成像
原文传递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巍 郑海宁 +1 位作者 王琼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16-417,共2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主干血栓患者38例作为A组,急性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患者38例作为B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主干血栓患者38例作为A组,急性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患者38例作为B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超声诊断准确率。结果两组超声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检查诊断工作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急性孤立性小腿深静脉血栓 急性下肢深静脉主干血栓 检查诊断
下载PDF
兔急性肾动脉狭窄对肾脏组织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娜 刘晓娜 +4 位作者 郑海宁 韩宜晓 沈涛 温朝阳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2017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急性肾动脉狭窄对肾皮质、肾锥体及肾窦的超声弹性模量值的影响。方法 10只日本大耳白兔,麻醉、开腹、分离左肾动脉,用束扎法造成不同程度肾动脉狭窄后,分为3组:肾动脉狭窄0%组(10只)、肾动脉狭窄≥50%组(9只)及肾动脉...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急性肾动脉狭窄对肾皮质、肾锥体及肾窦的超声弹性模量值的影响。方法 10只日本大耳白兔,麻醉、开腹、分离左肾动脉,用束扎法造成不同程度肾动脉狭窄后,分为3组:肾动脉狭窄0%组(10只)、肾动脉狭窄≥50%组(9只)及肾动脉狭窄100%组(8只)。采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左肾中部肾皮质、肾锥体及肾窦的杨氏模量平均值,比较不同程度肾动脉狭窄时左肾组织硬度变化。在上述3种程度肾动脉狭窄超声剪切波弹性模量值测量后,各取1个肾脏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肾动脉狭窄0%组,左肾中部肾皮质、肾锥体及肾窦的杨氏模量值分别为(16.31±1.70)k Pa、(13.38±1.63)k Pa、(12.75±2.26)k Pa;肾动脉狭窄≥50%组,左肾中部肾皮质、肾锥体及肾窦的杨氏模量值分别为(14.16±2.34)k Pa、(11.49±2.70)k Pa及(10.72±2.56)k Pa;肾动脉狭窄100%组,左肾中部肾皮质、肾锥体及肾窦的杨氏模量值分别为(11.35±1.48)k Pa、(8.39±1.29)k Pa及(7.08±1.52)k Pa。不同程度肾动脉狭窄时,肾皮质的杨氏模量值均高于肾锥体及肾窦,即肾皮质硬度均大于肾锥体及肾窦,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肾动脉狭窄0%组:t=11.912、P<0.001,t=4.510,P=0.001;肾动脉狭窄50%组:t=7.116、9.313,P<0.001;肾动脉狭窄100%组:t=7.412、9.125,P<0.001)。随着肾动脉狭窄程度增加,肾皮质、肾锥体、肾窦的杨氏模量值均逐渐降低,即肾皮质、肾锥体、肾窦的硬度均逐渐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肾皮质:t=2.630、P=0.025,t=6.086、P<0.001,t=3.460、P=0.014;肾锥体:t=7.102、P<0.001,t=3.460、P=0.007;肾窦:t=3.885、P=0.003,t=6.405、P<0.001,t=4.164、P=0.002)。病理结果显示,随着狭窄程度的加重,肾小球体积缩小,其内红细胞减少,肾间质内微血管口径减小,其内红细胞逐渐减少。肾动脉狭窄100%时,局部肾间质可见灶状变性,少量炎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变性,细胞界限稍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梗阻 弹性成像技术
原文传递
微血流成像技术对脾脏创伤诊断价值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宋文静 蒋雪 《军事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858-861,共4页
目的探讨微血流成像技术(MFI)对脾脏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5只巴马香猪建立脾脏钝性伤模型,由2名超声医师采用常规超声、MFI技术及超声造影(CEUS)对脾脏进行检查。对3种超声检查技术的诊断敏感性进行比较。结果共建立40处脾脏创伤灶... 目的探讨微血流成像技术(MFI)对脾脏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5只巴马香猪建立脾脏钝性伤模型,由2名超声医师采用常规超声、MFI技术及超声造影(CEUS)对脾脏进行检查。对3种超声检查技术的诊断敏感性进行比较。结果共建立40处脾脏创伤灶,均由大体标本表现证实。医师1,用MFI、常规超声和CEUS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7.5%、50.0%和95.0%;医师2,用MFI、常规超声和CEUS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5.0%、40.0%和97.5%。3种不同超声技术诊断敏感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师1χ^(2)=39.330,P<0.001;医师2χ^(2)=48.169,P<0.001)。MFI表现为损伤区域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或散在血流信号在受伤区域向外移动。MFI的诊断敏感性与CEUS无显著差异(P>0.05),高于常规超声(P<0.05)。MFI和CEUS的观察者间一致性中等(MFI,Kappa=0.684;CEUS,Kappa=0.655),优于常规超声(Kappa=0.500)。结论MFI对脾创伤诊断价值优于常规超声,其在腹部外伤临床救治中具有重要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流成像技术 超声造影 脾脏创伤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微血流成像诊断猪闭合性肝创伤
6
作者 宋文静 蒋雪 +2 位作者 邢光辉 罗渝昆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83-1786,共4页
目的观察微血流成像(MFI)诊断猪闭合性肝创伤的价值。方法采用自制撞击器对全麻状态下的15只健康猪撞击其肝脏部位建立闭合性肝创伤猪模型;之后分别以常规超声、MFI及超声造影(CEUS)观察撞击后肝脏损伤部位、范围及程度;最后处死动物并... 目的观察微血流成像(MFI)诊断猪闭合性肝创伤的价值。方法采用自制撞击器对全麻状态下的15只健康猪撞击其肝脏部位建立闭合性肝创伤猪模型;之后分别以常规超声、MFI及超声造影(CEUS)观察撞击后肝脏损伤部位、范围及程度;最后处死动物并取出肝脏,根据所见评估MFI诊断猪闭合性肝创伤的效能。结果大体病理显示,撞击共对15只猪造成29处肝创伤。常规超声、MFI及CEUS诊断猪闭合性肝创伤的准确率分别为37.93%(11/29)、82.76%(24/29)及96.55%(28/29),常规超声与MFI及CEU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MFI与CEU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FI于多数猪肝创伤处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于1只创伤处显示“泉涌状”、5只显示散在血流信号。CEUS中,15只猪肝创伤处均表现为低或无灌注区,1只损伤处造影剂呈“喷射状”、5只呈“泉涌状”自肝脏损伤部位溢出并于肝周或腹腔内形成液性暗区。结论MFI对诊断猪闭合性肝损伤具有一定价值,可与CEUS相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超声检查
下载PDF
常规超声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对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蒋雪 罗渝昆 +2 位作者 杨丽娟 胡晓娟 《军事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32-836,共5页
目的评价常规超声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颈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6例患者共65枚颈部淋巴结进行常规超声及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对比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结果,绘制常规超声与剪切波弹性能量最大值诊断恶... 目的评价常规超声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颈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6例患者共65枚颈部淋巴结进行常规超声及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对比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结果,绘制常规超声与剪切波弹性能量最大值诊断恶性淋巴结的ROC曲线,并评估二者联合的诊断效能。结果65枚淋巴结中,44枚为恶性,其中转移癌37枚,淋巴瘤7枚;21枚为良性,其中淋巴结炎6枚,反应性增生15枚。恶性组杨氏模量平均值为(118.65±85.91)kPa,良性组杨氏模量值为(43.33±14.71)kPa,弹性值恶性组高于良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超声鉴别诊断ROC曲线下面积0.952,最佳截断值为7,应用该截断值诊断敏感性为86.4%,特异性为95.2%;剪切波弹性模量值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0.845,最佳截断值为53.35,诊断的敏感性为79.5%,特异性为81.0%。常规超声与剪切波弹性超声结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5,诊断的敏感性为97.7%,特异性为76.2%。结论常规超声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有助于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 剪切波弹性成像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高压电击伤动物肌肉组织超声评估
8
作者 王巍 李振彩 +3 位作者 姚文莲 王琼 郑海宁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310-1312,1315,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电击伤对兔腿部肌肉组织的损伤情况。方法选取12只日本大耳白兔为研究对象。将实验兔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6只。分别于高压电击后2、24、48、72 h,观察实验组兔腿部肌肉组织超声图像,并对相应区域行肌肉组织穿刺活... 目的探讨高压电击伤对兔腿部肌肉组织的损伤情况。方法选取12只日本大耳白兔为研究对象。将实验兔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6只。分别于高压电击后2、24、48、72 h,观察实验组兔腿部肌肉组织超声图像,并对相应区域行肌肉组织穿刺活检,获取病理结果。结果高压电击伤后兔腿部肌肉组织的超声图像及组织病理均发生改变。结论通过研究高压电击伤后,兔腿部肌肉组织的超声图像改变,结合相关区域组织病理变化,为进一步指导临床观察高压电击伤后肌肉组织的病变及损伤程度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 超声 病理
下载PDF
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超声检查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探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琼 王巍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S3期2-2,共1页
目的:本文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过程中应用超声检查的效果和临床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方法:本文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到医院进行超声检查的58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研究。对比患者病理诊断... 目的:本文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过程中应用超声检查的效果和临床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方法:本文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到医院进行超声检查的58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研究。对比患者病理诊断和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果:患者在行超声检查后显示内膜出现了不均匀的回声和不规则的形态,此外内膜出现了明显的增厚现象,息肉排列和个数和手术相一致。58例子宫病变患者在经过超声诊断后,其中检测出22例为子宫内膜癌,11例为子宫内膜息肉,16例为子宫黏膜下肌瘤以及9例子宫内膜增生。经手术检验,超声准确诊断出了55例,准确率为94.83%,和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使用超声诊断能够取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另外,超声检查在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具有成本低、无创性、操作便捷和高安全可靠性的特点,所以在临床诊断中属于重要的检验方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病变 诊断 超声检查 应用 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