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98例分析 被引量:79
1
作者 喇端端 郑民 +1 位作者 沈立翡 祖德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42-344,共3页
目的通过对98例患者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分析,进一步探讨LAVH的适应证、手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1995年2月至1997年2月,对98例因各种良性妇科疾病而需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采用LAV... 目的通过对98例患者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分析,进一步探讨LAVH的适应证、手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1995年2月至1997年2月,对98例因各种良性妇科疾病而需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采用LAVH术式。患者平均年龄52岁(38~66岁),术前子宫正常大小者38例,子宫增大、小于孕12周44例,大于孕12周16例,其中有下腹手术史者29例。结果98例行LAVH中,2例中转开腹手术,中转率2.0%。平均手术时间106分钟(60~240分钟),出血量约50~150ml。平均住院日为6天。结论LAVH拓宽了阴式子宫切除的适应证,可避免开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切除术 阴道式
原文传递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44
2
作者 喇端端 祖德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切除术 LAVH 手术适应症 手术方式
下载PDF
子宫肌瘤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初步探讨 被引量:30
3
作者 沈立翡 喇端端 +1 位作者 黄健 祖德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7年第3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摘除术的可能性。方法:选择13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腹腔镜下手术,依肌瘤的类型、大小及个数以不同的方法作肌瘤摘除术。结果:该组病例术后6h恢复正常饮食,起床活动,4d伤口拆线,术后无出血、感染,手术无中...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摘除术的可能性。方法:选择13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腹腔镜下手术,依肌瘤的类型、大小及个数以不同的方法作肌瘤摘除术。结果:该组病例术后6h恢复正常饮食,起床活动,4d伤口拆线,术后无出血、感染,手术无中转开腹。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具有无切口,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日短,水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并能保留子宫,维持正常月经和生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 保守性手术
下载PDF
子宫的局部解剖与剖宫产术 被引量:21
4
作者 喇端端 祖德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79-280,共2页
关键词 子宫 局部解剖 剖腹产
原文传递
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形态学观察与治疗机理探讨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晨 祖德 +1 位作者 金晓龙 朱建国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415-417,共3页
目的:通过孕激素对子宫内膜腺癌治疗后的形态观察,而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对我院经孕激素治疗并手术切除的42例子宫内膜腺癌标本及34例未用孕激素治疗的子宫内膜腺癌诊刮标本,进行光镜、电镜的腺癌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孕激... 目的:通过孕激素对子宫内膜腺癌治疗后的形态观察,而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对我院经孕激素治疗并手术切除的42例子宫内膜腺癌标本及34例未用孕激素治疗的子宫内膜腺癌诊刮标本,进行光镜、电镜的腺癌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孕激素治疗后的腺癌细胞分化趋向成熟,其分泌活跃,同时,还在癌组织中观察到凋亡的腺癌细胞。未经孕激素治疗的子宫内膜腺癌细胞,其组织排列紊乱,极性消失,有些腺体呈背靠背现象。结论:孕激素对肿瘤细胞有直接作用,使癌细胞生长受抑,促使其分化转向成熟,术前与术后应用孕激素治疗,可减少腹腔种植及转移,减少术后复发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孕酮 腺癌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卵巢良性畸胎瘤手术的探讨 被引量:15
6
作者 黄健 沈立翡 +1 位作者 喇端端 祖德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24-25,共2页
对30例卵巢良性畸胎瘤行腹腔镜手术治疗,26例行囊肿剥离术,4例行附件切除术。共有3例(43.3%)在囊肿剥离术和附件切除术全过程中避免了囊肿破裂。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8min,平均住院4d,没有肉芽肿及化学性腹膜炎... 对30例卵巢良性畸胎瘤行腹腔镜手术治疗,26例行囊肿剥离术,4例行附件切除术。共有3例(43.3%)在囊肿剥离术和附件切除术全过程中避免了囊肿破裂。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8min,平均住院4d,没有肉芽肿及化学性腹膜炎等并发症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胎瘤 腹腔镜 卵巢肿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卵巢癌治疗前D-D二聚体及CA_(125)的检测 被引量:13
7
作者 喇端端 陆静 祖德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664-666,共3页
卵巢癌治疗前D-D二聚体及CA_(125)的检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妇产科喇端端,陆静,华祖德卵巢癌的诊断目前可依靠B超、临床症状及体检等,近年来卵巢癌的标记物CA_(125)也广泛用于卵巢上皮癌临床的诊断与... 卵巢癌治疗前D-D二聚体及CA_(125)的检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妇产科喇端端,陆静,华祖德卵巢癌的诊断目前可依靠B超、临床症状及体检等,近年来卵巢癌的标记物CA_(125)也广泛用于卵巢上皮癌临床的诊断与随访。但CA_(125)的运用有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D-D二聚体 CA125 诊断
下载PDF
超声止血刀在81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喇端端 刘延 +2 位作者 沈立翡 季晓琼 祖德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679-680,共2页
目的 探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超声刀止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应用超声刀进行腹腔镜妇科手术共 81例 ,术式包括经阴道腹腔镜辅助全子宫切除术 (LAVH)、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腹腔镜下附件切除术 ,并与同期应用电凝术或Endo -GIA ... 目的 探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超声刀止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应用超声刀进行腹腔镜妇科手术共 81例 ,术式包括经阴道腹腔镜辅助全子宫切除术 (LAVH)、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剜除术、腹腔镜下附件切除术 ,并与同期应用电凝术或Endo -GIA +电凝术止血的相同术式进行比较。结果 使用超声刀较电凝术及Endo-GIA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P <0 0 5 ) ,手术时间显著缩短 (P <0 0 5 ) ,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应用超声刀止血具有缩短手术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超声止血刀 妇科手术
原文传递
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某些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建 童善庆 +6 位作者 蒋玖 丁健青 胡宝瑜 朱佑明 陆德源 祖德 陆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研究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体外扩增后某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利用RT-PCR和免疫学方法,分离5例刚分离的上皮性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和其中3例腹水标本中肿瘤相关淋巴细胞(TAL),检测其在体外扩增后,IL-2,IL-2R,TNF-α,I... 目的:研究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体外扩增后某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利用RT-PCR和免疫学方法,分离5例刚分离的上皮性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和其中3例腹水标本中肿瘤相关淋巴细胞(TAL),检测其在体外扩增后,IL-2,IL-2R,TNF-α,IFN-γ,IL-6等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的水平与变化;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活性,分析TIL或TAL扩增前后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和免疫学特性的变化.结果:TIL在扩增前后的4周时间内,仅TNF-α mRNA基因表达是持续的,并可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IFN-γmRNA基因的表达缺乏;IL-2mRNA基因表达只是一过性.体外加入抗CD3单抗或PHA(合适浓度)刺激TIL或TAL,IL-2,TNF-α,IhN-γmRNA表达明显增强.和TIL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不尽相同的是,TAL表达IL-6 mR-NA.结果还发现,体外IL-2的浓度对TIL的免疫学特性有很大的影响.结论:TIL在体外经rIL-2扩增后,免疫活性有明显提高.TIL的抗肿瘤活性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其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基因表达 卵巢癌 淋巴转移瘤
下载PDF
雌、孕激素受体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晨 祖德 全晓龙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67-369,共3页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肿瘤组织分化和肌层浸润深度、受体状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随访,40例随诊满5年。50例患者的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结果随...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肿瘤组织分化和肌层浸润深度、受体状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随访,40例随诊满5年。50例患者的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结果随访提示5年生存率随肿瘤分化程度低、肌层浸润深和临床分期晚而下降,ER和PR阳性率也呈下降趋势。受体阳性者5年生存率高。结论组织分化程度、肌层浸润、临床分期和受体状态可作为观察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雌激素 孕激素 受体 生存率 预后
下载PDF
卵巢癌浸润淋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童善庆 王建 +6 位作者 李彪如 丁健青 胡宝瑜 朱佑明 陆德源 祖德 陆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 :研究卵巢癌浸润淋巴细胞 (TIL)在体外扩增后生物学特性 ,评估TIL用于晚期卵巢癌治疗的前景。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IL的细胞表型 ,使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研究TIL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和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结果 :TIL细胞... 目的 :研究卵巢癌浸润淋巴细胞 (TIL)在体外扩增后生物学特性 ,评估TIL用于晚期卵巢癌治疗的前景。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IL的细胞表型 ,使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研究TIL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和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结果 :TIL细胞表型的差异可能与肿瘤的种类、性质、取材部位有关 ,结缔组织、基质中来源的TIL以CD3+ CD4+ 为主 ,肿瘤组织和小血管周围以CD3+ CD8+ 为主 ,体外IL 2的浓度对TIL的免疫学特性有很大的影响。经rIL 2扩增后 ,TIL分泌产生IL 2、TNF α、IFN γ等多种细胞因子能力及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均有明显提高。再加入抗CD3单抗或PHA(合适浓度 ) ,TIL细胞因子表达可进一步增强。TIL联合磷酰胺或IL 2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者 ,可显著改善患者外周血细胞表型 ,具有一定的疗效。结论 :TIL在体外经rIL 2扩增后 ,免疫活性有明显提高。体内肿瘤细胞的消退可能主要并不是通过输入的TIL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其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增强了机体细胞免疫活性和免疫调节能力。TIL辅助其它疗法可成为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 TIL
下载PDF
卵巢癌细胞多种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建 童善庆 +5 位作者 丁健青 胡宝瑜 朱佑明 陆德源 陆静 祖德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34-336,共3页
本文应用RT-PCR方法,检测5例刚分离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肿瘤细胞和3例卵巢痛患者腹水中肿瘤细胞IL-2、IL-2R、TNF-a,IL-6、TGF-p、IL-10等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用免疫学方法检测卵巢癌细胞上清液中IL-6活性。结果发现:卵巢癌肿瘤细胞... 本文应用RT-PCR方法,检测5例刚分离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肿瘤细胞和3例卵巢痛患者腹水中肿瘤细胞IL-2、IL-2R、TNF-a,IL-6、TGF-p、IL-10等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用免疫学方法检测卵巢癌细胞上清液中IL-6活性。结果发现:卵巢癌肿瘤细胞表达IL-6mRNA和抑制性细胞因子TGF-p、IL-10。腹水中存在较多量lL-6可能来自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肿瘤细胞 细胞因子 IL-6 IL-10 TGF-Β
原文传递
TNF抗妇科肿瘤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陆静 祖德 +3 位作者 童善庆 张希衡 朱佑明 陆德源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30-134,共5页
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是具有抗肿瘤特性的多功能物质,但不同种肿瘤细胞对TNF的敏感性存在着明显差异。在体外试验中,发现卵巢癌细胞(AO)子宫颈癌细胞(Hela)和绒癌细胞(JA... 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是具有抗肿瘤特性的多功能物质,但不同种肿瘤细胞对TNF的敏感性存在着明显差异。在体外试验中,发现卵巢癌细胞(AO)子宫颈癌细胞(Hela)和绒癌细胞(JAR)对TNF都不甚敏感。若TNF联合应用γ-干扰素(interferon-T,IFN-γ)或放线菌素D,则对这3种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提示它们与TNF有协同杀伤妇科肿瘤细胞的作用,这对妇科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干扰素 放线菌素
下载PDF
脐血淋巴细胞生物性状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陆静 喇端端 +3 位作者 祖德 李彪如 朱佑明 童善庆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32-35,共4页
为了开发利用正常胎儿脐血作为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免疫治疗的细胞来源。本实验研究了脐血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NK活性及细胞表型等。研究发现1.脐血淋巴细胞含量多、得率高和增殖快;2.脐血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表明... 为了开发利用正常胎儿脐血作为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免疫治疗的细胞来源。本实验研究了脐血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NK活性及细胞表型等。研究发现1.脐血淋巴细胞含量多、得率高和增殖快;2.脐血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表明:体外培养初期(7d以内)其NK活性很低,经白细胞介素-2(IL-2)刺激培养1周后NK活性从27.9%提高至79.6%(P<0.05)。同样脐血淋巴细胞在培养初期较为幼稚,通过体外经IL-2等刺激后渐趋成熟,比例明显升高,分别为76.4%、13.6%、70%和85%,表明脐血可作为LAK细胞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淋巴细胞 杀伤细胞
下载PDF
伴不孕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治疗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沈立翡 喇端端 +1 位作者 黄健 祖德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8年第1期13-14,共2页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伴不孕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之有效性。方法:选择10例该疾病患者腹腔镜下行卵巢内膜囊肿剥离,盆腔内膜异位结节电灼,粘连分解,输卵管成形及通液等手术。结果:术后随访1~2年,875%痛经改善,40%自发受...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伴不孕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之有效性。方法:选择10例该疾病患者腹腔镜下行卵巢内膜囊肿剥离,盆腔内膜异位结节电灼,粘连分解,输卵管成形及通液等手术。结果:术后随访1~2年,875%痛经改善,40%自发受孕,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应用于伴不孕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切实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孕症
下载PDF
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祖德 陆静 +3 位作者 李慧芳 李彪如 朱佑明 童庆善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55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5例卵巢癌患者给予化疗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治疗(治疗组),另对10例卵巢癌患者仅给予化疗(对照组)。观察TIL的分布及血清CA125的变化。结果:卵巢癌组... 目的:探讨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5例卵巢癌患者给予化疗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治疗(治疗组),另对10例卵巢癌患者仅给予化疗(对照组)。观察TIL的分布及血清CA125的变化。结果:卵巢癌组织表面浸润结节、实质部位及卵巢区域3个区域中,表面浸润结节的TIL数量最多,为7.24×105个/g。实质部位为2.49×105个/g,最少的是卵巢区域,为2.02×105个/g;表面浸润结节、卵巢区域及实质部位的扩增倍数分别为3000、2500及2000。表面浸润结节的TIL杀伤活力也最高。经TIL治疗后,卵巢癌患者的CA125显著下降,肿块缩小或消失,腹水完全消失。结论:卵巢癌表面浸润结节的TIL数量及杀伤活力明显高于实质部位及卵巢区域,是获得TIL的最佳取材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
原文传递
妇科电视腹腔镜手术81例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喇端端 祖德 +1 位作者 郑民 蒋渝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60-61,共2页
1992年6月至1995年4月,共行妇科电视腹腔镜手术81例,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宫外孕29例;卵巢囊肿21例;输卵管系膜囊肿7例;输卵管脓肿积水2例;盆腔炎3例;子宫肌瘤2例;子宫脱垂1例。手术种类为全子宫切除术、卵巢囊肿剥离术、... 1992年6月至1995年4月,共行妇科电视腹腔镜手术81例,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16例;宫外孕29例;卵巢囊肿21例;输卵管系膜囊肿7例;输卵管脓肿积水2例;盆腔炎3例;子宫肌瘤2例;子宫脱垂1例。手术种类为全子宫切除术、卵巢囊肿剥离术、输卵管妊娠手术及附件切除术等。作者介绍了各类手术的方法,认为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小、后遗症少及住院期短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腹腔镜 妇科手术
下载PDF
化疗对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建春 祖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19-20,共2页
对22例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病人化疗前后的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测定,发现与正常人相比,卵巢癌病人化疗前CD_8细胞明显增多,CD_4/CD_8比值及NK活性明显低下;化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变。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免疫学 药物疗法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CPT-11在妇科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蕾 祖德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1-142,共2页
关键词 妇科肿瘤 药物疗法 盐酸喜树碱
下载PDF
产科脓毒性休克13例报道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金林 祖德 刘慕贞 《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SCD 1989年第5期253-255,共3页
脓毒性休克是威胁产妇生命的产科急症。诱因有分娩、手术、糖尿病等。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性流产、绒毛膜炎、产后子宫内膜炎,死亡率为11~82%。本文报道13例并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临床资料1965~1985年,我院产科共收治脓毒性休克1... 脓毒性休克是威胁产妇生命的产科急症。诱因有分娩、手术、糖尿病等。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性流产、绒毛膜炎、产后子宫内膜炎,死亡率为11~82%。本文报道13例并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临床资料1965~1985年,我院产科共收治脓毒性休克13例,发生率为0.34‰。13例平均年龄29岁,初产妇6例,经产妇5例,流产后2例,详见附表。临床表现发热者见于本组全部病例,一般在39~41℃,7例伴寒战,1例低热,3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 休克 流产 脓毒 感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