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5年来中国西北地区降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9
1
作者 张强 傅朝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33-1545,共13页
利用1961-2015年中国西北地区128个站的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年、季降水量与降水日数变化总趋势及其区域分布特征,并采用与平均温度、气候指数相关性来分析和讨论其所受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西北中西部年降水量呈增... 利用1961-2015年中国西北地区128个站的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年、季降水量与降水日数变化总趋势及其区域分布特征,并采用与平均温度、气候指数相关性来分析和讨论其所受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西北中西部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增加趋势位于0.1%·(10a)-1~10.0%·(10a)-1;西北东部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少趋势均小于5%·(10a)^(-1);春季、夏季和秋季西北西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是以增加趋势为主;东部主要为减少趋势,但是在冬季几乎所有站点的降水量呈增加趋势;(2)西北西部降水日数以增加趋势为主,东部地区降水日数以减少趋势为主,大部分站点年降水日数在冬季呈现增加趋势,其他季节则基本表现为西北西部增加、西北东部减少;(3)河西走廊西部、青海高原边坡、西北东部年降水量与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青海高原年降水量与年平均气温呈正相关,西北地区大部分年降水日数与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4)北疆、南疆和西北东部37°N以南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变率与年平均温度变率呈现负相关,且相关系数较大,而其余地区为正相关;(5)西风带影响西北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中北部和南部的年降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地区 年、季降水量与降水日数 变化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东部与西部汛期降水跷跷板变化现象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强 林婧婧 +1 位作者 韩兰英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64-2078,共15页
西北地区横跨青藏高原、蒙新高原和黄土高原等三大高原,受夏季风、西风带和高原季风等环流系统交互影响,地形复杂,气候特征时空变异大,但目前为止对西北地区气候变异性及其受到多种大气环流系统共同影响的特征和机制认识十分有限.文章利... 西北地区横跨青藏高原、蒙新高原和黄土高原等三大高原,受夏季风、西风带和高原季风等环流系统交互影响,地形复杂,气候特征时空变异大,但目前为止对西北地区气候变异性及其受到多种大气环流系统共同影响的特征和机制认识十分有限.文章利用1961~2016年西北地区19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实测资料,对比分析了西北地区东部和西部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发现,以夏季风北边缘线为界,西北地区东部与西部汛期降水变化特征的差异很大,其年际、年代际和总体趋势变化均表现出显著的跷跷板现象.西北地区东部与西部汛期降水变化的跷跷板现象和东亚夏季风指数与西风环流指数之间的反位相变化特征密切相关,不同时间尺度反位相变化只与特定等级的降水量贡献有关.同时,在跷跷板现象的两种降水变化匹配类型中, WA-EH型(西北地区汛期降水东部增加西部减少的变化趋势匹配类型)时中高纬度地区500hPa位势高度场为"高-低-高"波列,而WH-EA型(西北地区汛期降水东部减少西部增加的变化趋势匹配类型)时中高纬度地区500hPa位势高度场为相反的"低-高-低"波列,这两种波列形态下的大气环流形势支持东部与西部降水变化跷跷板现象及东亚夏季风指数与西风指数的反位相变化特征.而且,跷跷板现象与南亚高压、ENSO和高原加热场单独或相互联动对夏季风和西风带共同但相反的作用有关,这其中南亚高压可能扮演着更为关键的角色.该研究对提高西北地区汛期降水影响机制的科学认识及预报预测技术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降水变化 跷跷板现象 夏季风 西风环流 南亚高压
原文传递
一次超级单体风暴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杨晓军 +2 位作者 史志娟 李忆平 张宇飞 《干旱气象》 2009年第4期320-326,共7页
利用兰州CINRAD/CC雷达对2008年7月18日甘肃省定西市境内的降雹过程连续观测,对探测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此次降雹过程的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RCS垂直剖面、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等产品的主要特征,初步探讨了使用多普勒雷达监测冰雹... 利用兰州CINRAD/CC雷达对2008年7月18日甘肃省定西市境内的降雹过程连续观测,对探测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此次降雹过程的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RCS垂直剖面、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等产品的主要特征,初步探讨了使用多普勒雷达监测冰雹的方法,找出了超级单体风暴呈现出的钩状弓状回波、有界弱回波区、回波墙、悬挂回波、明显的入流缺口、存在中气旋等典型的回波特征,归纳出VIL剧烈变化、ET与冰雹过程的一致对应关系、明显的三体散射特征等一些对冰雹的临近预报有指导意义的信息,为使用天气雷达探测此类灾害性天气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天气雷达 超级单体 冰雹 中气旋 回波特征
下载PDF
2013年6月19-20日甘肃陇东南暖区暴雨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傅朝 杨晓军 +1 位作者 周晓军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95-1103,共9页
应用天水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13年6月19-20日甘肃陇东南地区大暴雨过程中暖区降水时段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及PUP产品特征。结果表明,雷达反射率因子特征与我国东部、南部的暖区暴雨特征极为相似,局地强回波的列车效应明显,... 应用天水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13年6月19-20日甘肃陇东南地区大暴雨过程中暖区降水时段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及PUP产品特征。结果表明,雷达反射率因子特征与我国东部、南部的暖区暴雨特征极为相似,局地强回波的列车效应明显,强回波一般低于45 dBz,且主要分布于0℃层以下;雷达径向速度反映出对流层中低层的暖平流、风场辐合结构和低空急流的维持有利于强回波及高频次列车效应的产生;γ中尺度涡旋的出现对强降水的临近预报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多普勒雷达特征 回波 反射率因子
下载PDF
TRMM卫星对青藏高原东坡一次大暴雨强降水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宝鉴 黄玉霞 +5 位作者 魏栋 王基鑫 新伟 黄武斌 杨晓军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66-980,共15页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探测资料,NCEP、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结合C波段多普勒雷达和其他地面观测资料,研究了2013年7月21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坡的一次大暴雨强降水结构。结果表明,高能、高湿的不稳定大气在700 hPa切变线及地面辐合线...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TRMM)探测资料,NCEP、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结合C波段多普勒雷达和其他地面观测资料,研究了2013年7月21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坡的一次大暴雨强降水结构。结果表明,高能、高湿的不稳定大气在700 hPa切变线及地面辐合线的触发下产生了此次大暴雨,降水具有明显的强对流性质。从水平结构来看,降水系统由成片的层云雨团中分散分布的多个对流性雨团组成,对流样本数远少于层云,但平均雨强是层云的4.7倍,对总降水的贡献达到25.6%;以超过10 mm/h雨强为强度标准,3个20—50 km、回波强度在45—50 dBz的β中尺度对流雨团零散地分布在主雨带中,对应<210 K的微波辐射亮温区和≥32 mm/h的地面强降水;对流降水的雨强谱集中在1—50 mm/h,其中20—30 mm/h的雨强对总雨强的贡献最大,这与中国东部降水有着显著区别,而90%的层云降水的雨强均小于10 mm/h。从垂直结构来看,对流降水云呈柱状自地面伸展,平均雨顶高度随地面雨强的增强而不断升高(5—12 km),强降水中心区域的质心在2—6 km;降水廓线反映出强降水系统中降水主要集中在6 km以下高度范围,且降水强度在垂直方向分布不均匀,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的强度随高度升高的总趋势是趋于减弱,但在一定高度范围内,对流降水强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大,并且在多个地表雨强廓线中都有体现。此外,地基雷达的探测结果也表明了强降水的低质心特点及显著的逆风区演变特征,这是对TRMM PR探测的验证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青藏高原 Β中尺度 TRMM卫星 多普勒雷达
下载PDF
生长调节剂及钙、硼肥对南果梨萼片脱落、果实品质及木质素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汪晓谦 商叶 +3 位作者 杜国栋 吕德国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9-405,共7页
南果梨果实萼片宿存率较高,宿萼果通常石细胞较多,口感差,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因此,研究不同外源物质对脱萼率、果实品质和木质素代谢的影响,对于实现南果梨果实品质的提升和优质高效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南果梨为试材,于盛花期喷施不... 南果梨果实萼片宿存率较高,宿萼果通常石细胞较多,口感差,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因此,研究不同外源物质对脱萼率、果实品质和木质素代谢的影响,对于实现南果梨果实品质的提升和优质高效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南果梨为试材,于盛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GA3、PBO、PBO+钙硼溶液的混合制剂处理,对各处理果实的脱萼果率、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花青苷及石细胞、木质素含量进行测定,采用液相-质谱法(LC-MS)检测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并选取部分木质素代谢相关基因进行表达水平分析。结果表明:50mg·L^-1GA3处理宿萼果率可达100%,且导致果实石细胞含量增加;单独使用PBO虽能大幅提高南果梨脱萼果率,降低有机酸含量,但对果实石细胞作用不显著;而PBO+钙硼合剂的处理不仅能有效提高脱萼率,显著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同时可使石细胞含量减少12.2%,对果实品质有明显提升。与对照相比,PBO+钙硼合剂处理使南果梨木质素及其前体羟基肉桂酸类物质的含量显著降低,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C4H、COMT和CAD)的表达水平也明显下调,抑制了木质素单体的合成,从而减少了石细胞的积累。因此,PBO+钙硼合剂处理可在提高脱萼率的同时,降低石细胞含量,有效提升南果梨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果梨 生长调节剂 脱萼果 石细胞
下载PDF
甘肃中部地区短时强降水与闪电关系初步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杨晓军 +3 位作者 宋强 肖玮 乔丫芸 石延召 《干旱气象》 2015年第5期802-807,共6页
利用2008~2013年甘肃中部地区布网的LD-Ⅱ闪电定位系统观测到的地闪定位资料及区域自动站小时降水资料,将闪电单位资料处理成时间分辨率为1 h、空间分辨率为0.1°×0.1°(经纬度,面积约为100 km2)的空间网格闪电密度数据... 利用2008~2013年甘肃中部地区布网的LD-Ⅱ闪电定位系统观测到的地闪定位资料及区域自动站小时降水资料,将闪电单位资料处理成时间分辨率为1 h、空间分辨率为0.1°×0.1°(经纬度,面积约为100 km2)的空间网格闪电密度数据,并与该区域中的区域站降水量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正闪比例与降水强度有较好的正相关;闪电密度的时空分布与强降水时空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时间上闪电密度的变化提前于强降水落区的变化;闪电密度〉9次/100 km2·h和〉5次/100 km2·h阈值分别对〉20 mm/h和10 mm/h短时强降水预警,其命中率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闪电探测资料 甘肃中部
下载PDF
雷达资料在高原东北侧雷电预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苟尚 傅朝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53-1259,共7页
利用LD-Ⅱ闪电定位仪资料和兰州CINRAD/CC雷达资料,对甘肃中部2011和2012年夏季对流性降水过程中雷达回波单体与雷电活动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提取反映较好的雷达产品特征量,建立雷电预警方案。结果表明,35 dBz回波顶高(ET)突破-10... 利用LD-Ⅱ闪电定位仪资料和兰州CINRAD/CC雷达资料,对甘肃中部2011和2012年夏季对流性降水过程中雷达回波单体与雷电活动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提取反映较好的雷达产品特征量,建立雷电预警方案。结果表明,35 dBz回波顶高(ET)突破-10℃层高度和40 dBz回波顶突破过-10℃层高度等2个指标的雷电预警效果较好,预警时间可分别平均提前23和16 min;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可作为判断雷电发生的充分条件,但其值应小于30 kg·m^(-3);ET大于10 km预警雷电发生,预警时间可提前平均为7 min。利用建立的雷电预警方案对2013年的个例进行效果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在雷暴天气具有较好的预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闪电定位 雷电预警
下载PDF
基于SMS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运行状态监控系统设计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菊梅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11年第1期71-75,共5页
系统设计了基于GSMSMS-MODEN和E-mail发送2种方式而实现的雷达运行状态监控报警SMS服务平台。文章对SMS的编码方式、AT指令和E-mail发送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利用Visual C#语言给出了雷达运行状态监控的实现和应用2种方法实现短信发... 系统设计了基于GSMSMS-MODEN和E-mail发送2种方式而实现的雷达运行状态监控报警SMS服务平台。文章对SMS的编码方式、AT指令和E-mail发送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利用Visual C#语言给出了雷达运行状态监控的实现和应用2种方法实现短信发送的流程及相关算法代码。系统采用线程控制机制,对新一代天气雷达运行的各种实时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及监控,当出现报警时系统会立即产生声音提示并向值班人员发送短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S 新一代天气雷达 运行状态 监控系统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旱区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地形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丽杰 曹彦超 +3 位作者 徐丽丽 张洪芬 孙子茱 《干旱气象》 2022年第6期945-953,共9页
利用陇东黄土高原旱区2013—2020年302个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水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等,分析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地理因子的关系,并结合2021年一次极端短时强降水事件,总... 利用陇东黄土高原旱区2013—2020年302个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水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等,分析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地形、地理因子的关系,并结合2021年一次极端短时强降水事件,总结地形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陇东黄土高原旱区短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月日数占比(35.9%)最多、极端性最强,8月次数占比(46.9%)最多、强度最强;雨强主要分布在22.0~31.0 mm·h^(-1),日变化呈多峰型特征,17:00(北京时,下同)至次日00:00最为活跃,次数占比为56.8%,且强度和极端性最强。(2)短时强降水次数和小时雨量极值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前者东南多、西北少,且随着雨强增大骤减,高发区主要集中在河谷喇叭口地形区,而掌地也是30.0 mm·h^(-1)以上强降水高发区;后者中部小、东北与西南大,大值区主要分布在庆城东部—合水西部。(3)地理、地形因子对短时强降水次数影响显著,主要由地理位置贡献,而对极值无明显影响,地形强迫抬升并非是陇东黄土高原旱区短时强降水的主要影响机制。(4)山谷风环流及其诱发的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陇东黄土高原旱区河谷喇叭口地形区短时强降水形成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时空分布 地形影响 陇东黄土高原旱区
下载PDF
祁连山一次地形云降水微物理特征飞机观测 被引量:12
11
作者 程鹏 罗汉 +5 位作者 常祎 甘泽文 张丰伟 陈祺 冒立鑫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1-705,共15页
祁连山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地形云是祁连山主要降水云系,加强对祁连山云微物理过程的认识,对科学有效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20年8月29日祁连山一次地形云降水过程的飞机观测数据,研究祁连山地... 祁连山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地形云是祁连山主要降水云系,加强对祁连山云微物理过程的认识,对科学有效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20年8月29日祁连山一次地形云降水过程的飞机观测数据,研究祁连山地区夏季云降水过程的微物理特征。此次降水过程云系呈明显的分层结构,云底高度为4000 m,整层含水量较丰富,云水大值区出现在4500~5300 m高度,与云滴高浓度区对应,云水含量主要由粒子直径为15~20μm的云滴粒子贡献。小云粒子和大云粒子平均浓度分别为7.54 cm^(-3)和0.86 cm^(-3),有效直径平均值分别为11.02μm和198.11μm,呈现出浓度小、直径大的特征。云系翻越祁连山过程中南北坡云微物理特征有明显变化,北坡(背风坡)粒子浓度、直径和液态水含量明显大于南坡(迎风坡)。祁连山地区不同高度小云粒子谱呈单峰型分布,Gamma分布可较好拟合直径小于50μm的云滴谱,直径大于50μm的云粒子谱更符合幂指数分布。凝华和聚并是冰相层冰雪晶的增长机制,混合层冰晶增长以贝吉龙过程为主,并伴有凇附和聚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云微物理特征 液态水含量 云粒子谱 飞机观测
下载PDF
SWAN雷达产品在甘肃河东地区冰雹短临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傅朝 闫晗 +1 位作者 宋琳琳 《干旱气象》 2013年第1期199-205,共7页
选取2011年7月发生在甘肃省河东地区的7次冰雹个例,综合分析SWAN系统输出的雷达产品资料的主要特征,提取冰雹天气的雷达产品资料的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利用SWAN系统外推算法资料生成冰雹临近预报产品。通过2012年甘肃河东地区的2次冰雹天... 选取2011年7月发生在甘肃省河东地区的7次冰雹个例,综合分析SWAN系统输出的雷达产品资料的主要特征,提取冰雹天气的雷达产品资料的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利用SWAN系统外推算法资料生成冰雹临近预报产品。通过2012年甘肃河东地区的2次冰雹天气过程对与其同时的临近预报产品检验结果表明,预报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业务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河东地区 SWAN雷达产品 冰雹临近预报产品
下载PDF
强对流临近预警中集合预报成员的即时分析——以陇东一次暴雨过程ECMWF集合预报应用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傅朝 +2 位作者 杨晓军 聂灿奇 彭筱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3-155,共13页
2015年5月31日甘肃陇东地区出现一次暴雨天气过程,ECMWF集合预报系统的降水预报只有1个成员(简称EM-p)预报出暴雨,并且EM-p对预报暴雨落区、量级和降水时段的预报与观测实况基本接近。本文通过对EM-p和集合预报系统控制成员预报效果的... 2015年5月31日甘肃陇东地区出现一次暴雨天气过程,ECMWF集合预报系统的降水预报只有1个成员(简称EM-p)预报出暴雨,并且EM-p对预报暴雨落区、量级和降水时段的预报与观测实况基本接近。本文通过对EM-p和集合预报系统控制成员预报效果的对比分析,以及EM-p与实况的对比分析表明,EM-p对产生暴雨的对流参数预报完全符合本地经验指标,虽然对低层急流预报出现一定程度偏差,但对低层辐合区(暴雨落区)位置的预报与观测实况极为接近,因此EM-p成员能够为暴雨的短时预报和临近预警提供可靠的定量依据,可有效提前暴雨预警时间。通过分析,期望为如何利用ECMWF集合预报有效判断低概率但高影响天气的发生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MWF集合预报 集合成员 暴雨 即时分析
下载PDF
甘肃省暖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子涵 王基鑫 +3 位作者 王勇 张君霞 郭润霞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利用2013—2022年4—10月甘肃省340个气象站点逐1 h降水观测资料,揭示了甘肃省暖季降水在日变化尺度上的精细化演变特征,并分区域进行讨论分析,为甘肃省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甘肃暖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日变化峰... 利用2013—2022年4—10月甘肃省340个气象站点逐1 h降水观测资料,揭示了甘肃省暖季降水在日变化尺度上的精细化演变特征,并分区域进行讨论分析,为甘肃省极端降水事件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甘肃暖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日变化峰值主要出现在10:00—13:00,降水频率日峰值在夜间22:00—01:00居多。降水日变化季节性差异明显,中南部有较为集中的秋雨分布。(2)降水日变化区域性特征鲜明,祁连山区、甘肃中部和高原边坡的降水时段主要在白天,午间较强的降水强度主导着降水量的白天峰值;河西西部降水量和降水频率日峰值多出现在夜间,但短时较强降水在18:00—21:00有一定突发性;陇东南和陇东地区降水呈非均匀分布,在降水频率夜间峰值影响下夜雨频繁,但降水较强的时段分别在午后和早晨。(3)不同持续时间降水特征不同,持续时间在6 h及以下的短时降水,降水日变化多呈“双峰型”。持续时间在6 h以上的降水日变化近似于“单峰型”,多在傍晚开始,夜间达到峰值,于次日中午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变化 暖季降水 不同区域 不同持续时间 甘肃省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东部夏季沙尘暴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玲萍 胡丽莉 +2 位作者 李岩瑛 梁红霞 《干旱气象》 2017年第3期427-432,共6页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民勤和凉州站1971—2013年夏季(6—8月)地面常规气象日观测资料及民勤探空站同期逐日08:00和20:00探空资料,选取民勤和凉州同一天均出现沙尘暴天气的12个沙尘暴个例,统计分析河西走廊东部夏季沙尘暴过程中风向、风速和...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民勤和凉州站1971—2013年夏季(6—8月)地面常规气象日观测资料及民勤探空站同期逐日08:00和20:00探空资料,选取民勤和凉州同一天均出现沙尘暴天气的12个沙尘暴个例,统计分析河西走廊东部夏季沙尘暴过程中风向、风速和沙尘暴持续时间、出现时间以及过程前后高低空相关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风向、风速对河西走廊东部夏季沙尘暴天气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在西北、西西北、西3个风向下出现沙尘暴天气的频率达75%;(2)夏季沙尘暴持续时间较短,且有75%的夏季沙尘暴出现在下午到晚上(13:00—20:00)时段;(3)夏季沙尘暴发生前大气整层湿度较小、中低层增温明显、高层有冷平流、不稳定度加大、地面为热低压控制、气温高、相对湿度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东部 夏季沙尘暴 气象要素
下载PDF
新一代天气雷达故障分析与日常维护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宇飞 +1 位作者 杨晓军 史志娟 《甘肃科技》 2009年第23期66-68,100,共4页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布网投入使用,雷达机务保障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兰州CINRAD/CC雷达经常出现的故障作了归纳,并以常见的故障为例,分析雷达出现故障时应采取的措施及处理方法,并通过近几年的维护经验,对雷达系统及附属设...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布网投入使用,雷达机务保障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兰州CINRAD/CC雷达经常出现的故障作了归纳,并以常见的故障为例,分析雷达出现故障时应采取的措施及处理方法,并通过近几年的维护经验,对雷达系统及附属设备的日常维护提出了建议。对于雷达技术保障人员以及台站工作人员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天气雷达 故障分析 日常维护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东部“2018·3·19”强沙尘暴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玲萍 李岩瑛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0年第2期10-17,共8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ECMWF数值预报产品初始场资料,对2018年3月19日河西走廊东部的大风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蒙古西部到新疆东部低槽是此次区域性大风沙尘暴发生的影响系统,700 hPa河西走廊东部变形场是大...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ECMWF数值预报产品初始场资料,对2018年3月19日河西走廊东部的大风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蒙古西部到新疆东部低槽是此次区域性大风沙尘暴发生的影响系统,700 hPa河西走廊东部变形场是大风沙尘暴的触发系统,午后气温日变化加大了地面冷锋前后的气压梯度和温度梯度,冷锋前后Δp3达8.3h Pa,造成冷锋移至河西走廊东部产生强烈锋生是沙尘暴爆发的直接原因;随着河西走廊东部上空高空西风急流风速增大、高度降低,风速为14 m·s^-1的强风速带伸展到地面,将高空动量向下传播,加之北风前锋到达之处,沙尘暴爆发;沙尘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以及无辐散层和-52.6×10^-3hPa·s^-1的强上升运动一致,有利于增大近地面沙尘浓度;V-3θ曲线显示强垂直风速切变和上干下湿的状态,为此次沙尘暴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不稳定的环境条件;前期降水稀少,气温异常偏高的气候背景和边界层逆温层破坏,中低层干热及地面风速增大,为沙尘暴天气爆发提供了前期气候背景和不稳定及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东部 强沙尘暴 锋生 动量下传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气象要素预测方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景奕 闫文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6-193,共8页
针对气象预测内容繁多且影响因素多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LSTM)的气象预测方法。方法能够对繁杂的气象数据进行自动预处理,提取相应的特征信息。通过神经网络的前向训练、长短时记忆反馈学习,经过多隐藏层地自主训练,对能... 针对气象预测内容繁多且影响因素多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LSTM)的气象预测方法。方法能够对繁杂的气象数据进行自动预处理,提取相应的特征信息。通过神经网络的前向训练、长短时记忆反馈学习,经过多隐藏层地自主训练,对能见度、温度、露点、风速、风向以及压力气象信息实现准确预测。通过实验以及与经典机器学习预测方法的比较,验证了本文方法在气象预测中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了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各项预测值的均方检验误差平均值为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预测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长短时记忆
下载PDF
甘肃陇南两次暴雨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19
作者 石延召 +3 位作者 傅朝 付正旭 徐丽丽 郑新 《干旱气象》 2024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2017年8月甘肃陇南出现暴雨天气,礼县、武都气象站24 h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极端性和局地性突出。应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5代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ERA5、雷达资料及地面加... 2017年8月甘肃陇南出现暴雨天气,礼县、武都气象站24 h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极端性和局地性突出。应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5代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ERA5、雷达资料及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对2017年8月6—7日、19—20日发生在甘肃省陇南地区的2次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重点讨论2次过程的环流背景以及强降水时段雷达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物理量特征。结果表明,2次暴雨过程均发生在西风槽偏北气流与中低层偏南暖湿气流交汇处,但是2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及触发条件不同;雷达回波显示8月6—7日由冷式切变线引起的暴雨系统对流性较强,反射率因子值较高、中心高度较低,降水率较大,持续时间短;19—20日暖区降水的反射率因子值较低、中心高度较高,降水率较小,持续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雷达观测特征 反射率因子
下载PDF
煤炭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党俊风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59-61,共3页
煤炭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是一个持续的动态发展过程,反映大型煤企内部控制的建设情况,明确内部控制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加以改善,达到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文章在参考了诸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评价指标体... 煤炭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是一个持续的动态发展过程,反映大型煤企内部控制的建设情况,明确内部控制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从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加以改善,达到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文章在参考了诸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结合煤炭行业固有的特点,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煤炭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对某煤炭集团内部控制风险评估进行实证分析,确定该公司面临的重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企业 内部控制 风险评估 指标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