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的关键时限 |
翟明国
朱日祥
刘建明
孟庆任
侯泉林
胡圣标
李忠
张宏福
刘伟
|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287
|
|
2
|
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峰期的主要地质效应和形成动力学探讨 |
翟明国
孟庆任
刘建明
侯泉林
胡圣标
李忠
张宏福
刘伟
邵济安
朱日祥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
2004 |
238
|
|
3
|
构造煤结构-成因新分类及其地质意义 |
琚宜文
姜波
侯泉林
王桂梁
|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52
|
|
4
|
华北南部构造煤纳米级孔隙结构演化特征及作用机理 |
琚宜文
姜波
侯泉林
王桂梁
方爱民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82
|
|
5
|
煤储层应力敏感性及影响因素的试验分析 |
孟召平
侯泉林
|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87
|
|
6
|
浊流及相关重力流沉积研究综述 |
方爱民
李继亮
侯泉林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74
|
|
7
|
大兴安岭北段塔河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地球化学及源区特征 |
张玉涛
张连昌
英基丰
周新华
王非
侯泉林
刘庆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84
|
|
8
|
西昆仑大地构造相解剖及其多岛增生过程 |
肖文交
侯泉林
李继亮
B.F.Windley
郝杰
方爱民
周辉
王志洪
陈汉林
张国成
袁超
|
《中国科学(D辑)》
CSCD
|
2000 |
76
|
|
9
|
沁水盆地煤层气构造动力条件耦合控藏效应 |
秦勇
姜波
王继尧
吴财芳
傅雪海
韦重韬
侯泉林
琚宜文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79
|
|
10
|
碰撞造山带的碰撞事件时限的确定 |
李继亮
孙枢
郝杰
陈海泓
侯泉林
肖文交
吴继敏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72
|
|
11
|
鲁西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
牛树银
胡华斌
毛景文
孙爱群
许传诗
侯泉林
|
《中国地质》
CAS
CSCD
|
2004 |
69
|
|
12
|
不同层次构造活动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
方爱民
侯泉林
琚宜文
卜英英
卢继霞
|
《中国煤田地质》
|
2005 |
70
|
|
13
|
顺煤层断层的基本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曹运兴
彭立世
侯泉林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3 |
60
|
|
14
|
构造煤结构与煤层气赋存研究进展 |
侯泉林
李会军
范俊佳
琚宜文
汪天凯
李小诗
武昱东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63
|
|
15
|
不同变质变形煤储层孔隙特征与煤层气可采性 |
范俊佳
琚宜文
侯泉林
谭静强
卫明明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64
|
|
16
|
高煤级煤储层渗透性与应力耦合模型及控制机理 |
孟召平
侯泉林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63
|
|
17
|
论碰撞造山带的分类 |
李继亮
孙枢
郝杰
陈海泓
侯泉林
肖文交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42
|
|
18
|
淮北煤田宿临矿区现今地温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谭静强
琚宜文
侯泉林
张文永
谭永杰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53
|
|
19
|
碳酸盐岩中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以北京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为例 |
倪善芹
侯泉林
王安建
琚宜文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52
|
|
20
|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井排采动态过程与差异性 |
李国富
侯泉林
|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