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海马CA_1区锥体神经元在衰老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兵 侯家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49-252,共4页
本文对不同年龄组雄性SD大鼠海马CA_1区锥体神经元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实,结果表明随增龄:(1)锥体神经元核周体基质密度有所下降,一些细胞器在数量、形态上也有变化,还见到”空泡变性”现象.(2)锥体神经元核膜出现皱褶... 本文对不同年龄组雄性SD大鼠海马CA_1区锥体神经元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实,结果表明随增龄:(1)锥体神经元核周体基质密度有所下降,一些细胞器在数量、形态上也有变化,还见到”空泡变性”现象.(2)锥体神经元核膜出现皱褶,染色质群集或异染色质边集,核内包含物出现,也偶见“空泡变性”现象.(3)胞突中树突发生显著改变.上述结果可能是大鼠老化的一些形态学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体神经元 海马 衰老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大鼠小脑皮质厚度及神经元数量的年龄性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惠玲 侯家 张让 《解放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1期5-8,共4页
在光镜下比较研究了青年组、成年组及老年组大鼠小脑皮质分子层、颗粒层厚度及浦肯野细胞、颗粒细胞数量的年龄性改变,结果发现:(1)随年龄的增加,分子层厚度出现进行性下降,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颗粒层厚度老年... 在光镜下比较研究了青年组、成年组及老年组大鼠小脑皮质分子层、颗粒层厚度及浦肯野细胞、颗粒细胞数量的年龄性改变,结果发现:(1)随年龄的增加,分子层厚度出现进行性下降,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颗粒层厚度老年组比成年组明显增厚(P<0.05)。(2)浦肯野细胞数量在各年龄组的减少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柳随增龄浦肯野细胞数量显著下降,颗粒细胞数量老年组比成年组显著下降(P<0.05),上述结果提示:颗粒细胞对衰老的敏感性比浦肯野细胞差,不易发生类似浦肯野细胞消逝那样的衰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皮质 衰老 浦肯野细胞 神经元 年龄
下载PDF
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在衰老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兵 侯家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4期412-418,共7页
对不同年龄组雄性SD大鼠海马CA1区锥体层神经元分别做光学和电镜观察与测定,结果表明CA1区锥体层单位面积内神经元数目随增龄下降达33%(P<0. 001),同时伴有锥体层厚度的增加(P<0. 001);CA1区部分锥... 对不同年龄组雄性SD大鼠海马CA1区锥体层神经元分别做光学和电镜观察与测定,结果表明CA1区锥体层单位面积内神经元数目随增龄下降达33%(P<0. 001),同时伴有锥体层厚度的增加(P<0. 001);CA1区部分锥体神经元细胞器与胞突在老化过程中出现一系列形态学变化。本文对上述结果及其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锥体神经元 衰老 形态学
下载PDF
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衰老的形态学研究:Ⅴ.大脑皮质半薄切片中的胶质细胞数量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刘秀丽 侯家 刘秉均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2期230-231,共2页
用6、12与31个月的雄性Wistar大鼠的大脑Krieg 2、3区皮质,对其V层大锥体细胞的五段50μm长度内的树突棘做形态学定量研究。在Golgi法的切片中共计数了三个年龄组的151个细胞的725段树突的棘密度。结果表明,老年大鼠比成年和青年大鼠的... 用6、12与31个月的雄性Wistar大鼠的大脑Krieg 2、3区皮质,对其V层大锥体细胞的五段50μm长度内的树突棘做形态学定量研究。在Golgi法的切片中共计数了三个年龄组的151个细胞的725段树突的棘密度。结果表明,老年大鼠比成年和青年大鼠的棘密度普遍下降。其中以基树突与侧树突棘度下降最显著(减少24%左右),顶树突只中段有明显减少。老年大鼠锥体细胞还常出现胞体、树突及其分支的明显形态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中枢神经系统 衰老 大脑皮质
下载PDF
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衰老的形态学研究:Ⅵ.大脑皮质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侯家 刘秀丽 李有祥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2期210-215,共6页
对幼年、成年与老年Wistar大鼠大脑躯感皮质的胶质细胞的电镜研究表明:老年大鼠胶质细胞脂褐素增加和卫星化增多;在胶质与神经元胞体之间,神经元的胞质膜和胶质贴近处出现表面下复合器的情况也增多。星形胶质细胞还有胞质肥大和微丝增... 对幼年、成年与老年Wistar大鼠大脑躯感皮质的胶质细胞的电镜研究表明:老年大鼠胶质细胞脂褐素增加和卫星化增多;在胶质与神经元胞体之间,神经元的胞质膜和胶质贴近处出现表面下复合器的情况也增多。星形胶质细胞还有胞质肥大和微丝增多的倾向。在个别老年动物中见到一种特殊的多层平行膜板状髓鞘样结构出现于胶质与神经元胞体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衰老 大脑皮质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衰老的形态学研究—大脑顶叶皮质神经元的超微形态改变 被引量:4
6
作者 卜乐平 侯家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91-95,共5页
本文对不同年龄雄性Wistar大鼠顶叶皮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随增龄神经元的各种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形态与数量改变,包括:(1)表面复合器的致密带加长、变宽;(2)高尔基体及粗面内质网分布紊乱,池腔扩张或狭小关闭,线粒体... 本文对不同年龄雄性Wistar大鼠顶叶皮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随增龄神经元的各种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形态与数量改变,包括:(1)表面复合器的致密带加长、变宽;(2)高尔基体及粗面内质网分布紊乱,池腔扩张或狭小关闭,线粒体膨胀、固缩或退行性变。脂褐素、各种致密泡、致密体及异常结构增多;(3)核形态较不规则,周边染色质减少,核质致密化,核内包涵物少见。此外,随老化胞突部基质变暗,微管增多,形态变异,壁上有异物附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神经元 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
下载PDF
不同年龄大鼠小脑浦肯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惠玲 侯家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15-320,共6页
对不同年龄雄性Wistar大鼠小脑蚓部皮质浦肯野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随年龄增长神经元内的细胞器和内涵物发生了明显变化。浦肯野细胞内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等细胞器数量有不同程度减少;微管增加;粗面内质... 对不同年龄雄性Wistar大鼠小脑蚓部皮质浦肯野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随年龄增长神经元内的细胞器和内涵物发生了明显变化。浦肯野细胞内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等细胞器数量有不同程度减少;微管增加;粗面内质网排列失序,网腔扩张;高尔基器排列紊乱,囊腔扩张;线粒体扩张或固缩,基质密度降低或增高;脂褐素增加;树突内微丝、微管增加,可见空泡及膜性髓样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小脑 浦肯野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大鼠小脑皮质衰老的形态学研究──颗粒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惠玲 侯家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1-194,共4页
本文对青年、成年及老年Wistar大鼠小脑皮质颗粒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的电镜研究表明:(1)个别老年大鼠颗粒细胞出现了如线粒体肿胀、基质密度异常,粗面内质网扩张等衰老形态学变化,但老年组大部分颗粒细胞来出现明显的形态学改变;(... 本文对青年、成年及老年Wistar大鼠小脑皮质颗粒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的电镜研究表明:(1)个别老年大鼠颗粒细胞出现了如线粒体肿胀、基质密度异常,粗面内质网扩张等衰老形态学变化,但老年组大部分颗粒细胞来出现明显的形态学改变;(2)星形胶质细胞中脂褐素在成年组大鼠中即大量出现,且结构复杂,而老年组大鼠胶质细胞中脂褐素含量反而有所下降;此外,老年组星形胶质细胞胞质肥大,微丝增多,且胞质内空泡变性、髓样结构及小泡等内含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超微结构 颗粒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大鼠
下载PDF
老年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空泡变性”的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兵 荔志云 +1 位作者 王义萍 侯家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98年第4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以期探讨大鼠老化的形态学机理。方法:电子显微镜。结果:在老年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核周体、核及树突中均存在一种特殊的空泡,且与以往学者所述的“颗粒空泡变性... 目的:观察老年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以期探讨大鼠老化的形态学机理。方法:电子显微镜。结果:在老年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的核周体、核及树突中均存在一种特殊的空泡,且与以往学者所述的“颗粒空泡变性”现象不同。结论:我们认为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变化,称其为“空泡变性”(Vacuolation),并推测此种“空泡变性”现象可能是大鼠老化的形态学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海马 锥体神经元 空泡变性
下载PDF
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衰老的形态学研究──黑质突触岛的年龄性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岩 侯家 段中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69-173,共5页
对2.5、12和29个月雄性Spraque-Dawley大鼠黑质网状部突触岛的年龄性变化进行形态学和形态计量学研究。结果表明:随增龄,突触岛内终末数目明显减少。与幼年组比较,中年组减少22%(P<0.05),老年组减... 对2.5、12和29个月雄性Spraque-Dawley大鼠黑质网状部突触岛的年龄性变化进行形态学和形态计量学研究。结果表明:随增龄,突触岛内终末数目明显减少。与幼年组比较,中年组减少22%(P<0.05),老年组减少39%(P<0.05)。同时,终末及村突内出现一系列形态学改变,胶质鞘直接覆盖树突的面积也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衰老 突触岛 黑质 神经系统
下载PDF
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衰老的形态学研究——大脑皮质与小脑皮质的神经元消逝 被引量:2
11
作者 侯家 刘志勋 《解剖学报》 CAS 1983年第2期191-195,236,共6页
本文对成年与老年大鼠的大脑顶区皮质V层锥体细胞与小脑皮质蒲氏细胞的计数表明,老年大鼠锥体细胞比成年者减少26.7%,小脑蒲氏细胞减少21.9%,统计学处理显示差异性显著。通过对两组动物每例小脑皮质各个单位长度内细胞数的比较,可见老... 本文对成年与老年大鼠的大脑顶区皮质V层锥体细胞与小脑皮质蒲氏细胞的计数表明,老年大鼠锥体细胞比成年者减少26.7%,小脑蒲氏细胞减少21.9%,统计学处理显示差异性显著。通过对两组动物每例小脑皮质各个单位长度内细胞数的比较,可见老年大鼠蒲氏细胞的消逝具有分散性与不均性的特点。讨论了神经元消逝的可能因素与形态学基础,并对神经元消逝的机能意义做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大鼠 锥体细胞 大脑皮质 小脑皮质 小脑灰质部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元 神经组织 形态学
下载PDF
不同年龄大鼠大脑皮质损伤后的星形胶质细胞反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侯家 潘爱英 +1 位作者 刘秀丽 刘秉钧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12,共6页
对幼年(3月龄)、成年(12月龄)与老年(27月龄)三组雄性Wistar大鼠的躯感皮质进行针刺后,在1~21d时间内用光镜与电镜观察损伤后的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探讨年龄因素对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性星形... 对幼年(3月龄)、成年(12月龄)与老年(27月龄)三组雄性Wistar大鼠的躯感皮质进行针刺后,在1~21d时间内用光镜与电镜观察损伤后的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探讨年龄因素对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性星形细胞在水肿、细胞分裂、吞噬、肥大与胶质界膜形成等方面均表现出程度上和发生时间上的年龄差异。幼年大鼠的星形细胞不仅水肿更为显著且出现更早,并且表现出向变性与最后死亡以及向代偿性合成增强两个方向发展、三组动物的星形细胞分裂活动以术后3d最明显,尤以幼年组更多见,并出现活跃的吞噬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星形胶质细胞 大脑皮质损伤 年龄
下载PDF
胎儿大脑不同区域新皮质组织发生的形态学研究Ⅰ.皮质板和边缘带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雪梅 侯家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7年第3期138-147,共10页
对11至38周20例胎儿的额前区、运动区、枕区、颞区、岛区五处的大脑新皮质的组织发生,作光镜研究。其中对11至22周胎儿端脑的皮质板和边缘带及24至38周胎儿大脑皮质的六层结构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比较,以探讨胎儿大脑新皮质发育的规律... 对11至38周20例胎儿的额前区、运动区、枕区、颞区、岛区五处的大脑新皮质的组织发生,作光镜研究。其中对11至22周胎儿端脑的皮质板和边缘带及24至38周胎儿大脑皮质的六层结构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比较,以探讨胎儿大脑新皮质发育的规律。结果表明:(1)11周胎儿五个脑区的脑室壁中,皮质板均已发育;(2)皮质板在发育过程中,有两个生长高峰期,在各脑区中,高峰期出现的时间有差异;(3)岛区的皮质板发育最早,枕区和颞区最晚;(4)边缘带的发育与皮质板的发育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大脑新皮质 皮质板 边缘带形态学 组织发生
下载PDF
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衰老的形态学研究—大鼠舌下神经逆行轴浆运输的年龄性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建康 侯家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49-152,共4页
本文用HRP作为神经元标记的示踪剂,研究了不同年龄组大鼠舌下神经逆行轴浆运输的速度以及相同时间内不同年龄组大鼠舌下神经元中HRP的消逝程度。结果表明:随着大鼠的增龄,舌下神经中HRP逆行轴浆运输速度下降,在成年组为122.32mm/日,而... 本文用HRP作为神经元标记的示踪剂,研究了不同年龄组大鼠舌下神经逆行轴浆运输的速度以及相同时间内不同年龄组大鼠舌下神经元中HRP的消逝程度。结果表明:随着大鼠的增龄,舌下神经中HRP逆行轴浆运输速度下降,在成年组为122.32mm/日,而老年组仅为73.34mm/日;同时,舌下神经元对HRP的清除能力也下降,在HRP标记细胞数达到最高峰后的60小时,幼年组舌下神经元对HRP的清除率为90%。成年组为87%,而老年组则降为68%。对上述发现所产生的衰老学方面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轴浆运输 衰老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衰老的形态学研究—红核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改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兵 侯家 +1 位作者 高峻 黄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35-338,共4页
本文对不同年龄组雄性SD大鼠红核神经元的超微结格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红核神经无核周体中脂褐素在幼年组已开始出现,并随增龄增多,其附近线粒体的形态有所改变,该周体中其他细胞器随增龄也有一定程度的形态改变;(2)红核... 本文对不同年龄组雄性SD大鼠红核神经元的超微结格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红核神经无核周体中脂褐素在幼年组已开始出现,并随增龄增多,其附近线粒体的形态有所改变,该周体中其他细胞器随增龄也有一定程度的形态改变;(2)红核神经元细胞核随增龄出现核膜内折现象;(3)在老年级红核神经处观察到微丝缠绕线粒体群的现象.上述结果说明红核神经元随增龄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形态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 神经元 红核 衰老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胎儿大脑不同区域新皮质组织发生的形态学研究 Ⅱ.室管膜层、室管膜下层、中间带和板下带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雪梅 侯家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7年第4期227-234,共8页
本文在已对11周至38周胎儿大脑不同区域新皮质组织发生中,端脑壁的皮质板和边缘带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的基础上,对11周至17周5个胎龄组的9例胎儿的端脑壁在额前区、运动区、枕区、颞区、岛区的室管膜层和室管膜下层,中间带、板下带三部... 本文在已对11周至38周胎儿大脑不同区域新皮质组织发生中,端脑壁的皮质板和边缘带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的基础上,对11周至17周5个胎龄组的9例胎儿的端脑壁在额前区、运动区、枕区、颞区、岛区的室管膜层和室管膜下层,中间带、板下带三部分,利用光镜技术,分别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及厚度的测量和比较。希望联系皮质板和边缘带的研究,从形态学方面探讨胎儿大脑新皮质发育的规律。结果表明:(1)端脑壁的各区带的发育遵循从内(深)向外(浅)的规则,各区带都有其发育较快时期;(2)11周时,在各脑区都存在较明显的前板下带,13至14周,真正的板下带形成;(3)室管膜层和室管膜下层、中间带、板下带的发育同皮质板和边缘带的发育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层 室管膜下层 中间带 板下带 形态学
下载PDF
对大白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中高尔基氏器生后发育的观察
17
作者 侯家 刘志勋 《解剖学报》 CAS 1965年第1期98-105,共8页
对哺乳类发育中的大脑皮质的研究征明,不同动物在初生时,其皮质结构的发育水平也有差别(Flexner,1955)[1]。豚鼠的皮质神经元在孕娠的后2/3时期,达到接近成熟的状态(Peters与Flexner,1950;LaVelle,1951)[2,3]。
关键词 高尔基氏器 胞中 发育过程 形态变化 生后发育 皮质 高尔基器 高尔基体 大白鼠 家鼠属 大脑皮质神经细胞
下载PDF
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衰老的形态学研究Ⅱ小脑浦氏细胞核固体与核大小的测定
18
作者 侯家 刘志勋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2年第S01期1-2,共2页
老年个体神经元数目的减少,已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许多部位得到证实。作者在老年大鼠大脑与小脑中也分别见到锥体细胞与浦氏细胞的明显消逝。然而,老年个体的余留神经元的核周体及核有无体积的变化,尚无一致的看法。本文对大小与形态较恒... 老年个体神经元数目的减少,已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许多部位得到证实。作者在老年大鼠大脑与小脑中也分别见到锥体细胞与浦氏细胞的明显消逝。然而,老年个体的余留神经元的核周体及核有无体积的变化,尚无一致的看法。本文对大小与形态较恒定的浦氏细胞进行测量,以探讨此一问题。 共选用年龄为12个月的成年大鼠8只(雌3,雄5)以及23—24个月的老年大鼠10只(雌雄各5),麻醉后用Koenig氏阿拉伯胶——福尔马林双重灌注法固定,取小脑矢状切面的小片组织,石腊包埋后连续切片,分别用0.5%硫堇(Thionin)与H.E.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矢状切面 神经元数目 老年大鼠 核周体 锥体细胞 灌注法 连续切片
下载PDF
胃组织发生中的粘液变化及其与胃癌组织中的粘液物质的比较
19
作者 侯家 《解剖学报》 CAS 1981年第3期304-309,349,共7页
1.胎儿胃上皮内粘液物质随组织不断分化而由酸性向中性转变。足月时除贲门部与幽门部转变成中性粘液外,胃体部上皮仍未完全变成中性粘液,小凹底部与胃腺颈部仍保留有较多的酸性粘液。2.成人胃体部之小凹底部与腺颈部仍为保留少量酸性粘... 1.胎儿胃上皮内粘液物质随组织不断分化而由酸性向中性转变。足月时除贲门部与幽门部转变成中性粘液外,胃体部上皮仍未完全变成中性粘液,小凹底部与胃腺颈部仍保留有较多的酸性粘液。2.成人胃体部之小凹底部与腺颈部仍为保留少量酸性粘液的唯一部位,从粘液分泌功能看,可能是整个胃粘膜内分化较低之区域。3.正常成人幽门部之肠化生区与癌组织附近的肠化生区出现含有酸性粘液之上皮,以及腺癌组织含有不同数量的酸性粘液提示,它们可能来源于小凹底部与腺颈部之低分化细胞,表明有向胚胎性胃组织逆转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液 酸性 胃体部 胃癌组织 胃组织 物质
下载PDF
大鼠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年龄性超微结构变化
20
作者 薛庆善 侯家 李有祥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314-317,共4页
作者观察了SD大鼠(青年组、成年组和老年组)视交叉上核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随年龄的增长,视交叉上核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中脂褐素进行性增多增大.Golgi复合体从囊池规整、极性明显变为分散无序、排列疏松,并有广泛的肿胀与空泡化... 作者观察了SD大鼠(青年组、成年组和老年组)视交叉上核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随年龄的增长,视交叉上核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中脂褐素进行性增多增大.Golgi复合体从囊池规整、极性明显变为分散无序、排列疏松,并有广泛的肿胀与空泡化。神经胶质细胞围绕神经元呈卫星化排布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更为多见。在视交叉上核的少数神经元胞质内还观察到一种粗面内质网特殊排列形式。在神经毡中见到由数层胶质膜包绕神经元胞突形成的多膜胶质鞘样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衰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