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环境变化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104
1
作者 宋新章 江洪 +4 位作者 张慧玲 周国模 马元丹 Scott X. Chang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414-4423,共10页
全球环境变化将对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循环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多重影响。就全球环境变化如全球变暖、大气CO2浓度升高、UV-B辐射增强、氮沉降等对凋落物分解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述评。影响凋落物分解的内部因素为凋落物... 全球环境变化将对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循环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多重影响。就全球环境变化如全球变暖、大气CO2浓度升高、UV-B辐射增强、氮沉降等对凋落物分解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述评。影响凋落物分解的内部因素为凋落物基质质量,外部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微生物和动物)和非生物因素(温度、水分和土壤性质等)。全球变暖对凋落物分解的非生物作用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全球变暖对凋落物化学组成虽然只有轻微的影响,但可以通过影响植被的物种组成来间接改变凋落物的产量、化学性质和分解。全球变暖对凋落物分解生物作用的主要影响是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加速凋落物的分解。CO2浓度上升将增加凋落物产量,并通过影响凋落物质量(提高C/N比、木质素/N比等)和生物环境(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而影响分解过程。UV-B辐射和大气N沉降的增加亦对凋落物分解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但影响效果尚不很清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总起来看,全球环境变化将通过影响凋落物的分解速率而对全球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但由于气候变化和凋落物分解响应的复杂性以及各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气候变化对凋落物分解的总效应尚需更深入的研究来定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全球变暖 大气CO2浓度升高 UV-B辐射 C循环
下载PDF
安吉山地主要森林类型土壤养分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81
2
作者 蒋文伟 周国模 +2 位作者 钱新标 盛文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3-76,100,共5页
在安吉山地主要森林类型设立典型样地,研究了马尾松林、杉木林、阔叶林、毛竹林、针阔混交林、经济林、灌木林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林地枯落物养分贮量等30项内容,揭示了不同林型树木生长与土壤养分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 在安吉山地主要森林类型设立典型样地,研究了马尾松林、杉木林、阔叶林、毛竹林、针阔混交林、经济林、灌木林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林地枯落物养分贮量等30项内容,揭示了不同林型树木生长与土壤养分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多因素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了山地土壤养分的含量规律,并将土壤养分诸特性的综合优势作了排序,其结果为:阔叶林>灌木林>经济林>毛竹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以便更好地做到合理利用森林土壤,科学营林防止地力衰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山地 森林类型 土壤养分 理化性质
下载PDF
亚热带6种针叶和阔叶树种凋落叶分解比较 被引量:61
3
作者 郭培培 江洪 +3 位作者 马元丹 窦荣鹏 宋新章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5-659,共5页
针叶和阔叶树种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生活型,其凋落叶片具有不同的分解速率.应用分解网袋法,在中国亚热带地区,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3种针叶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 针叶和阔叶树种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生活型,其凋落叶片具有不同的分解速率.应用分解网袋法,在中国亚热带地区,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3种针叶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3种阔叶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乐昌含笑Michelis chapensis和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的凋落叶,放置于样地杭州千岛湖的林地中,经过1a的分解实验,分析不同类型树种凋落叶的分解特征.6种树种凋落叶质量损失过程基本符合Olson指数模型,其中,3种针叶树种(马尾松、水杉和杉木)凋落叶的分解系数k值(分别为0.51、0.30和0.44),明显小于3种阔叶树种(木荷、乐昌含笑和青冈)凋落叶的分解系数k值(分别为0.55、1.12和0.66);同时,针叶树种(马尾松、水杉和杉木)凋落叶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分别为1.36、2.31、1.78a和5.87、9.99、7.68a),大于阔叶树种(木荷、乐昌含笑和青冈)凋落叶的分解时间(分别为1.26、0.62、1.05a和5.45、2.68、4.54a).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凋落物分解系数与初始钾元素含量显著相关(P<0.0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凋落物的分解系数与初始钾元素和初始木质素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亚热带地区针、阔叶树种凋落叶分解的差异与自身质量密切相关,其中初始木质素与钾元素含量是控制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 针叶树种 阔叶树种 凋落物 失重率
下载PDF
基于OMI卫星遥感数据的中国对流层NO2时空分布 被引量:58
4
作者 王跃启 江洪 +3 位作者 张秀英 周国模 肖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32-937,共6页
基于2004年11月—2008年1月OMI卫星对流层NO2的垂直柱浓度数据,对我国8个自然地理分区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的年均值、月均值的分布进行了分析,依据月均值变化建立正弦曲线拟合模型,依据该模型定量分析了各自然区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的... 基于2004年11月—2008年1月OMI卫星对流层NO2的垂直柱浓度数据,对我国8个自然地理分区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的年均值、月均值的分布进行了分析,依据月均值变化建立正弦曲线拟合模型,依据该模型定量分析了各自然区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的变化趋势、变化周期和变化幅度等特征.结果表明:拟合模型可较好地反映我国8个自然区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的变化特征;证明了人类活动影响了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的分布及其变化,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的高低、变化的周期性以及增长趋势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I NO2垂直柱浓度 变化趋势 周期 幅度 自然区
下载PDF
6种植物群落夏季空气负离子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8
5
作者 石彦军 郑庆林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5-189,共5页
对浙江省临安市6种植物群落距地面1.5m处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群落模式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差异显著;除草坪外,各群落的负离子浓度显著高于相应的空地;6种参试群落模式的空气负离子浓度相对值由高到低依次为马尾松Pin... 对浙江省临安市6种植物群落距地面1.5m处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群落模式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差异显著;除草坪外,各群落的负离子浓度显著高于相应的空地;6种参试群落模式的空气负离子浓度相对值由高到低依次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群落,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混交群落,雷竹Phyllostchys praecox群落,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群落,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群落,草坪;就植物群落负离子昼间变化来看,从7:00到19:00呈双峰状,分别在9:00-10:00和15:00-16:00各出现1个峰值;对空气负离子与其他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显示,空气负离子与相对湿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气温显著负相关(P<0.05)、与太阳辐射强度变化趋势相反。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户外紫外线强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植物群落 空气负离子 气象因子 生态效应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刨花楠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47
6
作者 鲁美娟 江洪 +5 位作者 李巍 曾波 蒋馥蔚 李佳 金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986-5994,共9页
研究了模拟酸雨对亚热带典型用材树种和经济树种刨花楠(Machilus pauhoi)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以期为浙江省引种刨花楠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pH4.0的模拟酸雨对刨花楠株高、地径和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影响,而pH2.5的模拟酸雨使株高... 研究了模拟酸雨对亚热带典型用材树种和经济树种刨花楠(Machilus pauhoi)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以期为浙江省引种刨花楠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pH4.0的模拟酸雨对刨花楠株高、地径和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影响,而pH2.5的模拟酸雨使株高显著降低;pH为4.0的模拟酸雨对刨花楠的光合参数无显著影响,而pH为2.5的酸雨处理则能明显提高刨花楠的胞间CO2浓度、暗呼吸速率以及光补偿点、增加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酸雨增加了刨花楠对环境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酸雨 刨花楠 生长 光合生理
下载PDF
森林景观分类系统初探 被引量:33
7
作者 韦新良 周国模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1997年第3期41-44,51,共5页
根据景观类型学的基本原理,建立森林景观分类系统。森林景观分类系统由4个层次构成,按照各层次的类型划分依据,提出了相应的森林景观类型及确定类型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关键词 森林景观 森林旅游 森林公园
下载PDF
安吉主要森林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36
8
作者 蒋文伟 姜志林 +2 位作者 刘安兴 钱新标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1-74,共4页
从森林截水的 4个层次 ,分析了安吉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机械组成、孔隙度、相对密度及枯落物、灌草、乔木层的持水性差异 ,并应用系统论和水分平衡原理及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主要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表明 ,在安吉地区 ... 从森林截水的 4个层次 ,分析了安吉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机械组成、孔隙度、相对密度及枯落物、灌草、乔木层的持水性差异 ,并应用系统论和水分平衡原理及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主要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表明 ,在安吉地区 ,阔叶林、毛竹林的水源涵养能力最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功能 森林类型 灰色关联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中亚热带森林群落不同演替阶段优势种凋落物分解试验 被引量:38
9
作者 宋新章 江洪 +4 位作者 马元丹 周国模 窦荣鹏 郭培培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7-542,共6页
选择我国亚热带森林群落3个主要演替阶段的7个优势种(其中马尾松代表演替初期优势种,木荷和香樟代表演替中期优势种,甜槠、小叶青冈栎、青冈和乐昌含笑代表演替后期优势种)的凋落物,采用网袋法进行分解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凋落物分解... 选择我国亚热带森林群落3个主要演替阶段的7个优势种(其中马尾松代表演替初期优势种,木荷和香樟代表演替中期优势种,甜槠、小叶青冈栎、青冈和乐昌含笑代表演替后期优势种)的凋落物,采用网袋法进行分解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凋落物分解得最慢,年分解速率为0.51;木荷和香樟居中,分别为0.55和0.61;小叶青冈栎和乐昌含笑分解得最快,分别为0.89和1.12.沿着植被顺向演替的梯度,凋落物分解速度呈现加快的趋势.分解速率同凋落物的初始P、N和木质素含量及木质素/N比值呈极显著相关(P<0.01),同C/N比值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凋落物的P、N和木质素含量及木质素/N比值是预测凋落物分解快慢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演替 常绿阔叶林 中亚热带
原文传递
城市地表水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估:以永康市为例 被引量:41
10
作者 齐鹏 +2 位作者 张超 梁立成 车继鲁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486-4493,共8页
为了解永康市城区地表水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对永康市122个地表水表层沉积物中Ti、Cr、Mn、Co、Ni、Cu、Zn、As、Pb和Fe共10种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解析重金属的来源并评价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0种重金属的含量顺序为:Fe>T... 为了解永康市城区地表水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对永康市122个地表水表层沉积物中Ti、Cr、Mn、Co、Ni、Cu、Zn、As、Pb和Fe共10种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解析重金属的来源并评价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0种重金属的含量顺序为:Fe>Ti>Mn>Zn>Cr>Cu>Pb>Ni>As>Co,与金衢盆地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相比,除Ti外,其它9种重金属超标1.17~3.78倍;大多数重金属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说明大多数重金属之间存在相似污染来源,主要为五金制造等工业污染和交通污染;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依次为:Cr>Zn>Ni>Cu>Fe>As>Pb>Mn>Ti,Cr、Zn、Cu和Ni这4种元素部分样区达到中度污染或偏重污染;9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大小为:Cu>As>Ni>Cr>Pb>Co>Zn>Mn>Ti,Cu和As对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平均贡献分别是22.84%和21.62%,其他7种元素平均贡献合计55.54%,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中89.34%为低生态风险,10.66%为中等生态风险.综合以上分析,永康市城区地表水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整体较轻,局部污染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康市 地表水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中国东部气候带凋落物分解特征——气候和基质质量的综合影响 被引量:34
11
作者 宋新章 江洪 +5 位作者 马元丹 周国模 彭少麟 窦荣鹏 郭培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219-5226,共8页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主要途径。凋落物分解主要受到基质质量和气候因素多因子的综合影响。目前国内尚缺乏关于凋落物分解同气候因子和基质质量关系的多元统计和综合分析。应用分解袋法,对亚热带8个主要树种的... 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主要途径。凋落物分解主要受到基质质量和气候因素多因子的综合影响。目前国内尚缺乏关于凋落物分解同气候因子和基质质量关系的多元统计和综合分析。应用分解袋法,对亚热带8个主要树种的凋落叶沿中国东部气候带5个地点历时2a的分解试验研究表明,年均降水量是影响中国东部凋落叶分解速率的首要气候因子,其次是实际蒸散和年均温度。凋落叶的初始N含量是决定分解快慢的首要基质因子,其次是P含量和Lignin∶N比和C∶N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气候因子 基质质量 中亚热带
下载PDF
酸雨胁迫对亚热带典型树种幼苗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35
12
作者 金清 江洪 +2 位作者 金静 王艳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22-3327,共6页
通过对酸雨胁迫下中国亚热带典型针叶树和阔叶树,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甜槠(Castanopsis eyrei(Champ.)Tutch.)、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Lindl.)Schott.)幼苗的光合生... 通过对酸雨胁迫下中国亚热带典型针叶树和阔叶树,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甜槠(Castanopsis eyrei(Champ.)Tutch.)、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Lindl.)Schott.)幼苗的光合生理研究,试图判断日益严重的酸雨是否会对中国亚热带森林产生影响,以便更好地对已退化的森林进行恢复。试验结果表明:在酸雨胁迫下,甜槠和杉木幼苗的高生长受到的影响不显著,而对马尾松幼苗的高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pH4.0时,酸雨胁迫对甜槠、杉木和马尾松幼苗的地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在不同酸雨处理下,苦槠、甜槠和马尾松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随着酸雨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说明这3种植物幼苗的光合能力受到影响,特别是阔叶树幼苗,苦槠和甜槠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下降了30%和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胁迫 生长量 光合生理 针叶树幼苗 阔叶树幼苗
下载PDF
安吉地区不同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蒋文伟 +2 位作者 周国模 姜志林 盛文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635-639,共5页
应用系统论和水分平衡原理 ,从森林截水的 4个层次 ,系统地分析了浙江安吉 6个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枯落物、灌草、乔木层持水量差异。研究表明 :各林地水源涵养总量变动于 70 3 .94~ 445 0 .67t/hm2 ·a-1;从1 983到 1 998年四次年... 应用系统论和水分平衡原理 ,从森林截水的 4个层次 ,系统地分析了浙江安吉 6个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枯落物、灌草、乔木层持水量差异。研究表明 :各林地水源涵养总量变动于 70 3 .94~ 445 0 .67t/hm2 ·a-1;从1 983到 1 998年四次年度森林资源调查期间 ,研究估算出安吉地区森林水源涵养总量变动于 3 .5 3× 1 0 8~4.2 6× 1 0 8t,将为今后开展森林生态功能的量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地区 森林植被 水源涵养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千岛湖地区天然次生林地枯落物与土壤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姜培坤 钱新标 +3 位作者 李生荣 姜维瑞 姜礼元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60-264,共5页
为了解千岛湖地区天然次生林地枯落物积累及土壤基本状况, 1998 年春采用标准地方法对千岛湖3 个林场进行了初步调查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 林地枯落物营养元素含量和总贮量均呈氮> 钙> 钾> 镁> 锰> 磷> 锌的排序, 林地... 为了解千岛湖地区天然次生林地枯落物积累及土壤基本状况, 1998 年春采用标准地方法对千岛湖3 个林场进行了初步调查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 林地枯落物营养元素含量和总贮量均呈氮> 钙> 钾> 镁> 锰> 磷> 锌的排序, 林地枯落物中这些营养元素的总量依次为6703 kg·hm - 2 , 5264 kg·h m - 2 , 2328 kg·hm - 2 , 1210kg·hm - 2 , 357 kg·h m - 2 , 301 kg·h m - 2 和019 kg·h m - 2 。3 个林场土壤养分差异较大, 说明各林场间次生林立地类型和树种结构有很大不同。但从每个林场单独来看, 阔叶林地养分状况明显好于马尾松林地和混交林地。表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 次生林 枯落物 土壤化学分析 千岛湖
下载PDF
千岛湖水源涵养林优势树种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李翠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23,共6页
以群落样地作为资源状态 ,以树种的重要值作为树种对资源位计测依据 ,用Shannon Wienner、Levins和Schoener的生态位计测公式 ,分析了千岛湖水源涵养林 2 6个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重叠指数 .结果表明①该地区... 以群落样地作为资源状态 ,以树种的重要值作为树种对资源位计测依据 ,用Shannon Wienner、Levins和Schoener的生态位计测公式 ,分析了千岛湖水源涵养林 2 6个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重叠指数 .结果表明①该地区主要乔木树种以马尾松、苦槠、青冈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 ,其Bsw 值依次为 0 6 3、0 5 7、0 5 6 ,BL 值为0 6 4、0 5 0、0 32 ;灌木树种以木、格药柃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 ,其Bsw值为 0 6 0、0 6 1,BL 值为 0 5 7,0 76 .②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指数较高 ,生态位重叠与资源竞争有一定的关系 ,但不能等同起来 ,水平空间上的重叠而垂直空间上的分化并不够成竞争 ,反而是一种互惠关系 .该文的研究结果可望为千岛湖水源涵养林的种质资源和景观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目标管理以及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水源涵养林 优势树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相似性比例 生态重叠指数
下载PDF
孑遗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伴性光合生理特征与进化生态 被引量:31
16
作者 金静 江洪 +1 位作者 周国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28-1136,共9页
银杏类是一类古老的雌雄异株植物,目前仅存单科单属。由于银杏在系统发育等方面的独特地位,吸引了科学家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适宜的条件下,测定了生长在野外环境下的成年银杏的雌雄个体的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银杏的雌雄... 银杏类是一类古老的雌雄异株植物,目前仅存单科单属。由于银杏在系统发育等方面的独特地位,吸引了科学家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适宜的条件下,测定了生长在野外环境下的成年银杏的雌雄个体的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银杏的雌雄植株对光具有相同的表现趋势,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光下呼吸速率等均没有明显差异。但是雌性银杏的净光合速率明显大于雄性银杏的净光合速率。这种差异可能与雌性个体在繁衍后代时需要投入更多的能量有关。研究也表明,在与其它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比较时,银杏的光合能力并没有明显的弱势,因此光合能力可能并不是银杏在第三纪分布受限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Ginkgo biloba L.) 光合 进化
下载PDF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7
作者 李翠环 周国模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5-329,共5页
回顾了在具有影响的几种演替理论指导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恢复研究的主要内容 ,包括群落结构研究 :群落的发育、波动、更新和演替 ;种群的特征、结构和竞争压力以及物种的生理生态学特征在群落进展演替中的变化。土壤动态变化研究 :土... 回顾了在具有影响的几种演替理论指导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恢复研究的主要内容 ,包括群落结构研究 :群落的发育、波动、更新和演替 ;种群的特征、结构和竞争压力以及物种的生理生态学特征在群落进展演替中的变化。土壤动态变化研究 :土壤的理化性质、肥力、有机质含量在与群落协同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植被恢复研究方法 :数学模型在时间序列和生态序列研究方法中的应用。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增设固定样地 ,加强定位研究以及加强群落演替过程中树种遗传机理方面的探索 ,优化次生演替数学模型等。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植被恢复 研究进展 演替
下载PDF
模拟酸雨胁迫对青冈幼苗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30
18
作者 李佳 江洪 +3 位作者 蒋馥蔚 殷秀敏 鲁美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092-2096,共5页
选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青冈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酸雨处理:pH2.5、pH4.0、pH5.6(CK),研究不同强度的模拟酸雨对青冈幼苗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2年酸雨处理,青冈的净光合速率随着酸雨强度... 选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青冈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酸雨处理:pH2.5、pH4.0、pH5.6(CK),研究不同强度的模拟酸雨对青冈幼苗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2年酸雨处理,青冈的净光合速率随着酸雨强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H2.5、pH4.0处理的酸雨增大了青冈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且对pH2.5处理的影响更为显著.胞间CO2浓度的大小顺序是pH2.5>pH5.6>pH4.0.pH2.5、pH4.0处理青冈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暗呼吸速率显著高于对照,表观量子效率对酸雨胁迫不敏感.pH2.5、pH4.0处理青冈的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和PSⅡ的潜在活性显著高于对照.青冈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大小顺序是pH2.5>pH5.6>pH4.0,且pH2.5与pH4.0之间有显著差异.说明青冈幼苗的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指标在pH2.5和pH4.0的酸雨处理下有所增加,且在pH2.5强度下增加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酸雨 青冈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原文传递
千岛湖天然次生林群落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翠环 +1 位作者 姜礼元 谢吉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8-142,共5页
根据千岛湖次生林群落的样地调查资料 ,采用极点排序将千岛湖次生林群落划分为暖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等 4种类型。通过对各类型群落均匀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生态优势度的分析比较 ,认为随着演替的发展 ,群落... 根据千岛湖次生林群落的样地调查资料 ,采用极点排序将千岛湖次生林群落划分为暖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等 4种类型。通过对各类型群落均匀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生态优势度的分析比较 ,认为随着演替的发展 ,群落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增加 ,4种群落类型的均匀度值依次为 69 6,81 6,82 8和 89 6,多样性指数依次为2 33,2 82 ,2 67和 2 75 ;生态优势度下降 ,其值从 0 30 7下降到 0 1 5 8,但并不是演替的最高阶段物种多样性最大 ;通过对群落外貌、结构和种类成分的分析 ,认为封山育林是千岛湖区森林植被进展演替的有效途径 ,目前森林植被正在向演替系列的更高阶段发展 ,同时由于立地质量的差异导致了同一空间存在着不同的演替系列。图 2表 3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 次生林 植物群落 演替 植被恢复 千岛湖
下载PDF
浙江江山公益林物种种间关系及CCA排序 被引量:32
20
作者 郑超超 伊力塔 +4 位作者 张超 库伟鹏 钱逸凡 凌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7511-7521,共11页
利用浙江省江山市80个公益林固定小班监测数据,基于生态位理论、种间联结、CCA排序方法对研究区内群落优势种种间关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山市公益林群落中杉木、檵木、紫萁分别在乔木、灌木、草本层中占优势地位;石... 利用浙江省江山市80个公益林固定小班监测数据,基于生态位理论、种间联结、CCA排序方法对研究区内群落优势种种间关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山市公益林群落中杉木、檵木、紫萁分别在乔木、灌木、草本层中占优势地位;石栎与青冈、隔药柃与山苍子、蕨与海金沙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值分别在乔、灌、草本层中最大;而CCA协变量矩阵偏典范对应分析说明物种分布主要受海拔、坡度、坡向(光照强度)以及腐殖质厚度的影响,总体上可以对89.44%的环境因子进行解释。并且还表明,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其生态位重叠值较大,并在CCA排序图物种集中区分布。反之,生态位重叠较小,在CCA排序图中将偏离物种集中区;除此之外,在CCA排序图上,物种间的距离与其生态位重叠值的大小及种间联结均有密切的关联,若未存在显著的联结性,随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越高,其在CCA排序上的距离越近,若存在显著联结性,则正相关缩小距离,负相关拉大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种间联结 典范对应分析 浙江江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