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石梗阻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影响因素及早期诊治策略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温海东 罗云 《新医学》 2019年第12期928-932,共5页
目的分析结石梗阻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相关因素,探讨早期诊治策略。方法收集72例结石梗阻致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脓毒血症组)及50例结石梗阻未并发脓毒血症患者(结石梗阻组)的病历资料,记录年龄、性别、BMI、结石疼痛时间、合并症、血尿真... 目的分析结石梗阻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相关因素,探讨早期诊治策略。方法收集72例结石梗阻致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脓毒血症组)及50例结石梗阻未并发脓毒血症患者(结石梗阻组)的病历资料,记录年龄、性别、BMI、结石疼痛时间、合并症、血尿真菌/细菌培养结果、结石类型等资料,比较组间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石梗阻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结石梗阻组相比,脓毒血症组女性患者、年龄≥60岁者、肥胖(BMI≥28 kg/m^2)者、结石疼痛≥72 h者、合并糖尿病或肾功能不全者、尿真菌/细菌培养阳性者、输尿管结石者比例均较高(P均<0.05)。以是否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为自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60岁、肥胖、合并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尿真菌/细菌培养阳性、血真菌/细菌培养阳性、输尿管结石均为结石梗阻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均为结石梗阻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对该类患者应保持高度的警惕,及早进行干预,以降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石梗阻 尿源性脓毒血症 危险因素 诊治策略
下载PDF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与剜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温海东 +5 位作者 杨俊 宋少辉 童鹏 曾顺生 吴家根 司徒杰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目的对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TU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剜除术(TUE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MIB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2013年8月至2017年8月的160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的资料,所... 目的对比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TU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剜除术(TUE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MIB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2013年8月至2017年8月的160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临床分期均为T1N0M0,其中TURBT和TUEBT各80例,采用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联合闭孔神经阻滞,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或剜除术。结果术前两组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输血病例。无严重并发症(膀胱穿孔、严重闭孔神经反射)发生。TURBT组和TUEBT组在手术时间、膀胱穿孔率、术后肿瘤病理分级、术后病理T分期、术后随访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术中失血[(15±7)mlvs(6±2)ml,P<0.05],住院天数[(5.8±2.3)dvs(3.6±1.4)d,P<0.05],二次电切率(70.00%vs36.25%,P<0.05),二年内肿瘤复发率(47.50%vs31.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URBT与TUEBT均是安全、有效的处理NMIBT的手术方法,但TUEBT大多数标本含有肌层,有利于判断分期,减少了二次电切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膀胱肿瘤切除术 等离子 剜除
原文传递
便携式无线超声在经皮肾镜术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延雄 司徒杰 +8 位作者 狄金明 吴杰英 梁观灿 郑浩锋 蔡伟忠 洪晓斌 邱剑光 方友强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3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UProbe-2无线超声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中引导经皮肾穿刺的准确性、安全性、有效性和便携性。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6年5月至8月收治的合并中重度积水的上尿路结石患者18例,术前先行CT尿路成像(CTU)预定位,确... 目的探讨UProbe-2无线超声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中引导经皮肾穿刺的准确性、安全性、有效性和便携性。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6年5月至8月收治的合并中重度积水的上尿路结石患者18例,术前先行CT尿路成像(CTU)预定位,确定基本穿刺区域及路径,术中采用UProbe-2无线超声实时引导经皮肾穿刺,建立通道后应用钬激光碎石。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评价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并比较UProbe-2无线超声与传统超声的便携性差异。结果 UProbe-2无线超声引导PCNL穿刺均取得成功,引导目标肾盏穿刺16例一次取得成功,2例二次成功;经皮肾穿刺时间(3±1)min;手术时间(45±10)min;一期结石清除率为88.89%(16/18),其余2例患者需行PCNL二期手术,所有手术均未出现大出血、肠道损伤、气胸等并发症。结论 UProbe-2无线超声引导具有准确性高、安全性好、效率高及便携性强等特点,其在PCNL术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经皮肾镜 定位
原文传递
粤东客家地区肾结石形成病因及危险因素检查的应用和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温海东 +1 位作者 宋少辉 童鹏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10期1682-1684,共3页
目的探究粤东客家地区肾结石形成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6年5月~2018年5月粤东客家地区的18~60岁人群予以泌尿系B超检查、尿液微量元素检测、尿常规,分析肾结石形成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参与调查对象共1800例,男900例,发现肾结... 目的探究粤东客家地区肾结石形成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6年5月~2018年5月粤东客家地区的18~60岁人群予以泌尿系B超检查、尿液微量元素检测、尿常规,分析肾结石形成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参与调查对象共1800例,男900例,发现肾结石514例(28.56%),女900例,发现肾结石306例(17.00%),合计肾结石发病率为45.56%;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高密度脂蛋白(HDL)(OR=0.304,P=0.044)是肾结石发生的相关保护性因素,血钙水平(OR=27.358,P=0.021)、年龄(OR=1.029,P=0.027)、泌尿道感染(OR=7.768,P=0.022)、微量元素Cu(OR=10.911,P=0.030)、Fe(OR=7.221,P=0.029)、Zn(OR=4.048,P=0.023)以及Cd(OR=4.325,P=0.028)是肾结石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粤东地区存在着较高的肾结石患病率,可能与当地人群高钙饮食、腌制品、高脂饮食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石 危险因素 调查 粤东地区 保护因素 结石成分分析
下载PDF
斜仰卧截石位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复杂肾输尿管结石的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温海东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3期91-94,共4页
目的分析斜仰卧截石位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复杂性肾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100例复杂性肾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俯卧位组(50例)实施俯... 目的分析斜仰卧截石位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复杂性肾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100例复杂性肾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俯卧位组(50例)实施俯卧位经皮肾镜治疗,斜仰卧截石位组(50例)实施斜仰卧截石位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取石率、结石总清除率、手术时间、输血率、经皮肾镜扩张时通道丢失率以及住院时间各指标,并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斜仰卧截石位组的一次取石率、结石总清除率高于俯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斜仰卧截石位组的手术耗时、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俯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斜仰卧截石位组经皮肾镜扩张时通道丢失率低于俯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斜仰卧截石位组的满意度高于俯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杂肾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斜仰卧截石位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的效果更佳,结石清除率高,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肾输尿管结石 斜仰卧截石位 经皮肾镜 输尿管镜
下载PDF
老年人结肠癌并急性梗阻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黎镭 李加荣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912-91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结肠癌并急性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3~2008年收治的32例60岁以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中Ⅰ期切除24例,Ⅱ期切除6例,捷径手术2例。结果:32例中16例(50%)术后发生并发症,包... 目的:探讨老年人结肠癌并急性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3~2008年收治的32例60岁以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中Ⅰ期切除24例,Ⅱ期切除6例,捷径手术2例。结果:32例中16例(50%)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6例,吻合口瘘2例,腹腔感染4例,肠梗阻2例。住院期间死亡3例(9.3%),住院11~28d,平均18d。结论:肠梗阻明显者一般通过纤维结肠镜即可明确诊断,术前诊断不明确患者应考虑给予肛门指诊和纤维结肠镜或CT检查。手术切除是老年结肠癌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法,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合理处理并存病以及选择适宜的麻醉和手术方式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结肠癌 急性肠梗阻 治疗
下载PDF
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联合GC方案化疗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回顾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温海东 刘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4期607-609,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联合GC方案化疗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9年5月收治的120例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采取规范的表柔比星膀胱...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联合GC方案化疗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9年5月收治的120例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采取规范的表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实验组采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联合GC方案化疗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肿瘤复发率以及总体生存时间。结果:从近期疗效来看,两组术后1个月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从远期疗效来看,实验组患者术后1年治疗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术后1年、3年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总体生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联合GC新辅助化疗方案能够收获良好的远期治疗效果,肿瘤复发率低,安全性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 GC方案 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下载PDF
UMP与RIRS术式在<2.0 cm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林毅锋 +2 位作者 姚史武 钟葆文 黄金祥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 探讨对比分析UMP(超细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RIRS(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术式在<2.0 cm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梅州市中医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粤东医院2019年8月~2022年3月收治的8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按照不... 目的 探讨对比分析UMP(超细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RIRS(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术式在<2.0 cm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梅州市中医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粤东医院2019年8月~2022年3月收治的8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UMP组和RIRS组,各4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氧化应激、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UMP组比较,RIRS组住院时间、留置导尿时间明显较短,而术中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及结石清除率均较小(P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RIRS组患者氧化应激水平优于UMP组(P <0.05);RIRS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UMP组(P <0.05);RIRS组满意度高于UMP组(P <0.05)。结论 UMP术和RIRS术式各有优势,但是相较于UMP术,RIRS术式在<2.0 cm输尿管上段结石中具有的优势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上段结石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氧化应激 并发症
下载PDF
上腹部俯卧位CT术前定位法在经皮肾镜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杨俊 +1 位作者 曾顺生 宋少辉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23期3548-3549,共2页
目的探讨上腹部俯卧位CT术前定位法在经皮肾镜穿刺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术前上腹部俯卧位CT平扫及IVP检查,提前设计穿刺通道、角度和深度,术中膀胱镜逆行放置输尿管导管后,接生理盐水点滴灌注或人工加压灌注造成人工肾积水... 目的探讨上腹部俯卧位CT术前定位法在经皮肾镜穿刺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术前上腹部俯卧位CT平扫及IVP检查,提前设计穿刺通道、角度和深度,术中膀胱镜逆行放置输尿管导管后,接生理盐水点滴灌注或人工加压灌注造成人工肾积水,患者俯卧位,再根据术前设计穿刺道、角度和深度,刺入穿刺针,拔出针芯见尿液流出说明穿刺成功,即可切开皮肤,行筋膜扩张,放入F18~20标准通道套管,利用气压弹道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结果 450例患者均穿刺成功,碎石时间35~150 mim,平均90 mim,一期结石清除率为70%,Ⅱ期清石率为85%,残余结石采用ESWL治疗,所有患者未发生气胸、腹腔内脏器损伤、严重感染、高热,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假性动脉瘤、大出血,经行介入治疗后治愈,1例术后肾周脓肿,经切开引流后治愈。结论利用CT术前定位技术行经皮肾镜穿刺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患者胸膜、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结石 上腹部俯卧位CT 定位 经皮肾镜术
下载PDF
斜仰截石位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温海东 +3 位作者 童鹏 李梓 宋少辉 杨俊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16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斜仰截石位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8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每组各90例。A组采用传统俯卧位,B组采用斜仰截石位。所有患者在连续硬膜... 目的:探讨斜仰截石位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8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每组各90例。A组采用传统俯卧位,B组采用斜仰截石位。所有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完成标准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手术时间、输血率)及术后情况(一期结石除净率、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1)术中情况:B组手术时间(90.0±10.5)min明显低于A组(125.0±15.5)min(P<0.05);B组输血率1.11%与A组2.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情况:B组一期结石除净率为94.4%,明显高于A组80.0%(P<0.05)。并发症情况:B组2例(1例因出血需介入手术止血,1例严重尿源性脓毒血症),A组共出现3例(1例因出血需介入手术止血,2例严重尿源性脓毒血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9.1±1.2)d与A组(9.9±1.6)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仰截石位下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手术时间短、一期结石除净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体位相当,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肾镜取石术 俯卧位 斜仰截石位 尿路结石
下载PDF
间质性膀胱炎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温海东 +6 位作者 林文俊 刘辉 宋少辉 童鹏 苏凯斌 杨俊 吕军 《新医学》 2020年第5期391-395,共5页
目的探讨膀胱内水扩张、肝素-碱化利多卡因膀胱内灌注及心理干预3种方式综合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接受水扩张、肝素-碱化利多卡因膀胱内灌注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的23例IC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6、12个月。采用间质... 目的探讨膀胱内水扩张、肝素-碱化利多卡因膀胱内灌注及心理干预3种方式综合治疗间质性膀胱炎(IC)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接受水扩张、肝素-碱化利多卡因膀胱内灌注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的23例IC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6、12个月。采用间质性膀胱炎指数(ICSI)评价患者症状(如尿频、尿急、膀胱/盆腔疼痛或不适情况)的变化,使用尿流动力学检查了解患者膀胱潴尿期的感觉、顺应性、容量及稳定性变化,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综合治疗1、6、12个月后,23例IC患者的SAS、SDS及ICSI评分均降低(P均<0.008),排尿次数减少(P均> 0.008),初尿感、最大膀胱容量均增加(P均<0.017),且疗效一直维持(治疗后各时点间两两比较P>0.008或0.017)。1例膀胱顺应性下降的患者恢复其顺应性,1例膀胱过度活动的患者未检出膀胱过度活动。结论膀胱内水扩张、肝素-碱化利多卡因膀胱内灌注联合心理干预综合治疗IC的临床效果明显,患者生理及心理状态均有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膀胱炎 水扩张 肝素-碱化利多卡因 心理干预
下载PDF
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亮晖 曾浩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年第8期933-936,共4页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1/3、踝、跟、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根据创面大小,在小腿后侧切取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小腿下1/3、踝、跟、足部软组织缺损31例,切取皮瓣...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1/3、踝、跟、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根据创面大小,在小腿后侧切取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小腿下1/3、踝、跟、足部软组织缺损31例,切取皮瓣范围5cm×6cm~12cm×1cem,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结果术后26例(83.9%)逆行皮瓣全部成活,5例远端浅表或部分坏死,经换药、Ⅱ期清创缝合或植皮后创面愈合。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操作技术简便、易行、不需要吻合血管、不牺牲主要血管,成活率高,便于各级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外科皮瓣 修复
下载PDF
56例后腹膜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体会
13
作者 杨俊 贝华茂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3期193-194,共2页
目的探讨后腹膜镜下输尿管上段取石体会。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入院后进行B超、KUB、静脉肾盂造影以及逆行肾盂造影等检查确诊,明确结石大小以及位置,采取后腹膜腹腔镜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全部成... 目的探讨后腹膜镜下输尿管上段取石体会。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入院后进行B超、KUB、静脉肾盂造影以及逆行肾盂造影等检查确诊,明确结石大小以及位置,采取后腹膜腹腔镜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7.6min,平均出血量为70mL,术后4d内拔除引流管,术后7周内镜下拔除双J管,平均住院时间为6d。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患者肾积水症状明显好转,肾功能改善,术后无复发或输尿管狭窄。结论后腹膜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操作简单,节省了手术时间,术后发生并发症少,患者术后身体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腹膜 输尿管 取石
下载PDF
202例环行包皮套扎术治疗包茎及包皮过长临床体会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俊 贝华茂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15期3264-3264,共1页
目的:探讨环行包皮套扎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02例已经确诊为包茎及包皮过长的患者,采用环扎去除包皮器械行包皮环切,随访3~6个月,通过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失血,术后疼痛、不适及术后失血、水肿等并发症,术后美观... 目的:探讨环行包皮套扎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02例已经确诊为包茎及包皮过长的患者,采用环扎去除包皮器械行包皮环切,随访3~6个月,通过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失血,术后疼痛、不适及术后失血、水肿等并发症,术后美观程度来总结手术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能顺利完成手术。结论:该术切除范围标准、并发症少、痛苦小、患者的满意度高,环扎去除包皮手术是治疗包茎及包皮过长的一种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扎法包皮环切术 包茎 包皮过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