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中药筛选 被引量:20
1
作者 宓伟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以50种常用中药筛选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中药。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从50种中药初步筛选;通过琼脂平板抑菌法观察所筛选的5种抗MRSA作用最强的中药的MIC;采用微量液体平板棋盘法研究5种中药两两联合应用的抗菌作用。结果抗... 目的以50种常用中药筛选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中药。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从50种中药初步筛选;通过琼脂平板抑菌法观察所筛选的5种抗MRSA作用最强的中药的MIC;采用微量液体平板棋盘法研究5种中药两两联合应用的抗菌作用。结果抗菌筛选实验中50种中药有35种产生抑菌圈,其中以黄连、黄柏、大黄、银柴胡和石榴皮的抑菌圈直径最大,黄连和黄柏联合应用时抗菌指数(FIC)<0.5。结论所选中药多数具有抗MRSA作用,其中以黄连、黄柏、大黄、银柴胡和石榴皮的作用最强,黄连和黄柏联合应用因协同作用抗菌作用最强,为中药抗MRSA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最低抑菌浓度 黄连 黄柏
下载PDF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多媒体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周怀瑜 赵群力 +4 位作者 张加勤 古钦民 李瑛 丛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477-478,共2页
本文探讨了医学高等院校寄生虫实验教学多媒体资料库的构建及其对实验教学改革的支持效果。
关键词 人体寄生虫学 实验教学 多媒体资源库 教学课件
下载PDF
弓形虫SAG1单基因疫苗与SAG1-ROP2复合基因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婷婷 +5 位作者 张加勤 周怀瑜 丛华 古钦民 李瑛 赵群力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0-413,共4页
目的构建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SAG1单价基因疫苗及其与棒状体蛋白ROP2的复合基因疫苗,接种BALB/c小鼠,观察疫苗的免疫保护性。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SAG1及pcDNA3.1SAG1ROP2。将两核酸疫苗分别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IgG抗体、IFNγ... 目的构建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SAG1单价基因疫苗及其与棒状体蛋白ROP2的复合基因疫苗,接种BALB/c小鼠,观察疫苗的免疫保护性。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SAG1及pcDNA3.1SAG1ROP2。将两核酸疫苗分别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IgG抗体、IFNγ、IL4;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弓形虫速殖子腹腔攻击感染观察小鼠生存时间。结果获得pcDNA3.1SAG1、pcDNA3.1SAG1ROP2重组质粒;pcDNA3.1SAG1ROP2组小鼠IgG抗体(P<0.05)、IFNγ(P<0.01)及CD8+细胞比例(P<0.05)均高于pcDNA3.1SAG1组;实验组组均未测到IL4;复合基因组感染弓形虫后生存时间较单基因组延长(P<0.01)。结论弓形虫不同生活阶段的抗原基因复合疫苗较单基因疫苗具有更好的免疫保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SAG1 ROP2 复合基因 DNA疫苗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弓形虫疫苗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蒋华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2004年第6期262-265,共4页
弓形虫疫苗的研制对于弓形虫病的防治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该文介绍了最早的弓形虫疫苗、全虫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及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弓形虫病 疫苗研究 全虫 新进展 核酸疫苗 防治工作 研究进展 基因工程疫苗
下载PDF
寄生虫学实验课程中PBL教学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青 郭淑玲 +1 位作者 袁方曙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I0001-I0002,共2页
在山东大学医学院2009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开展PBL教学,围绕寄生虫病案例展开讨论。PBL教学结束后,设计调查问卷,从学习形式、学习内容、能力培养等方面探讨PBL教学的效果并广泛征求改进意见。结果表明,PBL教学... 在山东大学医学院2009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开展PBL教学,围绕寄生虫病案例展开讨论。PBL教学结束后,设计调查问卷,从学习形式、学习内容、能力培养等方面探讨PBL教学的效果并广泛征求改进意见。结果表明,PBL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实现了学科知识的交叉,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学 PBL 教学效果
原文传递
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p30单价及复合基因疫苗的构建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婷婷 +6 位作者 蒋华 古钦民 丛华 周怀瑜 张加勤 李瑛 赵群力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构建弓形虫单价基因疫苗 pcDNA3 1 p3 0及复合基因疫苗 pcDNA3 1 p3 0 ROP2 ,并比较两种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 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分别扩增编码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 p3 0和弓形虫棒状体蛋... 目的 构建弓形虫单价基因疫苗 pcDNA3 1 p3 0及复合基因疫苗 pcDNA3 1 p3 0 ROP2 ,并比较两种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 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分别扩增编码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 p3 0和弓形虫棒状体蛋白 2 (ROP2 )的基因片段 ,经T A克隆 ,将p3 0单价基因及 p3 0 ROP2复合基因片段分别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 1,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cDNA3 1 p3 0及pcDNA3 1 p3 0 ROP2。分别免疫BALB/c小鼠 ,设磷酸缓冲盐溶液 (PBS)组、pcDNA3 1空质粒组为对照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抗体 ;弓形虫速殖子腹腔攻击感染观察小鼠生存时间。  结果 获得 pcDNA3 1 p3 0、pcDNA3 1 p3 0 ROP2重组表达质粒 ,用 pcDNA3 1 p3 0 ROP2免疫的小鼠 ,其IgG抗体吸光度 (A490 =2 0 5 1± 0 3 3 7)高于用 pcDNA3 1 p3 0的吸光度 (A490 =1 892± 0 3 69) (P <0 0 5 )。攻击感染弓形虫后小鼠生存时间 ,用 pcDNA3 1 p3 0 ROP2免疫的小鼠 ,较用 pcDNA3 1 p3 0的明显延长 (P <0 0 1)。  结论 弓形虫不同生活阶段的抗原复合基因疫苗较单价基因疫苗具有更好的免疫保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DNA3 弓形虫 小鼠 表面抗原 基因疫苗 ROP 生存时间 真核细胞表达载体 重组表达质粒 基因组DNA
下载PDF
案例中心教学法在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青 郭淑玲 +1 位作者 袁方曙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1年第5期444-445,共2页
为提高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在开展设计性实验的基础上,将案例中心教学法(CBL)引入实验教学中,根据真实病例精心编写教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对CBL教学法在寄生虫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人体寄生虫学 实验教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弓形虫SAG1-SAG2复合DNA疫苗免疫小鼠诱导的免疫保护性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怡 +5 位作者 丛华 杨婷婷 周怀瑜 古钦民 李瑛 赵群力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2-5,共4页
目的利用已构建的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SAG1DNA疫苗及SAG1-SAG2复合DNA疫苗,接种BALB/c小鼠,观察疫苗的免疫保护性。方法将两核酸疫苗分别通过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对照组注射pcDNA3.1空质粒。ELISA法检测血清IgG抗体及细胞因子IL-2、IFN-γ... 目的利用已构建的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SAG1DNA疫苗及SAG1-SAG2复合DNA疫苗,接种BALB/c小鼠,观察疫苗的免疫保护性。方法将两核酸疫苗分别通过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对照组注射pcDNA3.1空质粒。ELISA法检测血清IgG抗体及细胞因子IL-2、IFN-γ和IL-4;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免疫鼠脾脏NK细胞杀伤率;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用弓形虫速殖子腹腔攻击感染小鼠,观察小鼠的生存时间。结果SAG1-SAG2组小鼠IgG抗体、IFN-γ、IL-2及CD4+/CD8+细胞比例均高于SAG1组(P<0.05);各组均未检测到IL-4;复合DNA疫苗组感染弓形虫后生存时间较单基因组延长(P<0.01)。结论弓形虫SAG1-SAG2复合DNA疫苗较SAG1单基因疫苗具有更好的免疫保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SAGl SAG2 复合基因 DNA疫苗
下载PDF
弓形虫表面抗原P22、P30复合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古钦民 王伟 +4 位作者 卞继峰 丛华 胡海燕 李瑛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23-124,127,共3页
目的 :对含有P2 2、P30复合基因的重组菌进行IPTG诱导表达 ,进而检测复合基因的融合表达产物的免疫活性。方法 :用IPTG对工程菌进行诱导表达 ,表达产物行SDS PAGE蛋白凝胶电泳及Western Blot免疫印记检测。结果 :蛋白电泳结果显示 ,阳... 目的 :对含有P2 2、P30复合基因的重组菌进行IPTG诱导表达 ,进而检测复合基因的融合表达产物的免疫活性。方法 :用IPTG对工程菌进行诱导表达 ,表达产物行SDS PAGE蛋白凝胶电泳及Western Blot免疫印记检测。结果 :蛋白电泳结果显示 ,阳性重组菌比阴性菌在 6 6 .5KDa位置上明显多一条带 ,此条带可与P30抗体结合并使免疫印记显示阳性结果。结论 :含有P2 2、P30基因片段的质粒重组体经诱导表达出融合蛋白 ,其内的组分蛋白P30具有与其相应抗体结合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基因 P30 基因 P22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多形式设计性实验引入寄生虫实验教学之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青 郭淑玲 +1 位作者 袁方曙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年第1期40-41,共2页
为提高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实用性医学人才,将设计性实验引入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多形式设计性实验在寄生虫实验教学中... 为提高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实用性医学人才,将设计性实验引入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多形式设计性实验在寄生虫实验教学中的引入,丰富了教学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性实验 寄生虫学 实验教学
下载PDF
小鼠口服弓形虫DNA混合疫苗的免疫保护反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丛华 古钦民 +5 位作者 周怀瑜 郭岚 杨婷婷 李瑛 赵群力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观察携带弓形虫表面抗原复合基因重组沙门氏菌经口免疫BALB/c小鼠所诱导的免疫反应。方法构建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SAG1、SAG2复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将其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BRD509(BRD509/pSAG1/SAG2),经口服免疫BALB/c小鼠,以携... 目的观察携带弓形虫表面抗原复合基因重组沙门氏菌经口免疫BALB/c小鼠所诱导的免疫反应。方法构建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SAG1、SAG2复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将其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BRD509(BRD509/pSAG1/SAG2),经口服免疫BALB/c小鼠,以携带空载体质粒的减毒沙门氏菌BRD509及生理盐水(NS)组为对照,分别于每次免疫前和免疫后断尾取血,并于末次免疫后第4周取小鼠脾脏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和T细胞亚群;ELISA法测定IgG抗体及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与末次免疫后4周,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1ml(105)弓形虫RH株速殖子攻击,观察小鼠存活时间。结果免疫组小鼠的IgG抗体水平明显提高,滴度为1∶100;NK细胞杀伤活性和T细胞增殖活性也明显增强,其中NK细胞杀伤活性为85%±7%,T细胞增殖指数为2.8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鼠攻击感染后平均存活时间比对照组长5d。结论弓形虫口服DNA混合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保护性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减毒沙门氏菌BRD509 SAG1/SAG2 DNA混合疫苗
下载PDF
SAG1-MIC8复合DNA基因疫苗免疫小鼠诱导抗弓形虫感染的保护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8
12
作者 姚远 +5 位作者 王花欣 周怀瑜 赵红 李婷 薛明福 朱兴全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1-88,共8页
目的观察弓形虫SAG1-MIC8复合DNA基因疫苗对C57BL/6J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SAG1、pcDNA3.1-MIC8和pcDNA3.1-SAG1-MIC8,并分别转染Hela细胞体外表达蛋白,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ting)分析鉴定。将70只小鼠随机... 目的观察弓形虫SAG1-MIC8复合DNA基因疫苗对C57BL/6J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SAG1、pcDNA3.1-MIC8和pcDNA3.1-SAG1-MIC8,并分别转染Hela细胞体外表达蛋白,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ting)分析鉴定。将7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为PBS组、空质粒组、pcDNA3.1-SAG1组、pcDNA3.1-MIC8组和pcDNA3.1-SAG1-MIC8组,每2周肌注免疫(100μg/只)1次,共3次,于免疫前和初次免疫后13、27、41和55d采血分离血清。初次免疫后56d,每组小鼠中7只剖杀后分离脾细胞,另7只经腹膜感染弓形虫RH株速殖子(1×104/只),观察各组生存时间。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gG、IgG1、IgG2b和IgG2c水平,以及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水平。放射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cDNA3.1-SAG1、pcDNA3.1-MIC8和pcDNA3.1-SAG1-MIC8均能在Hela细胞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分别为34000、74000和109000。pcDNA3.1-SAG1-MIC8组初次免疫后41d和55d血清中IgG,末次血清中IgG2b、IgG2c和IFN-γ,以及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均P<0.05)。各组的末次血清中IgG1和IL-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组小鼠感染弓形虫速殖子后生存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4、7、7和10d,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弓形虫SAG1-MIC8复合DNA抗原较SAG1和MIC8单基因抗原有更好的免疫保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SAG1-MIC8复合抗原 核酸疫苗
下载PDF
弓形虫P30与佐剂CTA_2/B复合基因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怀瑜 +5 位作者 丛华 古钦民 李瑛 赵群力 杨婷婷 张加勤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88-91,F003,共5页
目的构建含有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P30与免疫佐剂CTA2/B复合基因的克隆载体及酵母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真核表达重组P30CTX蛋白奠定基础。方法PCR扩增P30CTX复合基因,产物回收后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埃希菌DH5α,经氨苄抗性筛选及测序,... 目的构建含有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P30与免疫佐剂CTA2/B复合基因的克隆载体及酵母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真核表达重组P30CTX蛋白奠定基础。方法PCR扩增P30CTX复合基因,产物回收后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埃希菌DH5α,经氨苄抗性筛选及测序,建立克隆载体pMD18T P30CTX;克隆载体与表达载体双酶切后,回收1313bp的P30CTX基因,亚克隆入酵母表达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DH5α,筛选、测序后建立酵母表达载体PGAPZαA P30CTX。重组质粒分别以PCR、酶切及测序鉴定。使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P30CTX复合基因,预测编码蛋白结构。结果重组质粒经PCR可得1313bp的特异条带,EcoRⅠ、XbaⅠ双酶切获得1313bp和3085bp的条带,与预期大小一致,测序结果证实为pGAP P30CTX基因,序列分析同源性为99.82%,P30CTX蛋白结构折叠无明显改变。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P30与免疫佐剂CTA2/B复合基因的克隆载体及酵母表达载体,预测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对P30CTX的抗原性不会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P30 免疫佐剂CTA2/B 基因克隆 酵母表达载体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14-3-3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敏 +4 位作者 赵广会 丛华 周怀瑜 赵群力 孟敏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8-441,共4页
目的构建并表达刚地弓形虫RH株14-3-3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弓形虫14-3-3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进行预测。以弓形虫RH株总RNA为模板,逆转录PCR(RT-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构建重组质粒... 目的构建并表达刚地弓形虫RH株14-3-3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弓形虫14-3-3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进行预测。以弓形虫RH株总RNA为模板,逆转录PCR(RT-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构建重组质粒pcDNA3.0/14-3-3,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用脂质体法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达产物。结果根据14-3-3蛋白基因片段序列和氨基酸序列预测,该蛋白分子为酸性可溶性蛋白,主要以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存在,有5个氨基酸保守序列区。RT-PCR的扩增产物约为800 bp,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14-3-3插入片段经测序,片段长度为801 bp,与GenBank中刚地弓形虫14-3-3蛋白基因序列(登录号为AB012775.1)同源性为99%。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在转染pcDNA3.0/14-3-3的细胞中,有14-3-3蛋白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30 000,且表达量显著高于转染空质粒和未转染的细胞。结论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14-3-3,并能在真核细胞内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14-3-3蛋白 真核表达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弓形虫多价DNA疫苗免疫途径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5
作者 丛华 古钦民 +4 位作者 周怀瑜 李瑛 赵群力 王静雯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6-57,共2页
目的观察弓形虫多价DNA疫苗经不同免疫途径对小鼠的免疫效果。方法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弓形虫多价抗原与霍乱毒素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SAG1-2-CTA2/B;碱裂解法大量制备重组质粒经肌注、滴鼻途径免疫小鼠,每2周免疫1次,共3次,于免疫... 目的观察弓形虫多价DNA疫苗经不同免疫途径对小鼠的免疫效果。方法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弓形虫多价抗原与霍乱毒素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SAG1-2-CTA2/B;碱裂解法大量制备重组质粒经肌注、滴鼻途径免疫小鼠,每2周免疫1次,共3次,于免疫前和免疫后4周断尾取血测定IgG抗体和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4);取免疫小鼠脾脏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结果经肌注免疫的小鼠IgG抗体生成明显(P<0.05),经滴鼻免疫的小鼠细胞免疫水平明显增强(P<0.01)。同时经2种途径免疫的小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均明显增强(P<0.01),且免疫鼠生存率大大提高(P<0.05)。结论多种免疫途径结合可有效增强弓形虫多价DNA疫苗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DNA疫苗 免疫途径
下载PDF
弓形虫P30-P22复合DNA疫苗免疫小鼠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怡 +4 位作者 古钦民 李瑛 丛华 周怀愉 赵群力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6期401-403,共3页
目的 通过肌内注射弓形虫DNA疫苗PCDNA3.1 P30 P2 2直接免疫小鼠 ,观察其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及保护性作用。方法 大量制备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P30 P2 2 ,肌内注射免疫小鼠 ,ELISA法测定其抗体滴度的变化 ,用弓形虫作致死性攻... 目的 通过肌内注射弓形虫DNA疫苗PCDNA3.1 P30 P2 2直接免疫小鼠 ,观察其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及保护性作用。方法 大量制备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P30 P2 2 ,肌内注射免疫小鼠 ,ELISA法测定其抗体滴度的变化 ,用弓形虫作致死性攻击感染。结果 实验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攻击感染后实验组小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P <0 .0 5 )。结论 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P30 P2 2肌注BALB/C系小鼠可诱导一定的体液免疫应答 ,对攻击感染具有一定的保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P30-P22 DNA疫苗 体液免疫
下载PDF
轮状病毒检测技术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志宇 王健伟 +2 位作者 韩金祥 洪涛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1-4,共4页
轮状病毒是人和动物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原 ,对轮状病毒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对于疾病监测和疫情控制极为重要。从病原学、免疫学以及基因检测三方面 ,总结了轮状病毒检测技术的发展状况 ,重点介绍了较为成熟的免疫学技术 ,最新发展的实时... 轮状病毒是人和动物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原 ,对轮状病毒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对于疾病监测和疫情控制极为重要。从病原学、免疫学以及基因检测三方面 ,总结了轮状病毒检测技术的发展状况 ,重点介绍了较为成熟的免疫学技术 ,最新发展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核酸序列依赖的扩增等分子生物学新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检测 急性腹泻 病原 疾病监测
下载PDF
弓形虫ROP31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剑 +10 位作者 刘晓雨 王琳 吕刚 宋鹏霞 韩雅丽 郝珍 郭晶晶 朱曦 杜辖东 周琼 彭倩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2-467,共6页
目的构建弓形虫ROP31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提取弓形虫RH株速殖子总RNA,采用PCR扩增ROP31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ET30a-ROP31。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结合在线程序分析ROP31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 目的构建弓形虫ROP31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提取弓形虫RH株速殖子总RNA,采用PCR扩增ROP31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ET30a-ROP31。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结合在线程序分析ROP31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抗原表位、空间结构等。结果 ROP31基因PCR扩增产物大小约1500bp,与预期一致,构建的重组质粒经双酶切鉴定表明目的基因插入正确。生物信息学分析ROP31基因编码蛋白有多个磷酸化修饰位点,具备多个跨膜区域;二级结构和空间结构分析ROP31蛋白与ROP家族优秀DNA疫苗ROP5、ROP17、ROP18在结构上相似;IEDB在线程序及DNA MAN软件分析ROP31蛋白具备比SAG1更为优秀的线性T、B细胞表位。结论成功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ROP31,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编码的ROP31蛋白具备优秀的细胞表位,这将为弓形虫ROP31DNA疫苗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ROP31蛋白 真核表达载体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荧光定量RT-PCR在轮状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志宇 王健伟 +3 位作者 孟红 韩金祥 洪涛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建立轮状病毒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用于检测临床腹泻样本。方法:使用Taqman探针技术,建立轮状病毒VP6特异的荧光定量RT-PCR体系。与WHO推荐的轮状病毒检测方法ELISA平行检测,对该体系的检测范围、灵敏度、特异性等参数进行评... 目的:建立轮状病毒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用于检测临床腹泻样本。方法:使用Taqman探针技术,建立轮状病毒VP6特异的荧光定量RT-PCR体系。与WHO推荐的轮状病毒检测方法ELISA平行检测,对该体系的检测范围、灵敏度、特异性等参数进行评价。并将该体系用于临床腹泻样本。结果:该荧光定量RT-PCR体系具有高度灵敏度和特异性,线性范围宽,最低可检出1TCID50/ml。对113份临床腹泻样本的平行检测结果显示,该荧光定量RT-PCR体系与ELISA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P>0.5),可同样用于临床样本检测。结论:成功建立了轮状病毒荧光定量RT-PCR体系,该体系灵敏、特异、重复性好,可用于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轮状病毒属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弓形虫复合抗原基因P30-ROP2体外扩增、克隆及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4
20
作者 蒋华 +4 位作者 周怀瑜 丛华 古钦民 李瑛 赵群力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构建弓形虫RH株 pcDNA3.1 P30 ROP2 真核表达重组质粒,为进一步表达及 DNA疫苗的研制作准备。 方法 用PCR技术从弓形虫RH分离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 P30基因片段和棒状体蛋白(ROP2)的基因片段,重组入 pUC18克隆载体,然后将 pU... 目的 构建弓形虫RH株 pcDNA3.1 P30 ROP2 真核表达重组质粒,为进一步表达及 DNA疫苗的研制作准备。 方法 用PCR技术从弓形虫RH分离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 P30基因片段和棒状体蛋白(ROP2)的基因片段,重组入 pUC18克隆载体,然后将 pUC18 P30 ROP2中的 P30 ROP2 外源基因片段经酶切、连接等反应,亚克隆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再经含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基筛选、酶切及PCR鉴定。 结果 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中扩增出特异的 P30、ROP2 片段,克隆成功 pUC18 P30 ROP2 重组质粒;经亚克隆、筛选鉴定获得了 pcDNA3. 1 P30 ROP2重组表达质粒。 结论 成功构建了弓形虫 pUC18 P30 ROP2重组克隆质粒,亚克隆成功 pcDNA3.1 P30 ROP2真核表达重组质粒,为下一步DNA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P30 棒状体蛋白2 克隆 基因重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