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与开腹超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徐勇超 王刚成 +5 位作者 张占东 简伟 唐礼恭 李星 刘英俊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42-943,共2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超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腹腔镜TME手术的34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和性别进行1∶1配对,筛选...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超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腹腔镜TME手术的34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和性别进行1∶1配对,筛选出同期行开腹TME手术的34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排气和下床活动时间加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全组术后14~ 30(中位数20)月,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2年生存率分别87.3%和8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腹腔镜辅TME手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具有与开腹手术相同的安全性,而术后恢复明显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超低位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经彩超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联合罗哌卡因切口局部麻醉用于胃癌手术后的镇痛效果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有财 +6 位作者 王松涛 李剑 韩广森 王刚成 谷博 柏林 润增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8-859,共2页
目前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1-2]。加之罗哌卡因作为局麻药物进行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可有效减轻术后切口疼痛。因此,本科室自2014年7月开始,对胃癌患者创新性采用腹横肌平面阻滞并联合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取得了较好的... 目前腹横肌平面阻滞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1-2]。加之罗哌卡因作为局麻药物进行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可有效减轻术后切口疼痛。因此,本科室自2014年7月开始,对胃癌患者创新性采用腹横肌平面阻滞并联合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横肌 镇痛效果 局部麻醉 彩超引导 胃癌手术 局部浸润麻醉 局麻药物 切口感染 镇痛满意度 镇痛药物
下载PDF
快速康复理念在胃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3
作者 赵玉洲 韩广森 +3 位作者 李智 鲁朝敏 万相斌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1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ast track surgery,FTS)在胃癌围手术期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120例同期住院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FTS组(观察组)和传统方法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相关评价指标。结果 FT...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ast track surgery,FTS)在胃癌围手术期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120例同期住院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FTS组(观察组)和传统方法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相关评价指标。结果 FTS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手术时间(73.02±10.94min vs100.12±8.00min,P=0.001)、术中出血量(160.17±10.28ml vs441.75±25.55ml,P=0.000)等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9.05±7.33h vs63.53±22.10h,P=0.000)、首次排便时间(44.33±6.59h vs143.43±9.08h,P=0.000)、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8.33%vs31.67%,P=0.001)、住院时间(9.97±1.12d vs12.65±2.08d,P=0.000)等术后恢复相关指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FTS理念可明显加速胃癌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在胃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快速康复外科
原文传递
三阶段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在胃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赵玉洲 韩广森 +3 位作者 李智 顾焱晖 鲁朝敏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三阶段法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在胃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2006年7月~2011年2月203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其手术方案不同随机分为三阶段法手...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三阶段法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在胃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2006年7月~2011年2月203例因胃癌行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其手术方案不同随机分为三阶段法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5年生存率。结果用三阶段手术组较常规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5年生存率与常规手术组相当。结论应用三阶段手术进行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并保证手术根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结转移 外科手术 生存率
下载PDF
近端胃切除与全胃切除对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癌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刘英俊 韩广森 +4 位作者 王刚成 万相斌 程勇 蒋志强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73-377,共5页
目的比较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SiewertⅡ-Ⅲ型)的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Medlin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1990--2012年间比较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研究。使... 目的比较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SiewertⅡ-Ⅲ型)的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Medlin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1990--2012年间比较近端胃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研究。使用RevMan5.0软件对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营养状况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0篇文献2481例患者人选研究,其中近端胃切除组862例,全胃切除组1619例。分析显示,近端胃切除组与全胃切除组病死率(鲫=1.00,P=0.99)、并发症发生率(OR=2.14,P=0.12)及术后营养状况(WMD=2.09,P=0.5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全胃切除组较近端胃切除组术后吻合口狭窄(OR=5.40,P〈0.01)及反流性食管炎(OR=7.12,P=0.01)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全胃切除术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在降低术后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方面优于近端胃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近端胃切除术 全胃切除术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左手控制技术在右半结肠癌D3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6
作者 赵玉洲 韩广森 +4 位作者 李智 鲁朝敏 顾焱晖 赵鹏程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1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左手控制技术在右半结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53例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78例使用左手控制技术清扫第3站淋巴结(观察组),同期使用常规手术方法的75例患者(对照组),其中C2期患者观察组为18例,对照组为1... 目的探讨左手控制技术在右半结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53例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78例使用左手控制技术清扫第3站淋巴结(观察组),同期使用常规手术方法的75例患者(对照组),其中C2期患者观察组为18例,对照组为1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量。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P<0.05)和术中出血量(P<0.01)明显减少,Dukes C2期患者第3站淋巴结清扫个数增加(P<0.05),第3站阳性淋巴结数增加(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应用左手控制技术进行右半结肠切除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并提高手术根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结肠切除术
下载PDF
逆行腹膜后入路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7
作者 万相斌 +7 位作者 韩广森 徐勇超 孙亚冬 李智 王刚成 张健 赵玉洲 张薛磊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39-841,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脾门淋巴结清扫方式。方法2008年5月至2008年9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对63例病人采用逆行腹膜后入路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回顾性分析其基本资料和病理结果,并和同期脾脏切除组30例病人资料相比较。结果保脾组脾门淋巴...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脾门淋巴结清扫方式。方法2008年5月至2008年9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对63例病人采用逆行腹膜后入路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回顾性分析其基本资料和病理结果,并和同期脾脏切除组30例病人资料相比较。结果保脾组脾门淋巴结清扫总数409枚,阳性淋巴结51枚,No.10淋巴结阳性率为12.4%;切脾组清除总淋巴结205枚,阳性淋巴结24枚,No.10淋巴结阳性率为11.7%。两组清扫出淋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逆行腹膜后入路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可以安全的、彻底的清除脾门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入路 脾门淋巴结清扫 胃癌根治术
原文传递
经会阴尾骨前辅助切口在复杂盆腔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刚成 刘林嶓 +1 位作者 韩广森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复杂盆腔肿瘤切除的手术入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经会阴尾骨前辅助切口行盆腔肿瘤切除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该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死亡人数和患者的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28例患者... 目的探讨复杂盆腔肿瘤切除的手术入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经会阴尾骨前辅助切口行盆腔肿瘤切除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该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死亡人数和患者的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28例患者手术均为肉眼根治性切除术,无围手术期死亡。中位手术时间为122.5min,术中中位出血量为420ml,中位住院时间为17.5d。手术后病理类型:畸胎瘤8例,胃肠间质瘤7例,皮脂腺囊肿6例,恶性神经鞘瘤5例,神经内分泌瘤2例。结论在复杂盆腔肿块切除术中应用会阴尾骨前辅助切口,能有效提高肿瘤的切除率,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外科手术 联合脏器切除
原文传递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早期腹泻与吻合口瘘的关系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剑 韩广森 +4 位作者 徐勇超 赵玉洲 王刚成 张健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57-359,共3页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早期腹泻(术后1~7d)与吻合口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间行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缘4~7cm)前切除术的192例(A组)和2007年7月至2010年1月间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早期腹泻(术后1~7d)与吻合口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间行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缘4~7cm)前切除术的192例(A组)和2007年7月至2010年1月间行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236例(B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组患者术后早期腹泻发生率为19.3%(37/192).其中9例予止泻药物治疗;早期腹泻和无早期腹泻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16.2%(6/37)和5.2%(8/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早期腹泻发生率为16.5%(39/236),均予以止泻药物治疗,其中3例患者接受肛门蕈状双套管冲洗引流:早期腹泻和无早期腹泻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为5.1%(2/39)和4.1%(8/1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02,P〉O.05)。A组与B组早期腹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期腹泻患者中吻合口瘘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早期腹泻提示可能存在吻合口瘘.积极治疗术后早期腹泻可一定程度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直肠切除术 腹泻 吻合口瘘
原文传递
经腹预防性放置纵隔引流管在防治高危食管胃食管空肠吻合口瘘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刚成 韩广森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24-626,共3页
目的探讨经腹预防性放置纵隔引流管在防治高危食管胃、食管空肠吻合口瘘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1年8月间经胸腹联合行贲门癌根治性切除术、具有吻合口瘘高危因素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患者在手术消化道重建后... 目的探讨经腹预防性放置纵隔引流管在防治高危食管胃、食管空肠吻合口瘘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1年8月间经胸腹联合行贲门癌根治性切除术、具有吻合口瘘高危因素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患者在手术消化道重建后,吻合口经腹预置纵隔引流管(改良组);38例患者在手术消化道重建后,吻合口旁未预置纵隔引流管(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出现吻合口瘘后的临床表现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改良组发生吻合口瘘4例,4例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中位住院时间为29.3d。对照组发生吻合口瘘5例,术后均出现高热、胸闷。对照组发生吻合口瘘的5例患者中,4例患者行二次手术清创引流,其中3例治愈,1例死亡;1例患者在介入引导下,在吻合口旁放置引流管治愈。对照组吻合口瘘患者(除外1例死亡患者)中位住院时间为53.4d。两组患者中位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经腹预防性放置纵隔引流管不能预防高危食管胃、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的发生,但能减轻吻合口瘘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食管瘘 消化系统瘘 引流 体位
原文传递
环形缝合控制骶前静脉丛出血临床观察(附10例报告) 被引量:13
11
作者 韩广森 +8 位作者 徐勇超 孙亚冬 李智 王刚成 张健 万相斌 赵玉洲 李保东 张薛磊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71-272,共2页
目的总结环形缝合法对骶前静脉丛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采用环形缝合处理骶前出血10例,其中复发性直肠癌行Miles手术6例,行Hartmann术3例;子宫平滑肌肉瘤术后复发行部分乙状结肠加直肠切除术1例。结果10例均止血满意,缝合完成后未再出血... 目的总结环形缝合法对骶前静脉丛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采用环形缝合处理骶前出血10例,其中复发性直肠癌行Miles手术6例,行Hartmann术3例;子宫平滑肌肉瘤术后复发行部分乙状结肠加直肠切除术1例。结果10例均止血满意,缝合完成后未再出血,痊愈出院。结论环形缝合能安全地控制骶前出血,适用于能明视出血点的无休克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前静脉丛出血 止血 手术 缝合技术
下载PDF
带蒂大网膜包裹输尿管吻合口预防腹盆腔肿瘤术后输尿管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刚成 韩广森 +5 位作者 程勇 徐勇超 赵玉洲 张健 鲁朝敏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讨带蒂大网膜包裹输尿管吻合口周围预防腹盆腔肿瘤切除术后输尿管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下腹部或盆腔肿瘤联合单侧输尿管部分切除行输尿管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64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在输尿管吻合后,吻合口周... 目的探讨带蒂大网膜包裹输尿管吻合口周围预防腹盆腔肿瘤切除术后输尿管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下腹部或盆腔肿瘤联合单侧输尿管部分切除行输尿管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64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在输尿管吻合后,吻合口周围覆盖包绕带蒂大网膜(研究组),41例患者输尿管吻合后吻合口未包绕带蒂大网膜(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输尿管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后1周平均每天吻合口周围腹腔管引流液量、术后腹腔管拔除的时间和拔管后腹腔积液的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1周输尿管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34.8%(8/2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75.6%(31/41),P=0.010]。术后1~3d,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平均每天吻合L1周围腹腔管引流液量分别为260.4和320.8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6)。术后4~7d,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平均每天吻合口周围腹腔管引流液量分别为80.5和160.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腹腔管拔除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8.5和3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研究组患者拔管后均未出现腹腔积液,对照组患者拔管后出现腹腔积液4例(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研究组术后1个月内有19例患者顺利进行下一步治疗,而对照组有12例患者于1个月内顺利进行下一步治疗。结论带蒂大网膜覆盖包裹输尿管吻合口,能快速与输尿管吻合VI周围粘连,减少尿液渗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外科治疗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肿瘤 盆腔肿瘤 输尿管 带蒂大网膜 吻合口
原文传递
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饮食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关系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刚成 韩广森 +5 位作者 程勇 赵玉洲 张健 徐勇超 鲁朝敏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12-114,共3页
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常发生炎性肠梗阻,临床观察发现,此类患者梗阻前均有食用水果及饮食不当的情况,推测炎性肠梗阻可能与饮食有关。本研究调查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诊治的62例腹部手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旨在了解术后饮食与术后炎... 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常发生炎性肠梗阻,临床观察发现,此类患者梗阻前均有食用水果及饮食不当的情况,推测炎性肠梗阻可能与饮食有关。本研究调查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诊治的62例腹部手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旨在了解术后饮食与术后炎眭肠梗阻可能存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手术 饮食 炎症性肠梗阻
原文传递
三种不同吻合方式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营养状况调查 被引量:12
14
作者 赵玉洲 韩广森 +2 位作者 鲁朝敏 顾焱晖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15-221,共7页
目的对比研究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根治性全胃切除及根治性远端胃切除3种手术方式患者的生活质量、营养和免疫状态。方法2002年6月至2008年6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因胃癌行根治性手术后生存期超过2年的患者163例,其中接受根治性近端胃... 目的对比研究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根治性全胃切除及根治性远端胃切除3种手术方式患者的生活质量、营养和免疫状态。方法2002年6月至2008年6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因胃癌行根治性手术后生存期超过2年的患者163例,其中接受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患者36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患者78例、根治性远端胃切除49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0.5、1及2年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分,及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及体重等营养状况指标,和CD4+淋巴细胞、CD8+淋巴细胞、CD4+/CD8+比例、IgG、IgM及IgA等免疫相关指标情况。结果在焦虑方面,根治性近端胃切除组和根治性全胃切除组、根治性远端胃切除组比较,术后1年(79.8±4.3比72.2±5.2、70.6±5.5,P=0.037)、2年(80.3±4.4比70.2±4.8、68.6±5.3,P=0.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味觉方面,根治性全胃切除组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组、根治性远端胃切除组比较,术后1年(82.6±1.3比71.1±4.8、72.3±3.6,P=0.033)、2年(88.1±3.4比65.6±5.2、69.6±4.8,P=0.0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身体外观方面,根治性全胃切除组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组、根治性远端胃切除组比较,术后0.5年(45.5±2.4比35.6±2.2、33.3±2.5,P=0.031)、1年(49.2±1.9比33.2±2.8、32.7±2.3,P=0.039)、2年(47.6±2.5比32.4±4.0、30.0±2.2,P=0.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治性远端胃切除组在吞咽困难方面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组、根治性全胃切除组比较,术后1年(26.6±3.0比38.1±2.2、35.1±2.3,P=0.043)、2年(17.3±2.5比36.3±3.1、34.1±2.4,P=0.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近端胃切除组和根治性全胃切除组比较,术后0.5年(41.2±3.3比37.1±2.5,P=0.039)、1年(38.1±2.2比35.1±2.2,P=0.023)、2年(36.3±3.1比34.1±2.4,P=0.0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治性远端胃切除组在胃部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生存质量 营养 免疫
原文传递
结肠经肛拖出联合带蒂大网膜填塞治疗直肠癌前切除术后高位直肠阴道瘘12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刚成 韩广森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1080-1081,共2页
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术)后高位直肠阴道瘘是指术后直肠前壁与与阴道后壁间高位(瘘口距阴道口5~7cm)出现一种不规则的窦道.部分肠内容物及气体经阴道排出.是女性Dixon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直肠阴道瘘根据瘘口在阴道内的位置及大... 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术)后高位直肠阴道瘘是指术后直肠前壁与与阴道后壁间高位(瘘口距阴道口5~7cm)出现一种不规则的窦道.部分肠内容物及气体经阴道排出.是女性Dixon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直肠阴道瘘根据瘘口在阴道内的位置及大小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1]。复杂性多为高位直肠阴道瘘.其治疗多采用近端肠管造瘘联合局部修补[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阴道瘘 带蒂大网膜 直肠癌前切除术
原文传递
结肠脾曲及乙状结肠解剖学变异对左半结肠癌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玉洲 韩广森 +2 位作者 顾焱晖 鲁朝敏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7期2627-2629,共3页
目的探讨结肠脾曲及乙状结肠解剖学变异对降结肠癌根治术后吻合方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2004年3月至2011年4月76例因降结肠癌行左半结肠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统计结肠脾曲及乙状结肠的解剖学变异类型,... 目的探讨结肠脾曲及乙状结肠解剖学变异对降结肠癌根治术后吻合方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2004年3月至2011年4月76例因降结肠癌行左半结肠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统计结肠脾曲及乙状结肠的解剖学变异类型,分析其对根治术后结肠吻合方式的影响。结果纳入76例患者,结肠脾曲为系膜型者55例,游离型者7例,粘连型者14例;乙状结肠为常见型(I型)61例,变异型15例(Ⅱ型7例、Ⅲ型6例、Ⅳ型2例);结肠脾曲分型系膜型43例(78.2%)、游离型5例(71.4%)、粘连型9例(64.3%)行原位结肠吻合,各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乙状结肠系膜分型中I型56例(91.8%)行原位结肠吻合,与Ⅱ型[1例(14.3%)]、Ⅲ型或Ⅳ型(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乙状结肠变异类型,有助于降结肠癌根治术后选择合理的吻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结肠 结肠 结肠 乙状
原文传递
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首次外科切除后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霍明科 韩广森 +2 位作者 程勇 杨建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9-39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首次外科治疗情况与无进展生存期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16年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的74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在首次外科切除...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首次外科治疗情况与无进展生存期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16年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的74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在首次外科切除后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因素。结果首次接受外科切除的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与瘤内坏死(P<0.001)、瘤体分叶(P<0.001)、是否症状就诊(P=0.013)、肉眼R0切除(P=0.003)、远隔转移(P=0.028)、术后辅助化疗(P=0.006)及分化级别(P<0.001)均有关,与患者的性别、首诊年龄、侵犯周围脏器、瘤体长径、手术时间及是否联合脏器切除均无关(均P>0.05)。无进展生存期W24个月和>24个月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7%比94.7 ,90.5%比80.9%、58.4%比7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1)。首发病理分级(P<0.001)、症状就诊(P<0.001)、联合脏器切除(P=0.042)均影响患者的预后。结论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首次外科治疗影响其无进展生存期,但无进展生存期的长短与其预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肉瘤 无病生存 预后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经鼻饲管回输胃液对腹部术后胃瘫恢复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鲁朝敏 韩广森 +4 位作者 赵玉洲 李剑 赵鹏程 顾炎晖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504-506,共3页
目的研究胃液回输在胃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7例胃瘫患者分为对照组(n=19)和胃液回输组(n=18)。对照组采用常规禁食、有效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输液以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保守治疗;应用甲氧氯普胺、红霉素、西沙必利、多潘立酮... 目的研究胃液回输在胃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37例胃瘫患者分为对照组(n=19)和胃液回输组(n=18)。对照组采用常规禁食、有效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输液以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保守治疗;应用甲氧氯普胺、红霉素、西沙必利、多潘立酮等促胃动力药物治疗;介入下将鼻饲管放置于空肠20~30cm处,使用营养泵经鼻饲管进行肠道内营养治疗。胃液回输组除不给予静脉补充电解质外,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经鼻饲管定时胃液回输,在鼻饲管上加1个三通,使鼻饲管和胃液引流袋相连,可经鼻饲泵向空肠内输注营养液或胃液。根据患者日常3餐饮食时间将胃液以100~150mL·h-1的速度经鼻饲管回输至空肠。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后10、20、30d血红蛋白、白蛋白及电解质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液回输组治疗后10、20、30d血红蛋白、白蛋白及电解质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液回输组患者恢复胃动力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饲管回输胃液对胃瘫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瘫 鼻饲管 胃液回输
下载PDF
联合脏器切除应用于局部进展期右半结肠癌的疗效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玉洲 韩广森 +3 位作者 李智 鲁朝敏 顾焱晖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2-374,共3页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联合周围脏器切除治疗局部进展期右半结肠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因局部进展期结肠癌并侵犯邻近组织器官而行联合脏器切除的右半结肠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中男8例,女5例,年龄39-76(平均58.6)岁...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联合周围脏器切除治疗局部进展期右半结肠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因局部进展期结肠癌并侵犯邻近组织器官而行联合脏器切除的右半结肠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中男8例,女5例,年龄39-76(平均58.6)岁。原发肿瘤位于结肠肝曲6例。升结肠5例.横结肠2例。肿瘤仅侵犯十二指肠3例,同时侵犯十二指肠和其他组织器官9例,另1例侵犯胰腺和胃。手术均采用右半结肠联合胰十二指肠和(或)其他脏器切除术。13例患者术后1年、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9%、54%和30%。结论右半结肠联合脏器切除术对于局部进展期右半结肠癌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右半结肠切除术 联合脏器切除术 生存率
原文传递
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后三种重建方式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玉洲 韩广森 +2 位作者 鲁朝敏 顾焱晖 《中国实用医刊》 2011年第7期20-22,24,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后胃空肠吻合方式,并与传统Billroth Ⅱ式吻合和Roux—enY吻合的中短期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137例因胃窦癌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后胃空肠吻合方式,并与传统Billroth Ⅱ式吻合和Roux—enY吻合的中短期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137例因胃窦癌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接受改良Billroth Ⅱ式吻合,50例接受传统Billroth Ⅱ式吻合,41例采用Roux~enY吻合。比较三组患者总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倾倒综合征的发生率,并进行术后胃癌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of Stomach 22,QLQ—ST022)评分。随访率为96.4%,随访时间分别为1个月、6个月及1年。结果改良BillrothⅡ式吻合组的消化道重建手术时间为(15±6)min,较其他两组[(26±16)min,(32±17)min)]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估中呃逆和饮食受限两项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改良Billroth Ⅱ式吻合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术后生活质量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生存质量 胃肠吻合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