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造影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诊断早期浸润性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37
1
作者 郭晓霞 刘昱含 +3 位作者 张安姌 白睿华 江华 李潜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9期951-95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引导下细针穿刺组织活检在早期浸润性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76例,均行CEUS检查,对检出前哨淋巴结者先行CEUS引导下细针穿刺组织活检...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引导下细针穿刺组织活检在早期浸润性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76例,均行CEUS检查,对检出前哨淋巴结者先行CEUS引导下细针穿刺组织活检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未检出前哨淋巴结者直接行SLNB,并根据SLNB结果判定是否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以SLNB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EUS引导下细针穿刺组织活检诊断早期浸润性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 176例患者中,170例CEUS检出前哨淋巴结261枚,其中CEUS引导下细针穿刺组织活检诊断淋巴结转移93例;176例SLNB检出前哨淋巴结351枚,组织病理检查证实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100例。以SLNB结果为金标准,CEUS引导下细针穿刺组织活检诊断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3.0%,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90.9%,准确率为95.9%。结论前哨淋巴结CEUS引导下细针穿刺组织活检在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超声造影 前哨淋巴结 穿刺活检
原文传递
T1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及乳腺癌特异生存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2
作者 焦得闯 江华 +4 位作者 朱久俊 王丽娜 马有钊 卢振铎 刘真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0期3258-3262,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T1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并分析其乳腺癌特异生存(BCSS)。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840例T1期浸润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T1a、Tlb和T1c患者分别为112例、238例和490例),全组... 目的探讨影响T1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并分析其乳腺癌特异生存(BCSS)。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840例T1期浸润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T1a、Tlb和T1c患者分别为112例、238例和490例),全组女性。分别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影响BCSS的因素。结果840例T1期乳腺癌患者中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共150例(17.9%)。单因素分析发现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肿瘤位置和HER2状态与腋窝淋巴结状态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肿瘤位置和HER2状态是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Log-rank检验分析显示,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HER2状态、PR状态和阳性淋巴结数目是影响淋巴结阳性患者BCSS的重要因素(P〈0.05)。Cox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肿块大小和阳性淋巴结数目是影响淋巴结阳性患者BCSS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肿瘤位置和HER2状态与T1浸润性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状态相关;腋窝淋巴结阳性的T1期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数目越多,原发肿块越小,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T1期 淋巴结 乳腺癌特异生存
原文传递
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25
3
作者 赵冰 焦得闯 +1 位作者 江华 刘真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5期806-807,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9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依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改良根治术... 目的对比分析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9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依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保乳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生存质量评分、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与改良根治术相比,具有手术创伤小、乳房美观、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早期 保乳术 改良根治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影响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因素的10年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江华 焦得闯 +3 位作者 卢振铎 朱久俊 崔树德 刘真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401-1404,共4页
目的分析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自2003年4月至2013年2月期间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患者620例,其中病理完全缓解患者94例。统计分析影响PCR的临床因素及... 目的分析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行术前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自2003年4月至2013年2月期间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患者620例,其中病理完全缓解患者94例。统计分析影响PCR的临床因素及病理因素。结果新辅助化疗后PCR率与患者年龄、月经状态、治疗前淋巴结状态无关;而增加化疗周期数可以提高患者的PCR率(14.1%与19.5%),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蒽环类联合紫杉类化疗方案的PCR为20.1%,蒽环类为主的化疗方案PCR率仅为12.7%,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生物学指标方面,新辅助化疗后PCR率与Ki-67指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状态无关,而与雌激素受体或孕激素受体相关;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cm的患者更易达到PCR。在HER-2扩增的患者中,加用曲妥珠单抗可以明显提高PCR率(15.7%与41.7%),达到统计学差异(P=0.031)。结论蒽环类联合紫杉类的化疗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的PCR率,患者年龄、月经状态、治疗前淋巴结状态与PCR无关;而在病理因素方面,ER或PR阴性的患者新辅助化疗后PCR率高于阳性的患者,在HER-2扩增的乳腺癌患者中,加用曲妥珠单抗可以明显提高PCR;肿瘤直径〈5cm是影响PCR的显著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病理完全缓解 回顾性分析
原文传递
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保乳手术中利用肿瘤整形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25
5
作者 吕民豪 江华 +4 位作者 李军涛 焦得闯 田沛琦 刘真真 陈秀春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678-684,共7页
目的探索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保乳手术中利用肿瘤整形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收治的32例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行保乳手术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cT2–3N0–3M0)的临床病理资料,32... 目的探索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保乳手术中利用肿瘤整形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收治的32例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行保乳手术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cT2–3N0–3M0)的临床病理资料,32例患者均因肿瘤较大或肿瘤位置不能直接行传统保乳手术。观察新辅助化疗后肿瘤降期同时结合肿瘤整形技术行保乳手术的成功率、安全性及美容学效果。结果本组32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后,31例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1例患者疾病稳定。全部保乳成功,其中3例患者进行保乳联合容积置换,29例进行保乳联合容积移位。术后仅1例患者对美容效果不满意,余患者对美容效果均满意或基本满意。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5~24个月),32例患者均未出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通过新辅助化疗后肿瘤降期联合肿瘤整形技术,可以使一些原本因为肿瘤较大及肿瘤位置不适合保乳的患者成功保乳,同时安全性和美容学效果均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肿瘤整形 保乳
原文传递
乳腺癌化疗后贫血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何建鑫 张双林 +4 位作者 王文胜 焦得闯 朱久俊 江华 刘真真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贫血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笔者医院及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住院的58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化疗后血红蛋白(Hb)水平,进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贫血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笔者医院及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住院的58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化疗后血红蛋白(Hb)水平,进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贫血的诊治情况。结果 583例乳腺癌有328例发生贫血,贫血的发生率为56. 26%;贫血的危险因素为病理分期高、多周期化疗、Hb <135g/L、绝经。结论乳腺癌化疗后贫血发生率较高,可根据患者入院时Hb水平、病理分期、绝经、化疗方案(周期),预测贫血发生情况,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贫血 发生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组织Ki-67指数预后价值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冰 焦得闯 +2 位作者 江华 卢振铎 刘真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888-893,共6页
目的 Ki-67是细胞增殖的相关抗原,Ki-67指数是区分乳腺癌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的重要生物学指标,高Ki-67指数往往预示着不良的预后。然而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Ki-67预后价值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 目的 Ki-67是细胞增殖的相关抗原,Ki-67指数是区分乳腺癌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的重要生物学指标,高Ki-67指数往往预示着不良的预后。然而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Ki-67预后价值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TNBC中Ki-67指数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9-01-06-2010-12-30收治的310例经病理确诊为TNBC并有完整资料和随访数据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Ki-67指数等指标对患者生存预后影响。利用SPSS 17.0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Ki-67诊断价值及截断值采用ROC曲线进行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进行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5个月(3~81个月),310例乳腺癌患者中复发68例(21.9%),死亡49例(15.8%),其中48例死于乳腺癌(15.5%)。Ki-67指数与患者月经状态(χ~2=8.484,P=0.014)、肿瘤大小(χ~2=17.580,P=0.007)、腋窝淋巴结状态(χ~2=30.071,P<0.001)以及组织学分级(χ~2=17.626,P=0.001)均相关。低(Ki-67≤20%)、中(20%<Ki-67≤50%)、高Ki-67组(Ki-67>50%)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分别为96.5%、87.3%和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96.5%、90.2%和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i-67评价TNBC患者DFS及O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7和0.689,Ki-67评价预后最佳截断值为57.5%。单因素分析中,Ki-67指数(χ~2=31.779,P<0.001)、肿瘤大小(χ~2=140.260,P<0.001)、腋窝淋巴结状态(χ~2=120.467,P<0.001)和组织学分级(χ~2=8.765,P=0.012)是影响TNBC患者DFS的相关因素,Ki-67指数(χ~2=18.218,P<0.001)、肿瘤大小(χ~2=299.718,P<0.001)、腋窝淋巴结状态(χ~2=68.794,P<0.001)和组织学分级(χ~2=7.572,P=0.023)是影响TNBC患者OS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中,Ki-67指数(HR=2.074,95%CI:1.279~3.364,P=0.003)、肿瘤大小(RR=1.879,95%CI:1.152~3.062,P=0.011)和腋窝淋巴结状态(RR=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KI-67 截断值 预后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三叠系百口泉组砂砾岩储层孔隙结构及渗流特征 被引量:13
8
作者 付瑜 柳益群 +5 位作者 蒋宜勤 杨召 杨奕曜 岳祯奇 江华 宋世骏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3-234,共12页
玛湖凹陷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属于致密砂砾岩储层,为讨论该套储层的孔隙结构类型及其与含油性的关系,利用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核磁共振、可视化水驱油等实验方法对研究区内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渗流特征及含油性方面进行研究。... 玛湖凹陷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属于致密砂砾岩储层,为讨论该套储层的孔隙结构类型及其与含油性的关系,利用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核磁共振、可视化水驱油等实验方法对研究区内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渗流特征及含油性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砂砾岩储层孔隙类型可分为剩余粒间孔、粒内溶孔、晶间孔及微裂缝;孔隙喉道类型主要为片状和点状吼道,以及管束状吼道等;综合两者关系由好到差将研究层段的孔隙结构划分为4类,随着孔隙结构的由好变差其含油性逐渐变差,渗流能力也对应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 砂砾岩储层 孔隙结构 渗流特征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同侧锁骨上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焦得闯 朱久俊 +5 位作者 江华 王丽娜 马有钊 阳跃 卢振铎 刘真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8期2989-2993,共5页
目的 探讨影响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同侧锁骨上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PCR)的因素.方法回顾收集2012年12月至2017年7月郑州大学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初治伴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且接受新辅助化疗以及同侧锁上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 目的 探讨影响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同侧锁骨上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PCR)的因素.方法回顾收集2012年12月至2017年7月郑州大学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初治伴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且接受新辅助化疗以及同侧锁上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共178例.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年龄、PCR率、Ki67表达等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入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74岁.锁骨上PCR率为52.2%.单因素分析显示,Ki67表达水平(χ2=7.717,P=0.005)、乳腺PCR(χ2=33.564,P<0.001)和腋窝PCR(χ2=31.750,P<0.001)与锁骨上PCR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Ki67表达水平(OR=4.096,95%CI:1.176~14.263,P=0.027)、乳腺PCR(OR=4.452,95%CI:1.894~10.461,P<0.001)和腋窝PCR(OR=5.183,95%CI 1.974~13.605,P<0.001)是锁骨上PCR的独立预测因素.Ki67>30%、乳房和腋窝同时PCR的患者,锁骨上PCR率达90.9%.结论新辅助化疗后锁骨上PCR率高于乳腺和腋窝PCR率,KI67表达水平、乳腺PCR和腋窝PCR是锁骨上PCR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锁骨上淋巴结 病理完全缓解
原文传递
手术室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苏凡 焦东晓 +1 位作者 楚艳茹 江华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2年第2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定2019年8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 目的探讨手术室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定2019年8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患者给予手术室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1)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和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or、N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者重度疼痛率(8.82%)低于对照组(32.35%),轻度疼痛率(64.71%)高于对照组(32.35%)(P<0.05)。(4)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总满意率(88.24%)高于对照组(67.65%)(P<0.05)。结论手术室心理护理可改善乳腺癌患者生理应激反应,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疼痛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手术室心理护理 抑郁 焦虑
原文传递
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联合基于案例学习教学法在乳腺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江华 焦得闯 +1 位作者 卢振铎 刘真真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0年第4期359-361,共3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是目前从医学毕业生过渡成为临床医师的必经阶段,规培生的质量关系着整个医疗行业的未来。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MDT)已成为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肿瘤诊治方面已取得很好的效果。基于案例学习...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是目前从医学毕业生过渡成为临床医师的必经阶段,规培生的质量关系着整个医疗行业的未来。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MDT)已成为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肿瘤诊治方面已取得很好的效果。基于案例学习(CBL)教学法的核心是以案例为基础展开教学。本文探讨MDT、CBL教学法的特点及目前两者联合应用在乳腺外科规培中的可行性,为提高规培生的质量探索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 基于案例学习教学法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乳腺肿瘤
下载PDF
基于彩超BI-RADS分级的乳腺不可触及病灶分层处理策略探讨 被引量:12
12
作者 江华 王丽娜 +4 位作者 焦得闯 郭晓霞 卢振铎 闫敏 刘真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77,共2页
结合临床常见影响因素探讨彩超BI-RADS分级3类或4a类乳腺不可触及病灶的分层处理策略。在2712例患者中,有164例患者最终确诊为乳腺癌(6.0%),其中彩超分级3类的患者1982例,确诊恶性肿瘤38例,占1.9%,彩超4a类者730例,确诊恶性患者126例,占... 结合临床常见影响因素探讨彩超BI-RADS分级3类或4a类乳腺不可触及病灶的分层处理策略。在2712例患者中,有164例患者最终确诊为乳腺癌(6.0%),其中彩超分级3类的患者1982例,确诊恶性肿瘤38例,占1.9%,彩超4a类者730例,确诊恶性患者126例,占比17.3%。在彩超BI-RADS分级4a类的患者中,年龄>40岁(P=0.000)、绝经后(P=0.000)、单发(P=0.000)、乳腺癌病史(P=0.001)和乳腺癌家族史(P=0.010)与患癌相关。在彩超BI-RADS分级为3类的患者中,年龄>40岁(P=0.002)、绝经后(P=0.000)、单发(P=0.046)和乳腺癌的病史(P=0.012)与乳腺癌的风险相关,而与单双侧、肿块大小和乳腺的家族史无关。认为在彩超BI-RADS分级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常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层处理,能更好的指导临床处理不可触及乳腺病灶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RADS 乳腺病灶 乳腺癌 彩超 临床处理 恶性肿瘤 肿块大小 绝经后
原文传递
ER-/PR+浸润性乳腺癌发病及分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焦得闯 朱久俊 +4 位作者 江华 王丽娜 马有钊 卢振铎 刘真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449-1454,共6页
目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状态是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生存强有力的预测因素,孕激素受体(progestrone receptor,PR)与ER表达密切相关,但单纯PR表达对乳腺癌的意义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探讨ER-/PR+浸润性乳腺癌在不同年龄组的发... 目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状态是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生存强有力的预测因素,孕激素受体(progestrone receptor,PR)与ER表达密切相关,但单纯PR表达对乳腺癌的意义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探讨ER-/PR+浸润性乳腺癌在不同年龄组的发病情况,以及ER-/PR+组与ER+/PR+组和ER-/PR-组浸润性乳腺癌分子标志物表达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01-2013-12-31河南省肿瘤医院5 09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分析ER-/PR+患者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分布差异;排除509例ER+/PR-患者,将剩余患者分为ER-/PR+组、ER+/PR+组和ER-/PR-组,分析3组中Ki-67、HER2、EGFR和CK5/6表达的差异。进一步将ER-/PR+组患者分为ER-/PR+(≤20%)组和ER-/PR+(>20%)组,比较二者与ER-/PR-组患者的Ki-67、HER2、EGFR和CK5/6表达的差异。结果 5 09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ER-/PR+组乳腺癌患者所占比例为1.7%(84/5 090),其所占比例在<35岁组(3.1%)与≥35岁组(1.5%)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2,P=0.025。ER-/PR+组、ER+/PR+组和ER-/PR-组乳腺癌中,Ki-67(χ^2=332.394,P<0.001)、HER2(χ^2=698.264,P<0.001)、EGFR(χ^2=2013.409,P<0.001)和CK5/6(χ^2=797.753,P<0.00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χ^2分割和多因素校正,ER-/PR+组和ER+/PR+组间Ki-67(OR=0.406,P=0.002)、HER2(OR=0.442,P=0.008)、EGFR(OR=0.031,P<0.001)和CK5/6(OR=0.465,P=0.01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ER-/PR+组和ER-/PR-组,只有HER2(OR=2.316,P=0.001)和CK5/6(OR=3.00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R-/PR+(≤20%)组、ER-/PR+(>20%)组和ER-/PR-组间比较,Ki-67(χ^2=15.598,P<0.001)、HER2(χ^2=8.170,P=0.017)、EGFR(χ^2=7.413,P=0.025)和CK5/6(χ^2=10.069,P=0.007)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χ^2分割和多因素校正后,ER-/PR+(>20%)组和ER-/PR-组比较,HER2(OR=5.206,P<0.001)、CK5/6(OR=5.422,P=0.001)、EGFR(OR=3.003,P=0.029)和Ki-67(OR=3.434,P=0.01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R-/PR+组浸润性乳腺癌在<35岁患者中所占比例更高;与ER+/PR+组相比,ER-/PR+组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ER-/PR+ 发病率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超声检查联合临床病理指标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状态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侯阳阳 焦得闯 +5 位作者 江华 朱久俊 王丽娜 马有钊 卢振铎 刘真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723-1727,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整理临床病理指标及超声检查数据,探讨超声下腋窝淋巴结状态联合临床病理指标对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7-01-2016-12-31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前哨淋巴结... 目的通过分析整理临床病理指标及超声检查数据,探讨超声下腋窝淋巴结状态联合临床病理指标对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7-01-2016-12-31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spy,SLNB)并且临床病理指标及超声检查结果完整的1 491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明确早期乳腺癌SLN阳性的相关因素,并联合超声检查和临床病理指标建立SLN状态的预测模型。结果1 491例乳腺癌(3例男性)患者中,年龄19~84岁,平均年龄(48.8±10.5)岁。SLN平均检出数为(4.43±2.42)枚,SLN阳性率为27.0%(403/1 49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P<0.001)、ER状态(P<0.001)、PR状态(P<0.001)、Ki-67表达水平(P=0.010)、肿瘤大小(P<0.001)、肿瘤位置(P=0.016)、月经状态(P=0.002)、超声下腋窝淋巴结数目(P<0.001)、长径(P=0.037)及腋窝淋巴结长短径比(P<0.001)与SLN转移相关,而年龄和HER2表达状态与SLN状态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P<0.001)、ER表达状态(P=0.001)、肿瘤大小(P<0.05)、月经状态(P=0.004)、超声下淋巴结长径(P<0.05)及淋巴结长短径比(P<0.001)均是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腋窝淋巴结超声下可见的乳腺癌患者,结合临床病理学指标和超声检查结果的回归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31,灵敏度为72.5%,特异度为82.6%。结论病理类型、ER表达状态、肿瘤大小、月经状态、超声下淋巴结长径及淋巴结长短径比均是S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结合超声下腋窝淋巴结状态和临床病理指标的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预测因素 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阳性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焦得闯 江华 +5 位作者 卢振铎 李连方 张恒伟 刘慧 崔树德 刘真真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阳性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8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l038例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各项临床病理特征与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采用Logstic回归模型。结果全...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阳性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3年8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l038例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各项临床病理特征与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采用Logstic回归模型。结果全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2~84岁,平均48.6岁;前哨淋巴结的平均检出数为3.8枚。103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前哨淋巴结转移率为22.9%(238/1038)。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病理类型、激素受体状态和Ki-67标记指数与前哨淋巴结的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激素受体状态是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OR分别为2.940、4.278、4.097和2.926,均P〈0.05)。结论激素受体阴性、浸润性非特殊类型癌、肿瘤直径〉2em和肿瘤位于外上象限是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 肿瘤转移 淋巴结 预测因素
原文传递
数字化钼靶检查在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7
16
作者 江华 朱立元 韦伟 《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第11期751-752,共2页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在判断乳腺癌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260例和门诊乳腺增生患者110例,全部病例均有数字化钼靶摄影。综合分析腋窝淋巴结在钼靶X线摄影上的特点。结果乳腺增生的...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在判断乳腺癌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260例和门诊乳腺增生患者110例,全部病例均有数字化钼靶摄影。综合分析腋窝淋巴结在钼靶X线摄影上的特点。结果乳腺增生的钼靶片显示,腋窝淋巴结数目及大小不一,边界清楚,形态多样,以类圆形多见,密度大多不均质,淋巴结外腋窝组织清晰;乳腺癌钼靶片显示,腋窝淋巴结可疑阳性者,其数目和大小与乳腺增生相比无特异性,但密度多较均质,以椭圆形或圆形多见,边界不清,淋巴结周围组织紊乱;而淋巴结阴性者,其密度多不均匀,呈现中心密度低,周边密度高的壳状。结论术前通过对钼靶影像腋窝淋巴结的密度、边界、形态及周围组织结构的比较分析,可以初步了解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助于对乳腺癌患者的整体了解和选择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下载PDF
心肺复苏后大鼠皮质区凋亡相关性微小RNA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任妙丹 何爱文 +6 位作者 陈寿权 李章平 江华 李东芳 李惠萍 黄唯佳 程俊彦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观察心搏骤停-心肺复苏(CA-CPR)后大鼠大脑皮质区凋亡相关性微小RNA(miRNA)的表达变化,探讨影响CPR的机制。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CA-CPR组,每组8只。采用窒息致CA后CPR法... 目的:观察心搏骤停-心肺复苏(CA-CPR)后大鼠大脑皮质区凋亡相关性微小RNA(miRNA)的表达变化,探讨影响CPR的机制。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CA-CPR组,每组8只。采用窒息致CA后CPR法建立CA-CPR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操作;假手术组仅施行腹腔麻醉、气管切开、血管穿刺及心电监护等操作,不夹闭气管,不复苏。正常对照组于正常饲养时、假手术组于气管切开后24 h时、CA-CPR组于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各取大脑皮质区提取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大脑皮质区凋亡相关性miRNA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组大鼠miRNA表达及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CA-CPR组大鼠大脑皮质凋亡相关性miRNA有16个上调(分别为Let-7c,miR-15a,miR-21,miR-24,miR-29,miR-29b,miR-34a,miR-103,miR-200a,miR-200b, miR-200c,miR-210,miR-326,miR-338-3p,miR-494,miR-497),22个下调(分别为Let-7a,Let-7b,Let-7d, Let-7e,miR-19a,miR-19b-1,miR-20a,miR-20b,miR-23a,miR-23b,miR-25,miR-98,miR-107, miR-122a,miR-125a,miR-125b,miR-145,miR-181a,miR-181c,miR-335,miR-384-5p,miR-422a),其中有8个miRNA出现变化明显,miR-15a、miR-21、miR-34a、miR-497分别上调了(6.831±2.625)、(8.122±3.442)、(5.349±2.010)、(6.590±3.689)倍;miR-125b、miR-145、Let-7a、Let-7e分别下调了(0.122±0.039)、(0.199±0.096)、(0.191±0.069)、(0.160±0.082)倍。CA-CPR组皮质区细胞凋亡率〔(32.23±5.31)%〕较正常对照组〔(3.66±1.34)%〕和假手术组〔(4.98±1.84)%〕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大鼠CA-CPR后早期脑组织存在明显的细胞凋亡,同期大脑皮质区凋亡相关性mi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心肺复苏 脑损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磷酸肌酸对大鼠心肺复苏后脑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婷 江华 +6 位作者 李冬芳 何爱文 陈寿权 李章平 李惠萍 黄唯佳 程俊彦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5-270,共6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磷酸肌酸(CP)对大鼠心肺复苏(CPR)后脑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60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假手术对照组(A组)、常规复苏组(B组)、小剂量CP组(C组)、大剂量CP组(D组),各组再分别按自主循环... 目的观察外源性磷酸肌酸(CP)对大鼠心肺复苏(CPR)后脑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60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假手术对照组(A组)、常规复苏组(B组)、小剂量CP组(C组)、大剂量CP组(D组),各组再分别按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B、C、D组)或气管切开后(A组)0.5、3、6、12、24h时间点分为5亚组(n=8)。B、C、D组采用窒息法建立大鼠CPR模型,ROSC后即刻C组静注CP0.5g/kg,D组静注CP1.0g/kg。A组仅施行麻醉、气管切开、血管穿刺等操作,不行窒息及复苏。各亚组在相应时间点取材大脑额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脑组织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含量,并计算总腺苷酸(TAN)及能荷(EC)值;采用吸光度法测定脑组织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HE染色观察光镜下大脑皮层病理变化。应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与A组比较,B组c组各时间点ATP、TAN、EC、Na^+-K^+-ATPase、Ca^2+-Mg^2+-ATPase均降低(P〈0.05或P〈0.01),D组0.5、3、6、12h时间点的ATP、TAN、EC、Na^+-K^+ ATPase、Ca^2+-Mg^2+-ATPase均降低(P〈0.05或P〈0.01),B组各时间点AMP均升高(P〈0.01),C组D组0.5h和3h时间点的AMP升高(P〈0.01);与B组比较,C组D组6、12、24h时间点的ATP、TAN、EC、Na^+-K^+-ATP酶、Ca^2+-Mg^2+-ATP酶均升高(P〈0.05或P〈0.01),C组D组6、12、24h时间点的AMP均降低(P〈0.05或P〈0.01);与C组比较,D组6、12、24h时间点的TAN、Na^+-K^+-ATPase、Ca^2+-Mg^2+-ATPase以及24h的ATP均升高(P〈0.05或P〈0.01)。大脑皮层病理变化B组严重,C组D组较轻。结论心肺复苏后存在脑能量代谢障碍,CP可以增加CPR后脑组织中的ATP含量,提高Na^+-K^+-ATPase和Ca^2+-Mg^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磷酸肌酸 能量 ATP ATP酶 脑损伤 大鼠
原文传递
小儿脓毒血症休克的液体复苏治疗 被引量:5
19
作者 邸金 张鸿毅 +4 位作者 郭慧卿 江华 刘晓栋 田勇丽 王彩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0期1483-1484,共2页
脓毒血症休克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为特点,而休克期的液体复苏治疗[1]是抢救患儿,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治疗手段。现就我院收治的小儿脓毒血症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外... 脓毒血症休克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为特点,而休克期的液体复苏治疗[1]是抢救患儿,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治疗手段。现就我院收治的小儿脓毒血症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外科监护室(SICU)病房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共收治脓毒血症休克患儿39例,治愈35例,放弃治疗1例(幼儿),死亡3例(新生、婴、幼儿各1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3例,年龄生后16 d至8岁,体质量2.7~27 kg,平均(12±3)kg,全组患儿均有休克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复苏治疗 脓毒血症 休克期 小儿 高治愈率 外科监护室 休克患者 临床资料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1~2枚转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状态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焦得闯 朱久俊 +4 位作者 江华 王丽娜 马有钊 卢振铎 刘真真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71-574,共4页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1-2枚转移的T1、T2期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状态。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7月至2014年8月河南省肿瘤医院234例T1和T2女性浸润性乳腺癌伴1~2枚前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例资料,并与Z0011腋窝清扫组病例资料对比。结...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1-2枚转移的T1、T2期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状态。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7月至2014年8月河南省肿瘤医院234例T1和T2女性浸润性乳腺癌伴1~2枚前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例资料,并与Z0011腋窝清扫组病例资料对比。结果全组234例有1枚和2枚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比例分别为75.2%和24.8%,其中76例有腋窝非前哨淋巴结转移。阳性前哨淋巴结数目和阴性前哨淋巴结数目是非前哨淋巴结状态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月经状态、激素受体、Ki67、HER2均与非前哨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入组患者具有与Z0011腋窝淋巴结清扫组患者相似的非前哨淋巴结阳性率(P〉0.05)。结论前哨淋巴结1~2枚转移的早期乳腺癌.决定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只有阳性前哨淋巴结的个数和阴性前哨淋巴结的个数,其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率与Z0011患者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Z001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