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浙中的回升流行原因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陈声祥 吴惠玲 +4 位作者 廖璇刚 吕永平 沈升法 王藕芳 金梅松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87-289,共3页
通过对浙中地区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调查观察 ,初步探明该病回升流行原因主要是由于熟制改变、稻板麦的推行。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 介体昆虫 灰飞虱 寄主植物 流行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康氏粉蚧实验种群生命表 被引量:15
2
作者 徐盼 徐志宏 +6 位作者 李绍进 许渭根 李罕琼 盛仙俏 金文灶 王莹莹 赵亦曼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62-1367,共6页
为了探索温度对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i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经室内实验,建立了康氏粉蚧在17℃,20℃,23℃,26℃,29℃和32℃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7~29℃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康氏粉蚧的世代发育历期缩短,在17℃... 为了探索温度对康氏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i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经室内实验,建立了康氏粉蚧在17℃,20℃,23℃,26℃,29℃和32℃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在17~29℃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康氏粉蚧的世代发育历期缩短,在17℃下雌雄世代的发育历期最长(分别为121.27d和89.64d),而29℃时仅分别为52.10d和36.01d,且其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符合Logistic模型。雌虫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69℃,有效积温为1020.90日·度;雄虫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27℃,有效积温为659.04日·度。在26℃时,康氏粉蚧的世代存活率最高(81.94%),种群趋势指数(I)也最高(322.27),有利于种群增长;而在17℃和29℃,康氏粉蚧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64.85%和67.23%,种群趋势指数(I)分别为69.91和42.19,且32℃时康氏粉蚧1龄若虫生长停滞。说明高温和低温都不利于康氏粉蚧的种群增长,且高温的影响大于低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氏粉蚧 实验种群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生命表 种群趋势指数
下载PDF
杂交水稻制种母本直播六防栽培技术 被引量:11
3
作者 章志兴 张伟春 +5 位作者 朱春新 王旭华 鲍兰新 鲍艳红 方桂清 朱小芳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5期44-44,46,共2页
通过对杂交水稻制种母本直播栽培技术的研究,摸索和总结出了"六防"栽培措施,即防鼠害、防烂种、防草害、防倒伏、防早衰、防病虫,以指导实际生产。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制种 母本直播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佛手柑叶磷脂酰甘油相变和脂肪酸组成的差异(简报) 被引量:8
4
作者 杨玲 钱建东 +1 位作者 方芳 苏维埃 《植物生理学通讯》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96-197,共2页
两个品种佛手柑叶内磷脂酰甘油(PG)的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水平(16:0+16:1+18:0)不同,南京品种为54%,而广州品种为59%,以致前者的PG相变温度(36.0℃)低于后者(38.5℃)而更能抗冷。
关键词 佛手柑 磷脂酰甘油 热致相变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吲熟酯对藤稔葡萄疏果和内源激素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叶明儿 陈力耕 +2 位作者 陈国林 蒋飞荣 柴容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17-420,共4页
在 6 年生藤稔葡萄花后 5 d,果穗喷布 50~400 m g/ L 的 吲熟酯,疏果率达 到 116% ~437% ,且浓度越高,疏果率越高,但浓度达到 100 m g / L 时,出现药害 于盛花期、谢花末期、花后 5 d 分别... 在 6 年生藤稔葡萄花后 5 d,果穗喷布 50~400 m g/ L 的 吲熟酯,疏果率达 到 116% ~437% ,且浓度越高,疏果率越高,但浓度达到 100 m g / L 时,出现药害 于盛花期、谢花末期、花后 5 d 分别喷布50 m g/ L 的 吲熟酯,疏果 率达 118% ~400% ,喷布时 间越早,疏果 率越高,其 中谢花 末期 喷布的 疏果率与 人 工疏 果 相似 ,同 时单 果 重增 加 391 ~638 g, 可 溶性 固 形 物提 高 13% ~ 19% , 含 酸量 降 低029% ~048% ,果实商 品价值显 著提高 据 对盛花期 喷布 50 m g/ L 的处 理调查 分析,吲 熟酯使 藤稔葡萄幼果内乙烯与 A B A 的含量分别提高 750% ~1167% 和 688% ~1668% ,从而加速幼果的脱落,落果高峰比对 照提前 2 d 出现 从疏果程度与 果实品质 两方面考 虑,生产上 应选谢花末 期喷布吲 熟酯50 m g/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熟酯 疏果 内源激素 果实品质 藤稔葡萄
下载PDF
家蚕平面茧生产配套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郑元孟 楼兰仙 +2 位作者 杨树英 张洋忠 王雅秀 《中国蚕业》 1997年第2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家蚕 平面茧 生产配套技术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棉金杂棉3号对棉铃虫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章志兴 张伟春 +5 位作者 方桂清 王旭华 方康书 鲍兰新 朱小芳 朱春新 《浙江农业科学》 2009年第5期974-977,共4页
通过检测分析,转Bt基因抗虫棉金杂棉3号是抗棉铃虫优良的新品种,在棉花不同的生育期,Bt杀虫蛋白含量幅度在94.2-896.8 ng·g^-1,苗期、蕾期、花期的叶片Bt蛋白表达量级属于高表达,蕾期的小蕾和花期的花瓣Bt蛋白表达量级属于中高表达... 通过检测分析,转Bt基因抗虫棉金杂棉3号是抗棉铃虫优良的新品种,在棉花不同的生育期,Bt杀虫蛋白含量幅度在94.2-896.8 ng·g^-1,苗期、蕾期、花期的叶片Bt蛋白表达量级属于高表达,蕾期的小蕾和花期的花瓣Bt蛋白表达量级属于中高表达,花期的小蕾、铃期花瓣和小蕾Bt蛋白表达量级属于中表达,花期的小铃、铃期叶片和小铃Bt蛋白表达量级属于低表达。金杂棉3号的杀虫活性80.21%-91.87%,抗虫效率达83.33%-100.00%,保蕾效果达82.56%-10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金杂棉3号 BT杀虫蛋白 杀虫活性 抗虫效率 保蕾效果
下载PDF
甬优9号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8
作者 章志兴 张伟春 +9 位作者 张凌 吕飞良 汪顺法 朱小芳 鲍兰新 张宝良 方桂清 王旭华 鲍艳红 祝丽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期65-65,68,共2页
水稻机插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总结了甬优9号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机插秧苗培育、机械插秧、大田管理等内容,以供机插水稻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 甬优9号 机插栽培 育秧 插秧 大田管理
下载PDF
直播早稻亩产400kg以上配套技术经验
9
作者 钱秋平 丁祥海 +2 位作者 洪波 徐照本 陈天高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5-57,共3页
直播早稻亩产400kg以上配套技术经验钱秋平,丁祥海,洪波,徐照本,陈天高(金华市农业局321000)(金华县农业局)(东阳市农业局)金华市1995年早稻生产期间,遇到极为不利的气候条件,先是长期低温多阴雨,灌浆期又... 直播早稻亩产400kg以上配套技术经验钱秋平,丁祥海,洪波,徐照本,陈天高(金华市农业局321000)(金华县农业局)(东阳市农业局)金华市1995年早稻生产期间,遇到极为不利的气候条件,先是长期低温多阴雨,灌浆期又忽转高温,致使早稻减产,全市1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直播 高产 栽培 配套技术
下载PDF
山地设施番茄越夏长季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新琴 赵建阳 +2 位作者 王建茂 张志军 程炳林 《长江蔬菜》 2011年第3期27-28,共2页
浙江省山地资源非常丰富,夏季利用高海拔山区冷凉气候资源可发展山地番茄,临安、安吉、金华婺城等地均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山地番茄生产基地,但生产上存在番茄病害发生加重、裂果现象较多、果实商品性欠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山地番茄的... 浙江省山地资源非常丰富,夏季利用高海拔山区冷凉气候资源可发展山地番茄,临安、安吉、金华婺城等地均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山地番茄生产基地,但生产上存在番茄病害发生加重、裂果现象较多、果实商品性欠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山地番茄的生产效益。近年来,我们开展了山地设施番茄栽培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设施栽培不仅能有效改善山地番茄的生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栽培 山地资源 设施栽培 技术试验 越夏 生产基地 高海拔山区 果实商品性
下载PDF
杂交籼稻新组合II优航148在浙江省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章志兴 陈俊涛 +3 位作者 张伟春 鲍兰新 董文其 方康书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1期215-215,218,共2页
阐述杂交籼稻新组合II优航148在浙江省的种植表现,并从适时播种与培育壮秧、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其栽培技术。
关键词 杂交籼稻 Ⅱ优航148 产量表现 品种特性 栽培技术 浙江省
下载PDF
金华市旱粮生产发展潜力和途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锦钧 钱秋平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5-69,共5页
金华市旱粮生产优势较强,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大农业、大旱粮的观点认识旱粮,注重旱粮生产的结构调整和经济效益,把旱粮当作粮经饲肥结合的大旱作来抓,着力推广间作套种,多种多收复合型的种植制度,走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 金华市旱粮生产优势较强,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大农业、大旱粮的观点认识旱粮,注重旱粮生产的结构调整和经济效益,把旱粮当作粮经饲肥结合的大旱作来抓,着力推广间作套种,多种多收复合型的种植制度,走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带动旱粮生产的产业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粮 生产潜力 发展途径 金华市
下载PDF
抗虫杂交棉金杂棉3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13
作者 章志兴 张伟春 +6 位作者 王旭华 鲍兰新 董文其 方康书 方桂清 朱小芳 朱春新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3期43-44,共2页
介绍了抗虫杂交棉金杂棉3号的产量表现和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适期播种、合理密植、肥水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抗虫杂交棉 金杂棉3号 产量表现 品种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金杂棉3号的选育
14
作者 章志兴 张伟春 +6 位作者 王旭华 方桂清 方康书 朱小芳 朱春新 鲍兰新 董文其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 杂交选育 新品种 金华市 农业转基因生物 浙江省 农业技术 人工去雄
下载PDF
大小麦667m^2产量超350kg的群体特征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飞良 徐开盛 +1 位作者 蔡仁祥 吴益民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30-32,7,共4页
本文通过对我省四年来大小麦高产攻关试验总结,分析高产大小麦穗粒结构和群体发展特征,提出大小麦667m2产量超350kg的配套栽培技术措施。
关键词 大小麦 产量 栽培 群体特征 穗粒结构
下载PDF
晚粳稻直播栽培分蘖成穗观察
16
作者 丁祥海 徐根富 洪波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46-247,共2页
晚粳稻直播栽培分蘖成穗观察丁祥海,徐根富,洪波(金华市农业局)水稻直播是将种子直接播种于大田,个体所占空间较大,没有拔秧、移栽时对秧苗造成的损伤,个体发育良好,分蘖节位低、对间早、速度快、苗数足,但是群体往往过大,分... 晚粳稻直播栽培分蘖成穗观察丁祥海,徐根富,洪波(金华市农业局)水稻直播是将种子直接播种于大田,个体所占空间较大,没有拔秧、移栽时对秧苗造成的损伤,个体发育良好,分蘖节位低、对间早、速度快、苗数足,但是群体往往过大,分蘖成穗率不高。本试验旨在观察分析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直播 栽培 分蘖 成穗
下载PDF
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培两优慈四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17
作者 章志兴 张伟春 +3 位作者 陈俊涛 方康书 鲍兰新 董文其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15期231-231,234,共2页
培两优慈四由培矮64S与慈选4号配组而成,指出了培两优慈四具有高产稳产、生育期短、抗性好等特点;同时介绍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包括适时播种、适当稀插、稀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指导农业生产。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培两优慈四 品种特性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红壤稻区浙糯2号高产栽培技术
18
作者 方江林 丁祥海 施志仁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24-225,共2页
红壤稻区浙糯2号高产栽培技术方江林(金华市种子公司321000)丁祥海(金华市农业局)施志仁(浙江省蒋堂农场)金华市属红壤丘陵区,稻田土壤缺磷缺钾,有机质含量不高,肥力水平较低,13.3×104hm2左右的晚稻常... 红壤稻区浙糯2号高产栽培技术方江林(金华市种子公司321000)丁祥海(金华市农业局)施志仁(浙江省蒋堂农场)金华市属红壤丘陵区,稻田土壤缺磷缺钾,有机质含量不高,肥力水平较低,13.3×104hm2左右的晚稻常年单产(单位面积以666.7m2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浙糯2号 红壤 高产 栽培
下载PDF
桑树“全光雾插”育苗的主要技术与管理
19
作者 郭文军 郑元孟 +1 位作者 陈乐阳 潘建梅 《蚕桑通报》 1992年第1期47-49,共3页
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林业、果树、花卉和蔬菜等多种无性繁殖,应用于需苗量大的桑苗繁育,不仅提高劳动生产力,而且收到了显著经济效益。但是各地在推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技术问题。作者经过几年实践,将其主要技术... 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林业、果树、花卉和蔬菜等多种无性繁殖,应用于需苗量大的桑苗繁育,不仅提高劳动生产力,而且收到了显著经济效益。但是各地在推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技术问题。作者经过几年实践,将其主要技术与管理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全光雾插 育苗
下载PDF
春马铃薯=西瓜+玉米-晚稻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与推广
20
作者 丁晋林 楼高天 +2 位作者 陈振勤 朱南中 丁祥海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82-285,共4页
试睑结果表明,“春马铃薯=西瓜+玉米-晚稻”的农作制,不但比常规的“麦=西瓜-晚稻”、“西瓜-晚稻”的农作制年亩增产粮食82.2~270.99kg,亩增产值663.60~814.69元,而且缓和了城乡蔬菜春淡的供需矛盾,又提高了土壤肥力。全文对间作套... 试睑结果表明,“春马铃薯=西瓜+玉米-晚稻”的农作制,不但比常规的“麦=西瓜-晚稻”、“西瓜-晚稻”的农作制年亩增产粮食82.2~270.99kg,亩增产值663.60~814.69元,而且缓和了城乡蔬菜春淡的供需矛盾,又提高了土壤肥力。全文对间作套种优点和栽培技术作了系统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西瓜 玉米 晚稻 套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