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超声波法在碱性条件下用取代苯酚与氯乙酸合成取代苯氧乙酸,并测试其抑菌活性.共合成了3个取代苯氧乙酸衍生物,即对氯苯氧乙酸,邻氯苯氧乙酸,对溴苯氧乙酸,用IR,^1 H NMR,UV及元素分析确证了其结构.同时选取大肠杆菌、沙...采用超声波法在碱性条件下用取代苯酚与氯乙酸合成取代苯氧乙酸,并测试其抑菌活性.共合成了3个取代苯氧乙酸衍生物,即对氯苯氧乙酸,邻氯苯氧乙酸,对溴苯氧乙酸,用IR,^1 H NMR,UV及元素分析确证了其结构.同时选取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四种细菌对所合成的取代苯氧乙酸类化合物测试其最小抑菌浓度(MIC).抑茵活性表明:对氯苯氧乙酸和对溴苯氧乙酸的抑菌谱较广,而邻氯苯氧乙酸的抑菌谱较窄.展开更多
目的:初步调查中国三年自然灾害(1959~1961年)期间(饥荒年)在重庆地区出生的人群成年后常见慢性病情况,探索其慢性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查,获取调查对象有关健康状况指标及健康相关危险因素情况...目的:初步调查中国三年自然灾害(1959~1961年)期间(饥荒年)在重庆地区出生的人群成年后常见慢性病情况,探索其慢性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查,获取调查对象有关健康状况指标及健康相关危险因素情况。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饥荒年出生人群血压(Blood pressure,BP)、血糖(Blood glucose,BG)、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个指标的异常率与非饥荒年出生人群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调查结果尚不能认为饥荒年出生而可能造成的生命早期营养不良与成年后慢性病患病有关,有待扩大样本量和开展广泛社区人群调查等进一步研究工作。展开更多
文摘采用超声波法在碱性条件下用取代苯酚与氯乙酸合成取代苯氧乙酸,并测试其抑菌活性.共合成了3个取代苯氧乙酸衍生物,即对氯苯氧乙酸,邻氯苯氧乙酸,对溴苯氧乙酸,用IR,^1 H NMR,UV及元素分析确证了其结构.同时选取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四种细菌对所合成的取代苯氧乙酸类化合物测试其最小抑菌浓度(MIC).抑茵活性表明:对氯苯氧乙酸和对溴苯氧乙酸的抑菌谱较广,而邻氯苯氧乙酸的抑菌谱较窄.
文摘目的:初步调查中国三年自然灾害(1959~1961年)期间(饥荒年)在重庆地区出生的人群成年后常见慢性病情况,探索其慢性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查,获取调查对象有关健康状况指标及健康相关危险因素情况。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饥荒年出生人群血压(Blood pressure,BP)、血糖(Blood glucose,BG)、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个指标的异常率与非饥荒年出生人群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调查结果尚不能认为饥荒年出生而可能造成的生命早期营养不良与成年后慢性病患病有关,有待扩大样本量和开展广泛社区人群调查等进一步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