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9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日书》看秦人鬼神观及秦文化特征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晓东 黄晓芬 《历史研究》 1987年第4期56-63,共8页
鬼神崇拜作为人类最原始的文化形态,是哲学、艺术及礼仪制度等各种文化的策源地.研究鬼神崇拜的产生、发展,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社会人们的思维水平和宗教观念,而且可以把握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社会文化风貌,揭示植根于民族心理深层的价值观... 鬼神崇拜作为人类最原始的文化形态,是哲学、艺术及礼仪制度等各种文化的策源地.研究鬼神崇拜的产生、发展,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社会人们的思维水平和宗教观念,而且可以把握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社会文化风貌,揭示植根于民族心理深层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结构,展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因此,在中国古史研究中,原始时代及殷周的鬼神观历来是学者们瞩目的课题.秦这个曾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诸侯国,有其独特的鬼神观.但文献中的零星史料,远不足以概括其基本轮廓.由于这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神观 秦人 文化特征 鬼神崇拜 秦文化 日书 宗教体系 战国时期 价值观念 宗教观念
原文传递
大学文化素质教育15年的两点感受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岂之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5-77,共3页
关键词 文化素质教育 华中科技大学 感受 高等教育质量 大学文化 艺术修养 文化精华 教育系列
下载PDF
孔子思想中的矛盾与孔门后学的分化 被引量:15
3
作者 梁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10-15,共6页
讨论了孔子以后孔门后学的分化,认为传统“儒分为八”的说法不能反映孔门后学分化的实际,从思想学术的发展来看,孔门后学应分为“主内”“务外”两大派,两大派的分化同孔子思想中仁。
关键词 孔门后学 仁礼 主内派 务外派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化自觉”思潮论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方光华 曹振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116,共4页
从20世纪末以来"文化自觉"思潮方兴未艾,本文针对何种原因促成"文化自觉"思潮的兴起,它研究的核心问题与学人的共识是什么,这一思潮所面临的困境及尚未解决的问题在哪里进行探究。
关键词 文化自觉 文化共识 文化设计
下载PDF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岂之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9-13,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认识并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有重大贡献。儒家文化是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认识并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有重大贡献。儒家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道德文化,需要在坚守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华文明可以融会贯通,中华文化与域外文化也可以会通。西汉开辟的丝绸之路正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自唐代起开拓的海上交通往来也为中华文明的传播作出了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共同价值 中华文化
下载PDF
人文学科的治学与育人--张岂之教授谈人文学科研究生的培养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茂泽 孙学功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共5页
张岂之教授在长期治学和研究生培养中,总结出研究生的培养要兼和、守正和日新。兼和指应努力做到融会中西,贯通古今,虚心吸收其他学科、其他学人的长处,形成自得之见;守正主要指做正派的人,有正义感,追求实现社会公正,在学术上走正道,... 张岂之教授在长期治学和研究生培养中,总结出研究生的培养要兼和、守正和日新。兼和指应努力做到融会中西,贯通古今,虚心吸收其他学科、其他学人的长处,形成自得之见;守正主要指做正派的人,有正义感,追求实现社会公正,在学术上走正道,讲学术道德,自觉地树立优良学风;日新即要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岂之 人文学科 治学 育人
下载PDF
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如何构建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岂之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6-17,共2页
要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论述,就需要重新审视和研究高等教育的使命,在理论上弄清文化传承创新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理清大学文化传承创新怎样构建等问题。
关键词 传承创新 大学文化 胡锦涛总书记 教育的使命 高等教育
原文传递
家训与中华民族人文精神 被引量:6
8
作者 谢扬举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2期12-17,共6页
古代中国的国家、政治、文化、教育及其历史等等,都与中国古代的“家”有不解之缘。有见于此,本文考查了“家训”,借此讨论了家训中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内容、特点,也讨论了家训在中国人文教育史上发挥的作用和之所以发挥作用的原因... 古代中国的国家、政治、文化、教育及其历史等等,都与中国古代的“家”有不解之缘。有见于此,本文考查了“家训”,借此讨论了家训中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内容、特点,也讨论了家训在中国人文教育史上发挥的作用和之所以发挥作用的原因。家训中人文精神不止于此。另外,家训中有许多糟粕,本文免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训 中华民族人文精神
下载PDF
抗战前后国民政府的西北建设战略 被引量:10
9
作者 方光华 梁严冰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59,共16页
为担负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国民政府筹划实施了西北后方建设战略。该战略通过加强对西北的政治军事领导和军事战略部署,发展西北农业经济,促进与军事关系最为密切的工矿业建设,发展交通运输事业,组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等举措,试图将西北... 为担负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国民政府筹划实施了西北后方建设战略。该战略通过加强对西北的政治军事领导和军事战略部署,发展西北农业经济,促进与军事关系最为密切的工矿业建设,发展交通运输事业,组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等举措,试图将西北建设成为抗战建国及民族复兴的根据地。尽管这一战略受到战争进程与形势变化的影响,但它的实施客观上推动了西北后方建设,促进了西北的开发,对中国工业布局、高等教育发展和国家工业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 抗日战争 西北 建设战略
原文传递
宋儒正统论之内容与特质 被引量:7
10
作者 范立舟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80-85,共6页
宋代理学思潮的兴起,使正统之辨成为传统政治历史文化中的一个鲜明主题。宋儒对中国历代王朝合法性依据的认定标准有二:“合天下于一”和“居天下之正”。北宋时期,注重“一统”甚于“居正”,未尝唯以终极本体的伦理观念“天理”为... 宋代理学思潮的兴起,使正统之辨成为传统政治历史文化中的一个鲜明主题。宋儒对中国历代王朝合法性依据的认定标准有二:“合天下于一”和“居天下之正”。北宋时期,注重“一统”甚于“居正”,未尝唯以终极本体的伦理观念“天理”为标尺去审视、评价中国历史上王朝传承中的合法性。南宋立国之后,现实的政治格局自然地引起宋儒文化心态与历史观念的重大变化,体现在正统理论问题上,“合天下于一”的观念淡薄了,而“居天下之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统论 一统 居正 天理 终极标准
下载PDF
性朴欲趋恶论--荀子人性论新说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友广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9-134,共6页
基于回应和解决荀子人性论这一理论问题,本文首先对关于荀子人性论所提出的五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考量与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郭店简《性自命出》中的“心”“性”范畴,以老庄道家和孟子思想作为重要参照,重点研究《荀子》文本所呈... 基于回应和解决荀子人性论这一理论问题,本文首先对关于荀子人性论所提出的五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考量与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郭店简《性自命出》中的“心”“性”范畴,以老庄道家和孟子思想作为重要参照,重点研究《荀子》文本所呈现的心、性及其之间的关系。最终,提出荀子的人性论是性朴欲趋恶论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恶论 性恶心善说 性朴 性朴欲趋恶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月食时差算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曲安京 唐泉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1-308,共8页
中国古代历法中的月食时差算法是为了修正定望和食甚时刻之间的时间差而设计的。该算法为《大衍历》所首创,此后,《钦天历》、《纪元历》、《庚午元历》和《授时历》等历法均设计了相应的算法。通过构造月食时差算法的理论模型,证实月... 中国古代历法中的月食时差算法是为了修正定望和食甚时刻之间的时间差而设计的。该算法为《大衍历》所首创,此后,《钦天历》、《纪元历》、《庚午元历》和《授时历》等历法均设计了相应的算法。通过构造月食时差算法的理论模型,证实月食时差算法是必要的,中国古代历法中设计的月食时差算法应该与月亮视差无关,由此反驳了朱载堉对《纪元历》等历法中的月食时差算法的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法 月食食甚 月亮视差 时差
下载PDF
帛书《胎产书》所见早期孕育信仰浅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吕亚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77,共8页
孕育本是一种自然的生物过程,但在早期先民对于孕育的认知不足及医疗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孕育又是一件十分神秘而危险的事情。为了确保孕育过程的顺利及获得自己期冀的子嗣,受原逻辑思维机制的影响,基于"同类相生"的简单类比观... 孕育本是一种自然的生物过程,但在早期先民对于孕育的认知不足及医疗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孕育又是一件十分神秘而危险的事情。为了确保孕育过程的顺利及获得自己期冀的子嗣,受原逻辑思维机制的影响,基于"同类相生"的简单类比观念和曾经接触过的物体间存在着相互交感作用的触染律这两大巫术法则,在错误联想的前提下,便产生出各种巫术性质的孕育信仰。马王堆汉墓帛书《胎产书》所载有关祈孕求男、胎期宜忌、产育保健等古巫方正是此类民俗观念的早期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帛书 《胎产书》 孕育信仰
下载PDF
《尹文子》真伪及学派归属考辨 被引量:4
14
作者 董英哲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93-98,126,共7页
关于《尹文子》一书的真伪及学派归属问题,历来看法不一,迄今尚无定论。本文认为,该书虽残而真,并非伪书。
关键词 尹文子 真伪 学派归属 考辨
下载PDF
宋代孟子升格运动中的四种关键力量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淑萍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52,共7页
宋代孟子升格运动是孟子和孟学命运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在宋代孟子升格运动中,有四种力量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这就是以宋初三先生为代表的宋初学人,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学家,以张载、程朱为代表的理学家,以... 宋代孟子升格运动是孟子和孟学命运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在宋代孟子升格运动中,有四种力量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这就是以宋初三先生为代表的宋初学人,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学家,以张载、程朱为代表的理学家,以宋神宗、宋高宗为代表的宋代帝王。他们从不同方面促成了孟子升格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孟子升格运动 宋初学人 新学 理学 宋代帝王
原文传递
政治的去道德化努力——韩非对政治与道德关系之思考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友广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3-70,共8页
在战争四起、社会动荡的诸子时代,政治的正当性与有效性是诸子无可回避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与儒家对于道德在政治治理与政治行为中之价值的充分肯定而表现出的泛道德化倾向不同,也与道家因对"道"的推崇与服膺而对政治治理... 在战争四起、社会动荡的诸子时代,政治的正当性与有效性是诸子无可回避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与儒家对于道德在政治治理与政治行为中之价值的充分肯定而表现出的泛道德化倾向不同,也与道家因对"道"的推崇与服膺而对政治治理与社会管理的理解呈现为一种超道德化的立场不同,有鉴于对人性的不信任及道德在政治运作当中所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韩非的思想彰显了一种去道德化的政治理论建构之努力。当然,关于道德、习惯与法律,我们应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它们,并让其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好的政治 泛道德化 超道德化 去道德化
原文传递
王阳明心学在其军事实践中的应用
17
作者 张燕歌 《华夏文化》 2024年第2期22-25,共4页
王阳明是中国古代历史中少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传奇人物。《明史》赞曰:“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张廷玉:《明史·王守仁传》,中华书局2000年,第3444页)王阳明是文臣带兵的杰出典范,在明朝历史上... 王阳明是中国古代历史中少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传奇人物。《明史》赞曰:“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张廷玉:《明史·王守仁传》,中华书局2000年,第3444页)王阳明是文臣带兵的杰出典范,在明朝历史上鼎鼎有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心学 三不朽 王守仁 中国古代历史 《明史》 张廷玉 文臣
下载PDF
周秦之变与儒法治国模式的新建构
18
作者 李友广 祁涛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1-168,192,共9页
春秋战国时期是政治社会发生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人们往往将政治制度的这种变化称之为周秦之变。作为这一历史阶段最为活跃的知识群体,诸子对于其时天下向何处去给予了充分的理论观照。就治国模式的探索方面而言,基于对周代礼制与政治传... 春秋战国时期是政治社会发生大变动的历史时期,人们往往将政治制度的这种变化称之为周秦之变。作为这一历史阶段最为活跃的知识群体,诸子对于其时天下向何处去给予了充分的理论观照。就治国模式的探索方面而言,基于对周代礼制与政治传统的尊崇,孔孟提出了强宗法化的治国模式;荀子认识到传统礼制存在着弊端,以援法入礼的方式为旧礼注入了更多客观性与工具性因素,从而建构起了弱宗法化的治国模式;由于政治立场的差异,法家人物韩非视儒家政治主张为宽缓之政,进而以“一断于法”的方式建构起了去宗法化的治国模式。儒法两家在治国模式上发生的这种变化,既充分彰显了在周秦之变进程中君臣之间矛盾与冲突的愈加激烈,也为秦制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秦之变 治国模式 强宗法化 弱宗法化 去宗法化
原文传递
北宋礼学的转向——以濮议为中心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云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26,共8页
濮议是融礼仪、礼制、礼意、礼经为一体的礼学争议问题。从思想史角度考察其意义,可以获悉北宋儒学思想发展的新动向。司马光等人从维护皇权专制统治出发,强调"礼"具有的社会规范价值,以及对于维持尊卑等级结构的现实意义。... 濮议是融礼仪、礼制、礼意、礼经为一体的礼学争议问题。从思想史角度考察其意义,可以获悉北宋儒学思想发展的新动向。司马光等人从维护皇权专制统治出发,强调"礼"具有的社会规范价值,以及对于维持尊卑等级结构的现实意义。欧阳修等人则从"礼"赖以存在的基础着手,彰显"礼"的人性本质,突出"礼"的内在精神实质与外在表现形式的相依关系。程颐从宇宙自然秩序入手,提出"天理"是"礼"的根本所在,坚守"礼"的伦常本位,对礼学融入理学的历史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濮议 礼学 理学 司马光 欧阳修 程颐
下载PDF
以圣贤为己任:论朱熹的立志观
20
作者 李胜垒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8-74,127,共8页
朱熹的立志观,以成圣为核心。志是“心之所之”,是人心理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志向对于人生至关重要。在成圣的意义上,人要以圣贤为己任,树立学为圣人的志向,这是成圣的首要环节。为保证自身之志放在求为圣人的方向上,个体必须获得学为圣... 朱熹的立志观,以成圣为核心。志是“心之所之”,是人心理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志向对于人生至关重要。在成圣的意义上,人要以圣贤为己任,树立学为圣人的志向,这是成圣的首要环节。为保证自身之志放在求为圣人的方向上,个体必须获得学为圣人的真知,这也是力行圣人之学的关键。同时,还要做到持志和养气,内外交相培养。朱熹的立志观,有着较为强烈的现实关怀,他要将南宋士人从科举利禄中拯救出来,使他们树立学为圣人的伟大志向。朱熹的立志观着重在“心”做工夫,具有鲜明的为己之学的特点,在今天仍有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立志 成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