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视角下基于InVEST模型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以渭河甘肃段为例 被引量:46
1
作者 吴娜 宋晓谕 +4 位作者 康文慧 邓晓红 胡想全 石培基 刘玉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512-2522,共11页
补偿标准是生态补偿项目研究的核心内容。为提高补偿标准的可操作性,以渭河干流甘肃段为研究区,基于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范围界定,在考虑耕地向多种林地转化情况下采用In VEST模型和加权法核算流域新增生态服务量,并以新增生态服务价值为... 补偿标准是生态补偿项目研究的核心内容。为提高补偿标准的可操作性,以渭河干流甘肃段为研究区,基于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范围界定,在考虑耕地向多种林地转化情况下采用In VEST模型和加权法核算流域新增生态服务量,并以新增生态服务价值为补偿上限,农户机会成本为补偿下限,先从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导向视角,探讨15°—25°和25°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的差异化补偿标准。再从利益公平分配视角,耦合机会成本投入与生态系统服务产出,探讨生态补偿净收益不同地区的差异化补偿标准。结果表明:(1)渭河干流甘肃段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标准范围为146.39—481.98万元km^(-2)a^(-1)。(2)重要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和保留区迎水面15°—25°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需补偿金额13.95—33.55亿元。25°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需要补偿金额12.96—28.35亿元。(3)各县/区比较,退耕还林净收益麦积区最大,陇西县最小。其生态补偿范围分别为202.23—727.92、96.99—136.53万元k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补偿 InVEST模型 机会成本 新增生态服务价值 退耕还林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梭梭、白梭梭植物构型特征 被引量:37
2
作者 王丽娟 孙栋元 +2 位作者 赵成义 李菊艳 盛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4952-4960,共9页
荒漠植物构型是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最终产物,其与功能的相互作用与互馈关系决定了荒漠植被的发展与演替。选择准噶尔盆地天然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天然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和人工种植梭梭(Haloxylonammoden... 荒漠植物构型是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最终产物,其与功能的相互作用与互馈关系决定了荒漠植被的发展与演替。选择准噶尔盆地天然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天然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和人工种植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天然梭梭、天然白梭梭和人工梭梭分枝率、分枝角度、分枝长度和枝径比等构型特征,对比研究了天然生境梭梭和人工种植梭梭构型差异,探讨了荒漠植物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响应与适应机理。结果表明:天然梭梭、天然白梭梭和人工梭梭的总体分枝率及逐布分枝率(SRB1∶2、SRB2∶3)均差异显著(P<0.05),且总体分枝率均较低,分别为0.35±0.23、0.50±0.42和0.15±0.05。天然梭梭、天然白梭梭和人工梭梭的分枝角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从第1级到第4级均有减小趋势,角度均小于90°。天然梭梭、天然白梭梭和人工梭梭分枝长度从第1级到第4级排序为天然白梭梭>天然梭梭>人工梭梭,且天然梭梭、天然白梭梭和人工梭梭枝条伸展能力从第1级到第4级呈现相对减弱的趋势。天然梭梭、天然白梭梭和人工梭梭枝径比平均值分别为0.66、0.68和0.69。总体上,天然生境中梭梭、白梭梭构型为不同宽窄的"V"型,而人工梭梭呈现椭球形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天然梭梭 天然白梭梭 人工梭梭 植物构型
下载PDF
不同糙率坡面水力学特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敬向锋 吕宏兴 +1 位作者 张宽地 雒天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38,共6页
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定床阻力试验研究了坡面流水力学参数(雷诺数、佛汝德数、阻力系数和流速)随床面糙率、流量和坡度的变化规律。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在床面和流量相同条件下,坡面流雷诺数和佛汝德数均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2)... 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定床阻力试验研究了坡面流水力学参数(雷诺数、佛汝德数、阻力系数和流速)随床面糙率、流量和坡度的变化规律。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在床面和流量相同条件下,坡面流雷诺数和佛汝德数均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2)在坡度和流量相同情况下,随着坡面粗糙度增加,坡面流雷诺数和佛汝德数均呈减小趋势;同时水流流速减小,阻力系数增大,这说明水流克服阻力做功所消耗的能量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流 雷诺数 佛汝德数 阻力系数 流速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祁连山区最佳水源涵养植被模式研究——以石羊河上游杂木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9
4
作者 王军德 李元红 +4 位作者 李赞堂 高菁 金彦兆 胡想全 黄津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5875-5885,共11页
以西北干旱区祁连山系杂木河流域为研究区,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对该流域的径流进行模拟研究,探讨了流域尺度和微地形尺度7种不同植被组合模式下水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尺度上,单一植被模式在水分收支各分支中能够明显加大流... 以西北干旱区祁连山系杂木河流域为研究区,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对该流域的径流进行模拟研究,探讨了流域尺度和微地形尺度7种不同植被组合模式下水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尺度上,单一植被模式在水分收支各分支中能够明显加大流域总蒸散发量,减少流域出山径流量,增加流域的水分蓄变量,为水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带来时间变异;组合模式明显改善流域水分收支比例,适度减弱流域蒸散发量,增加流域出山径流,为水资源可持续供给提供恒量保证,减弱局地的水资源时间变异程度;微地形尺度上,各种景观类型的水文效应随着海拔高度变化基本一致,径流深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蒸散发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高度分级中,植被组合模式的不同导致在不同坡度条件下水文效应差异显著,40°坡度是水文效应变化规律发生变化的一个拐点。基于上述分析,提出祁连山区最佳水源涵养效应的生态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区 最佳水源涵养 植被模式 SWAT模型
下载PDF
荒漠植物构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5
作者 孙栋元 赵成义 +2 位作者 王丽娟 盛钰 李菊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81-287,共7页
基于植物构型的内涵,评述了植物构件研究现状、荒漠植物构型研究现状和荒漠植物构型模型及可视化方面的研究,并指出和归纳了荒漠植物构型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荒漠植物构型的研究趋势。指出在未来荒漠植物构型研究中应加强与土壤学、... 基于植物构型的内涵,评述了植物构件研究现状、荒漠植物构型研究现状和荒漠植物构型模型及可视化方面的研究,并指出和归纳了荒漠植物构型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荒漠植物构型的研究趋势。指出在未来荒漠植物构型研究中应加强与土壤学、气象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探讨荒漠植物构型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规律,揭示植物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响应与适应机理。构建荒漠植物生长的构型模型,从而为荒漠地区种群、群落、甚至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植物 构型 构件 构型模型 可视化
下载PDF
坡面薄层水流流态判定方法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6
6
作者 敬向锋 吕宏兴 +3 位作者 潘成忠 潘志宝 雒天峰 吉丽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6-61,共6页
为了研究坡面薄层水流流态的判定方法,从水力学与泥沙动力学观点出发,在4种不同坡度有机玻璃床面与人工粗糙床面(砂粒粒径为0.5~1mm)上对坡面薄层水流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应用水力学二元流雷诺数与泥沙动力学绕流雷诺数对坡面薄层... 为了研究坡面薄层水流流态的判定方法,从水力学与泥沙动力学观点出发,在4种不同坡度有机玻璃床面与人工粗糙床面(砂粒粒径为0.5~1mm)上对坡面薄层水流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应用水力学二元流雷诺数与泥沙动力学绕流雷诺数对坡面薄层水流流态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绕流雷诺数能较好反映坡面薄层水流流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薄层水流 流态 二元流雷诺数 绕流雷诺数
下载PDF
用畦灌试验资料推求土壤入渗参数的非线性回归法 被引量:27
7
作者 张新民 王根绪 +1 位作者 胡想全 王以兵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34,共7页
本文对利用畦灌试验资料推求土壤入渗参数的Maheshwari法和Esfandiari法进行改进,把利用模式搜索技术进行参数计算,改为利用非线性回归法进行多次逼近计算,使计算工作量大大减少。实测资料的验证表明,改进后的方法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 本文对利用畦灌试验资料推求土壤入渗参数的Maheshwari法和Esfandiari法进行改进,把利用模式搜索技术进行参数计算,改为利用非线性回归法进行多次逼近计算,使计算工作量大大减少。实测资料的验证表明,改进后的方法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在此基础上,本文对Maheshwari法、Esfandiari法及经过改进的算法进行了评价,认为几种算法各有优缺点,使用时应根据试验资料及观测精度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参数 水量平衡 土壤入渗性能 畦灌
下载PDF
梯形渠道机翼形量水槽试验 被引量:26
8
作者 潘志宝 吕宏兴 +2 位作者 张晓斐 雒天峰 敬向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7-100,143,共5页
基于Hager对圆锥筒及圆柱体量水槽测流原理分析,推求出梯形渠道机翼形量水槽在自由出流时的流量理论计算公式,指出流量校正系数可由相对水头确定。选择6种收缩比进行了一系列室内模型试验,并根据试验数据建立了相对流量与相对水头的无... 基于Hager对圆锥筒及圆柱体量水槽测流原理分析,推求出梯形渠道机翼形量水槽在自由出流时的流量理论计算公式,指出流量校正系数可由相对水头确定。选择6种收缩比进行了一系列室内模型试验,并根据试验数据建立了相对流量与相对水头的无量纲关系式。结果表明,相对流量与相对水头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流量计算最大相对误差为±3.5%,该量水槽临界淹没度可达0.90,控制断面收缩比为0.372-0.585时可得到较好的量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形渠道 流量测量 机翼形 量水槽 水力特性 试验
下载PDF
秸秆和地膜覆盖下春玉米农田腾发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翟治芬 赵元忠 +2 位作者 景明 张建华 卢艳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6,共5页
通过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和小型蒸发器测定秸秆和地膜覆盖下不同灌水处理春玉米地的腾发量,并结合气象、春玉米叶面积及产量等数据比较不同覆盖方式和灌水处理的优越性。分析了棵间蒸发量与降雨和灌水的脉冲性关系、降雨对腾发总量和参考... 通过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和小型蒸发器测定秸秆和地膜覆盖下不同灌水处理春玉米地的腾发量,并结合气象、春玉米叶面积及产量等数据比较不同覆盖方式和灌水处理的优越性。分析了棵间蒸发量与降雨和灌水的脉冲性关系、降雨对腾发总量和参考作物腾发量的影响,得到各处理下不同生育阶段春玉米棵间蒸发占腾发总量的比例为大?小?大,且秸秆覆盖较地膜覆盖减少无效蒸发的作用强,利用不同处理下腾发总量与叶面积指数所呈现的线性函数关系,可求得春玉米各生育阶段的作物系数和全生育期的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河西干旱地区适度调亏对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不大,地膜覆盖下种植春玉米比秸秆覆盖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秸秆覆盖 腾发总量 棵间蒸发 调亏灌溉 春玉米 河西干旱地区
下载PDF
疏勒河干流径流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孙栋元 齐广平 +3 位作者 马彦麟 鄢继选 武兰珍 康燕霞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7-567,共11页
选取疏勒河干流昌马堡、潘家庄和双塔堡水库站多年实测月、年天然径流作为数据资料,利用线性倾向、Mann-Kendall等方法,研究干流径流量年、年内、年际、季节变化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956-2016年干流年径流呈现昌马堡站[1.075×108... 选取疏勒河干流昌马堡、潘家庄和双塔堡水库站多年实测月、年天然径流作为数据资料,利用线性倾向、Mann-Kendall等方法,研究干流径流量年、年内、年际、季节变化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956-2016年干流年径流呈现昌马堡站[1.075×108 m3·(10 a)-1]>双塔堡水库站[0.253×108 m3·(10 a)-1]>潘家庄站[0.126×108 m3·(10 a)-1]的线性倾向率,且呈现增加变化趋势;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径流主要集中于5~9月,占年径流量的50%以上;径流年际变化均低于和高于多年平均值分别在20世纪70~90年代和21世纪00~10年代;径流不同站点和不同年代平均径流距平呈现差异性季节变化特征,夏季径流量增加对各站点年径流量影响最大;径流突变时间和特征因不同站点呈现不同变化特征,3个水文站突变点分别为1998年、2012年和2006年。研究结果对促进区域水资源综合管理与科学调配,指导区域中长期水资源综合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变化特征 疏勒河干流
下载PDF
作物调亏灌溉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2
11
作者 郭松年 丁林 王福霞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16,共5页
就调亏灌溉的研究历史,水分利用效率、作物品质与调亏灌溉的关系,调亏灌溉的生物学基础,作物对调亏灌溉的反应,调亏灌溉效应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对调亏灌溉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调亏灌溉 灌溉理论 灌溉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西北干旱缺水区大田作物滴灌灌溉制度试验 被引量:19
12
作者 赵自明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3,共5页
通过试验及分析建立了春小麦滴灌次数、滴灌定额与作物产量及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函数关系.在春小麦—玉米间作的模式下,设计了11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33个小区.通过试验及分析,建立了春小麦—玉米间作滴灌次数与玉米产量的函数关系.运用回... 通过试验及分析建立了春小麦滴灌次数、滴灌定额与作物产量及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函数关系.在春小麦—玉米间作的模式下,设计了11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33个小区.通过试验及分析,建立了春小麦—玉米间作滴灌次数与玉米产量的函数关系.运用回归分析得到了间作玉米组分的滴灌条件下产量与全生育期灌溉定额的函数关系.根据试验结果,并得出了两种种植模式下的滴灌的优化灌溉制度,为大面积推广大田滴灌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灌溉制度 大田作物 试验研究
下载PDF
旱作区生物降解膜对土壤温度、水分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白有帅 贾生海 +1 位作者 黄彩霞 雒天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58-1563,共6页
为探索旱作区生物降解膜对春小麦的影响,在甘肃兰州对春小麦进行了生物降解膜、普通地膜和露地栽培条件下,土壤温度、水分和小麦产量的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降解膜和普通地膜处理下,春小麦全生育期0-25cm土层土壤温度比露地高0.78... 为探索旱作区生物降解膜对春小麦的影响,在甘肃兰州对春小麦进行了生物降解膜、普通地膜和露地栽培条件下,土壤温度、水分和小麦产量的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生物降解膜和普通地膜处理下,春小麦全生育期0-25cm土层土壤温度比露地高0.78℃和1.84℃;在小麦苗期-抽穗期,两种覆膜处理对地温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小麦抽穗之后,生物降解膜对土壤的增温效果显著低于普通地膜;小麦抽穗之前,两种覆膜处理下土壤日温度变化趋势差异不明显,抽穗期及后期生物降解膜处理日温度变化趋势与露地无差异。0-200cm土壤含水量在小麦苗期-抽穗期,两个覆膜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露地处理;在开花期-灌浆期,生物降解膜处理显著高于露地、低于普通膜处理;在成熟期,生物降解膜处理较普通地膜处理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露地。两种覆膜处理小麦的产量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露地处理,分别较露地增加24.03%和32.72%。综上所述,在旱区春小麦栽培中,以生物降解膜代替普通地膜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膜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春小麦 生长指标 产量
下载PDF
城门洞形断面隧洞临界水深度的近似算法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正中 陈涛 +1 位作者 张新民 张旭东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12-814,共3页
城门洞形断面是输水隧洞工程中一种经常采用的过水断面形式。其临界水深方程是含未知参数的超越方程 ,数学上无解析解。常见计算方法有图解法或迭代试算法。这些方法都繁琐复杂 ,而且图解法误差大 ,还依赖图表 ,不便应用。为满足生产实... 城门洞形断面是输水隧洞工程中一种经常采用的过水断面形式。其临界水深方程是含未知参数的超越方程 ,数学上无解析解。常见计算方法有图解法或迭代试算法。这些方法都繁琐复杂 ,而且图解法误差大 ,还依赖图表 ,不便应用。为满足生产实践之急需 ,通过对其临界流基本方程的数学变换 ,并应用优化拟合原理 ,给出其近似解析解 ,从而提出一种近似计算公式。结果表明 :在实用范围内 (临界水深度与拱顶半径之比在 1.1到 1.8之间 ) ,临界水深度的最大误差不超过 0 .5 %。该法比现行的查图查表法、迭代试算法更简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水隧洞 城门洞形断面 临界水深 近似计算公式
原文传递
浅析我国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5
作者 叶知晖 吴建东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0年第6期113-115,167,共4页
通过阐述国内外的主要防渗技术,分析了目前我国在防渗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现代科技提升混凝土防渗材料性能,加强已有材料的深入研究,利用现有材料特性组合新型复合材料,积极研发管道新材料等建议,为我国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技术... 通过阐述国内外的主要防渗技术,分析了目前我国在防渗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现代科技提升混凝土防渗材料性能,加强已有材料的深入研究,利用现有材料特性组合新型复合材料,积极研发管道新材料等建议,为我国农田灌溉渠道防渗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用水 渠道防渗 新型材料 措施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和SUFI-2算法的石羊河流域月径流分布式模拟 被引量:19
16
作者 宋增芳 曾建军 +4 位作者 金彦兆 胡想全 孙栋元 卢书超 张云亮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5期172-177,共6页
[目的]揭示石羊河流域径流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为旱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石羊河流域DEM、气象、土壤、1995与2000年2期土地利用等数据,结合RS和GIS技术,构建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基于SWAT模型... [目的]揭示石羊河流域径流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为旱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石羊河流域DEM、气象、土壤、1995与2000年2期土地利用等数据,结合RS和GIS技术,构建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基于SWAT模型及SUFI-2算法,对石羊河流域1980—2009年的月径流过程进行模拟。[结果]流域内1995与2000年土地利用均以耕地、林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面积显著增加,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减少为主;影响SWAT模型模拟效果前3位的参数分别是CN2,Alpha_Bf,Timp;校正期和验证期月流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拟合较好,其Nash Suttcliffe系数Ens和相关系数R2均大于0.8,相对误差|Re|均小于10%。[结论]采用SUFI-2算法的SWAT模型在石羊河流域月径流模拟中具有一定程度的适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流域 SWAT模型 SUFI-2 径流 模拟
下载PDF
基于生态保护目标的疏勒河中游绿洲生态环境需水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孙栋元 杨俊 +2 位作者 胡想全 金彦兆 张云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08-1020,共13页
以疏勒河中游绿洲为研究对象,基于RS和GIS技术,选择1990年、2000年和2013年Landsat TM/ETM影像解译成果作为中游绿洲生态演变研究的基础资料,并确定了中游绿洲2020年和2030年生态保护目标。根据疏勒河中游绿洲生态环境需水特征,建立了... 以疏勒河中游绿洲为研究对象,基于RS和GIS技术,选择1990年、2000年和2013年Landsat TM/ETM影像解译成果作为中游绿洲生态演变研究的基础资料,并确定了中游绿洲2020年和2030年生态保护目标。根据疏勒河中游绿洲生态环境需水特征,建立了基于天然植被、河流、湿地和防治耕地盐碱化的疏勒河中游绿洲生态环境需水定量化模型,并估算了现状和保护目标下流域中游绿洲生态需水量,从而为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通过计算得出了疏勒河中游绿洲2013、2020和2030年天然植被、河流基本生态、河流输沙、河流渗漏补给、水面蒸发、湿地生态和防治耕地盐碱化生态环境需水量。同时得出疏勒河中游绿洲2013、2020和2030年疏勒河中游绿洲最大、最小和最适生态环境需水量分别为7.42×10~8、7.09×10~8、7.29×10~8,8.24×10~8、7.91×10~8、8.11×10~8m^3和9.12×10~8、8.79×10~8、8.99×10~8m^3。2013、2020和2030年疏勒河中游绿洲生态环境需水量年内变化主要集中于5—8月,累积生态环境需水量占全年的比例分别为58.01%、58.08%和58.13%;疏勒河中游绿洲生态环境需水量瓜州所占比例相对较大,玉门相对最小,敦煌介于二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勒河中游 绿洲 生态环境需水 生态保护目标
下载PDF
疏勒河中游绿洲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估算与预测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孙栋元 胡想全 +2 位作者 金彦兆 张云亮 李元红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4-161,共8页
以疏勒河流域中游绿洲为研究区,借助统计分析法、遥感和GIS技术方法对2013年疏勒河中游绿洲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解译与分析,得出各种天然植被覆盖状况数据,利用典型的潜水蒸发模型—阿维里扬诺夫公式对研究区内各县区的天然植... 以疏勒河流域中游绿洲为研究区,借助统计分析法、遥感和GIS技术方法对2013年疏勒河中游绿洲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解译与分析,得出各种天然植被覆盖状况数据,利用典型的潜水蒸发模型—阿维里扬诺夫公式对研究区内各县区的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进行了估算,并对未来天然植被面积和生态需水量进行了预测,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合理分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疏勒河中游绿洲现状天然植被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8 768.97×104m3,最大生态需水量为46643.04×10^4m^3,其中,天然林地生态需水量为1 187.71×10^4-2 898.72×10^4m^3,天然草地生态需水量为17 581.27×10^4-43 744.32×10^4m^3,瓜州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为9 685.06×10^4-23 392.09×10^4m^3,玉门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6 552.11×10^4-17 133.45×10^4m^3,敦煌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为2 531.80×10^4-6 117.50×10^4m^3。2020年疏勒河中游绿洲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预测为20 655.96×10^4-66 614.75×10^4m^3,其中,天然林地生态需水量为1 316.57×10^4-3 855.91×10^4m^3,天然草地生态需水量为19 339.39×10^4-62 758.84×10^4m^3;2030年疏勒河中游绿洲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预测为22 721.55×10^4-85 584.09×10^4m^3,其中,天然林地生态需水量为1 448.22×10^4-4970.08×10^4m^3,天然草地生态需水量为21 273.33×10^4-80 614.01×10^4m^3。研究结果对促进疏勒河流域生态水权研究、水量分配以及区域生态保护、水资源合理配置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指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人类活动影响下区域天然植被需水规律研究、不同生态功能区植被生态需水规律以及基于生态保护目标的区域生态需水量及阈值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勒河中游 绿洲 天然植被 生态需水
下载PDF
水联网智慧灌区节水灌溉技术综合水效率评价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索滢 孟彤彤 +2 位作者 马海峰 刘得俊 王忠静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8-144,共7页
【目的】针对节水灌溉规模化推广遇到的问题,构建适应现阶段发展的综合水效率评价体系。【方法】结合文献调研、内涵分析、知识管理重构,从技术水平、经济社会、生态环保3个维度,提出了精量性、经济性、智能性、生态性、低碳性5个方面... 【目的】针对节水灌溉规模化推广遇到的问题,构建适应现阶段发展的综合水效率评价体系。【方法】结合文献调研、内涵分析、知识管理重构,从技术水平、经济社会、生态环保3个维度,提出了精量性、经济性、智能性、生态性、低碳性5个方面的节水灌溉综合水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精量性包括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灌水均匀度和量水技术推广率;经济性包括增产率、投资回收年限和水费收缴率;智能性包括运行管理便利、土壤墒情监测率和水源风险适应性;生态性包括植被覆盖、土壤盐碱化改善和地表水及地下水改善程度;低碳性包括节能和省地。【结果】用层次分析法评价了甘肃、宁夏、青海3省(区)万亩级水联网节水灌溉示范区综合水效率,青海光伏提水节灌示范区因光伏提水效能提升、灌溉均匀度提高和实现远程控制无人值守,综合水效率提升了32.8%;甘肃自流精量节灌示范区因实施测控一体化闸门全渠系智能调度,提升了灌水可控性、计量可靠性和水费缴纳率,降低能耗、节省劳力,综合水效率提升了26.6%;宁夏扬黄挖潜节灌示范区因改进了泵站机组流量匹配、延长了水联网链路,提升了供水能力、节水能力和灌溉保证率,综合水效率提升了27.5%。【结论】灌区现代化发展要建立从源头到田间全过程的综合效能评价体系,提升灌区数字化监测、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调度水平是提升灌区综合水效率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 综合水效率 中国西北地区 层次分析法 智慧灌区
下载PDF
彭曼公式在参考作物需水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单鱼洋 张新民 陈丽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196-4197,共2页
介绍几种作物需水量常用计算方法,并且利用彭曼公式计算甘肃省庆阳市巴家嘴灌区玉米的需水量,结果证明彭曼公式计算结果比以往的计算更为精确,从而为整个灌区的灌溉规划和管理提供了更为有利的依据。
关键词 作物需水量 彭曼公式 巴家嘴灌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