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贺江水系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来源及潜在生态风险 被引量:35
1
作者 宁增平 蓝小龙 +4 位作者 黄正玉 陈海燕 刘意章 肖唐付 赵彦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036-3047,共12页
以珠江一级支流——贺江水系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和电感耦合光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As、Cd、Co、Cr、Cu、Mn、Ni、Pb、Sb、Tl、V、Zn和Fe等金属元素含量,查明流域沉积物... 以珠江一级支流——贺江水系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和电感耦合光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As、Cd、Co、Cr、Cu、Mn、Ni、Pb、Sb、Tl、V、Zn和Fe等金属元素含量,查明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探讨贺江流域表层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并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富集因子法和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了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贺江流域表层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活动影响,As、Cd、Cu、Mn、Pb、Sb、Tl和Zn的平均含量高于我国西南五省水系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的平均值,而其它元素含量相对较低;地累积指数法(I_(geo))和富集因子法(EF)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贺江流域表层水系沉积物污染程度大小依次为Sb>As>Cd>Pb>Zn>Tl>Cu>Mn>Co>V>Ni>Cr,其中,未受Co、Cr、Ni和V污染;各金属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irE大小依次为Sb>Tl>As>Cd>Pb>Cu>Co>Ni>Zn>V>Mn>Cr,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65.63~1142,其中,As、Cd、Sb和Tl的生态风险指数irE之和占综合指数RI的平均百分比为88.30%,表明As、Cd、Sb和Tl等4种重金属具有极强的生态风险;主成分分析提取的两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79.80%,结合野外调查资料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s、Cd、Cu、Mn、Pb、Sb、Tl、Zn主要源于农业生产活动、城镇生活污水、鱼养殖业和矿业活动的贡献,而Fe、Co、Cr、Ni和V则主要源于岩石自然风化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沉积物 来源 空间分布特征 生态风险 贺江
下载PDF
都柳江水系沉积物锑等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 被引量:33
2
作者 宁增平 肖青相 +4 位作者 蓝小龙 刘意章 肖唐付 赵彦龙 吴世良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784-2792,共9页
以都柳江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其重金属含量,查明了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探讨了都柳江表层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并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富集因子法... 以都柳江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其重金属含量,查明了流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探讨了都柳江表层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并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富集因子法和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了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都柳江表层沉积物中Sb含量极高,可达7 080 mg·kg^(-1),且从上游到下游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As、Cd、Co、Cr、Cu、Mo、Ni、Pb、Tl和Zn等含量变化不大;(2)主成分分析提取的两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77.67%,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来源主要包括:矿业活动和自然源等;(3)地累积指数和富集因子表明,都柳江水系沉积物中Sb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As和Cd,Co、Cu、Mo、Ni、Pb、Tl和Zn的污染较轻,未受Cr污染;(4)各金属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ir)依次为Sb>Cd>As>Co>Ni>Pb>Cu>Zn>Cr,而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结果表明,中度生态风险及以上等级的样品约占58.1%,严重生态风险等级的样点主要集中在受锑矿采选冶活动影响和支流八洛河汇入后等周边采样点位;都柳江流域各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在综合指数中占主导地位的是Sb,表明Sb在都柳江流域水系沉积物中具有极强的生态风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沉积物 空间分布特征 生态风险 都柳江
原文传递
七项河流附着硅藻指数在东江的适用性评估 被引量:28
3
作者 邓培雁 雷远达 +1 位作者 刘威 王旭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5014-5024,共11页
综合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箱型图分析等统计方法评估了河流附着硅藻生物指数(Biological Diatom Index,IBD)、硅藻营养化指数(Trophic Diatom Index,TDI)、斯雷德切克指数(Sládecˇek's Index,SLA)、特定污染敏感指数(Spec... 综合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箱型图分析等统计方法评估了河流附着硅藻生物指数(Biological Diatom Index,IBD)、硅藻营养化指数(Trophic Diatom Index,TDI)、斯雷德切克指数(Sládecˇek's Index,SLA)、特定污染敏感指数(Specific Polluosensitivity Index,IPS)、硅藻属指数(Generic Diatom Index,IDG)、戴斯指数(Descy Index,DESCY)和欧盟硅藻指数(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Index,CEE)在东江流域河流水质评价中的适用性。结果显示:SLA与IPS,CEE显著相关(P<0.05),CEE与TDI不相关,其余指标间均极显著相关(P<0.01)。SLA与13项水质理化指标均无相关性,TDI与含氯度(Cl)显著负相关,CEE与溶解氧(DO)、电导率(Cond.)、总氮(TN)显著正相关(P<0.05),其余指标与氨氮(NH4-N)、pH不存在线性相关,与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高锰酸盐指数(CODKMnO4)、亚硝氮(NO2-N)、硝氮(NO3-N),总磷(TP)具极显著相关性(P<0.01)。13项水质理化指标中主成分负荷贡献大于50%的八项理化参数DO、BOD5、CODKMnO4、TN、NO3-N、NO2-N、TP和SiO2将试验区水质分为四组。IPS、IBD、IDG和CEE与水质物化分类一致性较好。IPS、IBD、IDG和CEE的逐步判别分析(引入P=0.20,剔除P=0.25)显示IPS和CEE都只选出了NO2-N,分类判别的正确率分别为55.6%和48.1%;IBD引入了NO2-N,CODKMnO4和DO 3个解释变量,判别正确率74.1%;IDG引入BOD5和NO3-N两个变量,分组正确率63.0%。硅藻群落聚类显示,IBD和IDG在水质物化分类的箱型图中呈现出明显合理的趋势。以上研究表明IBD和IDG硅藻指数最适合用于东江河流水质生物监测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着硅藻 东江 水质评价
下载PDF
基于5种大型底栖动物评价指数的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27
4
作者 盛萧 毛建忠 +3 位作者 曹然 黎征武 王旭涛 邓培雁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1期75-82,共8页
基于24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监测数据,Goodnight-Whitley修正指数(GBI指数)、average score per taxon(ASPT)指数、family biotic index(FBI)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B-IBI)指数5种不同... 基于24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监测数据,Goodnight-Whitley修正指数(GBI指数)、average score per taxon(ASPT)指数、family biotic index(FBI)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B-IBI)指数5种不同的生物评价指数,对东江流域的主要干支流进行河流生态健康评价,并研究不同生物评价指数在东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东江流域的整体健康状态处于中等水平,河流上游水质多达到"良好",中游水质多为"一般",下游水质则为"较差"或"极差"。分析了不同指数对不同类型人类干扰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除ASPT指数外,其余4种指数在不同程度上均能较显著地反映人类干扰的影响。其中,GBI指数对磷污染指示作用最佳;FBI指数对NO-2-N的污染指示最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对有机污染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并与电导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B-IBI指数与DO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并能很好地指示NH+4-N污染。利用不同的生物评价指数对东江进行综合评价,不仅能较为可靠地反映东江流域水质的整体状况,而且能指示不同人类干扰活动对东江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评价指数 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东江
下载PDF
水质对东江流域附生硅藻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邓培雁 张婉 +3 位作者 王旭涛 曾宝强 刘翔 刘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52-1861,共10页
运用相关分析(CA),典型对应分析(CCA),加权平均分析(WA)研究了影响东江流域附生硅藻的主要水质因子及对应的最适生态范围。CA显示,13项水质指标中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氨氮(NH4-N)、亚硝氮(NO2-N)、氯化物(Cl)、五日生化需氧量... 运用相关分析(CA),典型对应分析(CCA),加权平均分析(WA)研究了影响东江流域附生硅藻的主要水质因子及对应的最适生态范围。CA显示,13项水质指标中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氨氮(NH4-N)、亚硝氮(NO2-N)、氯化物(Cl)、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磷酸盐(PO4-P)与其它指标间的相关性较强(P<0.05),其余指标间相关性较低(P<0.05)。以相关性较弱的p H、电导率(Cond.)、硅酸盐(Si O2)、总磷(TP)、总氮(TN)、硝氮(NO3-N)、化学需氧量(CODKMn O4)进行CCA分析,排序显示影响附生硅藻的水质因子依次为Cond.、NO3-N、CODKMn O4、TP、TN,对应的生态最适范围分别为39.20—642.00μs/cm、0.46—2.77mg/L、1.0—5.5mg/L、0.02—0.64mg/L、0.48—3.43mg/L。研究表明,Cond、NO3-N、CODKMn O4、TP、TN是影响东江附生硅藻分布的主要水质因子,Cyclostephanos invisitatus、Gomphonema olivaceum、Nitzschia acicularis、N.capitellata、N.intermedia可以指示东江较高的电导率,Aulacoseira ambigua、A.lirata、Cyclotella meneghiniana、Cyclostephanos invisitatus、Eunotia minor、Nitzschia acicularis、N.Clausii、Pinnularia subcapitata是东江TN、TP污染的指示种。Nitzschia acicularis对TN、TP的耐受性最高,Navicula eidrigiana对TN、TP敏感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 附生硅藻 典型对应分析 加权平均回归分析 指示种
下载PDF
经典与非经典生物操纵理论及其应用 被引量:25
6
作者 此里能布 毛建忠 黄少峰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6-90,共5页
湖泊是我国的重要水资源之一,为人类提供了无法替代的生态及社会服务功能。但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以食物网为基础的经典与非经典生物操纵成为湖泊富营养化修复的重要理论支撑。论文综述了经典与非经典生物操纵理论的原理、发展... 湖泊是我国的重要水资源之一,为人类提供了无法替代的生态及社会服务功能。但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以食物网为基础的经典与非经典生物操纵成为湖泊富营养化修复的重要理论支撑。论文综述了经典与非经典生物操纵理论的原理、发展与应用,分析了鱼类(肉食性、滤食性)、浮游动物在控制藻类数量上发挥的功能,并讨论了两种理论的适用条件及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以期为我国富营养化湖泊修复工作提供参考。经典与非经典生物操纵理论均是通过改变食物网结构控制藻类,分别利用浮游动物、滤食性鱼类控制藻类数量,但两者都未降低水中N、P含量。因此,实施有效的藻类水华生物操纵应与其它修复措施联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富营养化 修复 生物操纵 非经典生物操纵
下载PDF
自动索氏抽提-凝胶渗透色谱(GPC)-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 被引量:23
7
作者 李斌 刘昕宇 +3 位作者 解启来 汤嘉骏 贾妍艳 徐晨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6-242,共7页
采用自动索氏抽提-凝胶渗透色谱(GPC)-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建立了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检测方法.通过对自动索氏抽提提取条件、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条件进行优化.以丙酮∶正己烷(V∶V=1∶1)作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160℃,用乙酸乙... 采用自动索氏抽提-凝胶渗透色谱(GPC)-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建立了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检测方法.通过对自动索氏抽提提取条件、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条件进行优化.以丙酮∶正己烷(V∶V=1∶1)作为提取溶剂,提取温度160℃,用乙酸乙酯∶环己烷(V∶V=1∶1)定容至40 mL,转移上GPC.GPC在线浓缩系统真空腔真空度为180 mbar/190 mbar,以乙酸乙酯∶环己烷(V∶V=1∶1)为流动相,流速为5 mL·min-1,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和定量分析.在优化条件下,16种多环芳烃和19种有机氯农药在10—1000μg·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检出限(S/N=3)为0.008—0.353μg·kg-1.加标水平为10、50、100μg·kg-1时,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7.6%—106.1%、79.9%—108.7%和80.6%—107.8%,相对标准偏差(RSDs,n=5)均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有机氯农药 自动索氏抽提 凝胶渗透色谱 气相色谱 质谱
下载PDF
漓江水质硅藻生物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赵湘桂 蔡德所 +1 位作者 刘威 王旭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2-147,共6页
以漓江为示范区,比较硅藻IBD、IPS指数与我国现有河流物化监测的差异性,并对漓江生态状况进行评估。水质物化评价显示漓江为Ⅲ类及优于Ⅲ类以上水体,硅藻IPS和IBD评价表明漓江为中等及中等以上水体,不同的监测断面,水质物化与硅藻IPS及... 以漓江为示范区,比较硅藻IBD、IPS指数与我国现有河流物化监测的差异性,并对漓江生态状况进行评估。水质物化评价显示漓江为Ⅲ类及优于Ⅲ类以上水体,硅藻IPS和IBD评价表明漓江为中等及中等以上水体,不同的监测断面,水质物化与硅藻IPS及IBD生物评价结果不完全一致。硅藻生态类群组成显示,9月较3月耐中污染和强污染种群、异养硅藻、喜好低氧硅藻类群明显增加,水质下降,不同月份水体均以喜中性和碱性的硅藻类群为主。IBD、IPS指数均与水体溶解氧呈显著正相关(P<0.05)。以上结果对开展我国河流生物监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该方法均基于国外河流硅藻生物监测技术,其适用性还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 硅藻 生物监测
下载PDF
B-IBI在东江河流健康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盛萧 黄小追 +2 位作者 徐海升 邓培雁 王旭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2-60,共9页
基于东江流域24个采样点的底栖无脊椎动物监测数据,构建生物完整性指数,采用比值法统一筛选出的核心参数的量纲,将各个参数累加得到B-IBI值.以参照点B-IBI值的25%分位数为健康基准值,小于25%分位数值的进行4等分,划分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标... 基于东江流域24个采样点的底栖无脊椎动物监测数据,构建生物完整性指数,采用比值法统一筛选出的核心参数的量纲,将各个参数累加得到B-IBI值.以参照点B-IBI值的25%分位数为健康基准值,小于25%分位数值的进行4等分,划分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标准:B-IBI≥3.87为健康;2.90≤B-IBI<3.87为亚健康;1.93≤B-IBI<2.90为一般;0.97≤B-IBI<1.93为差;B-IBI<0.97为极差.运用构建的B-IBI对东江流域的主要干支流进行健康评估,结果显示,全流域24个样点中达到"健康"和"亚健康"水平的占29.2%,"一般"占29.2%,"差"和"极差"占4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BI 底栖无脊椎动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东江 河流健康评估
下载PDF
桂江流域附生硅藻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0
作者 邓培雁 雷远达 +3 位作者 刘威 黄少锋 王旭涛 赵彦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96-2203,共8页
研究了桂江流域水质、土地利用、地理因素对河流附生硅藻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桂江流域电导率(Conductivity,Cond.)由下游至源头呈降低趋势,其它水质参数变化趋势不明显。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显示前两个主成... 研究了桂江流域水质、土地利用、地理因素对河流附生硅藻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桂江流域电导率(Conductivity,Cond.)由下游至源头呈降低趋势,其它水质参数变化趋势不明显。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显示前两个主成分共解释了56.2%的水质特征,第一轴反映了氨氮(NH4-N)、硝氮(NO3-N)、总氮(Total Nitrogen,TN)的变化梯度,第二轴反映了水温(WT)、pH、Cond.、溶解氧(Dissolve Oxygen,DO)的变化梯度。桂江流域硅藻特定污染敏感指数(Specific PolluoSensitivity Index,IPS)和硅藻生物指数(Biological Diatom Index,IBD)下游低于源头,差异不显著,与多项水质、土地利用以及地理因子呈线性显著相关。24个样地共发现112种硅藻,丰富度大于5%的37种,丰富度最大的几个种类依次为Achnanthidium minutissimum,A.pusilla,A.tropica,Cymbella laevis。对应分析(Corresponding Analysis,CA)显示桂江流域存在3个差异较大的硅藻群落,流域下游以Nitzschia recta为优势种,A.lanceolata、Amphora montan、Planothidium frequentissimum在中下游丰度较高,上游区域种类较多。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排序前两轴解释了硅藻群落变异程度的28.60%,CCA排序轴1与水质(Cond.、WT、NH4-N、NO3-N、TN)和土地利用(城市面积、农田面积、植被覆盖)显著负相关,与地理因素(流域面积、海拔、坡度)显著正相关,第二轴与浊度(NTU)显著正相关(P<0.05)。偏典型相关分析(Partial CCAAnalyses)显示,土地利用、地理因子、水质分别解释了桂江流域硅藻群落变异的7.20%,17.50%,48.50%。结果表明,桂江流域附生硅藻群落结构是水质、地理因子和土地利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水质起决定性作用,电导和不同形态的氮是影响附生硅藻群落结构的主要水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江流域 硅藻 典型对应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西江干流河水主要离子及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特征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兵 李心清 +2 位作者 袁洪林 周会 赵彦龙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2-350,共9页
水环境中锶(Sr)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区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流域盆地岩石风化速率等地球化学行为,因此河流环境中Sr的地球化学行为是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中国南方西江干流及其支流河水主要阴阳离子及Sr... 水环境中锶(Sr)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区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流域盆地岩石风化速率等地球化学行为,因此河流环境中Sr的地球化学行为是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中国南方西江干流及其支流河水主要阴阳离子及Sr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发现其水化学组成主要以Ca2+、Mg2+、HCO3-和SO42-离子为主,分别占阴阳离子组成的80%以上。郁江河水具有较高的Sr同位素比值(87Sr/86Sr=0.71049)和较低的Sr含量(0.0263mg/L),而西江河水具有较低的Sr同位素比值以及较高的Sr含量,其Sr含量变化范围在0.0667~0.187mg/L之间,平均含量为0.136mg/L;Sr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在0.70856~0.70936之间,平均比值为0.70894。与世界主要河流水体中Sr含量平均值(0.078mg/L)及Sr同位素比值(87Sr/86Sr=0.7119)相比,西江干流水体具有较高的Sr含量及较低的Sr同位素比值。两条河流河水中主要离子及Sr的来源存在显著差异,西江干流河水中的主要溶解离子及Sr同位素主要源于碳酸盐岩(石灰岩和白云岩)的风化作用,主要受黔江及其上游红水河等化学组成所控制,而郁江则主要受碎屑岩风化作用的影响;同时,中上游地区的酸沉降及人类活动的输入可能导致西江干流水体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而郁江受污染程度则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 风化作用 气候变化 水化学 水污染 西江
下载PDF
广西龙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及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15
12
作者 蓝小龙 宁增平 +5 位作者 肖青相 黄正玉 刘意章 肖唐付 赵彦龙 吴世良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48-757,共10页
系统采集广西龙江3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测定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生物可利用态含量,结合富集因子(EF)污染评价方法、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PCA)分析等统计方法,查明了龙江表层沉... 系统采集广西龙江3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测定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生物可利用态含量,结合富集因子(EF)污染评价方法、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PCA)分析等统计方法,查明了龙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As、Cd、Pb、Sb、Zn和Tl)的污染现状、可能来源及其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龙江表层沉积物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As、Cd、Pb、Sb和Zn)污染现象,它们的最大值分别可达67.0、7.42、227、229和807 mg·kg-1.而Tl含量较低,变化范围较小.重金属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干流龙江河中下游、支流大环江下游以及东小江.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小依次为Cd>Sb>Zn>Pb>As>Tl.As、Cd、Pb、Sb和Zn主要来源于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工业、城市生活污水以及农业活动等人为源,而Tl主要来源于矿物、岩石自然风化等自然源.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主要受到来源控制.重金属高生物有效性区域主要集中在人为污染强烈的区域(干流中下游和大环江下游),其中As、Cd、Pb、Sb和Zn的平均生物可利用态比例分别达到26%、51%、49%、38%和47%.龙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高富集系数以及高生物有效性极可能对龙江生态系统造成极高的潜在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空间分布 来源 生物有效性 龙江
原文传递
流溪河水体有机氯农药的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5
13
作者 汤嘉骏 刘昕宇 +4 位作者 詹志薇 解启来 李斌 徐晨 贾妍燕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09-2717,共9页
通过检测流溪河水体18个采样点水样中的有机氯农药浓度,构建了淡水生物对有机氯农药的物种敏感性分布,并计算出各类水生生物的HC5(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 5%the Species)值,预测了不同浓度有机氯农药对生物的潜在影响比例(Potenti... 通过检测流溪河水体18个采样点水样中的有机氯农药浓度,构建了淡水生物对有机氯农药的物种敏感性分布,并计算出各类水生生物的HC5(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 5%the Species)值,预测了不同浓度有机氯农药对生物的潜在影响比例(Potential Affected Fraction,PAF),最后采用商值概率分布法对流溪河水体的有机氯农药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流溪河水体中的有机氯农药浓度在216.41~389.70 ng·L-1之间,平均值为293.02 ng·L-1;甲体六六六(α-BHC)的HC5值最高,而硫丹硫酸酯和p,p’-滴滴滴(p,p’-DDD)对全部物种的HC5值均低于0.10μg·L-1,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大;当污染物的浓度达到0.50μg·L-1时,除甲体六六六、七氯之外,其余9种有机氯农药对全部物种的PAF值均超过了5%的阈值;除硫丹Ⅱ外,其余10种有机氯农药均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在假定保护95%物种的情况下,硫丹硫酸酯的生态风险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物种敏感性分布 概率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陆源污染物对珠江口水质的影响──珠江八大口门10年水质监测成果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唐锦萍 林南芳 +1 位作者 黎绍佐 鲜于开耀 《人民珠江》 1996年第3期35-41,共7页
该文以10年连续系统的实测资料为根据,结合遥感技术的研究成果,从时空上分析、评述珠江八大口门的水质现状及陆源污染物对水质的影响。
关键词 污染物 水质监测 入海通量 珠江口
下载PDF
Smartchem 200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测定地表水中磷酸盐含量 被引量:13
15
作者 林君铿 涂文子 +1 位作者 梁永津 赵彦龙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0-131,共2页
磷酸盐广泛存在于天然水和废水中,天然水中磷酸盐含量不高,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化肥、冶炼、合成洗涤剂等行业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入河道,导致江河湖海中含有的磷酸盐大幅量增长.磷酸盐含量过高可造成藻类的大量繁殖,导致富营养化... 磷酸盐广泛存在于天然水和废水中,天然水中磷酸盐含量不高,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化肥、冶炼、合成洗涤剂等行业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入河道,导致江河湖海中含有的磷酸盐大幅量增长.磷酸盐含量过高可造成藻类的大量繁殖,导致富营养化,含氧量减少,水质变坏,鱼虾大量死亡.人体短时间内大量摄入可能会导致腹痛与腹泻.所以对地表水中的含磷量加强监测非常必要,目前环保部规定饮用水中磷酸盐质量浓度小于0.40 mg· L-1. 测定水样中磷酸盐常用的方法有离子色谱法、钼锑抗分光光度法、罗丹明6G荧光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GC)、氯化亚锡还原钼蓝法等,其中罗丹明6G荧光分光光度法灵敏度最高,氯化亚锡还原铝蓝法灵敏度较低,干扰也较多.目前广泛采用的是钼锑抗分光光度法,该法具有线性范围宽、操作简单等优点;其主要缺点是络合物稳定时间短,对操作条件要求严格,检出限高,灵敏度低,不利于样品中微量磷的测定,且存在人工操作量大,分析速度慢等缺点[1].SmartChem 200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工作原理实际上是间隔流动分析,可进行连续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含量 化学分析仪 地表水 全自动 测定 荧光分光光度法 间断 罗丹明6G
下载PDF
自动固相萃取-GC/MS测定水中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斌 解启来 +2 位作者 刘昕宇 汤嘉骏 徐晨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2-106,共5页
采用自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建立了地表水中痕量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检测方法。调节水样pH〈2,加入1%甲醇,使用C18固相萃取柱富集,3mL丙酮+3mL二氯甲烷洗脱后浓缩定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全扫描模式进行分析... 采用自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建立了地表水中痕量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检测方法。调节水样pH〈2,加入1%甲醇,使用C18固相萃取柱富集,3mL丙酮+3mL二氯甲烷洗脱后浓缩定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全扫描模式进行分析,选择特征离子定量,方法检出限为0.026-8.772ng/L。加标水平为0.1μg/L时,样品加标回收率在74.8%~109%之间,RSD为0.01%~14.5%。该方法自动化程度高、快速、准确、重复性好,能满足地表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有机氯农药 自动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 质谱 地表水
下载PDF
突发性水污染应急监测与质量控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吴世良 《水利技术监督》 2007年第2期17-19,共3页
本文针对突发性水污染及其应急监测的特点,就突发性水污染应急监测中的质量保证问题进行了探讨,针对性地提出了质量保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 突发性水污染 应急监测 质量控制
下载PDF
流溪河水体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其对淡水生物的生态风险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斌 解启来 +1 位作者 刘昕宇 汤嘉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7-374,共8页
利用自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广州市流溪河流域18个采样点水体中16种优控PAHs的污染水平、组成特征,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水体中PAHs总量在107.5~672.0 ng·L-1之间,平均含量为185.9 ng·L-1;就组成特征而... 利用自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广州市流溪河流域18个采样点水体中16种优控PAHs的污染水平、组成特征,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水体中PAHs总量在107.5~672.0 ng·L-1之间,平均含量为185.9 ng·L-1;就组成特征而言,水体中PAHs以2环(23.4%)、3环(51.8%)和4环(15.2%)为主;与国内外其他河流水体相比,∑PAHs含量水平处于较低水平。通过构建8种常见PAHs对淡水生物的物种敏感性分布曲线,计算出8种PAHs对不同淡水生物的5%危害浓度(HC5)及其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进而分析了8种PAHs的生态风险,并对比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对8种PAHs的敏感性差异。通过评估流溪河水体中PAHs的联合生态风险,8种PAHs对所有物种的生态风险大小依次为苯并[a]芘>蒽>荧蒽>菲>萘>芘>芴>苊;而且8种PAHs对无脊椎动物的毒性与生态风险明显高于脊椎动物。与其他水体相比,流溪河水体中PAHs确实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但尚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物种敏感性分布 淡水生物 生态风险评价 流溪河
下载PDF
粤桂琼区域水源地有机磷农药的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昕宇 汤嘉骏 +4 位作者 张荧 李逸 魏立菲 王俊 解启来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30-1137,共8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粤桂琼(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区域水源地9个采样点水样中的有机磷农药浓度,构建了淡水生物对有机磷农药的物种敏感性分布,并计算出各类水生生物的HC5(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 5%the species)值;采用基于...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粤桂琼(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区域水源地9个采样点水样中的有机磷农药浓度,构建了淡水生物对有机磷农药的物种敏感性分布,并计算出各类水生生物的HC5(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 5%the species)值;采用基于浓度加和模型的混合物风险商值法和商值概率分布法,评价了粤桂琼区域水源地中敌敌畏、内吸磷、阿特拉津、甲基对硫磷、乐果、马拉硫磷和对硫磷7种有机磷农药的的生态风险,同时利用聚类分析法对9个采样点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粤桂琼区域水源地7种有机磷农药的总质量浓度在nd^1 260.95 ng/L之间,平均值为184.68 ng/L,主要以马拉硫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和乐果为主.东莞东江南支流、玉林苏烟水库和柳州柳江水源地的生态风险级别相对较高.敌敌畏、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的HC5值均低于0.1μg/L,这3种物质对生态系统毒性效应较大.根据风险商结果排序可知,粤桂琼区域水源地预防的重点为甲基对硫磷、对硫磷和马拉硫磷对水生生物的危害,其中甲基对硫磷是对混合风险商贡献最高的污染物,其危害指数达21.313;在95%的置信区间内,甲基对硫磷、对硫磷和马拉硫磷的生态风险较大,风险商超过1的概率为5%,应作为最优先控制的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地 有机磷农药 物种敏感性分布 商值概率分布法
下载PDF
西江地表水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和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荧 魏立菲 +3 位作者 李逸 杜韶娴 刘胜玉 刘昕宇 《人民珠江》 2016年第5期76-79,共4页
应用固相萃取富集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方法对西江水系源头至入海口的10个采样点地表水中多环芳烃的浓度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水体中多环芳烃的总量在53.17~140.65 ng·L-1之间,其中致癌... 应用固相萃取富集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方法对西江水系源头至入海口的10个采样点地表水中多环芳烃的浓度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水体中多环芳烃的总量在53.17~140.65 ng·L-1之间,其中致癌性多环芳烃的总量6.16~27.22 ng·L-1,占多环芳烃总量比例小于27%。就其组成而言,各采样点水体中多环芳烃以3环芳烃(42%~56%)为主,除5环芳烃外其他各环均有检出。该区域地表水中具有致癌性多环芳烃的健康危害风险度远大于非致癌多环芳烃所致的风险度,但均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PR)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限值5.0×10-5a-1;其中苯并(a)蒽为致癌类PAHs中年平均风险最大的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地表水 健康风险 西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