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内胚窦瘤的治疗和预后——附40例临床报道 被引量:2
1
作者 那彩凤 《肿瘤防治杂志》 2001年第6期649-650,共2页
目的 :总结 4 0例卵巢内胚窦瘤的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1980年 1月~ 1997年 12月共收治卵巢内胚窦瘤 4 0例 ,Ⅰ期 10例 ,Ⅱ期 8例 ,Ⅲ期 19例 ,Ⅳ期 3例 ,实施以手术为主加联合化疗的综合性治疗。结果 :全组 2年生存率 37 5 % ,... 目的 :总结 4 0例卵巢内胚窦瘤的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1980年 1月~ 1997年 12月共收治卵巢内胚窦瘤 4 0例 ,Ⅰ期 10例 ,Ⅱ期 8例 ,Ⅲ期 19例 ,Ⅳ期 3例 ,实施以手术为主加联合化疗的综合性治疗。结果 :全组 2年生存率 37 5 % ,5年生存率 19 4 %。结论 :影响其预后的诸因素中 ,除临床期别 ,恰当的手术切除范围外 ,术后多疗程的联合化疗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药物疗法 外科学 内胚窦瘤 抗肿瘤药 综合疗法
下载PDF
奥沙利铂、异环磷酰胺、平阳霉素联合化疗治疗复发宫颈癌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智慧 那彩凤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奥沙利铂 异环磷酰胺 平阳霉素 联合治疗 化疗 复发宫颈癌
下载PDF
经皮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那彩凤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第16期476-477,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均采取经皮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术后3~17个月内进行随访,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判定临床效果治疗。结果26例患者治疗后治愈22例占85%,显效... 目的探讨经皮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均采取经皮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术后3~17个月内进行随访,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判定临床效果治疗。结果26例患者治疗后治愈22例占85%,显效3例占12%,好转1例占3%,总有效率100%。结论选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未生育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术 症状性子宫肌瘤
下载PDF
恶性腹膜间皮瘤五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那彩凤 刘满中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2年第3期219-220,共2页
目的 提高对恶性腹膜间皮瘤的认识。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 ,对 5例恶性腹膜间皮瘤的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结果 恶性腹膜间皮瘤术前诊断极为困难 ,常误诊为卵巢癌 ,最终确诊依据病理检查并结合免疫组化。治疗方案为肿瘤细胞减灭术 ,术后... 目的 提高对恶性腹膜间皮瘤的认识。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 ,对 5例恶性腹膜间皮瘤的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结果 恶性腹膜间皮瘤术前诊断极为困难 ,常误诊为卵巢癌 ,最终确诊依据病理检查并结合免疫组化。治疗方案为肿瘤细胞减灭术 ,术后辅以化疗和放疗。结论 本病恶性程度高 ,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腹膜间皮瘤 诊断 综合治疗 预后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瘘的处理 被引量:1
5
作者 宋明 《社区医学杂志》 2015年第16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瘘的处理方法。方法 2012年4月—2013年4月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出现淋巴瘘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导管硬化进行治疗淋巴瘘,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 目的探讨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瘘的处理方法。方法 2012年4月—2013年4月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出现淋巴瘘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导管硬化进行治疗淋巴瘘,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为86%,有效率为12%,复发率为2%;对照组显效率为64%,有效率为16%,复发率为20%,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显效和复发患者上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者在有效患者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导管硬化治疗对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瘘进行处理的方法优于传统手术的方法,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瘘 超声刀 淋巴管 导管 传统手术
原文传递
经阴道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宫颈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应用分析
6
作者 王星 赵跃 +1 位作者 郑鑫 郝莹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年第28期147-148,共2页
目的分析经阴道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宫颈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03月至2020年03月青年宫颈占位性病变患者和老年宫颈占位性病变患者各102例,分别设为试验组和参比组,均接受经阴道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诊断后的诊断... 目的分析经阴道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宫颈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03月至2020年03月青年宫颈占位性病变患者和老年宫颈占位性病变患者各102例,分别设为试验组和参比组,均接受经阴道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诊断后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诊断检查后,试验组检查结果显示67例属于良性病变,33例属于恶性病变,有2例漏诊。参比组检查结果显示48例属于良性病变,51例属于恶性病变,有3例漏诊。两组患者的检查符合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的良性病变率高于参比组,且恶性病变率低(P<0.05)。结论在对宫颈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诊断时,使用经阴道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诊断效果较好,能够辅助医师鉴别病变的良恶性,且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超声弹性成像 宫颈占位性病变 良恶性
下载PDF
10例子宫内膜癌复发因素的临床探讨
7
作者 那彩凤 《中国医药指南》 2008年第16期577-578,共2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因子宫内膜癌复发而住院治疗的10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局部复发4例;远处转移6例;平均复发时间为19个月。此10例中6例已经死亡,6例病例的复发后平均存活时间仅17个月...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因子宫内膜癌复发而住院治疗的10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局部复发4例;远处转移6例;平均复发时间为19个月。此10例中6例已经死亡,6例病例的复发后平均存活时间仅17个月。结论子宫内膜癌的阴道顶端复发与宫颈受累关系较为密切,盆腔复发与附件受累和腹腔冲洗液查见癌细胞关系较为密切,远处转移主要与组织分化不良和深肌层浸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腺癌 肿瘤复发 外科手术
下载PDF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与乳腺癌病理类型分级相关性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邢健 汤洋 +6 位作者 李奇 李洪义 朱敏 魏秀芳 刘鹤 刘新亮 洪静静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0年第10期54-57,83,共5页
目的应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及不同b值下表观扩散系数在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分级及临床价值的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科接收的72例经临床术后证实乳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接受MR检查的临床证实非乳腺癌患者7... 目的应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及不同b值下表观扩散系数在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分级及临床价值的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科接收的72例经临床术后证实乳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接受MR检查的临床证实非乳腺癌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DWI信号强度比较;比较b值1000s/mm2时两组患者的ADC值;观察多b值下不同类型乳腺癌在ADC值上的差异以及比较ADC值在乳腺癌病理分级的价值。结果研究组中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71例出现高信号,1例为等信号;对照组中70例患者表现为等低信号,只有2例患者出现混杂高信号,两组信号强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1000s/mm2时对照组与研究组ADC值存在差异,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下浸润型癌与非浸润性癌ADC值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ADC值在乳腺癌患者中Ⅰ、Ⅱ和Ⅲ级病灶组织的逐渐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乳腺病变良恶性的判定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对于病理分型、临床分级具有较重要临床诊治意义,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喉癌患者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史海霞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15期152-154,共3页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不良情绪的临床效果,以期指导临床下一步护理工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喉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延续性护理。比...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不良情绪的临床效果,以期指导临床下一步护理工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喉癌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延续性护理能够明显改善喉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并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了护理满意度,促进了病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延续性护理 生存质量 不良情绪 护理满意度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布托啡诺调节HIF-1α/VEGF信号通路对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庆冬 宋美微 袁魁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4期2095-2099,共5页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Btpn)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对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以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Btpn(0、2.5、5、10、20、40、80μg/ml)处...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Btpn)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对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以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Btpn(0、2.5、5、10、20、40、80μg/ml)处理Ishikawa细胞,CCK-8法检测Ishikawa细胞增殖,并计算半抑制浓度(IC50)。取对数生长期的Ishikawa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NC组)、低剂量Btpn组(Btpn-L组,5μg/ml)、中剂量Btpn组(Btpn-M组,10μg/ml)、高剂量Btpn组(Btpn-H组,20μg/ml)、DMOG(HIF-1α激活剂)组(10μmol/L)、Btpn-H+DMOG组(20μg/ml+10μmol/L)。划痕实验检测Ishikawa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Ishikawa细胞侵袭能力;Matrigel基质胶法检测Ishikawa细胞管腔形成;Western blot检测Ishikawa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环氧化酶-2(COX-2)、HIF-1α、VEGF蛋白表达。结果与0μg/ml Btpn比较,2.5、5、10、20、40、80μg/ml Btpn处理的Ishikawa细胞OD450值降低(P<0.05),经计算得IC50值为19.24μg/ml,因此,选取5、10、20μg/ml Btpn作为后续处理Ishikawa细胞的低、中、高剂量浓度。与NC组比较,Btpn-L组、Btpn-M组、Btpn-H组Ishikawa细胞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目、管腔形成数、MMP-2、MMP-9、COX-2、HIF-1α、VEGF蛋白表达降低,DMOG组Ishikawa细胞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目、管腔形成数、MMP-2、MMP-9、COX-2、HIF-1α、VEGF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Btpn-H组比较,Btpn-H+DMOG组Ishikawa细胞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目、管腔形成数、MMP-2、MMP-9、COX-2、HIF-1α、VEGF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Btpn可能通过抑制HIF-1α/VEGF信号通路抑制Ishikawa细胞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布托啡诺 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 迁移 侵袭 血管生成
下载PDF
MR功能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洪义 杨瑞达 +2 位作者 汤洋 刘鹤 邢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1期148-150,共3页
近年由于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周围环境的变化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已居女性恶性肿瘤的发病首位,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虽然乳腺癌早期通常无任何临床症状,但能够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仍然是有效降... 近年由于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周围环境的变化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已居女性恶性肿瘤的发病首位,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虽然乳腺癌早期通常无任何临床症状,但能够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仍然是有效降低乳腺癌病死率、改善预后的至关重要。有相关文献报道,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在原位癌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R平扫 动态增强扫描 DWI MRS MRE SWI
下载PDF
芦荟大黄素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富泽龙 刘晓霓 +2 位作者 张承玉 金秀东 郑学芝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8-11,共4页
目的:是研究芦荟大黄素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空白对照组加培养基、阴性对照组加2‰DMSO、阳性对照组加5-氟尿嘧啶、芦荟大黄素组(终浓度分别为25μg/mL、50μg/mL、100μg/mL);孵育12、24、48h;采用MTT法观察增殖... 目的:是研究芦荟大黄素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空白对照组加培养基、阴性对照组加2‰DMSO、阳性对照组加5-氟尿嘧啶、芦荟大黄素组(终浓度分别为25μg/mL、50μg/mL、100μg/mL);孵育12、24、48h;采用MTT法观察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芦荟大黄素在25μg/mL^100μg/mL浓度范围内作用12h,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作用24h和48h时能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芦荟大黄素能明显抑制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大黄素 胃癌 MTT
下载PDF
亚甲蓝示踪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应用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邵彬 巴图 +2 位作者 郭冰 张泽星 富泽龙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8年第4期310-311,共2页
目的 观察亚甲蓝示踪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用1%亚甲蓝为染料的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资料67例,年龄28—72岁,平均51岁,均为女性。其中,T1N0M027例,T2N0M... 目的 观察亚甲蓝示踪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用1%亚甲蓝为染料的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资料67例,年龄28—72岁,平均51岁,均为女性。其中,T1N0M027例,T2N0M029例,T3N0M011例。结果 检出率为89.9%(60/67),假阴性率为6.2%(3/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
原文传递
138例^(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芦亚洲 高晓峰 +2 位作者 丁义 陈玉敏 穆永海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6年第5期512-513,共2页
目的评价^(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及合并甲状腺外转移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常见副作用发生情况。方法对138例经病理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及合并甲状腺外转移的患者采用^(131)I进行治疗,"清甲"、淋巴结... 目的评价^(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及合并甲状腺外转移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其常见副作用发生情况。方法对138例经病理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及合并甲状腺外转移的患者采用^(131)I进行治疗,"清甲"、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或骨转移剂量分别为3.7GBq、5.55 GBq、7.4 GBq。结果通过1~2次^(131)I治疗,89例清甲患者中完全清除残留甲状腺者86例,完全清除率96.6%,不完全清除者3例。合并甲状腺外转移49例患者中,通过3~6次治疗后治愈或好转者43例。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应根据术后分期及复发危险度分层选择性应用^(131)I进行清甲及对合并甲状腺外转移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常见副作用相对较少,一般轻微可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131)I治疗 疗效分析 副作用及并发症
下载PDF
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体会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智慧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4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9年2月在牡丹江市肿瘤医院住院的宫颈癌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0例手术患者,无手术死亡病例,非手术45例。其中0期6例、Ⅰa期26例、Ⅰb期42例、Ⅱa期16例、...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9年2月在牡丹江市肿瘤医院住院的宫颈癌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0例手术患者,无手术死亡病例,非手术45例。其中0期6例、Ⅰa期26例、Ⅰb期42例、Ⅱa期16例、Ⅱb期28例、Ⅲ期17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61.5%、42.8%、37.0%、10.1%和1.7%。结论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是诊断早期宫颈癌首选的方法,对可疑病例可活检证实,有助于早期诊断,以提高生存率;手术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男性乳腺癌36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世光 巴图 《肿瘤防治杂志》 2000年第2期156-157,共2页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的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总结 180 0例乳腺癌中 36例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病因、诊断、病理、治疗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本组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为 1.2 %。临床分期Ⅰ期 6例 (16 .7% ) ,Ⅱ期 5例 (13.9% ) ,Ⅲ...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的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总结 180 0例乳腺癌中 36例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病因、诊断、病理、治疗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本组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为 1.2 %。临床分期Ⅰ期 6例 (16 .7% ) ,Ⅱ期 5例 (13.9% ) ,Ⅲ期 2 1例 (58 3% ) ,Ⅳ期 4例 (11 1% )。 32例手术治疗 ,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 6 8 8%。淋巴结转移程度为 16 4 %。病理类型以浸润性非特殊型癌为主。 5年生存率为 76 5% ,10年生存率为 30 0 % ,明显低于女性。结论 :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低 ,临床分期较晚。癌组织细胞分化较低 ,预后较差 ,易早期转移。治疗上应以根治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乳腺癌 根治术 淋巴结转移 治疗
下载PDF
间置空肠“双通道”在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维波 邹德龄 +3 位作者 洪天姿 杨长安 许南海 唐懿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80-882,共3页
目的设计一种能有效防止反流性食管炎的近胃端切除术后消化道的重建方式。方法福建省晋江市医院2007年3月至2008年7月间对36例近端胃恶性肿瘤的病人采用间置空肠"双通道"消化道重建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全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 目的设计一种能有效防止反流性食管炎的近胃端切除术后消化道的重建方式。方法福建省晋江市医院2007年3月至2008年7月间对36例近端胃恶性肿瘤的病人采用间置空肠"双通道"消化道重建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全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吻合口漏、倾倒综合征发生。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明显增加。约90%以上病人术后半年每日进食3~4次,每餐进食200~400g,通过胃镜检查未出现严重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例,89%病人甚至无食管炎的症状,体重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间置空肠"双通道"较好地解决了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明显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并且术后化疗的依从性也得到了保证,是一种近端胃大部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颇为理想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间置空肠 双通道 近端胃切除 消化道重建
原文传递
RLFmRNA在大鼠卵巢动情周期和排卵过程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承玉 富泽龙 +1 位作者 郑学芝 徐秋玲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00-101,共2页
目的:观察松弛素样因子(RLF)基因在大鼠卵巢动情周期和排卵过程中的表达,探讨RLF在大鼠卵巢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结果:成年大鼠整个动情周期卵巢中都有RLFmRNA的表达,在动情前期、动情期卵巢表达较强,动情间期和动情后... 目的:观察松弛素样因子(RLF)基因在大鼠卵巢动情周期和排卵过程中的表达,探讨RLF在大鼠卵巢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结果:成年大鼠整个动情周期卵巢中都有RLFmRNA的表达,在动情前期、动情期卵巢表达较强,动情间期和动情后期卵巢较弱。PMSG-hCG处理的未成年大鼠于排卵时RLFmRNA的表达降低。结论:RLF与卵泡发育、排卵、黄体形成和退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LF 大鼠 动情周期 排卵
下载PDF
3.0T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对鼻咽癌放疗后不同状态下腮腺功能变化的评估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洪义 胡明成 +5 位作者 柳泽坤 杨景堯 任春慧 李奇 汤洋 刘鹤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3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的量化指标,观察鼻咽癌患者接受放疗不同阶段不同状态下腮腺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经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及牡丹江市肿瘤医院临床确定诊... 目的:探讨通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的量化指标,观察鼻咽癌患者接受放疗不同阶段不同状态下腮腺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经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及牡丹江市肿瘤医院临床确定诊断证实的72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同期ADC值相关数据。比较同期静息状态及刺激状态下不同时间段的ADC值的情况。结果:静息状态下,放射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3个月与治疗前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时与治疗前比较,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状态时,放疗第4周的ADC值高于放疗前总体水平,但各时间点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DC值的量化指标可以反映鼻咽癌患者接受放疗不同阶段的腮腺功能变化情况,可以为临床治疗过程中提供一种无创、无潜在放射损伤的影像检查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功能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鼻咽癌放疗 腮腺功能 应激状态
下载PDF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诊断及病理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海昱 李洪义 +2 位作者 高丹 汤洋 邢健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5期201-205,共5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对乳腺癌病理分型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72例乳腺癌患者。比...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对乳腺癌病理分型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72例乳腺癌患者。比较MR平扫、DWI及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比较b值为1000 s/mm2时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ADC值的差异。结果本组72例乳腺癌患者,病理证实非浸润性癌19例(导管内原位癌17例,小叶原位癌2例);浸润性癌53例(浸润性导管癌42例,浸润性小叶癌11例)。MR平扫、DWI及两者联合诊断本组72例乳腺癌患者的准确率分别为88.9%(64/72)、65.3%(47/72)、95.8%(69/72)。b值为1000 s/mm2时,导管内原位癌与浸润性导管癌、小叶原位癌与浸润性小叶癌平均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015,P<0.001;t=3.095,P<0.05)。结论DWI对乳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MR平扫与DWI两者联合对乳腺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ADC值对乳腺浸润性癌与非浸润性癌的区分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乳腺癌 病理分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