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来酸酐-苯乙烯多组分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71
1
作者 李颖 谢续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37-642,共6页
用单螺杆挤出机研究了马来酸酐 ( MAH) -苯乙烯 ( St)对聚丙烯 ( PP)的多组分单体自由基熔融接枝体系 .研究结果表明 ,用 St作共单体能够显著提高 MAH的接枝率 .讨论了 St用量、引发剂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发现当两种单体物质的量比约... 用单螺杆挤出机研究了马来酸酐 ( MAH) -苯乙烯 ( St)对聚丙烯 ( PP)的多组分单体自由基熔融接枝体系 .研究结果表明 ,用 St作共单体能够显著提高 MAH的接枝率 .讨论了 St用量、引发剂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发现当两种单体物质的量比约为 1∶ 1时 ,接枝物的接枝率最高 ,熔体流动速率 ( MFR)也最大 .通过对反应机理的探讨 ,认为 St和 MAH的相互作用或反应在接枝反应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自由基的作用下 ,St可与 MAH反应生成 St-MAH共聚物 ( SMA) ,该共聚物对 PP的接枝可大幅度提高 MAH的接枝率 .当两种单体的物质的量比约为 1∶ 1时 ,体系中的接枝反应主要以 SMA对 PP大分子自由基的接枝为主 ,因此接枝物的接枝率较高 .当 MAH单体用量多于 St单体时 ,一部分 MAH单体与 St反应生成 SMA,另一部分可直接与 PP大分子自由基进行接枝反应 ;当 St单体用量多于 MAH单体时 ,除与 MAH反应生成SMA之外的 St单体可先与 PP大分子自由基反应 ,并起到稳定 PP自由基的作用 ,这时接枝物的 MFR较小 ,亦即接枝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熔融接枝 马来酸酐 苯乙烯
下载PDF
多组分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57
2
作者 陈年欢 谢续明 李松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11-116,共6页
利用单螺杆挤出机研究聚丙烯的多组分极性单体熔融接枝,从而改善和提高聚丙烯的极性。红外和熔体流动速率的结果表明,对于单组分接枝体系,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等极性单体均可以接枝在聚丙烯... 利用单螺杆挤出机研究聚丙烯的多组分极性单体熔融接枝,从而改善和提高聚丙烯的极性。红外和熔体流动速率的结果表明,对于单组分接枝体系,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等极性单体均可以接枝在聚丙烯上,但同时也伴随着较严重的聚丙烯降解。而采用多组分单体接枝体系,通过加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苯乙烯单体,或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苯乙烯单体,能够有效地控制聚丙烯的降解,大幅度提高接枝率,从而提高了聚丙烯的表面极性,同时又保持了聚丙烯的机械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熔融接枝 极性 表面极性 性能
下载PDF
聚芳酯树枝状分子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硅 被引量:35
3
作者 郭朝霞 李莹 于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39-1141,共3页
Dendritic polyesters bearing COOH groups at the focal points were grafted onto nanometer silica premodified with 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 by N,N′-dicyclohexylcarbodiimide mediated amidation. The products were cha... Dendritic polyesters bearing COOH groups at the focal points were grafted onto nanometer silica premodified with 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 by N,N′-dicyclohexylcarbodiimide mediated amidation.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qualitatively by FTIR, TGA and elemental analysis. It was shown that a significant grafting (10%15% net grafting for this reaction) was obtained despite the steric hindrance of the dendr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芳酯 树枝状分子 接枝改性 纳米二氧化硅 酰胺化反应 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
下载PDF
丁腈橡胶对聚甲醛树脂的增韧机理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于建 王书武 +1 位作者 黄国锋 孙喜梅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0-94,共5页
研究了丁腈橡胶(NBR) 对聚甲醛(POM) 树脂的增韧机理,并比较了POM/NBR 体系和POM/ 热塑性聚氨酯(TPU) 体系的异同.结果表明,高丙烯腈(AN) 含量的NBR 有着和TPU 相近的溶度积参数,且其分子上的... 研究了丁腈橡胶(NBR) 对聚甲醛(POM) 树脂的增韧机理,并比较了POM/NBR 体系和POM/ 热塑性聚氨酯(TPU) 体系的异同.结果表明,高丙烯腈(AN) 含量的NBR 有着和TPU 相近的溶度积参数,且其分子上的氰(CN) 基或双键对POM 分解时产生的甲醛及大分子自由基的捕捉作用,有利于改善NBR 和POM 之间相容性,因而可和POM 树脂形成良好的合金体系;当NBR 含量达40wt% 时,POM/NBR 体系出现脆韧转变,从逾渗机制、剪切带机制、类互穿网络(IPN) 作用机制等角度进行考察的结果证明,NBR 对POM 树脂的增韧行为以及POM/NBR 共混合金体系的脆韧转变规律与POM/TPU 体系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韧机理 聚甲醛树脂 丁腈橡胶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加工的高新技术 被引量:24
5
作者 赵安赤 陈民 王映强 《塑料科技》 CAS 1997年第6期13-15,共3页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加工的高新技术赵安赤陈民王映强(清华大学化工系高分子研究所100084)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因其具有杰出的耐磨性(比钢铁耐磨8~9倍)、优异的耐冲击(...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加工的高新技术赵安赤陈民王映强(清华大学化工系高分子研究所100084)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因其具有杰出的耐磨性(比钢铁耐磨8~9倍)、优异的耐冲击(是聚碳酸酯的2倍、ABS的5倍、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超高分子量 高新技术
下载PDF
电纺丝及其在生物医用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6
作者 胡平 张璐 +2 位作者 方壮熙 杨东芝 齐宏旭 《纺织科学研究》 2004年第2期26-32,共7页
电纺丝是利用聚合物溶液 (或熔体 )在电场下的喷射 ,来制备纳米级超精细纤维的一种新型加工方法。电纺丝技术快速、高效 ,设备简单、易于操作 ,而且易于控制制品的化学组分和物理性能。由电纺丝纤维制得的无纺布 ,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 电纺丝是利用聚合物溶液 (或熔体 )在电场下的喷射 ,来制备纳米级超精细纤维的一种新型加工方法。电纺丝技术快速、高效 ,设备简单、易于操作 ,而且易于控制制品的化学组分和物理性能。由电纺丝纤维制得的无纺布 ,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纤维精细程度与均一性高、长径比大等优点 ,从而赋予了电纺丝纤维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外 ,用电纺丝制得的无纺布又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因此可用于生物医用领域 ,特别适用于制备人体组织工程支架。综述了电纺丝的原理、生产设备、制品形貌、过程参数 ,及其在生物医用材料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纺丝 医用纺织品 生物相容性 纳米纤维
下载PDF
PA/ABS塑料合金的研制 被引量:26
7
作者 邱志勇 李松 张增民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1996年第1期1-5,共5页
叙述了PA/ABS塑料合金的制造方法。PA/ABS塑料合金的商品化只是近几年在国外才见有报道。PA与ABS之间相容性较差,因此在制造时必须加入相容剂。此外,还需加入弹性体,以改善PA/ABS塑料合金的冲击韧性。本文列出的PA/ABS塑料合金的指标已... 叙述了PA/ABS塑料合金的制造方法。PA/ABS塑料合金的商品化只是近几年在国外才见有报道。PA与ABS之间相容性较差,因此在制造时必须加入相容剂。此外,还需加入弹性体,以改善PA/ABS塑料合金的冲击韧性。本文列出的PA/ABS塑料合金的指标已接近或达到了日本孟山都化成公司的同类产品的指标。文中还分析了PA/ABS合金的微观相态结构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物 相容剂 ABS树脂 尼龙塑料
下载PDF
液晶微纤原位增强PTFE复合材料抗磨性能与磨损机理 被引量:22
8
作者 唐炜 朱宝亮 +1 位作者 刘家浚 赵安赤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13,共4页
将热致型液晶与PTFE混合,用模压烧结法制备出新型原位复合材料.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抗磨性能.研究表明:液晶在PTFE中以微纤形态存在,能很好地起到承载作用,并有利于偶件表面薄而均匀的转移膜的形成,从而改善复合... 将热致型液晶与PTFE混合,用模压烧结法制备出新型原位复合材料.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抗磨性能.研究表明:液晶在PTFE中以微纤形态存在,能很好地起到承载作用,并有利于偶件表面薄而均匀的转移膜的形成,从而改善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并减轻偶件表面的损伤;液晶含量较低时,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主要为擦伤与粘着,液晶含量较高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原位复合材料 抗磨性能 磨损机理
下载PDF
高冲击韧性PP/EPDM/CaCO_3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于建 毛宇 +2 位作者 原栋 孙喜梅 阮玉梅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26-31,共6页
通过在以烷基羧酸盐为表面处理剂的PP/CaCO3 复合体系中添加改性聚烯烃和EPDM 的方法,研制了高冲击韧性PP/EPDM/CaCO3 复合材料。在该材料中,由于烷基羧酸盐可以和CaCO3 发生某种物理化学作用,被牢固地键接在CaCO3 表面上,且改性聚烯烃... 通过在以烷基羧酸盐为表面处理剂的PP/CaCO3 复合体系中添加改性聚烯烃和EPDM 的方法,研制了高冲击韧性PP/EPDM/CaCO3 复合材料。在该材料中,由于烷基羧酸盐可以和CaCO3 发生某种物理化学作用,被牢固地键接在CaCO3 表面上,且改性聚烯烃能与烷基羧酸盐的长链末端产生良好的分子间力作用,并对EPDM 橡胶弹性体中聚乙烯部分发生选择性相容,使EPDM 倾向于包覆在CaCO3 表面上,相当于增大了EPDM 的体积分数,使EPDM 的增韧效率在得以明显提高的同时,能更有效地改善CaCO3 与基体树脂之间的界面粘结状态并增加CaCO3 与基体树脂之间的力学作用层厚度,可使PP/EPDM/CaCO3 复合体系表现出较高的冲击韧性和较大的断裂伸长率,在物理性能行为上表现出类似于PP/EPDM 合金的性质,并在一般力学性能指标上均可达到汽车保险杠用材料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乙丙橡胶 碳酸钙 复合材料 韧性
下载PDF
直接注射制备聚丙烯/蒙脱土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于建 沈鸿 +1 位作者 郭朝霞 宋长滨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5-28,共4页
采用直接注射法制备了聚丙烯 /蒙脱土复合材料 ,考察了其材料结构与性能方面的特征。结果表明 :蒙脱土可以在插层剂存在的条件下被插层 ,且其硅酸盐层片之间距离的变化完全取决于插层剂对蒙脱土的溶剂化作用 ,而和熔融混炼中热或机械能... 采用直接注射法制备了聚丙烯 /蒙脱土复合材料 ,考察了其材料结构与性能方面的特征。结果表明 :蒙脱土可以在插层剂存在的条件下被插层 ,且其硅酸盐层片之间距离的变化完全取决于插层剂对蒙脱土的溶剂化作用 ,而和熔融混炼中热或机械能的作用无关 ;插层剂虽不能使非极性的PP分子本身对蒙脱土产生插层作用 ,但有助于使其易于分散在蒙脱土颗粒之间 ,使PP/蒙脱土复合体系中作为复合分散相的蒙脱土形成两种结构层次 ,第一种结构层次是被分散在PP树脂中的蒙脱土颗粒 ,第二种结构层次是处于蒙脱土颗粒中被插层剂等间隔地隔离开的多层硅酸盐片层 ;复合体系的冲击强度和硅酸盐层片层间距有良好的相关关系 ,插层剂添加量的增加 ,可以使PP/蒙脱土复合体系实现较好的增韧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蒙脱土 复合材料 直接注射法 制备 性能
下载PDF
聚苯胺/分级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杨红生 周啸 张庆武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66-769,共4页
Polyaniline/fractionized 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 was prepared with the polymerization of aniline in the FCNTs dispersed liquid. The SEM micrographs indicate that carbon nanotubes are coated with polyaniline; the thi... Polyaniline/fractionized 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 was prepared with the polymerization of aniline in the FCNTs dispersed liquid. The SEM micrographs indicate that carbon nanotubes are coated with polyaniline; the thickness of the polyaniline on carbon nanotubes is about 5~10 nm; and carbon nanotubes were dispersed well in the composite on the nanometer scale. The apparent density and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polyaniline/fractionized 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 are 440 kg/m+3 and 173 S/m, respectively. As compared with polyaniline, the apparent density and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composite increased by about 82% and 1400%, respectively. TGA tests indicate that the composite has better thermal-stability than that of polyani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分级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制备 导电聚合物 热稳定性
下载PDF
原位聚合制备尼龙6/纳米SiO_2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莹 于建 郭朝霞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11,共5页
对原位聚合制备尼龙6/纳米SiO_2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否对纳米SiO_2复合材料进行偶联化处理,其表面均将在原位聚合过程中与尼龙6产生接枝;SiO_2表面接枝物的生成,可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体系结晶程度的降低,但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主要由... 对原位聚合制备尼龙6/纳米SiO_2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否对纳米SiO_2复合材料进行偶联化处理,其表面均将在原位聚合过程中与尼龙6产生接枝;SiO_2表面接枝物的生成,可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体系结晶程度的降低,但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主要由SiO_2粒子的分散程度、粒子和基体之间的相界面性质等因素决定;采用经偶联剂处理并具有较小粒径和较大比表面积的SiO_2对尼龙6进行复合,可使复合体系的力学性能指标达到较高的水平,且硅烷偶联剂的最佳用量为SiO_2的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 制备 尼龙6 纳米SIO2 复合材料 研究 二氧化硅
下载PDF
偶氮苯顺反异构化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罗新 王晓工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3-248,共6页
偶氮苯的光致顺反异构化是许多偶氮类功能材料光响应的基础。近年来,偶氮苯的顺反异构化机理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针对偶氮苯光致异构化过程中有争议的旋转和反转机理问题,从争论的起源到目前的研究结... 偶氮苯的光致顺反异构化是许多偶氮类功能材料光响应的基础。近年来,偶氮苯的顺反异构化机理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针对偶氮苯光致异构化过程中有争议的旋转和反转机理问题,从争论的起源到目前的研究结论进行了系统总结,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苯 异构化机理 光响应性
原文传递
一种光响应性热敏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晓华 王晓工 刘德山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73-778,共6页
合成了偶氮单体 2 [4 (4′ 乙氧基苯基偶氮 )苯氧基 ]乙基丙烯酸酯 (EAPEA) ,利用核磁共振、傅立叶红外和元素分析法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该单体与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得到一种对温度和光敏感的共聚物 .共聚物中少量的EAPEA单... 合成了偶氮单体 2 [4 (4′ 乙氧基苯基偶氮 )苯氧基 ]乙基丙烯酸酯 (EAPEA) ,利用核磁共振、傅立叶红外和元素分析法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该单体与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得到一种对温度和光敏感的共聚物 .共聚物中少量的EAPEA单元能够显著降低聚异丙基丙烯酰胺 (PNIPA)的相转变温度 .当EAPEA的摩尔含量为 2 94%时 ,相转变温度从PNIPA均聚物的 31 8℃下降为 2 2 0℃ .在波长为 36 5nm的紫外光照射下 ,共聚物中的偶氮基团能够从反式构型转变为顺式构型 .在紫外光下照 30s后 ,EAPEA摩尔含量为 0 98%的聚 {异丙基丙烯酰胺 共 2 [4 (4′ 乙氧基苯基偶氮 )苯氧基 ]乙基丙烯酸酯 }的相转变温度从 2 7 2℃上升到2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化合物 异丙基丙烯酰胺 相转变温度 热敏性 光敏性 热敏聚合物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聚(丁二酸丁二酯-co-丁二酸丙二酯)的等温结晶行为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徐永祥 徐军 +3 位作者 孙元碧 刘德华 郭宝华 谢续明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000-1006,共7页
以1,4-丁二酸、1,4-丁二醇和1,3-丙二醇为原料通过直接熔融缩聚法合成了聚丁二酸丁二酯(PBS),聚丁二酸丙二酯(PPS)和聚(丁二酸丁二酯-co-丁二酸丙二酯)(PRsrs)等脂肪族聚酯.利用^1H-NMR,WAXD,DSC和POM等研究了聚酯的结... 以1,4-丁二酸、1,4-丁二醇和1,3-丙二醇为原料通过直接熔融缩聚法合成了聚丁二酸丁二酯(PBS),聚丁二酸丙二酯(PPS)和聚(丁二酸丁二酯-co-丁二酸丙二酯)(PRsrs)等脂肪族聚酯.利用^1H-NMR,WAXD,DSC和POM等研究了聚酯的结晶结构和结晶动力学过程等结晶行为.PBSPS的结晶晶型与PBS一致,说明只有丁二酸丁二酯(RS)单元结晶而丁二酸丙二酯(PS)单元处于无定形区.聚酯等温结晶后。在升温熔融过程中出现了多重熔融峰.分析表明多重熔融峰主要来自于聚酯升温过程中的熔融-重结晶行为.利用Avrami方程分析了聚酯的等温结晶动力学,Avrami指数n为2.2—2.8,说明聚酯等温结晶时主要以异相成核的三维生长方式进行;随着PS单元的增多,聚酯的表观结晶活化能升高。也就是说BS单元的结晶变得困难.POM观察到聚酯等温结晶时都出现了环带球晶现象,球晶形态会随着结晶温度和化学结构差异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酯-co-丁二酸丙二酯) 等温结晶 结晶动力学 环带球晶
下载PDF
PEO/LiClO_4纳米SiO_2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于明昕 石桥 +2 位作者 周啸 严玉顺 万春荣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8-42,共5页
将实验室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和市售纳米二氧化硅粉末与PEO LiClO4复合 ,制得了复合PEO电解质 .它们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可比未复合的PEO电解质提高 1~ 2个数量级 ,最高可以达到 1 2 4× 10 - 5S cm .离子电导率的提高有两方面的原因 ... 将实验室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和市售纳米二氧化硅粉末与PEO LiClO4复合 ,制得了复合PEO电解质 .它们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可比未复合的PEO电解质提高 1~ 2个数量级 ,最高可以达到 1 2 4× 10 - 5S cm .离子电导率的提高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无机二氧化硅粉末的加入抑制了PEO的结晶 ,是二氧化硅粉末和聚合物电解质之间形成的界面对电导率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作用 .在进一步加入PC EC(碳酸丙烯酯 碳酸乙烯酯 )混合增塑剂后制得的复合凝胶PEO电解质 ,可使室温离子电导率再提高 2个数量 ,达到 2× 10 - 3 S cm .用这种复合凝胶PEO电解质组装了Li|compositegelelectrolyte|Li半电池 ,并测量了该半电池的交流阻抗谱图随组装后保持时间的变化 ,实验观察到在保持时间为 144h以内钝化膜的交流阻抗迅速增大 ,但在随后的时间内逐渐趋于平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PEO 锂离子电池 聚合物电解质 PEO LICLO4 电化学 复合材料 聚环氧乙烯 高氯酸锂
下载PDF
聚苯乙烯基偶氮聚合物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晶 王晓工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0-186,共7页
改进了聚苯乙烯的硝化、还原、重氮化和偶合反应路线 (NRDC) ,使每步反应都得到很高的产率 ,并利用大分子重氮盐 (MDS)分别与苯胺、N 烃基苯胺和酚等三类化合物偶合 ,得到相应的聚苯乙烯基偶氮聚合物 .核磁共振分析结果证明了产物的高... 改进了聚苯乙烯的硝化、还原、重氮化和偶合反应路线 (NRDC) ,使每步反应都得到很高的产率 ,并利用大分子重氮盐 (MDS)分别与苯胺、N 烃基苯胺和酚等三类化合物偶合 ,得到相应的聚苯乙烯基偶氮聚合物 .核磁共振分析结果证明了产物的高偶联率 .通过对大分子重氮盐热稳定性的研究 ,发现偶合反应之后需要一步加热反应以消除残余重氮基团 .还研究了这些聚合物的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性质 ,氨 (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偶氮聚合物 偶合反应 pH值敏感性 合成 紫外光谱
下载PDF
聚酰亚胺泡沫塑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王连才 郭宝华 +2 位作者 曾心苗 郭建梅 李淑凤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8,共3页
采用一步缩聚法制备了聚酰亚胺(PI)泡沫塑料,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经红外光谱测定,在1778、1720cm-1和1375cm-1处观察到PI特征峰。实验结果表明,所得PI泡沫塑料孔径均匀,平均密度小于0.30g/cm3,极限氧指数为38%,平均吸声系数为0... 采用一步缩聚法制备了聚酰亚胺(PI)泡沫塑料,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经红外光谱测定,在1778、1720cm-1和1375cm-1处观察到PI特征峰。实验结果表明,所得PI泡沫塑料孔径均匀,平均密度小于0.30g/cm3,极限氧指数为38%,平均吸声系数为0.42,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62.4℃,起始分解温度为54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泡沫塑料 合成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改性热固性酚醛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冯青平 谢续明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27,36,共4页
本文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MWNTs)在热固性钡酚醛树脂中的分散效果以及碳纳米管对酚醛树脂固化和炭化的影响。酚醛树脂含有丰富的苯环结构和丰富的羟基基团,能吸附在碳纳米管上起到均匀分散碳纳米管的作用。同时,碳纳米管能吸附进而调整... 本文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MWNTs)在热固性钡酚醛树脂中的分散效果以及碳纳米管对酚醛树脂固化和炭化的影响。酚醛树脂含有丰富的苯环结构和丰富的羟基基团,能吸附在碳纳米管上起到均匀分散碳纳米管的作用。同时,碳纳米管能吸附进而调整酚醛树脂在其周围的排列,使酚醛树脂固化时有更多的碰撞机会从而促进酚醛树脂的固化,也使酚醛树脂炭化时能形成更多更完整的石墨结构,提高它在高温下的耐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酚醛树脂 残碳率
下载PDF
复合润滑体系对POM树脂摩擦磨损性能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15
20
作者 于建 秦燕 +1 位作者 郑涛 孙喜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2-85,共4页
探讨了复合润滑体系对 POM树脂摩擦磨损性能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 ,以聚烯烃为主润滑剂的复合润滑体系能有效地改善 POM的摩擦磨损性能 ,其摩擦系数下降为 POM的 0 .6 0~ 0 .70倍 ,Pv值提高为 POM的 1倍以上 ,耐磨损性提高了 2个数量... 探讨了复合润滑体系对 POM树脂摩擦磨损性能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 ,以聚烯烃为主润滑剂的复合润滑体系能有效地改善 POM的摩擦磨损性能 ,其摩擦系数下降为 POM的 0 .6 0~ 0 .70倍 ,Pv值提高为 POM的 1倍以上 ,耐磨损性提高了 2个数量级 ,且 POM表面的磨损在机理上属于犁切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醛树脂 摩擦磨损性能 复合润滑体系 聚烯烃 润滑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