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海蟹类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91
1
作者 俞存根 宋海棠 姚光展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3-220,共8页
依据1998年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和1999年2月(冬季)在东海26°00′—33°00′N、127°00′E以西海域的蟹类资源调查资料,对东海蟹类群落结构的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东海蟹类优势种有双斑、银光梭子... 依据1998年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和1999年2月(冬季)在东海26°00′—33°00′N、127°00′E以西海域的蟹类资源调查资料,对东海蟹类群落结构的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东海蟹类优势种有双斑、银光梭子蟹、细点圆趾蟹、长手隆背蟹、日本、武士、锈斑、三疣梭子蟹、泥脚隆背蟹、锐刺长蟹和纤手梭子蟹。其中银光梭子蟹、细点圆趾蟹、双斑和三疣梭子蟹是东海蟹类的主要优势种。常见种是艾氏牛角蟹、红星梭子蟹、绵蟹、变态、光掌、十一刺栗壳蟹、七刺栗壳蟹、象牙长螯蟹、卷折馒头蟹、直额、武装筐形蟹和显著琼娜蟹。种类组成特征方面,冬、春季蟹类少数优势种的优势性明显,秋季优势度种间差异不明显。种类数比较:东海南部最多(57种),中部次之(45种),北部最少(仅37种);不同季节间,春季最多(57种),其次是夏季(53种),秋、冬季较少(仅49种);水深越深的水域,种类数越多。多样性比较:冬、春、秋3季,从北到南,蟹类多样性逐渐增高,且随着水深加深而增大;夏季不同,水深小于40m的浅海多样性指数最高。东海蟹类共可分为3个生态类群,即广温广盐生态类群、高温广盐生态类群和高温高盐生态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蟹类 群落结构 优势种 多样性 东海
下载PDF
东海大陆架海域蟹类资源量的评估 被引量:55
2
作者 俞存根 宋海棠 姚光展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6,共6页
据1998年5、8、11月和1999年2月4个月在26°~33°N,127°E以西,水深20~120m的东海中北部大陆架海域,使用桁杆拖虾网进行虾蟹类资源调查所获资料,应用资源密度法首次估算了调查海域主要经济蟹类和总体的现存资源量和MSY,... 据1998年5、8、11月和1999年2月4个月在26°~33°N,127°E以西,水深20~120m的东海中北部大陆架海域,使用桁杆拖虾网进行虾蟹类资源调查所获资料,应用资源密度法首次估算了调查海域主要经济蟹类和总体的现存资源量和MSY,结果是:东海调查海域蟹类总资源量约为18.2×10~4t,MSY约为21.9×10~4t。估算出的蟹类现存资源量比当年渔获量略高,表明该海域蟹类资源总体利用不足,尚有一定潜力。文中还讨论了不同蟹类种类资源的不同利用程度,具体是三疣梭子蟹资源已达过度利用,而细点圆趾蟹、锈斑(虫寻)、日本(虫寻)、武士(虫寻)、光掌(虫寻)等蟹类资源则还利用不足,其中细点圆趾蟹是群体数量最大,最具有开发潜力的一种蟹类资源,MSY约为10.1×10~4t,最高资源密度达3375.0kg·km^(-2),为合理开发利用蟹类资源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蟹类 资源量 评估 桁杆拖虾网 资源调查 资源密度法
下载PDF
东海大陆架海域经济蟹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被引量:50
3
作者 俞存根 宋海棠 +1 位作者 姚光展 吕华庆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60,共8页
根据1998年5月、8月、11月和1999年2月东海区虾蟹类资源调查结果,用重量资源密度作为经济蟹类数量分布的数量指标,对东海区经济蟹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趋势以及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东海调查海区,经... 根据1998年5月、8月、11月和1999年2月东海区虾蟹类资源调查结果,用重量资源密度作为经济蟹类数量分布的数量指标,对东海区经济蟹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趋势以及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东海调查海区,经济蟹类主要有细点圆趾蟹Ovalipes punctatu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锈斑蟳Charybdis feriatus、武士蟳Charybdis miles、光掌蟳Charybdis riversandersoni和红星梭子蟹Portunus sanguinolentus等。经济蟹类渔获量约占蟹类总渔获量的62.8%,渔获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年间有二个汛期,一个出现在春夏季,以细点圆趾蟹为主要捕捞对象,兼捕光掌蟳、日本蟳等,渔场的主体分布在东海北部近海,渔场范围较小,蟹群集中,是捕捞生产条件较为理想的渔场;另一个出现在秋冬季,以三疣梭子蟹为主要捕捞对象,兼捕武士蟳、日本蟳、锈斑蟳、红星梭子蟹等。高生物量分布区主要出现在长江口、大沙、舟山渔场20—60m水深海域,是东海三疣梭子蟹和日本蟳的主要渔场,该渔场也是捕捞条件较为理想的渔场。在长江口以南的东海南部海域也有经济蟹类的较高生物量分布区,是武士蟳和锈斑蟳的渔场,该渔场具有范围较大,蟹群较分散的特征,所捕捞的品种往往只能作为兼捕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蟹类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渔场 东海
下载PDF
Cr^(6+)、Zn^(2+)、Hg^(2+)对凡纳滨对虾幼虾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王志铮 吕敢堂 +1 位作者 许俊 钟爱华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12,共7页
2004 年8 月在浙江华兴海水种苗有限公司以养殖日龄40 d 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幼虾作为实验动物,开展了Hg2+、Zn2+、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Hg2+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 2004 年8 月在浙江华兴海水种苗有限公司以养殖日龄40 d 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幼虾作为实验动物,开展了Hg2+、Zn2+、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Hg2+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 415、0 .357、0 .264、0 .209 mg/L;Zn2+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5. 362、22 .709、17 .041和13 .569 mg/L;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0. 892、27. 498、21.635 和13 .573 mg/L。凡纳滨对虾幼虾对Cr6+、Zn2+、Hg2+96 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 .136、0 .136 和0 .002 1 mg/L。各重金属离子毒性大小依次为Hg2+ >Zn2+≈Cr6+。Hg2+ Zn2+、Hg2+ Cr6+ 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96 h 联合急性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Zn2+ 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96 h联合急性毒性表现为,低毒性强度的Zn2+ 对Cr6+ 具拮抗作用,低毒性强度的Cr6+则对Zn2+具加和作用,而当Zn2+与Cr6+毒性强度相当时表现为相互独立作用。并就Hg2+、Zn2+、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凡纳滨对虾幼虾对Hg2+、Zn2+、Cr6+的安全浓度以及重金属离子间联合毒性效应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6+ Zn^2+ HG^2+ 急性毒性 联合毒性 凡纳滨对虾幼虾(Litopenaeus vannamei juvenile)
下载PDF
春季东海海域虾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被引量:39
5
作者 俞存根 陈小庆 +2 位作者 宋海棠 宁平 章飞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593-3604,共12页
依据1998年5月(春季)在东海26°00′N~33°00′N、127°00′E以西海域的虾类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虾类的种类组成、优势度、丰度、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多样性、相似性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东海大陆架春季共有虾类52种,... 依据1998年5月(春季)在东海26°00′N~33°00′N、127°00′E以西海域的虾类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虾类的种类组成、优势度、丰度、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多样性、相似性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东海大陆架春季共有虾类52种,已鉴定的43种,隶属于13科27属,其中优势种有戴氏赤虾(Metapenaepsis dalei)、假长缝拟对虾(Parapenaeus fissuroides)、须赤虾(Metapenaepsis barbata)、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东海红虾(Plesionika izumiae)、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方板赤虾(Metapenaepsis tenella)、长角赤虾Metapenaepsislong irostris、高脊管鞭虾(Solenocera alticarinata)、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和凹管鞭虾(Solenocera koellbeli)。东海大陆架春季虾类可划分为3个生态群落,即广温低盐生态群落、广温广盐生态群落、高温高盐生态群落。丰度和生物量的平面分布趋势相似,以30°00′N为界限,30°00′N以北站位普遍较低,以南站位较高,主要集中在舟山渔场南部和鱼山渔场。多样性分析表明:Margalef的种类丰富度指数(D)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较高的站位主要集中在舟山渔场以北,整个海区的均匀性指数(J′)较为稳定。运用聚类和多维标度对群落结构的相似性进行分析,结合水深等环境因子对东海大陆架虾类的群聚类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类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东海
下载PDF
东海日本蟳的数量分布和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4
6
作者 俞存根 宋海棠 姚光展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0-45,共6页
根据1998-1999年东海区虾蟹类资源调查所获的日本资料,以渔获密度表示调查海域日本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定量描述了日本在东海调查海域的数量分布。并根据同年逐月生物学测定资料进行了日本生物学特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日本... 根据1998-1999年东海区虾蟹类资源调查所获的日本资料,以渔获密度表示调查海域日本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定量描述了日本在东海调查海域的数量分布。并根据同年逐月生物学测定资料进行了日本生物学特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日本主要分布在31°00′N以北的大沙、长江口渔场,在31°30′N以南很少有分布,底质为沙或泥沙质。高密集区出现在20~30m水深海区,年间最高渔获密度达363.06kg/km2,常年可以进行生产作业,但以秋冬季数量最多,渔获优势甲宽组为45~75mm,雄蟹略大于雌蟹,雌雄蟹周年性比为1∶0.82,繁殖盛期为5-8月,最小抱卵个体甲长为35mm,甲宽为50mm,体重为25g。最后,提出了规定日本最小可捕规格甲宽为50mm,对于甲宽小于50mm者禁止销售,同时应考虑设立禁渔期等合理利用日本资源,加强人工育苗繁殖技术研究、开展增殖放流等有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蟳 数量分布 生物学特性 东海
下载PDF
Hg^(2+)、Zn^(2+)、Cr^(6+)对黄姑鱼幼鱼的急性致毒效应 被引量:34
7
作者 王志铮 刘祖毅 +1 位作者 吕敢堂 许俊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5-750,共6页
2004年8月,在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小沙镇浙江华兴海水种苗有限公司以日龄为56 d的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幼鱼作为实验动物,开展Hg2+、Zn2+、Cr6+对黄姑鱼幼鱼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Hg2+对黄姑鱼幼鱼24 h、... 2004年8月,在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小沙镇浙江华兴海水种苗有限公司以日龄为56 d的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幼鱼作为实验动物,开展Hg2+、Zn2+、Cr6+对黄姑鱼幼鱼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Hg2+对黄姑鱼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752 3 mg/L、0.661 6 mg/L、0.561 8 mg/L、0.495 9 mg/L;Zn2+对黄姑鱼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2.990 8 mg/L、18.457 6 mg/L、14.530 6 mg/L、11.583 3 mg/L;Cr6+对黄姑鱼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8.765 4 mg/L、16.741 5 mg/L、15.452 1 mg/L、13.127 6 mg/L。黄姑鱼幼鱼对Cr6+、Zn2+、Hg2+96 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1.31 mg/L、1.16 mg/L和0.050 mg/L。各重金属离子毒性由大到小依次为Hg2+、Zn2+、Cr6+。Hg2+-Zn2+、Hg2+-Cr6+对黄姑鱼幼鱼的96 h联合急性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Zn2+-Cr6+对黄姑鱼幼鱼的96 h联合急性毒性表现为,低毒性强度的Zn2+对Cr6+具拮抗作用,Cr6+毒性强度略高于Zn2+时表现为相互独立作用,当Zn2+毒性强度高于Cr6+时则表现为协同作用。并就Hg2+、Zn2+、Cr6+对黄姑鱼幼鱼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黄姑鱼幼鱼对Hg2+、Zn2+、Cr6+的安全浓度以及Cr6+-Zn2+、Cr6+-Hg2+与Zn2+-Hg2+对黄姑鱼幼鱼的联合毒性效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2+、Zn^2+、Cr^6+急性毒性 联合毒性 黄姑鱼 幼鱼
下载PDF
高校课程考试改革初探 被引量:34
8
作者 胡益波 王志铮 《高教论坛》 2005年第5期72-74,80,共4页
从高校课程考试目标、意义和现状着手,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课程考试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素质提高的矛盾,提出了重建现代高等教育新秩序的几点建议:⑴树立现代考试观;⑵建立完善、合理的教学考核质量保障体系;⑶分门别类,制定相应的... 从高校课程考试目标、意义和现状着手,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课程考试制度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素质提高的矛盾,提出了重建现代高等教育新秩序的几点建议:⑴树立现代考试观;⑵建立完善、合理的教学考核质量保障体系;⑶分门别类,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⑷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考核观和考核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考试 高等教育 考试改革
下载PDF
黄海南部、东海北部小黄鱼的年龄与生长研究 被引量:33
9
作者 水柏年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16-20,共5页
通过从吕泗渔场和舟山渔场随机采取样品400尾,测得了小黄鱼体长、体重、纯重、年龄等数据,结合调查所得的相关资料对小黄鱼的年龄结构与生长规律进行论述,并作了历史比较,揭示其变化规律。
关键词 黄海 东海 小黄鱼 年龄 体长 体重 纯重 生长规律
下载PDF
浙江沿海海雾发生规律和成因浅析 被引量:29
10
作者 侯伟芬 王家宏 《东海海洋》 2004年第2期9-12,共4页
分析了浙江沿海海雾的时间分布和地理分布的规律及其成因,结果如下:浙江沿海海雾时间分布集中在3~6月,这种时间分布主要受海气温度、湿度及季风等的影响;浙江沿海海雾的地理分布集中在嵊泗至坎门一带,这种地理分布与浙江近海的海流分... 分析了浙江沿海海雾的时间分布和地理分布的规律及其成因,结果如下:浙江沿海海雾时间分布集中在3~6月,这种时间分布主要受海气温度、湿度及季风等的影响;浙江沿海海雾的地理分布集中在嵊泗至坎门一带,这种地理分布与浙江近海的海流分布有密切关系。另外,当大气环流和水温出现异常时,浙江沿海海雾也会有异常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雾 时间分布 地理分布 成因 浙江沿海
下载PDF
东海蟹类的区系特征和经济蟹类资源分布 被引量:28
11
作者 俞存根 宋海棠 姚光展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108-113,117,共7页
根据1998年5、8、11月和1999年2月东海区虾蟹类资源调查所获蟹类及以往有关文献曾报道过在东海有分布的蟹类种类,对东海蟹类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点作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以描述东海蟹类的全貌。结果表明:东海324种蟹类绝大多数蟹类区系... 根据1998年5、8、11月和1999年2月东海区虾蟹类资源调查所获蟹类及以往有关文献曾报道过在东海有分布的蟹类种类,对东海蟹类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点作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以描述东海蟹类的全貌。结果表明:东海324种蟹类绝大多数蟹类区系成分属亚热带和热带的暖水性种,蟹类区系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的中—日亚区,其区系关系与日本最为密切,其次是南海,而与黄、渤海关系较为疏远。不同区域的蟹类区系成分有所不同,热带性成分具有自北向南,自潮间带、沿岸浅海向外侧深水区渐有增加的趋势。同时,一些热带性强的蟹类,其分布北界似乎就在31°N附近海区,值得指出的是,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得知,一些种类在东海的地理分布要比以往有关文献报道的更广泛,它们都越过长江口向北推进到了33°N或济州岛西南,而不是仅分布长江口以南,如红星梭子蟹、纤手梭子蟹和长手隆背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蟹类 区系特征 资源分布
下载PDF
3种植物油源对军曹鱼生长、体组成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7
12
作者 王骥腾 韩涛 +3 位作者 田丽霞 王勇 梁桂英 刘永坚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237-245,共9页
开展了一个8周的饲养试验以评价3种植物油(大豆油,菜籽油和亚麻油)对军曹鱼幼鱼的生长、体组成和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配制了4种等氮(饲料干重含46%蛋白)等能的饲料,对照组是海水鱼油,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有15尾初始重(10.29±... 开展了一个8周的饲养试验以评价3种植物油(大豆油,菜籽油和亚麻油)对军曹鱼幼鱼的生长、体组成和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配制了4种等氮(饲料干重含46%蛋白)等能的饲料,对照组是海水鱼油,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有15尾初始重(10.29±0.22)g的军曹鱼幼鱼。结果提示军曹鱼幼鱼无法通过饲料补充18:2n-6或18:3n-3来满足对EFA,的需求。投喂植物油饲料的军曹鱼肌肉被有显著高含量的LA所特征,这意味着使用植物油饲料降低了军曹鱼产品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曹鱼 脂肪 生长 脂肪酸
下载PDF
浙江近海蟹类资源合理利用研究 被引量:26
13
作者 俞存根 宋海棠 +1 位作者 姚光(?) 沈小乐 《海洋渔业》 CSCD 2003年第3期136-141,共6页
根据调查得知,浙江近海蟹类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在渔业上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约有8~9种。80年代以前利用较多的主要是三疣梭子蟹,而其它蟹类资源利用甚少。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近海多种经济鱼类资源衰退,促使作业结构调整,恢复了流刺网... 根据调查得知,浙江近海蟹类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在渔业上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约有8~9种。80年代以前利用较多的主要是三疣梭子蟹,而其它蟹类资源利用甚少。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近海多种经济鱼类资源衰退,促使作业结构调整,恢复了流刺网作业,发展了桁杆拖虾。90代以后,兴起蟹笼作业,蟹类资源不断得以开发利用,渔获产量迅速提高。目前三疣梭子蟹已过度利用,而细点圆趾蟹、锈斑(虫寻)、日本(虫寻)、武士(虫寻)等蟹类资源呈上升趋势,群体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在全面了解浙江省蟹类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近海 蟹类资源 合理利用 资源特征 渔场 渔期 执法管理 生物学 保鲜技术 加工技术
下载PDF
基于事故树分析法的船舶安全评价 被引量:17
14
作者 周江华 王炳辉 丁天明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75-79,共5页
船舶安全管理采用事故树分析法,能有效地对船舶安全进行预评价或事故预防分析,还可确定危险因素的等级,为船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事故树分析 船舶安全 评价 FTA 安全目标值
下载PDF
梭子蟹“乳化病”病原的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许文军 徐汉祥 +3 位作者 金海卫 张学舒 罗海忠 徐国辉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209-213,共5页
2000~2002年,舟山市养殖梭子蟹连续发生被称为“乳化病”的暴发性疾病,并导致大量死亡。发病主要集中在每年10月至翌年2月的低水温期,病蟹蟹体消瘦,肌肉萎缩,横切步足,在断口处有乳白色的液体流出,打开蟹盖,盖内可见大量乳白色液体。同... 2000~2002年,舟山市养殖梭子蟹连续发生被称为“乳化病”的暴发性疾病,并导致大量死亡。发病主要集中在每年10月至翌年2月的低水温期,病蟹蟹体消瘦,肌肉萎缩,横切步足,在断口处有乳白色的液体流出,打开蟹盖,盖内可见大量乳白色液体。同时,从乳白色液体中镜检出满视野单一形态的微生物,肌肉、心脏、肝胰脏等部位也分离到同类微生物。人工感染试验发现,其对健康梭子蟹具有致病性,出现与自然病蟹相同的症状,并在人工感染病蟹中分离出同样性状的菌株,证实其为该病的病原。通过菌体的形态、培养特性及生理生化反应,鉴定为假丝酵母菌属酵母菌(Candidaoleophi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子蟹 乳化病 酵母菌 舟山市 水产养殖 病原
下载PDF
谈网络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 被引量:29
16
作者 虞浩臣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7-59,共3页
在网络时代,面对互联网的各种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者 素质 网络时代
下载PDF
受短期饥饿胁迫下麦瑞加拉鲮鱼(Cirrhina mrigola)幼鱼的生长、肌体组分及其内脏消化酶活力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2
17
作者 王志铮 施建军 +2 位作者 吕敢堂 申屠琰 陈雪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8-224,共7页
以麦瑞加拉鲮鱼幼鱼为实验动物,进行短期饥饿对其生长、肌体组分及内脏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麦瑞加拉鲮鱼幼鱼各生长参数观测值,体内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粗蛋白的含量以及能值均逐渐减小或减少;实验期... 以麦瑞加拉鲮鱼幼鱼为实验动物,进行短期饥饿对其生长、肌体组分及内脏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麦瑞加拉鲮鱼幼鱼各生长参数观测值,体内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粗蛋白的含量以及能值均逐渐减小或减少;实验期间体内各组分的同期相对损失率以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最高,且粗脂肪降幅高峰的出现时段总早于碳水化合物,而粗蛋白的消耗量和损失率则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淀粉酶活力的损失量均高于同期其他消化酶,蛋白酶活力在13—16天间出现反弹现象,其第16天的酶活力值与实验起始值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瑞加拉鲮鱼幼鱼 肌体生长 生化组分 消化酶活力 短期饥饿
下载PDF
4种重金属对泥螺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包坚敏 王志铮 +2 位作者 陈启恒 杨阳 袁久尧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252-256,共5页
2006年7~8月以泥螺养殖壳高优势组(平均壳高为6.78±0.78 mm)为实验动物,开展了Hg2+、Cr6+、Cu2+、Zn2+对泥螺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泥螺对重金属的耐药性均随实验时间延长而缓慢降低,4种重金属离子... 2006年7~8月以泥螺养殖壳高优势组(平均壳高为6.78±0.78 mm)为实验动物,开展了Hg2+、Cr6+、Cu2+、Zn2+对泥螺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泥螺对重金属的耐药性均随实验时间延长而缓慢降低,4种重金属离子毒性大小依次为Cu2、Hg2+、Zn2+、Cr6+,其对泥螺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0011 mg/L、0.630 mg/L、1.94 mg/L和9.44 mg/L。Hg2+、Cr6+、Cu2+、Zn2+离子两两组合在加和等毒性强度下对泥螺96 h联合急性毒性所呈现的致毒特征与离子间毒性强度匹配情形密切相关。并据此就Hg2+、Cr6+、Cu2+、Zn2+对泥螺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泥螺对Hg2+、Cr6+、Cu2+、Zn2+的安全浓度以及重金属离子间联合毒性效应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2+ CR^6+ CU^2+ Zr^2+ 急性毒性 泥螺
下载PDF
养殖水体增氧技术及方法探讨 被引量:26
19
作者 王兴国 王悦蕾 赵水标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14-117,125,共5页
水体是鱼类生活的环境,水中的溶解氧是鱼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之一。在鱼、虾高密度养殖中,水中溶解氧的多少决定着水体容纳生物的密度,因此增氧显得尤为重要。对现有各类增氧机的初步分析得出,现有的增氧机装置存在某种缺点:... 水体是鱼类生活的环境,水中的溶解氧是鱼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之一。在鱼、虾高密度养殖中,水中溶解氧的多少决定着水体容纳生物的密度,因此增氧显得尤为重要。对现有各类增氧机的初步分析得出,现有的增氧机装置存在某种缺点:增氧的速度和效率不高,生产中需要配置庞大的设备,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由于增氧速度慢,导致诸如水产养殖业中鱼类缺氧需要快速救治时无法及时反应而影响生产,甚至鱼类窒息死亡的事故。通过对超声波及超声发生装置的研究,利用其空化效应能达到增氧的效果,结合所设计的简易超声波发生装置,从理论和实验上得出该装置能产生预期的超声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氧机 超声波 溶解氧 水产养殖
下载PDF
3种常见有机磷农药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21
20
作者 施建军 庄海兵 +2 位作者 王志铮 申屠琰 袁久尧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129-132,共4页
开展了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增效水胺硫磷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三唑磷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080mg/L,0.065mg/L,0.060mg/L,0.050mg/L;乙酰甲胺磷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h,48h,72h,... 开展了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增效水胺硫磷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三唑磷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080mg/L,0.065mg/L,0.060mg/L,0.050mg/L;乙酰甲胺磷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3.783mg/L,114.451mg/L,113.366mg/L,113.214mg/L;增效水胺硫磷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736mg/L,0.549mg/L,0.469mg/L,0.280mg/L。麦瑞加拉鲮鱼幼鱼对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增效水胺硫磷96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05mg/L、0.028mg/L和11.321mg/L,3种有机磷农药的毒性大小依次为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增效水胺硫磷。最后,还就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增效水胺硫磷对麦瑞加拉鲮鱼幼鱼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以及麦瑞加拉鲮鱼幼鱼对三唑磷、乙酰甲胺磷、增效水胺硫磷的安全浓度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磷 乙酰甲胺磷 增效水胺硫磷 急性毒性 麦瑞加拉鲮鱼幼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