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8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学徒制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41
1
作者 颜磊 唐天艳 陈明昆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13,共4页
现代学徒制是目前我国职教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研究成果颇丰。文章重点对"中国知网"2014年有关现代学徒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从内涵与特征、国际比较、教学过程等方面分析其研究内容与核心观点,指出实施研究较多而过程研究较少... 现代学徒制是目前我国职教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研究成果颇丰。文章重点对"中国知网"2014年有关现代学徒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从内涵与特征、国际比较、教学过程等方面分析其研究内容与核心观点,指出实施研究较多而过程研究较少、宏观研究较多而微观研究较少等不足,提出加强教学过程研究、加强一般模式探索等对策,以为我国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实践提供思想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统计分析 研究主题 研究趋势
下载PDF
中国区域国别之学的历史溯源与现实趋向 被引量:35
2
作者 刘鸿武 《国际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73,共21页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快速变化,中国日益重视覆盖全球的区域国别研究,一些长期无人关注的遥远小国、岛国、弱国也开始进入了人们研究的视野,相关的学科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也日益受到重视。学术思想领域这一新现象的出现,与...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快速变化,中国日益重视覆盖全球的区域国别研究,一些长期无人关注的遥远小国、岛国、弱国也开始进入了人们研究的视野,相关的学科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也日益受到重视。学术思想领域这一新现象的出现,与中国逐渐扮演了一个在国际事务中具有自主意识与全球作用的角色有很大的关联,这种关联给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视野拓展与域外知识的丰富和完善,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与实践机遇。本文认为,要深刻把握区域国别研究的基础学科地位与战略意义,就应当突出其与中国主张的人类命共同体发展理念、多元文明平等交流理念及拓展全球治理路径等重大思想与实践之间的基础关系与知识价值,并采取切实举措从根本上提高这一学科的基础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研究 中国学科建设 历史 趋势
原文传递
论中国对非洲援助的阶段性演变及意义 被引量:25
3
作者 罗建波 刘鸿武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5-30,共6页
半个世纪的中国对非洲援助政策有变与不变两个维度。不变之处,在于这种援助始终是在相互同情、相互尊重、以诚相待基础上的互惠互利。所变之处,则是这种互助互援的政策选择、实施方式、关切重点,又是与时推移、不断调整的。20世纪80年... 半个世纪的中国对非洲援助政策有变与不变两个维度。不变之处,在于这种援助始终是在相互同情、相互尊重、以诚相待基础上的互惠互利。所变之处,则是这种互助互援的政策选择、实施方式、关切重点,又是与时推移、不断调整的。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重在援助非洲的民族解放事业;80年代以来,则着眼于非洲社会经济、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发展经验交流、人道主义援助的迅速发展。这种调整变化,其实是与中非双方这50年历史发展主题的阶段性嬗递、并与中非当代文明和复兴进程相适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非洲 援助政策 伙伴关系 合作机制
原文传递
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机理和控制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4
4
作者 周小玲 陈建荣 +4 位作者 余根英 洪华嫦 金梨娟 陆晓峰 林红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6-91,共6页
膜生物反应器(MBR)相比于传统活性污泥法具有出水水质好、设备占地面积小、剩余污泥产率低和便于自动控制等诸多优点,在污水处理和回用方面极具发展前景。然而膜污染是制约MBR广泛应用的最大障碍。文章着眼于总结MBR中膜污染机理和控制... 膜生物反应器(MBR)相比于传统活性污泥法具有出水水质好、设备占地面积小、剩余污泥产率低和便于自动控制等诸多优点,在污水处理和回用方面极具发展前景。然而膜污染是制约MBR广泛应用的最大障碍。文章着眼于总结MBR中膜污染机理和控制的研究新进展。介绍了MBR中膜污染的分类、污染机理和膜污染影响因素的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综述了MBR膜污染控制方法方面的进展,并对MBR中的膜污染机理和控制的研究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膜污染 污水处理 膜清洗 膜污染控制
下载PDF
中国对非职业教育援助与合作的实践发展及战略意义 被引量:26
5
作者 陈明昆 张晓楠 李俊丽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共6页
2015年,非盟推出的《非洲愿景:2063议程》规划了非洲大陆发展新未来。自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非职业教育援助力度,通过在非洲援建职业教育机构、派遣援非教师、开展各类对非培训、提供教育物质援助等,中非职业教育合... 2015年,非盟推出的《非洲愿景:2063议程》规划了非洲大陆发展新未来。自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非职业教育援助力度,通过在非洲援建职业教育机构、派遣援非教师、开展各类对非培训、提供教育物质援助等,中非职业教育合作取得很大进展,为中国教育"走出去"起到了示范作用。加强对非职业教育援助与合作,对于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促进中非人文交流、经贸合作和产能对接,促进非洲的民生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等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非洲教育援助 职业教育 人力资源培训
原文传递
当代中非关系与亚非文明复兴浪潮--关于当代中非关系特殊性质及意义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4
6
作者 刘鸿武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9-37,共9页
近年来,随着亚非经济体的加速发展与亚非关系的加强,当代世界正在发生一系列深刻的结构性变革。而快速推进的中非关系及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提升,正是这一世界性变革浪潮的一个窗口。透过中非关系这个窗口,我们不仅感受到中国社会过去30... 近年来,随着亚非经济体的加速发展与亚非关系的加强,当代世界正在发生一系列深刻的结构性变革。而快速推进的中非关系及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提升,正是这一世界性变革浪潮的一个窗口。透过中非关系这个窗口,我们不仅感受到中国社会过去30年的巨大进步,而且还看到一条亚非文明复兴的"新丝绸之路"正伸向远方,一个新的世界正在形成之中。对于这个新的世界及它的性质与意义,固有的知识与理论似乎已无法做出完整合理的解释。国际关系理论本身需要因应亚非文明复兴这一宏大的、长期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而做出结构、观念与方法的创新,实现由西方本位向立足亚非、观照全球的方向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非复兴 中非关系 世界进程 知识更新
原文传递
中非关系30年:撬动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结构的支点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鸿武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0-88,共9页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对外关系进程中,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的变革与发展不仅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对外关系的巨大进步,更呈现着中国外交面向新世界的鲜明个性与活力。在西方主导的旧有世界体系中被边缘化的非洲,却在中国外交领域一直占据着...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对外关系进程中,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的变革与发展不仅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对外关系的巨大进步,更呈现着中国外交面向新世界的鲜明个性与活力。在西方主导的旧有世界体系中被边缘化的非洲,却在中国外交领域一直占据着一个核心的位置。许多时候,中非关系都是撬动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结构的一个支点,其对当代中国外交环境的改善与国际地位的提升,实有不可替代之作用。30年来,中非关系所构建的发展中国家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国际关系新准则以及极富成效的南南合作新模式,均为人类在这个动荡不定的世界上重塑未来,带来了更多的希望与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非关系 变革支点 个性活力 南南合作 变革世界
原文传递
中国援非五十年与中国南南合作理念的成长 被引量:24
8
作者 胡美 刘鸿武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28,共17页
中非合作是中国开展南南合作的重要领域,也是中国特色的国际发展合作理念成长与提升的实践舞台。借助对非援助与发展合作这一战略支点,中国实践和体验着南南合作及其理念的成长嬗变。五十六年的中国援非体现了中国南南合作发展观从单方... 中非合作是中国开展南南合作的重要领域,也是中国特色的国际发展合作理念成长与提升的实践舞台。借助对非援助与发展合作这一战略支点,中国实践和体验着南南合作及其理念的成长嬗变。五十六年的中国援非体现了中国南南合作发展观从单方面强调非洲政治解放与民族独立到观照中非双方共同发展的变迁;利益观从不求回报到互利共赢的转变;合作关系从互援互助到相互合作的演进;身份建构则从反帝反殖的革命共同体到南方国家发展事业的发展伙伴的嬗变。中国的南南合作理念伴随着中非合作的深入而不断成长,它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外交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援助 中非关系 南南合作
下载PDF
中国私营企业投资非洲现状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鸿武 王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36-42,共7页
近年来,中非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其中一个突出特点是中国私营企业投资非洲的快速增长。中国私营企业投资非洲,给中国企业带来实际的利益,也有助于增加当地就业、平衡中非贸易结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但中国私营企业在投资非洲... 近年来,中非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其中一个突出特点是中国私营企业投资非洲的快速增长。中国私营企业投资非洲,给中国企业带来实际的利益,也有助于增加当地就业、平衡中非贸易结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但中国私营企业在投资非洲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需引起重视并及时加以解决,这样才能实现中非经贸合作双赢,为中非关系的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私营企业 投资非洲
下载PDF
从东南亚到非洲:日本对外援助的政治经济学 被引量:21
10
作者 周玉渊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6-124,共19页
2006年,日本对非洲的援助开始超过亚洲,非洲成为接受日本对外援助最多的地区。这一变化是长期以来日本对外援助理念、与受援国关系建构以及与主要援助国互动关系变化的反映。本文试图构建一种援助体系的分析框架,并确定了影响对外援助... 2006年,日本对非洲的援助开始超过亚洲,非洲成为接受日本对外援助最多的地区。这一变化是长期以来日本对外援助理念、与受援国关系建构以及与主要援助国互动关系变化的反映。本文试图构建一种援助体系的分析框架,并确定了影响对外援助的三组关系:援助国与受援国的关系、对外援助与国内政治的联系、对外援助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日本对外援助理念和政策的变化正是这三组关系在不同阶段影响程度不同的反映。通过研究发现,日本的对外援助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利益和人道主义考虑的范围,将援助作为外交和战略工具逐渐成为其对外援助的一个重要特征。日本的对外援助是援助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这一研究能更好地认识国际援助的发展。另外,日本对外援助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也能为中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对外援助 对非援助
原文传递
论文化的互通性与差异性对中非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周海金 刘鸿武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47,105,共8页
在信息传播与文化交往日益呈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国家间与民族间的文化特质之传播和相互了解,对国际关系的结构形态的影响正越来越突出。相对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力,中华文化在非洲大陆尚处于弱势。中非双方能否在文化上更有效地相互认... 在信息传播与文化交往日益呈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国家间与民族间的文化特质之传播和相互了解,对国际关系的结构形态的影响正越来越突出。相对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力,中华文化在非洲大陆尚处于弱势。中非双方能否在文化上更有效地相互认知和交流互鉴,中国文化的优秀品质能否在非洲大陆有效传播并因此而在非洲大陆塑造起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对于中非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也日益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分处于东亚世界和热带大陆的两种文化,中华文化与非洲文化既有诸多的相通相似之处,也有许多的差异区别之所。如何理解中非文化之异同,既挖掘中非文化之共通性以拓宽中非合作的共同基础,又清晰理解中非文化之差异性而相互包容相互欣赏,对中非合作关系的持续发展,对中非民间往来的持续推进,皆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非洲文化 互通性 差异性 中非关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非职业教育合作:内涵、类型与特征 被引量:20
12
作者 刘亚西 陈明昆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9-36,共8页
在推动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进程中,职业教育合作被賦予了更加多元化的内涵使命,逐渐形成了政府统筹型合作、院校探索型合作和企业推动型合作三种实践类型,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尊重主权,项目化运作特征较为显著;适应经济,教学实践... 在推动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进程中,职业教育合作被賦予了更加多元化的内涵使命,逐渐形成了政府统筹型合作、院校探索型合作和企业推动型合作三种实践类型,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尊重主权,项目化运作特征较为显著;适应经济,教学实践与工作世界联系;政策引导,政校企多方参与形式丰富;合作共赢,注重民生改善与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非合作论坛 职业教育合作
下载PDF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政策及评价 被引量:16
13
作者 马丁.戴维斯 曹大松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8-44,共7页
对非援助一直是中国对非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国对非援助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模式,这是一种成功务实的中国对非援助与经贸结合的合作方式,它对中非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得失也引起世界的热议。近年来,中... 对非援助一直是中国对非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国对非援助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模式,这是一种成功务实的中国对非援助与经贸结合的合作方式,它对中非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得失也引起世界的热议。近年来,中非关系正经历着战略性大转变。中非双方应该共同努力,把这种关系更好地引导到促进非洲经济及社会发展的轨道上来,这是非洲自己的职责,也是中国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非洲 援助政策 性质 评价
原文传递
非洲发展大势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鸿武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2-87,共16页
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大陆获得了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少见的持续十多年的经济相对稳定增长时期,并且日益呈现出摆脱传统的西方支配控制局面,而与新兴国家形成一种新型的南南合作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伴随着这一发展进程的推进,非洲大陆... 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大陆获得了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少见的持续十多年的经济相对稳定增长时期,并且日益呈现出摆脱传统的西方支配控制局面,而与新兴国家形成一种新型的南南合作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伴随着这一发展进程的推进,非洲大陆各国家与各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与不同步性也日渐明显,部分国家将可能率先兴起成为非洲大陆的“新兴国家”和“发展动力国”,并进而成为带动非洲地区与次地区逐渐走向稳定与发展的积极力量。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对非合作战略与政策也需要有一个长远而通盘的考虑,在一些基础性、战略性领域做出清晰的判断与选择,顺势而为,推进中非合作跃上新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发展 趋势 动力 中国
下载PDF
在国际学术平台与思想高地上建构国家话语权--再论建构有特色之“中国非洲学”的特殊时代意义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鸿武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23,79,共8页
21世纪的中国需要在更广泛的人类知识、思想、学术与观念领域作出自己的原创性贡献。建构有特色之"中国非洲学",是中华民族在当今国际学术平台与思想高地上追求中国的话语权、表达中华民族对于未来世界的发展理念与政策主张,... 21世纪的中国需要在更广泛的人类知识、思想、学术与观念领域作出自己的原创性贡献。建构有特色之"中国非洲学",是中华民族在当今国际学术平台与思想高地上追求中国的话语权、表达中华民族对于未来世界的发展理念与政策主张,进而为21世纪的人类贡献出更有价值的思想智慧的必要努力。这一学科建构的意义,应当上升到国家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理解与把握,并在此境界上去探寻自己的学术路径、理论形态与知识工具。"非洲情怀、中国特色、全球视野"3个层面的有机结合,"承续中国学术传统、借鉴国外研究成果、总结中非合作实践"3个维度的融汇贯通,或许将为有特色之"中国非洲学"拓展出敞朗清新的学术境界与精神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研究 非洲情怀 中国特色 全球视野 非洲学建构
原文传递
非洲发展态势与中非共建“一带一路”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学军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48,共14页
当前非洲发展显现出区域一体化、发展走廊化、自主本土化、多层互动化和伙伴多元化等趋势。"一带一路"与非洲对接须因应这些趋势,提高对接非洲一体化的力度与精准度,加强对非洲能力建设的支持,尊重非洲发展的本土规划与优先事... 当前非洲发展显现出区域一体化、发展走廊化、自主本土化、多层互动化和伙伴多元化等趋势。"一带一路"与非洲对接须因应这些趋势,提高对接非洲一体化的力度与精准度,加强对非洲能力建设的支持,尊重非洲发展的本土规划与优先事项,加强多层协调对接,适时开展三方合作,充分利用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优势,以期将"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融入非洲自主发展进程,逐步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2063年议程》 非洲发展 中非战略对接
下载PDF
认真对待“怨恨”:公共物品供给与国内冲突的发生 被引量:19
17
作者 卢凌宇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9-155,160,共37页
关于国内冲突的起因,主流的解释是"怨恨说"和"机会说"。前者认为国内冲突是人们在一定政治秩序下产生"相对被剥夺感"的结果,而后者则认为内战的真正起因是那些影响到潜在反叛者理性计算的选择性激励。经... 关于国内冲突的起因,主流的解释是"怨恨说"和"机会说"。前者认为国内冲突是人们在一定政治秩序下产生"相对被剥夺感"的结果,而后者则认为内战的真正起因是那些影响到潜在反叛者理性计算的选择性激励。经验检验倾向于支持机会说。然而,怨恨对国内冲突起因的非显著影响实际上是系统性的概念化和操作化偏差的结果。不仅如此,怨恨和冲突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被"公共物品供给"这一概念兼容。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政治的本质是被统治者以纳税和服从为代价向统治者换取公共物品的过程。由于纳税和服从是强制的,当政治和社会一经济公共物品的提供长期低于社会的最低可接受水平时,统治合法性会逐渐丧失,被统治者就会挑起国内冲突,推翻现存政治秩序。作者的大样本统计分析支持了公共物品供给显著地决定国内冲突的发生这一基本假设。不仅如此,经验检验还表明,以良好政治制度为标志的政治公共物品是国内和平最重要的保障,其影响远远超过社会-经济公共物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怨恨 机会 公共物品供给 国内冲突 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政治学田野调查方法 被引量:17
18
作者 卢凌宇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47,156-157,共22页
田野调查是社会科学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其根本特点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在后者的生活环境中互动。政治学田野调查的主要方法包括非参与式观察(主要是自然实验)、田野实验和访谈。田野调查主要的功能是数据搜集、概念创造、理论建设... 田野调查是社会科学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其根本特点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在后者的生活环境中互动。政治学田野调查的主要方法包括非参与式观察(主要是自然实验)、田野实验和访谈。田野调查主要的功能是数据搜集、概念创造、理论建设和理论检验。具体而言,田野调查提供一手尤其是微观/个人层次的数据,以检验同一层次的政治理论,调查者还通过识别场景特殊性来创造新概念或拓展现有概念的内涵。更重要的是,田野调查帮助研究者认识到现有理论的不足,发现新的经验模式或因果机制,并直面政治世界的真问题。它同时还是证实和证伪政治猜想的利器。田野调查有严格的程序,政治学研究者尤其要注意在做田野调查之前充分阅读文献、根据研究问题安排调查时间、努力争取调查机会,并遵守职业道德。田野调查的主要缺点是时间和经济成本高昂、科学发现的外部有效性较弱以及受制度约束较大。尽管田野调查在当代政治学研究中尚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但它与其他定性方法以及定量方法的关系是相互补充、互相加强,而不是相互抵消、互相替代的。大力发展田野调查将为政治学贡献出更多面向政治现象本身的知识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调查 政治学 自然实验 田野实验 访谈
原文传递
地区间主义的两种形式——基于欧盟与中国对非地区间合作经验的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周玉渊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1-43,155-156,共23页
地区间主义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地区间制度设计在促进合作上的适用性。制度化与论坛化是当前地区间合作中的两种主要形式,这两种制度选择的区别体现在结构平衡、施动方向、互动结果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制度适用性上。作者提出:在制度化的地区... 地区间主义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地区间制度设计在促进合作上的适用性。制度化与论坛化是当前地区间合作中的两种主要形式,这两种制度选择的区别体现在结构平衡、施动方向、互动结果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制度适用性上。作者提出:在制度化的地区间合作中,强势的一方因为缺乏足够的回应或制衡,将导致其倡议和政策制定主要从自身角度出发,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政策和举措的适用性。而在论坛化的地区间合作中,平衡和双向的互动以及合作的意愿能够增加最后的政策和举措的适用性。欧盟推动的对非制度化地区间合作与中非合作论坛推动的论坛化地区间合作是当今地区间主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对欧盟与中国的对非地区间合作的比较研究发现,适用性的制度设计应该建立在地区间结构平衡、双向互动和强烈的政治意愿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间主义 欧盟 非洲 中非合作论坛
原文传递
中国与非洲教育合作的新范式 被引量:17
20
作者 牛长松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2-27,共6页
中国与非洲国家教育合作是中非合作框架下中非全方位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非双方建立的多主体、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教育合作关系。中非教育合作本着量力而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旨在促进非洲社会的自主发展。... 中国与非洲国家教育合作是中非合作框架下中非全方位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非双方建立的多主体、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教育合作关系。中非教育合作本着量力而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旨在促进非洲社会的自主发展。中非教育合作在政府层面的高层互访、院校的交流和科研合作、留学生的双向流动、派遣援非教师和赴非志愿者、对非人力资源开发和非洲汉语教学与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中非合作关系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有必要对中非教育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非洲 教育合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