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指征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德宇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449-450,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5月至2004年7月期间收治的152例SAP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总治愈率为94.74%(144/152),其中非手术综合治疗组为97.73%(86/88),手术组为90.63%(58/64);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5月至2004年7月期间收治的152例SAP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总治愈率为94.74%(144/152),其中非手术综合治疗组为97.73%(86/88),手术组为90.63%(58/64);并发症发生率非手术综合治疗组为7.95%(7/88),手术组为25.00%(16/64);总死亡率为5.26%(8/152),其中非手术综合治疗组为2.27%(2/88),手术组为9.38%(6/64)。结论当SAP继发明显感染、胆道梗阻或出现暴发性胰腺炎时应及时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手术指征 疗效
下载PDF
单纯性肝囊肿两种方式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的比较 被引量:20
2
作者 申权 薛涣洲 +1 位作者 姜青锋 张颖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4X期58-59,共2页
目的:比较囊液抽吸后囊腔内注入无水乙醇和囊腔内置管引流并无水乙醇冲洗两种治疗模式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治疗策略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肝囊肿56例病人,计64个囊肿,其中接受囊液抽吸后... 目的:比较囊液抽吸后囊腔内注入无水乙醇和囊腔内置管引流并无水乙醇冲洗两种治疗模式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治疗策略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肝囊肿56例病人,计64个囊肿,其中接受囊液抽吸后囊腔内注入无水乙醇治疗的患者26例(Ⅰ组),接受囊腔内置管引流并无水乙醇冲洗的患者30例(Ⅱ组)。评估两种治疗方式的治愈率及副反应或并发症。结果:对于直径不大于5.0cm的囊肿,Ⅰ、Ⅱ组的治愈率分别达到83.3%及81.8%,无显著性差异(χ2=0.000,P>0.05);而对于直径大于5.0cm的囊肿,Ⅰ、Ⅱ组的治愈率分别为41.2%及79.2%,Ⅱ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Ⅰ组(χ2=6.190,P<0.05)。最为常见的副反应是穿刺部位疼痛,个别病例出现醉酒样反应、低热。结论:两种治疗模式均有较高的安全性,患者依从性好。对于直径不大于5.0cm的囊肿,两种治疗模式均有较好的疗效;而对于直径大于5.0cm的囊肿,则囊腔内置管引流并无水乙醇冲洗更具优势,应为较大肝囊肿的治疗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囊肿 乙醇硬化 经皮肝穿刺
下载PDF
聚焦解决模式下的Teach-back式健康教育对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生命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蕊蕊 刘玲玲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33-1837,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基于聚焦解决模式下的Teach-back式健康教育干预肝硬化患者后对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入院的80例肝硬化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干预,2019年3月-2020年2月入院的80例肝硬化... 目的:探讨应用基于聚焦解决模式下的Teach-back式健康教育干预肝硬化患者后对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入院的80例肝硬化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干预,2019年3月-2020年2月入院的80例肝硬化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基于聚焦解决模式下的Teach-back式健康教育干预,两组均为期干预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心理状态、心理弹性、生命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4.47,2.67,5.11,6.95;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180,4.807;P<0.05),观察组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5.396,4.095,7.523,9.034;P<0.05),观察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中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214,3.213,7.112,5.062;P<0.05)。结论:基于聚焦解决模式下的Teach-back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消除肝硬化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其心理弹性水平,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基于聚焦解决模式下的Teach-back式健康教育 自我管理水平 心理状态 生命质量
下载PDF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玉柱 秦涛 张宏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8期2661-2664,共4页
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原发或继发性的高脂血症患者数量在明显增加.高脂血症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所诱发的AP比例逐年提高,其严重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高于其他类型的AP,预防和治疗通常以降低血甘油三... 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原发或继发性的高脂血症患者数量在明显增加.高脂血症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所诱发的AP比例逐年提高,其严重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高于其他类型的AP,预防和治疗通常以降低血甘油三酯水平为主.本文就近年来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a pancreatitis,HTGP)的各种治疗措施、疗效及争议等方面的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 甘油三酯 治疗
下载PDF
大鼠急性胰腺炎凋亡相关微小RNA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秦涛 李杰 +2 位作者 张宏伟 刘传江 刘健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6-418,共3页
目的 分析大鼠急性胰腺炎凋亡相关微小RNA(miRNA)的表达谱.方法 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组(AEP)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ANP).AEP组模型采用L-精氨酸150 mg/kg腹腔注射建立,ANP组模型采用L-精氨酸2400 ... 目的 分析大鼠急性胰腺炎凋亡相关微小RNA(miRNA)的表达谱.方法 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组(AEP)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ANP).AEP组模型采用L-精氨酸150 mg/kg腹腔注射建立,ANP组模型采用L-精氨酸2400 mg/kg腹腔注射建立;各组于造模后12 h,检测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含量;TUNEL法检测胰腺组织腺泡细胞的凋亡,对胰腺组织进行病理学评分,各组选择2例应用miRNA芯片技术检测miRNA的表达,筛选表达差异miRNA,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 与ANP组比较,AEP组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和病理学评分明显降低(P<0.05),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NA芯片分析: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NP组和AEP组表达差异均在2倍以上;且与ANP组比较,AEP组表达差异在2倍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miRNA认为是凋亡相关miRNA(AA miRNA).表达差异AA miRNA共计有8条,其中与ANP组比较,2倍以上升高AA miRNA的共5条;2倍以上降低AA miRNA的共3条.结论 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某些miRNA可能参与胰腺炎腺泡细胞凋亡过程的凋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凋亡 微小RNA 大鼠
原文传递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沈浩伟 王亚东 +1 位作者 张晓 薛焕洲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年第6期528-531,共4页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慢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疸、腹痛、体质量减轻等,易误诊为胰腺癌而行手术治疗。不同地区或国家对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尚未达成一致,提高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疗水平是国内外研究热点。类固醇类药...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慢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疸、腹痛、体质量减轻等,易误诊为胰腺癌而行手术治疗。不同地区或国家对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尚未达成一致,提高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疗水平是国内外研究热点。类固醇类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胰腺炎 激素治疗
原文传递
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德宇 陶连元 +3 位作者 潘玉进 余海波 董亚东 田广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9-524,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6例,女9例;中位年龄为64岁,年龄范围为51~75岁。25例患者均行腹...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6例,女9例;中位年龄为64岁,年龄范围为51~75岁。25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肿瘤局部复发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25例患者中,15例BismuthⅠ型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胆肠吻合术。2例BismuthⅡ型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切除+围肝门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胆肠吻合术。2例BismuthⅢa型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右半肝切除+肝尾状叶切除+胆肠吻合术。3例BismuthⅢb型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左半肝切除+肝尾状叶切除+胆肠吻合术。3例BismuthⅣ型患者行腹腔镜肝门部胆管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肝尾状叶切除+胆肠吻合术。2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88±118)min,术中出血量为200 mL(50~2000 mL),术中输血6例。25例患者中,2例BismuthⅢa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75 min、465 min,200 mL、1000 mL,术中输血1例;3例BismuthⅢb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10 min、465 min、501 min,300 mL、400 mL、450 mL,均未予输血;3例BismuthⅣ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15 min、560 min、600 min,300 mL、600 mL、800 mL,术中输血1例。(2)术后情况:25例患者中,术后发生Ⅰ级并发症4例,其中2例胆瘘(BismuthⅠ型1例,BismuthⅢa型1例),1例肺部感染(BismuthⅣ型)和1例术后肝功能不全(BismuthⅢa型),经保守治疗均好转。25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肿瘤 根治 开腹 BISMUTH分型 住院费用 并发症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晓 王亚东 +3 位作者 余淼 贾萌 蔡建平 薛焕洲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2期183-184,187,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择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110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5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照组55例行传...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9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择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110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5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照组55例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39.64±10.12)min、切口长度为(3.28±0.46)em、住院时间为(4.37±2.73)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59.62±11.37)min、(7.24±1.62)em、(9.82±3.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36.18±10.97)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8.24±11.7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疗效观察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张业伟 严栋梁 +4 位作者 孙磊 郑苏文 薛涣洲 王学浩 王太洪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44-447,共4页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组织起源、生物学行为及临床治疗方法 和预后.方法 对18例SPT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8例SPT患者中,女性16例...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组织起源、生物学行为及临床治疗方法 和预后.方法 对18例SPT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8例SPT患者中,女性16例,男性2例,发病年龄9~65岁,平均25.3岁.多以腹痛和上腹部包块为主要症状.肿瘤常有包膜,囊实相间,镜下可见肿瘤由假乳头和囊实性区混合组成,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形成特征性假乳头结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显示,多数肿瘤表达α-抗胰蛋白酶(α-AT)、α-抗糜蛋白酶(α-ACT)和波形蛋白(Vim),阳性率均为94.4%.18例SPT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10年不等,5例术后复发,均予手术切除.18例SPT患者中,死亡4例,中位生存时间为23.0个月,5年生存率为72.2%.患者年龄、肿瘤大小、SPT特殊的病理表现、大血管侵犯和肿瘤转移与胰腺SPT患者生存期有关.结论 SPT为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可能起源于胰腺多潜能干细胞.好发于青少年女性,有独特的临床病理表现,手术切除后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病理学
原文传递
96例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胡明星 李杰 +1 位作者 秦涛 张莉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7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预防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96例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任取同期收治的48例无复发肝癌患者作对照。用...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预防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96例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任取同期收治的48例无复发肝癌患者作对照。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肝癌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79.2%和65.4%,1、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2%和50.3%。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癌早期复发与下列5个因素有关: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包膜是否完整、有无血管癌栓、有无结节融合。结论:大肝癌有血管癌栓是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肝切除术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高春辉 陶连元 +4 位作者 潘玉进 强泽远 董亚东 余海波 李德宇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714-718,共5页
目的评估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LPD)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9例行LPD的患... 目的评估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LPD)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9例行LPD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围手术期采用ERAS处理方案的患者41例(ERAS组),采用传统处理方案的患者38例(传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参数。结果ERAS组的术后AST[(110.38±102.43)U/L]和术后血肌酐[(61.20±16.46)μmol/L]均较传统组轻[(427.09±1434.66)U/L,(74.28±49.58)μmol/L,均P<0.05);住院时间[(17.29±5.44)d]较传统组[(24.68±13.28)d]短(P<0.05)。ERAS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腹腔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ERAS组绝大部分患者(90.4%)的术后并发症可自愈,而传统组近一半(48.5%)的术后并发症需干预处理(P<0.05)。结论LPD围手术期实施ERAS方案能减少患者肝肾功能损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围手术期管理
下载PDF
荧光腹腔镜在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肖二卫 陶连元 +4 位作者 魏艳奎 马家豪 孙筱强 卢远响 李德宇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腹腔镜在肝细胞癌(HCC)根治性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113例HCC患者资料。113例HCC患者腹腔镜肝切除(LLR)46例,荧光引导腹腔镜肝切除(FLLR)67例。结果LLR组和FLLR组年龄、... 目的探讨荧光腹腔镜在肝细胞癌(HCC)根治性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113例HCC患者资料。113例HCC患者腹腔镜肝切除(LLR)46例,荧光引导腹腔镜肝切除(FLLR)67例。结果LLR组和FLLR组年龄、男性比例、肝功能分级、手术切除方式、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LR组的标本切缘阳性比例明显高于FLLR组,13.0%比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LR组中22例患者采用吲哚菁绿(ICG)荧光引导解剖性肝切除,正染法10例和负染法12例,注射ICG2min后均能观察到荧光显影。正染法和负染法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花费、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腹腔镜在肝切除术中有一定的优势,能实时可视化显示肝癌边界来保证肿瘤的安全切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切除术 吲哚菁绿 荧光影像
原文传递
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合并肝癌术后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蔡建平 周湘鸿 +2 位作者 余海波 王连才 李德宇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96-696,697-699,共4页
目的分析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合并肝癌术后患者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利尿剂治疗基础上加用特利加压素治疗,对照组仅仅采用常规及利尿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 目的分析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合并肝癌术后患者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利尿剂治疗基础上加用特利加压素治疗,对照组仅仅采用常规及利尿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实验组术后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9 401.325,P = 0.000);术后腹腔积液量较术前明显增多(F = 265. 163,P = 0.000),且实验组多于对照组(F = 6. 470,P = 0. 044),(2)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血肌酹、尿素氮、血钠及血钾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2. 2 ± 3. 1) d,(26. 6 ± 5. 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 945,P =0.001)。结论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合并肝癌术后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明显,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硬化 高血压 门静脉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胆管探查术治疗高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14
作者 高春辉 吴蓓 +1 位作者 郭倩倩 李德宇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1-132,共2页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腹腔镜胆管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41例高龄患者(≥80岁)的临床资料。3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6例行腹腔镜腹腔粘连松解、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前住院时间(5....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腹腔镜胆管探查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41例高龄患者(≥80岁)的临床资料。3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6例行腹腔镜腹腔粘连松解、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前住院时间(5.4±1.5)d, 总住院时间(14.6±2.1)d, 手术时间(75±13)min,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4 d, 术中出血(54.4±21.7)ml, 胆瘘3例, 经保守治疗治愈;残留结石2例, 术后经胆道镜取石治愈。无死亡病例, 并发症发生率12%(5/41)。本研究显示在选择合适的病例、充分的术前准备、精准的术中和术后管理下, 腹腔镜胆管探查术治疗高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可取得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切开取石 肝外胆管结石 T管引流术 并发症发生率 粘连松解 胆道镜取石 残留结石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15
作者 申权 薛涣洲 +2 位作者 姜青峰 王亚东 张宏伟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7年第12期895-898,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并脾切断流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以及术中探查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实施术中射频消融治疗并脾切除和胃冠状静脉结扎的价值。方法:2000年6月—2007年2月228例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了肝叶切除...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并脾切断流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以及术中探查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实施术中射频消融治疗并脾切除和胃冠状静脉结扎的价值。方法:2000年6月—2007年2月228例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了肝叶切除术(组),其中112例同时行脾切断流术(组)。2001年11月—2007年2月,62例术中探查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施行术中射频消融治疗(组)其中37例同时行脾切除和胃冠状静脉结扎(组)。结果:,组间手术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8%vs3.45%(P>0.05)。,组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均获得明显改善。组术后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2%,88.5%,82.0%,高于组的91.7%,81.8%,74.6%(P<0.05),而5年累积生存率两组分别为53.6%,53.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术后1年的累积生存率亦明显高于组,87.7%vs62.0%(P<0.05),而2年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2%vs44.7%(P>0.05)。、组死于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比率分别显著低于、组,5.4%vs35.5%(P<0.01),6.7%vs46.2%(P<0.05)。结论:肝叶切除同时行脾切断流并不增加手术病死率。联合脾切断流或脾切胃冠状静脉结扎可以有效预防患者死于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有助于提高近期生存率,但无助于提高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门脉高压症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脾切除 射频消融
下载PDF
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连才 李德宇 +4 位作者 李勇 穆森茂 王亚峰 肖二卫 石鹏飞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42-74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胰肠吻合术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成功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3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管对空肠黏膜连续板层吻合124例(A组)、胰腺空肠套入式吻合111例(B组)... 目的探讨不同胰肠吻合术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成功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3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管对空肠黏膜连续板层吻合124例(A组)、胰腺空肠套入式吻合111例(B组)、胰腺空肠捆绑式吻合108例(C组)。比较胰肠吻合手术时间、术后胰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费用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三组间胰管口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术后胰瘘发生率4.84%,显著低于B组(13.51%)和C组(15.74%)(P〈0.05)。A组胰肠吻合手术时间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管对空肠黏膜连续板层吻合术式有助于简化胰肠吻合手术方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胰瘘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管空肠吻合术 胰腺瘘
原文传递
双镜联合行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亚军 秦兴雷 +1 位作者 鲁敏 刘朝阳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0-371,共2页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18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组,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18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组,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腹腔内出血以及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等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镜联合行胆管切开取石术对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切开取石术 肝外胆管结石 手术治疗 术后住院时间 术后排气时间 术后切口感染 术中出血量 腹腔内出血
原文传递
老年进展期胰腺癌98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姜青峰 薛涣洲 +1 位作者 申权 张业伟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进展期胰腺癌不同的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以达到治疗的最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05年9月收治的98例进展期胰腺癌,分为手术组(81例):手术[行胆系和(或)肠系转流术、活检术等]加或不加辅助治疗;非手术组(17例):行非... 目的探讨进展期胰腺癌不同的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以达到治疗的最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05年9月收治的98例进展期胰腺癌,分为手术组(81例):手术[行胆系和(或)肠系转流术、活检术等]加或不加辅助治疗;非手术组(17例):行非手术治疗;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3%(14/81)、病死率为4.9%(4/81),生存期平均为(2.9±2.3)年,加或不加辅助治疗其生存期分别为(2.9±3.7)年、(2.8±3.1)年;非手术组无并发症和死亡,生存期平均(2.7±2.1)年。结论对进展期无法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胰腺癌、姑息性切除是无益的,对伴发胆系和(或)肠系梗阻时行转流术是必须的,围手术期辅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期胰腺癌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辅助治疗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对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IL-2、IL-2R活性的影响及肝细胞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姜青峰 薛涣洲 +2 位作者 钱海鑫 王学浩 张业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345-349,共5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对大鼠原位肝移植免疫抑制的作用机理。方法将120只肝移植SD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A组),TⅡ组(B组),CsA组(C组),TⅡ+CsA组(D组),分别检测移植术后各组1、3、5、7、14d外周血IL-2R的含量和脾脏淋巴细胞的IL-2活性及肝细...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对大鼠原位肝移植免疫抑制的作用机理。方法将120只肝移植SD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A组),TⅡ组(B组),CsA组(C组),TⅡ+CsA组(D组),分别检测移植术后各组1、3、5、7、14d外周血IL-2R的含量和脾脏淋巴细胞的IL-2活性及肝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L的蛋白表达。结果三组治疗组的IL-2活性和IL-2R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三组治疗组间的比较是D组低于B、C组,上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组的Bcl-2的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FasL的表达高于对照组,而三组间的比较:D组低于C组,C组低于B组,上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通过对IL-2、IL-2R和Bcl-2、FasL的影响来达到免疫抑制作用,如果联合CsA效果会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雷公藤多甙 免疫抑制 免疫耐受 排斥反应
下载PDF
丙戊酸钠对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6
20
作者 代荣钦 秦涛 +4 位作者 秦秉玉 郭志松 张文筱 史源 王海波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观察丙戊酸钠(VPA)对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丙戊酸钠诱导SW1990凋亡的机制.方法 应用1、2、3、4、5 mmol/L的丙戊酸钠干预SW1990细胞,以未干预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取3 mmol/L... 目的 观察丙戊酸钠(VPA)对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丙戊酸钠诱导SW1990凋亡的机制.方法 应用1、2、3、4、5 mmol/L的丙戊酸钠干预SW1990细胞,以未干预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取3 mmol/L丙戊酸钠干预SW1990细胞24、48、72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SurvivinmRNA的表达.结果 丙戊酸钠对SW1990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不同浓度组、不同时间组间生长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mmol/L丙戊酸钠干预SW1990细胞不同时间的凋亡率分别为(15.79 ±2.18)%、(26.73±2.36)%、(38.74±1.83)%,与对照组早期凋亡率[(2.99±0.87)%]比较,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经丙戊酸钠干预的SW1990细胞高表达Survivin基因(5.152±1.835),在经3 mmol/L丙戊酸钠干预24、48、72 h后,Survivin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977±1.531、2.639±1.017、1.034±0.239,随药物干预时间的延长Survivin基因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戊酸钠可抑制胰腺癌细胞SW1990的增殖、诱导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线粒体内源性凋亡途径,下调Survivin基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胰腺肿瘤 细胞株 肿瘤 细胞凋亡 SURVIVIN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