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村镇住宅建设的可持续性探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安艳华 阎宝林 +1 位作者 董巍 叶建军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10-112,共3页
根据村镇住宅建设的特点,在分析当前村镇住宅建设中存在的有关节地、环保、节能、节水、废物利用以及新能源的应用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村镇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1)集中利用土地,提高建筑空间的可变性;(2)推广轻质、高强、... 根据村镇住宅建设的特点,在分析当前村镇住宅建设中存在的有关节地、环保、节能、节水、废物利用以及新能源的应用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村镇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1)集中利用土地,提高建筑空间的可变性;(2)推广轻质、高强、保温、隔热的新型墙体材料;(3)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推广清洁无污能源,通过建筑设计、材料使用、构造技术等诸多措施来减少能耗;(4)利用再生垃圾;(5)节约用水,强化水的等级利用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住宅建设 可持续发展 节地 环保 节能 节水 废物利用 建筑空间 能源利用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原生•寄生•重生--基于适应概念的汉传佛寺建筑的演化特征及其规律研究
2
作者 刘万迪 陈伯超 李明刚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1期43-47,共5页
基于主客体互动共生的适应概念,对广义汉传佛寺建筑的演化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原生朴素式、寄生被动式与重生主动式适应三个特征阶段,并得出其呈现“进化”趋势的结论,进而分析出人类文化进化的根本原动力作用以及提出建筑—人—环境的整... 基于主客体互动共生的适应概念,对广义汉传佛寺建筑的演化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原生朴素式、寄生被动式与重生主动式适应三个特征阶段,并得出其呈现“进化”趋势的结论,进而分析出人类文化进化的根本原动力作用以及提出建筑—人—环境的整体适应性系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适应 演化 文化进化 汉传佛寺建筑
下载PDF
大连渔人码头设计意匠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伯超 仝雷 阎宝林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3,共2页
 本文通过对大连渔人码头设计理念的介绍,反映了作者对建筑设计中如何处理设计立意与表达,建筑与环境功能与造型,传统与时代等方面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与探索。
关键词 大连市 渔人码头 建筑设计 建筑环境 观海塔楼
原文传递
浅析地域文化影响下的辽东村镇居住模式——新宾满族自治县上夹河镇民居的改建
4
作者 唐作剑 吴晓平 +1 位作者 王占奇 阎宝林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194-196,共3页
介绍了地处长白山支脉延伸部且具有丰富历史文化沉淀的上夹河镇,是具有较强代表性的辽东村镇,其镇区居民住房大部分都是由农宅院落演变而来.从传统民居的"口袋房"院落式逐步发展到连排并列式,占地面积渐小而功能布局日趋紧凑... 介绍了地处长白山支脉延伸部且具有丰富历史文化沉淀的上夹河镇,是具有较强代表性的辽东村镇,其镇区居民住房大部分都是由农宅院落演变而来.从传统民居的"口袋房"院落式逐步发展到连排并列式,占地面积渐小而功能布局日趋紧凑.然而在城镇化过程中这种模式由于经济等条件的限制不能直接转变成当前城市的居住模式.因此尝试在原有模式基础上通过在原址新建时调整位置、运用12m模数,使用硬山起脊坡屋面,结合地形来创造出具有浓郁满族地方文化特色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居住模式 上夹河 发展演变
下载PDF
扎兰屯近代居住建筑更新策略研究
5
作者 梁金友 孙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3年第6期61-64,共4页
扎兰屯在中东铁路时期便以其“避暑”的功能定位成为不可替代的附属地。目前,扎兰屯是周围城市区域内旅游业发展相对较好的城市。同时,扎兰屯葛根街自古商户林立,经济繁荣,是扎兰屯最繁华的集市,虽然在1999年被拆除重建,不见往日风采,... 扎兰屯在中东铁路时期便以其“避暑”的功能定位成为不可替代的附属地。目前,扎兰屯是周围城市区域内旅游业发展相对较好的城市。同时,扎兰屯葛根街自古商户林立,经济繁荣,是扎兰屯最繁华的集市,虽然在1999年被拆除重建,不见往日风采,仍然具有良好的商业基础。扎兰屯历史建筑众多,历史建筑街区内的居住建筑以风貌鲜明、历史悠久,具有极高的价值。本文以扎兰屯近代居住建筑的现状问题和特征的分析为基础,结合北京菊儿胡同、成都宽窄巷子以及西安“北院门”相关实际案例,总结实践工作中的更新保护方法和理念,结合实际情况,定位适合扎兰屯近代居住建筑更新的发展方向和原则,并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提出在历史建筑以及历史街区更新过程中应当遵循的整体性、真实性、再利用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兰屯 近代居住建筑 更新原则 更新策略
下载PDF
扎兰屯近代居住建筑更新概念设计研究
6
作者 孙宇 曲占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5期74-77,共4页
扎兰屯无论是在历史上,依托其优美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结合,以“避暑”的功能定位成为中东铁路沿线上重要的附属地之一,具备旅游避暑、颐养居住的发展潜力,还是在发展至现代社会时,仍然作为旅游城市具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可见... 扎兰屯无论是在历史上,依托其优美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结合,以“避暑”的功能定位成为中东铁路沿线上重要的附属地之一,具备旅游避暑、颐养居住的发展潜力,还是在发展至现代社会时,仍然作为旅游城市具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可见扎兰屯历史街区整体具有较为良好的更新与再利用条件。更新设计研究主体为扎兰屯中心城区近代居住建筑及其周边环境的更新。主要功能包括民宿、游客接待中心、餐饮、商业等,秉承整体性、真实性、可持续性和渐进性原则,通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视角进行更新设计,使俄式居住建筑群片区内的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充分利用现存条件,力求做到更新后的片区“可游、可居、可行”,延续扎兰屯旅游功能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兰屯 城市更新 概念设计 旅游功能
下载PDF
圣·神·人——场所精神下汉传佛寺进化特征及规律研究
7
作者 刘万迪 陈伯超 马驰 《华中建筑》 2022年第6期12-16,共5页
该文旨在以存在时间最长且仍被使用的广义汉传佛寺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存在意义的场所精神认知,对其演化过程进行归纳分析,从而提出“圣—神—人”的汉传佛寺建筑场所精神进化特征,具体包括:“坟冢—宫殿—建筑”的物化空间进化、“圣... 该文旨在以存在时间最长且仍被使用的广义汉传佛寺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存在意义的场所精神认知,对其演化过程进行归纳分析,从而提出“圣—神—人”的汉传佛寺建筑场所精神进化特征,具体包括:“坟冢—宫殿—建筑”的物化空间进化、“圣树—佛塔—佛像—空性”的祭祀崇拜进化、“世俗—神圣—世俗”的界域营造进化。以此得出:汉传佛寺建筑的演化呈现“螺旋式进化”规律的结论,形成对汉传佛寺建筑进化发展的基本认识,并进一步提出:“人”的认知的发展变化(即文化进化)是该进化规律的根本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 场所精神 进化 文化进化 汉传佛寺建筑
下载PDF
谈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研究
8
作者 刘恋 薛佳美 王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12期23-25,共3页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汽车和建筑逐渐增加。车辆和建筑物排放的废气导致CO2排放量增加,导致环境压力加大,生态自我调节水平下降。绿色环保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低碳建筑由此出现。在世界范围内,低碳建筑得到了很好的推...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汽车和建筑逐渐增加。车辆和建筑物排放的废气导致CO2排放量增加,导致环境压力加大,生态自我调节水平下降。绿色环保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低碳建筑由此出现。在世界范围内,低碳建筑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案例,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这是未来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趋势。根据当前建筑发展现状,介绍了绿色低碳的概念,阐述了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表现。希望通过下面的详细介绍,能够为我国绿色建筑的长远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设计 低碳观念 具体表现
下载PDF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性分析
9
作者 薛佳美 王萌 刘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11期37-38,共2页
中国古代建筑在设计、建造、布局上都有着独特的优势,且很多建筑历经千年依然屹立不倒,这样的古典建筑更为国内游客所喜爱。因此,在现代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加入更多的中国古代建筑元素,借鉴力学的合理规律和可接受的结构,促进现代建... 中国古代建筑在设计、建造、布局上都有着独特的优势,且很多建筑历经千年依然屹立不倒,这样的古典建筑更为国内游客所喜爱。因此,在现代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加入更多的中国古代建筑元素,借鉴力学的合理规律和可接受的结构,促进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建筑 建筑特点 现代建筑 设计
下载PDF
现代医疗建筑人性化设计初探
10
作者 王萌 刘恋 薛佳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11期15-16,19,共3页
医疗建筑行业是一个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的行业,建筑设计理念层出不穷,建筑技术应用日新月异,医疗模式变革突飞猛进。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这一趋势将会给整个医疗建筑行业带来颠覆式的影响。但无论医疗建... 医疗建筑行业是一个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的行业,建筑设计理念层出不穷,建筑技术应用日新月异,医疗模式变革突飞猛进。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这一趋势将会给整个医疗建筑行业带来颠覆式的影响。但无论医疗建筑设计行业如何风起云涌,人性化设计始终是建筑设计永恒不变的设计思路,“以人为中心,以需求为本”已经极大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医疗建筑作为基本公共设施需要充分收集患者、医护人员、陪护人员以及外来访客等人群的使用需求,从需求出发做设计是医院建筑设计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建筑 人性化 设计
下载PDF
生活的混响
11
作者 毛兵 仝雷 《建筑师》 2006年第4期121-124,共4页
我们总在呼唤“以人为本”,那么,人之本是什么呢?奔波一生.什么最值得回味?享受生活成为核心答案。生活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概括.学习、工作、交往、审美、衣食住行等等共同融汇成生活之源。埃森曼说.五十岁的人才能成为建筑师,就... 我们总在呼唤“以人为本”,那么,人之本是什么呢?奔波一生.什么最值得回味?享受生活成为核心答案。生活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概括.学习、工作、交往、审美、衣食住行等等共同融汇成生活之源。埃森曼说.五十岁的人才能成为建筑师,就是说建筑师只有经历丰富的生活体验.才能将建筑做好。建筑是生活的载体。虽然有的建筑是具有城市标志性意义的,但更多的是平和安详的生活写照。当我们摒弃超世脱俗的英雄主义幻想.静心体悟生活的时候,就会发现建筑之美闪现于得体的生活实践之中。很难相信.一个不会炒菜的建筑师能设计好厨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实践 混响 建筑师 以人为本 生命活动 衣食住行 埃森曼 标志性 丰富 厨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