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5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BIM模型二次开发数据提取与应用技术 被引量:29
1
作者 钟辉 李驰 +1 位作者 孙红 张珂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60-566,共7页
目的在BIM技术中面向数据提取与应用研究相对较少现状下,提出一套完整高效率的BIM数据提取与应用技术方案,解决建筑行业中各专业之间在施工过程中数据使用效率低的问题.方法通过对BIM模型数据需求的分析,利用Revit API外部功能扩展方式... 目的在BIM技术中面向数据提取与应用研究相对较少现状下,提出一套完整高效率的BIM数据提取与应用技术方案,解决建筑行业中各专业之间在施工过程中数据使用效率低的问题.方法通过对BIM模型数据需求的分析,利用Revit API外部功能扩展方式,研究Revit对象的访问、过滤、编辑与创建,形成了基于构件的数据提取方案;结合SQL Server,对BIM模型构件图元实现基于关系数据库的数据储存,并创建形成构件拓扑关系;利用OpenGL三维图形库,采用完全面向对象设计方法,进行三维模型重建的研究.结果笔者所提方案实现了BIM模型的数据提取至数据库,进行数据库的关联查询,模型重建,构件查找.结论数据提取与应用技术具有可行性,在建筑工程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够解决模型与信息相互独立、模型抽象、信息断层等问题,实现模型与信息的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数据提取 拓扑关系 OPENGL API
下载PDF
基于场景深度估计的自然光照水下图像增强方法 被引量:26
2
作者 王丹 张子玉 +4 位作者 赵金宝 梁文峰 杨谢柳 范慧杰 唐延东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4-372,共9页
针对水下图像模糊、对比度低且色彩失真的问题,结合修正的水下成像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场景深度估计的自然光照水下图像增强方法.首先,依据自然光照条件下水下图像场景亮度与场景深度总体成正比的先验理论,对图像的亮度信息进行最小值滤... 针对水下图像模糊、对比度低且色彩失真的问题,结合修正的水下成像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场景深度估计的自然光照水下图像增强方法.首先,依据自然光照条件下水下图像场景亮度与场景深度总体成正比的先验理论,对图像的亮度信息进行最小值滤波和软抠图处理以实现场景深度估计;然后,结合暗通道先验知识和场景深度信息进行离散像素点的后向散射分量估计,根据修正的水下成像模型来拟合和去除后向散射;最后,采用基于色适应的颜色校正方法对直接分量进行色偏校正,利用线性拉伸方法来提升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水下多场景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有效地去除后向散射引起的雾样模糊,提高图像对比度并校正颜色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图像 图像增强 图像复原 对比度增强 颜色校正
原文传递
干湿磨条件下氧化锆陶瓷表面粗糙度实验 被引量:20
3
作者 吴玉厚 王维东 +3 位作者 李颂华 孙健 刘春光 韩涛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80-1087,共8页
目的研究干磨和湿磨两种工作条件下,金刚石砂轮磨削氧化锆陶瓷时,各磨削参数对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通过在干/湿磨条件下对氧化锆陶瓷以不同的砂轮线速度、磨削深度、工件进给速度进行平面磨削,并观察磨削后工件表面粗糙度数值的变化... 目的研究干磨和湿磨两种工作条件下,金刚石砂轮磨削氧化锆陶瓷时,各磨削参数对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通过在干/湿磨条件下对氧化锆陶瓷以不同的砂轮线速度、磨削深度、工件进给速度进行平面磨削,并观察磨削后工件表面粗糙度数值的变化,再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磨削后的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在湿磨过程中,当砂轮线速度为50 m/s、磨削深度为0.010 mm、工件进给速度为500 mm/min时,氧化锆陶瓷件表面粗糙度为0.191 8μm,表面质量最好;在干磨过程中,当砂轮的线速度为50 m/s、磨削深度为0.010 mm、工件进给速度为500 mm/min时,氧化锆陶瓷件表面粗糙度为0.189 5μm,表面质量最好.结论干湿磨条件下各磨削参数对氧化锆陶瓷表面粗糙度影响主次顺序分别为砂轮线速度、磨削深度、工件进给速度.同时在小磨削量的精密磨削中,干磨的表面粗糙度要优于湿磨的表面粗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磨削 氧化锆 干/湿磨 表面粗糙度 表面形貌
下载PDF
基于CNN的变工况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珂 王竞禹 +2 位作者 石怀涛 张啸尘 付玲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4-262,共9页
针对滚动轴承工作环境多变和样本不足导致故障诊断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多模态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该网络采用多个并行卷积层构建,并结合注意力机制,有效地提取了丰富的故障特征。然后提出了两种有限数据条件下的数据增强方法,解决... 针对滚动轴承工作环境多变和样本不足导致故障诊断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多模态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该网络采用多个并行卷积层构建,并结合注意力机制,有效地提取了丰富的故障特征。然后提出了两种有限数据条件下的数据增强方法,解决了数据样本不足的问题。另外,将采集到的滚动轴承时域信号通过小波变换转换为时频图谱作为网络输入来提高数据质量,利用多种转频下故障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变工况实验中准确率高,聚类效果明显,说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变工况下轴承故障诊断的精度,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工况轴承故障诊断 卷积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数据增强 小波变换
下载PDF
Dobot机械臂建模仿真与轨迹规划算法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孙军 张家亮 马玲 《机械与电子》 2016年第6期72-75,共4页
MATLAB环境下研究Dobot机械臂的D-H建模、运动学分析、轨迹规划算法、仿真。在MATLAB机器人工具箱环境下,基于D-H参数模型建立Dobot机械臂模型,计算机械臂的齐次变换矩阵,通过仿真工具箱进行正逆运动学仿真与轨迹规划控制研究的运动仿... MATLAB环境下研究Dobot机械臂的D-H建模、运动学分析、轨迹规划算法、仿真。在MATLAB机器人工具箱环境下,基于D-H参数模型建立Dobot机械臂模型,计算机械臂的齐次变换矩阵,通过仿真工具箱进行正逆运动学仿真与轨迹规划控制研究的运动仿真。通过仿真分析得到机械臂各关节在轨迹规划算法作用下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末端轨迹。从仿真结果可知研究方法对于机械臂运动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Dobot机械臂控制、优化算法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bot MATLAB D-H建模 轨迹规划
下载PDF
不同流场的PEMFC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罗鑫 陈士忠 夏忠贤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8-211,共4页
改进了一个耦合气体流道和气体扩散层的两相、三维和多组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模型,研究4种流道形式对PEMFC输出性能的影响。设定温度为70℃,有效面积为3.61 cm^2的情况下,发现单边交指单蛇形流道的性能最好,单蛇形流道的性能最... 改进了一个耦合气体流道和气体扩散层的两相、三维和多组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模型,研究4种流道形式对PEMFC输出性能的影响。设定温度为70℃,有效面积为3.61 cm^2的情况下,发现单边交指单蛇形流道的性能最好,单蛇形流道的性能最差。阳极流场的形状对PEMFC性能的影响不大。单边交指单蛇形流道的阴极氧气浓度分布最均匀,浓度差值为6.41 mol/m^3,同时排水性能最好,阴极流道内水浓度差值为10.25 mol/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COMSOL 阳极氢气浓度 阴极氧气浓度 阴极水浓度
下载PDF
一种改进自适应阈值的Canny算法 被引量:14
7
作者 于晓海 张阳 须颖 《机械与电子》 2020年第1期6-9,共4页
针对传统Canny算法在滤波时无差别平滑降噪、边缘信息丢失及模糊的现象,且人工选取梯度高低阈值存在局限性的问题,提出了综合考虑图像位置信息与亮度信息的双边滤波代替传统高斯滤波方法,结合最优化阈值分割法和Otsu法分别计算出图像高... 针对传统Canny算法在滤波时无差别平滑降噪、边缘信息丢失及模糊的现象,且人工选取梯度高低阈值存在局限性的问题,提出了综合考虑图像位置信息与亮度信息的双边滤波代替传统高斯滤波方法,结合最优化阈值分割法和Otsu法分别计算出图像高低阈值,采用边缘信噪比SNR函数对比验证边缘检测效果。改进后的Canny算法有效提高了边缘完整性,且伪边缘更少,对图像中相对较弱的边缘部分也有良好的提取效果,改进后的算法具有更高的信噪比。采用工业机械臂视觉采集零件边缘为背景,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Canny算法可以有效保留真实边缘信息,边缘更加连续且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NY算子 边缘检测 双边滤波 OTSU法 最优化阈值分割法 信噪比
下载PDF
基于硬脆材料加工的金刚石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制备及切削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陆峰 查丽琼 +4 位作者 刘鲁生 王宜豹 袁子尧 闫广宇 黄楠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8-82,86,共6页
利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硬质合金球头铣刀表面制备出不同碳源浓度的金刚石涂层,研究了碳源浓度对金刚石涂层微观结构及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吸收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刀具表面金刚石涂层的表面形貌、... 利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硬质合金球头铣刀表面制备出不同碳源浓度的金刚石涂层,研究了碳源浓度对金刚石涂层微观结构及刀具切削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吸收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刀具表面金刚石涂层的表面形貌、组成成分和晶粒取向,并利用制备的金刚石涂层铣刀进行石材加工实验。结果表明:与2%、3%碳源浓度相比,1%碳源浓度所制备金刚石涂层的晶粒尺寸较大,微米级金刚石晶型完整;3%碳源浓度金刚石涂层表面生成了大量纳米金刚石晶粒。碳源浓度为3%的金刚石涂层铣刀的后刀面磨损量最大,而1%碳源浓度金刚石涂层铣刀的涂层与基体结合力高,铣刀后刀面磨损量最小,金刚石涂层未明显剥落,切削寿命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涂层 硬质合金刀具 热丝化学气相沉积 碳源浓度 切削性能 石材
下载PDF
含石墨烯润滑油润滑机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丽秀 芦冰 +2 位作者 吴玉厚 张珂 颜婷婷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3-91,108,共10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石墨烯作为正十六烷烃(C16H34)润滑油的添加剂对氮化硅-轴承钢(Si3N4-GCr15)摩擦副润滑性能的影响,分析石墨烯质量分数、压力及剪切速度对薄膜润滑区域范德华能、剪切应力及类固膜厚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适量...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石墨烯作为正十六烷烃(C16H34)润滑油的添加剂对氮化硅-轴承钢(Si3N4-GCr15)摩擦副润滑性能的影响,分析石墨烯质量分数、压力及剪切速度对薄膜润滑区域范德华能、剪切应力及类固膜厚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适量的石墨烯可以提高润滑区域的范德华能,增加类固膜厚度,降低Si3N4-GCr15摩擦副的剪切应力,减少摩擦副间摩擦力;石墨烯摩尔质量分数为2.5%时,润滑区域范德华能最大,剪切应力最小;添加石墨烯后,范德华能、剪切应力及类固膜厚度随着压力和剪切速度的变化而较为平稳,而没有添加石墨烯时三者出现较大的波动。可见,石墨烯作为添加剂,改变了压力、剪切速度影响下润滑区域范德华能、剪切应力、类固膜厚度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石墨烯 正十六烷烃 摩擦副 薄膜润滑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数控机床高速主轴温升与热变形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丽秀 李金鹏 +1 位作者 李超群 于文达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9-132,共4页
电主轴温升引起的热变形是影响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研究高速电主轴热变形变化规律,搭建了高速电主轴温升与热变形测试实验平台,采用主轴动态误差分析仪同时测量150MD24Z7.5型电主轴在X、Y、Z轴方向的热变形量及不同位... 电主轴温升引起的热变形是影响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研究高速电主轴热变形变化规律,搭建了高速电主轴温升与热变形测试实验平台,采用主轴动态误差分析仪同时测量150MD24Z7.5型电主轴在X、Y、Z轴方向的热变形量及不同位置的温升变化。结果表明,主轴轴向(Z向)的热变形量最大,在转速为4000r/min、6000r/min、8000r/min、10000r/min条件下,主轴的轴向热变形分别达到73.1、79.3、74.5、75.1;且主轴轴端温升趋势与轴向热变形趋势一致。论文的实验结果,为主轴热变形实现智能预测及主动控制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主轴 温升 热变形 实验
下载PDF
正六边形孔角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复变函数解 被引量:10
11
作者 侯祥林 王家祥 贾连光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3-488,共6页
针对工程结构中的正六边形孔角双裂纹问题,利用复分析方法,构造了带孔角双裂纹的正六边形孔到单位圆的共形映射,获得了正六边形孔角双裂纹应力强度因子问题的解析解。采用Mathematica数学软件编程,计算了内部含正六边形孔角对称和非对... 针对工程结构中的正六边形孔角双裂纹问题,利用复分析方法,构造了带孔角双裂纹的正六边形孔到单位圆的共形映射,获得了正六边形孔角双裂纹应力强度因子问题的解析解。采用Mathematica数学软件编程,计算了内部含正六边形孔角对称和非对称双裂纹无限大板的裂尖应力强度因子值。通过与ABAQUS有限元仿真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复势法和本文引入的共形映射函数推导获得的解析解,不仅适用于无限大板内正六边形孔角对称裂纹的情况,也适用于非对称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六边形孔 孔边裂纹 复分析 应力强度因子
下载PDF
蛇形流场PEMFC性能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士忠 夏忠贤 +2 位作者 王艺澄 张旭阳 吴玉厚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0-233,共4页
为了研究蛇形流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输出性能,分析其性能的影响因素,寻找改善其性能的方法和途径。基于多物理场直接耦合分析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了包括阴阳极流道、扩散层、催化层及质子交换膜在内的完整的PEM燃料... 为了研究蛇形流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输出性能,分析其性能的影响因素,寻找改善其性能的方法和途径。基于多物理场直接耦合分析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了包括阴阳极流道、扩散层、催化层及质子交换膜在内的完整的PEM燃料电池三维全流场稳态模型,在COMSOL中利用该模型对蛇形流场PEMFC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模拟结果得出了在工作电压为0.7 V的条件下,蛇形流场的流型以及质子交换膜的电导率对PEMFC输出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三蛇形流场的性能优于单蛇形流场;随着质子交换膜电导率的增大,膜内传质得以改善,可以降低传质过程中的电阻损耗,提高燃料电池的性能。模拟结果对于改善PEMFC整体性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COMSOL 数值模拟 蛇形流场 质子交换膜 电导率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PDC钻头切削齿破岩仿真及热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丽秀 申强 +1 位作者 张珂 魏春雨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2-920,共9页
目的研究聚晶金刚石(PDC)钻头切削齿破岩过程中的温升及变形情况,确定在不同切削参数下PDC钻头单齿破岩时温升和变形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非线性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二维PDC钻头切削齿-岩石动态仿真模型,通过改变钻头切削齿破岩时的切... 目的研究聚晶金刚石(PDC)钻头切削齿破岩过程中的温升及变形情况,确定在不同切削参数下PDC钻头单齿破岩时温升和变形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非线性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二维PDC钻头切削齿-岩石动态仿真模型,通过改变钻头切削齿破岩时的切削参数,得到了不同参数条件下切削齿温度和变形的变化规律,对切削齿破岩过程中的温升及热变形进行分析.结果切削温度在初始阶段上升较快,0. 02 s左右趋于平稳,同时切削深度对温度的影响最大;温度的升高以及切削力的变大,会使切削齿的变形增大.结论在PDC钻头单齿破岩的过程中,PDC切削齿的温度变化与其切削深度、切削速度以及齿前角密切相关.切削深度对其温度的影响较为明显.与所受的切削力相比温度对切削齿的变形影响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切削齿 破岩 温升 变形 有限元
下载PDF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变革——以沈阳建筑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为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费烨 韩艳平 侯玲玲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39-48,共10页
社会经济与新技术的发展对理工科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提倡创新创业教育导向的中国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也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这双重的挑战和要求,众多理工科院校均对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转型与变革... 社会经济与新技术的发展对理工科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提倡创新创业教育导向的中国高等教育政策的调整也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这双重的挑战和要求,众多理工科院校均对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转型与变革。本文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产生背景的回顾,阐述了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理工科院校承载的历史使命。在此基础上以沈阳建筑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转型为例,从教育理念、培养环节和运行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梳理与阐释,以期为其他理工科院校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理工科研究生 培养模式 转型与变革
下载PDF
轧钢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被引量:9
15
作者 石怀涛 宋文丽 +1 位作者 袁哲 刘建昌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82-88,共7页
总结归纳了轧钢机的主要故障,针对轧钢机的结构和故障特点,将轧钢机的故障划分为设备故障、系统故障和产品质量故障3个级别,并分析了轧钢过程变量的数据特点以及轧钢机的故障特性。综述了轧钢机故障诊断方法,从整体上将轧钢机的故障诊... 总结归纳了轧钢机的主要故障,针对轧钢机的结构和故障特点,将轧钢机的故障划分为设备故障、系统故障和产品质量故障3个级别,并分析了轧钢过程变量的数据特点以及轧钢机的故障特性。综述了轧钢机故障诊断方法,从整体上将轧钢机的故障诊断方法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并详细介绍了每种轧钢机故障诊断方法的基本思想、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多元统计的方法。指出了轧钢机故障诊断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钢机 状态监测 故障诊断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岩石节理特征对滚刀破岩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吴玉厚 田军兴 +4 位作者 孙健 何冬梅 张弛 刘敏 赵海峰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4-542,共9页
目的研究岩石节理特征对全断面硬岩掘进机(TBM)滚刀破岩的影响,提高滚刀破岩效率.方法利用ABAQUS对含有不同节理特征的岩石进行建模仿真,模拟TBM滚刀切割含有不同节理特征岩石的过程,并观察分析其破碎效果.结果节理岩石破碎后的塑性应... 目的研究岩石节理特征对全断面硬岩掘进机(TBM)滚刀破岩的影响,提高滚刀破岩效率.方法利用ABAQUS对含有不同节理特征的岩石进行建模仿真,模拟TBM滚刀切割含有不同节理特征岩石的过程,并观察分析其破碎效果.结果节理岩石破碎后的塑性应变在节理面处向岩石内部延伸;岩石的节理间距越大,岩石的破碎量越小;在节理间距相同的条件下,节理倾角为60°时,岩石破碎效率最高,而在节理倾角为90°时,岩石破碎效率最低.结论岩石的节理倾角对节理岩石裂纹的扩展有影响,而节理间距为150 mm时对其裂纹的扩展基本没有影响;当节理间距在80~100 mm范围内变化时,节理间距对岩石破碎效率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于理解滚刀破岩机理,优化滚刀布置和提高掘进机刀具破岩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断面硬岩掘进机 滚刀 破岩机理 节理间距 节理倾角
下载PDF
基于JKR黏结模型的混凝土离散元参数标定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珂 于天行 +2 位作者 于文达 邹德芳 张世英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6-50,55,共6页
为获取装配式建筑用混凝土的仿真模型和接触力学参数,采用颗粒离散单元法,基于对此种混凝土的坍落度试验结果,实现对浇筑预制构件的新拌混凝土进行模拟与接触力学参数的标定。在对混凝土建模的过程中考虑到混凝土颗粒之间的黏结力,用JK... 为获取装配式建筑用混凝土的仿真模型和接触力学参数,采用颗粒离散单元法,基于对此种混凝土的坍落度试验结果,实现对浇筑预制构件的新拌混凝土进行模拟与接触力学参数的标定。在对混凝土建模的过程中考虑到混凝土颗粒之间的黏结力,用JKR黏结模型对混凝土颗粒进行建模,以JKR表面能的大小表征混凝土间的黏度效果,以影响混凝土坍落时形态和坍落后物料堆积高度为结果变量,以预制构件用混凝土坍落度试验的真实测量值为目标建立三维离散元分析模型。选取砂浆-砂浆、砂浆-石灰石、石灰石-石灰石、砂浆-壁面、石灰石-壁面之间的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和JKR表面能的15个参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控制变量法改变单一参数的大小,确定影响此种混凝土坍落度试验中混凝土形态的显著参数,并采用响应曲面法确定显著参数的最佳组合值。以本研究标定参数模拟的混凝土与实际预制构件混凝土之间的坍落度试验数据相对误差在允许范围内,该研究标定的混凝土离散元模型和接触力学参数对混凝土布料设备及预制构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拌混凝土 离散元 JKR模型 参数标定
下载PDF
混凝土布料机输送量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鹏 郭菁菁 +1 位作者 李冬 邹德芳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3-730,共8页
目的研究混凝土布料机螺旋输送量影响因素,为人工神经网络输送量智能预报模型的输入量确定提供合理依据.方法从混凝土布料机的布料机理出发,推导布料机输送量的计算公式;采用单一变量分析方法,使用MATLAB以及离散元软件进行数值仿真,研... 目的研究混凝土布料机螺旋输送量影响因素,为人工神经网络输送量智能预报模型的输入量确定提供合理依据.方法从混凝土布料机的布料机理出发,推导布料机输送量的计算公式;采用单一变量分析方法,使用MATLAB以及离散元软件进行数值仿真,研究螺旋输送量影响因素对输送量的影响效果.结果随着螺旋叶片直径、填充系数的增加,布料机输送量增加;随着螺旋叶片的摩擦系数、螺旋轴直径增加,布料机输送量减小;螺旋升角与螺旋转速都存在一个最佳值,使得输送量最大;影响因素对输送量的影响灵敏度从大到小为螺旋升角1.32 t/h、螺旋转速1.1 t/h、螺旋叶片直径0.99 t/h、填充系数0.91 t/h、摩擦系数0.59 t/h,螺旋轴直径0.382 t/h.结论影响因素中的螺旋叶片直径、螺旋升角、螺旋转速、填充系数及摩擦系数更适合作为神经网络输送量智能预报模型的输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布料机 螺旋输送量 影响因素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工程陶瓷表面磨削温度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玉厚 王浩 +2 位作者 李颂华 孙健 王贺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4-142,共9页
随着工程陶瓷在机械、航天和军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加工特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磨削加工是制造精密工程陶瓷零件的主要方法,陶瓷材料加工过程中磨削区温度高是影响加工特性和零件使用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详述了陶瓷磨削温度... 随着工程陶瓷在机械、航天和军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加工特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磨削加工是制造精密工程陶瓷零件的主要方法,陶瓷材料加工过程中磨削区温度高是影响加工特性和零件使用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详述了陶瓷磨削温度理论,介绍了磨削过程的2种热量分配比与3种热源分布模型及其应用场合;对物理气相沉积薄膜(PVD)测温、红外测温和热电偶测温等磨削温度的测量方法进行概述及其优缺点分析;对于不同陶瓷材料总结和分析磨削参数与冷却换热对磨削温度的影响;提出理论模型的研究方法、新的测温手段,使用复合磨削工艺和热管砂轮技术等降低陶瓷磨削区温度的措施,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磨削 表面温度 理论模型 测量方法 磨削参数 冷却换热 复合磨削 热管砂轮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优化XGBoost模型的热轧中厚板终冷温度预测 被引量:9
20
作者 杜岩 王义铭 +2 位作者 张田 田勇 王丙兴 《轧钢》 2022年第6期91-98,共8页
轧后冷却是影响钢板组织性能的重要工序之一,其中终冷温度是冷却过程的关键控制参数。由于传统的温控数学模型与自学习模型精度较差,因此为了提高终冷温度预测的精度,采用贝叶斯优化XGBoost模型对终冷温度进行回归预测,以冷却速率、总... 轧后冷却是影响钢板组织性能的重要工序之一,其中终冷温度是冷却过程的关键控制参数。由于传统的温控数学模型与自学习模型精度较差,因此为了提高终冷温度预测的精度,采用贝叶斯优化XGBoost模型对终冷温度进行回归预测,以冷却速率、总流量、开启集管数和化学成分等15个变量作为模型的输入,终冷温度作为模型输出,通过BO-XGBoost模型预报终冷温度。同时,对比了BP神经网络模型、默认超参数XGBoost模型和BO-GBDT模型的回归效果。结果表明:BO-XGBoost模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具有较高的决定系数和较低的误差,说明模型具有很好的泛化性、鲁棒性和非线性拟合能力,相较于经典数学模型提高了终冷温度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厚板 终冷温度 轧后冷却 贝叶斯优化 XGBoost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