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的建议-2018 被引量:621
1
作者 黄从新 张澍 +1 位作者 黄德嘉 华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年第4期315-368,共54页
1前言自2015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Chinese Society of Arrhythmia,CSA)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以来,有... 1前言自2015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和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Chinese Society of Arrhythmia,CSA)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以来,有关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成果不断问世,尤其是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和欧洲心律学会(European Cardiac Arrhythmia Society,ECAS)等组织撰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治疗 欧洲心脏病学会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师协会 专业委员会 心电生理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608
2
作者 周谋望 岳寿伟 +23 位作者 何成奇 张长杰 马诚 王惠芳 王楚怀 田峻 白跃宏 朱珊珊 刘宏亮 牟翔 李建华 杨卫新 宋林 唐金树 梁英 谢青 张芳 周云 黄澎 潘钰 谷莉 李涛 邢华医 刘小燮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9-135,共7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康复医学科与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共识起草小组于2013年进行文献检索和初筛,并对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进行再次检索和筛选。阅读其中具有较高循证医学证据级别的研究文献,并参考国内外已发表的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形...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康复医学科与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共识起草小组于2013年进行文献检索和初筛,并对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进行再次检索和筛选。阅读其中具有较高循证医学证据级别的研究文献,并参考国内外已发表的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形成初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证据级别 中国专家共识 康复治疗 中国医师协会 康复医师 腰痛患者 急性腰痛 慢性腰痛 肌力训练
下载PDF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二) 被引量:269
3
作者 黄从新 马长生 +11 位作者 杨延宗 黄德嘉 张澍 江洪 杨新春 吴书林 马坚 刘少稳 李莉 曹克将 王方正 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67-197,共31页
前言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Framingham的研究报告提示,人群发病率为0.5%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可高达6%以上。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轻... 前言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Framingham的研究报告提示,人群发病率为0.5%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高。6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可高达6%以上。该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可致残、致死。因此,加强对房颤防治的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治疗建议 临床意义 60岁以上 发病率 心律失常 研究报告 年龄增长 人类健康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与耐药现状研究 被引量:270
4
作者 李从荣 彭少华 +1 位作者 李栋 李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485-487,共3页
目的 了解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临床状况、病原菌分类、危险因素及耐药现状。方法 对186例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病案进行了资料统计,并按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深部真菌感染率为7.8%,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53.2... 目的 了解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临床状况、病原菌分类、危险因素及耐药现状。方法 对186例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病案进行了资料统计,并按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深部真菌感染率为7.8%,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53.2%,热带假丝酵母菌次之,为12.9%;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为严重的相关基础疾病、年龄老龄化、住院日长、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各种侵入性诊疗技术及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等;深部真菌对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FCZ)、制霉菌素(NYS)与5-氟胞嘧啶(5-FC)的敏感率均较高,分别为98.9%、96.7%、96.7%和91.4%;但对酮康唑(KET)耐药率已达31.7%,咪康唑(MIZ)、益康唑(ECO)耐药率和中介率均达10%或以上。结论 深部真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唑类抗真菌药已呈明显耐药,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菌 医院感染 抗真菌药物 多药耐药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不孕症诊断指南 被引量:259
5
作者 陈子江 刘嘉茵 +18 位作者 黄荷凤 乔杰 周灿权 黄国宁 孙莹璞 杨冬梓 梁晓燕 郁琦 孙赟 李铮 范立青 徐丛剑 黄元华 张学红 杨菁 卢少明 崔琳琳 颜军昊 林金芳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05-511,共7页
不孕症是1种低生育力状态,严重危害育龄期女性的生殖健康,指1对配偶未采取避孕措施,有规律性生活至少12个月未能获得临床妊娠。广义的不孕症包括不能妊娠和不能获得活产两个方面,本指南仅包括不能妊娠的相关内容。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 不孕症是1种低生育力状态,严重危害育龄期女性的生殖健康,指1对配偶未采取避孕措施,有规律性生活至少12个月未能获得临床妊娠。广义的不孕症包括不能妊娠和不能获得活产两个方面,本指南仅包括不能妊娠的相关内容。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参考WHO、美国生殖医学学会(ASRM)、英国国家卫生和临床医疗优选研究所(NICE)的相关指南,并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现状,经全国各级医疗机构专家函审最终制定,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妇产科及男科执业医师对不孕症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指南 诊断 临床妊娠 生殖健康 医疗机构 育龄期女性 中华医学会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 被引量:237
6
作者 黄从新 张澍 +29 位作者 黄德嘉 曹克将 陈柯萍 陈明龙 董建增 华伟 黄鹤 江洪 蒋晨阳 李莉 刘少稳 刘兴鹏 刘旭 刘育 马长生 马坚 孟旭 商丽华 苏晞 唐其柱 王祖禄 吴立群 吴书林 夏云龙 杨杰孚 杨新春 杨延宗 杨艳敏 姚焰 郑哲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21-384,共64页
前言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以来的3年间,有关心房颤动(房颤)新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不断问世,有些刷新了对房... 前言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以来的3年间,有关心房颤动(房颤)新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不断问世,有些刷新了对房颤发生机制的认识,如转子(Rotor)学说、自主神经调节学说等;有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催生了新的治疗观点,完善了以前的治疗策略,如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的应用、左心耳干预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治疗观 循证医学证据 调节学说 中华医学会 口服抗凝药 心电生理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 被引量:208
7
作者 黄从新 张澍 +27 位作者 马长生 杨延宗 黄德嘉 曹克将 江洪 杨新春 吴书林 商丽华 华伟 张奎俊 李莉 丁燕生 马坚 王祖禄 刘少稳 刘旭 董建增 姚焰 陈柯萍 陈明龙 吴立群 廖德宁 黄鹤 李述峰 吴钢 蒋晨阳 王方正 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2年第4期246-289,共44页
前言自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制订并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0》以来,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ofCardiology,ESC),美国心脏协... 前言自2010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 Society of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CSPE)制订并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0》以来,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ofCardiology,ESC),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Association,AHA),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anadianCardiovascularSociety,C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治疗 欧洲心脏病学会 中华医学会 美国心脏协会 心电生理 心血管病 加拿大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 被引量:198
8
作者 黄从新 张澍 +28 位作者 黄德嘉 曹克将 陈柯萍 陈明龙 董建增 华伟 黄鹤 江洪 李莉 刘少稳 刘旭 刘兴鹏 刘育 马长生 马坚 孟旭 商丽华 苏晞 唐其柱 王祖禄 吴立群 吴书林 夏云龙 杨杰孚 杨新春 杨延宗 杨艳敏 姚焰 郑哲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5年第5期377-434,共58页
自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Soci—etyofPacingandElectrophysiology,CSPE)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以来的三年间,有关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新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不断问世,有些刷新了对房... 自2012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hinaSoci—etyofPacingandElectrophysiology,CSPE)发表《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2)以来的三年间,有关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新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不断问世,有些刷新了对房颤发生机制的认识,如Rotor学说、自主神经调节学说等;有些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催生了新的治疗观及/或完善了以前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治疗观 循证医学证据 调节学说 中华医学会 心电生理 临床研究 发生机制
原文传递
中国黄褐斑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 被引量:197
9
作者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白癜风研究中心 +4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色素病工作组 何黎 许爱娥 高天文 雷铁池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前认为黄褐斑的发病与遗传、日光、性激素等有关,涉及黑素合成增加、皮损处血管增生、炎症反应及皮肤屏障受损等机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无创检测技术。该指南结合近年研究新进展,全面阐述了黄褐斑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目前认为黄褐斑的发病与遗传、日光、性激素等有关,涉及黑素合成增加、皮损处血管增生、炎症反应及皮肤屏障受损等机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无创检测技术。该指南结合近年研究新进展,全面阐述了黄褐斑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期与分型、诊断及治疗等,旨在提高中国皮肤科医师对黄褐斑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指南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浅表淋巴结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及病因病理分析 被引量:181
10
作者 孙彬 陶静 +2 位作者 初洪钢 陈文卫 郭瑞强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11期679-681,共3页
目的 观察浅表淋巴结 (颈部、腋窝下及腹股沟区淋巴结 )病变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形成的病理基础 ,以探讨超声在淋巴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0 8例患者的 2 40个病变浅表淋巴结行超声及病理检查 ,并选取正常者 40例作为对照组 ,分... 目的 观察浅表淋巴结 (颈部、腋窝下及腹股沟区淋巴结 )病变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形成的病理基础 ,以探讨超声在淋巴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0 8例患者的 2 40个病变浅表淋巴结行超声及病理检查 ,并选取正常者 40例作为对照组 ,分析二维声像图及彩色血流改变 ,并结合病理检查结果 ,对不同病因的浅表淋巴结病变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组及良性组淋巴结长径 /横径 (L/T)≥ 2 ,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Vmax)≤ 15cm /s ,RI≤ 0 .6 ;恶性组L/T <2 ,Vmax >2 5cm /s ,RI >0 .8;结核组L/T <2 ,RI≤ 0 .6 2 ,并可见融合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淋巴结 病理学
原文传递
恩必普软胶囊治疗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多中心开放临床研究 被引量:161
11
作者 崔丽英 李舜伟 +22 位作者 吕传真 董强 董鹏 史朗峰 黄鉴政 毛善英 张朝东 曹云鹏 聂莹雪 王维治 梁庆成 杨春晓 董为伟 李光勤 彭国光 罗祖明 何俐 万琪 韩军良 黄如训 李玲 李承宴 蒙振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12-115,共4页
目的 进一步观察国家一类新药dl 3 正丁基苯酞软胶囊(恩必普软胶囊)对中度急 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对144例脑梗患者死进行了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研 究(Ⅰ组),其中用药组每次口服dl 3 正丁基苯酞软胶囊200mg,4次/... 目的 进一步观察国家一类新药dl 3 正丁基苯酞软胶囊(恩必普软胶囊)对中度急 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对144例脑梗患者死进行了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研 究(Ⅰ组),其中用药组每次口服dl 3 正丁基苯酞软胶囊200mg,4次/d,1个疗程为20d;对照组用 安慰剂替代dl 3 正丁基苯酞软胶囊。对299例患者进行多中心开放研究(Ⅱ组),服药方法同Ⅰ组用 药组。两组患者基础用药均为复方丹参注射液。 结果 Ⅰ组和Ⅱ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1%和 63.9%,治疗后第11天和第21天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和生活能力状态量表的评分较治疗前,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dl 3 正丁基苯酞软胶囊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肝功能异常,以丙氨酸氨 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度和中度升高为主,Ⅰ组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 1.4%,Ⅱ组为8.7%。停药后,ALT和AST均可恢复至正常水平。1例患者用药3d后出现腹泻,停 药后症状消失。 结论 dl 3 正丁基苯酞软胶囊对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疗效显著,不良反 应可逆,临床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必普软胶囊 药物治疗 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 多中心开放 神经功能 丹参注射液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Ⅲ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160
12
作者 朱以诚 崔丽英 +42 位作者 高山 樊东升 李继梅 牛俊英 詹青 秦新月 郑荣远 陈康宁 周华东 曾进胜 彭凯润 张兆辉 卢祖能 章军建 刘煜敏 张朝东 曲方 曹秉振 徐运 吴江 王宝军 杨期明 冯连元 胡兴越 潘小平 迟兆富 毕建忠 丁新生 柯开富 王为珍 董万利 孙红斌 李玲 王伟 董强 何俐 贾建平 陈应柱 刘俊艳 彭斌 倪俊 贺佳 马修强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目的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Ⅲ期临床研究.共入组552例起病48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 目的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Ⅲ期临床研究.共入组552例起病48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为 6~25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丁苯酞注射液组和奥扎格雷钠注射液组分别为370例和182例.结果 丁苯酞组治疗前、治疗后第8天和第15天的NIHSS总评分分别为8.64±3.03、6.45±3.88和4.71±3.90,Barthel指数分别为45.42±20.82、55.60±25.64和65.39±26.85,治疗后第15天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评分的差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ilcoxon秩和检验方法,z=2.21,经P=0.027; z=2.50,P=0.012),在调整治疗前的NIHSS评分和既往有症状的卒中发生次数后,该差异仍存在,丁苯酞组优于奥扎格雷钠组.治疗后第15天丁苯酞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奥扎格雷钠组(OR=1.67,95%CI科1.15~2.42).丁苯酞组和奥扎格雷钠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最常见不良事件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两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 确切概率法,2.74%与4.44%,P=0.34).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和安全的,在第15天静脉给药结束时,其疗效优于奥扎格雷钠注射液.临床试验注册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TRC-090004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苯呋喃类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Mohnarin)2011-2012年度血流感染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被引量:157
13
作者 吕媛 李耘 +20 位作者 薛峰 张秀珍 胡云建 于庭 胡志东 赵建宏 潘世扬 胡必杰 俞云松 邓秋连 李艳 刘文恩 周玲 费樱 府伟 徐修礼 裴凤艳 孟灵 季萍 汤进 欧尾妹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8-288,共11页
目的监测我国主要城市三级甲等医院血流分离病原菌耐药状况。方法定点收集来自全国18家医院血流分离致病菌,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统计软件SPSS17.0处理MIC结果。... 目的监测我国主要城市三级甲等医院血流分离病原菌耐药状况。方法定点收集来自全国18家医院血流分离致病菌,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统计软件SPSS17.0处理MIC结果。结果共收集并测定1077株血标本来源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38.6%(416/1077),革兰阴性菌61.4%(661/1077)。最常见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3.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12.3%)、金黄色葡萄球(11.4%)、肺炎克雷伯菌(11.3%)、铜绿假单胞菌(7.2%)及鲍曼不动杆菌(6.5%)。各科室中内科细菌分离率最高为46.7%(503/1077),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分离菌的耐药率高于非ICU。按年龄分,成年人分离率最高,为58.8%(633/107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分别为54.5%(67/123)和80.5%(107/133)。未发现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致病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PS)检出率为5.9%。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率分别为72.6%(180/248)和40.2%(49/122)。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不敏感率分别为71.8%(56/78)和68.6%(48/70),亚胺培南不敏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亚胺培南敏感菌株。多重耐药(MDR)率:金黄色葡萄球菌为65.0%(80/123),肠球菌属为50.9%(56/110),大肠埃希菌为81.0%(201/248),肺炎克雷伯菌为53.3%(65/122),铜绿假单胞菌为37.2%(29/78),鲍曼不动杆菌为74.3%(52/70)。本次监测发现1株屎肠球、10株大肠埃希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18株铜绿假单胞菌和50株鲍曼不动杆菌可能为泛耐药(XDR)菌;5株铜绿假单胞菌和1株鲍曼不动杆菌可能为全耐药(PDR)菌。结论血流感染分离菌呈多样性,以肠杆菌科和葡萄球菌为主,其中不乏MDR与XDR,甚至PDR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卫生部细菌耐药监测网 细菌耐药监测 最低抑菌浓度
原文传递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Mohnarin)2011-2012年革兰阴性菌耐药监测报告 被引量:155
14
作者 李耘 吕媛 +23 位作者 薛峰 张秀珍 胡云建 于庭 胡志东 赵建宏 潘世扬 胡必杰 俞云松 邓秋连 李艳 刘文恩 周玲 费樱 府伟灵 徐修礼 裴凤艳 孟灵 季萍 汤进 郑波 刘健 杨维维 张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0-277,共18页
目的监测我国主要城市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的细菌耐药状况。方法定点收集全国医院临床分离细菌,由中心实验室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指南、统一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对2011-07—2012-06来自全... 目的监测我国主要城市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的细菌耐药状况。方法定点收集全国医院临床分离细菌,由中心实验室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指南、统一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对2011-07—2012-06来自全国18座城市18家医院的3893株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进行了MIC测定。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保持很高的敏感性,敏感率大于96%;此外,替加环素、拉氧头孢、酶抑制剂复方制剂、阿米卡星及磷霉素等也具有很好抗菌活性,耐药率基本在10%以下。非发酵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9.0%和62.3%,多重耐药(MDR)菌检出率分别为39.4%和80.3%,广泛耐药(XDR)菌检出率分别为11.1%和72.5%。不同病房、不同年龄以及不同标本来源菌株耐药率比较显示,重症监护病房(ICU)菌株耐药率高于非ICU,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最为显著。来自儿童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显著低于成人和老年人(P<0.05)。不同标本来源菌株耐药率总体差异不大。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仍在增长。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国外报道。碳青霉烯不敏感肠杆菌检出率虽不高,但有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监测 最低抑菌浓度 敏感率 耐药率
原文传递
产妇心理与分娩方式及分娩过程的关系 被引量:148
15
作者 匡军秀 魏敏 白骏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 观察产妇精神状态 (焦虑及抑郁 )与分娩方式、分娩过程及产后出血的关系。 方法  92例健康无剖宫产指征的单胎初产妇 ,以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定精神状态 ,按均分划分 SAS、SDS高分组及低分组。所有产妇以... 目的 观察产妇精神状态 (焦虑及抑郁 )与分娩方式、分娩过程及产后出血的关系。 方法  92例健康无剖宫产指征的单胎初产妇 ,以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定精神状态 ,按均分划分 SAS、SDS高分组及低分组。所有产妇以产科常规进行分娩而不进行干预 ,观察其分娩方式、产程及产后出血情况。 结果  (1) 92例产妇中顺产 80例 ,其中有 8例发生产后出血。(2 )中学文化程度组较大学文化程度组、顺产组较难产组、无产后出血组较产后出血组的 SAS、SDS评分均要低 ,各组间 SAS评分比较的 t值分别为 3.72、3.75、3.0 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 ,SDS评分比较的 t值分别为 4.0 6 (P<0 .0 1)、2 .5 (P<0 .0 5 )、2 .6 2 (P<0 .0 5 ) ,差异亦有显著性。而SAS高分组产妇的第一、第二产程均较 SAS低分组要长 ,t值分别为 6 .5 3、5 .4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 .0 1)。同样 ,SDS高分组较 SDS低分组产妇的第一、第二产程也要延长 ,t值分别为 3.6 9、2 .6 8,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 结论 焦虑及抑郁状态可增加难产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故可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以提高产科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抑郁症 心理干预 产妇心理 分娩方式 分娩过程
原文传递
腺性膀胱炎专题讨论 被引量:149
16
作者 陈志强 马胜利 +3 位作者 吴天鹏 叶章群 鲁功成 郑新明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3年第1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病理 病因 流行病学 诊断 治疗 腺性膀胱炎 专题讨论
下载PDF
中国敏感性皮肤诊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145
17
作者 何黎 郑捷 +28 位作者 马慧群 郝飞 刘玮 王刚 李利 高兴华 项蕾红 吴艳 谢红付 袁超 林彤 赖维 刘盛秀 张丽 李吉 严淑贤 崔勇 李虹 陈抗 周展超 钟莉 梁虹 骆丹 卢凤艳 熊霞 庞勤 王玮蓁 王秀丽 朱丽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敏感性皮肤(sensitive skin,SS)特指皮肤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发生的一种高反应状态,主要发生于面部,临床表现为受到物理、化学、精神等因素刺激时皮肤易出现灼热、刺痛、瘙痒及紧绷感等主观症状,伴或不伴红斑、鳞屑、毛细血管扩张... 敏感性皮肤(sensitive skin,SS)特指皮肤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发生的一种高反应状态,主要发生于面部,临床表现为受到物理、化学、精神等因素刺激时皮肤易出现灼热、刺痛、瘙痒及紧绷感等主观症状,伴或不伴红斑、鳞屑、毛细血管扩张等客观体征。敏感性皮肤在世界各国均有较高的发生率,由于调查方法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性皮肤 专家 诊治 中国 毛细血管扩张 病理条件 临床表现 主观症状
下载PDF
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研究2015-2016革兰氏阴性菌监测报告 被引量:141
18
作者 李耘 吕媛 +23 位作者 郑波 薛峰 张秀珍 胡云建 于庭 胡志东 赵建宏 潘世扬 李华茵 俞云松 李艳 刘文恩 刘德华 费樱 府伟灵 徐修礼 裴凤艳 孟灵 季萍 汤进 符惠群 刘健 杨维维 张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521-2542,共22页
目的监测我国主要城市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分离革兰氏阴性菌耐药状况,掌握细菌耐药流行趋势,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定点收集来自全国18家医院临床分离细菌,由中心实验室统一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 目的监测我国主要城市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分离革兰氏阴性菌耐药状况,掌握细菌耐药流行趋势,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定点收集来自全国18家医院临床分离细菌,由中心实验室统一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或欧洲药敏委员会(EUCAST)2017标准判定细菌敏感、耐药率。结果对来自全国18座城市18家医院的4333株临床分离革兰氏阴性致病菌进行了MIC测定。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59.4%和27.5%,较前次监测下降7~10个百分点。对肠杆菌科细菌抗菌作用较好的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拉氧头孢、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替加环素、磷霉素等,但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比例继续增加。非发酵革兰氏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安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9.5%和69.8%,多重耐药菌(MDR)检出率分别为35.6%和78.3%,泛耐药菌(XDR)检出率分别为10.2%和72.5%。不同病房、不同年龄以及不同标本来源菌株耐药率比较提示,儿童患者分离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类等药物耐药率显著高于成年人与老年人,我国儿童中细菌耐药问题不容忽视。结论 ESBLs检出率虽有下降,但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继续增加趋势,须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监测 革兰氏阴性菌 最低抑菌浓度 敏感率 耐药率 最低抑菌浓度分布
原文传递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 被引量:140
19
作者 曹克将 +18 位作者 陈柯萍 陈明龙 洪葵 华伟 黄从新 黄德嘉 江洪 李学斌 李毅刚 汤宝鹏 王祖禄 吴立群 吴书林 薛玉梅 杨新春 杨艳敏 姚焰 张凤祥 张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年第3期189-253,共65页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生在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预后多为良好,但持续性快心室率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扑动与颤动可导致心脏性猝死。在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于2016年组织国内专家首次撰写了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2020中国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为2016年共识的升级版,该版是在参考新近公布的欧美相关指南和共识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几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国情再版的新的专家共识。期望2020版共识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室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指南 综述 室性心律失常 心脏性猝死 药物治疗 心律转复除颤器 导管消融
原文传递
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规范(2017) 被引量:135
20
作者 张澍 杨艳敏 +11 位作者 黄从新 黄德嘉 曹克将 朱俊 彭斌 杨杰孚 徐伟 王景峰 王祖禄 吴立群 赵仙先 汤宝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8年第1期17-30,共14页
心房颤动(房颤)导致的脑卒中及体循环栓塞事件,常可危及生命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预防房颤相关脑卒中已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策略中的主要内容。其预防及治疗方式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脑卒中不同,抗凝治疗是预防和减少房颤所... 心房颤动(房颤)导致的脑卒中及体循环栓塞事件,常可危及生命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预防房颤相关脑卒中已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策略中的主要内容。其预防及治疗方式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脑卒中不同,抗凝治疗是预防和减少房颤所致脑卒中的有效手段,然而我国大多数房颤患者未进行抗凝治疗,而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比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脑卒中 预防 脑动脉粥样硬化 中国 抗血小板治疗 房颤患者 抗凝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