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4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第五次发掘 被引量:184
1
作者 徐天进 孟跃虎 +1 位作者 李夏廷 张奎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4-39,97-98+100+1-2+1,共42页
截至1994年10月,山西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普侯地的最后5座晋侯及其夫人墓已清理完毕。这5座墓,M33时代在西周孝、夷之际,墓主为晋侯“僰马”;M91、M92时代在周厉王之世,墓主为晋侯“喜父”;M93、M102时代为春秋之初,墓主为晋侯“仇”... 截至1994年10月,山西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普侯地的最后5座晋侯及其夫人墓已清理完毕。这5座墓,M33时代在西周孝、夷之际,墓主为晋侯“僰马”;M91、M92时代在周厉王之世,墓主为晋侯“喜父”;M93、M102时代为春秋之初,墓主为晋侯“仇”。墓中的随葬品极为丰富,青铜礼乐器、玉石器琳琅满目,不少青铜器上铸有铭文,为探讨晋国君主的世系、西周时期诸侯的葬制、葬俗、乃至青铜器、玉器的研究,都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主 随葬品 出土玉器 发掘 长方形 遗址 形制 铭文 青铜器 玉石器
原文传递
天马——曲村遗址 北赵晋侯墓地第四次发掘 被引量:154
2
作者 李夏廷 张奎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4-21,1,共19页
第四次发掘为1993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64、62、63号墓是一组以“邦父”为中心的夫、妇、次夫人合葬墓。64号墓出土的“楚公逆”钟为探讨晋、楚的早期交往提供了线索。63号墓出土的铜方座筒形器、鼎形方盒造型奇特,有“杨姞”铭文的铜方... 第四次发掘为1993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64、62、63号墓是一组以“邦父”为中心的夫、妇、次夫人合葬墓。64号墓出土的“楚公逆”钟为探讨晋、楚的早期交往提供了线索。63号墓出土的铜方座筒形器、鼎形方盒造型奇特,有“杨姞”铭文的铜方壶是首次出土的杨国铜器,同墓出土的大量玉器,如玉马、伏牛、鹿、螳螂为西周玉器中的精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掘 出土玉器 筒形器 标本 铭文 随葬品 祭祀坑 西周 墓葬形制 长方形
原文传递
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第二次发掘 被引量:138
3
作者 孙华 张奎 +1 位作者 张崇宁 孙庆伟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28,97-98+1,共28页
晋侯墓地位于山西曲沃县曲村镇北赵村西南,是天马——曲村遗址重要组成部分。墓地在1984年就已有线索露出,因故一直未能钻探查明。1991年,墓地多座晋国大墓连续被盗,为了抢救这处重要遗址,我们于1992年上半年发掘清理了被严重盗掘的1、... 晋侯墓地位于山西曲沃县曲村镇北赵村西南,是天马——曲村遗址重要组成部分。墓地在1984年就已有线索露出,因故一直未能钻探查明。1991年,墓地多座晋国大墓连续被盗,为了抢救这处重要遗址,我们于1992年上半年发掘清理了被严重盗掘的1、2号大墓。就在那次发掘工作刚结束不久,墓地的另一座大墓(I11M8)又遭盗掘,数十件青铜器被走私至香港等地”。鉴于这种严重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掘 遗址 车马坑 周文化 随葬器物 墓葬 重要组成部分 铭文 祭祀坑 青铜器
原文传递
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28
4
作者 常一民 裴静蓉 王普军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4-21,共18页
太原市迎泽区郝庄乡王家峰村东有一当地人称“王墓坡”的高大土冢,相传是一座古墓。2000年12月初,村民发现有人在此盗掘,村委会立即报告文物部门。考古人员现场勘察后认定,此古墓时代当属北齐时期,且有大规模壁画存在,遂上报各有... 太原市迎泽区郝庄乡王家峰村东有一当地人称“王墓坡”的高大土冢,相传是一座古墓。2000年12月初,村民发现有人在此盗掘,村委会立即报告文物部门。考古人员现场勘察后认定,此古墓时代当属北齐时期,且有大规模壁画存在,遂上报各有关部门,引起省、市领导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市 北齐 徐显秀墓 中国 文物考古 壁画 地理位置 形制 葬具 随葬器物
原文传递
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第六次发掘 被引量:112
5
作者 商彤流 孙庆伟 +5 位作者 李伯谦 罗新 吕剑峰 雷兴山 李夏廷 马教河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21,55,共19页
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在1994年第五次发掘以后,发掘工作暂告一段落。1998年春,在晋侯墓地范围内,被盗掘大型墓葬一座,经钻探发现这里有两座墓葬。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于2000年10月~2001年1月对这两座墓葬(编... 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在1994年第五次发掘以后,发掘工作暂告一段落。1998年春,在晋侯墓地范围内,被盗掘大型墓葬一座,经钻探发现这里有两座墓葬。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于2000年10月~2001年1月对这两座墓葬(编号M113、M114)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出大批随葬器物。两座墓葬位于晋侯墓地的最东侧,均为单墓道长方形竖穴土坑墓。M114为一椁一棺,出土有殉车、殉狗及殉人,随葬品包括铜、陶、原始瓷、玉、金、蚌、漆和骨器共200多件组,其中叔矢方鼎有40多字的铭文;M113亦为一椁一棺,主要随葬品有铜、陶、玉、蚌器共144件组。从两墓出土铜器铭文可以肯定这又是一组晋侯及其夫人墓,而且是墓地中较早的一组墓葬,时代约在西周早中期之际,墓主可能是晋侯燮父或晋武侯及夫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掘工作 墓地 盗墓 考古研究 遗址 文物 北京大学
原文传递
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08
6
作者 宋建忠 吉琨璋 +1 位作者 田建文 李永敏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18,F0002,共16页
2004年12月至2005年7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山西省运城市绛县横水镇发掘了两座西周中期的大型墓葬。两座大墓的葬具均为一椁二棺,其中M2还有殉人4具。墓中均出土有大量的青铜礼器,如鼎、簋、爵、觯、盉、盘等,并各出土铜甬钟5件... 2004年12月至2005年7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山西省运城市绛县横水镇发掘了两座西周中期的大型墓葬。两座大墓的葬具均为一椁二棺,其中M2还有殉人4具。墓中均出土有大量的青铜礼器,如鼎、簋、爵、觯、盉、盘等,并各出土铜甬钟5件。许多铜礼器L的铭文中有“倗伯”2字。发掘者认为,M2的墓乇是佣伯,M1的墓主是佣伯夫人。尤为重要的是,在M1的外棺上发现了大面积的“荒帷”痕迹,为研究两周礼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发掘简报 绛县 西周 西汉时期 运城市 横水镇 墓地
原文传递
山西襄汾陶寺城址2002年发掘报告 被引量:104
7
作者 严志斌 何驽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7-346,i0,共41页
2000年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发现了陶寺文化中期城址城墙,在对城圈及城内布局的进一步探寻过程中,于2001年在城内又发现数段墙址,经过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的进一步调查、钻探和发... 2000年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发现了陶寺文化中期城址城墙,在对城圈及城内布局的进一步探寻过程中,于2001年在城内又发现数段墙址,经过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的进一步调查、钻探和发掘,最终确定了陶寺中期城址之前陶寺文化早期城址的存在。2002年的田野考古发掘主要是解剖早期城墙,发掘早期城址内房基及灰沟、陶寺文化中期墓地。本文发布前两项发掘所得主要资料,中期墓地的材料因尚在修复整理中,拟另文刊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襄汾县 陶寺遗址 中国 文物考古
原文传递
太原隋代虞弘墓清理简报 被引量:101
8
作者 张庆捷 畅红霞 +6 位作者 张兴民 李爱国 宁立新 田进民 常一民 李爱民 李建生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7-52,共26页
1999年7月,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发现隋代虞弘夫妇合葬墓。墓内葬具独特,为一仿木构建筑的三开间汉白玉石椁,石椁四周内外皆雕刻彩绘,图案内容丰富,有宴饮、乐舞、射猎、家居、行旅等画面。图中人物均高鼻黑发,有些画面与祆教有关... 1999年7月,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发现隋代虞弘夫妇合葬墓。墓内葬具独特,为一仿木构建筑的三开间汉白玉石椁,石椁四周内外皆雕刻彩绘,图案内容丰富,有宴饮、乐舞、射猎、家居、行旅等画面。图中人物均高鼻黑发,有些画面与祆教有关。此椁图案对研究丝绸之路及古代东西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研究 砖室墓 墓葬 简报 隋代 文物 发现 99年 现场
原文传递
太原市北齐娄叡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91
9
《文物》 1983年第10期1-23,97-104,共31页
北齐娄叡墓位于太原市南郊晋祠公社王郭村西南1公里,汾河以西,悬瓮山东侧。过去长期被误传为斛律金墓(图一)。娄叡墓的发掘清理工作开始于1979年4月初,历时二十一个月,至1981年1月底结束,实际工作日五百五十余个。在清理过程中,对墓室... 北齐娄叡墓位于太原市南郊晋祠公社王郭村西南1公里,汾河以西,悬瓮山东侧。过去长期被误传为斛律金墓(图一)。娄叡墓的发掘清理工作开始于1979年4月初,历时二十一个月,至1981年1月底结束,实际工作日五百五十余个。在清理过程中,对墓室壁画进行了清洗、临摹、照相和揭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市 北齐 墓室壁画 标本 图版 实际工作 山西省 天井 瓷器 平方米
原文传递
陶寺城址发现陶寺文化中期墓葬 被引量:98
10
作者 何驽 严志斌 宋建忠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6,共4页
Tomb No.22 in Area Ⅱ of the Taosi walled-town, Xiangfen, Shanxi, was excavated in 2002. The tomb is 5m long, 3.65m wide and 7m deep. It is dated to the middle Taosi period (2100-2000BC), Although it was destroyed in ... Tomb No.22 in Area Ⅱ of the Taosi walled-town, Xiangfen, Shanxi, was excavated in 2002. The tomb is 5m long, 3.65m wide and 7m deep. It is dated to the middle Taosi period (2100-2000BC), Although it was destroyed in the late Taosi period, 72 funeral objects remain in the tomb pit and coves, including eight painted pottery vessels, 18 jades, 25 lacquered articles, eight groups of bone arrowheads, two baskets, ten pigs'skeletons, and one huge boar mandible. The discovery of this rich tomb helps us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he walled-town of the middle Taosi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寺城址 山西 墓葬形制 出土器物 彩绘陶器
原文传递
山西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地 被引量:98
11
作者 谢亭尧 王金平 +2 位作者 杨及耘 李永敏 李建生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18,99-102,共14页
2007年以来,对山西翼城县大河口墓地进行了发掘,已清理00多座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有棺椁,墓主多为仰身直肢。大中型墓以随葬青铜器为主,小墓以随葬陶器为主。这处墓地墓主的国族名为"霸","霸伯"是最高权力... 2007年以来,对山西翼城县大河口墓地进行了发掘,已清理00多座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有棺椁,墓主多为仰身直肢。大中型墓以随葬青铜器为主,小墓以随葬陶器为主。这处墓地墓主的国族名为"霸","霸伯"是最高权力拥有者。大河口墓地的发掘对于研究西周分封制度、器用制度和族群融合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翼城县 大河口墓地 青铜器 西周
原文传递
山西长子县东周墓 被引量:80
12
作者 陶正刚 李奉山 《考古学报》 1984年第4期503-529,549-556,共35页
长子县位于晋东南地区长治盆地的西侧,太岳山脉东麓。北有雍河,当地群众又称黑水河;南有浊漳河南源。七十年代以来山西省考古所晋东南工作站在配合农田基本建设和社办企业的建设中,做了四次考古调查和古墓葬的配合发掘,其中有1972年发... 长子县位于晋东南地区长治盆地的西侧,太岳山脉东麓。北有雍河,当地群众又称黑水河;南有浊漳河南源。七十年代以来山西省考古所晋东南工作站在配合农田基本建设和社办企业的建设中,做了四次考古调查和古墓葬的配合发掘,其中有1972年发掘北高庙商代墓,1973、1977、1979年三次发掘东周墓、勘察长子古城址(图一)。本文只报导发掘的八座东周墓,为说明墓葬所在的地理情况,先介绍一下与此有关的东周城址。东周城址在今长子县城附近。经过踏勘和钻探,城址的东北城角、北城墙、西城墙和西南城角都比较清楚,东、南二城墙和东城角不甚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图版 周墓 考古研究 长方形 青铜礼器 随葬器物 考古学 发掘 东周
原文传递
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第三次发掘 被引量:64
13
作者 张崇宁 孙庆伟 张奎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8期22-33,68+1+97-98+100+1-2,共19页
第三次发掘的31号墓,与8号墓为一对夫妻合葬墓,随葬大量佩玉是本墓的特点,如玉、石覆面、六璜联珠玉饰等,为研究西周晚期葬玉制度提供了极好材料。
关键词 第三次发掘 西周晚期 墓主 遗址 合葬墓 纹饰 龙纹 覆面 玉石器 形制
原文传递
太原金胜村251号春秋大墓及车马坑发掘简报 被引量:60
14
作者 侯毅 渠川福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59-86,97-106,共38页
1987年7月,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南15公里的太原第一热电厂进行第五期扩建工程,山西省考古究研所和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组成电厂考占队在扩建区内配合扩建工程进行考占发掘。同年11月,文物勘探时发现了251号大墓及车马坑。1988年3月20... 1987年7月,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南15公里的太原第一热电厂进行第五期扩建工程,山西省考古究研所和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组成电厂考占队在扩建区内配合扩建工程进行考占发掘。同年11月,文物勘探时发现了251号大墓及车马坑。1988年3月20日至6月5日进行墓葬发掘,随后于6月20日至9月25日清理了车马坑,全部田野工作历时半年有余。现将发掘清理收获简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马坑 春秋大墓 山西省 扩建工程 青铜礼器 发掘 车马器 铜器纹饰 热电厂 形制
原文传递
晋豫鄂三省考古调查简报 被引量:59
15
作者 邹衡 《文物》 1982年第7期1-16,97,共17页
1979—1981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商周组毕业实习时,与山西、河南、湖北三省有关文物考古单位合作,共同调查(复查)并试掘了一批遗址,获得了比较丰富的资料。目前正在编写正式报告,这里把以上调查的主要资料先报道出来,供学术界参考。
关键词 文化遗址 龙山文化 二里头文化 先商文化 文化特征 大口尊 早商文化 西周晚期 文化层 晋文化
原文传递
山西忻州市九原岗北朝壁画墓 被引量:59
16
作者 张庆捷 张喜斌 +1 位作者 李培林 冀保金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1-74,2,共24页
2013~2014年,在忻州市九原岗发掘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大型单室砖墓,时代大致为东魏至北齐早期。在墓道两侧、门墙、甬道和墓室内都发现大幅精美壁画。壁画题材广泛,内涵丰富,是研究北朝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和军事制度等的珍贵资料。
关键词 山西 忻州市 九原岗壁画墓 东魏至北齐早期
原文传递
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 被引量:58
17
作者 宋建忠 谢尧亭 +1 位作者 田建文 吉琨璋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6-21,i0005-i0006,共8页
在该墓地已清理墓葬110余座,出土大量青铜礼器、车马器和陶器、漆木器、玉器等。其中,M2和 M1为倗伯及其夫人异穴并排合葬,时代约相当于西周中期的穆王后期。墓葬规模较大,随葬品丰富,在 M1中还发现保存较好的"荒帷"。
关键词 山西 横水墓地 西周 佣国
原文传递
山西省潞城县潞河战国墓 被引量:56
18
作者 陶正刚 李奉山 《文物》 1986年第6期1-19,97-100,共23页
1982年12月底,潞城县西流公社潞河大队社员在院内修建水井时,发现了一座战国墓。1983年1月初,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晋东南地区文化局组成联合发掘队,对墓葬所在的潞河村及邻近的古城村进行了调查、钻探,并对墓葬进行了发掘。
关键词 山西省 战国墓 潞城 标本 墓葬 图版 晋东南 口径 地区文化 云纹
原文传递
山西长治分水岭战国墓第二次发掘 被引量:54
19
作者 边成修 叶学明 沈振中 《考古》 1964年第3期111-137,3-9,共34页
长治市位处太行山西麓潞安盆地,是晋东南政治、經济、文化的中心。墓地位于該市北城墙外的分水岭,南跨城壕边,北近石子河,东西分布,高出附近地面約10米。面积东西約2、南北約0.75公里。岭頂地面已被历年取土挖成凸凹不平,地下文物屡經... 长治市位处太行山西麓潞安盆地,是晋东南政治、經济、文化的中心。墓地位于該市北城墙外的分水岭,南跨城壕边,北近石子河,东西分布,高出附近地面約10米。面积东西約2、南北約0.75公里。岭頂地面已被历年取土挖成凸凹不平,地下文物屡經发現。根据勘察,此地不仅古墓丛集,且有新石器时代遺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墓 图版 分水岭 长治市 随葬品 长方形 腹部 陶器 新石器时代 考古
原文传递
山西蒲县薛关细石器 被引量:52
20
作者 王向前 丁建平 陶富海 《人类学学报》 1983年第2期162-171,209-210,共12页
本文记述了采自山西蒲县薛关的一批细石器。这批石器属于以楔状石核为特征的典型细石器技术传统。它的发现,对探索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在吕梁山一带劳动、生息状况,对进一步探讨我国华北地区各细石器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薛关 细石器 旧石器时代晚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