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5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风电齿轮箱系统耦合动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38
1
作者 魏静 孙清超 +3 位作者 孙伟 赵飞 李永红 郭爱贵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23,共8页
综合考虑轮齿啮合时变刚度、齿轮传递误差、齿轮啮合冲击以及风载变化等因素影响,建立具有多级齿轮传动的大型风电齿轮箱齿轮-传动轴-轴承-箱体系统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对风电齿轮箱系统有限元模型进行耦合模态分析,运用模态叠加法... 综合考虑轮齿啮合时变刚度、齿轮传递误差、齿轮啮合冲击以及风载变化等因素影响,建立具有多级齿轮传动的大型风电齿轮箱齿轮-传动轴-轴承-箱体系统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对风电齿轮箱系统有限元模型进行耦合模态分析,运用模态叠加法对齿轮箱系统在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综合作用下的振动响应进行求解。将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进而得到齿轮箱各点振动位移、速度、加速度及结构噪声等系统动态评价指标,为大型风电齿轮箱动态特性的准确评价及齿轮系统动态性能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载荷 风电齿轮箱 耦合非线性 动态特性 振动响应
下载PDF
大型液压挖掘机工作特性联合仿真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朱小晶 权龙 +2 位作者 王新中 吕晓林 李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32,共6页
为了研究目前国内最大吨位(斗容量15 m3、机质量260 t)的矿用正铲液压挖掘机工作特性,首先在小型挖掘机上对采用的机械系统动力学与液压系统联合仿真方法进行验证,通过对比试验与联合仿真结果,确认了联合仿真研究方法能够较准确地模拟... 为了研究目前国内最大吨位(斗容量15 m3、机质量260 t)的矿用正铲液压挖掘机工作特性,首先在小型挖掘机上对采用的机械系统动力学与液压系统联合仿真方法进行验证,通过对比试验与联合仿真结果,确认了联合仿真研究方法能够较准确地模拟挖掘机的真实工作环境。在此基础上,采用ADAMS和AMES im软件,对斗容15 m3矿用挖掘机工作装置与液压系统进行联合仿真研究,通过仿真获得了挖掘机整个挖掘过程中工作部件对各个转动轴的转动惯量,计算出各个液压缸的位移曲线、速度曲线和压力变化曲线以及铲斗齿尖挖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挖掘机 工作特性 联合仿真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多体动力学联合仿真的机械式挖掘机挖掘阻力仿真与试验 被引量:24
3
作者 毕秋实 王国强 +4 位作者 陈立军 黄婷婷 李爱峰 李光 李鑫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6-116,共11页
针对机械式挖掘机的挖掘阻力计算问题,提出了基于离散元-多体动力学(DEMMBD)联合仿真的挖掘阻力数值模拟方法。以国产WK系列某型号机械式挖掘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挖掘机的物理样机和挖掘阻力测试系统。根据挖掘机的实际挖掘工况,建立样... 针对机械式挖掘机的挖掘阻力计算问题,提出了基于离散元-多体动力学(DEMMBD)联合仿真的挖掘阻力数值模拟方法。以国产WK系列某型号机械式挖掘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挖掘机的物理样机和挖掘阻力测试系统。根据挖掘机的实际挖掘工况,建立样机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和物料离散元模型,由动力学软件Adams与离散元软件EDEM进行了挖掘过程的DEM-MBD联合仿真,模拟计算了挖掘阻力。为了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使用挖掘阻力测试系统试验测量了同等挖掘条件下的阻力值。结果表明,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在峰值和变化趋势方面都比较吻合,DEM-MBD联合仿真方法适用于挖掘阻力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计 离散元-多体动力学 联合仿真 挖掘阻力 物理样机
原文传递
挖掘机自主挖掘分段可变阶多项式轨迹规划 被引量:23
4
作者 李海虹 林贞国 +1 位作者 杜娟 陈志恢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9-325,共7页
为保证挖掘机在自主挖掘作业中轨迹平稳连续,降低振动冲击,提出了一种轨迹规划方法,即将作业空间中路径进行合理分段,使其在保证轨迹规划结果中路径偏差较小不影响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下计算量尽量减小,并对每一段路径进行可变阶多项式... 为保证挖掘机在自主挖掘作业中轨迹平稳连续,降低振动冲击,提出了一种轨迹规划方法,即将作业空间中路径进行合理分段,使其在保证轨迹规划结果中路径偏差较小不影响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下计算量尽量减小,并对每一段路径进行可变阶多项式插值轨迹规划。以某型单斗液压挖掘机实现自主挖掘为例,采用3-3-5-3-3多项式插值法进行轨迹规划,通过Matlab平台仿真,结果显示挖掘机各关节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曲线平滑连续,但部分轨迹段角加速度超出加速度约束值。为进一步提高其动力学特性,对角加速度不满足要求的轨迹段,根据加速度约束,修正多项式最高阶次数,并利用修正后的高阶多项式进行轨迹规划。通过仿真结果对比,该分段可变阶多项式轨迹规划方法能够实现更加平稳连续的自主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机 分段多项式插值 轨迹规划 最高阶次数修正 仿真
下载PDF
WK-75型矿用挖掘机斗齿的磨损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延强 李秀红 +1 位作者 任家骏 谭彬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3-498,共6页
为了从物料粒度和物理特性方面探究WK-75型矿用挖掘机斗齿的磨损规律,采用UG软件建立铲斗和斗杆装配后的三维参数化模型,并将其导入离散元软件中,对铲斗沿理想挖掘轨迹挖掘进行了磨损仿真分析,找出了铲斗的主要磨损部位,与实际结果相符... 为了从物料粒度和物理特性方面探究WK-75型矿用挖掘机斗齿的磨损规律,采用UG软件建立铲斗和斗杆装配后的三维参数化模型,并将其导入离散元软件中,对铲斗沿理想挖掘轨迹挖掘进行了磨损仿真分析,找出了铲斗的主要磨损部位,与实际结果相符,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从物料的密度、硬度、大小和形状等方面探究了斗齿的磨损规律.研究表明,斗齿的平均磨损深度随着物料的密度、硬度、粒径和棱角尖锐度的增加而增大,为后续从减少斗齿磨损方面优化铲斗结构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齿 磨损 UG 参数化 离散元
下载PDF
基于2R伪刚体模型的柔顺机构动力学建模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茜 余跃庆 常星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40-48,共9页
柔顺机构是利用机构中柔性构件的自身变形来实现运动、力和能量的传递和转换的一种新型机构,是机构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以柔顺机构中的柔顺杆为研究对象,基于2R伪刚体模型(Pseudo-rigid-body model,PRBM)提出末端受不同载荷形式... 柔顺机构是利用机构中柔性构件的自身变形来实现运动、力和能量的传递和转换的一种新型机构,是机构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以柔顺机构中的柔顺杆为研究对象,基于2R伪刚体模型(Pseudo-rigid-body model,PRBM)提出末端受不同载荷形式(力矩或垂直力)作用下的动力学新模型,分析其动能和变形能,应用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其动力学方程。通过与1R伪刚体动力学模型(Pseudo-rigid-body dynamic model,PRBDM)对比,从方程特征、响应曲线等方面分析各动力学模型的特点,从而展示基于2R伪刚体模型的动力学模型优越性,并以平行导向柔顺机构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2R伪刚体模型的动力学模型不仅可以反映柔顺杆整体大范围变形状况,而且描述出杆件内部局部变形状况,可以更真实地体现柔顺机构的动力学特性,更加适合于柔顺机构的动力学分析与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顺机构 2R伪刚体模型 动力学
下载PDF
大型矿用正铲液压挖掘机水平推压特性联合仿真 被引量:18
7
作者 朱小晶 权龙 +2 位作者 王新中 吕晓林 李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0-34,共5页
在设计目前国内最大(斗容量为15 m3,质量260 t)的正铲挖掘机中,提出采用泵阀复合流量匹配的电液比例控制方法实现水平推压。通过计算机协调的比值关系确定平推中供给各液压缸的流量,采用ADAMS和AMESim软件,对设计的矿用挖掘机水平推压... 在设计目前国内最大(斗容量为15 m3,质量260 t)的正铲挖掘机中,提出采用泵阀复合流量匹配的电液比例控制方法实现水平推压。通过计算机协调的比值关系确定平推中供给各液压缸的流量,采用ADAMS和AMESim软件,对设计的矿用挖掘机水平推压过程进行机械系统动力学与液压系统的联合仿真研究。在小型挖掘机上对斗杆挖掘过程各个液压缸的位移、速度和压力进行测试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联合仿真研究能够较准确地模拟挖掘机的真实工作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铲挖掘机 水平推压 特性 联合仿真
下载PDF
基于DEM-FEM耦合的双齿辊破碎机辊齿强度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毕秋实 王国强 +2 位作者 黄婷婷 毛瑞 鲁艳鹏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70-1776,共7页
由于双齿辊破碎机入料粒度大、破碎过程短,且破碎机理以拉伸和剪切破坏为主,从而导致在设计时难以确定载荷大小以及载荷分布。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元(DEM)与有限元(FEM)耦合计算的双齿辊破碎机辊齿强度分析方法,通过施加分布载... 由于双齿辊破碎机入料粒度大、破碎过程短,且破碎机理以拉伸和剪切破坏为主,从而导致在设计时难以确定载荷大小以及载荷分布。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元(DEM)与有限元(FEM)耦合计算的双齿辊破碎机辊齿强度分析方法,通过施加分布载荷的方法提高了辊齿强度计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分布载荷通过离散元软件EDEM仿真计算得到。本文针对双齿棍破碎机的入料粒度分布,考虑物料强度的尺寸效应,分别对不同粒度的物料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和巴西圆盘试验,标定物料的抗压和抗拉强度,并最终确定了离散元仿真中的粘结参数。通过分析离散元仿真结果,选取辊齿受力最大时辊齿上的分布载荷,将其加载到在ANSYS环境中对应时刻工作位置的辊齿FEM模型上,进行强度分析。结果表明:最大受力时刻辊齿载荷主要分布在齿背,此时在齿根前部有应力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计 双齿辊破碎机 辊齿 离散元与有限元耦合方法 尺寸效应 标定 强度分析
下载PDF
冷轧变形量对304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周翠兰 刘红梅 +3 位作者 白晋钢 聂志水 周禾丰 乔珺威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0-75,共6页
研究304奥氏体不锈钢薄板的硬度随冷轧变形量的变化规律,为奥氏体不锈钢薄板工业生产提供指导。同时,采用金相显微镜、维氏硬度测量、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研究了不同变形量冷轧对304不锈钢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在室温对0.5mm... 研究304奥氏体不锈钢薄板的硬度随冷轧变形量的变化规律,为奥氏体不锈钢薄板工业生产提供指导。同时,采用金相显微镜、维氏硬度测量、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研究了不同变形量冷轧对304不锈钢显微组织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在室温对0.5mm厚退火板材进行冷轧,使冷轧变形量从10%增加到52%。结果表明,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是导致304不锈钢冷轧时产生加工硬化的主要原因,冷轧可以显著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当冷轧变形至40%时,304不锈钢的维氏硬度是未变形时的2.2倍,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分别增大到未变形时的4.2倍(880MPa)和1.8倍(1 312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4奥氏体不锈钢薄板 冷轧 位错 加工硬化 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RRT算法的移动机械臂路径规划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建冬 王东 +2 位作者 马立东 郭鑫 刘洪伟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48-53,共6页
针对传统RRT算法在复杂环境下的移动机械臂避障规划中效率较低,不能满足当前工作需求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RRT避障路径算法。通过引入障碍物因子,减少了采样次数;通过对新节点生成方式进行约束,使其生长方向始终朝向目标点,加快了搜索速... 针对传统RRT算法在复杂环境下的移动机械臂避障规划中效率较低,不能满足当前工作需求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RRT避障路径算法。通过引入障碍物因子,减少了采样次数;通过对新节点生成方式进行约束,使其生长方向始终朝向目标点,加快了搜索速度;采用变步长策略,有效避免了在目标点附近出现震荡现象;通过简化路径并结合局部3次B样条曲线对其规划路径进行平滑处理,缩短了路径长度,提高了机械臂的平稳性。MATLAB仿真结果表明,改进RRT算法的平均路径长度缩短了20%,平均采样点数减少了62%,且转折点数减少了96%,收敛速度快,时间最优,能够满足特殊环境下移动机械臂的避障路径规划,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机械臂 RRT算法 避障规划 角度偏移约束 B样条曲线
下载PDF
高速机车牵引齿轮传动系统动态特性及非线性因素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魏静 孙清朝 +4 位作者 孙伟 秦大同 朱才朝 朱万刚 郭爱贵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38-43,50,共7页
综合考虑齿轮时变啮合刚度、齿面间隙、轴承游隙等多种非线性因素影响,并考虑高速机车齿轮传动系统三维空间五个方向的振动响应,建立高速机车齿轮传动系统弯-扭-轴-摆耦合多自由度动力学分析模型。对动力学方程进行无量纲化后,采用4阶... 综合考虑齿轮时变啮合刚度、齿面间隙、轴承游隙等多种非线性因素影响,并考虑高速机车齿轮传动系统三维空间五个方向的振动响应,建立高速机车齿轮传动系统弯-扭-轴-摆耦合多自由度动力学分析模型。对动力学方程进行无量纲化后,采用4阶变步长Runge-Kutta法对高速机车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高速机车齿轮传动系统时间历程曲线和幅频响应曲线。定量给出齿轮内部激励、齿面间隙、轴承游隙等参数等对高速机车齿轮传动系统的影响,为齿轮的动态优化设计和齿面侧隙、轴承游隙等参数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机车 齿轮传动系统 动态特性 时变啮合刚度 轴承游隙
下载PDF
WK-35电铲的电气故障类型与自诊断系统 被引量:17
12
作者 苗根蝉 刘晓星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10年第6期125-127,共3页
介绍了WK-35电铲电控系统及其电气故障的类型,着重叙述了WK-35电铲的故障自诊断系统及其应用,根据电气故障自诊断系统得出了故障发生后的处理办法。
关键词 WK-35电铲 故障自诊断 PLC
下载PDF
基于拓扑优化方法的大型液压挖掘机斗杆新型结构 被引量:16
13
作者 宁晓斌 刘亚冉 +2 位作者 李颉 李光 李佳林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936-1942,共7页
以斗杆结构强度为基准,采用结构优化的方法,设计了大型液压挖掘机正铲工作装置斗杆新结构。采用离散元方法,构建矿山岩石模型,获得铲斗挖掘阻力;采用多体动力学方法,搭建大型液压挖掘机正铲工作装置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获得挖掘机斗杆... 以斗杆结构强度为基准,采用结构优化的方法,设计了大型液压挖掘机正铲工作装置斗杆新结构。采用离散元方法,构建矿山岩石模型,获得铲斗挖掘阻力;采用多体动力学方法,搭建大型液压挖掘机正铲工作装置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获得挖掘机斗杆挖掘工况斗杆动态载荷,并对斗杆进行动态结构强度分析;采用SIMP插值函数的变密度拓扑优化方法,在有限元中对斗杆结构进行拓扑优化设计,获得大型液压挖掘机正铲工作装置新型斗杆结构;对新型斗杆结构进行动态结构强度分析,斗杆结构强度保持原有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拓扑优化后得到的新型斗杆,结构强度与类比设计一致,但质量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拓扑优化 变密度法 挖掘机
下载PDF
基于麻雀搜索算法优化双隐含层BP神经网络的张力减径钢管壁厚预测 被引量:15
14
作者 胡建华 黄宇龙 +3 位作者 张坚 王清华 周新亮 马佳旺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5-151,共7页
针对传统BP神经网络在张力减径过程中进行壁厚预测过程时存在误差偏高、稳定性不强、随机初始化权值阈值等缺点,采用麻雀搜索算法对传统BP神经网络的阈值与权值进行全局寻优,以提高BP神经网络在张力减径中壁厚参数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针对传统BP神经网络在张力减径过程中进行壁厚预测过程时存在误差偏高、稳定性不强、随机初始化权值阈值等缺点,采用麻雀搜索算法对传统BP神经网络的阈值与权值进行全局寻优,以提高BP神经网络在张力减径中壁厚参数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同时,以某工厂采集的张力减径过程中的壁厚数据为样本集,采用SSA-BP神经网络进行学习与训练,将得到的结果与传统BP神经网络、GA-BP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对比。结果表明,SSA-BP神经网络对张力减径过程中壁厚参数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其在准确度相较于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提升了58.1%,相较于GA-BP神经网络模型提升了1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麻雀搜索算法 GA-BP神经网络 SSA-BP神经网络 张力减径
下载PDF
考虑修形的斜齿轮系统非线性激励与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魏静 王刚强 +3 位作者 秦大同 张爱强 赖育彬 汝学斌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1-572,共12页
斜齿轮的啮合刚度与轮齿误差的求解是三维空间问题,其修形后的啮合刚度计算方法不同于直齿轮,而传统解析方法在计算斜齿轮啮合刚度时没有考虑斜齿轮啮合线和啮合位置的三维空间位置,无法准确得到修形后的斜齿轮系统啮合刚度激励与误差... 斜齿轮的啮合刚度与轮齿误差的求解是三维空间问题,其修形后的啮合刚度计算方法不同于直齿轮,而传统解析方法在计算斜齿轮啮合刚度时没有考虑斜齿轮啮合线和啮合位置的三维空间位置,无法准确得到修形后的斜齿轮系统啮合刚度激励与误差激励。建立综合考虑齿廓修形和齿向修形的刚度与误差非线性耦合激励模型,研究不同齿廓修形参数与齿向修形参数对斜齿轮啮合刚度以及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以系统振动加速度幅值最小为优化目标,确定斜齿轮系统的最佳修形值,利用数值方法得到斜齿轮系统的振动加速度幅频响应曲线,研究结果发现:选取的最佳修形参数可有效降低斜齿轮齿数交替区啮合刚度的波动,大幅度降低共振点附近的振动加速度幅值;最后通过建立的齿轮传动系统实验平台进行系统动力学特性实验研究,验证了理论模型及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齿轮 齿廓修形 齿向修形 非线性激励 动力学特性
下载PDF
大型矿用液压挖掘机动臂升降控制方案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永进 权龙 +1 位作者 李爱峰 吕晓林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1-166,共6页
在设计目前国内最大的装机质量达270 t大型矿用液压挖掘机的动臂液压控制系统中,动臂抬升时采用多泵(四台主泵)供油,再通过阀外合流的方法满足动臂的速度要求,针对在动臂下降时,由于机械构件质量大、惯性非常大,导致下降结束阶段压力冲... 在设计目前国内最大的装机质量达270 t大型矿用液压挖掘机的动臂液压控制系统中,动臂抬升时采用多泵(四台主泵)供油,再通过阀外合流的方法满足动臂的速度要求,针对在动臂下降时,由于机械构件质量大、惯性非常大,导致下降结束阶段压力冲击大、下降速度慢、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动臂下降时采用比例再生阀,用流量再生回路实现能量回收,减小压力冲击,加快下降速度,同时提高系统工作效率。对挖掘机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挖掘机加载最大试验负载25 t时,所设计的液压控制系统可以完全满足动臂正常工作所需要的压力及速度要求,动臂下降采用流量再生回路后,动臂可以完全下降到位,下降时间由37 s缩短至18 s,速度明显加快,下降压力更平稳,且无明显的液压冲击,同时由于下降时无需液压泵供油,降低了系统能耗。通过试验,验证了挖掘机液压控制方案的正确性,为今后在国内设计和制造更大型的液压挖掘机积累了数据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挖掘机 动臂 液压控制 再生回路
下载PDF
大型矿用挖掘机操作界面的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宏瑞 任家骏 +1 位作者 李爱峰 赵静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96-801,共6页
针对大型矿用挖掘机操作元件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以人机工程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改进的Topsis法,将挖掘机驾驶室人机界面的设计元素进行量化分析。首先,根据驾驶室各元件在不同工况下的使用频率,采用改进的逼近理想解法对各元件进行优先排... 针对大型矿用挖掘机操作元件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以人机工程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改进的Topsis法,将挖掘机驾驶室人机界面的设计元素进行量化分析。首先,根据驾驶室各元件在不同工况下的使用频率,采用改进的逼近理想解法对各元件进行优先排序。其次,为提高驾驶员的操作便利性与工作效率,综合利用功能分区原则、色彩设计原则等用户体验方法对操作元件进行重新布局与设计。最后,采用0~5打分表格法对重新布局设计前、后的操作界面进行主观评价。结果表明:重新设计后的操作界面人机交互性能评分较高,区域划分、元件分类更加合理,其中区域划分合理性提高近40%,总体平均分值提高35.4%。该方法为复杂人机界面的合理规划和布局提供了一种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矿用挖掘机 人机界面 驾驶室 改进的Topsis法
下载PDF
基于SIMP及应变能理论的高速动车齿轮箱结构优化 被引量:14
18
作者 魏静 李震 +1 位作者 孙伟 郭爱贵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8-564,共7页
为获得高速动车齿轮箱最优结构设计方案,针对目前国产高速动车牵引齿轮箱箱体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基于SIMP(solid isotropic material with penalization)材料插值模型及应变能理论,利用软件HyperMesh中的拓扑优化与形状优化模块对动车齿... 为获得高速动车齿轮箱最优结构设计方案,针对目前国产高速动车牵引齿轮箱箱体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基于SIMP(solid isotropic material with penalization)材料插值模型及应变能理论,利用软件HyperMesh中的拓扑优化与形状优化模块对动车齿轮箱箱体结构进行拓扑优化和局部形状优化。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动车齿轮箱结构的最大变形和最大应力有大幅度降低,能有效提高齿轮箱箱体的刚度和强度。文中结果可为设计性能优异的国产化高速动车齿轮箱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P(solid ISOTROPIC MATERIAL with penalization)模型 高速动车齿轮箱 拓扑优化 形状优化
下载PDF
大型液压铲上车回转驱动系统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赵斌 权龙 +3 位作者 黄家海 程珩 李光 张永明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6-186,共11页
大型液压铲是露天矿山开采和大型工程施工广泛采用的装备,但国内所用一直依赖进口,2008年太原重工开始研发国内首台机重260 t,斗容15 m^3的液压铲。上车回转是液压铲最频繁的动作,每个作业循环都要进行两次加减速,如果回转系统设计不好... 大型液压铲是露天矿山开采和大型工程施工广泛采用的装备,但国内所用一直依赖进口,2008年太原重工开始研发国内首台机重260 t,斗容15 m^3的液压铲。上车回转是液压铲最频繁的动作,每个作业循环都要进行两次加减速,如果回转系统设计不好,就会引起液压系统严重发热,影响机器作业效能。为了缩短国内首台液压铲的研发周期,在实际系统制造之前充分了解其运行特性,分析对比开式回路和闭式回路设计方案的优劣,确定液压系统元器件的规格和参数,采用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和机电系统仿真软件AMESim联合,建立所研制液压铲整机的联合仿真模型,仿真机器实际运行工况下,两种回路方案的运行和能效特性,通过分析对比,确定采用电液比例控制的双闭式回路并联驱动上车回转,使用电液比例泵直接控制回转马达,消除系统节流损失。同时,为简化回路,利用自身配置的先导泵对闭式回路进行补油。进一步研究了上车转动惯量大范围变化对回转特性的影响,确定了加减速时间与回转角度的关系,设计出完整的电液回转系统,并应用到所研发的机器中。试车试验和现场试验测试表明,所设计的电液比例双闭式回转回路能够在转动惯量大范围变化的情况下,控制上车平稳加减速,直接回收利用回转制动动能,发热小,连续长时间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铲 回转系统 闭式液压回路 制动能耗
下载PDF
多层过盈联接的可靠性稳健设计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宁可 王建梅 +1 位作者 姜宏伟 崔夕峰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2-88,共7页
基于厚壁圆筒理论,通过分析多层过盈联接的几何关系,推导得出结合压力与过盈量的矩阵表达式,明确了多层过盈联接力学模型的函数关系。以风电锁紧盘作为多层过盈联接的具体实例,根据应力-强度模型和失效机理,建立了锁紧盘可靠度数学模型... 基于厚壁圆筒理论,通过分析多层过盈联接的几何关系,推导得出结合压力与过盈量的矩阵表达式,明确了多层过盈联接力学模型的函数关系。以风电锁紧盘作为多层过盈联接的具体实例,根据应力-强度模型和失效机理,建立了锁紧盘可靠度数学模型,同时确定了锁紧盘可靠度相对基本随机变量的灵敏度;依据可靠度对基本随机变量灵敏度平方和最小原则及满足最小可靠度的原则,建立了风电锁紧盘可靠性稳健设计数学模型;为多层过盈联接过盈量的确定提供一种评价指标,进一步精确过盈量的具体取值。通过对设计参量的分析,确定摩擦因数、装配间隙、屈服强度对锁紧盘可靠度的影响。以某型号风电锁紧盘为例,对经典设计方法与可靠性稳健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基于可靠性稳健设计的锁紧盘,其可靠度提高了47.6%,且除屈服强度外,可靠度对随机变量的灵敏度均小于经典设计方法,稳健性更强。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基于文中设计方法的锁紧盘能够满足实际运转过程中给定的工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过盈联接 过盈量 可靠性 稳健设计 风电锁紧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