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2016年中国棘球蚴病抽样调查分析 被引量:181
1
作者 伍卫平 王虎 +32 位作者 王谦 周晓农 王立英 郑灿军 曹建平 肖宁 王莹 朱曜宇 牛彦麟 薛垂召 曾祥嫚 房琦 韩帅 余晴 杨诗杰 付青 白雪飞 田添 李军建 张梦媛 吴文婷 张山山 侯岩岩 冯宇 马宵 李斌 李凡卡 郭卫东 杨亚明 吴向林 金小林 张红卫 于石成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4,共14页
目的了解中国棘球蚴病流行范围和程度。方法 2012-2016年,在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云南、陕西、新疆(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9省(自治区)有疑似棘球蚴病本地感染者和可能存在棘球蚴病传播条件的县(市、师),按照牧业、... 目的了解中国棘球蚴病流行范围和程度。方法 2012-2016年,在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云南、陕西、新疆(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9省(自治区)有疑似棘球蚴病本地感染者和可能存在棘球蚴病传播条件的县(市、师),按照牧业、半农半牧、农业和城镇等4种生产类型的行政村(居委会)占全县人口的比例,确定各层抽样行政村数,随机抽取16个调查村,每村调查200人,对1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超声检查棘球蚴病患病情况,疑似病例辅以血清学检测。在各调查县(市、师)以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和城镇为主的乡(镇)各抽1所完全小学,超声检查儿童棘球蚴病患病情况,并采集血样,用ELISA检测血清抗棘球蚴抗体。在每个调查村抽取20个养犬户,每户采集1条犬的粪样,ELISA检测犬粪棘球绦虫抗原。每县(市、师)选取当地繁育的1齿龄(岁)及以上的羊1 000只或牛500头,采用内脏剖检法检查家畜棘球蚴感染情况。在多房棘球蚴病患者居住地周围捕捉各种啮齿类动物,内脏剖检法检查多房棘球蚴感染情况。另在2000年以来有棘球蚴病病例报告的河南和江苏两省各选2个县(市)病例所在区域进行人群患病情况和中间宿主感染情况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当地存在传播条件和有本地感染病例、周边有棘球蚴病流行区的确定为棘球蚴病流行县。按照分层加权的方法推算居民患病率和患病人数。结果全国共调查413个县,其中368个县被确定为棘球蚴病流行县,分布于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云南、陕西和新疆等9省(自治区),其中115个县为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混合流行,无单纯多房棘球蚴病的流行县(市、师)。在364个流行县(市、师)中,共调查1 001 173人,检出棘球蚴病5 133例,总检出率为0.51%;其中细粒棘球病4 018例(占78.28%)、多房棘球蚴病1 008例(占19.64%)、细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棘球蚴病 细粒棘球蚴病 多房棘球蚴病 流行情况
原文传递
中国六城市医生吸烟状况 被引量:170
2
作者 姜垣 魏小帅 +8 位作者 陶金 宋贵德 王健 许宏杰 吴先萍 夏江 徐浩锋 王红美 杨焱 《中国健康教育》 2005年第6期403-407,共5页
目的 为了解中国医务人员的吸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中国6个城市医生吸烟行为进行了调查。方法 使用统一问卷,采用询问和自我填表的形式进行调查。在全国6个城市,按照医生的构成分层抽样。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医生吸烟率男性为4 5... 目的 为了解中国医务人员的吸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中国6个城市医生吸烟行为进行了调查。方法 使用统一问卷,采用询问和自我填表的形式进行调查。在全国6个城市,按照医生的构成分层抽样。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医生吸烟率男性为4 5 8% ,女性为1 3%。男女医生吸烟率分别为4 1 0 %和1 0 %。医生的平均吸烟量为12支/日。男性医生戒烟率10 4 % ,女性医生戒烟率19 0 %。结论 目前中国医生吸烟率很高,影响医生吸烟的主要因素为医生的性别、年龄、科室和所在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生 吸烟 流行病调查
下载PDF
我国“十二五”期间血吸虫病防治策略与工作重点 被引量:144
3
作者 周晓农 林丹丹 +6 位作者 汪天平 陈红根 郭家钢 梁幼生 邱东川 董兴齐 李石柱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共4页
本文围绕我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的目标,分析了我国"十二五"期间血吸虫病预防控制的战略意义与作用,并针对不同地区的流行类型和流行程度,提出了近阶段血吸虫病的防治策略和工作重点。
关键词 血吸虫病 “十二五”规划 防治策略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消除麻疹的关键技术问题:专家解读共识 被引量:139
4
作者 苏琪茹 徐爱强 +27 位作者 Peter Strebel 许文波 郝利新 周勇 李慧 庞星火 马超 张燕 方刚 崔富强 丁峥嵘 沈永刚 安志杰 张永基 谢淑云 William Schluter 余文周 郑景山 夏伟 王青 郑慧贞 张延炀 张丽杰 段梦娟 杨维中 Lance Rodewald 李黎 罗会明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4年第3期264-270,283,共8页
中国卫生部发布《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以来,全国采取了一系列消除麻疹策略与措施并取得明显进展,但中国处于消除麻疹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新的挑战,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也发生了变化,尤其需要统一和澄清对一些技术问题的... 中国卫生部发布《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以来,全国采取了一系列消除麻疹策略与措施并取得明显进展,但中国处于消除麻疹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新的挑战,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也发生了变化,尤其需要统一和澄清对一些技术问题的认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免疫规划中心收集、汇总各级CDC专业人员近年来关注的问题,并会同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组织国内外专家深人研讨了主要的技术问题,包括消除麻疹与接种疫苗、麻疹病例的传染来源、保护〈8月龄婴儿、爆发疫情的应急免疫活动、医院传播的作用和控制意义、特殊人群及场所等,形成专家解读共识,供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在消除麻疹中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除麻疹 共识
原文传递
2007年全国水痘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38
5
作者 曹一鸥 向妮娟 《疾病监测》 CAS 2009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分析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水痘的报告发病情况,为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年全国报告的水痘病例及水痘事件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全国共报告水痘病例发病数268 845例,... 目的分析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水痘的报告发病情况,为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年全国报告的水痘病例及水痘事件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全国共报告水痘病例发病数268 845例,≤14岁人群占病例报告总数的80.2%;共报告发生水痘事件1112起,其中99.7%发生在学校。结论水痘具有2个明显的报告发病高峰,发病人群以≤14岁人群为主,乡村小学是水痘事件发生的重要场所,暴发规模以≤50岁人群占的比例较大。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中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流行病学 事件
原文传递
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115
6
作者 冯宝玉 陈纪春 +14 位作者 李莹 黄建凤 李建新 赵连成 曹杰 刘小清 黄辰 邓颖 阮连生 郭东双 俞玲 陈娜萦 杨睿海 杨小平 顾东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6-611,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和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两项研究分别于1998年和2000--2001年开展基线调查,并在2007--2008年开展统一的健康状况随访... 目的探讨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和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两项研究分别于1998年和2000--2001年开展基线调查,并在2007--2008年开展统一的健康状况随访。共纳入13739名研究对象进入最终分析,按照BMI将研究对象分成四组:低体重组(〈18.5kg/m2)、正常体重组(18.5-23.9kg/m2)、超重组(24.0—27.9kg/m2)和肥胖组(≥28.0kg/m2)。计算四组人群年龄标化的高血压累积发病率;并以正常体重组为参照,使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其他三组高血压发病风险RR值及其95%CI。结果本研究平均随访8.1年,确诊新发高血压4271例,其中男性2012例,女性2259例。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年龄标化高血压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1.6%、30.6%、42.4%和50.8%,随着BMI的升高而升高(趋势P〈0.001)。以正常体重组为参照调整协变量,男性低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RR值(95%CI)分别为0.78(0.64—0.95)、1.22(1.13~1.30)和1.28(1.16~1.42);女性分别为0.89(0.77~1.03)、1.16(1.09~1.23)和1.28(1.18~1.38)。结论我国超重和肥胖者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明显升高,应加强对超重和肥胖人群的高血压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肥胖 发病风险 体质指数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2013年中国膀胱癌发病和死亡流行状况分析 被引量:97
7
作者 陈晓芳 陈万青 +3 位作者 周薇薇 郑荣寿 邓颖 吴先萍 《中国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分析2013年中国膀胱癌发病和死亡的流行状况。[方法]对全国肿瘤登记地区2013年的登记数据进行汇总,计算膀胱癌的发病率、死亡率、中国人口和Segi’s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35~64岁截缩率和0~74岁累积率。[结果]2013年中国... [目的]分析2013年中国膀胱癌发病和死亡的流行状况。[方法]对全国肿瘤登记地区2013年的登记数据进行汇总,计算膀胱癌的发病率、死亡率、中国人口和Segi’s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35~64岁截缩率和0~74岁累积率。[结果]2013年中国膀胱癌发病率为5.46/10万,占所有新发肿瘤病例的2.02%,居恶性肿瘤发病第16位。2000年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为3.64/10万,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为3.58/10万,35~64岁截缩率为4.49/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0.41%。城市人口膀胱癌发病率(6.47/10万)高于农村(4.30/10万);男性膀胱癌发病率(8.40/10万)远高于女性(2.38/10万)。2013年中国膀胱癌死亡率为2.16/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1.32%,居恶性肿瘤死亡第16位。2000年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为1.31/10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为1.31/10万,35~64岁截缩率为0.89/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0.12%。城市人口膀胱癌死亡率(2.41/10万)高于农村(1.86/10万);男性膀胱癌死亡率(3.21/10万)高于女性(1.05/10万)。[结论 ]膀胱癌已成为中国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在城市地区负担严重,应加强重点人群膀胱癌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登记 膀胱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中国
原文传递
青年学生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与防控对策 被引量:90
8
作者 贺生 甘启英 +3 位作者 范双凤 曾亚莉 向俊蓓 冯燎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8-210,共3页
艾滋病(AIDS)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的严重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1-3])。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经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艾滋病的新发感染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重点人群中的青少年感染率却有所上升,在所有... 艾滋病(AIDS)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的严重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1-3])。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经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艾滋病的新发感染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重点人群中的青少年感染率却有所上升,在所有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人群中,青少年是唯一一个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的群体^([4])。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控面临的新形势与挑战,青年男性的感染疫情颇受关注^([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学生 艾滋病 流行趋势 防控对策 男男性行为
原文传递
扩大艾滋病检测促进早检测专家共识 被引量:80
9
作者 韩孟杰 金聪 +10 位作者 李敬云 钟平 潘晓红 吴国辉 梁姝 于茂河 刘惠 张福杰 耿文清 蒋岩 尚红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02-1206,共5页
艾滋病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以经性传播为主的重大慢性传染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2020年全球有150万HIV新发感染和68万艾滋病相关死亡,存活HIV感染者中有16%未被检测发现,27%未接受抗病毒治疗,34%未得到有效病毒抑制[1]。2020年我... 艾滋病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以经性传播为主的重大慢性传染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2020年全球有150万HIV新发感染和68万艾滋病相关死亡,存活HIV感染者中有16%未被检测发现,27%未接受抗病毒治疗,34%未得到有效病毒抑制[1]。2020年我国尚有约20%的HIV感染者不知道自己的感染状况,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疫情估计结果)。尽早发现感染者、尽快开展抗病毒治疗,实现有效病毒抑制是全球终结艾滋病流行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 扩大检测 早检测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中国2003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69
10
作者 张燕 许文波 +20 位作者 朱贞 蒋小泓 胡家瑜 王建国 张金芳 何吉兰 孙莉 林春燕 凌华 李聪勇 刘杨 马艳 张晋琳 王常银 杨学磊 章传真 李平 杜雯 郑蕾 梁勇 姬奕昕 《中国计划免疫》 2005年第3期165-174,共10页
目的为了解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2003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是否存在基因型或亚型的差异.方法对2003年15个省分离的107株麻疹病毒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同一年份不同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特征及分子差异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目的为了解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2003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是否存在基因型或亚型的差异.方法对2003年15个省分离的107株麻疹病毒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同一年份不同省流行的麻疹野病毒的基因特征及分子差异做了进一步的分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从107株麻疹病毒中扩增出核蛋白(nucleoprotein,N)基因羧基(COOH)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通过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106株为麻疹病毒H1基因型;1株属于A基因型,为沪191(S191)疫苗株.106株H1基因型毒株分成2个亚型,101株为H1a,5株为H1b基因亚型.2003年H1b亚型主要流行于海南、四川、上海、贵州省;而H1a在全国广泛分布;未发现H1c基因亚型,该亚型1993~1994年曾是北京、山东、河北、湖南省流行的优势毒株.对比2003年与1993~2002年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亚型,H1a呈上升趋势,H1b亚型在所有H1基因型中的比例由1995~2002年的24.3%下降到2003年的4.7%,而H1c亚型逐渐消失.对2003年分离的病毒进行省内和不同省间遗传距离的比较证明,各省内的毒株变异范围在0%~6.1%(0~27个核苷酸差异);各省间的变异范围在0%~4.3%(0~20个核苷酸差异);省内差异最大值大于省间差异.结论中国最近11年来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亚型趋势为:H1a呈上升趋势,逐渐成为优势亚型;H1b亚型逐年降低转为弱势;H1c亚型逐渐消失.2003年麻疹变异毒株呈散在分布,无明显地域性.同时表明,中国的麻疹流行是由H1a和H1b中的许多不同病毒株造成的多个传播链引起的.讨论了在中国继续开展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监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展望了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对于中国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H1基因型 序列测定和分析
原文传递
四川省农村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5
11
作者 金立坚 朱鸿斌 +1 位作者 周自强 张成云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掌握四川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基本情况,保护农村群众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卫生安全,为农村改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四川省农村水质监测方案,选取全省农村水质监测40个县的农村饮水监测点调查。并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枯、丰... 目的掌握四川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基本情况,保护农村群众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卫生安全,为农村改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四川省农村水质监测方案,选取全省农村水质监测40个县的农村饮水监测点调查。并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枯、丰水期水质进行检测。结果40个县中,有80.75%的人饮用分散式供水,其中的81.03%饮用地下水,并以机械取水为主的占49.23%;19.25%饮用集中式供水,有64.56%饮用地面水。在调查6059个集中式供水水厂中,有73.18%的水厂饮水未经净化消毒处理,部分消毒处理的只占5.2%;756份水样检测,有55%合格,检测的13项指标中,细菌总数合格率仅为71.5%,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合格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水质合格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农村饮水存在微生物超标,有导致肠道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安全隐患,政府应加快农村供水设施建设,以保障农村饮水卫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饮用水 监测
原文传递
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9
12
作者 邓颖 李宁秀 +3 位作者 刘朝杰 杨维中 吴先萍 王燕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31-732,共2页
目的 了解老年人对家庭养老和机构 (养老院等 )养老两种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为政府对老年设施的投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 ,分别调查家庭、社区老人的个人特征、养老状况... 目的 了解老年人对家庭养老和机构 (养老院等 )养老两种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为政府对老年设施的投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 ,分别调查家庭、社区老人的个人特征、养老状况、养老的意愿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健康状况、生命质量等 ,用t检验、χ2 检验、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自愿选择家庭养老的老人占 54 9% ,多于选择机构养老的老人 (占 44 9% ) ;无论单因素分析还是多因素分析 ,年龄 ,性别 ,婚姻状况 ,月基本生活费用 ,生命质量中的躯体活动功能、疼痛、社会功能、心理功能都是影响老人养老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结论 发展以家庭养老为主的综合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提高老人的经济收入 ,是实现“健康老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模式 选择意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国内陆6省(自治区)淡水鱼养殖、销售和餐饮环节常见嗜盐性弧菌污染调查 被引量:70
13
作者 裴晓燕 余波 +7 位作者 张秀丽 闫琳 陈玉贞 李宁 张誉 占利 姚雪婷 杨大进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6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了解内陆6省(自治区)淡水鱼养殖、销售、餐饮环节鱼、水体、水底沉积物等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的污染状况,明确淡水鱼养殖、销售、餐饮各环节中3种嗜盐性弧菌的分布。方法在广西、河南、湖北、山东、四川、浙江6... 目的了解内陆6省(自治区)淡水鱼养殖、销售、餐饮环节鱼、水体、水底沉积物等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溶藻弧菌、创伤弧菌的污染状况,明确淡水鱼养殖、销售、餐饮各环节中3种嗜盐性弧菌的分布。方法在广西、河南、湖北、山东、四川、浙江6个省(自治区)的内陆地市设置采样点,采集养殖场、销售场所、餐馆的鱼样及存养鱼的对应水样。采用传统的分离培养技术检测3种嗜盐性弧菌,并进行生化鉴定。结果养殖环节水体和淡水鱼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89%(5/264)、5.81%(14/241),溶藻弧菌检出率分别为1.89%(5/264)、4.98%(12/241),创伤弧菌检出率分别为1.14%(3/264)、0.83%(2/241);3种嗜盐性弧菌的污染率在流通环节增高,存养水体和淡水鱼的检出率分别为副溶血性弧菌18.47%(29/157)、14.93%(40/268),溶藻弧菌10.83%(17/157)、9.70%(26/268),创伤弧菌3.18%(5/157)、3.36%(9/268);餐饮环节淡水鱼中嗜盐性弧菌的检出率与流通环节基本一致。结论传统意义上海水中常见的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3种嗜盐性弧菌已经在内陆地区的淡水养殖、流通和餐饮各个环节中检出,尤其是淡水养殖环境中嗜盐性弧菌的出现可能对整个食物链产生的影响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鱼 副溶血性弧菌 溶藻弧菌 创伤弧菌 食源性致病菌 污染 嗜盐性弧菌 调查
原文传递
我国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防治成果巩固与发展 被引量:73
14
作者 钟波 吴子松 +3 位作者 陈琳 梁松 董兴齐 邱东川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3,共4页
本文总结了我国山丘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特征、疫情变化态势以及防治成效,分析了该类地区在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后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揭示了当前血吸虫病的传播特点,并探索了"十二五"期间达传播控制后的措施和策略,以巩固防治成... 本文总结了我国山丘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特征、疫情变化态势以及防治成效,分析了该类地区在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后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揭示了当前血吸虫病的传播特点,并探索了"十二五"期间达传播控制后的措施和策略,以巩固防治成果和可持续发展,如期实现传播阻断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流行特征 可持续 控制策略 山丘型地区
原文传递
2009-2016年四川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69
15
作者 刘雅琼 袁伟 吕强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52-1056,共5页
目的分析2009-2016年四川省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2009-2016年所有手足口病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2009-2016年四川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467 ... 目的分析2009-2016年四川省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2009-2016年所有手足口病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2009-2016年四川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467 714例,年均发病率为71.95/10万,累计报告重症病例4 110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0.88%,死亡病例161例,总病死率为0.034%。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5岁儿童,占病例总数的93.04%;男女性别比为1.49∶1。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63.34%。全年有两个发病高峰,春夏高峰为4~7月,秋冬高峰为11月。重症病例多发于4~7月。地区间发病水平差异明显,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发病率和病例数均高于全省其他地区。实验室确诊病例31 116例,病原学构成中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 virus A16,Cox A16)占25.95%,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占29.27%,其他肠道病毒占44.78%。结论四川省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大、地理分布范围广、流行持续时间长,应坚持做好病原学监测,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柯萨奇病毒感染 肠道病毒A型
原文传递
我国棘球蚴病疾病负担分析 被引量:65
16
作者 张梦媛 伍卫平 +9 位作者 官亚宜 王立英 侯岩岩 冯宇 马俊英 王谦 王莹 韩帅 薛垂召 吴文婷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19,25,共6页
目的了解棘球蚴病的伤残权重,推算我国棘球蚴病的疾病负担。方法于2016年12月-2017年3月,在甘肃、青海、四川、新疆等4个省(自治区)各选取1家棘球蚴病定点医院,调查1个月内的所有棘球蚴病住院病例;每个省(自治区)抽取2个棘球蚴病流行县... 目的了解棘球蚴病的伤残权重,推算我国棘球蚴病的疾病负担。方法于2016年12月-2017年3月,在甘肃、青海、四川、新疆等4个省(自治区)各选取1家棘球蚴病定点医院,调查1个月内的所有棘球蚴病住院病例;每个省(自治区)抽取2个棘球蚴病流行县,每个县抽取25例棘球蚴病病例,共计200例。根据《国际功能、伤残健康分类》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编制棘球蚴病患者生命质量调查表,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棘球蚴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伤残权重,根据我国棘球蚴病的患病率、现患人数、不同严重程度的伤残权重和人口学资料,计算棘球蚴病的疾病负担,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生存质量、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结果从甘肃、青海、四川、新疆等4个省(自治区)分别收到调查问卷76、95、79、89份,共339份;有效问卷分别为76、91、79、88份,共33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53%(334/339)。男性占46.4%,女性占53.6%,平均年龄45.15(4~79)岁。细粒棘球蚴病病例占73.65%(246/334),多房棘球蚴病病例占24.85%(83/334),未分型病例占0.15%(5/334)。无症状、轻症、中症、重症、死亡病例分别占40.58%、40.88%、10.80%、5.26%、2.49%。棘球蚴病患者的平均生存质量评分为0.716,其中细粒棘球蚴病患者为0.735,多房棘球蚴病患者为0.66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4,P<0.01)。男性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为0.739,女性患者的为0.69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6,P<0.01)。无症状、轻症、中症、重症、死亡的伤残权重分别为0.257、0.280、0.359、0.363和1.000,棘球蚴病平均伤残权重为0.302。人均伤残损失寿命年为1.864,其中细粒棘球蚴病患者为1.64年,多房棘球蚴病患者为2.55年,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69,P<0.01)。估算我国棘球蚴病的伤残损失寿命年为29.36万人年、减寿年数为2.88万人年,疾病负担为32.24万人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疾病负担 伤残权重
原文传递
全国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回顾性调查Ⅲ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后疫情回升地区疫情变化分析 被引量:63
17
作者 许静 林丹丹 +16 位作者 吴晓华 朱蓉 汪奇志 吕尚标 杨国静 韩阳清 肖瑛 张奕 陈文 熊孟涛 林睿 张利娟 徐俊芳 张世清 汪天平 闻礼永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0-357,共8页
目的分析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达到传播控制(传控)和传播阻断(传阻)后疫情回升地区的疫情变化情况,为修订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巩固达标地区防治成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全国7个血吸虫病流行省中的12个疫情回升县(市、区),采用... 目的分析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达到传播控制(传控)和传播阻断(传阻)后疫情回升地区的疫情变化情况,为修订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巩固达标地区防治成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全国7个血吸虫病流行省中的12个疫情回升县(市、区),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收集各县达传控前10年和以后各年(至2008年或2009)的疫情数据及相关资料,分析其疫情变化情况及达标后疫情回升因素。结果达传控后疫情回升县的疫情巩固时间平均为5±3年。山丘型和湖沼型流行区钉螺面积分别在达标后第7年和第12年回升至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的10%以上,水网型流行区钉螺面积相对稳定在较低水平;感染性钉螺密度的回升时间与活螺密度的回升高峰基本一致;湖沼型流行区在达传控后2年居民感染率即回升至〉10%。达传阻后疫情回升县的疫情巩固时间平均为7±4年。达传阻后湖沼型、水网型和山丘型流行区的人群感染率均稳定在较低水平,但钉螺面积在达传阻后的3~6年先后回升至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的2%以上,而活螺密度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则在钉螺面积回升的当年或随后2~3年相继出现回升。结论受生物、自然、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传控和传阻达标地区疫情回升主要表现为螺情回升。建议修订我国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时,应综合考虑不同类型流行区的螺情变化规律、钉螺面积或感染性钉螺密度等因素对疫情的影响。传控和传阻地区应建立敏感而有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达标后的疫情监测和巩固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传播控制 传播阻断 疫情 回顾性调查 中国
原文传递
四川省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64
18
作者 吕强 吴建林 +6 位作者 袁珩 罗隆泽 刘学成 欧阳兵 刘莉 刘伦光 黄燕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79-383,共5页
目的查明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感染来源和途径,流行范围,流行特征与特点,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制订统一的临床诊断标准对病例进行诊断,制订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的早期血、脑脊液样和病死猪组织... 目的查明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感染来源和途径,流行范围,流行特征与特点,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制订统一的临床诊断标准对病例进行诊断,制订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的早期血、脑脊液样和病死猪组织样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收集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对死亡病例进行病理改变观察,综合以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2005-07中旬以来,发生在四川省资阳市等地的不明原因疾病,经调查证实为猪链球菌2型引起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截至2005-08-09,在四川省的12个地区共发现病原学确诊和临床诊断病例180例,疑似35例,死亡39例。病例主要分布在资阳、内江2市,感染途径为宰杀、洗切病死猪等家畜,病例散在发生,病例之间无接触史,无续发病例,无人传人的现象,病例以参与宰杀病死猪的农村男性为主。病例的临床分型主要为脑膜炎和休克型,潜伏期短,平均2.37d,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全身多器官受损,败血症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结论2005-07中旬以来,发生在四川省资阳市等地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病原菌为猪链球菌2型,感染途径为直接接触(宰杀、洗切)病死猪等家畜。病例主要表现为脑膜炎型和休克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病 流行病学 调查
下载PDF
特大地震应急医学救援:来自汶川的经验 被引量:63
19
作者 陈竺 沈骥 +14 位作者 康均行 石应康 李幼平 李元峰 苏林 吴建林 郑尚维 姜洁 胡卫建 杨勇 唐雪峰 文进 李玲 沈建通 钟大可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2年第4期383-392,共10页
本文系统回顾分析汶川地震应急医学救援组织指挥、力量部署、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心理救援及对口支援等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完善‘国家-省-市-县’4级联动的应急机制、建立协同高效的多元化救援力量协同机制、制定科学有序的伤... 本文系统回顾分析汶川地震应急医学救援组织指挥、力量部署、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心理救援及对口支援等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完善‘国家-省-市-县’4级联动的应急机制、建立协同高效的多元化救援力量协同机制、制定科学有序的伤病员后送体系与康复计划、健全卫生防疫的快速评估、避免过度消毒杀虫灭害、发挥对口支援这一中国特色的制度工具的重要作用等"中国特大灾害应急医学救援发展建议,旨在为全球应对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医学救援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医疗救援
原文传递
四川省一起伴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的人感染猪链球菌2型暴发 被引量:55
20
作者 杨维中 余宏杰 +31 位作者 景怀琦 徐建国 陈志海 祝小平 汪华 刘学成 王世文 刘伦光 祖荣强 罗隆泽 向妮娟 刘红露 钟文君 刘莉 孟玲 袁珩 高永军 杜化茂 欧阳宾 叶长芸 金冬 吕强 崔志刚 黄燕 张守印 安向东 黄婷 周兴余 冯燎 庞启迪 舒跃龙 王宇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5-191,共7页
目的调查2005年7月中旬四川省资阳市一家医院报告5例以败血症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聚集性病例的病因。方法建立了病例主动发现、报告的加强监测系统,根据病例的流行病学暴露史和临床表现进行临床诊断;采集患者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生... 目的调查2005年7月中旬四川省资阳市一家医院报告5例以败血症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聚集性病例的病因。方法建立了病例主动发现、报告的加强监测系统,根据病例的流行病学暴露史和临床表现进行临床诊断;采集患者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生化反应鉴定,应用PCR方法对猪链球菌2型的种属和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和序列测定;与当地往年报告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数进行比较。结果2005年6月10日至8月21日,四川省共报告了68例实验室确诊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发病前都有屠宰、洗切、加工等病(死)猪的直接暴露史。其中26例(38%)表现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15例(58%)死亡。其他病例临床表现为轻型败血症或脑膜炎。分离菌株应用PCR方法检测猪链球菌2型的种属和毒力基因(tuf、16S rRNA、cps2J、mrp、sly、ef)均为阳性。同期还报告了136例有相似暴露史,但缺乏实验室确诊依据的临床诊断病例。结论证实该起发生在四川省部分农村地区直接暴露于病(死)猪后的疾病为猪链球菌2型感染暴发。推测这种罕见的、表现为高病死率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可能是由于感染某种高致病性菌株循环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