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0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青叶水煎剂调节小鼠免疫细胞分泌IL-2、TNF-α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赵红 张淑杰 +1 位作者 马立人 顾定伟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57-759,共3页
目的 :通过研究大青叶 (Folium Statidis,FS)水煎剂体外对 C5 7小鼠免疫细胞分泌 IL-2、TNF-α水平的影响 ,探讨大青叶在细胞因子水平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 :3H-Td R掺入法测定不同浓度大青叶水煎剂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 目的 :通过研究大青叶 (Folium Statidis,FS)水煎剂体外对 C5 7小鼠免疫细胞分泌 IL-2、TNF-α水平的影响 ,探讨大青叶在细胞因子水平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 :3H-Td R掺入法测定不同浓度大青叶水煎剂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 ,MTT方法 (TNF的敏感细胞株 L 92 9,IL-2的依赖株 CTLL-2 )分别检测 IL-2、TNF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大青叶水煎剂在 0 .4~ 1 .6mg/ml浓度时 ,能促进正常小鼠被 Con 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分泌IL-2 ,但未见到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 TNF-α有明显作用。结论 :大青叶水煎剂通过促进淋巴细胞 IL-2的分泌 ,可以上调小鼠免疫功能 ,同时对巨噬细胞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叶水煎剂 免疫细胞 白细胞介素-2 肿瘤坏死因子-α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脑外伤对骨折愈合中骨形成蛋白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2
2
作者 郭启 张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40-1044,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股骨干骨折合并脑外伤时骨痂组织内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脑外伤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12周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368±25g。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A组为...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股骨干骨折合并脑外伤时骨痂组织内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脑外伤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12周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368±25g。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A组为骨折合并脑外伤1周组,B组为单纯骨折1周组,C组为骨折合并脑外伤2周组,D组为单纯骨折2周组。A、C组制作脑外伤和股骨干骨折模型,B、D组制作单纯股骨干骨折模型作对照。各组摄X线片后截取骨痂,行HE染色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及其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BMP-2表达,RT-PCR检测BMP-2mRNA水平。结果X线片示A组骨折端有较少量骨痂形成,骨折线较清晰;B组骨折线清晰;C组骨折端有较多骨痂形成,骨折线已模糊;D组仅有少量骨痂形成,骨折线较清晰。HE染色A组可见较多早期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B组骨折间隙可见成纤维细胞,仅夹杂有少量的早期软骨细胞;C组骨折端有新生骨小梁长入;D组未见有骨小梁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成纤维细胞、间充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早期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胞浆均出现广泛的强阳性反应,A组阳性细胞数量多于B组,并且显色强;C组阳性细胞数量多于D组,并且显色强。分析显示A、C组平均阳性细胞百分数为0.762%±0.052%、0.756%±0.079%,分别高于同一时间点B、D组的0.702%±0.052%、0.672%±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分析显示:A~D组骨痂BMP-2mRNA含量依次递减,A、C组骨痂BMP-2mRNA含量为1.07±0.13、0.78±0.11,均显著高于同一时间点B、D组的0.91±0.12、0.61±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可能与脑外伤后BMP-2表达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脑外伤 骨形成蛋白2 基因表达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股骨骨折合并脑损伤骨折愈合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血清和骨痂中的表达 被引量:32
3
作者 孙良智 张柳 +1 位作者 王守君 赵文国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0期60-62,i0002,共4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大鼠血清和骨痂中的表达,及其对骨折合并脑损伤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1/09在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12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64只,随机数字法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脑损伤...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大鼠血清和骨痂中的表达,及其对骨折合并脑损伤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1/09在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12周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64只,随机数字法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脑损伤组、单纯骨折组、骨折合并脑损伤组。建立大鼠脑损伤和股骨骨折模型。分别于2周和3周取材,每个时间点每组8只,拍骨折股骨X射线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浓度,取骨折端上下5mm组织作组织形态学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和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测骨折愈合情况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结果:①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浓度:同一时间点单纯脑损伤组和骨折合并脑损伤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单纯骨折组,单纯脑损伤组和骨折合并脑损伤组相似,正常对照组和单纯骨折组相似d脑损伤组和骨折合并脑损伤组2周时高于3周时,正常对照组在2周和3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骨折组在2周和3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周正常对照组、脑损伤组、单纯骨折组、骨折合并脑损伤组、3周正常对照组、脑损伤组、单纯骨折组、骨折合并脑损伤组分别为(414.74±81.32),(579.98±73.30),(397.37±70.68),(569.95±65.13),(350.07±41.10),(433.37±53.78),(328.13±49.27),(454.26±93.26)μg/L]。②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骨折端组织平均阳性细胞百分数:骨折合并脑损伤组均高于单纯骨折组,单纯骨折组2周与3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折合并脑损伤组2周与3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周单纯骨折组、骨折合并脑损伤组、3周单纯骨折组、骨折合并脑损伤组分别为(0.776±0.057),(0.853±0.044),(0.780±0.051),(0.851±0.039)]。结论:脑损伤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可能是脑损伤促进骨折愈合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免疫组织化学 骨折
下载PDF
麝香乌龙丸对卵巢切除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柳 刘锋 +3 位作者 梁春雨 赵文国 王志文 张爱国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研究麝香乌龙丸对卵巢切除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将30只雌性、12周龄Sprague-Dawley大鼠分成3组假手术组(Sham+F+V)、卵巢切除+骨折+生理盐水对照组(OVX+F+V)、卵巢切除+骨折+麝香乌龙丸给药组(OVX+F+M),每组10只大鼠。所... 目的研究麝香乌龙丸对卵巢切除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将30只雌性、12周龄Sprague-Dawley大鼠分成3组假手术组(Sham+F+V)、卵巢切除+骨折+生理盐水对照组(OVX+F+V)、卵巢切除+骨折+麝香乌龙丸给药组(OVX+F+M),每组10只大鼠。所有需制造骨折的大鼠均采用右股骨中段横行骨折,髓内针固定;麝香乌龙丸给药组采用大鼠灌胃给药(1.2g.kg-1.d-1),于术后4周杀死,取大鼠右侧股骨标本;分别进行CR摄片、组织形态学染色,并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右股骨整体骨密度(tBMD)、远段骨密度(dBMD)和中段骨密度(mBMD)以及BMP-2免疫组化观察,并应用病理图像分析仪对BMP-2免疫组化进行光密度测定。结果麝香乌龙丸给药组与OVX+F+V比较,前者骨痂mBMD和BMP-2的表达显著增高,骨小梁增宽、排列较整齐,板层骨形成,软骨组织可见。结论麝香乌龙丸对OVX大鼠股骨骨折有明显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并加快编织骨向板层骨的演变过程,这与BMP-2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卵巢切除术 骨折愈合 麝香乌龙丸 骨形态发生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卵巢切除大鼠股骨骨折愈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柳 刘锋 +1 位作者 梁春雨 赵文国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372-1375,共4页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卵巢切除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50只雌性、12wk龄SD大鼠共分成5组,每组10只大鼠.分成假手术组(Sham,G1),双侧卵巢切除术组(OVX,G2),假手术+骨折+生理盐水组(Sham+F+V,G3),卵巢切除术+骨折+生理盐水组(OVX+F...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卵巢切除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50只雌性、12wk龄SD大鼠共分成5组,每组10只大鼠.分成假手术组(Sham,G1),双侧卵巢切除术组(OVX,G2),假手术+骨折+生理盐水组(Sham+F+V,G3),卵巢切除术+骨折+生理盐水组(OVX+F+V,G4),卵巢切除+骨折+辛伐他汀药物组(OVX+F+SV,G5),所有需制造骨折的大鼠均采用右股骨中段横行骨折,髓内针固定;辛伐他汀给药组采用大鼠灌胃,隔日1次(5mg/kg),于术后4wk处死,取大鼠右侧股骨标本.分别进行CR摄片、组织形态学染色,并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右股骨整体骨密度(tBMD)、远段骨密度(dBMD)和中段骨密度(mBMD)以及BMP-2免疫组化观察,并应用病理图像分析仪对BMP-2免疫组化进行光密度测量.结果:(1)OVX组与Sham组比较BMD下降.(2)OVX+F+V组与Sham+F+V组比较骨痂mBMD降低;骨痂组织存在大量软骨岛、软骨细胞发育不成熟,骨小梁发育不良,破骨细胞多见.BMP-2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3)OVX+F+Sv组与OVX+F+V组比较:骨痂mB-MD和BMP-2的表达增高;积分光密度值显著增高,骨小梁较宽、排列整齐板层骨形成,软骨组织较少见.结论:①骨质疏松不仅延缓骨折愈合过程,而且降低骨折愈合质量.自软骨痂向骨性骨痂演变过程减缓.对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与BMP-2的表达无明显相关.②辛伐他汀对OVX大鼠具有明显的促进骨形成,明显加快骨折愈合的作用,加速编织骨向板层骨的演变.而且与BMP-2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卵巢切除术 骨折愈合 他汀类药物 骨形态发生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RUNX2与骨代谢的调控 被引量:21
6
作者 李彬 张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前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包括抑制骨吸收防止骨量丢失或促进骨形成使骨量增加。RUNX2作为Runt相关基因家族成员之一,在骨代谢调控和骨形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RUNX2蛋白参与了多种信号转导途径,细胞外基质、骨形态发生蛋白、成纤... 目前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包括抑制骨吸收防止骨量丢失或促进骨形成使骨量增加。RUNX2作为Runt相关基因家族成员之一,在骨代谢调控和骨形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RUNX2蛋白参与了多种信号转导途径,细胞外基质、骨形态发生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力学刺激、甲状旁腺激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信号途径均对RUNX2的活性有一定的影响,所以RUNX2可通过与骨代谢相关的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而调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及活性,从而为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X2 骨质疏松 骨代谢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下载PDF
仙灵骨葆对卵巢切除大鼠股骨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穆树林 张柳 +4 位作者 李震 李强 程潭 田发明 刘永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0-693,共4页
目的研究仙灵骨葆对卵巢切除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健康12周龄雌性SD大鼠40只,体重(258±14)g,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仅作切口暴露腹腔;B组仅切除卵巢;C、D组切除卵巢同时制备右侧股骨中段横型骨折,髓内针固定,术后分别... 目的研究仙灵骨葆对卵巢切除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健康12周龄雌性SD大鼠40只,体重(258±14)g,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仅作切口暴露腹腔;B组仅切除卵巢;C、D组切除卵巢同时制备右侧股骨中段横型骨折,髓内针固定,术后分别采用生理盐水及250mg/(kg·d)仙灵骨葆灌胃。于术后即刻、1、2、3、4及5周测量A、B组大鼠体重。术后5周取各组右侧股骨标本,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股骨全长骨密度(total femur bone mineral density,tBMD)、远1/3段骨密度(distal femur bone mineral density,dBMD)和中1/3段骨密度(middle femur bone mineral density,mBMD),并行C、D组CR摄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B组大鼠体重从第3周开始显著高于A组(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制备成功。CR摄片示D组骨痂量相对较多,骨折线模糊;C组骨痂量较少,骨折线清晰。B组tBMD和dBMD明显低于A组,D组mBMD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tBMD和dBMD较C组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D组与C组比较,骨折端大部分骨性愈合,骨髓腔可见较多毛细血管植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D组BMP-2的积分吸光度(IA)值分别为2.2366±0.1818和3.7273±0.8742,VEGF的IA值分别为2.8355±0.5370和3.8396±0.2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灵骨葆可促进卵巢切除大鼠股骨骨折愈合,加快编织骨向板层骨的转化,这可能与上调BMP-2和VEGF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折愈合 仙灵骨葆 大鼠
原文传递
阿仑膦酸钠对IL-1β体外诱导培养的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哲彦 王文雅 +3 位作者 张柳 田发明 程潭 杨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二膦酸盐类药物可抑制骨重塑,通过观察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ALN)对IL-1β体外诱导培养的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的影响,探讨ALN治疗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可行性。方法取15只1月龄SPF级SD大鼠(雌雄不限,体重100~150g)膝... 目的二膦酸盐类药物可抑制骨重塑,通过观察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ALN)对IL-1β体外诱导培养的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的影响,探讨ALN治疗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可行性。方法取15只1月龄SPF级SD大鼠(雌雄不限,体重100~150g)膝关节软骨,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并传至第3代。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鉴定。将第3代软骨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组)软骨细胞用常规DMEM完全培养液培养5d;IL-1β诱导组(B组)软骨细胞以10ng/mL重组人IL-1β培养2d后更换为常规DMEM完全培养液培养3d;IL-1β诱导后加ALN培养组(C组)软骨细胞以10ng/mL重组人IL-1β培养2d后更换为浓度为1×10-6mol/L的ALN培养3d。培养后取各组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实时PCR检测,观察细胞中Ⅱ型胶原(collagen typeⅡ,ColⅡ)、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水平。结果甲苯胺蓝染色示培养的细胞呈异染性,证实为软骨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A、B、C组ColⅡ表达积分吸光度(IA)值分别为15.3770±0.5718、5.4632±0.4504、10.2907±0.4992,C组高于B组,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13表达IA值分别为2.7775±0.1996、6.9981±0.3297、3.0686±0.2056,C组明显低于B组(P<0.05),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表达IA值分别为4.3903±0.5519、11.7999±0.3487、6.6117±0.3818,C组低于B组,但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PCR检测示,C组ColⅡmRNA表达高于B组,MMP-13及β-catenin的mRNA表达低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lⅡ和β-catenin mRNA表达高于A组,MMP-13mRNA表达低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N可能通过抑制IL-1β诱导的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中ColⅡ的降解并下调MMP-13及β-catenin因子的表达,对软骨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阿仑膦酸钠 软骨细胞 Ⅱ型胶原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β-连环蛋白大鼠
原文传递
辛伐他汀促进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分化 被引量:16
9
作者 郑杰 张柳 姚树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78-282,228,共6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体内给药对去卵巢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的成骨作用机制。方法24只12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G1)和去卵巢组(G2)每天蒸馏水灌胃;去卵巢大鼠10mg·kg-1·d-...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体内给药对去卵巢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的成骨作用机制。方法24只12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G1)和去卵巢组(G2)每天蒸馏水灌胃;去卵巢大鼠10mg·kg-1·d-1辛伐他汀灌胃(G3);去卵巢大鼠20mg·kg-1·d-1辛伐他汀灌胃(G4)。实验持续4周,第29天处死所有大鼠取骨髓细胞培养。用CellCountingKit8(CCK8)法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培养第14天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Runx2CbfalmRNA和蛋白的表达、第16天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ALP)和第21天检测茜素红染色。结果辛伐他汀不能促进去卵巢大鼠成骨细胞增殖。G3组和G4组的Runx2Cbfa1mRNA表达水平和ALP活性都显著高于G2组,给药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别。G4组的Runx2Cbfal蛋白表达水平比G2组和G3组显著增加,G2组与G3组无明显差别。茜素红染色表明辛伐他汀能促进成骨细胞的矿化能力,两种剂量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辛伐他汀体内给药能够促进去卵巢大鼠BMSC向成骨细胞分化,但是不能促进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骨髓基质细胞 成骨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大鼠骨量及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田发明 张柳 +4 位作者 孟亚强 郑杰 蔡俊 韩大成 曲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580-584,595,共6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体内给药对大鼠骨量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16只9周龄雌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2组,每组8只:第1组(G1),对照组,每天蒸馏水灌胃(N);第2组(G2),实验组,辛伐他汀灌胃20mg·kg-1.d-1(S20),持续3周,于最...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体内给药对大鼠骨量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16只9周龄雌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2组,每组8只:第1组(G1),对照组,每天蒸馏水灌胃(N);第2组(G2),实验组,辛伐他汀灌胃20mg·kg-1.d-1(S20),持续3周,于最后1次灌胃的第2天处死所有大鼠,取右侧股骨行骨密度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定;取左侧股骨和胫骨骨髓细胞分别向成骨、成脂方向诱导培养,并作如下检测:(1)成骨组: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定向成骨分化中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培养第16d和28d分别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比活性、ALP染色和von Kossa染色;细胞培养第16d,提取总RNA,采用Real-time RT-PCR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碱性磷酸酶(ALP)、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 mRNA的表达;(2)成脂组:采用CCK-8法检测定向成脂分化中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培养第18d,检测LPL比活性,并提取总RNA,采用Real-time RT-PCR检测脂蛋白脂酶(LPL) mRNA的表达。结果辛伐他汀体内给药干扰21d后大鼠骨量和骨密度无显著变化。体外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所有检测基因 mRNA水平、细胞增殖能力、矿化能力(von Kossa染色)、ALP比活性、ALP染色、LPL比活性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辛伐他汀体内给药3周对大鼠骨量及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无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骨密度 骨髓基质干细胞 Real-time PCR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姚树生 张柳 郑杰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609-1612,共4页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体内给药后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成骨分化和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刺激成骨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G1组(C)为对照组;G2组(SIM-10)给予辛伐他汀10mg/(kg.d);G3组(SIM-20)给予辛...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体内给药后对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成骨分化和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刺激成骨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G1组(C)为对照组;G2组(SIM-10)给予辛伐他汀10mg/(kg.d);G3组(SIM-20)给予辛伐他汀20mg/(kg.d).连续给药28d后,取大鼠的骨髓细胞体外培养,诱导14d后用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cbfa1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收集上清液,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应用cellcountingkit(CCK-8)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辛伐他汀体内干扰28d后,再经过骨髓细胞体外培养诱导14d后,cbfa1因子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增高,呈剂量依赖关系.上清液碱性磷酸酶表达增高,呈剂量依赖关系.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G2组(10mg)组促进细胞增殖,而G3组(20mg组)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辛伐他汀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中cbfa1mRNA和蛋白的表达,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辛伐他汀刺激成骨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骨髓基质细胞 骨质疏松 成骨细胞 核心结合因子
下载PDF
合并脑外伤的骨折愈合过程中PDGF的作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姜小华 张柳 +2 位作者 孙晓新 刘志奎 穆树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27-1231,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股骨干骨折合并脑外伤时骨痂组织内PDGF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脑外伤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12周雄性SD大鼠64只,体重(356±25)g,随机分成8组,每组8只。A1、B1、C1、D1组分别为骨折合并脑外伤1、2、3、4...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股骨干骨折合并脑外伤时骨痂组织内PDGF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脑外伤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12周雄性SD大鼠64只,体重(356±25)g,随机分成8组,每组8只。A1、B1、C1、D1组分别为骨折合并脑外伤1、2、3、4周组,制作脑外伤和股骨干骨折模型;A2、B2、C2、D2组分别为单纯骨折1、2、3、4周组,制作单纯股骨干骨折模型作对照。各组摄CR片后截取骨痂,行HE染色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及其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PDGF表达,原位杂交检测PDGFmRNA表达。结果CR片示在同一时间点A1、B1、C1、D1组较A2、B2、C2、D2组骨折端骨痂形成早,骨痂多,骨折愈合快。HE染色示A1组可见较多早期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A2组骨折间隙可见成纤维细胞,仅夹杂有少量的早期软骨细胞;B1组骨折端有新生骨小梁长入,B2组未见骨小梁形成;C1组骨折端有大量编织骨形成且骨小梁间有少量成熟软骨细胞,C2组少量骨小梁向骨折端长入;D1组编织骨向板层骨转化,D2组骨折端为不成熟骨小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实验均可见成纤维细胞、间充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早期软骨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胞浆出现广泛的强阳性反应,A1、B1、C1、D1组PDGF和PDGFmRNA阳性细胞百分数均高于同一时间点A2、B2、C2、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可能与脑外伤后PDGF表达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脑外伤 PDGF表达 原位杂交 大鼠
下载PDF
紫花地丁水煎剂调节小鼠免疫细胞功能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赵红 顾定伟 +1 位作者 张淑杰 马立人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8-20,共3页
目的 :通过研究紫花地丁 (ViolayedoensisMakino)水煎剂体外对C5 7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的影响 ,探讨紫花地丁的免疫调节功能 ,寻求一种更适宜的免疫调节剂。方法 :3H—TdR掺入法测定不同浓度的紫花地丁对小... 目的 :通过研究紫花地丁 (ViolayedoensisMakino)水煎剂体外对C5 7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的影响 ,探讨紫花地丁的免疫调节功能 ,寻求一种更适宜的免疫调节剂。方法 :3H—TdR掺入法测定不同浓度的紫花地丁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 ;MTT方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结果 :紫花地丁水煎剂在 0 2~ 1 6mg/ml浓度时 ,能抑制正常小鼠被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 ,但未见到对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明显影响。结论 :紫花地丁水煎剂通过抑制小鼠由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的增殖 ,下调抗体的生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地丁 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免疫调节功能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半月板切除后的研究概况与进展 被引量:15
14
作者 高顺红 白俊清 张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5期1175-1176,共2页
关键词 半月板切除术 半月板损伤 外科治疗 半月板再生 假体植入
下载PDF
辛伐他汀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白宇 张柳 +1 位作者 吕志伟 曲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381-384,380,共5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体外培养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hBMCs)成骨分化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刺激成骨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来自于外伤所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传代后实验组加入1×10-7mol/...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体外培养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hBMCs)成骨分化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刺激成骨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来自于外伤所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传代后实验组加入1×10-7mol/L的辛伐他汀,在不同时间点采用ELISA检测核转录因子1(Core Binding Factor1,Cbfa1)与DNA的结合活性,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比活性,及放射免疫法检测骨钙素(Osteocalcin,OCN)含量。结果在辛伐他汀作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Cbfa1因子与DNA的结合活性增高,ALP比活性增高且骨钙素含量增加。结论1×10-7mol/L辛伐他汀能够促进人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此种促进作用可能与辛伐他汀增加其分化过程中相关转录因子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活性 辛伐他汀 CBFA1 ALP OCN
下载PDF
肠黏膜细胞的紧密连接与肠壁通透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韦志坤 程爱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4-399,共6页
肠黏膜细胞的紧密连接是构成肠黏膜屏障的重要结构基础,在调节肠黏膜通透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结构的破坏,可导致肠壁通透性增高,引起细菌移位、全身炎症反应及多器官功能受损.本文就肠黏膜紧密连接的结构和功能、与通透性的影响因... 肠黏膜细胞的紧密连接是构成肠黏膜屏障的重要结构基础,在调节肠黏膜通透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结构的破坏,可导致肠壁通透性增高,引起细菌移位、全身炎症反应及多器官功能受损.本文就肠黏膜紧密连接的结构和功能、与通透性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密连接 肠壁通透性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梁春雨 张柳 +2 位作者 赵文国 程爱国 王丽娜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4-286,共3页
关键词 大鼠 骨密度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骨折愈合 他汀类药物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饥饿大鼠内毒素移位和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小平 程爱国 陈玉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982-1986,共5页
目的:探讨饥饿后大鼠肠黏膜形态学结构的变化规律,并动态观察GLN肠内补充对饥饿大鼠内毒素移位和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饥饿大鼠模型,将90只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给予正常饮食n =10)、饥饿组A(n=40)、谷氨酰... 目的:探讨饥饿后大鼠肠黏膜形态学结构的变化规律,并动态观察GLN肠内补充对饥饿大鼠内毒素移位和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饥饿大鼠模型,将90只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给予正常饮食n =10)、饥饿组A(n=40)、谷氨酰胺组B(n= 40)3个大组,分别于饥饿后3,5,7,9d,取门静脉血测血浆内毒素的变化,在光镜下观察肠组织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肠黏膜组织中SIgA的表达和CD4^+、CD8^+T细胞的数量.结果:A组大鼠饥饿后,3d可见小肠黏膜明显萎缩,绒毛变短、变稀.部分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绒毛横径增宽,高度缩短;至饥饿后9d上述变化更加明显.B组在饥饿后3d较同时间点A组肠黏膜损伤有明显的改善,小肠的黏膜厚度、绒毛数量、高度增加,至饥饿后5d基本恢复至N组水平.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小肠黏膜再次出现黏膜萎缩、绒毛变短、变稀,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但明显轻于同时间点的A组.饥饿后各时间点血浆内毒素与N组相比明显升高,A,B组均在饥饿后7d达到高峰,B组在饥饿后3,5,7,9d较A组降低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322.4±65.1,389.4±32.6,464.4±76.6,413.7±67.2EU/L vs 527.1±74.9,546.3±65.7,623.9±85.9,587.5±140.8EU/L,均P<0.01).与N组比较,A组大鼠肠黏膜SIgA及CD4^+,CD8^+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性(P<0.05,P<0.01).补充GLN后,SIgA及CD4^+,CD8^+T细胞数量明显升高,B组与A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大鼠饥饿后早期确有肠黏膜组织结构受损,发生内毒素移位,同时伴有肠黏膜免疫学屏障受损.早期给予GLN可减轻肠黏膜的受损,明显降低内毒素移位,增强肠黏膜的免疫功能发挥肠黏膜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 谷氨酰胺 内毒素移位 肠黏膜屏障
下载PDF
降钙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作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文国 张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61-363,共3页
一、降钙素(Calcitonin) 降钙素是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的含32个氨基酸的单链多肽,降钙素的主要作用是在"钙应激期",如儿童生长、妊娠、哺乳等时期保护骨骼.成人女性血降钙素水平比男性低得多,降钙素是否随年龄增加而降低... 一、降钙素(Calcitonin) 降钙素是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的含32个氨基酸的单链多肽,降钙素的主要作用是在"钙应激期",如儿童生长、妊娠、哺乳等时期保护骨骼.成人女性血降钙素水平比男性低得多,降钙素是否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尚无一致意见.但妇女绝经后,血降钙素确实进一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 骨质疏松性骨折 甲状腺 骨转换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龙 张柳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52-454,共3页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吸收抑制剂 促骨形成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