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2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9
1
作者 魏来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633-63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459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后近...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459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后近期是否发生MACE,患者被分为MACE组(96例)和非MACE组(363例)。分析此类患者近期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459例患者中MACE发生率为20.92%(96/459)。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男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穿刺桡动脉和术后ST段回落不良比例、年龄、NYHA分级、发病至再灌注时间、cTnI、NT-proBNP、TG、LDL-C、Hcy、hsCRP水平、冠脉病变支数显著升高和增加,LVEF、HDL-C和术前强化他汀治疗比例显著降低(除性别P<0.05,其他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8岁、糖尿病、LDL-C≥2.83mmol/L、NT-proBNP≥3874pg/ml、hsCRP≥23.91mg/L和术后ST段回落不良是STEMI患者PCI术后近期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83~6.890,P均<0.01),术前强化他汀治疗是其独立保护因素(OR=0.543,P=0.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近期MACE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治疗,以减少PCI术后MACE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美托洛尔在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8
2
作者 刘娜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721-722,725,共3页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结合美托洛尔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北京市健宫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结合美托洛尔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北京市健宫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比较两组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上的差异。结果将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为90.00%,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EF)为48.52±3.86、心脏指数(CI)为(2.47±0.48)min/m2、左室舒张末径(LVEDd)为(51.11±2.16)mm、左室收缩末径(LVESd)为(38.63±2.74)mm,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高于对照组的3.33%,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美托洛尔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D-二聚体和高敏C-反应蛋白及脑钠肽浓度测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8
3
作者 宋予苹 王文君 +1 位作者 徐泽昌 张银合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801-803,共3页
目的评估D-二聚体(D-dimer)、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及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4-200... 目的评估D-二聚体(D-dimer)、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及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4-2005年10月收入我院CCU确诊的ACS患者100例,于发病后即刻及24h清晨静脉采血,采血前避免高盐饮食,检测血D-dimer、hs-CRP及BNP水平。结果在住院期间和平均6个月的随访期内,有、无心血管事件再发组患者入院即刻及入院24h的血D-dimer、hs-CRP及BNP水平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检测D-dimer、BNP及hs-CRP水平对ACS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高敏C-反应蛋白 脑钠肽 急性冠脉综合征 预后
下载PDF
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与安全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瑞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11期1026-1029,共4页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确诊ACS患者120例,包含急性心梗(STEMI和NSTE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均行支架植入(PCI)或球囊扩张(阿cA)治疗,依据用药不同...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确诊ACS患者120例,包含急性心梗(STEMI和NSTE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均行支架植入(PCI)或球囊扩张(阿cA)治疗,依据用药不同分为替格瑞洛组(60例)和硫酸氢氯吡格雷对照组(60例),对比观察两组在术中及术后6个月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冠脉血流都有明显改善(P〈0.05),但替格瑞洛观察组TIMI血流改善更明显。无论是术中还是术后6个月,替格瑞洛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及支架内血栓均低于硫酸氢氯吡格雷组(P〈0.05);而严重出血、呼吸困难、心动过缓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ACS患者,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抗栓治疗,明显降低严重心血管事件风险,而严重出血等不良事件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替格瑞洛 硫酸氢氯吡格雷
下载PDF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在冠心病长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文君 宋予苹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5期1781-1783,共3页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且其发病越来越广,目前介入治疗手段是有效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措施,极大地降低了冠心病事件的病死率,并且很好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氯吡格雷作为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有效发挥抗血小... 冠心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且其发病越来越广,目前介入治疗手段是有效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措施,极大地降低了冠心病事件的病死率,并且很好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氯吡格雷作为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有效发挥抗血小板作用,广泛用于冠心病及支架植入手术后患者。但研究发现氯吡格雷并不能使所有的患者都能获得相同的益处,部分患者血小板未能得到抑制,导致支架内血栓形成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抗血小板作用 支架内血栓 受体拮抗剂 二磷酸腺苷 支架植入 安全性观察 再狭窄发生率 药物洗脱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心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血压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孙健玲 王崇禹 +4 位作者 郭继鸿 李小鹰 马先林 师树田 王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24期7364-7366,共3页
目的总结平板运动试验中运动血压的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接受心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445例,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平板运动试验中运动血压的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 目的总结平板运动试验中运动血压的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接受心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445例,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平板运动试验中运动血压的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1)平板运动试验445例患者中,TET阳性200例,其中CAG阳性150例,CAG阴性50例;TET阴性245例,其中CAG阴性206例,CAG阳性39例。TET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9.36%(150/189),特异性为80.47%(206/256),阳性预测值75.00%(150/200),阴性预测值84.08%(206/245),假阳性率为25.00%(50/200),假阴性率为15.92%(39/245),预测准确性80.00%(356/445)。(2)血压下降组和运动试验阳性组间CAG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试验阴性组、血压上升较快组和血压波动正常组与血压下降组和运动试验阳性组CAG阳性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T是一项诊断冠心病较理想的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TET中运动血压的下降可初步估测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试验 血压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原文传递
托伐普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娜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11期1417-1418,共2页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高血压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治疗不及时,则会引起心力衰竭(心衰)、心肌缺血等严重疾病。低钠血症(血清钠<135mmol/L)[1]为心衰常见并发症,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很大负担。...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高血压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治疗不及时,则会引起心力衰竭(心衰)、心肌缺血等严重疾病。低钠血症(血清钠<135mmol/L)[1]为心衰常见并发症,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很大负担。我们应用托伐普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磺酸氨氯地平 低钠血症 心力衰竭 托伐普坦 患者 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常见并发症
下载PDF
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康雪燕 张晓波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536-539,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住院心血管疾病患者80例,年龄55-89岁,使用数字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口头基础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强化健康教育。包括制定护理计划.指定专人管理,小组教学...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住院心血管疾病患者80例,年龄55-89岁,使用数字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口头基础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强化健康教育。包括制定护理计划.指定专人管理,小组教学,个人详尽的讲座,心理干预,组织体育锻炼,以及关于出院等方面的指导,强调行为改变。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釆集外周血标本,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观察临床表现。采用出院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TC.T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门诊随访、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在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关系、环境因素上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老年心血管疾病 临床护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冠状动脉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孙健玲 黄卫民 +5 位作者 王崇禹 郭继鸿 李小鹰 师树田 马先林 王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9期57-58,62,共3页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冠状动脉心肌桥(MB)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分析1 500例CAG结果,记录MB的位置及长度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的位置及程度。结果检出MB179例(11.9%),其中165例(92.2%)为单发肌桥,14例(7.8%)为多发肌桥... 目的探讨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冠状动脉心肌桥(MB)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分析1 500例CAG结果,记录MB的位置及长度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的位置及程度。结果检出MB179例(11.9%),其中165例(92.2%)为单发肌桥,14例(7.8%)为多发肌桥,以左前降支(LAD)为最多,共152例(84.9%)。Ⅱ~Ⅲ级狭窄的MB患者近段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级狭窄的MB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B多为LAD单发,有加促其近段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病变的可能,MB的狭窄程度越严重,引起心肌缺血越严重;对于有缺血症状的MB患者应积极给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左西孟旦联合托伐普坦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侯建军 国二宁 王秀芹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3期155-157,共3页
目的分析左西孟旦(Lev)联合托伐普坦(Tol)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RH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RHF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分别行Lev+Tol治疗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B... 目的分析左西孟旦(Lev)联合托伐普坦(Tol)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RHF)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RHF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分别行Lev+Tol治疗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B组的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指标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A组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率为5.0%,低于B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RHF患者行Lev+Tol治疗的效果理想,可改善心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且不易导致不良反应,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西孟旦 托伐普坦 难治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西洛他唑通过Rb-p53-p21通路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体外增殖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守力 黄明方 +3 位作者 孙飞 殷召 陈力量 冯国斌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西洛他唑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实验分为6组,分别为DMEM阴性对照组(对照组),不同浓度西洛他唑组(共5组,分别给予1.0×10^-7、2.5×10^-7、5.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西洛他唑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实验分为6组,分别为DMEM阴性对照组(对照组),不同浓度西洛他唑组(共5组,分别给予1.0×10^-7、2.5×10^-7、5.0×10~、7.5×10^-7和1.0×10^-7mol/L西洛他唑干预)。细胞计数和四唑盐(MTY)比色试验分析西洛他唑对VSMC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计数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分析给药前后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p53和p21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西洛他唑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使血管平滑肌细胞阻滞于G1期,且该效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高浓度的西洛他唑(7.5×10^-7和1.0×10^-7mol/L)可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西洛他唑各浓度组p53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2.5×10^-7、5.0×10^-7和7.5×10^-7mol/L组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0×10^-7mol/L组差异更为显著(3.22±0.45比1.75±0.32,P〈0.01),西洛他唑7.5×10^-7mol/L组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10^-7mol/L组差异更为显著(0.53±0.11比0.18±0.06,P〈0.叭)。西洛他唑1.0×10^-7、2.5×10^-7和5.0×10^-7mol/L组p21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86±0.19、2.20±0.24和2.10±0.18比1.21±0.18,P均〈0.05),西洛他唑1.0×10^-7mol/L和2.5×10^-7mol/L组Rb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5.0×10^-7mol/L组则更为显著(0.89±0.07比0.38±0.04,P〈0.01)。而西洛他唑7.5×10^-7和1.0×10^-7mol/L组p21的mRNA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0.81±0.09比1.21±0.18,P〈0.05和0.36±0.10比1.21±0.18,P〈0.01),RbmRNA的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 血管 细胞增殖 西洛他唑
原文传递
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不同部分的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健玲 黄卫民 +5 位作者 王崇禹 郭继鸿 李小鹰 师树田 马先林 王娟 《中国综合临床》 2012年第11期1177-1180,共4页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中心电图不同部分的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接受心脏活动TET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445例,回顾性分析其TET中心电图不同部分的变化对冠心病的...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中心电图不同部分的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住院接受心脏活动TET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445例,回顾性分析其TET中心电图不同部分的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1)445例患者中TET阳性200例,其中CAG阳性150例,CAG阴性50例;TET阴性245例,其中CAG阴性206例,CAG阳性39例。TET检出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9.36%(150/189),特异性为80.47%(206/256)。(2)TET阳性200例患者中CAG阳性150例,其中肢体导联组22例,胸导联组58例,肢体导联+胸导联组70例,肢体导联+胸导联、胸导联sT改变CAG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纯肢体导联(X。值分别为6.34、3.93,P均〈0.05)。(3)CAG阴性组运动后R波振幅为(17.54±2.52)mm,CAG阳性组为(19.42±3.4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3,P〈0.05)。(4)TET阳性组200例,其中T波正常化60例患者的CAG阳性率为73.3%(44/60),其他140例的CAG阳性率为75.0%(105/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P〉0.05),但均高于TET阴性组[15.9%(39/245),X^2值分别为80.21、132.82,P均〈0.05]。结论TET是诊断冠心病较理想的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综合心电图不同部分的变化可初步估测其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平板运动试验
原文传递
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予苹 王文君 徐泽昌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9-220,共2页
目的:评估国产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已确诊的ACS患者PCI术前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PCI术前静脉应用替罗非班。观察2组30d发生的复合终点事件、术后出血... 目的:评估国产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已确诊的ACS患者PCI术前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PCI术前静脉应用替罗非班。观察2组30d发生的复合终点事件、术后出血事件及血小板情况。结果:给药后30d内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血运再重建等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死率替罗非班组有下降趋势(3.85%∶11.54%)。血小板减少、出血事件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出血。结论:国产替罗非班可安全用于ACS的介入治疗中,且可能降低30d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替罗非班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原文传递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瑞峰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34期27-28,共2页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HF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常规抗心衰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HF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常规抗心衰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观察组41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观察4周,随访18个月。前后对比心功能、血压、心率、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脑利钠肽前体、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再住院率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HF患者,在抗心衰基础上,常规加用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卡维地洛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与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及心室重塑的影响
15
作者 程倩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4年第4期93-95,99,共4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患者临床疗效、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北京市健宫医院收治的196例HFmrE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患者临床疗效、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北京市健宫医院收治的196例HFmrE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98)与对照组(n=98)。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NT-proBNP、心室重塑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95.92%)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87.76%)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NT-proBNP水平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室重构指数(LVRI)、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5.10%)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14.29%)更低(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应用于HFmrEF患者治疗中,能提高临床疗效,逆转心室重塑,改善NT-proBNP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心室重塑
原文传递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应用的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程倩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2期142-145,178,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效果,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于北京市健宫医院心内科行PCI术的103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DAPT,统计其血小板情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效果,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于北京市健宫医院心内科行PCI术的103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DAPT,统计其血小板情况,并对患者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后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聚集率(PAG)低于治疗前(P<0.05),PCI术后1年内共有40例(38.83%)发生不良事件,其中出血11例(10.68%)、支架内狭窄(ISR)17例(16.50%)、血管内皮增生9例(8.74%)、再次植入支架3例(2.91%);预后不良组年龄≥60岁、体重指数(BMI)>24 kg/m^(2)、多支病变血管、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吸烟史、DAPT<1年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921)、BMI>24 kg/m^(2)(OR=2.495)、多支病变血管(OR=3.743)、合并糖尿病(OR=2.162)、合并高血压(OR=2.037)、吸烟史(OR=3.259)、DAPT<1年(OR=2.756)是AMI患者PCI术后应用DAPT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AMI患者PCI术后应用DAPT在改善血小板情况方面效果较好,但易发生不良预后,这与年龄、BMI、病变血管支数、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吸烟史、DAPT时间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双联抗血小板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心肌桥的冠脉造影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瑞峰 尚士芹 马逸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3期345-347,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桥检出率、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预后等。方法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分析,回顾性分析580例冠脉造影检出52例心肌桥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冠脉造影心肌桥检出率10.69%,肥厚型心肌病占10%,糖尿病... 目的探讨心肌桥检出率、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预后等。方法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分析,回顾性分析580例冠脉造影检出52例心肌桥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冠脉造影心肌桥检出率10.69%,肥厚型心肌病占10%,糖尿病占20.96%,高血压占29.03%,既无高血压又无糖尿病占50%,多数心肌桥发生在左冠状动脉,少数发生在右冠状动脉,心肌桥长度8-31 mm。孤立性肌桥43例(69.3%)。结论(1)心肌桥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症状,但应用硝酸酯制剂可以加重心肌桥反应;(2)心肌桥可继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严重者可诱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3)先天发育、左心室肥厚、高血压和肥厚型心肌病与心肌桥的临床发生存在相关性;(4)心肌桥的发生与血糖、血脂、CRP、血沉、尿酸等无明显相关性;(5)有症状的心肌桥首选药物治疗,无效时考虑手术治疗,支架治疗远期效果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造影 心肌桥 Β阻滞剂 钙离子拮抗剂 冠脉搭桥术 支架植入
下载PDF
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予苹 王文君 +2 位作者 徐泽昌 宋予娟 张鹏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观察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Acorvastatin)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3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77例和较大剂量组7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常规剂量组在基... 目的观察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Acorvastatin)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3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77例和较大剂量组7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常规剂量组在基础治疗外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较大剂量组除基础治疗外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共治疗观察90d。所有患者在治疗后第(30±3)d及(90±3)d进行实验室检查和不良事件评估。观察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肝功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g)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LDL-C、HDL-C、hs-CRP、Fg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两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0±3)d、(90±3)d时上述各项间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整个研究过程中无死亡事件,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应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性良好,抗炎、调脂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阿托伐他汀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疗效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予苹 魏来 王文君 《中外医疗》 2020年第15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对ACS合并糖尿病患者在PCI后应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并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ACS合并糖尿病患者150例,在进行PCI后,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患者应... 目的探讨对ACS合并糖尿病患者在PCI后应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并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ACS合并糖尿病患者150例,在进行PCI后,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患者应用替格瑞洛进行抗血小板治疗,B组患者应用氯吡格雷。结果A组AA抑制率(64.63±16.34)%,高于B组(47.61±15.73)%;A组ADP抑制率(57.62±16.22)%,高于B组(31.45±14.63%);A组MA-ADP(33.89±17.43)%,低于B组(49.43±1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99、10.376、5.230,P<0.05)。结论替格瑞洛对于ACS合并糖尿病的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作用优于氯吡格雷,且不良事件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糖尿病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血小板
下载PDF
非梗死相关动脉介入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斌 陆宇 +1 位作者 刘娜 杨瑞峰 《中国病案》 2016年第1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同期处理非梗死相关动脉病变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入选2006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某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415例,随访其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顽固性心绞痛发... 目的探讨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同期处理非梗死相关动脉病变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入选2006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于某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415例,随访其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顽固性心绞痛发生情况。结果根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163例(41.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同期处理非梗死相关动脉组,233例患者(58.8%)纳入仅处理梗死相关动脉组。两组人群年龄、性别、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患病率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两组人群的梗死相关动脉部位分布和病变血管数目的构成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同期处理非梗死相关动脉组和仅处理梗死相关动脉组全因死亡发生率分别为6.7%和14.2%,HR=0.44(95%CI:0.22-0.90),P=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0.4%和17.6%,HR=0.55(95%CI:0.30-0.99),P=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顽固性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19.0%和2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同期处理非梗死相关动脉病变可显著降低不良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多支病变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