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群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2
1
作者 张璐 段丽萍 +4 位作者 刘懿萱 冷玉鑫 张华 刘作静 王琨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69-975,共7页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从英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和维普数...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从英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和维普数据库(VIP)检索在中国人群中开展的关于IBS的横断面研究.质量评价采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HRQ)推荐的横断面研究质量评价标准.所有数据合并、发表偏倚检测和敏感性分析均采用Stata 12.0软件.结果 共23篇横断面研究被纳入.除抑郁对IBS患病率影响的分析以外,其他各项分析纳入的文献无明显发表偏倚.中国人群IBS总患病率为6.5%,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8.1%比6.8%,OR=1.23,95% CI 1.09 ~ 1.38),30 ~ 59岁患病率较高(6.9%,OR=1.22,95%CI 1.12~ 1.32).肠道感染史(OR=2.39,95% CI1.69~ 3.38)、焦虑(OR=2.95,95%CI 1.94 ~4.49)、抑郁(OR=1.85,95%CI 1.11 ~3.09)、食物过敏(OR =2.80,95% CI2.12~3.67)、饮酒(OR=I.15,95% CI 1.07 ~ 1.24)均增加中国人IBS的患病风险;城市和农村(城市人群相对于农村人群的OR=0.97,95% CI0.72~1.29)以及是否接受过高等教育(接受过高等教育相对于未接受高等教育人群的OR=0.85,95% CI0.70~1.03)对IBS患病风险无显著影响.亚组分析显示,各时期采用的不同诊断标准对患病率统计结果有一定影响:Manning标准下为11.8%,RomeⅡ标准下为4.4%,RomeⅢ标准下为8.9%.结论 中国人群IBS总患病率为6.5%,发病高峰年龄为30 ~ 59岁.女性、肠道感染史、焦虑、抑郁、食物过敏、饮酒是中国人群IBS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中国 患病率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脓毒症心肌抑制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器官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1
2
作者 汪宗昱 李宏亮 +1 位作者 么改琦 朱曦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导致的心肌功能障碍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器官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收治的、发病时间<24 h的脓毒性休克患者44例,以入ICU时... 目的:探讨脓毒症导致的心肌功能障碍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器官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收治的、发病时间<24 h的脓毒性休克患者44例,以入ICU时超声心动图(UCG)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患者分为脓毒症心肌抑制组(LVEF<0.50,11例)和无心肌抑制组(LVEF≥0.50,33例)。分别于入ICU 1、3、7 d采用UCG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技术进行心功能评价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浆肌钙蛋白T(TnT)和N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的水平,以及反映器官功能的指标,并记录患者28 d预后。结果入ICU 1 d时,无心肌抑制组除中心静脉压(CVP)、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明显低于心肌抑制组〔CVP(mmHg,1 mmHg=0.133 kPa):10±4比14±6,P<0.05;LVEDD(mm):45.0±5.3比51.8±7.1,P<0.01〕外,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ICU 3 d时,两组各项心功能指标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ICU 7 d时,无心肌抑制组除心排血指数(CI)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明显高于心肌抑制组〔CI(mL·s-1·m-2):63.3±13.3比48.3±10.0,P<0.05;PVPI:1.5(1.4,1.9)比1.1(0.7,1.1),P<0.01〕外,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浆TnT和NT-proBNP水平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入ICU时,无论是功能障碍的器官数,还是肺脏、肾脏、肝脏和凝血系统功能等单个器官功能障碍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心肌抑制组和无心肌抑制组患者28 d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8%(9/11)比72.7%(24/33),χ2=0.398,P=0.528〕。结论脓毒症心肌抑制是一种可逆性器官功能损害,可以直接导致左室收缩功能降低和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心肌损伤 血流动力学 器官功能衰竭 预后
原文传递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ICU患者安全转出中的应用 被引量:56
3
作者 李佩涛 张会芝 +1 位作者 崔现杰 安卫红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评价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ICU患者安全转出交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通过制订ICU患者转出医护交接记录单、结合SBAR方式规范病情评估内容、执行医护一体化转出交接流程等措施,规范... 目的:评价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ICU患者安全转出交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通过制订ICU患者转出医护交接记录单、结合SBAR方式规范病情评估内容、执行医护一体化转出交接流程等措施,规范ICU患者的安全转出交接过程。结果:应用后,患者转出ICU后48 h内重返率由1.79%降为0.87%(P<0.05);转出交接问题发生率由14.05%降为3.24%(P<0.01);平均交接所耗时间由(18.70±2.62)min减少至(10.52±2.14)min(P<0.01),护患间纠纷发生例数由2例降低至0例。结论: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了转交接科室间的无缝隙对接,有效保障了ICU患者在转出交接过程中医疗护理措施的连续性,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 ICU 转交接管理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及预后危险因素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54
4
作者 葛庆岗 姚智渊 +10 位作者 王铁华 刘壮 李昂 王书鹏 李刚 边伟帅 陈炜 易亮 杨志旭 陶立元 朱曦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73-779,共7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及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入选2009年7月至2014年3月在北京地区5家三级甲等医院ICU住院的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创伤、肺炎、误吸、大...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及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入选2009年7月至2014年3月在北京地区5家三级甲等医院ICU住院的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创伤、肺炎、误吸、大量输血、菌血症、肺挫伤患者。各中心研究人员按照统一的病例报告表格记录患者24 h内人口学、既往史、全身状况、原发病、病情严重程度等。根据入ICU当日诊断分为ARDS组和重症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COX回归方法分析ARDS发生及预后的危险因素,应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两组患者28 d生存曲线。结果入选343例患者中,ARDS组163例中失访2例,死亡49例;重症对照组180例中失访1例,死亡34例;ARDS组28 d病死率明显高于重症对照组〔30.43%(49/161)比18.99%(34/179),χ2=6.013,P=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误吸〔优势比(OR)=6.390,95%可信区间(95%CI)=2.046~19.953,P=0.001〕、有酗酒史(OR=4.854,95%CI=1.730~13.617,P=0.003)、脓毒症(OR=2.859,95%CI=1.507~5.425,P=0.001)、肺炎(OR=2.822,95%CI=1.640~4.855,P<0.001)、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OR=1.050,95%CI=1.007~1.094,P=0.022)能够增加ARDS发生的风险;重症患者一旦呼吸频率>30次/min(OR=3.305,95%CI=1.910~5.721,P<0.001)、心率>100次/min(OR=2.101,95%CI=1.048~4.213,P=0.037)高度提示ARDS的发生;ARDS患者血肌酐>176.8μmol/L的比例较重症患者低(OR=0.387,95%CI=0.205~0.733, P=0.00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和感染性休克能够增加ARDS患者28 d死亡的风险〔年龄:相对危险度(HR)=1.040,95%CI=1.018~1.064,P<0.001;感染性休克:HR=3.209,95%CI=1.676~6.146, P<0.001〕。Kaplan-Meier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发生危险因素 预后危险因素 病死率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在ICU短时间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2
5
作者 李强 朱曦 么改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4-537,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在ICU短时间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6月我科100例全麻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8h患者资料。按镇静方案不同分为4组: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组(Dex+Mid组)3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在ICU短时间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7年6月我科100例全麻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8h患者资料。按镇静方案不同分为4组: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组(Dex+Mid组)30例,右美托咪定组(Dex组)25例,咪达唑仑组(Mid组)26例,丙泊酚组(Pro组)19例。4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4组浅镇静水平比例、镇静期间及镇静停止后24h内谵妄、低血压、心动过缓(<60次/min)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4组间镇静后4~6h的镇静深度、机械通气时间和低血压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谵妄和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Dex+Mid组达浅镇静水平患者比例[76.7%(23/30)]明显高于Mid组[38.5%(10/26)](P=0.004);Mid组机械通气时间[(20.9±5.6)h]明显长于Dex+Mid组[(17.3±4.6)h]、Dex组[(15.1±5.5)h]、Pro组[(16.1±4.6)h](P=0.010、0.000、0.003);Dex组低血压发生率最高[48.0%(12/2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在ICU短时间机械通气患者中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右美托咪定 咪达唑仑 镇静
下载PDF
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及相关内分泌变化 被引量:45
6
作者 张立 陈贵月 +3 位作者 穆保生 蔡钦林 傅军 白燕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33-336,共4页
目的 :研究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继发的水电解质紊乱及有关内分泌的变化 ,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颈髓损伤组 2 8例 ,对照组 18例 ,观测其水电解质代谢及血压、心率等变化 ,放免检测血浆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Ⅱ (AⅡ )、醛固酮 ... 目的 :研究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继发的水电解质紊乱及有关内分泌的变化 ,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颈髓损伤组 2 8例 ,对照组 18例 ,观测其水电解质代谢及血压、心率等变化 ,放免检测血浆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Ⅱ (AⅡ )、醛固酮 (ALD)及抗利尿激素 (ADH)的浓度。结果 :颈髓损伤组 92 9%可出现低钠血症 ,此外还有多尿、尿钠排出增多、血压降低、心率减慢以及液体入量低于尿量 (P <0 0 5 ) ,体液代谢呈负平衡等表现 ;颈髓损伤组PRA和血浆ALD及ADH浓度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低钠血症是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机制可能与颈髓损伤后交感神经系统抑制 ,使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功能低下 ,继而肾脏排钠增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水电解质失调 低钠血症 肾素 醛固酮 抗利尿激素
下载PDF
脓毒症心肌抑制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7
作者 赵志伶 樊巧鹰 +1 位作者 汪宗昱 么改琦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25-528,共4页
脓毒症是感染后导致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非心脏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研究显示,脓毒症病死率为27%,约40%脓毒症患者可出现心脏功能紊乱[2];心肌抑制患者在最初24h内接受了更多的液... 脓毒症是感染后导致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非心脏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研究显示,脓毒症病死率为27%,约40%脓毒症患者可出现心脏功能紊乱[2];心肌抑制患者在最初24h内接受了更多的液体复苏,病死率明显高于无心肌抑制患者[3],当出现脓毒症心肌抑制时病死率上升至70%[4].因此脓毒症诱导的心肌抑制是脓毒症死亡的主要因素,但至今其发病机制仍未明确.本文就其临床表现及可能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脓毒症 心肌抑制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心脏功能紊乱 全身性炎症反应 多器官功能衰竭 重症患者
原文传递
降钙素原在脓毒症患者中的动态变化及中药干预的影响 被引量:40
8
作者 奚晶晶 王红 杨钧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27-329,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清热颗粒对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46例脓毒症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中药复方清热颗粒加西药治疗组(22例)和单纯西药治疗组(24例)两组。采用发光免疫分析法(ILM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清热颗粒对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46例脓毒症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中药复方清热颗粒加西药治疗组(22例)和单纯西药治疗组(24例)两组。采用发光免疫分析法(ILM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CT水平。结果:脓毒症患者病初即出现血清PCT显著增高[(2.42±3.13)μg/L,正常参考值为0.05μg/L];按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分值分为高分组(11~17分)和低分组(7~10分),APACHEⅡ高分组PCT水平显著高于APACHEⅡ低分组[(3.68±4.18)μg/L比(1.63±1.88)μg/L,P〈0.05];经治疗7 d后PCT呈下降趋势,且中药复方清热颗粒加西药治疗组PCT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单纯西药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2.53±2.67)μg/L比(0.06±1.85)μg/L,P〈0.01]。结论:PCT能反映脓毒症的严重程度,随病情好转PCT水平下降;中药复方清热颗粒使脓毒症患者PCT水平显著下降,提示其可加强抗感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脓毒症 中药 复方清热颗粒
下载PDF
抗菌药物对肠道菌群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36
9
作者 韩悦 冷玉鑫 么改琦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47-1051,共5页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基石,但治疗的同时也破坏了肠道的固有菌群,引发胃肠道功能障碍,如腹胀、腹泻、黏膜屏障损伤等,甚至诱发肠源性脓毒症.随着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的开展和微生物测序技术的普及,人们对抗菌药物影响肠道菌群的认识...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基石,但治疗的同时也破坏了肠道的固有菌群,引发胃肠道功能障碍,如腹胀、腹泻、黏膜屏障损伤等,甚至诱发肠源性脓毒症.随着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的开展和微生物测序技术的普及,人们对抗菌药物影响肠道菌群的认识更加深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细菌疾病基础)受到质疑.本文详细叙述了抗菌药物对肠道菌群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论证了以益生菌、粪菌移植等治疗手段构建"健康促进菌群",从而调整胃肠功能的可行性,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肠道菌群 黏膜屏障损伤 健康促进菌群 脓毒症 肠源性
原文传递
抬高体位对机械通气患者腹腔压力和胃食管反流的综合影响 被引量:35
10
作者 冷玉鑫 张楠 +2 位作者 朱曦 伊敏 白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34-538,共5页
目的探讨抬高体位对机械通气重症患者腹腔压力(IAP)和胃食管反流的综合影响,以期为机械通气胃肠营养患者寻找合理的床头角度。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12月收入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并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和胃肠营养支持的41例非胃... 目的探讨抬高体位对机械通气重症患者腹腔压力(IAP)和胃食管反流的综合影响,以期为机械通气胃肠营养患者寻找合理的床头角度。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12月收入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并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和胃肠营养支持的41例非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采用不同体位(0°、20°、30°、45°)持续6hpH一阻抗和IAP联合监测。结果①液体反流以弱酸性和无酸性反流为主,仅偶见酸性反流。体位在0°~30°变化时,随体位的抬高累积液体反流次数显著减少,高位食管反流的比例呈下降趋势(0°:20°:30°的反流次数:酸性3.0:2.0:1.0,弱酸性13.0:9.0:6.0,无酸性4.0:3.0:2.0;0°:20°:30°的高位食管反流比例:酸性16.00%:9.00%:7.84%,弱酸性68.40%:47.40%:46.69%,无酸忡15.61%:9.82%:8.89%,P〈0.05或P〈0.01);但由30。增至45。时,不但液体反流次数无明显改变,高位反流比例反而显著增加(30°:45°的反流次数:酸性1.0:1.0,弱酸性6.0:5.0,无酸性2.0:2.0,均P〉0.05;30°:45°的高位反流比例:酸性7.84%:12.00%,弱酸性46.69%:52.29%,无酸性8.89%:17.58%,均P〈0.05)。⑧41例患者中有4例(9.76%)在0°体位时即存在腹腔高压(IAH),其中1例为N级IAH(〉25mmHg,1mmHg=0.133kPa);随体位的抬高患者IAP呈增高趋势[0°、20°、30°、45°的IAP(mmHg)分别为10.32±3.48、11.33±3.71、13.55±3.58、18.25±3.82,P〈0.01];体位每增加一个等级,IAP的增加率均显著提高[0°~20°(9.74±3.05)%,20°~30°(19.60土5.67)%,30°~45°(34.73±7.67)%,两两比较均JP〈0.01];由30°增至45°时,患者出现各级别IAH的例数也显著增加(Ⅰ级分别为5:8,Ⅱ级分别为2:5,Ⅲ级分别为3:5,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 腹腔压力 胃食管反流 机械通气 胃肠营养
原文传递
北京市部分三级甲等医院护士亚健康状况及工作压力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庄小萍 路潜 崔丽娟 《护理管理杂志》 2010年第4期247-248,262,共3页
目的探讨三级甲等医院护士亚健康状况与工作压力源之间的关系,旨在为护理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亚健康诊断问卷及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北京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578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亚健康发生率为83.39%;存在亚健康状态护士的工... 目的探讨三级甲等医院护士亚健康状况与工作压力源之间的关系,旨在为护理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亚健康诊断问卷及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北京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578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亚健康发生率为83.39%;存在亚健康状态护士的工作压力高于无亚健康的护士;亚健康症状数量与工作压力呈正相关。结论工作压力是护士发生亚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当重视临床护士的亚健康问题,减轻护士职业压力,以减少亚健康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甲等医院 护士 亚健康 工作压力源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杨钧 王海燕 +2 位作者 梁惠 奚晶晶 程芮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39-1243,共5页
目的 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对2007年6月至2010年5月武警总医院ICU收治的78例需要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成年患者进行连续观察.入选病例分别记录患者因素、医源性因素、营养状况等相关... 目的 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对2007年6月至2010年5月武警总医院ICU收治的78例需要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成年患者进行连续观察.入选病例分别记录患者因素、医源性因素、营养状况等相关的临床因素,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8例患者中,VAP发病率23.1%,病死率2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预防性抗生素治疗(OR=6.038;95%CI:1.319~27.641; P=0.021),使用糖皮质激素(OR=5.385;95%CI:1.191~24.346;P=0.029),前白蛋白降低(≤69.7 mg/L)(OR=0.975;95% CI:0.956~0.995;P=0.0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A降低(≤69.7 mg/L),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和使用糖皮质激素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机械通气 前瞻性研究
原文传递
妊娠期及产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9
13
作者 李宏亮 江元慧 +3 位作者 魏媛 赵扬玉 朱曦 么改琦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5-129,共5页
目的:分析总结妊娠期及产后妇女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至2012年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妊娠期及产后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共18例次,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结果:与同期产科住院患者人数相比,... 目的:分析总结妊娠期及产后妇女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至2012年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妊娠期及产后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共18例次,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结果:与同期产科住院患者人数相比,本组18例次患者所占比例为41.24/10万,年龄32.0(28.0,34.7)岁,妊娠35.0(23.5,37.0)周发病。间质水肿性胰腺炎13例(72.2%),坏死性胰腺炎5例(27.8%)。病因构成中,9例(50.0%)由高脂血症所诱发,7例(38.9%)为胆源性,2例(11.1%)为特发性。按照严重程度划分,轻症6例(33.3%),中等重症7例(38.9%),重症5例(27.8%),8例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治疗。与非高脂血症性相比,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但母婴预后无明显差异。结论:妊娠及产后合并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与普通人群大致一致,主要由胆石症及高脂血症引起。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病情更为严重,但经过积极治疗仍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产后期 胰腺炎 高脂血症 胆道疾病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下脓毒性休克患者心功能变化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伊敏 么改琦 郭向阳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指导下病情极危重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心功能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36例。根据患者病情危重程度,按...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指导下病情极危重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心功能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36例。根据患者病情危重程度,按是否需要PiCCO监测分为PiCCO监测组和常规监测组,应用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指导液体复苏及血管收缩药物和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观察PiCCO监测组患者人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1d、3d时的心排血指数(CI)、全心射血分数(GEF)、左心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 max)、超声心动图指标及血清肌钙蛋白T(TnT)、B型钠尿肽(BNP)变化。比较是否使用米力农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和达标时间,以及去甲肾上腺素及3d液体入量的差异。比较PiCCO监测和常规监测两组患者的病情程度及治疗结局。结果36例患者中PiCCO监测组15例,常规监测组21例。①使用PiCCO监测的15例患者中,入ICU 1d时心脏收缩功能指标CI、GEF、dp/dtmax降低者分别占40.0%、93.3%、33.3%;入ICU3d时,CI、GEF、dp/dt max降低者分别占60.0%、93.3%、60.0%,提示入ICU3d时CI、GEF、dp/dt max降低无明显改善。超声心动图显示,入ICU 1d时,35.7%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正常,分别有71.4%、71.4%的患者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运动速度比值(E/Em)、左心室舒张早期/舒张晚期最大血流比值(E/A)减低;人ICU 3d时,有80%入ICU 1d LVEF低于正常的患者LVEF恢复至正常,有50%入ICU 1d舒张功能减低的患者舒张功能较前好转。人ICU 1d时,有92.9%的患者血清TnT升高,100%的患者BNP升高;入ICU 3d时,分别有71.4%的患者TnT和78.6%的患者BNP较1d时下降。②使用PiCCO监测患者中,米力农组(8例)与非米力农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心功能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原文传递
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水钠代谢紊乱及血浆心钠素的变化 被引量:27
15
作者 张立 蔡钦林 +3 位作者 党耕町 田耘 白燕 王宇欣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60-462,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继发的水钠代谢紊乱及血浆心钠素的变化 ,并探讨其发生机制。 方法 选择 1998年 9月~ 2 0 0 0年 2月住院的骨科患者 ,分为颈髓损伤组 2 8例 ,对照组 18例。于不同时相点观察两组患者血清K+ 、Na+ 、... 目的 研究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继发的水钠代谢紊乱及血浆心钠素的变化 ,并探讨其发生机制。 方法 选择 1998年 9月~ 2 0 0 0年 2月住院的骨科患者 ,分为颈髓损伤组 2 8例 ,对照组 18例。于不同时相点观察两组患者血清K+ 、Na+ 、Cl- 、二氧化碳结合力 (CO2 CP)、尿素氮 (BUN) ,以及尿量、2 4h尿Na+ 总排出量的变化 ;并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浆心钠素浓度的变化。 结果 颈髓损伤组 92 .9% (2 6 2 8)出现低钠血症 ,且血Na+ 为 (132 .70± 3.2 0 )mmol L ,低于对照组(P <0 .0 1) ;颈髓损伤组尿量 [(36 10± 76 1)ml d]及 2 4h尿Na+ 总排出量 [(4 73.7± 16 9.4)mmol d]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和P <0 .0 5 ) ;血浆心钠素浓度 [(0 .2 88± 0 .140 )ng ml]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后常常继发低钠血症 ;颈髓损伤后交感神经抑制及低钠血症是引起血浆心钠素浓度降低的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髓损伤 水电解质失调 血浆 心钠素 低钠血症
原文传递
腹腔内压监测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6
16
作者 伊敏 么改琦 白宇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 探讨腹腔内压(IAP)监测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膀胱测压法监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危重患者的IAP,筛查IAP≥12 mmHg(1 mmHg=0.133 kPa)的腹腔内高压(IAH)患者,并... 目的 探讨腹腔内压(IAP)监测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膀胱测压法监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危重患者的IAP,筛查IAP≥12 mmHg(1 mmHg=0.133 kPa)的腹腔内高压(IAH)患者,并对IAH、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患者按标准流程进行系统管理.将入选患者分为IAH组与非IAH组、生存组与死亡组,分别比较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IAP、腹腔灌注压(APP)、渗透梯度(FG)和血清肌酐(SCr).结果 共监测88例患者的IAP,其中25例发生IAH(发生率28.4%),2例发生ACS(发生率2.3%);死亡8例(病死率9.1%),出院时生存80例(生存率90.9%).与非IAH患者比较,IAH患者的IAP、SCr显著升高[IAP (mmHg):14.16±2.43比8.13±2.28,t=10.984,P=0.000;SCr(μmol/L):126.72±83.02比73.41±37.59,t=3.087,P=0.005],FG显著降低(mmHg:59.32±17.08比70.24±15.03,t=-2.956,P=0.004),而MAP、APP无明显差异[MAP(mmHg):79.18±12.33比88.71±17.34,t=-1.368,P=0.190; APP(mmHg):73.40±16.11比78.37±14.32,t=-1.415,P=0.161].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患者APP、FG显著降低[APP(mmHg):60.88±14.58比78.56±14.06,t=3.382,P=0.001;FG(mmHg):50.38±16.18比68.81±15.44,t=3.208,P=0.002],SCr显著升高(μmol/L:129.12±83.62比84.36±55.15,t=-2.082,P=0.040),而MAP、IAP均无显著差异[MAP (mmHg):71.00±25.46比84.38±13.53,t=1.224,P=0.238; IAP(mmHg):10.62±5.34比9.76±3.40,t=-0.647,P=0.519].结论 对住ICU的危重患者进行IAP测量,可以早期发现IAH和ACS;按照标准的IAP评估筛查系统和IAH/ACS管理系统,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将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内压监测 腹腔内高压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危重患者
原文传递
血脂水平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严重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7
作者 赵志伶 王芳 +1 位作者 孟超 么改琦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9-382,共4页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的临床特点,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及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收治的27例HLSAP患者,参照美国内分泌协会极严重高脂血症...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的临床特点,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医学科及急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EICU)收治的27例HLSAP患者,参照美国内分泌协会极严重高脂血症[甘油三酯(TG)≥22.4mmol/L]定义,将患者按入院时血TG水平分为TG增高组(TG〈22.4mmol/L,21例)和TG极重度增高组(TG≥22.4mmol/L,6例),按改良CT严重度指数(MCTSI)评分分为MCTSI增高组(MCTSI=4分,15例)和MCTSI严重增高组(MCTSI〉4分,12例)。观察TG、MCTSI水平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严重程度指标包括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MCTSI和器官功能衰竭情况、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比例、住院时间,并分析TG、MCTSI与疾病严重程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TG增高组比较,TG极重度增高组MCTSI评分显著升高(分:7.33±2.07比5.05±1.63,P〈0.05),而MODS发生率[33.3%(2/6)比14.3%(3/21)]、最大SOFA评分(分:2.17±2.86比2.00±1.55)以及住院时间(d:19.17±13.00比15.43±10.9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MCTSI增高组比较,MCTSI严重增高组MODS[41.7%(5/12)比0]、呼吸衰竭[66.7%(8/12)比26.7%(4/15)]发生比例明显升高(均JP〈0.05),住院时间明显延长(d:21.58±14.79比12.00±4.63,P〈0.05),而两组最大SOF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2.50±2.43比1.67±1.18,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TG与MCTSI呈正相关(r=0.413,P=0.032),与MODS发生比例(r=0.257,P=0.195)、住院时间(r=0.161,P=0.422)、SOFA(r=0.017,P=0.931)无显著相关性。MCTSI与MODS发生比例(r=0.517,P=0.006)及住院时间(r=0.405,P=0.036)均呈正相关,与SOFA评分(r=0.165,P=0.4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胰腺炎 急性 严重程度
下载PDF
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24
18
作者 范平 石俊 +3 位作者 陆杉 姚智渊 袁亮 朱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2-309,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俯卧位通气(PP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WebofScience、Cochrane系统评价和临床试验数据库、生物医学与药理学文摘数据库(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 目的:系统评价俯卧位通气(PP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WebofScience、Cochrane系统评价和临床试验数据库、生物医学与药理学文摘数据库(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等数据库,系统收集相关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文献。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试验、评价质量、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项临床对照试验,共2187例患者,全部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质量为B或C。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PV可明显提高ARDS患者氧合指数(6h氧合指数比较:MD=28.19,95%CI为12.39~43.98,P=0.0005;4d氧合指数比较:MD=22.34,95%CI为10.77~33.91,P=0.0002;10d氧合指数比较:MD=18.07,95%CI为3.50~32.64,P=0.02)。与对照组比较,PPV能够降低总体死亡率(OR=0.75,95%CI为0.59~0.96,P=0.02),但ICU死亡率(OR=0.74,95%CI为0.51~1.05,P=0.09)、28d死亡率(OR=0.75,95%CI为0.44~1.29,P=0.30)、90d死亡率(OR=0.69,95%CI为0.30~1.60,P=0.39)及6个月死亡率(OR=0.88,95%CI为0.62~1.26,P=0.4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PV组住ICU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43,95%CI为0.38~2.48,P=0.007),而机械通气天数(受访90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42,95%CI为-1.56~0.72,P=0.47)。PPV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3,95%CI为0.62~1.13,P=0.24),压疮发生率PPV组高于对照组(OR=1.36,95%CI为1.06~1.74,P=0.01),意外拔管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4,95%CI为0.6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通气( PPV)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RCT) 荟萃分析 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 ( PPV)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 ARDS) Random clinical trials ( RCT)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2
19
作者 伊敏 么改琦 +1 位作者 朱曦 郭向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在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1~8月,前瞻性队列研究比较常规监测(n=12)与PiCCO监测(n=19)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血流...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在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1~8月,前瞻性队列研究比较常规监测(n=12)与PiCCO监测(n=19)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应用PiCCO监测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血管收缩药和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结果2组脓毒症休克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既往病史、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和发生MODS器官数、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脓毒症相关器官衰竭评分(SOFA)、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和入ICU后7天总的输液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iCCO组初始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低于常规组[(52.00±5.00)mm Hg vs.(59.58±3.42)mm Hg,t=4.603,P=0.000],而对于PiCCO组存在心功能损害的患者应用正性肌力药治疗后达到与常规组相同的MAP达标值[(68.00±2.43)mm Hg vs.(68.58±2.88)mm Hg,t=0.607,P=0.549],2组MAP达标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PiCCO监测指导下,可以对于存在心功能损害的患者应用正性肌力药物,而不是仅应用血管收缩药升高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血流动力学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下载PDF
不同剂量脂多糖在不同作用时间下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2
20
作者 陶一帆 田方敏 +2 位作者 郭向阳 朱怀球 朱曦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小鼠的炎症因子变化,探讨不同剂量LPS在ALI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对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将210只C57BL/6小鼠按气管内滴注LPS剂量分为2.5、5.0、7.5、10.0 mg/kg组,采用气管内滴注LPS...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小鼠的炎症因子变化,探讨不同剂量LPS在ALI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对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将210只C57BL/6小鼠按气管内滴注LPS剂量分为2.5、5.0、7.5、10.0 mg/kg组,采用气管内滴注LPS的方法复制ALI模型;并设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LPS损伤后1、2、4、8 h观察小鼠的肺组织湿/干质量(W/D)比值、肺损伤评分及肺组织病理学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去甲肾上腺素(N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蛋白含量。结果①LPS所致肺损伤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和时间依赖性增加。②随LPS剂量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LPS组肺组织W/D比值、肺损伤评分增加,血清和BALF中NE、TNF-α、IL-6及BALF中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加,LPS 5.0 mg/kg组作用4 h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显著特征的剂量和时间点〔肺W/D比值:4.97±0.41,肺损伤评分(分):5.60±1.52;血清NE(ng/L):379.99±27.65, TNF-α(ng/L):159.15±20.62,IL-6(ng/L):177.15±29.13;BALF 中 NE(mg/kg):105.85±13.66,TNF-α(mg/kg):227.22±48.01,IL-6(mg/kg):251.55±54.08,总蛋白含量(g/L):1.59±0.37〕,但上述指标的变化以LPS 10.0 mg/kg组作用后8 h较LPS 7.5、5.0、2.5 mg/kg组相同时间点更显著〔肺组织W/D比值:5.10±0.18比5.01±0.43、5.01±0.19、4.91±0.30,肺损伤评分(分):9.20±1.48比8.00±1.00、6.00±1.22、4.40±0.89;血清NE(ng/L):447.43±34.63比419.23±30.62、391.16±54.91、372.59±51.52,TNF-α(ng/L):205.99±31.31比181.01±25.11、161.01±13.98、138.83±28.95,IL-6(ng/L):233.76±34.84比206.21±26.68、186.58±26.54、156.99±28.83;BALF 中 NE(mg/kg):190.82±41.75比153.30±35.42、122.64±25.15、80.23±13.69,TNF-α(mg/kg):305.24±72.99比292.77±38.07、249.60±35.20、193.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肺损伤 急性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