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青藏高原隆起与环境变化研究 |
李吉均
方小敏
|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381
|
|
2
|
新生代晚期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
李吉均
方小敏
潘保田
赵志军
宋友桂
|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383
|
|
3
|
沙尘暴研究的进展 |
王式功
董光荣
陈惠忠
李希良
金炯
|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346
|
|
4
|
晚新生代黄河上游地貌演化与青藏高原隆起 |
李吉均
方小敏
马海洲
朱俊杰
潘保田
陈怀录
|
《中国科学(D辑)》
CSCD
|
1996 |
324
|
|
5
|
近20年来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对比分析 |
徐建华
岳文泽
|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327
|
|
6
|
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
王根绪
程国栋
钱鞠
|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
2003 |
272
|
|
7
|
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
刘定惠
杨永春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320
|
|
8
|
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东亚环境变化 |
施雅风
李吉均
李炳元
姚檀栋
王苏民
李世杰
崔之久
王富保
潘保田
方小敏
张青松
|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262
|
|
9
|
青藏高原的地貌演化与亚洲季风 |
李吉均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184
|
|
10
|
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研究 |
刘高
聂德新
韩文峰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189
|
|
11
|
基于熵权法的草原生态安全评价——以甘肃牧区为例 |
贾艳红
赵军
南忠仁
赵传燕
王胜利
|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06
|
|
12
|
中国沙尘天气的区域特征 |
王式功
王金艳
周自江
尚可政
杨德保
赵宗锁
|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197
|
|
13
|
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过去、现在与未来 |
陈德亮
徐柏青
姚檀栋
郭正堂
崔鹏
陈发虎
张人禾
张宪洲
张镱锂
樊杰
侯增谦
张天华
|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16
|
|
14
|
青藏高原: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机与放大器──Ⅲ.青藏高原隆起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
潘保田
李吉均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6 |
200
|
|
15
|
中国陆地基本地貌类型及其划分指标探讨 |
李炳元
潘保田
韩嘉福
|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03
|
|
16
|
中国西北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环境变迁模式 |
李吉均
|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
1990 |
164
|
|
17
|
常见黏土矿物电镜扫描微孔隙特征与甲烷吸附性 |
吉利明
邱军利
夏燕青
张同伟
|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76
|
|
18
|
夷平面、古岩溶与青藏高原隆升 |
崔之久
高全洲
刘耕年
潘保田
陈怀录
|
《中国科学(D辑)》
CSCD
|
1996 |
148
|
|
19
|
中国城市经济网络结构空间特征及其复杂性分析 |
冷炳荣
杨永春
李英杰
赵四东
|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66
|
|
20
|
甘肃与毗邻省区区域经济联系研究 |
牛慧恩
孟庆民
胡其昌
陈延诚
|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