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85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压混合动力轮式装载机节能影响因素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31
1
作者 石荣玲 赵继云 孙辉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35,共5页
分析了低速作业工况下轮式装载机的能耗损失和混合动力装载机节能潜力。根据液压储能的特点,设计了液压混合动力并联式节能方案,通过计算和仿真,研究影响节能效果的主要因素,并对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液压混合动力系统的匹配关系,... 分析了低速作业工况下轮式装载机的能耗损失和混合动力装载机节能潜力。根据液压储能的特点,设计了液压混合动力并联式节能方案,通过计算和仿真,研究影响节能效果的主要因素,并对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液压混合动力系统的匹配关系,合理选择控制策略参数,充分回收制动动能和整机下长坡的重物势能,有利于提高装载机的节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载机 液压混合动力 节能
下载PDF
基于热加工图的6061铝合金热压缩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晓溪 张翔 +1 位作者 王华东 何敏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44-948,共5页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6061铝合金进行等温热压缩试验,研究变形温度为300~450℃、应变速率为0.01~10s-1、压缩量为60%条件下合金的热变形特性,分析其高温流变应力行为,依据动态材料模型建立热加工图并结合热变形组织分析6061...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6061铝合金进行等温热压缩试验,研究变形温度为300~450℃、应变速率为0.01~10s-1、压缩量为60%条件下合金的热变形特性,分析其高温流变应力行为,依据动态材料模型建立热加工图并结合热变形组织分析6061铝合金的热变形机制。结果表明,6061铝合金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下降,其高温软化机制以动态回复为主;合金在高应变速率下普遍存在流变失稳,最佳热加工区间变形温度为430~450℃,应变速率为0.01~0.05 s^(-1),该工艺范围内合金出现了部分动态再结晶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61铝合金 热压缩变形 流变应力 热加工图
原文传递
基于品牌特征的压路机造型设计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蹤雪梅 李向洲 陈明明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6-119,共4页
为解决压路机产品的造型设计问题,探讨了品牌特征对造型设计的意义,通过分析对比国内外压路机,总结出基于品牌特征的压路机造型设计方法。运用该方法进行了压路机造型设计与分析,验证了基于品牌特征的产品造型设计方法对于企业造型设计... 为解决压路机产品的造型设计问题,探讨了品牌特征对造型设计的意义,通过分析对比国内外压路机,总结出基于品牌特征的压路机造型设计方法。运用该方法进行了压路机造型设计与分析,验证了基于品牌特征的产品造型设计方法对于企业造型设计的管理和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能进一步深化企业的产品品牌形象、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 压路机 品牌特征 工程机械
下载PDF
回火温度对Cr23高铬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李毅 朱鹏霄 《铸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16-1119,共4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洛氏硬度、冲击及磨损试验,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Cr23高铬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Cr23高铬铸铁的硬度、冲击韧性和耐磨性均先升后降。经过950℃淬火+500℃回火处理的Cr23高铬铸铁... 通过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洛氏硬度、冲击及磨损试验,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Cr23高铬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Cr23高铬铸铁的硬度、冲击韧性和耐磨性均先升后降。经过950℃淬火+500℃回火处理的Cr23高铬铸铁,其磨损性能较950℃淬火+450℃回火处理的试样提高了39.9%。经过950℃淬火处理+450~550℃回火处理后,Cr23高铬铸铁冲击断裂均为脆性断裂,解理断口;经过950℃淬火+500℃回火处理的Cr23高铬铸铁具有最优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23高铬铸铁 显微硬度 抗磨性 磨损形貌
下载PDF
基于无线遥测的旋挖钻机载荷谱测量方法研究
5
作者 王海金 张继光 李易 《建筑机械》 2022年第1期59-63,69,共6页
本文以旋挖钻机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其载荷的特点及获取方法,并制定了结合自制大量程扭矩及加压力测量弹性体传感器及无线遥测的方法实现对其载荷的直接测量。实际测试中,针对两种不同工况进行了测试并得出了较为真实的测量结果,为旋挖钻... 本文以旋挖钻机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其载荷的特点及获取方法,并制定了结合自制大量程扭矩及加压力测量弹性体传感器及无线遥测的方法实现对其载荷的直接测量。实际测试中,针对两种不同工况进行了测试并得出了较为真实的测量结果,为旋挖钻机的加载试验及整机的仿真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挖钻机 载荷谱 遥测
下载PDF
多级串联破碎数学模型的多目标物理规划研究
6
作者 李宗 饶绮麟 魏广娟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2-77,共6页
双层多级盘式辊压破碎机采用多级串联的方式破碎物料,是一种新型破碎设备。根据物理规划理论,建立了破碎比的多目标数学模型,运用遗传算法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到的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对双层多级盘式辊压破碎机与高压辊磨机进行了对比... 双层多级盘式辊压破碎机采用多级串联的方式破碎物料,是一种新型破碎设备。根据物理规划理论,建立了破碎比的多目标数学模型,运用遗传算法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到的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对双层多级盘式辊压破碎机与高压辊磨机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高压辊磨机的轴线压力值是双层多级盘式辊压破碎机的9倍,单位面积压力值是双层多级盘式辊压破碎机的2.6倍。所以多级串联辊压破碎可以解决高压辊磨机磨损严重的问题并且可以实现大破碎比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物理规划 多级串联破碎 数学模型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基于PROE平台行星齿轮系统参数化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海龙 《科技信息》 2012年第8期141-142,共2页
基于PROE装配环境下,利用模型组件参数化技术,通过VC++与PRO/TOOLKIT对PROE进行二次开发实现行星轮的装配体参数化并给出了部分代码。本文对行星齿轮系统的组件参数化为后续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并给其他部件的组件参数化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PROE 齿轮参数化 二次开发
下载PDF
煤矿绿色开采技术 被引量:1053
8
作者 钱鸣高 许家林 缪协兴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3-348,共6页
提出了煤矿绿色开采的概念,阐述了它的内涵和技术体系。绿色开采的理论基础为:开采后岩层中的关键层运动形成的节理裂隙与离层规律以及瓦斯与地下水在破断岩层中的渗流规律。绿色开采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保水开采、建筑物下采煤与离层... 提出了煤矿绿色开采的概念,阐述了它的内涵和技术体系。绿色开采的理论基础为:开采后岩层中的关键层运动形成的节理裂隙与离层规律以及瓦斯与地下水在破断岩层中的渗流规律。绿色开采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保水开采、建筑物下采煤与离层注浆减沉、条带与充填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煤巷支护与部分矸石的井下处理、煤炭地下气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绿色开采技术 岩层控制 关键层理论 复合效应 技术体系 瓦斯 地下水 渗流规律 采空区充填开采技术 煤巷支护技术 煤炭地下气化
下载PDF
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 被引量:784
9
作者 刘耀彬 李仁东 宋学锋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5-112,共8页
在阐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涵义的基础上,利用协同学思想构建二者之间的耦合度模型,并对1985年以来的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从时间上看,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时序基本处于颉颃阶... 在阐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涵义的基础上,利用协同学思想构建二者之间的耦合度模型,并对1985年以来的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从时间上看,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时序基本处于颉颃阶段,且二者的耦合协调度较低;②从空间上看,中国省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都明显存在着地域性差异,且耦合协调度表现出东部省区普遍高于中西部省区的规律,同时它还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③由于经济发展、历史基础、自然条件和政策影响的差异作用,中国省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强度与耦合协调程度在空间分布上不具有对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学 耦合度 城市化 生态环境 时空分析
下载PDF
再论煤炭的科学开采 被引量:320
10
作者 钱鸣高 许家林 王家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3,共13页
科学采矿是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环境容量的允许范围内,经济、高效、高采出率地采出煤炭。从人与自然相处的三大学问"获取—使用—回归"出发,再次明确了科学采矿的内涵与框架。综述了科学采矿理念指导下我国煤炭行业所取... 科学采矿是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环境容量的允许范围内,经济、高效、高采出率地采出煤炭。从人与自然相处的三大学问"获取—使用—回归"出发,再次明确了科学采矿的内涵与框架。综述了科学采矿理念指导下我国煤炭行业所取得的各项进展,分析了新形势下科学采矿面临的若干问题,并再次阐明了发展科学采矿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实现科学采矿的条件,重点应从制定新建矿井准入标准、制定落后产能退出标准、分步实现科学产能以及加强行业协调和政策法规完善等方面做好煤炭科学开采的顶层设计,同时还要加强煤炭资源经济规律研究、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攻关以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对煤炭的科学开采和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方向性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采矿 安全高效 绿色开采 资源经济 科学产能
下载PDF
煤炭的科学开采 被引量:307
11
作者 钱鸣高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9-534,共6页
针对煤炭在我国能源中的地位以及巨大的产能和产业的负外部性对环境和安全的影响,全面阐述了科学采矿的内涵以及实现科学采矿在管理、科技和经济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实现科学产能的条件。认为要实现科学采矿,必然要求实行煤炭完全成本化。
关键词 科学采矿 安全采矿 负外部性 环境容量 完全成本
下载PDF
深部高应力极软岩巷道锚注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254
12
作者 王连国 李明远 王学知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2889-2893,共5页
随着矿山开采的大规模进行和采深的加大,深部高应力极软岩巷道支护问题日益严重。基于深部高应力极软岩巷道国内外支护现状的分析,并针对其破坏特点,提出了以内注浆锚杆为核心的锚注支护体系,来解决深部高应力极软岩巷道支护难题。井下... 随着矿山开采的大规模进行和采深的加大,深部高应力极软岩巷道支护问题日益严重。基于深部高应力极软岩巷道国内外支护现状的分析,并针对其破坏特点,提出了以内注浆锚杆为核心的锚注支护体系,来解决深部高应力极软岩巷道支护难题。井下试验表明:锚注支护不仅保持了深部高应力极软岩巷道的稳定,而且提高了施工速度,节约了支护成本,技术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深部高应力 极软岩 巷道 锚注支护
下载PDF
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方法与技术研究 被引量:249
13
作者 缪协兴 张吉雄 郭广礼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简要回顾了充填采矿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开发充填采煤技术的两大难点,即建立充填采煤的岩层控制理论和解决将充填体进入采空区的空间、通道和动力等技术途径;建立了固体充填采煤岩层移动控制和地表沉陷预计的等价采高方法;提出了能与传统... 简要回顾了充填采矿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开发充填采煤技术的两大难点,即建立充填采煤的岩层控制理论和解决将充填体进入采空区的空间、通道和动力等技术途径;建立了固体充填采煤岩层移动控制和地表沉陷预计的等价采高方法;提出了能与传统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相适应的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原理和方法,并介绍了自行研发的相关充填采煤系统和装备。工业性应用实践表明,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除具有密实充填严格控制岩层移动和地表沉陷优点外,还能实现高产、高采出率采煤等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机械化充填与采煤 固体充填采煤 等价采高 “三下”采煤 固体充填装备
下载PDF
浅埋煤层采场老顶周期来压的结构分析 被引量:235
14
作者 黄庆享 钱鸣高 石平五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81-585,共5页
建立了浅埋煤层采场老顶周期来压的“短砌体梁”和“台阶岩梁”结构模型, 分析了顶板结构的稳定性, 揭示了工作面来压明显和顶板台阶下沉的机理是顶板结构滑落失稳, 给出了维持顶板稳定的支护力计算公式, 为浅埋煤层顶板控制定量化... 建立了浅埋煤层采场老顶周期来压的“短砌体梁”和“台阶岩梁”结构模型, 分析了顶板结构的稳定性, 揭示了工作面来压明显和顶板台阶下沉的机理是顶板结构滑落失稳, 给出了维持顶板稳定的支护力计算公式, 为浅埋煤层顶板控制定量化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煤层 顶板结构 稳定性 支护力 顶板压力
下载PDF
综放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机理及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230
15
作者 柏建彪 王卫军 +1 位作者 侯朝炯 黄汉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78-481,共4页
通过对综放工作面采场应力分析 ,运用锚杆支护围岩强度强化理论 ,提出了综放工作面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机理 .树脂加长锚固高强锚杆支护能提高围岩力学参数 ,提供较高的支护阻力并具有较大的延伸率 ,适应综放工作面沿空巷道高应力和大变形... 通过对综放工作面采场应力分析 ,运用锚杆支护围岩强度强化理论 ,提出了综放工作面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机理 .树脂加长锚固高强锚杆支护能提高围岩力学参数 ,提供较高的支护阻力并具有较大的延伸率 ,适应综放工作面沿空巷道高应力和大变形特点 .采用高强锚杆支护系统能有效地保持综放沿空掘进巷道的稳定 ,并成功地应用于工程实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沿空巷道 围岩控制 锚杆支护
下载PDF
我国煤矿水力化技术瓦斯治理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245
16
作者 袁亮 林柏泉 杨威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49,共5页
针对我国深部高瓦斯煤炭开采所面临的关键难题,总结分析了目前我国煤矿水力化技术治理瓦斯的研究现状,并指出水力化技术是深部高瓦斯突出煤层卸压增透及区域瓦斯治理的关键技术。通过分析水力压裂、水力割缝、水力冲孔等水力化技术的卸... 针对我国深部高瓦斯煤炭开采所面临的关键难题,总结分析了目前我国煤矿水力化技术治理瓦斯的研究现状,并指出水力化技术是深部高瓦斯突出煤层卸压增透及区域瓦斯治理的关键技术。通过分析水力压裂、水力割缝、水力冲孔等水力化技术的卸压增透及消除瓦斯突出危险性的机理、技术工艺和工程实践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发现了目前水力化技术尚未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并且提出了需待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水力化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水力压裂 水力割缝 水力冲孔 煤层注水
下载PDF
泥岩遇水崩解软化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20
17
作者 刘长武 陆士良 《岩土力学》 EI CSCD 2000年第1期28-31,共4页
以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93 10型微孔结构分析仪等先进的设备为测试手段 ,从泥岩的微观结构及物质组成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结合泥岩遇水后宏观物理 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 。
关键词 泥岩 微结构 崩解 软化机理 软岩巷道 岩石力学
下载PDF
绿色悖论抑或倒逼减排——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影响的双重效应 被引量:212
18
作者 张华 魏晓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1-29,共9页
从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影响这一基本问题出发,针对可能发生的绿色悖论与倒逼减排两种结果进行理论阐释,认为环境规制不仅会对碳排放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会通过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和FDI四条传导渠道间接影响碳排放。在此基础上... 从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影响这一基本问题出发,针对可能发生的绿色悖论与倒逼减排两种结果进行理论阐释,认为环境规制不仅会对碳排放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会通过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和FDI四条传导渠道间接影响碳排放。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2000-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两步GMM法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影响的双重效应。具体而言,通过引入环境规制的平方项考察环境规制与碳排放之间非线性的直接关系,并且构造环境规制与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和FDI的交叉项探求环境规制影响碳排放的间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直接影响轨迹呈倒U型曲线,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由弱变强,影响效应由"绿色悖论"效应转变为"倒逼减排"效应。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现阶段环境规制有效遏制碳排放,达到预期效果。无论是否具有环境规制约束,能源消费结构均是显著增加碳排放的重要诱因,蕴含环境规制尚未低碳化能源消费结构。环境规制倒逼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刺激技术创新,扭转了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作用方向。令人遗憾的是,环境规制同时抑制了FDI的环境溢出效应和资本累积效应以及削弱本国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致使FDI表现为"污染避难所"效应。因此,政府应该适度加强环境规制强度和合理选择环境规制工具,使得倒U型曲线的下降阶段更加显著与持久。同时,改革能源价格、提高环保技术以及优化FDI的引资和用资策略,从而充分发挥环境规制的碳减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悖论 环境规制 碳排放 双重效应
下载PDF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标准及其评价模型研究 被引量:181
19
作者 刘耀彬 李仁东 张守忠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0-148,共9页
根据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时空规律,基于协同论的观点指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评判标准并构建了二者之间的协调度模型。模型分为功效函数、协调度函数和序参量体系,其中序参量的选取及其上下限的确定是模型能正确应用的关键。... 根据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时空规律,基于协同论的观点指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的评判标准并构建了二者之间的协调度模型。模型分为功效函数、协调度函数和序参量体系,其中序参量的选取及其上下限的确定是模型能正确应用的关键。应用此模型,以江苏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该协调标准和模型意义明确、应用简单,能有效判别区域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的不同发展层次,对于协调区域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 协调标准 协调度
下载PDF
我国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209
20
作者 秦勇 袁亮 +8 位作者 胡千庭 叶建平 胡爱梅 申宝宏 程远平 何学秋 张遂安 李国富 张群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共6页
介绍了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体系的内涵,分析了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包括煤层气资源勘探技术、煤层气地面井增产技术、煤层气地面井排采技术、煤层气矿井抽采及煤气共采技术。针对煤层气勘探与开发的技术需求,对... 介绍了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体系的内涵,分析了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包括煤层气资源勘探技术、煤层气地面井增产技术、煤层气地面井排采技术、煤层气矿井抽采及煤气共采技术。针对煤层气勘探与开发的技术需求,对煤层气勘探与有利区块优选技术、以沁水和鄂尔多斯2个盆地为主的中~高煤阶地区煤层气增产技术、低煤阶地区煤层气单井增产与规模性开发技术、多煤层及构造煤地区煤层气地面井开发技术、煤炭与煤层气协同开采技术的近期、中期、远期规划提出了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勘探 开发 技术需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