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1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盆地结构构造及演化 被引量:87
1
作者 周立宏 卢异 +4 位作者 肖敦清 张志攀 陈宪保 王辉 胡世英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3-382,共10页
依托歧口凹陷最新超大面积三维地震对歧口凹陷结构构造、断裂活动及盆地演化特征开展系统研究,明确歧口凹陷古近纪早期(沙三早期)几个次凹间连通较好,到沙一末期、东营期逐渐受潜山构造的不断隆升而以水下低隆起相隔,控制了物源及水体... 依托歧口凹陷最新超大面积三维地震对歧口凹陷结构构造、断裂活动及盆地演化特征开展系统研究,明确歧口凹陷古近纪早期(沙三早期)几个次凹间连通较好,到沙一末期、东营期逐渐受潜山构造的不断隆升而以水下低隆起相隔,控制了物源及水体。歧口凹陷具多期断裂活动叠加、断裂复杂的特点,其内部主要断裂在沙三期活动弱或不活动,沙一期、东营期是断裂主要活动期;歧口凹陷断裂活动有4幕:沙三中期、沙一中期、东营末期及明化镇末期,与研究区内规模较大的3期角度不整合:沙三1亚段底、沙一上亚段底和馆陶组底的形成关系密切。歧口凹陷具有显著的幕式构造演化的特征,可分为同裂陷和热沉降2个阶段,进一步可细化为裂陷Ⅰ幕(沙三段—沙二段沉积时期)、裂陷Ⅱ幕(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时期)、稳定热沉降幕(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早期)和加速沉降幕(明化镇组沉积中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盆地结构 断裂活动 盆地演化 裂陷 热沉降 伸展 走滑
原文传递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构造变形机制:物理模拟和讨论 被引量:75
2
作者 周建勋 周建生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7-519,共13页
渤海湾盆地是中国东北部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并与欧亚板块东缘一些中-新生代盆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相似性,但其形成机制至今仍存很大争议.作者以位于渤海湾盆地中部的黄骅坳陷为原形,设计了4组不同伸展方向的平面砂箱模型... 渤海湾盆地是中国东北部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并与欧亚板块东缘一些中-新生代盆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相似性,但其形成机制至今仍存很大争议.作者以位于渤海湾盆地中部的黄骅坳陷为原形,设计了4组不同伸展方向的平面砂箱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南-北向伸展模型与实际构造之间具有良好的相似性,同时这一模型表明裂陷盆地中断层走向的复杂变化并不一定就是复杂运动学机制或多期变形的结果.通过实验结果与实际构造的对比分析,以及根据黄骅坳陷与渤海湾盆地之间高度的构造相似性特征,作者提出:渤海湾盆地是由南-北向伸展作用而形成,盆地北北东向边界断裂的走滑变形是南-北向伸展作用的结果,在南-北向伸展过程中起侧向转换作用.同时根据渤海湾盆地与欧亚板块东缘一些中-新生代盆地之间显著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相似性,研究认为:(1)“南-北向伸展模式”可为渤海湾盆地以及欧亚板块东缘一些相邻盆地的形成提供较好的运动学机制解释;(2)南-北向伸展作用可能是太平洋-库拉板块之间近东-西向扩张洋脊俯冲所形成的“板片窗”的效应.这一“板片窗”效应同时可以合理解释欧亚板块东缘盆地初始裂陷时代自东向西逐渐变新的趋势以及盆地从裂陷逐渐转化为热沉降状态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物理模拟 新生代 伸展构造
原文传递
黄骅坳陷构造变形格局与演化过程分析 被引量:71
3
作者 任建业 廖前进 +4 位作者 卢刚臣 付立新 周江羽 祁鹏 史双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1-472,共12页
本文以覆盖全区的3D和2D地震剖面的地质构造解释为基础,详细描述和分析了黄骅坳陷的基底和盖层结构构造及其演化,在黄骅坳陷基底内识别出了印支期东西向展布的大型褶皱-冲断构造和燕山主期NNE向展布的大型褶皱-冲断构造,认为黄骅坳陷中... 本文以覆盖全区的3D和2D地震剖面的地质构造解释为基础,详细描述和分析了黄骅坳陷的基底和盖层结构构造及其演化,在黄骅坳陷基底内识别出了印支期东西向展布的大型褶皱-冲断构造和燕山主期NNE向展布的大型褶皱-冲断构造,认为黄骅坳陷中的歧口凹陷是在印支期古背斜的基础上经过新生代的伸展裂陷活动负反转而形成的断陷型盆地;确定出黄骅坳陷中、北区陆上新生代盆地结构表现为NE向延伸的、西北断东南超的多米诺式半地堑系结构,而在海域地区则表现为近东西向展布的规模巨大的复式地堑型结构;提出沧东断层延伸到黄骅坳陷中的板桥凹陷的北部,其断距已经逐渐减小,并与北塘次凹西斜坡发育的茶淀断裂以构造转换带方式衔接。论文还以盆地内的大型断裂系统的活动性和盆地沉降史的定量分析为基础,将黄骅坳陷新生代同裂陷阶段划分出三个幕次的演化过程,并发现从裂陷Ⅰ幕到裂陷Ⅲ幕盆地的沉积-沉降中心经历了由南向北、由陆向海的规律性迁移。根据控制沉降中心迁移的构造应力场,结合区域渤海湾盆地的基本特征,提出斜向拉分盆地模式来解释黄骅坳陷,乃至渤海湾盆地孔店组-东营组沉积期间的发育演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歧口凹陷 沧东断层 拉分盆地 负反转盆地
下载PDF
黄骅坳陷孔店油田新近系馆陶组辫状河砂体构型及含油气性差异成因 被引量:50
4
作者 侯加根 刘钰铭 +3 位作者 徐芳 张国一 王连敏 阎煜彪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59-464,共6页
应用河流砂体构型理论,首先识别出单个心滩坝,并对单个心滩坝进行构型解剖,建立了心滩坝的三维构型模型。从砂体构型的角度阐明了储集层初始含油气性差异的成因,解决了孔店油田馆陶组油水关系矛盾突出的问题。指出在厚砂体连片分布的单... 应用河流砂体构型理论,首先识别出单个心滩坝,并对单个心滩坝进行构型解剖,建立了心滩坝的三维构型模型。从砂体构型的角度阐明了储集层初始含油气性差异的成因,解决了孔店油田馆陶组油水关系矛盾突出的问题。指出在厚砂体连片分布的单个沉积时间单元内,河道的侧向迁移可使不同期叠置砂体各自具有独立的流体系统;在同一河道内,心滩坝砂体与河道充填砂体之间的构型界面也会使不同成因砂体不完全连通,导致含油级别不同;同一成因砂体内部界面也能使界面上下含油饱和度及油水界面等存在较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孔店油田 辫状河 砂体构型 含油气性差异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油形成条件及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47
5
作者 周立宏 蒲秀刚 +4 位作者 肖敦清 李洪香 官全胜 林伶 曲宁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23-1332,共10页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属于淡水—半咸水封闭型坳陷湖盆沉积,沉积相带沿湖盆区呈环带状展布,外环为三角洲前缘常规砂岩发育带,内环为大面积分布的细粒沉积岩相区,优质烃源岩发育,具备良好的页岩油形成条件,分布面积为750km2,厚度为50...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属于淡水—半咸水封闭型坳陷湖盆沉积,沉积相带沿湖盆区呈环带状展布,外环为三角洲前缘常规砂岩发育带,内环为大面积分布的细粒沉积岩相区,优质烃源岩发育,具备良好的页岩油形成条件,分布面积为750km2,厚度为50~300m。岩性主要为细粒含长石、石英沉积岩、细粒混合沉积岩、碳酸盐岩三大岩类组成,白云岩物性较好,孔隙度平均为5.8%,其次是细粒混合沉积岩,孔隙度平均为3.3%,细粒含长石、石英沉积岩最低,孔隙度平均为3.1%,微裂缝均发育。页岩有机质丰度高,TOC值为1.89%~5.41%,S1+S2值为9.03~67mg/g,具有早生早排、生烃周期长等特点。页岩油源储共生、持续充注、优势岩石组构相决定甜点分布区。井震结合,预测甜点体面积为260km2,多口井钻探获得工业油流,展示了页岩油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二段 页岩油 优势组构相 甜点体 沧东凹陷
原文传递
中国中西部富氦气藏氦气富集机理——古老地层水脱氦富集 被引量:41
6
作者 秦胜飞 李济远 +2 位作者 梁传国 周国晓 袁苗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03-1217,共15页
氦气是天然气中的伴生资源,是重要的稀缺战略物资,但对其富集机理研究却比较薄弱。针对富氦气藏中的氦气如何富集这一备受关注的难点问题,采用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在分析中国主要富氦气藏中氦气富集的基础上,认为氦气之所以在少数气藏中富... 氦气是天然气中的伴生资源,是重要的稀缺战略物资,但对其富集机理研究却比较薄弱。针对富氦气藏中的氦气如何富集这一备受关注的难点问题,采用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在分析中国主要富氦气藏中氦气富集的基础上,认为氦气之所以在少数气藏中富集,是因为气藏额外捕获了古老地层水中释放出的氦气。古老地层水溶解的氦气释放到气藏,是富氦气藏中氦气富集的主要机理。首次提出富氦气藏的形成经历过“多源供氦、主源富氦”的观点,氦源来自烃源岩、储集层中U和Th的放射性衰变,以及地层水中溶解的来自其他岩石U和Th的衰变,主源是古老地层水中溶解的氦气,来自古老地层中U和Th经长时间的衰变积累的水溶氦。当溶有氦气的古老地层水与游离气或气藏相遇,由于水中氦气的分压远高于游离气或气藏中氦气的分压,根据亨利定律,水中的氦气几乎完全可以释放到气藏中,形成富氦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氦气藏 氦气 富集机理 水溶气 脱气 地层水
原文传递
低压易漏地层防漏堵漏机理探讨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34
7
作者 吴应凯 石晓兵 +5 位作者 陈平 聂荣国 李黔 刘保安 吴晓明 滕国权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1-83,共3页
文章对低压易漏地层钻井液漏失机理及堵漏机理进行了探讨。对于低压易漏地层 ,安全钻井的关键是建造高质量的人工井壁 ,提高井壁的承压能力。根据地层物性规律 ,要求堵漏材料的尺寸范围较宽 ,有利于不同的颗粒尺寸的堵漏材料进行有机组... 文章对低压易漏地层钻井液漏失机理及堵漏机理进行了探讨。对于低压易漏地层 ,安全钻井的关键是建造高质量的人工井壁 ,提高井壁的承压能力。根据地层物性规律 ,要求堵漏材料的尺寸范围较宽 ,有利于不同的颗粒尺寸的堵漏材料进行有机组合 ,封堵不同喉径的孔隙和各种尺寸大小的裂缝 ,形成稳定的人工井壁。结合现场的实际应用 ,提出了低压易漏地层安全钻井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易漏地层 钻井 钻井液 承压能力 井壁 井漏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方法分析 被引量:36
8
作者 马彦彦 李国发 +3 位作者 张星宇 田纳新 祝文亮 翟桐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7-693,3,共7页
基于层位的层析反演和基于网格的层析反演是实际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的两种主要速度建模方法。根据歧口凹陷典型地质模型及其正演模拟的地震波场,对两种速度建模方法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层位的层析反演方法具有较高的稳... 基于层位的层析反演和基于网格的层析反演是实际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的两种主要速度建模方法。根据歧口凹陷典型地质模型及其正演模拟的地震波场,对两种速度建模方法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层位的层析反演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只能得到速度模型的低频分量;基于网格的层析反演方法可以获得速度场的高频分量,但受初始模型的影响较大,不容易收敛到实际速度模型。为此联合应用两种方法,即先利用基于层位的层析反演方法获得速度场的低频分量,再利用基于网格的层析反演方法获得速度场的高频分量,这样能够提高速度模型精度,改善叠前深度偏移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位层析 网格层析 速度模型 叠前深度偏移
下载PDF
页岩油注CO2动用机理 被引量:33
9
作者 赵清民 伦增珉 +2 位作者 章晓庆 郎东江 王海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33-1338,共6页
CO2由于良好的注入性及与原油的混相能力,可能是页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最有效的方法。与常规油藏不同,页岩储层裂缝及微纳米孔隙发育,CO2能否进入页岩微纳米孔隙并动用孔隙中的原油是利用CO2提高页岩油采收率的关键。因此,设计开展了页岩油... CO2由于良好的注入性及与原油的混相能力,可能是页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最有效的方法。与常规油藏不同,页岩储层裂缝及微纳米孔隙发育,CO2能否进入页岩微纳米孔隙并动用孔隙中的原油是利用CO2提高页岩油采收率的关键。因此,设计开展了页岩油注CO2实验,基于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了页岩微纳米孔隙中原油动用特征及动用机理,并研究了接触时间及接触次数对采出程度的影响。核磁共振T2谱及核磁成像结果表明注CO2可以有效动用页岩微纳孔隙中的原油,一次接触实验采收率为32. 63%。随着CO2与原油接触时间增加,在初始阶段采油速度高,然后采油速度逐渐变缓。CO2溶解扩散作用是动用页岩微纳孔隙原油的主控机理。研究成果证实注CO2可以有效提高页岩油藏采收率,为陆相页岩油有效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孔隙 裂缝 核磁共振 扩散 CO2 页岩油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黄骅地区叠合盆地演化与潜山油气聚集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杨池银 张一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12,共5页
渤海湾盆地黄骅地区经历了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盆地演化过程,发育多套烃源岩和多种储盖组合,已在中生界及上、下古生界的残留盆地中找到类型各异的潜山油气藏。印支—喜马拉雅期构造反转型演化模式有利于形成新生古储潜山油气藏;印支—喜... 渤海湾盆地黄骅地区经历了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盆地演化过程,发育多套烃源岩和多种储盖组合,已在中生界及上、下古生界的残留盆地中找到类型各异的潜山油气藏。印支—喜马拉雅期构造反转型演化模式有利于形成新生古储潜山油气藏;印支—喜马拉雅期叠坳型演化模式有利于形成古生古储潜山油气藏;燕山—喜马拉雅期结构反转型演化模式有利于形成新生中储潜山油藏。受多期构造活动的影响,已发现的奥陶系潜山油气藏均有多期成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地区 叠合盆地 演化模式 潜山 油气聚集
下载PDF
歧口凹陷构造-层序-沉积一体化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29
11
作者 吴永平 杨池银 +4 位作者 王华 任建业 焦养泉 陆永潮 黄传炎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1-460,共10页
通过大量地质、地化和物探资料的处理和分析,探讨了新生代歧口凹陷的构造演化、层序格架样式和沉积体系的时空配置。新生代歧口凹陷包括5个负向构造单元、5个正向构造单元,经历了两个构造演化阶段、四个构造活动幕;对歧口凹陷的古近系... 通过大量地质、地化和物探资料的处理和分析,探讨了新生代歧口凹陷的构造演化、层序格架样式和沉积体系的时空配置。新生代歧口凹陷包括5个负向构造单元、5个正向构造单元,经历了两个构造演化阶段、四个构造活动幕;对歧口凹陷的古近系及新近系进行了系统的层序地层研究,划分了4个二级层序和17个三级层序单元,并识别出断裂陡坡带、多级断阶带、断阶陡坡带以及挠曲坡折带等坡折带类型,建立了相应的层序发育模式和垂向演化模式;明确了歧口凹陷4大主物源体系(北部燕山物源、西部沧县物源、南部埕宁物源和东部沙垒田物源),并按三级层序单元重建了各个时期的沉积体系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层序地层格架 物源体系 沉积体系 歧口凹陷 古近系和新近系
下载PDF
凝析气藏物质平衡方程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25
12
作者 陈玉祥 马发明 +2 位作者 王霞 李敬松 蒋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4-106,共3页
在气藏储量计算中,物质平衡方法是用得最多、计算较为准确的一类方法,而凝析气藏是一种复杂的特殊油气藏,其物质平衡方程与常规气藏相比有较大差别。为此,文章从油气藏物质平衡基本原理出发,建立凝析气藏物质平衡方程,与常规油、气藏物... 在气藏储量计算中,物质平衡方法是用得最多、计算较为准确的一类方法,而凝析气藏是一种复杂的特殊油气藏,其物质平衡方程与常规气藏相比有较大差别。为此,文章从油气藏物质平衡基本原理出发,建立凝析气藏物质平衡方程,与常规油、气藏物质平衡计算方法相比,该新方法考虑了储层流体组分及相态变化特征,并引入凝析油体积系数概念,同时考虑干气与凝析油两相因素。而且采用了相关曲线法求解,从而大大提高了凝析气藏储量计算精度。以大港千米桥板深8井为例,利用其相态数据对该新方法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利用物质平衡方程计算新方法可以准确计算凝析气藏天然气和凝析油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物质平衡方程 凝析油 相态 油气藏 体积系数 储层 储量计算 变化特征 流体
下载PDF
板桥凹陷深层天然气气源对比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杨池银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7-52,共6页
板桥凹陷深层及奥陶系潜山均钻遇乙烷以上具异常重碳同位素的天然气。使用轻烃族组成、C7轻烃组成、环烷指数及苯、甲苯碳同位素证实 ,气源主要为板桥凹陷下第三系偏腐殖型烃源岩。进而从石炭—二叠系地层分布和二次成烃条件等方面 ,进... 板桥凹陷深层及奥陶系潜山均钻遇乙烷以上具异常重碳同位素的天然气。使用轻烃族组成、C7轻烃组成、环烷指数及苯、甲苯碳同位素证实 ,气源主要为板桥凹陷下第三系偏腐殖型烃源岩。进而从石炭—二叠系地层分布和二次成烃条件等方面 ,进一步否定了煤成气作为烃源的可能性。应用 δ13C2 与 δ13C2 -1相关关系图解判断 ,板桥凹陷异常重碳同位素天然气可以分为成熟阶段早期和中期腐殖型天然气、高成熟阶段早期腐殖型天然气和过成熟阶段天然气。根据天然气碳同位素特征 ,结合其它研究成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异常重碳同位素 腐殖型气 多阶复合成藏
下载PDF
大港油田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二次成烃 被引量:25
14
作者 周立宏 滑双君 +2 位作者 孙超囡 代昆 牟智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43-1051,共9页
大港油田上古生界煤系地层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分布面积近10 000 km^2。烃源岩包括煤层、碳质泥岩和泥岩3种类型,总厚度100~450 m,纵向上主要分布在太原组和山西组,本溪组少量发育。煤层有机质丰度高,85%以上属于好-极好烃源岩类型,而泥... 大港油田上古生界煤系地层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分布面积近10 000 km^2。烃源岩包括煤层、碳质泥岩和泥岩3种类型,总厚度100~450 m,纵向上主要分布在太原组和山西组,本溪组少量发育。煤层有机质丰度高,85%以上属于好-极好烃源岩类型,而泥岩丰度各地区之间差异较大。烃源岩显微组分构成中以镜质组含量占优势,50%以上,成熟阶段具有良好的生气条件,同时受成煤环境的影响,主要成煤中心的煤系地层也富含一定的富氢组分,在低熟-成熟阶段具有良好的生油能力。上古生界在地史演化中经历了多期构造活动的改造,煤系源岩也随之经历了两次生烃过程,其中二次生烃范围分布广,资源规模大,是潜山勘探的重要区域。按照构造演化分类,油田内发育4种埋藏史类型,即早埋晚抬型、早抬晚埋型、持续深埋型与稳定埋藏型。除早埋晚抬型之外,其他3类均具有二次生烃条件。经多年的勘探,在二次生烃范围内,相继在孔西"古生中储型"和乌马营潜山、埕海潜山、王官屯潜山"古生古储型"原生油气藏实现了潜山勘探的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生烃 煤系烃源岩 原生油气藏 大港油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塘沽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湖相白云岩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5
15
作者 王兵杰 蔡明俊 +4 位作者 林春明 张霞 程远忠 曲长伟 张妮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5-76,共12页
渤海湾盆地塘沽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早期为半封闭的湖湾沉积环境,底部发育一套白云岩储集层,其产出受区域内北东向古潜山基底断裂控制,沿古潜山两侧发育,分布面积较大,累计厚度可达100多米。系统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渤海湾盆地塘沽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早期为半封闭的湖湾沉积环境,底部发育一套白云岩储集层,其产出受区域内北东向古潜山基底断裂控制,沿古潜山两侧发育,分布面积较大,累计厚度可达100多米。系统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套白云岩常与泥岩互层产出,白云石主要为铁白云石和含铁白云石,普通显微镜下呈微晶状,扫描电镜下可见菱面体状晶型;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其形成于准同生期,是快速结晶的产物;碳氧同位素分析及稀土元素分析显示,这类微晶白云岩形成于较为封闭的高盐度蒸发环境中,具统一的流体来源和相同成因机理。基于上述研究成果,认为塘沽地区沙河街组三段微晶白云岩的形成主要经历了准同生期回流渗透作用和成岩期埋藏环境下类质同象交代作用两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白云岩 微晶白云岩 塘沽地区 渤海湾盆地 沙河街组
下载PDF
低渗稠油油藏热采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及水平井优化 被引量:22
16
作者 丁一萍 刘传喜 +3 位作者 凡玉梅 王强 董志刚 阚新东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9-492,共4页
以剖析低渗稠油油藏是否适合水平井热采方式开发为目的,探讨储层物性对热采效果影响的同时,重点对低渗稠油油藏热采的井型及热采水平井水平段长度展开优化研究。利用热采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建立了低渗中黏、高渗高黏、中渗高黏、高渗中黏... 以剖析低渗稠油油藏是否适合水平井热采方式开发为目的,探讨储层物性对热采效果影响的同时,重点对低渗稠油油藏热采的井型及热采水平井水平段长度展开优化研究。利用热采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建立了低渗中黏、高渗高黏、中渗高黏、高渗中黏等4种不同油藏类型的油藏均质模型,以热采周期生产油汽比和累计产油量完成特征指标对比。结果显示,低渗稠油油藏除渗透率外,其他条件都符合热采标准,并且综合因素流度对其影响效果更大。对于低渗中黏稠油油藏而言,水平井单井平均日产油量是普通直井的1.53倍,水平井开发效果更好。尤其是水平井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不会发生中高渗、高黏度稠油油藏的末端效应,水平井可以均匀注汽。低渗稠油油藏合理水平井应用长度在300~400 m效果最佳,得出最佳水平井应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稠油油藏 井型对比 末端效应 优化设计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南部煤系发育区煤成气形成条件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杨池银 于学敏 +3 位作者 刘岩 滑双君 姜文亚 邹磊落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32,共10页
近几年,在黄骅坳陷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发育区发现了多个"古生古储"型煤成气藏,表明黄骅坳陷煤成气勘探具有很大潜力。从黄骅坳陷的潜山类型、生气条件、储层特征、供储关系及保存条件等方面分析了煤系发育区煤成气的成藏条件... 近几年,在黄骅坳陷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发育区发现了多个"古生古储"型煤成气藏,表明黄骅坳陷煤成气勘探具有很大潜力。从黄骅坳陷的潜山类型、生气条件、储层特征、供储关系及保存条件等方面分析了煤系发育区煤成气的成藏条件,同时对典型气藏的天然气成因类型进行了分析。在成藏条件和区带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指出黄骅坳陷存在羊二庄—埕海潜山、孔店潜山、乌马营潜山、东光潜山和泊镇潜山5个煤成气勘探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古生界 石炭系—二叠系 碳酸盐岩 碎屑岩 煤成气
原文传递
地震属性的优化处理及储层厚度的定量解释 被引量:15
18
作者 周宗良 肖建玲 张枫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62-266,共5页
依据三维地震数据的评估、解释及三维地震数据体的地震属性提取,简要论述了地震属性参数的标准化处理、因子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优化处理方法.认为地震属性的提取要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地震属性相互之间存在程度不等的相关性;振幅、能量... 依据三维地震数据的评估、解释及三维地震数据体的地震属性提取,简要论述了地震属性参数的标准化处理、因子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优化处理方法.认为地震属性的提取要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地震属性相互之间存在程度不等的相关性;振幅、能量半时、瞬时频率、频带宽等属性与砂岩厚度的相关性较好;在解释厚度小于1/4波长(调谐厚度)时,薄互层反射波振幅与地层厚度近似成正比,可利用地震响应的差异,按调谐原理来估算地层的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储层 振幅 主成分分析 地震资料 地质模型
下载PDF
陆相致密油与页岩油藏特征差异性及勘探实践意义: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为例 被引量:23
19
作者 周立宏 陈长伟 +1 位作者 韩国猛 杨飞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55-571,共17页
陆相致密油和页岩油同属低孔低渗油气藏,二者具有很大相似性,常具有共生关系,然而其成藏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加区分极易误导油气勘探.利用系统取心、测井、录井和各类测试化验分析资料,综合分析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孔店组、沙河街组,... 陆相致密油和页岩油同属低孔低渗油气藏,二者具有很大相似性,常具有共生关系,然而其成藏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加区分极易误导油气勘探.利用系统取心、测井、录井和各类测试化验分析资料,综合分析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孔店组、沙河街组,梳理致密油和页岩油的成藏条件及其富集规律差异性,进一步探讨致密油与页岩油勘探选区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从岩性上看,致密油储层岩石类型多样,包括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致密火成岩等;页岩油气以细粒沉积为主,其矿物成分多样,岩性可细分为碳酸质页岩、长英质页岩、粘土质页岩、混合质页岩等.从物性上看,二者均为低孔低渗型储层,致密储层分先天致密和后天致密两类,主要发育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隙、裂缝等,多以微米级孔隙为主;页岩储层以先天致密为主,发育有机孔、粒间孔、页理缝、裂缝等,多以纳米级孔隙为主.从生烃运移过程来看,二者油气来源均与优质烃源岩密切相关,致密油岩层本身不生烃,原油依靠临近富有机质泥页岩干酪根生烃增压造成的源储压差,经历短距离运移与充注,源储压差高则充注程度高;页岩油本身即为生油岩,系已生成、尚未排出而滞留在页岩孔隙或裂缝之中的石油.从可压裂性上看,致密储层本身具有较好脆性,脆性条件不是致密油甜点的决定性因素,而页岩脆性因成分不同存在较大差异,是页岩油甜点评价的关键因素.从勘探选区来看,致密油优势储集相带、优质烃源岩及二者之间的匹配关系控制有利致密油富集区,"三明治"式最有利,源上源下次之;页岩油受成熟富有机质页岩及脆性岩相控制,强调在富含滞留烃中寻找具有较高脆性的页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页岩油 成藏特征 勘探选区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世界物探技术现状及中国石油物探技术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杜金虎 熊金良 +2 位作者 王喜双 王西文 王学军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4期1-8,共8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物探技术发展可归结为三大趋势:陆地装备已具备15万道带道能力,海上装备已具备26缆的能力,未来装备向百万道发展;采集技术向宽方位、高密度、宽带可控震源、双检电缆等技术发展;处理技术向叠前深度、逆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物探技术发展可归结为三大趋势:陆地装备已具备15万道带道能力,海上装备已具备26缆的能力,未来装备向百万道发展;采集技术向宽方位、高密度、宽带可控震源、双检电缆等技术发展;处理技术向叠前深度、逆时偏移,全波形反演等技术发展。"十一五"以来,中国石油坚持走技术发展之路,立足四大领域,持续开展技术攻关,物探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中国石油物探技术与国际大公司相比,在装备制造、计算机硬件能力、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在分析世界物探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石油各探区的勘探现状,就中国石油物探技术应用与未来发展作了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意见与建议,以期推动中国石油物探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 物探技术 中国石油 技术发展 分析和思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