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6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积型铝土矿的陆表淋滤成矿作用:兼论铝土矿床的成因分类 被引量:35
1
作者 杜远生 余文超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12-826,共15页
铝土矿是化学风化作用的细粒终极产物,与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密切相关。根据母岩的类别及作用过程,风化作用进一步分为铝硅酸盐岩强化学风化形成的红土化作用和碳酸盐岩强化学风化形成的钙红土化作用。在强烈的化学风化过程中,地表的原... 铝土矿是化学风化作用的细粒终极产物,与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密切相关。根据母岩的类别及作用过程,风化作用进一步分为铝硅酸盐岩强化学风化形成的红土化作用和碳酸盐岩强化学风化形成的钙红土化作用。在强烈的化学风化过程中,地表的原始沉积物(母岩)的原生矿物发生溶蚀、水解、水化、碳酸化、氧化,破坏原始的矿物结构,形成新的细粒矿物(主要是黏土质矿物)。在适合的地质条件下,持续的强烈化学风化作用会造成大部分活动的元素(如K、Na、Ca、Mg、Si)的流失与Al的残留富集从而形成铝土矿。现在观察到的沉积型铝土矿,虽然与古风化壳具有密切联系,但沉积型铝土矿多数是由沉积过程搬运到沉积盆地中所形成的强化学风化产物的沉积层,与古风化壳的残坡积层具有显著差别,只有少数工业价值不大(品位低、品质差)的残坡积相铝土矿。铝土矿含矿岩系的沉积环境与铝土矿(尤其是高品位、高品质的铝土矿)的成矿环境不尽相同。铝土矿主要形成于暴露于大气中的陆表环境(而非水下环境),由地下水淋滤作用形成(在渗流带由活动元素流失、Al等稳定元素残留富集而成)。本研究在铝土矿成矿作用分析等基础上,提出了以铝土矿沉积物等物源和沉积、成矿作用为依据的中国铝土矿床分类方案,包括原地或准原地残坡积物成因的红土型和喀斯特型,和异地物源沉积成因的沉积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表淋滤成矿 沉积型铝土矿 风化壳 铝土矿分类
下载PDF
东天山新元古代—古生代大地构造格架与演化新认识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国灿 张孟 +6 位作者 冯家龙 廖群安 张雄华 康磊 郭瑞禄 玄泽悠 韩凯宇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9年第5期798-819,共22页
基于基础地质调查获得的新资料,对涉及东天山新元古代—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格局存在争议或认识模糊的准噶尔-吐哈地块、北天山洋盆和康古尔洋盆的属性及相互时空关联进行了重新界定。提出准噶尔-吐哈地块为相对刚性的、深部为0.8~0.55G... 基于基础地质调查获得的新资料,对涉及东天山新元古代—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格局存在争议或认识模糊的准噶尔-吐哈地块、北天山洋盆和康古尔洋盆的属性及相互时空关联进行了重新界定。提出准噶尔-吐哈地块为相对刚性的、深部为0.8~0.55Ga新生地壳但表层存在>1.0Ga古老陆壳残片的具有大洋高原性质的统一块体,北界范围随着北部边缘的裂拚演化过程而随时间发生变化。基于对吐哈地块与中天山之间新发现的大草滩蛇绿岩以及其他蛇绿混杂岩带的系统梳理,提出古生代两阶段不同性质的洋盆演化模型。具有显著不同板块分隔意义的北天山洋盆主要出现于寒武—中泥盆世,代表长期分隔准噶尔-吐哈地块与中天山-塔里木板块的主大洋,而康古尔古洋盆是石炭纪—早二叠世早期叠加在已经缝合的北天山洋盆的古大陆边缘体系之上重新打开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有限小洋盆。结合近年来其他相关研究新成果,重新构建了东天山地区新元古代—古生代构造演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天山 新元古代-古生代 大地构造格架与演化 准噶尔-吐哈地块 北天山洋 康古尔洋
下载PDF
扬子陆块古-中元古代地质演化与Columbia超大陆重建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伟 卢桂梅 +1 位作者 黄思访 薛尔堃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52,I0003,共24页
扬子陆块在古-中元古代时期经历了较为强烈的岩浆-变质-沉积-成矿等地质事件,这些事件是理解该陆块陆壳演化和成矿效应内在联系及动力学的关键,也是探讨该陆块在Columbia超大陆中古地理重建的前提。本文以古-中元古代地质单元出露较为... 扬子陆块在古-中元古代时期经历了较为强烈的岩浆-变质-沉积-成矿等地质事件,这些事件是理解该陆块陆壳演化和成矿效应内在联系及动力学的关键,也是探讨该陆块在Columbia超大陆中古地理重建的前提。本文以古-中元古代地质单元出露较为完整的扬子西南缘为重点研究对象,在总结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扬子陆块古-中元古代时期地质事件进行剖析和讨论,明确了扬子陆块西南缘在古-中元古代时期经历了由Columbia超大陆初始裂解引起的陆内裂谷相关的沉积作用,岩浆侵位及矿产富集等地质过程。通过与全球陆块进行对比,发现相似的裂谷的相关沉积-岩浆-成矿事件在劳伦大陆西北部、澳大利亚北部及Siberian克拉通都有体现。本文认为扬子陆块在2. 4~2. 3 Ga通过增生拼贴到劳伦大陆Rae克拉通。在共同经历过Columbia超大陆聚合的峰期变质作用(2. 03~1. 81 Ga)之后,超大陆开始逐步裂解并形成大陆内部裂谷,最终在古元古代后期(~1. 66~1. 60 Ga)扬子陆块和Columbia超大陆主体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中元古代 扬子陆块 沉积-岩浆-成矿事件 陆内裂谷 Columiba超大陆
下载PDF
大冶大港河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来源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贺跃 胡艳华 +1 位作者 王秋潇 谢淑云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8-265,共8页
大冶铜绿山铜铁矿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金属矿山之一,近年来矿山周边环境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测试分析了大港河20件水系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磁化率和粒度等指标,运用平均富集因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 大冶铜绿山铜铁矿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金属矿山之一,近年来矿山周边环境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测试分析了大港河20件水系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磁化率和粒度等指标,运用平均富集因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特征及元素之间的共生组合规律,评价了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并分析了其可能来源,得到以下基本认识:(1)大港河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富集明显,平均富集倍数由大到小依次为:Fcu〉Fpb〉Fzn〉Fcd〉Fcr〉163^-(2)沉积物中cu等重金属的迁移与16~32μm的磁铁矿颗粒关系密切。据此初步分析,大港河沉积物中重金属可能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矿山活动以及自然风化成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来源分析 平均富集因子 主成分分析 大冶
下载PDF
利用数学形态学的遥感影像水系提取方法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辉 代侦勇 +1 位作者 张利华 蒋志勇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56-959,共4页
针对目前遥感水系提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的遥感影像水系提取方法。该方法在光谱模式识别提取水体信息的基础上,利用数学形态学方法将提取的水体结果进行断线连接、去噪及细化等处理,从而得到连续的水系。以Landsat E... 针对目前遥感水系提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的遥感影像水系提取方法。该方法在光谱模式识别提取水体信息的基础上,利用数学形态学方法将提取的水体结果进行断线连接、去噪及细化等处理,从而得到连续的水系。以Landsat ETM+影像为例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取连续、完整的水系;且提取的水系精度与现势性均优于国家测绘局发布的1∶25万数字线划图(DLG)水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 数学形态学 遥感 数字线划图
原文传递
基于SWAT模型和多源DEM数据的流域水系提取精度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马永明 张利华 +2 位作者 张康 朱志儒 吴宗凡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27-1537,共11页
流域水系是研究水文水资源、地貌演化和生态环境及水土治理等的基础数据,高精度的水系提取对流域研究十分重要。本文以空间分辨率均为30 m的AW3D30 DSM、SRTM1 DEM和ASTER GDEM2数字高程模型作为基本的地形数据,基于SWAT模型提取犟河流... 流域水系是研究水文水资源、地貌演化和生态环境及水土治理等的基础数据,高精度的水系提取对流域研究十分重要。本文以空间分辨率均为30 m的AW3D30 DSM、SRTM1 DEM和ASTER GDEM2数字高程模型作为基本的地形数据,基于SWAT模型提取犟河流域水系,通过河网"套合差"、水系相对误差、Google Map水文数据及蓝线河网对提取结果进行误差分析与综合评价,探讨河道剖面和地形特征对水系提取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集水面积阈值是决定河网水系提取精度的关键参数,阈值越大,提取的河网密度越小,反之提取的河网密度越大;②基于河网密度与集水阈值二阶导数的幂函数与直线相切的数学求值方法确定流域最佳集水面积阈值,能避免最佳集水阈值取值的主观性,提取的河网水系与实际河道相符;③AW3D30 DSM数据提取的流域河网水系与Google Map高分辨率影像的水系偏差最小,且AW3D30 DSM数据提取的水系与蓝线河网的河网"套合差"和水系相对误差值均最低,能真实反映中低山丘陵山区流域水系发育的疏密程度,吻合度最好;④多源DEM数据提取结果均显示为河床比降大和横剖面曲线为窄深式的"V"形河谷提取的水系精度高于河床比降小和横剖面曲线为"碟"形河谷的提取精度;⑤AW3D30 DSM数据的地形起伏和坡度标准差最大,有利于山区河网水系的提取。因此,基于SWAT模型和AW3D30 DSM数据提取的山区流域水系可最大限度反映流域水系的真实情况,精度最高,此方法和数据源可应用于中低山丘陵山区流域的水系提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SWAT模型 精度评价 集水面积阈值 河网 犟河流域
原文传递
太阳活动对年代际-亚轨道尺度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探讨 被引量:18
7
作者 黄春菊 田晓丽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55-1267,共13页
近年来有关太阳活动的研究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从冰芯、石笋、树轮以及湖相沉积物中提取的高分辨率古气候替代指标数据序列中都发现存在着年际-百年甚至千年尺度的变化周期,这些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周期信号与不同时间尺度的... 近年来有关太阳活动的研究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从冰芯、石笋、树轮以及湖相沉积物中提取的高分辨率古气候替代指标数据序列中都发现存在着年际-百年甚至千年尺度的变化周期,这些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周期信号与不同时间尺度的太阳活动周期的信号存在着某种关联性,但是其具体的物理驱动机制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本研究利用实际观测的和重建的太阳黑子数据序列以及反映不同季风和降水强度的美国加州白山山脉狐尾松(Pinus longaeva)树轮的碳同位素数据和南美洲巴西Pau d'Alho洞及中国贵州董哥洞石笋的氧同位素数据序列,通过频谱分析、小波变换的交叉谱和相干谱分析以及振幅调制等方法,发现石笋和树轮中记录的气候变化的周期信号与太阳活动的年际-千年尺度的周期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这些气候指标中记录的这些周期信号与太阳活动周期之间具有1/4个到3/4个周期的滞后,据此推断地球表层气候系统在年代际-千年尺度的变化受到了太阳活动周期的驱动。并且发现约88 a的周期是约11 a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振幅调制周期信号,而约500 a、1000 a和2000 a的气候变化信号是太阳活动周期约88 a和210 a振幅变化的调制周期信号,从而推断地球的气候不但受到像偏心率调控岁差周期这样的驱动机制,可能同时还受到约88 a周期调制约11 a太阳活动周期振幅的变化,以及约500 a调制约88 a周期振幅的变化,约1000 a和2000 a周期调制210 a周期振幅的变化等驱动。目前地球正处于88 a周期变化的振幅低值时期,未来几年地球可能存在着变冷的趋势,结合偏心率长周期的变化趋势,本研究为预测未来地球气候变化的短期和长期趋势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活动 周期信号 气候变化 驱动机制 振幅调制
原文传递
俯冲带地球深部碳循环作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勇胜 陈春飞 +1 位作者 何德涛 陈唯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82-2003,共22页
在地球深部和大气圈之间的碳循环(即深部碳循环)作用对于全球气候的长期和短期变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碳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从地球深部进入大气圈,但从地表返回地球深部的途径主要是板块俯冲作用.由于碳存在形式的多样性和碳酸... 在地球深部和大气圈之间的碳循环(即深部碳循环)作用对于全球气候的长期和短期变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碳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从地球深部进入大气圈,但从地表返回地球深部的途径主要是板块俯冲作用.由于碳存在形式的多样性和碳酸盐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俯冲带中碳及含碳矿物的物理化学行为会显著地影响俯冲带动力学、氧逸度结构以及壳-幔作用过程中其他元素的活化迁移.因此,俯冲带碳循环不仅是调节大气CO2浓度、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和维持地球宜居性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地幔物理化学性质和不均一性的关键因素.本文从俯冲带碳循环的观察和示踪、俯冲带碳的迁移与变化、俯冲带碳循环通量以及俯冲带碳循环的效应等四个方面对俯冲带碳循环的研究现状和需要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作用 碳循环 通量 碳酸盐 碳酸岩 壳幔作用 全球气候
原文传递
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地幔碳酸盐熔体交代作用与克拉通破坏 被引量:16
9
作者 宗克清 刘勇胜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2-752,共21页
华北克拉通东部在早白垩世经历了显著的破坏作用,不同性质熔/流体活动对岩石圈地幔的改造在克拉通破坏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碳酸盐熔体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地幔交代介质,可以对岩石圈地幔的物理化学性质产生显著影响,并在地幔橄... 华北克拉通东部在早白垩世经历了显著的破坏作用,不同性质熔/流体活动对岩石圈地幔的改造在克拉通破坏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碳酸盐熔体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地幔交代介质,可以对岩石圈地幔的物理化学性质产生显著影响,并在地幔橄榄岩的单斜辉石中留下独特的地球化学指纹(例如,高Ca/Al、低Ti/Eu比值等),为示踪地幔碳酸盐熔体交代作用提供了依据.文章系统总结了华北克拉通破坏最为显著的东部地区岩石圈地幔经历碳酸盐熔体交代作用的时空变化规律,揭示出三种不同类型的地幔碳酸盐熔体交代作用.第一类碳酸盐熔体交代作用形成的单斜辉石具有异常高的Ca/Al比值(15~70)和富集的Sr同位素组成(^(87)Sr/^(86)Sr=0.706~0.713);第二类碳酸盐熔体交代作用形成的单斜辉石具有相对较高的Ca/Al比值(5~18)和Sr同位素组成(^(87)Sr/^(86)Sr=0.703~0.706);第三类碳酸盐熔体交代作用形成的单斜辉石具有略微偏高的Ca/Al比值(5~9)和低Sr同位素组成(^(87)Sr/^(86)Sr=0.702~0.704).时间上,华北克拉通东部苏鲁造山带及其邻区晚三叠世之前深部石榴石相和浅部尖晶石相岩石圈地幔均经历了第一类碳酸盐熔体交代作用的强烈改造,这可能与携带碳酸盐岩的华南陆块向华北克拉通深俯冲过程中碳酸盐熔体-橄榄岩反应作用有关.第一类碳酸盐熔体交代作用可以显著弱化岩石圈地幔的强度,可能为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地幔的最终破坏提供了关键前提条件.华北克拉通破坏峰期之后(晚白垩世-新生代)火山岩捕获的古老岩石圈地幔残余(全部为尖晶石相方辉橄榄岩)只记录了第二类碳酸盐熔体交代作用的改造,表明那些经历了第一类碳酸盐熔体交代作用强烈改造的古老岩石圈地幔在克拉通破坏过程中并未保留下来,已经被完全改造.相比之下,火山岩中的二辉橄榄岩地幔包体代表了克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破坏 碳酸盐熔体交代作用 单斜辉石Ca/Al 岩石圈地幔
原文传递
贵州省某土法炼锌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仲根 冯新斌 +4 位作者 闭向阳 孙广义 崔丽峰 王建旭 刘涛泽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7-901,共5页
对贵州省赫章县新官寨土法炼锌点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以了解土法炼锌活动停止以后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当地农业土壤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Pb 337、Zn 648、Cd 9.0、Hg 0.44、Cu 121和As 17 mg.kg-1,分... 对贵州省赫章县新官寨土法炼锌点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以了解土法炼锌活动停止以后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当地农业土壤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Pb 337、Zn 648、Cd 9.0、Hg 0.44、Cu 121和As 17 mg.kg-1,分别是贵州省农业土壤背景值的7.5、7.9、26.4、2.2、4.7和0.8倍。单项污染指数显示,土壤Cd的污染最重,依次为Zn、Pb、As、Hg和Cu。综合污染指数揭示,该土法炼锌点4 km范围内的表层农业土壤严重污染。土壤中的污染物主要累积于表层30 cm内,30 cm以下浓度较低。土壤Zn和Cd具有较高的活性和迁移性,峰值已向下迁移15~2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法炼锌 重金属 土壤污染 污染评价
原文传递
海洋生物碳泵的地质演化:微生物的碳汇作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谢树成 焦念志 +2 位作者 罗根明 李东东 汪品先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715-1726,共12页
包括生物泵(biological pump,BP)和微型生物碳泵(microbial carbon pump,MCP)在内的海洋生物碳泵,是海洋生态系统通过碳循环调节地球环境变化的关键途径之一,对宜居地球起到增氧、减碳和降温等方面的作用.总体上,人们对地质时期海洋生... 包括生物泵(biological pump,BP)和微型生物碳泵(microbial carbon pump,MCP)在内的海洋生物碳泵,是海洋生态系统通过碳循环调节地球环境变化的关键途径之一,对宜居地球起到增氧、减碳和降温等方面的作用.总体上,人们对地质时期海洋生物碳泵了解得很少,基本是粗线条的框架性认识.生物经历了从原核生物到藻类再到多细胞动物的演化,生态系统也经历了从扁平到立体的大革新.生物圈的这些变化导致海洋生物碳泵出现阶段性的演化.总体缺氧的太古宙海洋主要以单细胞微生物为主,合成有机质的微生物个体很难沉降,但能够在海洋里形成大量的惰性溶解有机碳(recalcitrant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RDOC),MCP的贡献比较大,而BP相对较弱.藻类在元古宙起源而加入了生物碳泵,因细胞变大而增强了BP的作用,但MCP的作用也大,在晚新元古代形成大型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库.在整体氧化的显生宙海洋,多细胞动物虽不能固碳但却加强了BP作用.生物的这些演化导致BP的效率不断提高,使得海洋对碳循环的缓冲作用逐渐加强.然而,最近的数值模型模拟结果却指出,地质历史时期海洋DOC库的大小总体比较稳定,受地质事件的影响比较有限.这些矛盾的认识正说明了人们对海洋生物碳泵地质演化的认识还有待于深入.特别是,古代海洋大型DOC库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气候环境的关系、大冰期和极端温暖期海洋生物碳泵的特点及其对古气候的贡献、地质时期海洋DOC与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的相对比例变化规律及其受控因素、微生物通过沉淀碳酸盐对碳汇的长期影响等难题都有待深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微生物 细菌 藻类 初级生产力 宜居地球 地球生物学
原文传递
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枸杞岛近岸海域褐菖鲉的食性 被引量:14
12
作者 薛彬 蒋日进 +3 位作者 王凯 梁君 徐开达 李振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15-1423,共9页
为获知褐菖鲉的食性,本研究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不同季节和发育阶段褐菖鲉的摄食习性,并评估了浮游动物、端足类、虾蟹类和小型鱼类等饵料生物对褐菖鲉的营养贡献。结果显示,枸杞岛近岸海域4个季节褐菖鲉的δ^(13)C值为–18.... 为获知褐菖鲉的食性,本研究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不同季节和发育阶段褐菖鲉的摄食习性,并评估了浮游动物、端足类、虾蟹类和小型鱼类等饵料生物对褐菖鲉的营养贡献。结果显示,枸杞岛近岸海域4个季节褐菖鲉的δ^(13)C值为–18.2‰~–14.7‰,平均值为–15.6‰;δ^(15)N值为3.3‰~9.9‰,平均值为7.9‰;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褐菖鲉的δ^(13)C值和δ^(15)N值在不同季节之间差异都不显著,说明不同季节之间褐菖鲉的食性差异不大。对褐菖鲉全长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其δ^(13)C值和δ^(15)N值随全长变化都极显著,表明不同发育阶段褐菖鲉的食性差异极显著。聚类分析将不同全长的褐菖鲉分为3组,其中0~19 mm为一组,20~79和80~109 mm为一组,110~199 mm为一组,ANOSIM分析3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褐菖鲉的δ^(13)C值与虾蟹类和鱼类等饵料类群δ^(13)C值较接近,应用Iso Source软件分析饵料类群的营养贡献时发现,麦秆虫对褐菖鲉的的营养贡献均值最大,为22.3%,鱼类、虾蟹类等饵料类群的营养贡献均值都超过了12%。枸杞岛近岸海域褐菖鲉的平均营养级为3.18,属于低级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麦秆虫、鱼类和虾蟹类,是底栖动物食性,而非浮游动物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菖鲉 稳定同位素 食性 营养级
下载PDF
湘南—桂东北地区寒武—奥陶纪沉积岩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雄 曾佐勋 +6 位作者 刘伟 潘黎黎 杨宝忠 刘建雄 魏运许 贺赤诚 李绍凡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3-173,共21页
本文利用LA-ICP-MS分析技术,对湘南—桂东北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沉积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有效年龄数据239组,年龄值变化范围较大(3146-474 Ma),主要集中分布于2633-2473 Ma(峰值2500Ma),1880-1521 Ma(峰值1650 Ma... 本文利用LA-ICP-MS分析技术,对湘南—桂东北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沉积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有效年龄数据239组,年龄值变化范围较大(3146-474 Ma),主要集中分布于2633-2473 Ma(峰值2500Ma),1880-1521 Ma(峰值1650 Ma),1146-911 Ma(峰值970 Ma),896-720 Ma(峰值800 Ma)和682-474 Ma(峰值520 Ma)5个时间段。4件样品均记录了古太古代—中太古代年龄信息,同时以1146-911 Ma和896-720 Ma两个时间段年龄最集中,反映全球Grenville造山事件和全球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对研究区影响显著。此外,本次还获得大量泛非期(520 Ma左右)锆石年龄,认为全球泛非事件对华夏地块及其邻区影响显著,反映华夏地块与冈瓦纳大陆可能有一定亲缘性。结合前人资料,认为研究区位于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块西南段碰撞拼合带,研究区地层同时接受两地块物质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华夏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U-Th-Pb同位素 华夏地块 扬子地块 湘南—桂东北
下载PDF
地幔的窗口:金刚石 被引量:12
14
作者 路凤香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1-165,共5页
从经济价值而言,金刚石是最昂贵的宝石饰品;从科学意义而言,它还是直接可以提供地幔的物理状态与化学组成的窗口。笔者简要介绍了金刚石在自然界的产状、形成条件、不纯净组分、各类包裹体的特征以及成因模型。金刚石最主要的寄主岩为... 从经济价值而言,金刚石是最昂贵的宝石饰品;从科学意义而言,它还是直接可以提供地幔的物理状态与化学组成的窗口。笔者简要介绍了金刚石在自然界的产状、形成条件、不纯净组分、各类包裹体的特征以及成因模型。金刚石最主要的寄主岩为地幔橄榄岩和榴辉岩。金刚石中的同生包裹体可以为其形成时的寄主岩组成、温压条件、在地幔中的存留年龄提供重要的依据。近20多年来在金刚石中发现了深达下地幔的超深矿物包裹体,它又成为了认识全部地幔物质组成的唯一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地幔 过渡带 固体包裹体 超深包裹体
下载PDF
华南成冰纪“大塘坡式”锰矿沉积成矿作用与重大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12
15
作者 余文超 杜远生 +8 位作者 周琦 王萍 齐靓 徐源 靳松 潘文 袁良军 谢小峰 杨炳南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55-871,共17页
华南地区成冰系大塘坡组锰矿近年来在找矿勘探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由于该套锰矿在时空分布及成矿背景上的特殊性,长期以来都受到研究者关注,累积了大量研究成果。在系统性总结大塘坡组锰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元古代全球大... 华南地区成冰系大塘坡组锰矿近年来在找矿勘探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由于该套锰矿在时空分布及成矿背景上的特殊性,长期以来都受到研究者关注,累积了大量研究成果。在系统性总结大塘坡组锰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元古代全球大地构造、古气候演变、古海洋环境变化及微生物演化等重大地质事件的最新研究进展,综合分析了华南成冰纪大规模锰沉积成矿作用与这些重大地质事件之间的联系。从新元古代中期开始,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广泛分布的裂谷盆地系统,以中国南方南华盆地为代表的成锰盆地即是在裂谷盆地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裂谷盆地系统为锰矿沉积提供了必须的容矿空间,决定了其展布规律,并且盆地底部的热液系统为锰质输入盆地提供了必要途径。新元古代冰期(“雪球地球”)事件中覆盖全球的冰川系统切断或阻碍了地球各子圈层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可能导致冰期海洋缺氧状态的广泛出现。而冰期—间冰期的古气候变化使冰盖消失,海—气循环与海水圈层循环重新启动,随之而来的是古海水氧化还原条件的改变。针对南华盆地而言,表层海水的氧化及可能存在的含氧底流为锰矿沉淀提供了所需的氧化环境。此外,新近的证据表明间冰期微生物复苏背景下的锰微生物成矿作用可能是锰矿形成的重要机制。以上这些重大地质事件之间具有复杂的相互联系,同时它们也为“大塘坡式”锰矿沉积成矿作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成矿控制条件。因此,华南成冰纪“大塘坡式”锰矿沉积成矿作用与新元古代重大地质事件间存在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锰矿 新元古代 南华盆地 雪球地球
下载PDF
大陆造山过程的多期演化:以西大别为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吴元保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815-1825,共11页
大陆碰撞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是汇聚板块边缘的重要特征,其形成和演化大多经历了复杂的过程.以西大别为例,利用锆石成因矿物学、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特点等,结合区域地质情况,对造山带的多期演化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制约.结果得到,浒湾... 大陆碰撞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是汇聚板块边缘的重要特征,其形成和演化大多经历了复杂的过程.以西大别为例,利用锆石成因矿物学、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特点等,结合区域地质情况,对造山带的多期演化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制约.结果得到,浒湾地区洋壳的形成时间约为400~430Ma,稍晚于北秦岭与华北的碰撞时间,可能是碰撞后扬子板块北缘伸展作用形成的边缘盆地.浒湾地区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峰期发生在约310Ma的石炭纪,浒湾地区洋壳初始抬升时间约为270Ma.新县和红安地区榴辉岩的原岩时代和性质与大别-苏鲁其他地体一致,超高压变质作用也发生在中三叠纪,并经历了多阶段的抬升作用过程,应该是大别-苏鲁造山带的西延部分.因此,秦岭-大别-苏鲁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多阶段复合型造山带,其聚合过程可能持续了200Ma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碰撞造山带 古特提斯洋 榴辉岩相变质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石炭纪 三叠纪
原文传递
西北断陷盆地覆盖区填图方法探索——新疆巴里坤盆地填图实践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国灿 赵璇 +4 位作者 陈超 陈越 季军良 王岸 曹凯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09-821,共13页
西部断陷盆地覆盖区覆盖层与基岩面地质结构及盆山关系是当今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需解决的重点与难点。基于新疆巴里坤山间断陷盆地覆盖区地质填图试点实践,梳理出断陷盆地区地质填图的基本内容和填图目标;强调覆盖区地质调查必须针... 西部断陷盆地覆盖区覆盖层与基岩面地质结构及盆山关系是当今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需解决的重点与难点。基于新疆巴里坤山间断陷盆地覆盖区地质填图试点实践,梳理出断陷盆地区地质填图的基本内容和填图目标;强调覆盖区地质调查必须针对需解决的关键地质问题,贯彻地表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探测—钻孔验证相结合的基本工作思路;确定出普适性的填图技术路线和围绕填图目标及基本内容的针对性填图方法组合;最后以巴里坤断陷盆地填图为例,从调研目标的确定到物探工作及方法组合优选和钻探布设,系统介绍了巴里坤断陷盆地覆盖区地质填图的方法体系,并最终落实到地质填图成果的体现,成为西部断陷盆地覆盖区地质填图的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断陷盆地覆盖区 填图目标 填图技术方法 基岩面地质结构 覆盖层地质结构 巴里坤盆地
下载PDF
贵州震旦系陡山沱组磷块岩成磷作用及与新元古代末期氧化事件(NOE)的耦合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亚冠 杜远生 +2 位作者 刘建中 王泽鹏 邓超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3-912,共20页
新元古代末期历经“雪球地球”和大气、海洋增氧事件后,发生了全球性成磷事件,贵州省震旦系陡山沱组大规模磷矿床沉积是本次成磷事件的典型代表。然而现阶段对贵州陡山沱组磷块岩成磷作用机制研究存在诸多争议,成磷事件与同期古海洋环... 新元古代末期历经“雪球地球”和大气、海洋增氧事件后,发生了全球性成磷事件,贵州省震旦系陡山沱组大规模磷矿床沉积是本次成磷事件的典型代表。然而现阶段对贵州陡山沱组磷块岩成磷作用机制研究存在诸多争议,成磷事件与同期古海洋环境转变之间的关联研究也较为薄弱。作者以贵州省瓮安、遵义和丹寨地区陡山沱组原生磷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的沉积学、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陡山沱早期成磷作用被限制在浅水海岸,瓮安地区A矿层球粒磷块岩中大量的含铁自生矿物黄铁矿、海绿石以及无Ce负异常指示的贫氧沉积水体环境均表明,Fe-氧化还原泵成磷模式在富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陡山沱晚期磷块岩分布扩散至较深水陆棚—斜坡沉积相区,磷块岩与富有机质岩层共生,矿物晶体形态特征与矿石内富含的大量生物化石均表明,有机质沉降聚磷作用和生物成磷作用促使磷块岩大量沉积,较明显的Ce负异常值也指示了海水氧气含量的提升。成磷作用模式的转变和磷块岩分布的扩展是对海洋增氧事件的沉积响应,同时造成的多细胞动物演化也影响了深部水体的氧化还原状态,进而反映了贵州省陡山沱组磷块岩大规模沉积与新元古代末期氧化事件(NOE)密切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旦纪 陡山沱组 磷块岩 成磷作用 新元古代末期氧化事件
下载PDF
基于不同振动模式的超声辅助拉深精密成形工艺 被引量:9
19
作者 韩光超 刘军 +4 位作者 温晓宁 徐林红 刘富初 孙明 刘初见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8-123,共6页
针对304不锈钢圆筒件的超声振动辅助拉深成形,分别采用工件超声振动和压头超声振动两种超声振动模式进行对比拉深试验研究,分析两种超声振动模式对拉深成形过程中最大拉深成形力、成形起皱和拉深破裂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工件超声... 针对304不锈钢圆筒件的超声振动辅助拉深成形,分别采用工件超声振动和压头超声振动两种超声振动模式进行对比拉深试验研究,分析两种超声振动模式对拉深成形过程中最大拉深成形力、成形起皱和拉深破裂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工件超声振动和压头超声振动均可有效降低拉深成形过程中的最大成形力,并改善筒形件的起皱情况,且随着超声振幅的增大,改善效果更加明显。由于两种超声振动模式中对不锈钢板料施加超声振动的作用区域存在差异性,以及由于横向超声振动振幅的影响,使得工件超声振动更有利于降低最大成形力,而压头超声振动在改善板料起皱方面的效果更好。另外,随着超声振幅的增大,板料的超声硬化效应更加明显,压头超声振动更容易产生拉深破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深成形 工件超声振动 压头超声振动 起皱 破裂 304不锈钢
原文传递
从地学角度谈长江中游防洪 被引量:9
20
作者 殷鸿福 李长安 《科技导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地学 长江中游 防洪 减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