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突变P53功能研究新进展与个性化的肿瘤治疗新策略 被引量:23
1
作者 陆思千 贾舒婷 罗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9-548,共10页
p53是迄今为止研究最多的一种抑癌蛋白,最新研究仍在不断地揭示p53在调控机体代谢、生殖方面的新功能。同时,也揭示了不同p53突变蛋白的获得性新功能在肿瘤发生中的促进作用。这些研究对于了解p53突变的个性化新功能,寻找再激活野生型p... p53是迄今为止研究最多的一种抑癌蛋白,最新研究仍在不断地揭示p53在调控机体代谢、生殖方面的新功能。同时,也揭示了不同p53突变蛋白的获得性新功能在肿瘤发生中的促进作用。这些研究对于了解p53突变的个性化新功能,寻找再激活野生型p53,校正突变p53的新途径奠定了基础,不同突变p53蛋白的个性化治疗将是未来肿瘤治疗的热点。文章综述了已发现的一些突变p53的获得性新功能,及针对不同的p53功能缺陷进行的p53蛋白功能再激活的策略:通过小分子或多肽再激活肿瘤细胞中的p53突变蛋白的野生型功能;通过重组的腺病毒在肿瘤细胞中表达野生型p53蛋白;通过抑制MDM2与p53的相互作用稳定野生型p53蛋白。对p53不同位点突变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更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寻求更有效的肿瘤治疗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癌蛋白 p53突变 个性化治疗 p53蛋白功能再激活 肿瘤治疗
下载PDF
江苏省胃癌高发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6
2
作者 徐肇敏 李运红 +3 位作者 王亚东 陈家范 王宁 张志宏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36-238,共3页
目的研究江苏省胃癌高发区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其毒力因子与胃癌、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链免疫吸附测定(ELISA)、免疫印迹及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等方法,分析了50例胃癌及50... 目的研究江苏省胃癌高发区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其毒力因子与胃癌、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链免疫吸附测定(ELISA)、免疫印迹及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等方法,分析了50例胃癌及50例配对胃炎患者的Hp感染、Hp的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细胞毒素(VacA)情况及胃粘膜p53基因第5~8外显子的突变。结果胃癌组中Hp阳性率及Cag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胃炎组,p53基因突变与Hp感染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而与CagA、VacA的表达无关。结论Hp(尤其是CagA阳性菌株)感染能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在Hp致癌过程中p53等基因突变可能起了关键的作用,研究结果为根治Hp以预防胃癌发生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 CAGA 空泡细胞病毒 p53突变
原文传递
靶向突变型p53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丁笠 张新跃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7-63,共7页
肿瘤抑制基因p53的突变是细胞癌变中最为常见的基因变化。突变后的p53不仅失去对肿瘤发生的监控作用,而且会获得“致癌性功能增强效应”,激活相关促癌信号通路,加速推动肿瘤的进展过程。p53在肿瘤中的高频率突变推动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的... 肿瘤抑制基因p53的突变是细胞癌变中最为常见的基因变化。突变后的p53不仅失去对肿瘤发生的监控作用,而且会获得“致癌性功能增强效应”,激活相关促癌信号通路,加速推动肿瘤的进展过程。p53在肿瘤中的高频率突变推动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的实施,以开发针对p53突变的肿瘤靶向策略。近期研究证实,多种小分子化合物和多肽类药物能通过诱变p53突变体的空间构象和折叠方式以恢复其野生型活性,或通过促进p53突变蛋白的降解抑制其致癌活性,最终抑制肿瘤生长。鉴于目前多种该类药物接近或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综述靶向突变型p53的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以揭示针对p53突变的肿瘤靶向策略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突变 致癌性功能增强效应 野生型活性恢复 突变蛋白降解 肿瘤靶向策略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中p53表达与外显子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毛晓韵 刘崇 +5 位作者 王欢 郑华川 魏晶 姚凡 房月 金锋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284-289,共6页
目的:肿瘤抑制基因p53异常是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常见事件,而其与包括普通型增生(usualductal hyperplasia,UDH)、不典型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及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situ,DCIS)的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 目的:肿瘤抑制基因p53异常是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常见事件,而其与包括普通型增生(usualductal hyperplasia,UDH)、不典型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及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situ,DCIS)的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关系不明。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p53外显子突变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情况,以期了解p53突变及蛋白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结合测序研究140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p53外显子5-8的突变情况。用免疫组化研究240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经过HRM分析,共17例患者DNA熔解曲线与野生型标准品熔解曲线大于阈值结合测序分析结果发现,其中16例出现p53外显子突变。p53在UDH、ADH及DCIS中的突变率为0.0%(0/40),12.7%(8/63)和21.6%(8/37),三者间差异显著(P<0.05)。40例UDH中未出现突变型p53蛋白阳性表达,在14.6%(19/130)的ADH出现阳性表达,在31.4%(22/70)的DCIS中出现阳性表达,三者间差异显著(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示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与p53外显子突变呈正相关(r=0.792,P<0.01)。结论:p53外显子突变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发生于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ADH与DCIS,其可能为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早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p53突变 高分辨率熔解 p53表达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结肠肿瘤cFLIP基因表达与p53突变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周晓东 于皆平 +2 位作者 冉宗学 罗和生 余保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536-539,共4页
目的:检测 cFIP_(short/long)在结肠肿瘤和癌旁组织的表达状况及其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初步探讨cFLIp在结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p53对其调控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nLIP在45例结肠腺癌、癌旁组织和42例结肠腺瘤组织中... 目的:检测 cFIP_(short/long)在结肠肿瘤和癌旁组织的表达状况及其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初步探讨cFLIp在结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p53对其调控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nLIP在45例结肠腺癌、癌旁组织和42例结肠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同时对以上45例结肠腺癌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突变p53的表达状况。 cFLIP_(short/long)在结肠腺癌、癌旁组织和腺瘤中的表达差异采用多个样本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Nemenyi法),cFLIP_(short/long)和突变p53的表达关系采用t检验分析。 结果:cFLIP_(short/long)在结肠腺癌、癌旁组织和腺瘤中都有阳性表达,其染色记分均数分别为3.28±0.37、1.25±0.64和1.13±0.64。结肠腺癌组织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3.28±0.37 vs 1.25±0.64,p<0.01)和腺瘤组织(3.28±0.37 vs 1.13±0.64,P<0.01)。60%结肠腺癌突变型p53呈阳性表达,cFLIP_(short/long)在突变型p53阳性组结肠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突变型p53阴性组(3.74±0.35 vs 2.58±0.59,P<0.01)。 结论:cFLIP_(short/long)特异性高表达于结肠腺癌组织且在结肠肿瘤转化过程中是一较晚期事件,可能与肿瘤的进展有关。P53突变可使结肠腺癌cFLIP_(short/long)表达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cFLIp基因 表达 p53突变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及p53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玛利亚 鹿欣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7年第1期63-65,共3页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世界上每年约500000女性发病,而75%-80%在发展中国家,居世界第一位,目前其死亡率仍居世界首位,每年约300000妇女死于此病,严重危害着女性的生命与健康,其发生、发展及预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乳头状瘤病...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世界上每年约500000女性发病,而75%-80%在发展中国家,居世界第一位,目前其死亡率仍居世界首位,每年约300000妇女死于此病,严重危害着女性的生命与健康,其发生、发展及预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致病原因,其中以高危型HPV16及18型最常见。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在许多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但研究发现宫颈癌中p53功能的缺失却少见。该文将综述人乳头状瘤病毒、p53和宫颈癌预后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 p53突变 杂合性丢失 预后
下载PDF
复发性和多结节肝癌细胞克隆来源P53基因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一 丛文铭 +3 位作者 张秀忠 李全华 陈汉 吴孟超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1997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复发性和多结节肝癌细胞P53基因突变类型,判断其细胞来源。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结合PCR产物测序,同时检测肝癌P53蛋白表达。结果:16例复发性肝癌中,9例计14个瘤体有P53基因突变,其中6例(38%)P53突变类型不同,属多中... 目的:分析复发性和多结节肝癌细胞P53基因突变类型,判断其细胞来源。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结合PCR产物测序,同时检测肝癌P53蛋白表达。结果:16例复发性肝癌中,9例计14个瘤体有P53基因突变,其中6例(38%)P53突变类型不同,属多中心来源,有3例(13%)P53突变类型相同,为单中心来源;有7例(43%)未发现P53基因突变,作者认为这些病例主要为单中心来源。在4例多结节型肝癌某同一患者的多个瘤体中发现P53具有不同突变类型。结论:肝癌复发具有多中心来源,应加强患者术后综合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 复发性 p53基因突变 肝癌细胞 p53突变 瘤体 患者 多中心 来源 p53蛋白表达
下载PDF
膀胱癌中p53突变及Bcl-2、PCNA表达与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被引量:5
8
作者 朱朝辉 邢诗安 +2 位作者 程平 曾甫清 鲁功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2-585,共4页
目的 探讨膀胱癌中p5 3突变和Bcl 2、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与细胞增殖、凋亡和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SABC免疫组化检测 6 2例膀胱癌标本Bcl 2、p5 3和PCNA的表达。计算肿瘤细胞中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即增殖指数 (PI)。T... 目的 探讨膀胱癌中p5 3突变和Bcl 2、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与细胞增殖、凋亡和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SABC免疫组化检测 6 2例膀胱癌标本Bcl 2、p5 3和PCNA的表达。计算肿瘤细胞中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即增殖指数 (PI)。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计算肿瘤细胞中凋亡细胞的百分比即凋亡指数 (AI)。结果  6 2例膀胱癌中 ,5 0例 (80 6 % )发生 p5 3突变 ,其中G3 级的突变率为 91 3% ,较G1级 (72 7% )和G2 级(78 5 % )更多见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T2 期 p5 3突变率 (95 7% )较Ta 1期 (71 8% )高 (P <0 0 1)。14例 (2 2 5 % )发现有Bcl 2表达 ,Bcl 2表达阳性率在G3 级中明显高于G1和G2 级 (P <0 0 5 ) ,但与分期无相关性(P >0 0 5 )。Bcl 2表达与p5 3突变无关。PI为 17 3%~ 4 1 8% (平均为 2 2 4 % ) ,AI为 1 9%~ 3 5 % (平均为2 9% ) ,PI与肿瘤分级、分期相关 ,AI与肿瘤的分级明显相关。结论 p5 3突变与浸润性行为呈正相关。在膀胱癌中 p5 3和PCNA过表达可提示预后。随着肿瘤的进展 ,肿瘤细胞过度增殖可能伴有频繁的凋亡 ,但增殖指数的增加明显强于凋亡指数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突变 膀胱癌 pCNA BCL-2表达 凋亡细胞 肿瘤 增殖 细胞 pI 标本
下载PDF
p53野生型与突变型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任爱民 侯英勇 +1 位作者 许华 屠蕊沁 《中国临床医学》 2009年第2期247-248,251,共3页
目的:探讨p53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上皮性卵巢癌病例105例,按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将其分为p53野生型组和突变型组,比较两组发病年龄、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类和... 目的:探讨p53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上皮性卵巢癌病例105例,按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将其分为p53野生型组和突变型组,比较两组发病年龄、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类和分化程度等特征。结果:p53野生型组和突变型组卵巢肿块平均长径分别为13.2±7.8cm与8.5±5.4cm,前者显著大于后者(P<0.01)。p53野生型组I期患者占60.0%,p53突变型组晚期患者占64.3%。野生型组卵巢浆液性癌、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的比例相似,都在25%左右;而p53突变型组高达67.1%的病理类型为浆液性癌。两组患者的肿瘤分期和病理类型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年龄、肿瘤累及双侧的比率以及组织学分级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p53基因的突变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但是它在不同病理类型的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突变 上皮性卵巢癌
下载PDF
老年子宫内膜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10
作者 韩芸芸 刘晓红 陈玥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603-606,共4页
目的调查老年子宫内膜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158例老年子宫内膜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共性模块(FACT-G)第4版的... 目的调查老年子宫内膜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158例老年子宫内膜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共性模块(FACT-G)第4版的子宫内膜癌模块评估生活质量,根据FACT-G评分将158例患者分为生活质量良好组(FACT-G评分≥平均分,82例)与生活质量不良组(FACT-G评分<平均分,76例),收集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化疗方案等资料。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子宫内膜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158例患者FACT-G评分的平均分为(79.68±10.85)分。生活质量不良组癌灶p53突变率、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抑郁、焦虑、癌症复发恐惧发生率均高于生活质量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癌灶p53突变(OR=2.670,95%CI 1.343~5.309)、3~4级不良反应(OR=4.646,95%CI 2.734~7.896)、抑郁(OR=2.612,95%CI 1.315~5.186)、焦虑(OR=3.284,95%CI 1.787~6.036)及癌症复发恐惧(OR=3.442,95%CI 1.892~6.262)均为老年子宫内膜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癌灶分子分型、重度不良反应及抑郁、焦虑、癌症复发恐惧的负性情绪是造成老年子宫内膜癌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临床可以此制定针对性生理及心理干预措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子宫内膜癌 化疗 手术切除 生活质量 p53突变
下载PDF
CP-31398对胆囊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影响及机制
11
作者 孙学娣 曹圣芹 +2 位作者 李重阳 刘敬华 何强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5期364-368,共5页
目的:研究CP-31398对表达突变型p53GBC-SD和表达野生型p53NOZ胆囊癌细胞株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突变型p53GBC-SD中加入药物CP-31398为CP-31398组,未加药组为对照组;野生型p53NOZ中加入药物CP-31398为CP-31398组,未加药组为对照组。利... 目的:研究CP-31398对表达突变型p53GBC-SD和表达野生型p53NOZ胆囊癌细胞株增殖和转移的影响。方法:突变型p53GBC-SD中加入药物CP-31398为CP-31398组,未加药组为对照组;野生型p53NOZ中加入药物CP-31398为CP-31398组,未加药组为对照组。利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CP-31398对野生型及突变型p53胆囊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P-31398对胆囊癌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CP-31398对胆囊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CP-31398对p53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并对相关机制进行探讨。结果:在突变型p53GBC-SD细胞中,CCK8细胞增殖实验显示CP-31398组较对照组胆囊癌细胞的增殖速度减慢(P<0.01);周期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P-31398组的细胞处在S期的细胞比例上升,处在G0、G1期的细胞比例下降,所以细胞在S期被阻断(P<0.001);凋亡实验显示对照组的凋亡率明显低于CP-31398组(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对照组穿过小室的细胞数目高于CP-31398组;Western blot实验说明CP-31398组p53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在表达野生型p53NOZ细胞中,CCK8细胞增殖实验显示CP-31398组较对照组胆囊癌细胞的增殖速度减慢(P<0.001);周期实验显示处在G2、M期的细胞比例明显上升,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下降,细胞被阻滞于G2、M期(P<0.001);凋亡实验显示对照组的凋亡率是(14.04±3.08)%,CP-31398组的凋亡率是(34.55±3.30)%(P<0.01);Transwell实验显示,对照组穿过小室的细胞数目高于CP-31398组;Western blot实验显示CP-31398组p53蛋白表达量增加(P<0.01)。结论:CP-31398有效抑制胆囊癌细胞的增殖及转移,并且不依赖p53的突变,且CP-31398对表达野生型p53的NOZ胆囊癌细胞株作用效果较好,可以作为胆囊癌药物治疗的一个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p53突变 Cp-31398 细胞增殖 肿瘤转移
下载PDF
朊蛋白与p53突变在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预后意义
12
作者 于博 王攀 +3 位作者 吴郁 梁华茂 田婵 郭红燕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10期735-740,共6页
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朊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p53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1月10日至2019年10月30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收治的Ⅰ~Ⅳ期卵巢浆液性癌139例,同时选取20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作为对照。免疫... 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朊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p53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1月10日至2019年10月30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收治的Ⅰ~Ⅳ期卵巢浆液性癌139例,同时选取20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作为对照。免疫组化、p53突变测序法检测朊蛋白表达水平及p53突变类型。结果:朊蛋白在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9%vs 30%、20%,P分别为0.034、0.003)。卵巢浆液性癌中p53突变率高达84.89%(118/139),主要位于第5外显子(29.66%,35/118)以及DNA结合域的热点突变位点(50.84%,60/118);朊蛋白高表达组中p53构象突变率为71.93%(41/57),显著高于朊蛋白低表达组(45.90%,2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53构象突变与卵巢浆液性癌淋巴结转移(P=0.005)及耐药(P=0.009)密切相关。p53构象突变患者的平均疾病无进展生存期[(34.99±2.72)月vs(43.01±2.35)月,P=0.036]及平均总生存期[(47.94±3.40)月vs(56.00±2.89)月,P=0.049]均低于p53接触突变患者。结论:卵巢浆液性癌组织中朊蛋白呈高表达,并与p53构象突变相关。p53构象突变与卵巢浆液性癌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浆液性癌 朊蛋白 p53突变 耐药 预后
下载PDF
启东肝癌高发区肝癌患者血清中p53突变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3
作者 陆东东 张锡然 《陕西肿瘤医学》 2003年第1期7-9,18,共4页
目的 研究启东地区肝癌患者血清中 p5 3基因突变 ,并确定其对肝癌诊断的意义。 方法 收集 2 5例肝癌 ,2 0例肝硬化 ,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标本 ,提取DNA ,应用限制性酶切及直接序列分析方法测定 p5 3基因第七外显子突变。 结果 显示 p... 目的 研究启东地区肝癌患者血清中 p5 3基因突变 ,并确定其对肝癌诊断的意义。 方法 收集 2 5例肝癌 ,2 0例肝硬化 ,3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标本 ,提取DNA ,应用限制性酶切及直接序列分析方法测定 p5 3基因第七外显子突变。 结果 显示 p5 3基因第七外显子的 2 49密码子产生突变 ,ARG变为SER ,肝癌 ,肝硬化 ,健康者中发生率分别为 44 % ( 11/2 5 ) ,2 0 % ( 4/2 0 ) ,7% ( 2 /30 ) (P <0 .0 1)。结论 启东地区肝癌患者血清中p5 3突变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 ,其可作为新的肝癌早期诊断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p53突变 血清DNA AFB1 HBV
下载PDF
胃癌p53、rasp21和nm23/DNPK的免疫组化研究
14
作者 杨道华 徐守余 +2 位作者 邱承敏 张鸣 何佩锋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p53、rasp21和nm23/DNPK的表达在胃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2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53、rasp21和nm23/DNPK表达。结果胃癌中p53、rasp21和nm23/DNPK表达分别为68.3%、61.0%、56.1%;癌旁组织中... 目的探讨p53、rasp21和nm23/DNPK的表达在胃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2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53、rasp21和nm23/DNPK表达。结果胃癌中p53、rasp21和nm23/DNPK表达分别为68.3%、61.0%、56.1%;癌旁组织中rasp21、nm23/DNPK分别为17.1%、48.8%,p53无阳性表达;rasp21过度表达与浸润深度有关(P<0.05),p53过度表达,nm23/DNPK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53的表达与rasp21的表达之间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p53突变和ras基因的激活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两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nm23/DNPK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p21 NM23 免疫组化研究 胃癌 免疫组化Sp p53过度表达 淋巴结转移 癌旁组织 浸润和转移 ras基因 p53突变 方法应用 阳性表达 浸润深度 发生发展 协同作用 低表达
下载PDF
寡核苷酸芯片技术检测中国肝细胞癌p53基因点突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可和 冯国生 +4 位作者 丁志敏 张法灿 陈振祥 孙美倩 李瑶 《内科》 2006年第1期12-15,99,共5页
目的探讨寡核苷酸芯片技术在我国肝细胞癌p53基因点突变发生频率及形式,并以DNA测序法进行验证。方法参照国际p53突变公共数据库资料,以发生频率最高的7个点突变序列设计探针,制备p53基因点突变专用寡核苷酸芯片,应用该技术检测我国肝... 目的探讨寡核苷酸芯片技术在我国肝细胞癌p53基因点突变发生频率及形式,并以DNA测序法进行验证。方法参照国际p53突变公共数据库资料,以发生频率最高的7个点突变序列设计探针,制备p53基因点突变专用寡核苷酸芯片,应用该技术检测我国肝细胞癌p53基因7个常见突变位点的突变频率及形式,以DNA测序法验证结果,比较不同分组时p53基因点突变差异。结果共检测肝细胞癌石蜡包埋标本54例,p53基因突变率为38.9%(21/54)。54例中广西肝癌高发病区组17例,广西低发病区组(低发区组)19例,区(省)外组18例,三组突变率分别为47%、21%、50%。p53突变主要发生在249编码区,主要突变形式为249ser突变(由AGG→AGT,第三碱基G→T颠换);以DNA测序法对结果进行验证,两种技术检测结果重合率100%。结论寡核苷酸芯片技术可作为检测肝癌p53基因突变的一种新的、可靠和便捷的手段;我国肝癌不同地区之间p53基因突变在频率及形式上既有差异性又有类似性,可能预示不同地区肝细胞癌的病因学异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核苷酸芯片技术 技术检测 中国 肝细胞癌 p53基因点突变 OLIGONUCLEOTIDE Microarra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53基因突变 DNA测序法 形式 发生频率 检测结果 p53突变 验证 突变 低发区组 肝癌 公共数据库 序列设计 突变位点
下载PDF
p53突变型中分化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治疗病案讨论
16
作者 穆合丽萨·穆合塔尔 郑莹 +2 位作者 彭诗意 陈思敬 杨帆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4-617,共4页
1病历摘要患者,26岁,未婚,因外院发现子宫内膜病变2+月于2022年4月6日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治疗。2+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淋漓不尽,于外院行诊断性刮宫术,病理检查示: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增生,灶性癌变,见图1。患者遂于本... 1病历摘要患者,26岁,未婚,因外院发现子宫内膜病变2+月于2022年4月6日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住院治疗。2+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淋漓不尽,于外院行诊断性刮宫术,病理检查示: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增生,灶性癌变,见图1。患者遂于本院门诊就诊,考虑诊断“子宫内膜恶性肿瘤”,予醋酸甲地孕酮160 mg,每日1次,口服3 d后停止阴道流血,口服20 d后停药。2022年3月4日本院经阴道彩超(TVS)检查结果示:子宫内膜厚0.75 cm(单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案讨论 诊断性刮宫术 子宫内膜病变 非典型增生 经阴道彩超 月经淋漓 p53突变 醋酸甲地孕酮
下载PDF
p53突变和STK15过表达与肿瘤中心体不稳定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旭 李福才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3年第4期201-205,共5页
中心体异常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中心体异常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论述了与中心体异常和肿瘤发生相关的基因 p5 3和 STK1 5以及二者相关性 ,对研究中心体在肿瘤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作以展... 中心体异常与肿瘤发生的相关性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中心体异常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论述了与中心体异常和肿瘤发生相关的基因 p5 3和 STK1 5以及二者相关性 ,对研究中心体在肿瘤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作以展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突变 STKl5 中心体异常 肿瘤 发生机制 诊断 治疗 不稳定相关性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端粒酶催化基团mRNA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P53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卢敏 杨静 +1 位作者 杨春鹿 胡永校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与正常肺组织穿刺标本中端粒酶催化基团mRNA表达与肿瘤分期与分级关系,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观察肿瘤抑制基因P53与hTRT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与正常肺...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与正常肺组织穿刺标本中端粒酶催化基团mRNA表达与肿瘤分期与分级关系,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观察肿瘤抑制基因P53与hTRT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与正常肺组织中端粒酶催化基团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的P53蛋白表达。结果:30例非小细胞肺癌中25例端粒酶催化基团mRNA表达阳性,阳性率83.3%;对照组20例中无端粒酶催化基团mRNA阳性表达,阳性率0%。非小细胞肺癌中,hTRT mRNA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77,P<0.01)。结论:端粒酶催化基团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有异常阳性表达,表达与肿瘤分期与分级有关。与肿瘤病理分型无关。P53突变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hTRT基因转录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突变 端粒酶催化基因mRNA 免疫组化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bcl-2、mtp53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格非 王玉荣 +2 位作者 麦慧 黄欣 梁敏华 《广西医学》 CAS 2006年第12期1876-1878,共3页
目的了解bcl-2、突变型p53(mtp53)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Ⅰ)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它们在NF-Ⅰ中的作用。方法对9例孤立性神经纤维瘤、10例NF-Ⅰ及10例正常皮肤进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bcl-2、mtp53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bcl-2、m... 目的了解bcl-2、突变型p53(mtp53)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Ⅰ)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它们在NF-Ⅰ中的作用。方法对9例孤立性神经纤维瘤、10例NF-Ⅰ及10例正常皮肤进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bcl-2、mtp53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bcl-2、mtp53在正常皮肤中均表达阴性。bcl-2在NF-Ⅰ中表达(100%)与孤立性神经纤维瘤(55·6%)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t53在NF-Ⅰ(70·0%)和孤立性神经纤维瘤(44·4%)之间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与正常皮肤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cl-2、mtp53在NF-Ⅰ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推测bcl-2可能与细胞核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并在其它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下抑制瘤细胞的凋亡,造成肿瘤细胞生存延长,细胞数目增多而使瘤体持续的增大和复发。而在NF-Ⅰ中野生型p53(wild-type p53,wtp53)可能已突变成mtp53,从而转化细胞,抑制凋亡,加速肿瘤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l一2 p53突变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
下载PDF
在结肠癌细胞中P53突变调控KLF5功能及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杰智 赖东明 +2 位作者 伍衡 褚忠华 曾育杰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7年第4期410-414,共5页
目的探讨在结肠癌细胞株中P53基因突变对KLF5基因功能及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常见结肠癌细胞株的筛选,选取P53野生型及KLF5基因蛋白表达相对较低的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质粒构建过表达载体转染目的细胞,运用PCR及Western blot... 目的探讨在结肠癌细胞株中P53基因突变对KLF5基因功能及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常见结肠癌细胞株的筛选,选取P53野生型及KLF5基因蛋白表达相对较低的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质粒构建过表达载体转染目的细胞,运用PCR及Western blot技术进行验证,再用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实验观察结肠癌细胞株中P53突变与否对KLF5基因功能及表达的影响。结果通过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对常见的7株结肠癌细胞株中KLF5基因蛋白表达以及应用Sanger测序对细胞株中P53突变情况的筛选,选取结肠癌细胞株RKO作为研究对象,在成功构建P53^(R175H)过表达载体及KLF5干扰和过表达载体,并转染到RKO细胞株中,并行Western-blot验证后,运用细胞迁移、侵袭及增殖实验,发现在没有P53^(R175H)突变的RKO结肠癌细胞株中,KLF5的过表达能抑制细胞的迁移、侵袭及增殖的能力,而敲除KLF5的表达后,可以发现细胞的迁移、侵袭及增殖能力明显增加;而在P53^(R175H)突变后的结肠癌细胞株RKO中,KLF5的过表达则会导致RKO的迁移、侵袭及增殖能力明显增强,而敲除KLF5的表达后迁移、侵袭及增殖能力下降。同时也发现RKO细胞中P53的突变会导致KLF5的表达水平的下降。结论在高表达P53突变的结肠癌细胞株RKO中,KLF5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而且其基因功能则从抑癌向促癌方向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p53突变 KLF5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