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标准化方法筛选参照点构建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 被引量:97
1
作者 渠晓东 刘志刚 张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4661-4672,共12页
依据浑太河流域340个样点的栖息地和水质评价结果,采用标准化方法筛选参照点与受损点,构建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评估指数(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 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B-IBI),开展河流健康生物评价研究。标准化方法共... 依据浑太河流域340个样点的栖息地和水质评价结果,采用标准化方法筛选参照点与受损点,构建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评估指数(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 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B-IBI),开展河流健康生物评价研究。标准化方法共筛选出参照点和6个受损点构建B-IBI指数。B-IBI指数包括8个大型底栖动物核心生物指标,涵盖了分类单元、相对丰度、耐污特征、优势类群和功能摄食类群的生物指标。利用构建的完整性指数开展浑太河河流健康评价结果显示,所有样点中"极好"与"好"占24.8%,"一般"占27.8%,"差"与"极差"的占47.4%,表明浑太河健康状况整体上偏差。B-IBI指数分值在参照、测试和受损点间的箱线图分布表明验证结果较为可靠;同时与2009年5月太子河全流域70个样点采用专家经验法构建的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一致性较高,健康等级完全一致的占58%,健康等级只相差一个等级的占40.6%。B-IBI与环境要素的回归分析显示,B-IBI指数与栖息地具有较高的直线线性回归关系(R2=0.25,P<0.01),与电导、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R2=0.23—0.34,P<0.01)均具有极显著的曲线相关关系。3个水质指标与B-IBI指数的回归方程的拐点分别约为1000μs/cm,5ml/L和1.0mg/L,当3个水质指标低于拐点值时,B-IBI指数表现为显著的下降趋势,当高于拐点值时,B-IBI指数的下降趋势明显减弱。表明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在从清洁水体下降为III类的过程中,对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的影响最为强烈。利用标准化方法筛选参照点构建的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及其核心参数具有较好的敏感性,能够指示随人为活动强度增加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下降,适用于浑太河流域开展河流健康评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方法 b-ibi 河流健康评价 浑太河
下载PDF
生物完整性指数与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83
2
作者 王备新 杨莲芳 刘正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7-710,共4页
生物完整性指数是目前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应用最广泛的一个生态指标。本文扼要介绍了生物完整性指数的概念、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原理以及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的构建方法,介绍了生物完整性指数在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应... 生物完整性指数是目前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应用最广泛的一个生态指标。本文扼要介绍了生物完整性指数的概念、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原理以及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性指数的构建方法,介绍了生物完整性指数在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应用及我国开展这方面工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完整性指数 健康评价 水生态系统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
下载PDF
基于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的赣江流域河流健康评价 被引量:38
3
作者 张方方 张萌 +2 位作者 刘足根 陈宏文 齐述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63-971,共9页
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是最为广泛应用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数之一。根据2009—2010年期间赣江流域60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数据(15个参照点,45个受损点),对17个生物参数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了B-IBI指数... 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是最为广泛应用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数之一。根据2009—2010年期间赣江流域60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数据(15个参照点,45个受损点),对17个生物参数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了B-IBI指数体系由总分类单元数、甲壳和软体动物分类单元数、甲壳和软体动物%和BI指数构成。采用比值法统一各生物参数量纲,将各个生物参数分值加和得到B-IBI指数值。根据参照点的B-IBI值的25%分位数值最终确定赣江流域河流健康评价标准。评价结果表明,赣江流域60个采样点中19个为健康,19个为亚健康,14个为一般,8个较差。综合来看,赣江流域河流处于健康-亚健康状态:上游各支流中绵水、贡江、上犹江和桃江为健康状态,章水、濂水、梅江和平江为较差状态;中游各支流健康评价结果多为健康-亚健康状态,而乌江为较差状态;下游各支流为健康-亚健康状态;赣江干流上健康评价的结果均为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 大型底栖动物 河流健康评价 赣江
下载PDF
亚热带城市河流底栖动物完整性评价——以流溪河为例 被引量:31
4
作者 刘帅磊 王赛 +4 位作者 崔永德 王林 何文祥 龙胜兴 杨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42-357,共16页
根据2016年前、后汛期及枯水期流溪河14个断面底栖动物群落组成数据(4门8纲22目52科94属103种),采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首次对亚热带地区河流进行健康评价。经筛选(32个候选指标),流溪河B-IBI体系由5个核心指标(总生物量,敏感... 根据2016年前、后汛期及枯水期流溪河14个断面底栖动物群落组成数据(4门8纲22目52科94属103种),采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首次对亚热带地区河流进行健康评价。经筛选(32个候选指标),流溪河B-IBI体系由5个核心指标(总生物量,敏感类群个体%,EPT、摇蚊和耐污类群单元数)组成,评价标准为:健康>3.24,亚健康3.24—2.43,一般2.43—1.62,差1.62—0.81,极差<0.81,评价结果为:健康位点数占14.3%、亚健康50.0%、一般21.4%、差14.3%、无极差。总体上,B-IBI值反映流溪河上游健康状况较好,以EPT分类单元数和敏感类群个体%贡献最高,下游健康状况恶化,以耐污类群单元数贡献最高。此外,上游支流健康状况要优于上游干流,而下游则情况相反。相关性分析显示,B-IBI值与溶解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电导率、氨氮、总氮和总磷呈显著负相关(P<0.05),反映流溪河当前健康水平受水体污染影响严重。核心指标与环境因子间CCA分析显示,前2主轴对环境因子解释度达68.1%,且对上、下游及干、支流有明显的梯度划分,说明所建B-IBI在流溪河有较高适用性。对比不同温度带研究结果发现,B-IBI体系受人为干扰和水体污染影响更加明显,体现其评价功能不受地理区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溪河 底栖动物 b-ibi 评价标准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基于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的东江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30
5
作者 付岚 江源 +1 位作者 刘琦 侯兆疆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02-1511,共10页
为系统评价中国华南地区东江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以大型底栖动物为指示生物,基于96个大型底栖动物样点(16个参照点和80个受损点)数据,对24个底栖候选生物学指数值的分布范围、相关关系和判别能力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出EPT分类单元... 为系统评价中国华南地区东江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以大型底栖动物为指示生物,基于96个大型底栖动物样点(16个参照点和80个受损点)数据,对24个底栖候选生物学指数值的分布范围、相关关系和判别能力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出EPT分类单元数、双翅目分类单元数、寡毛类个体百分比、撕食者个体百分比、BMWP分数、ASPT分数构成东江流域的B-IBI(benthic-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体系,采用比值法统一量纲计算B-IBI值,并依据B-IBI值分布的95%分位数法建立健康评价标准:B-IBI>4.78为极好,3.04<B-IBI≤4.78为好,2.17<B-IBI≤3.04为一般,1.80<B-IBI≤2.17为差,B-IBI≤1.80为极差。评价结果表明,96个采样点中4个为"极好";17个为"好";21个为"一般";24个为"差";30个为"极差"。综合来看,整个流域B-IBI评价结果的空间分异规律性较强,"极好"和"好"样点主要分布在中上游山地源头溪流和支流;"一般"级别样点在全流域均有分布;"差"和"极差"样点主要集中在下游高度城市化的平原区及河网区。健康等级差异变化基本呈现为由源头溪流类型—山地丘陵过渡类型—平原河流类型逐渐变差的趋势特征。B-IBI值与坡度呈线性相关关系(R^2=0.22,P=0.000 5);与海拔(R^2=0.36,P=0.007)、城市覆盖比(R^2=0.23,P=0.000 7)、森林覆盖比(R^2=0.27,P=0.000 6)呈指数相关关系。B-IBI适用性较好,可作为东江流域水体环境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为东江流域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bi 健康评价 大型底栖动物 东江流域
下载PDF
浑河流域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构建与健康评价 被引量:29
6
作者 张宇航 渠晓东 +5 位作者 王少明 朱瑶 刘晓波 张海萍 张敏 孙仕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74-1386,共13页
应用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 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B-IBI)评价河流健康已成为河流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方法。根据2010年5月对浑河流域62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调查数据,基于采样点的水质等级、栖息地质量综合评估指... 应用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 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B-IBI)评价河流健康已成为河流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方法。根据2010年5月对浑河流域62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调查数据,基于采样点的水质等级、栖息地质量综合评估指数、人类干扰强度和河岸土地利用评估等标准,选择同属于辽河水系的太子河流域的8个采样点作为参照点,构建浑河流域B-IBI生物完整性指数。通过对34个生物参数的分布范围检验、判别能力分析以及相关性检验,最终确定浑河流域B-IBI生物完整性指数由总分类单元数、EPT(蜉蝣目Ephemeroptera、襀翅目Plecoptera、毛翅目Trichoptera)相对丰度、耐污类群相对丰度、最优势类群分类单元数、直接收集者相对丰度以及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6个参数构成。根据各参数值随干扰增强的变化趋势,采用比值法计算各指标的分值和评价标准。结果表明:浑河流域B-IBI平均得分为2.56,河流健康状态处于一般状态;62个采样点中,9个处于健康状态,13个处于亚健康状态、22个处于一般状态、10个处于差状态,8个处于极差状态;从流域空间尺度上来看,河流健康状态从上游区到下游区逐渐变差。相关性分析表明,B-IBI与水温、电导、溶解性固体总量、硝酸盐、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等水环境指标呈现显著负相关,表明B-IBI指数对于水质污染具有较好的指示性作用。综上所述,浑河流域由于受城市工业区的分布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上游区河流生物完整性较好、中下游底栖动物群落呈现出明显的退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bi 浑河流域 河流健康评价 大型底栖动物
原文传递
基于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的淮河流域水系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27
7
作者 张颖 胡金 +4 位作者 万云 刘其根 查玉婷 孙月娟 胡忠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0-305,共6页
依据2010年7—8月淮河流域的43个底栖动物样点数据(7个参照点和36个受损点)数据,对17个候选生物学指数值的分布范围、相关关系和判别能力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出总分类单元数、EPT分类单元数、敏感类群比例和生物指数构成淮河流域的(B... 依据2010年7—8月淮河流域的43个底栖动物样点数据(7个参照点和36个受损点)数据,对17个候选生物学指数值的分布范围、相关关系和判别能力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出总分类单元数、EPT分类单元数、敏感类群比例和生物指数构成淮河流域的(B-IBI)指标体系。分别用3分制、4分制以及比值法统一各参数量纲,B-IBI指数值即为各构成指数分值的加和。箱线图法分析表明,上述3种方法计算出的B-IBI值均具有较高的判别能力(QI=3),且三者之间具有高相关性(r〉0.90)。分别依据参照点B-IBI值分布的25%分位数和所有样点B-IBI值分布的95%分位数法建立健康评价标准,并比较3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准确性,结果表明采用3分制和4分制法统一各参数量纲并依据所有样点的B-IBI值建立的健康评价标准优于比值法。选取较常用的3分制法建立了适合淮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标准:B-IBI值〉19.2,健康;〉14.4~19.2,亚健康;>9.6~14.4,一般;>4.8~9.6,差;≤4.8,极差。评价结果表明,淮河流域43个样点中,6个处于健康状态,5个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余样点均处于不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bi 健康评价 底栖动物 淮河流域
下载PDF
B-IBI在东江河流健康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盛萧 黄小追 +2 位作者 徐海升 邓培雁 王旭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2-60,共9页
基于东江流域24个采样点的底栖无脊椎动物监测数据,构建生物完整性指数,采用比值法统一筛选出的核心参数的量纲,将各个参数累加得到B-IBI值.以参照点B-IBI值的25%分位数为健康基准值,小于25%分位数值的进行4等分,划分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标... 基于东江流域24个采样点的底栖无脊椎动物监测数据,构建生物完整性指数,采用比值法统一筛选出的核心参数的量纲,将各个参数累加得到B-IBI值.以参照点B-IBI值的25%分位数为健康基准值,小于25%分位数值的进行4等分,划分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标准:B-IBI≥3.87为健康;2.90≤B-IBI<3.87为亚健康;1.93≤B-IBI<2.90为一般;0.97≤B-IBI<1.93为差;B-IBI<0.97为极差.运用构建的B-IBI对东江流域的主要干支流进行健康评估,结果显示,全流域24个样点中达到"健康"和"亚健康"水平的占29.2%,"一般"占29.2%,"差"和"极差"占4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bi 底栖无脊椎动物 生物完整性指数 东江 河流健康评估
下载PDF
应用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海拉尔河健康 被引量:18
9
作者 霍堂斌 崔晓文 +1 位作者 姜作发 于洪贤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510-2516,共7页
根据海拉尔河26个采样点(11个参照点,15个受损点)的大型底栖动物数据和水化学指标,对21个生物参数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最终确定了海拉尔河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指标体系由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分类单元数、... 根据海拉尔河26个采样点(11个参照点,15个受损点)的大型底栖动物数据和水化学指标,对21个生物参数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最终确定了海拉尔河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指标体系由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分类单元数、耐污类群和BI指数构成。采用比值法统一各生物参数量纲,将各个生物参数分值加和得到B-IBI指数值。根据参照点B-IBI值的25%分位数值最终确定海拉尔河健康评价标准。结果表明:在26个采样点中,12个为健康,8个为亚健康,5个为一般,1个较差;总体来看,海拉尔河处于健康和亚健康状态;各支流中大雁河、库都尔河、特尼河和莫勒格尔河处于健康状态、免渡河为亚健康状态、伊敏河处于一般状态;海拉尔河干流上游处于健康状态,下游处于亚健康状态,干流中游处于一般和较差状态。B-IBI值与电导率(R2=0.52,P<0.01)、COD(R2=0.46,P<0.01)和铵氮(R2=0.42,P<0.01)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 大型底栖动物 河流健康评价 海拉尔河
原文传递
基于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的浑太河流域河流健康状况评价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艳利 徐宗学 杨晓静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7-303,共7页
根据2012年浑太河流域65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数据(10个参照点,55个观察点),对33个生物参数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确定了EPT分类单元数、优势分类单元个体相对丰度、耐污类群分类单元数、敏感类群相对丰度、香浓威... 根据2012年浑太河流域65个采样点的底栖动物数据(10个参照点,55个观察点),对33个生物参数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确定了EPT分类单元数、优势分类单元个体相对丰度、耐污类群分类单元数、敏感类群相对丰度、香浓威纳多样性指数构成B-IBI指标体系,采用比值法统一各生物参数量纲.将各个生物参数分值加和得到B-IBI指数值.利用构建的B-IBI开展浑太河流域河流健康状况评价,结果显示,所有样点中健康的占29.23%、亚健康的占12.31%、一般的占20%、较差的占26.15%、极差的占12.31%.相比于太子河流域,浑河流域的健康状况明显较差.小汤河上游、太子河南支、太子河北支所有样点的评价结果均为"健康",这些区域河流的健康状况在全流域是最佳的.浑河流域从大伙房水库往下游的点位的健康状况大多为较差和极差,这个区域健康状况也是全流域最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 河流健康评价 浑太河
下载PDF
基于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的水生态健康评价——以梁滩河和濑溪河为例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方辉 黄河清 +2 位作者 李雪飞 刘建辉 雷波 《环境影响评价》 2019年第6期79-85,共7页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是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常用指标之一。根据梁滩河和濑溪河水系40个采样点(8个参照点和32个受损点),通过对候选生物参数分布范围分析、判别能力分析、相关分析,确定构成B-IBI的参数共3个,即:软体动物占比、(软...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是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常用指标之一。根据梁滩河和濑溪河水系40个采样点(8个参照点和32个受损点),通过对候选生物参数分布范围分析、判别能力分析、相关分析,确定构成B-IBI的参数共3个,即:软体动物占比、(软体动物不含肺螺+甲壳动物+水生昆虫不含摇蚊幼虫)占比、(耐污值5<TV<7)占比。利用比值法建立了评价水体健康的5级标准:B-IBI≥2.94为健康;2.205≤B-IBI<2.94为亚健康;1.470≤B-IBI<2.205为一般;0.735≤B-IBI<1.470为差;0≤BIBI<0.735为极差。结果表明:梁滩河流域处于极差——一般等级,濑溪河流域处于差——健康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滩河 濑溪河 生物完整性指数 底栖动物 健康评价
下载PDF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在河流健康评价中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镇 张岩 +1 位作者 袁建平 卢路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6-101,共6页
现从河流健康的内涵出发,回顾河流健康评价指标的发展历史,通过分析单一生物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以及生物完整性指数的研究进展,评述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作为生物监测工具在河流健康评价之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从技术、方... 现从河流健康的内涵出发,回顾河流健康评价指标的发展历史,通过分析单一生物指数、生物多样性指数以及生物完整性指数的研究进展,评述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作为生物监测工具在河流健康评价之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从技术、方法等方面提出建议,并展望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在河流健康评价中的发展趋势,力求为我国河流健康评价工作提供借鉴,以便能够更好的进行流域管理和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健康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单一生物指数 生物多样性指数 生物完整性指数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 评估参照点
下载PDF
基于B-IBI评价淮河流域(河南段)河流生态健康 被引量:10
13
作者 栗晓燕 于鲁冀 +2 位作者 吕晓燕 徐艳红 郝子垚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213-2220,共8页
依据2015年4—5月淮河流域(河南段)的67个底栖动物调研点位(13个参照点和54个受损点)数据,对20个候选生物学指数值的分布范围、相关关系和判别能力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出总分类单元数、敏感类群比例、生物指数、端足目+软体动物物种数、... 依据2015年4—5月淮河流域(河南段)的67个底栖动物调研点位(13个参照点和54个受损点)数据,对20个候选生物学指数值的分布范围、相关关系和判别能力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出总分类单元数、敏感类群比例、生物指数、端足目+软体动物物种数、端足目+软体动物%、最优势类群相对丰度构成淮河流域(河南段)的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指标体系。分别用3分制、4分制以及比值法统一各参数量纲,并比较3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准确性。结果表明:采用4分制统一各参数量纲并依据所有样点的B-IBI值分布的95%分位数法建立的健康评价标准优于3分制法和比值法;建立了适合淮河流域(河南段)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标准:B-IBI值>24,健康;18~24,亚健康;12~18,一般;6~12,差;≤6,极差。评价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河南段)67个样点中,"健康"的点位占比19.40%;"亚健康"的点位占比26.87%;"一般"的点位占比32.84%;"差"的点位占比10.45%;"极差"的点位占比10.45%,淮河流域(河南段)整体B-IBI与氧化还原电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H4+-N呈显著负相关,其余水质指标与B-IBI无显著相关关系。B-IBI与各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在不同的河流上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bi 淮河流域(河南段) 水质 河流健康评价
原文传递
流溪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基于完整性指数的健康评价 被引量:11
14
作者 林罗敏 官昭瑛 +4 位作者 郑训皓 林叔忠 王质军 陈刚 韦桂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77-2084,共8页
2015年2月、6月、9月、12月对流溪河21个采样河段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4个季节共检出54科95属114种,其中昆虫纲81种,占总数71.05%;软体动物门的腹足纲、瓣鳃纲共23种,占总数20.18%;蛭纲、寡毛纲和甲壳纲等10种,占总数的8... 2015年2月、6月、9月、12月对流溪河21个采样河段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4个季节共检出54科95属114种,其中昆虫纲81种,占总数71.05%;软体动物门的腹足纲、瓣鳃纲共23种,占总数20.18%;蛭纲、寡毛纲和甲壳纲等10种,占总数的8.77%。根据6个参照点和15个受损点的底栖动物数据,对21个生物指数进行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流溪河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指标体系,该体系由多样性指数、EPT分类单元数、摇蚊百分数、颤蚓百分数、敏感类群分类单元数和耐污类群百分数构成。采用比值法计算各生物指数并对各指数值加和得到B-IBI指数值。评价结果表明:在21个河段中,5个为健康,3个为亚健康,10个健康评价为一般,3个较差;总体来看,流溪河处于一般的健康状态;流溪河上游(桂峰水、石坝河、吕田河)等源头支流处于相对健康状态;干流中下游、牛栏河及其他多处支流水质一般或较差。分析表明:上述方法适用于评价流溪河水质健康,可用该方法进行长期监测评价;人类活动程度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溪河 河流健康评价 底栖动物 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
原文传递
太湖底栖动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基于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的水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陶艳茹 董稳静 +3 位作者 罗明科 李则婵 庞燕 许秋瑾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2-763,共12页
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面对经济发展,其富营养化威胁到水生态健康.为摸清太湖底栖动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23年枯水期(2月)、平水期(5月)、丰水期(8月),在太湖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中部湖区的16个采样点进行... 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面对经济发展,其富营养化威胁到水生态健康.为摸清太湖底栖动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水生态健康状况,于2023年枯水期(2月)、平水期(5月)、丰水期(8月),在太湖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中部湖区的16个采样点进行水样、底泥及底栖动物的分析鉴定.太湖共采集到1116个底栖动物,包含3门7纲15目18科38种.结果表明:太湖东部湖区底栖动物多样性较好,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值(4.86)和丰富度指数平均值(6.82)明显高于其他湖区,软体动物最多,节肢动物最少;北部湖区的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teri)、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以及摇蚊科等耐污物种个数显著高于其他湖区,摇蚊类的数量受水期变化的波动较大.太湖丰水期常见种最多,摇蚊类种类和数量明显降低,生物多样性较低.在构建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体系过程中,选出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腹足纲相对丰度、耐污类群百分比、生物指数(BI)和粘附者相对丰度6个核心指标,采用三分法对太湖水生态健康结果进行评估.B-IBI值显示,太湖北部湖区的水生态状况相对较差(B-IBI平均值为18),东部湖区水生态较健康(B-IBI平均值为25);平水期的生态状况最好,枯水期次之,丰水期最差,三个时期健康点位占比分别为43.75%、62.50%和25.00%.冗余分析显示,水体和底泥中的氮、磷以及Chl-a是影响B-IBI值的关键因子.研究显示,太湖底栖动物群落和水生态健康状况在东部湖区明显优于其他湖区,西部湖区的水生态健康状况在枯水期和丰水期明显下降,对特定湖区在特定水期加强保护对太湖湖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底栖动物 时空分布 b-ibi 健康评价
下载PDF
基于B-IBI的长江源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简文杰 张斌兴 +2 位作者 罗洪波 万雷 马祥元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1-35,共5页
基于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对长江源各个河段进行生态健康评价分析,可为长江源河流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根据2022年8月(丰水期)和10月(枯水期)对长江正源沱沱河和长江南源当曲7个典型断面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调查监测的结果,经判别... 基于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对长江源各个河段进行生态健康评价分析,可为长江源河流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根据2022年8月(丰水期)和10月(枯水期)对长江正源沱沱河和长江南源当曲7个典型断面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调查监测的结果,经判别能力分析和冗余度分析,选取了总分类单元数、摇蚊个体数百分比、优势类群个体数百分比和粘附者个体数百分比4个参数计算了B-IBI。基于该指数,构建了长江源生态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并对其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长江源总体处于健康状态,局部评分较低,尤其是波陇曲汇入口至唐古拉山镇河段受损较为严重。初步推断该段经过人口较为密集区域,污染物负荷较大导致。建议对受损河段重点关注,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修复整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健康评价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b-ibi 生态健康度 长江源
下载PDF
应用B-IBI和UAV遥感技术评价辽河上游生态健康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婷 朱京海 +4 位作者 徐光 李润东 可欣 马云峰 问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34-1142,共9页
采用B-IBI(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结合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无人机)遥感技术,对辽河保护区干流上游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根据16个采样点的UAV遥感正射影像、水质参数、水体理化指标和土... 采用B-IBI(benthic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结合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无人机)遥感技术,对辽河保护区干流上游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根据16个采样点的UAV遥感正射影像、水质参数、水体理化指标和土地利用类型等信息,从中筛选出4个采样点作为参照点,其余为受损点;通过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和相关性分析,从32个候选生物指标中筛选出6个核心指标,包括总分类单元数、摇蚊分类单元数、寡毛类分类单元数、敏感类群、前3位优势分类单元和均匀度指数.B-IBI评价结果显示,辽河干流上游处于健康(B-IBI>3.90)的河段占0.82%,亚健康(2.93<B-IBI≤3.90)的河段占31.26%,一般(1.95<B-IBI≤2.93)的河段占43.43%,较差(0.98<B-IBI≤1.95)的河段占23.57%,极差(0<B-IBI≤0.98)的河段占0.92%.B-IBI与栖境质量综合评分呈显著线性正相关(R2=0.55,P<0.01).辽河干流上游底栖动物群落以中污染水体指示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遥感 底栖生物 河流生态健康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 辽河干流上游
下载PDF
基于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北京市延庆区河流生态健康
18
作者 武亚林 凌文翠 +2 位作者 刘桂中 李焕利 陈大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24-1730,共7页
延庆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立足北京市延庆区河流特点,于2022年6—10月开展11个典型调查点的3次底栖动物调查,选择反映物种丰富度、物种组成、生物耐污能力的28项候选指标,通过筛选分析,确定总分类单元数、Shannon-Wiener多样... 延庆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立足北京市延庆区河流特点,于2022年6—10月开展11个典型调查点的3次底栖动物调查,选择反映物种丰富度、物种组成、生物耐污能力的28项候选指标,通过筛选分析,确定总分类单元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百分比模式相似性指数、科级水平生物指数这4项核心指标构建研究区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评价体系,运用比值法统一量纲计算B-IBI分值,并将所有调查点B-IBI分值的95%分位数作为健康阈值,以此确定河流健康分级标准,将河流健康划分成极好、好、一般、差和极差5个等级。结果表明:(1)研究区河流生态健康状况整体上较好且呈现空间分异特点,处于好及以上等级的调查点占72.7%,潮白河水系优于永定河水系,永定河水系上游优于下游。(2)研究区河流生态健康状况仍较脆弱,B-IBI易受多种环境因子胁迫。该评价体系可作为延庆区河流生态健康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指导研究区河流进行可持续科学管理,也为其他区域河流生态健康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 北京市延庆区 生态健康评价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基于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对呼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曼红 曹晶晶 +2 位作者 柴方营 刘光宇 于洪贤 《水资源研究》 2019年第2期136-145,共10页
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是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常用指标之一。根据呼兰河口湿地以及周边水域30个样点(9个参照点和21个受损点),通过对候选生物参数判别能力分析、敏感性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决定构成B-IBI值的参数共有6个,即... 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是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常用指标之一。根据呼兰河口湿地以及周边水域30个样点(9个参照点和21个受损点),通过对候选生物参数判别能力分析、敏感性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决定构成B-IBI值的参数共有6个,即:总分类单元数、EPT (E蜉蝣目、F襀翅目、T毛翅目)分类单元数、蜉蝣目%、直接集食者%、耐污类群%和生物指数BI。利用比值法和三分法计算得到B-IBI值,建立了评价水体健康的5级标准。比值法为:>3.56健康,2.67~3.59亚健康,1.78~2.66一般,0.89~1.77差,26健康,20~26亚健康,13~19一般,7~12差,<6极差。利用上述标准对呼兰河口湿地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三分法和比值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选择的参照点评价结果为健康,呼兰河口湿地样点处于一般到亚健康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兰河口湿地 b-ibi 底栖动物 健康评价
下载PDF
基于B-IBI的东江下游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卓荦 胡和平 王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2-38,共7页
底栖动物群落变化能敏感地反映出河流生态系统受损情况,常用于水生态健康评价。本研究调查了东江下游地区河流的底栖动物,首次构建了该地区受损河流底栖动物完整性(B-IBI)评价体系,并探究影响河流水生态健康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参照位... 底栖动物群落变化能敏感地反映出河流生态系统受损情况,常用于水生态健康评价。本研究调查了东江下游地区河流的底栖动物,首次构建了该地区受损河流底栖动物完整性(B-IBI)评价体系,并探究影响河流水生态健康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参照位点B-IBI在2.23~3.53之间,处于优或良状态;受损河流B-IBI在0.04~2.61之间,大部分健康状态不佳,其中较差和很差状态的占比为45%。B-IBI与溶解氧、COD_(Cr)、BOD5、氨氮、总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密切相关,水体受污染是导致河流生态系统不健康的主要原因。河流周边高强度开发建设也会给底栖动物尤其是水生昆虫类群造成负面影响。在感潮河段进行B-IBI评价时,建议选择有针对性的候选参数构建评价体系以及确定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系统 水生态健康评价 东江下游 底栖动物 b-ib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