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99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量:120
1
作者 焦燕 胡海清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248-2252,共5页
黑龙江省的森林资源在全国森林资源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利用我国第一次(1973~1976年)至第六次(1999~2003年)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以及不同树种生物量和蓄积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对黑龙江省近30年来森林碳储量进行了求和推算.结果表明,黑... 黑龙江省的森林资源在全国森林资源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利用我国第一次(1973~1976年)至第六次(1999~2003年)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以及不同树种生物量和蓄积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对黑龙江省近30年来森林碳储量进行了求和推算.结果表明,黑龙江省6次森林资源清查中森林的总碳储量分别是7.916×108t、5.413×108t、5.661×108t、5.880×108t、6.216×108t和6.011×108t,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说明30年间黑龙江省的森林是CO2的“汇”;特别是1977~1981年后,黑龙江省森林碳储量呈逐渐上升趋势,说明近20年来黑龙江省森林CO2“汇”的作用在增强.如果对现有森林进行更好地抚育和管理,黑龙江省森林作为CO2“汇”的潜力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 碳储量 黑龙江省
下载PDF
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130
2
作者 张小虎 雷国平 +2 位作者 袁磊 李辉 田庆昌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93,共6页
土地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生态安全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以黑龙江省为例,探讨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针对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特点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鉴于土地... 土地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生态安全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以黑龙江省为例,探讨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针对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特点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鉴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将熵值理论和物元理论相结合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根据此模型从宏观上对2000-2006年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安全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2000-2006年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均处于较安全水平;②2000-2003年黑龙江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为负值,2004-2006年为正值,说明其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土地生态安全环境不断改善;③同时存在水土流失治理率、耕地有效灌溉率、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偏低及万元GDP能耗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偏高等不安全因素,威胁土地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安全评价 熵权系数法 物元模型 黑龙江省
下载PDF
社会网络视角下黑龙江省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110
3
作者 于洪雁 李秋雨 +1 位作者 梅林 刘继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29-1436,共8页
基于引力模型获取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度作为基础数据,采用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借助Ucinet6.0软件构建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评价指标和模型,通过节点的中心度、结构洞和网络的密度、中心势、核心-边缘模型、角色划分来... 基于引力模型获取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度作为基础数据,采用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借助Ucinet6.0软件构建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评价指标和模型,通过节点的中心度、结构洞和网络的密度、中心势、核心-边缘模型、角色划分来探讨空间结构特征,最终构建旅游地的空间等级体系和空间发展模式。结果表明:1 2007~2012年,黑龙江省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呈现出西南部、东南部密集,北部、东北部稀疏的格局。网络密度、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增长,而重点城市的中间中心度与结构洞水平下降,更多节点在网络中占据较多的结构洞位置,发挥了相应的核心作用。网络空间结构逐渐由松散走向紧密状态,由不均衡趋于均衡。2网络中存在明显的核心区与边缘区,并细分为4个角色群体以定位城市节点的地位及属性。3黑龙江省城市旅游地可划分为核心旅游地、重要旅游地、一般旅游地和边缘旅游地4个等级,网络空间呈现出"一核、两翼、三轴三圈"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联系 空间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黑龙江省
下载PDF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黑龙江省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被引量:102
4
作者 邱微 赵庆良 +1 位作者 李崧 张建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48-1152,共5页
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27项指标,构建黑龙江省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运用生态安全度计算模型,对2000-2005年黑龙江省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级评价;应用灰色动态模型,预测黑龙江省2006-2010年生... 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27项指标,构建黑龙江省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运用生态安全度计算模型,对2000-2005年黑龙江省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级评价;应用灰色动态模型,预测黑龙江省2006-2010年生态安全的发展趋势.计算结果表明,2000年黑龙江省处于生态安全Ⅴ级;2005年黑龙江省处于生态安全Ⅲ级,生态安全有所提高.预测得到,2006年黑龙江省为生态安全Ⅲ级,2007-2009年均为生态安全Ⅱ级,2010年达到生态安全Ⅰ级,即理想安全.由此可见,黑龙江省生态安全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自2000年黑龙江省开展生态省建设以来,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通过推动生态省建设等有效手段,可以最终实现黑龙江省生态安全持续和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生态安全度 层次分析法 指标权重 预测 黑龙江省
下载PDF
黑龙江省土壤硒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5
5
作者 迟凤琴 徐强 +4 位作者 匡恩俊 张久明 魏丹 宿庆瑞 韩锦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62-1274,共13页
黑龙江省处于全国缺硒带的始端,为研究黑龙江省土壤全硒(Se)的含量、分布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在全省采集400余个农业土壤0~20 cm耕层样品及主要类型土壤剖面样品(共21个剖面各发生层次土样71个),分析了土壤全硒含量、分布规律及其影... 黑龙江省处于全国缺硒带的始端,为研究黑龙江省土壤全硒(Se)的含量、分布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在全省采集400余个农业土壤0~20 cm耕层样品及主要类型土壤剖面样品(共21个剖面各发生层次土样71个),分析了土壤全硒含量、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土壤全硒含量变幅为0.008~0.660 mg kg^(-1),平均值为0.147 mg kg^(-1),总体上处于缺硒及潜在缺硒土壤范畴,几乎不存在高硒土壤与硒毒土壤。不同类型土壤中以盐碱土含硒量最低(0.097 mg kg^(-1)),而泥炭土最高(0.273 mg kg^(-1));硒在土壤剖面中主要呈现表聚型分布,也有少数呈现双峰型和心土聚集型分布;不同区域以大兴安岭地区为最低(0.115 mg kg^(-1)),小兴安岭山地最高(0.198 mg kg^(-1));不同行政市以大兴安岭地区最低(0.115 mg kg^(-1)),黑河市为最高(0.228 mg kg^(-1))。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全硒含量与土壤有机碳(SOC)、黏粒含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区表土层土壤SOC、黏粒含量与pH是影响土壤硒含量的主要因素,此外土壤母质也是影响硒分布的重要因素;而土壤SOC含量对硒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与富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硒 分布特征 土壤剖面 土壤有机碳 黑龙江省
下载PDF
黑龙江省过去20年粮食作物种植格局变化及其气候背景 被引量:102
6
作者 云雅如 方修琦 +2 位作者 王媛 陶军德 乔佃锋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7-705,共9页
根据黑龙江省1980~1999年的气候资料和1980~2000年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等统计资料,利用快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格局和种植界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过去20年里,全省主... 根据黑龙江省1980~1999年的气候资料和1980~2000年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等统计资料,利用快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格局和种植界限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过去20年里,全省主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变化显著。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水稻播种范围向北向东扩张趋势明显,种植面积比重显著增加;小麦种植面积比重快速降低,种植范围大幅向北退缩;玉米则在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向北部和东部伸展。粮食种植结构的这种调整使水稻逐渐取代小麦成为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并最终导致该区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格局从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转变为以玉米和水稻为主。上述粮食作物种植格局的变化与气候变暖带来的积温增加及积温带北移东扩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气候变暖 粮食作物 种植格局 快速聚类分析方法
下载PDF
近20年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增产的贡献 被引量:97
7
作者 方修琦 王媛 +1 位作者 徐锬 云雅如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20-828,共9页
研究过去的气候变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是认识变暖对农业影响的有效途径,但如何定量区分出气候变化和技术发展对粮食作物的影响程度是目前研究的难点.本文提出的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传统算法缺陷,用此方法估算过去20年气候变暖对黑... 研究过去的气候变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是认识变暖对农业影响的有效途径,但如何定量区分出气候变化和技术发展对粮食作物的影响程度是目前研究的难点.本文提出的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传统算法缺陷,用此方法估算过去20年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单产增加的贡献率,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相对于70年代水稻单产增加了30.6%,其中由气候变暖带来的增产量占实际增产量的12.8%~16.1%,相当于使70年代的单产增加3.9%~4.9%.20世纪90年代水稻单产较80年代增产42.7%,其中,气候变暖对单产增加的贡献率约为23.2%~28.8%,相当于在20世纪80年代的单产水平上增产9.9%~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单产 增产量 作物产量 气候变暖 粮食作物 黑龙江省 增加 贡献率 农业影响
下载PDF
东北官话的分区(稿) 被引量:94
8
作者 贺巍 《方言》 1986年第3期172-181,共10页
本文分陆节:(壹)总说,(贰)东北官话的分区,(叁)东北官话的特点,(肆)东北官话的内部差别,(伍)胶辽官话,(陆)胶辽和北方官话方言岛。壹总说东北官话分区图见下文174-175页。本图包括范围是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跟这三省毗连的... 本文分陆节:(壹)总说,(贰)东北官话的分区,(叁)东北官话的特点,(肆)东北官话的内部差别,(伍)胶辽官话,(陆)胶辽和北方官话方言岛。壹总说东北官话分区图见下文174-175页。本图包括范围是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跟这三省毗连的地区。总面积约八十多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一亿左右,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鄂伦春族、锡伯族、赫哲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官话 声母 东北 方言岛 北京话 黑龙江省 知庄章 古入声 汉语方言 内蒙古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时空变异规律 被引量:63
9
作者 王杨 宋戈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3-316,322,共5页
以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的经济、社会、生态指标数据为依据,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十五”期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以评价结果为样本点,以SPSS软件为手段,进行黑龙... 以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的经济、社会、生态指标数据为依据,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十五”期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以评价结果为样本点,以SPSS软件为手段,进行黑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区域性时空差异评价,得出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同时提出利用方向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土地集约利用 时空差异评价
下载PDF
黑龙江省土地整治规划效益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68
10
作者 黄辉玲 吴次芳 张守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40-246,共7页
土地整治规划效益分析评价是土地整治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该文在界定土地整治规划效益分析评价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国家目标层——专项目标层——指标层"3级土地整治规划效益分析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统计预测... 土地整治规划效益分析评价是土地整治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该文在界定土地整治规划效益分析评价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国家目标层——专项目标层——指标层"3级土地整治规划效益分析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统计预测方法、类比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方法,对黑龙江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的效益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土地整治规划在保红线、保发展,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具有极其显著的综合效应;统计预测、类比分析和专家调查3种方法可以结合起来,用于规划的效益分析;该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以为其它学者研究区域土地整治规划效益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规划 层次分析法 土地整治规划 规划效益 分析与评价 黑龙江省
下载PDF
气候变暖的适应行为与黑龙江省夏季低温冷害的变化 被引量:63
11
作者 方修琦 王媛 朱晓禧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4-672,共9页
与气候变暖相联系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影响的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极端事件与气候变化直接相关,而极端事件的影响还与人类的适应行为密切相关。本文以农业对温度变化最敏感的黑龙江省为例,分析了变暖对夏季低温冷害事件的影响。结... 与气候变暖相联系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影响的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极端事件与气候变化直接相关,而极端事件的影响还与人类的适应行为密切相关。本文以农业对温度变化最敏感的黑龙江省为例,分析了变暖对夏季低温冷害事件的影响。结果显示,变暖后夏季出现低温冷害临界气温的概率减小;但由于人们追求更高经济效益的适应行为,在变暖的情况下种植更适应较暖气候条件的农作物,低温冷害的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并不一定随变暖而减少,但作物单产期望值还是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黑龙江省 低温冷害 极端事件 适应 气候变暖 夏季 气候事件 极端天气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农村基层的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对黑龙江省昌五镇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49
12
作者 王雅林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7-51,共15页
本文对黑龙江省肇东市昌五镇的正式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进行了个案考察。文章描述了昌五镇“九九归一”的村级权力体系和“金字塔”式的镇级权力结构,并在分析其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指出农村基层政权中的旧体制惯性已成为阻碍变革的重要... 本文对黑龙江省肇东市昌五镇的正式权力结构与运行机制进行了个案考察。文章描述了昌五镇“九九归一”的村级权力体系和“金字塔”式的镇级权力结构,并在分析其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指出农村基层政权中的旧体制惯性已成为阻碍变革的重要因素,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结构 农村基层 运行机制 非正式权力 特殊主义 黑龙江省 五镇 政治体制改革 农村社区 机关工作人员
原文传递
密山县新开流遗址 被引量:61
13
作者 Archaeological Team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考古学报》 1979年第4期491-518,555-560,共34页
一遗址概况兴凯湖是我国东北边疆最大的淡水湖,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县与苏联滨海州交界处,北部在我国境内。兴凯湖以北有小兴凯湖,两湖之间被长达四十余公里的沙岗隔开,俗称"湖岗"。小兴凯湖水位较高,湖水通过湖岗上的缺口流入... 一遗址概况兴凯湖是我国东北边疆最大的淡水湖,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县与苏联滨海州交界处,北部在我国境内。兴凯湖以北有小兴凯湖,两湖之间被长达四十余公里的沙岗隔开,俗称"湖岗"。小兴凯湖水位较高,湖水通过湖岗上的缺口流入兴凯湖,靠湖岗西端的缺口叫新开流。湖区北部开阔的平原和滩地,水草丰美,而今多已垦为农田。湖岗上林木繁茂,湖区水面辽阔,水草茂盛,生长各种鱼类和水禽。这草木丰茂的沃野和水产丰富的水域,正是原始居民居住和渔猎的良好处所。一九七二年七月,黑龙江省博物馆考古部在新开流东1.5公里的湖岗上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湖岗高起的南北缘成为遗址的天然屏障,遗址西南三百余米处有一隆起的高阜,公路穿过湖岗,将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遗址东西长300、南北宽80米,面积约24000平方米。同年九月十一日至十月二十三日,在遗址西北部的墓地进行发掘,开探方十二个,东为T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形纹 黑龙江省 刮削器 新石器时代遗址 二次葬 开流 兴凯湖 图版 鱼鳞纹 考古学
原文传递
基于基尼系数的黑龙江省水资源空间匹配分析 被引量:60
14
作者 姜宁 付强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60,共5页
为了分析黑龙江省水资源在空间上的匹配情况,将黑龙江省划分为13个子区域,将水资源总量作为匹配原象,选取人口、耕地面积、第二产业总产值作为匹配对象,引入经济学中的洛伦茨曲线,并通过积分方法求解基尼系数,应用基尼系数分析水资源与... 为了分析黑龙江省水资源在空间上的匹配情况,将黑龙江省划分为13个子区域,将水资源总量作为匹配原象,选取人口、耕地面积、第二产业总产值作为匹配对象,引入经济学中的洛伦茨曲线,并通过积分方法求解基尼系数,应用基尼系数分析水资源与人口、耕地资源和第二产业的匹配程度。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和第二产业总产值的空间匹配基尼系数分别为0.4606、0.4824和0.7184,匹配程度处于较差或极差水平;在未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中,应注意水资源空间匹配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尼系数 水资源匹配 黑龙江省
下载PDF
近43年来黑龙江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58
15
作者 高永刚 顾红 +1 位作者 姬菊枝 王育光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2-538,共7页
从近43年来黑龙江省各地气候变化趋势的角度出发,利用黑龙江省1961—2003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世界粮食研究模型(WOFOST)和气候变化趋势的数学分析方法,计算并分析了近43年来黑龙江省各地各主要作物模拟产量变化趋势的空间特征和各地气... 从近43年来黑龙江省各地气候变化趋势的角度出发,利用黑龙江省1961—2003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世界粮食研究模型(WOFOST)和气候变化趋势的数学分析方法,计算并分析了近43年来黑龙江省各地各主要作物模拟产量变化趋势的空间特征和各地气候要素变化趋势的空间特征,讨论了气候变化趋势对主要粮食作物模拟产量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化趋势的空间差异对各主要作物模拟产量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但不同作物影响不同。近43年来黑龙江省玉米模拟产量变化趋势增加,平均增加幅度为4.81%/10a,气温变化趋势的增高是其模拟产量变化趋势增加的主要气候因素。黑龙江省大豆模拟产量变化趋势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平均降低幅度为1.52%/10a;气候变化趋势对北部和南部区域的大豆模拟产量变化趋势作用不同,气温变化趋势的增高是北部大豆优势种植区域模拟产量变化趋势增加的主要气候因素,气温和降水量的相应变化趋势是南部大豆种植区域模拟产量变化趋势降低的主要气候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主要粮食作物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黑龙江省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55
16
作者 蔺涛 谢云 +2 位作者 刘刚 陈德亮 段兴武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7-318,共12页
收集1986~2000年黑龙江省79个县市农业生产资料和30个气象台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方法将粮食产量分解为气候产量和经济产量,然后用EOF方法分析了粮食产量、气候影响程度指数、≥10℃积温、生长季降水的时... 收集1986~2000年黑龙江省79个县市农业生产资料和30个气象台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方法将粮食产量分解为气候产量和经济产量,然后用EOF方法分析了粮食产量、气候影响程度指数、≥10℃积温、生长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5年问全省粮食产量稳步增加,气候变暖趋势明显但降水变化不显著,变暖对粮食生产有利,降水的变化未对粮食产量产生实质影响。15年间气候影响程度总体增大,但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具有时空差异性:1986~1993年北部和西南部积温增加明显,粮食产量增加大于东北部和东南部;1993~2000年东北部和东南部积温增加明显,粮食产量增加超过北部和西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粮食产量 气候影响程度指数 ≥10℃积温 生长季降雨量 黑龙江省
下载PDF
青少年儿童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52
17
作者 李定国 刘栋 +1 位作者 许小幸 陆汉明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6-269,共4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儿童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患病率、分布特征(包括区域、学龄段、性别分布等)及其致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黑龙江省与上海市共9所学校中5403名中小学生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估算符合罗马Ⅱ诊... 目的分析青少年儿童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患病率、分布特征(包括区域、学龄段、性别分布等)及其致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黑龙江省与上海市共9所学校中5403名中小学生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估算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IBS的期间患病率,对其致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推测被调查的两地中小学生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IBS患病率为13.25%,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区域性分层研究表明,患病率在黑龙江省(14.02%)和上海市(11.72%)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段分层研究表明,高中生患病率(17.80%)明显高于其他学龄段(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饮酒、吸烟、辛辣食物、痢疾史、腹部手术史、服用大量抗生素史、受凉、疲劳、心情焦虑、心情压抑及内向性格11个因素为最具可能性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25、1.44、1.13、1.37、1.63、1.93、2.83、1.10、1.07、1.13及1.05。结论IBS是青少年儿童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青少年儿童IBS患病率存在区域性与学龄段差异。心理因素、食物、不良外界环境因素及家庭环境因素等可能是诱发青少年儿童IBS致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儿童 流行病学调查 肠易激综合征(IBS) 罗马Ⅱ诊断标准 相关危险因素 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多因素回归分析 家庭环境因素 中小学生 黑龙江省 患病率 多因素分析 腹部手术史 学龄段差异 性别分布 问卷调查 辛辣食物 内向性格
原文传递
关于旅游产业地位的思考——兼论黑龙江省的旅游产业定位 被引量:50
18
作者 董雪旺 智瑞芝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8-32,共5页
由于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巨大成功 ,各地纷纷将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来培育 ,形成一股“旅游产业热”。然而 ,旅游业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将旅游业定位于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必须十分谨慎。在对当前的流行观点进行批判性评... 由于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巨大成功 ,各地纷纷将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来培育 ,形成一股“旅游产业热”。然而 ,旅游业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将旅游业定位于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必须十分谨慎。在对当前的流行观点进行批判性评价的基础上 ,本文运用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选择基准 ,对旅游业的产业地位进行了分析 ,发现旅游业并不是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最佳候选者。同时 ,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黑龙江省旅游业不应定位于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产业地位 主导产业 支柱产业 关联产业 黑龙江省
下载PDF
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的时空变化看人类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适应 被引量:49
19
作者 方修琦 盛静芬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3-217,共5页
1951年以来 ,黑龙江省呈明显的变暖趋势 ,1980年代以来增温尤其明显 ,是全国变暖最显著的地区。对比发现 ,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增减的阶段性变化与温度变化阶段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 ,但水稻种植面积变化略滞后于温度变化。1980年代中... 1951年以来 ,黑龙江省呈明显的变暖趋势 ,1980年代以来增温尤其明显 ,是全国变暖最显著的地区。对比发现 ,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增减的阶段性变化与温度变化阶段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对应关系 ,但水稻种植面积变化略滞后于温度变化。1980年代中期以来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显著增加 ,特别是北部地区种植面积的显著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变化 响应滞后 黑龙江省 水稻种植面积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中长期展望 被引量:54
20
作者 姚宗路 赵立欣 +1 位作者 田宜水 孟海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88-292,共5页
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各地区分布差异大。该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全面调查,研究了各地区的秸秆资源量及利用现状,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对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以及利用途径进行了中长期预测。结果表明,2007年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各地区分布差异大。该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全面调查,研究了各地区的秸秆资源量及利用现状,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对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以及利用途径进行了中长期预测。结果表明,2007年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主要分布在哈尔滨、绥化、齐齐哈尔和佳木斯,占全省的73.8%,秸秆利用主要以家庭燃用为主。扣除家庭燃用、秸秆还田以及养畜等用途外,预测到2015年黑龙江省剩余秸秆资源量为315万t,2020年为511万t,并根据预测结果将黑龙江分为3个类型区,建议对各区采取不同的利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秸秆 预测 资源评价 黑龙江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