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3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用芽孢杆菌在当前畜牧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
作者 薛冬琳 殷若新 庄俊峰 《山东家禽》 2004年第12期34-36,共3页
关键词 饲用芽孢杆菌 畜牧业 饲料添加剂 种类 作用机理 剂量 饲喂方式
下载PDF
饲喂方式和饲粮色氨酸水平对扬州鹅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魏宗友 王洪荣 +2 位作者 潘晓花 喻礼怀 季昀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356-2365,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方式和饲粮色氨酸水平对扬州鹅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270只21日龄的扬州鹅,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鹅,试验期42 d。采用2×3二因子试验设计,2种饲喂方式(自由采食和限制饲喂)和低、中、...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方式和饲粮色氨酸水平对扬州鹅免疫功能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270只21日龄的扬州鹅,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鹅,试验期42 d。采用2×3二因子试验设计,2种饲喂方式(自由采食和限制饲喂)和低、中、高3个饲粮色氨酸水平(0.14%,0.22%和0.30%)。结果表明:1)自由采食组鹅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限制饲喂组(P<0.05),而饲喂方式对料重比(F/G)无显著影响(P>0.05)。与低、高色氨酸水平组相比,中色氨酸水平组扬州鹅ADFI和ADG显著增加(P<0.05),饲喂方式和色氨酸水平对扬州鹅ADFI和ADG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2)饲喂方式对扬州鹅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与低色氨酸水平组相比,高色氨酸水平组的扬州鹅脾脏指数显著增加(P<0.05),饲粮色氨酸水平对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3)中、高色氨酸水平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较低色氨酸水平组显著增加(P<0.05),高色氨酸水平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较低色氨酸水平组显著增加(P<0.05),饲粮色氨酸水平对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4)低色氨酸水平组扬州鹅脾脏组织的淋巴细胞明显变形,核染色质浓缩密集,线粒体肿胀模糊,嵴出现透亮区、空泡化,粗面内质网脱颗粒明显、排列紊乱,呈现出细胞凋亡的典型变化。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适量的色氨酸能够提高扬州鹅生长性能。色氨酸缺乏可引起扬州鹅淋巴细胞凋亡,而饲粮中适当补充色氨酸可改善这一状况,促进脾脏的发育,增强动物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体液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氨酸水平 饲喂方式 免疫 抗氧化
下载PDF
苜蓿的营养、饲喂方式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丽 徐安凯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8年第2期40-42,47,共4页
论述了苜蓿的营养价值、饲喂方式及在畜禽中的应用效果。苜蓿作为营养均衡、全面的优质饲料,符合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要求,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苜蓿 营养价值 饲喂方式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不同饲喂方式下西南地区中国荷斯坦牛乳中体细胞数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赖安强 王之盛 +2 位作者 王祖新 薛白 王立志 《中国奶牛》 2009年第2期40-43,共4页
为研究TMR日粮和精粗料分别饲喂方式下,中国荷斯坦奶牛乳中体细胞数(SCC)的变化规律。用SPSS13.0一般线性模型(GLM)对西南地区某奶业集团中国荷斯坦牛27528次奶牛群改良计划(DHI)测定日记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TMR日粮饲喂方式下,... 为研究TMR日粮和精粗料分别饲喂方式下,中国荷斯坦奶牛乳中体细胞数(SCC)的变化规律。用SPSS13.0一般线性模型(GLM)对西南地区某奶业集团中国荷斯坦牛27528次奶牛群改良计划(DHI)测定日记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TMR日粮饲喂方式下,体细胞数正常奶牛头次数(SCC<50万个/mL)占78.7%,患严重乳房炎的奶牛头次数(SCC>200万个/mL)占4.3%,乳中体细胞数(SCC)平均值为41.2±67.9万个/mL;而以精粗料分别饲喂方式下,SCC正常的奶牛头次数占77.3%,患严重乳房炎的奶牛头次数占4.5%,SCC平均值为42.4±68.9万个/mL。两种饲喂方式下二者SCC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月份、产犊季节、泌乳月和胎次对两种饲喂方式乳中SCC的影响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两种饲喂方式下SCC都随着泌乳月和胎次的增加有升高的趋势,夏季SCC显著高于冬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荷斯坦奶牛 体细胞数 饲喂方式
下载PDF
高寒牧区牦牛育肥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董全民 赵兴全 +2 位作者 徐世晓 马玉寿 李青云 《中国草食动物》 2004年第5期8-11,共4页
试验结果表明 :天然草地不同牧草利用率下 ,牧草利用率为 3 0 %的绝对增重、相对增重和日增重比 5 0 %和 70 %的分别高 2 2kg和 8 1kg、2 3 4%和 8 5 1%、0 0 2kg和 0 0 7kg ,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但处理内不同放... 试验结果表明 :天然草地不同牧草利用率下 ,牧草利用率为 3 0 %的绝对增重、相对增重和日增重比 5 0 %和 70 %的分别高 2 2kg和 8 1kg、2 3 4%和 8 5 1%、0 0 2kg和 0 0 7kg ,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但处理内不同放牧期间差异极显著 (P <0 0 1) ;天然草地、人工草地上不同年龄组条件下 ,天然草地上绝对增重和日增重分别高于人工草地上的 ,0 5岁犊牛组的相对增重高于对应的 1 5岁犊牛组 ,日增重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但处理内不同放牧期牦牛日增重差异极显著 (P <0 0 1) ;在暖棚舍饲条件下 ,高精料组 (第一组 )的绝对增重、相对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比低精料组 (第二组 )和对照组高 5 9kg、4 94%、0 9kg和 3 1 44kg、2 6 5 9%、0 49kg ,低精料组 (第二组 )比对照组高 2 5 5 4kg、2 1 65 %和 0 4kg ,两处理之间同一放牧期牦牛的日增重差异极显著 (P <0 0 1) ,处理内不同放牧期牦牛的日增重差异显著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牧区 牦牛 育肥 饲喂方式 日增重 牧草利用率
下载PDF
饲喂方式和饲养温度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夏欢 张彩云 +5 位作者 高天增 王志军 赵彩艳 周志山 林树伯 王凤来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6-59,共4页
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研究不同的畜舍饲养环境温度和饲喂方式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选用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240头,随机分配到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畜舍饲养温度处理的2个水平分别... 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研究不同的畜舍饲养环境温度和饲喂方式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选用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240头,随机分配到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畜舍饲养温度处理的2个水平分别为28-30℃高温组和23-25℃低温组;饲喂方式处理的2个水平分别为自由采食组和定时饲喂组。结果表明:高温组(28-30℃)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饲料增重比都极显著高于低温组(23-25℃)(P〈0.01)。高温组的腹泻率显著低于低温组(P〈0.05)。无论在高温还是低温饲养条件下,定时饲喂组与自由采食组相比仔猪的ADG、ADFI、FCR和腹泻率都无显著差异;饲养温度和饲喂方式之间无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温度 饲喂方式 生产性能 断奶仔猪
下载PDF
不同饲喂方式对南方奶牛产奶性能、养分消化和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石蕊 易学武 +1 位作者 肖兵南 刘海林 《家畜生态学报》 2008年第2期51-57,共7页
研究了具有南方奶牛日粮类型特征的相同精粗比日粮的不同饲喂方式对奶牛的采食行为、产奶性能、全肠道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代谢产物的影响。选用体重相近的12头荷斯坦奶牛,采用单因子设计,根据产奶量、胎次及泌乳天数随机分为2组(n=6)... 研究了具有南方奶牛日粮类型特征的相同精粗比日粮的不同饲喂方式对奶牛的采食行为、产奶性能、全肠道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代谢产物的影响。选用体重相近的12头荷斯坦奶牛,采用单因子设计,根据产奶量、胎次及泌乳天数随机分为2组(n=6),分别为精粗分饲组(SI)和全混合日粮组(TMR),精饲料:粗饲料均为50:50。试验结果表明:奶牛采食量无差异,在相同精粗比日粮下,TMR饲养技术极显著减少了奶牛的采食时间(P<0.01),显著增加了反刍时间(P<0.05),TMR组奶牛的乳脂率、4%标准奶产量、乳脂产量、乳糖产量和乳固形物产量分别比SI组显著提高11.20%、11.60%、17.50%、13.21%和9.86%(P<0.05),但对奶牛咀嚼行为、全肠道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代谢产物影响不显著(P>0.05)。在南方奶牛典型日粮采用TMR饲养技术时,与精粗分饲相比,可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但对奶牛的采食量、咀嚼行为、全肠道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代谢产物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饲喂方式 产奶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血清代谢产物
下载PDF
瘦肉型猪育肥后期不同饲喂方式对肉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任善茂 张牧 +3 位作者 陶勇 朱荣生 王霄燕 姚建明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2年第9期7-11,共5页
试验以瘦肉型杜长上 (杜洛克× (长白×上海白 ) )三元杂交猪为试验动物 ,采用试验猪场育肥后期日粮 ,在猪平均体重达到 55kg以上时 ,采用自由采食和限制饲喂 (限制日采食量 15% )两种饲喂方式 ,最终同期屠宰 ( 4 5d后 )。研究... 试验以瘦肉型杜长上 (杜洛克× (长白×上海白 ) )三元杂交猪为试验动物 ,采用试验猪场育肥后期日粮 ,在猪平均体重达到 55kg以上时 ,采用自由采食和限制饲喂 (限制日采食量 15% )两种饲喂方式 ,最终同期屠宰 ( 4 5d后 )。研究结果表明 :1.与自由采食相比 ,限制饲喂未显著改变肌肉系水力、熟肉率、p H值、肉色和剪切力 ( P>0 .0 5) ,但除剪切力之外的上述各项指标值均略有增加。 2 .与自由采食相比 ,限制饲喂未显著改变肌肉中水分、粗脂肪、粗蛋白、灰分、钙、磷的含量 ( P>0 .0 5) ,但粗脂肪含量略有下降。 3 .两种饲喂方式下肌纤维直径差异不显著 ( P>0 .0 5)。 4.背最长肌和半腱肌对限饲的反应程度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肉型猪 育肥后期 饲喂方式 猪肉品质
下载PDF
猪肉品质及营养调控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苗云 葛长荣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饲料 饲喂方式 猪肉品质 营养调控
下载PDF
通过日粮调控减少猪排泄物中臭气物质的产生和散发量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云刚 陈安国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2-45,共4页
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畜禽排泄物产生的臭气对环境的污染已受普遍重视。猪舍粪尿的臭气主要是未完全消化的营养物质在堆放的过程中被无氧降解所产生的。所以通过提高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通过改变日... 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畜禽排泄物产生的臭气对环境的污染已受普遍重视。猪舍粪尿的臭气主要是未完全消化的营养物质在堆放的过程中被无氧降解所产生的。所以通过提高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通过改变日粮本身的理化性质来改变粪尿的理化性质从而减少粪尿臭气产生是较为有效和较为经济的手段。本文主要综述了猪粪尿臭气产生的来源,影响因素和通过日粮调控减少排泄物气体污染的措施,这其中包括:①通过改变饲喂方式来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从而减少粪尿中营养物质的含量;②添加合成的氨基酸,以取代部分蛋白质来降低排泄物中氮元素的量;③提高日粮中可发酵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以降低粪尿的pH值,低pH值可以束缚粪尿中的氨气:④改变消化道微生物来减少粪尿中易臭味气体物质的量;⑤通过向日粮中添加非营养性添加剂改变日粮的特性,从而改变粪尿理化特性,由此减少臭气的挥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粮调控 排泄物 臭气物质 产生 散放量 饲喂方式 消化道微生物
下载PDF
不同饲喂方式对波杂羔羊的育肥效果 被引量:10
11
作者 钱勇 钟声 +2 位作者 张俊 李宝全 黎有娣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6-217,共2页
在相同饲料配方条件下,采用传统精粗分开饲喂、全混合日粮定时饲喂、全混合日粮自由采食3种饲喂方式,对波尔山羊与徐淮山羊杂交羔羊进行短期育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全混合日粮定时饲喂和自由采食对育肥羔羊的增重效果、经济效益均优于... 在相同饲料配方条件下,采用传统精粗分开饲喂、全混合日粮定时饲喂、全混合日粮自由采食3种饲喂方式,对波尔山羊与徐淮山羊杂交羔羊进行短期育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全混合日粮定时饲喂和自由采食对育肥羔羊的增重效果、经济效益均优于采用精粗分开饲喂。以全混合日粮自由采食组的羔羊育肥效果最好,育肥羔羊的采食量和增重得到显著提高,提高了经济效益,45 d短期育肥日增重达到153.32 g,平均每只波杂羔羊纯收入达70.38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混合日粮 饲喂方式 波杂山羊 羔羊育肥
下载PDF
中蜂饲喂方式和群势增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余玉生 陈玉香 +1 位作者 张学文 罗卫庭 《养蜂科技》 2000年第1期25-26,共2页
在蜜源缺乏 ,粉源稀少的季节采用奖励饲喂、补足饲喂、喂足后再进行奖励饲喂三种方式进行中蜂繁蜂对比试验。经方差分析及q检验 ,结果表明 :喂足后再进行奖励饲喂的繁殖方式较其它两种繁殖方式好 ,强群 3群增殖 7.6足脾 ,中等群 3群增殖... 在蜜源缺乏 ,粉源稀少的季节采用奖励饲喂、补足饲喂、喂足后再进行奖励饲喂三种方式进行中蜂繁蜂对比试验。经方差分析及q检验 ,结果表明 :喂足后再进行奖励饲喂的繁殖方式较其它两种繁殖方式好 ,强群 3群增殖 7.6足脾 ,中等群 3群增殖 1 0 .1足脾 ,弱群 3群增殖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喂方式 季节 群势增殖 中蜂 喂足后再奖饲
下载PDF
不同饲喂方式和温度对长角血蜱甘肃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知新 刘光远 +1 位作者 田占成 谢俊仁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6-31,共6页
在不同饲喂方式和温度条件下,观察我国北方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甘肃株的生活史及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将试验蜱分组后置于不同饲喂方式和温度下,待其发育到下一阶段,叮咬实验动物,连续调查其发育阶段的生物学特性。... 在不同饲喂方式和温度条件下,观察我国北方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甘肃株的生活史及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将试验蜱分组后置于不同饲喂方式和温度下,待其发育到下一阶段,叮咬实验动物,连续调查其发育阶段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完成一个世代需101 d~148 d。成年饥饿雌蜱吸血期具有两个显著特征:缓慢吸血和快速吸血;经兔体叮咬的成年雌蜱其饱血体重小于羊体。不同饲喂条件下长角血蜱饱血体重、产卵量差异极显著(P<0.0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幼蜱、若蜱的蜕变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当饱血雌蜱处于发育阶段时,产卵前期、产卵期及卵的孵化期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6℃~30℃条件下长角血蜱产卵量没有变化,利于蜱的存活;4℃以下和45℃以上饱血蜱及其后代不能存活;16℃以下蜱的发育周期延长。结果表明,长角血蜱为三宿主蜱;雄蜱可以帮助雌蜱吸血;在羊体上的吸血能力优于在兔体上的吸血能力;温度对长角血蜱的发育繁殖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角血蜱 生物学特性 温度 饲喂方式
下载PDF
苜蓿干草饲喂方式对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佩荣 祁永锋 程中静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6-31,共6页
文章旨在研究苜蓿干草饲喂方式对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30头刚出生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对照组、试验I组和试验II组,每组10头犊牛。对照组犊牛只饲喂牛乳和开食料,试验1... 文章旨在研究苜蓿干草饲喂方式对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30头刚出生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对照组、试验I组和试验II组,每组10头犊牛。对照组犊牛只饲喂牛乳和开食料,试验1组犊牛饲喂牛乳、开食料和苜蓿干草,其中苜蓿干草和开食料均匀混合以全混合日粮的方式饲喂(苜蓿干草添加量为日粮干物质基础的10%);试验II组奶牛饲喂牛乳、开食料和苜蓿干草,其中苜蓿干草以单独供给的方式饲喂。试验共70 d,犊牛在57 d断奶。试验期间,1~50 d为哺乳期,犊牛饲喂常乳(正常饲喂量)+开食料;51~56 d为断奶过渡期,犊牛饲喂常乳(减量)+开食料;57~70 d为断奶后期,犊牛只饲喂开食料。于犊牛7日龄开始饲喂开食料,于犊牛14日龄开始饲喂苜蓿干草。每天记录开食料采食量,分别于试验第1天、第57天、第70天称量犊牛早晨空腹体重,分别于第40天、第57天和第70天,在早晨犊牛采食开食料3 h后采集瘤胃液,测定挥发性脂肪酸浓度。试验最后3 d收集粪便进行消化试验,测定营养物质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无论苜蓿干草以何种方式喂给犊牛均显著提高犊牛日均干物质采食量,但对平均日增重和饲喂效率无显著影响。与苜蓿干草和开食料混合以全混合日粮形式饲喂犊牛相比,苜蓿干草和开食料分开饲喂犊牛更能提高犊牛干物质采食量。对于犊牛瘤胃发酵参数而言,苜蓿干草和开食料分开饲喂犊牛的瘤胃液p H显著高于苜蓿干草和开食料混合以全混合日粮形式饲喂犊牛的瘤胃液p H,但两种饲喂形式犊牛的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与对照组犊牛差异不显著。两种苜蓿干草的饲喂方式对犊牛日粮营养物质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推荐在给犊牛饲喂苜蓿干草时,宜将苜蓿干草与开食料分开饲喂给犊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干草 饲喂方式 犊牛 生长性能 瘤胃发酵
下载PDF
乳酸菌不同饲喂方式对肉鸡生长性能、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程鹏 张静博 +4 位作者 赵龙妹 丁轲 曹平华 马彦博 李旺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680-5690,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不同饲喂方式对肉鸡生长性能、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及肠道健康的影响,以探讨乳酸菌在肉鸡上的适宜饲喂方式。选择1日龄的爱拔益加(AA)肉鸡19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 本试验旨在研究乳酸菌不同饲喂方式对肉鸡生长性能、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及肠道健康的影响,以探讨乳酸菌在肉鸡上的适宜饲喂方式。选择1日龄的爱拔益加(AA)肉鸡19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拌料组(MIX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乳酸菌菌液;灌服组(OI组)饲喂基础饲粮,并口腔灌服乳酸菌菌液;饮水组(DW组)饲喂基础饲粮,并在饮水中添加乳酸菌菌液。乳酸菌菌液活菌数为4×109 CFU/mL。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在1~42日龄,DW组和MIX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ON组(P<0.05),MIX组、OI组和DW组料重比显著低于CON组(P<0.05)。2)21和42日龄时,MIX组、OI组和DW组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3)21日龄,MIX组、OI组和DW组空肠绒毛高度、绒毛表面积和绒隐比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隐窝深度显著低于CON组(P<0.05);MIX组、DW组回肠绒毛表面积、绒隐比显著高于CON组(P<0.05)。42日龄,DW组空肠、回肠绒毛高度、绒隐比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各组盲肠主要微生物是厚壁菌门、拟杆菌门。21、42日龄时,MIX组、OI组和DW组盲肠双歧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综上所述,3种乳酸菌饲喂方式均可不同程度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改善肠道形态和肠道菌群结构,其中以饮水方式饲喂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生长性能 肠道健康 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 饲喂方式
下载PDF
饲喂干湿料与干粉料对猪生长肥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胡成波 徐广鹤 王冼清 《养猪》 2011年第1期37-38,共2页
在生长肥育猪生产中,广泛采用干料、湿料和稠料3种饲喂方式,以干粉料型为主,干湿料型次之,稀稠料型较少。为探讨干粉料与干湿料两种料型对猪生长肥育性能的影响,选择科学的饲喂方法及合适的出栏体重,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笔者于2008年7月... 在生长肥育猪生产中,广泛采用干料、湿料和稠料3种饲喂方式,以干粉料型为主,干湿料型次之,稀稠料型较少。为探讨干粉料与干湿料两种料型对猪生长肥育性能的影响,选择科学的饲喂方法及合适的出栏体重,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笔者于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进行了干湿料与干粉料两种料型饲喂对比试验。特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肥育性能 生长肥育猪 饲喂方式 干粉料 湿料 对比试验 出栏体重 饲喂方法
下载PDF
不同饲喂方式对梅花鹿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鲍坤 王凯英 +2 位作者 王晓旭 杨福合 李光玉 《特产研究》 2015年第3期1-5,共5页
为了探讨不同饲喂方式对梅花鹿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15头12月龄雌性梅花鹿随机分成3组,每组5头。对照组A组采用先粗后精的饲喂方式;试验B组采用先精后粗的饲喂方式;试验C组采取全混合日粮(TMR)的饲喂方式。... 为了探讨不同饲喂方式对梅花鹿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15头12月龄雌性梅花鹿随机分成3组,每组5头。对照组A组采用先粗后精的饲喂方式;试验B组采用先精后粗的饲喂方式;试验C组采取全混合日粮(TMR)的饲喂方式。结果表明,C组梅花鹿的末体重显著高于A组(P<0.05),C组梅花鹿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A组及B组(P<0.05);C组梅花鹿的干物质消化率、粗蛋白质消化率、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钙消化率及磷消化率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B组、C组梅花鹿的血糖含量及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A组(P<0.05)。TMR饲喂方式能够提高梅花鹿日增重,改善瘤胃发酵,提高日粮营养物质利用率,是梅花鹿养殖中值得推广的饲喂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喂方式 生长性能 消化率 生化指标 梅花鹿
下载PDF
自由采食与分餐饲喂两种饲喂方法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祥文 王忠 黄春玲 《今日养猪业》 2011年第4期37-38,共2页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迅猛发展,许多大型集约化养猪场相继建成,猪的饲喂方式也由传统的限制饲喂即分餐饲喂转为自由采食。自由采食有其自身的优点,杨玉芬(2000年)研究发现,自由采食可使猪根据自身的饥与饱的感觉来调整采食量和采食时间;
关键词 自由采食 饲喂方法 养猪业 生长性能 集约化养猪场 限制饲喂 饲喂方式 采食时间
下载PDF
不同饲喂方式对猪肉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素娟 刘林 +5 位作者 郭登峰 舒晓梦 王羚佳 陈祥贵 黄玉坤 杨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4-200,共7页
考察纯粮食饲喂和饲料混合饲喂2种饲喂方式对猪肉品质和风味的影响。以纯粮食饲养(粮食饲喂组)和饲料混合饲养(饲料饲喂组)2种方式饲养所得猪肉,分别进行感官评价、食用品质和猪肉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结果:(1)粮食饲喂组的大理石纹(p&l... 考察纯粮食饲喂和饲料混合饲喂2种饲喂方式对猪肉品质和风味的影响。以纯粮食饲养(粮食饲喂组)和饲料混合饲养(饲料饲喂组)2种方式饲养所得猪肉,分别进行感官评价、食用品质和猪肉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结果:(1)粮食饲喂组的大理石纹(p<0.01)、颜色(p<0.01)、风味(p<0.01)、多汁性(p<0.05)、嫩度(p<0.05)与饲料饲喂组有显著差异,外观无明显差异。(2)粮食饲喂组的汁液损失率(p<0.05)、蒸煮损失率(p<0.01)显著小于饲料饲喂组,其含水率(p<0.05)显著大于饲料饲喂组,离心损失率无显著差异;粮食饲喂组的pH值高于饲料饲喂组;L*显著大于饲料饲喂组(p<0.05)。(3)利用电子鼻对2种猪肉进行了分析,通过PCA分析,发现2种猪肉的气味存在差别,并能通过LDA方法进行判别。(4)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GC/MS)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从中共鉴别出52种化合物,且在2组猪肉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与含量均有差异。(5)2组猪肉的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2种饲喂方式所得猪肉的品质和风味具有显著差异,采用纯粮食饲喂使得猪肉品质和风味优于饲料混合饲喂,且纯粮食饲喂可积累更多的IM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喂方式 猪肉品质 风味成分 肌内脂肪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连续使用比间歇使用效果好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春杨 常维山 《农业知识》 2002年第7期28-29,共2页
近年来,以调整动物消化道微生态平衡,防病治病,提高生产性能,减少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等为目的而研制的各种微生态制剂,在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显出独特的优势。但不同种类。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动物消化道 间歇使用 芽抱杆菌 微生态平衡 使用效果 生产性能 制剂组 料肉比 饲喂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