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被引量:38
1
作者 史继新 王汉东 +7 位作者 杭春华 谢伟 潘云曦 印红霞 刘承基 谭启富 邬祖良 张祖暄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98-300,共3页
目的 生长在脑内和脑外的海绵状血管瘤虽然名称相同 ,但临床表现、手术难度和术后效果差别甚大。它们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组织学亚型 ,本文试图对此种肿瘤进行进一步分类。方法 对我院 1981年以来经手术治疗的 2 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进... 目的 生长在脑内和脑外的海绵状血管瘤虽然名称相同 ,但临床表现、手术难度和术后效果差别甚大。它们可能存在着不同的组织学亚型 ,本文试图对此种肿瘤进行进一步分类。方法 对我院 1981年以来经手术治疗的 2 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术中所见和病理检查将 2 5例病人分为 2类 3型 :Ⅰ型 :病变位于脑内 ,15例 ,均全切除肿瘤 ,术后症状改善 ;Ⅱa型 :5例 ,病变位于脑外 ,肿瘤切除极其困难。Ⅱb型 :脑外病变 ,5例 ,肿瘤含较多实质成分 ,能够完全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分类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斯兴无 陈世孝 张福洲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12期41-43,共3页
目的讨论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17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检查资料,均进行CT和MRI检查,并分析病灶处CT和MRI检查的影像特征和诊断结果。采用CT、MRI、CT联合... 目的讨论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17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检查资料,均进行CT和MRI检查,并分析病灶处CT和MRI检查的影像特征和诊断结果。采用CT、MRI、CT联合MRI的方法,对照三种不同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和检出率。结果单独采用CT和MRI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58.8%和76.4%,特异度分别为64.7%和76.4%,准确率分别是41.2%和76.5%,检出率是47.1%和82.4%,采用CT联合MRI的诊断结果灵敏度是88.2%,特异度是82.4%,准确率和检出率分别是88.2%和94.1%,准确率和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通过CT和核磁共振检测,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合CT和MRI可提高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核磁共振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诊断
下载PDF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23
3
作者 彭旭红 张雪林 许尚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 探讨CT和MR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表现和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2 2例 ,其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 2 1例 ,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 1例。 10例行CT检查 ,16例行MRI检查 ,13例行MRA检查。结果 脑内型... 目的 探讨CT和MR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表现和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2 2例 ,其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 2 1例 ,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 1例。 10例行CT检查 ,16例行MRI检查 ,13例行MRA检查。结果 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 ,单发病灶多见 ,周围无或轻度水肿 ,无明显占位效应。CT平扫为稍高密度影 ,钙化占 72 .7% ,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 ;MRIT2 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 ,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 ,增强后病灶大都无强化 ;MRA检查未见异常血管。脑外型病灶位于中颅窝、鞍旁 ,MRI呈类似哑铃形较均匀的稍长T1、长T2 信号 ,增强扫描见明显均匀强化 ,MRA检查未见异常血管。结论 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较有特异性 ,结合CT和MRA可明确诊断 ;脑外型者易误诊 ,对CT和MRI表现类似的中颅窝脑膜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CT 脑内 MRA检查 病灶 增强扫描 MRI表现 混杂 外型 高密度
下载PDF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伟国 叶红星 +2 位作者 沈宏 杨小锋 姚瑜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4-356,共3页
关键词 显微手术治疗 1990~2002年 脑外海绵状血管瘤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神经血管结构 术前诊断 海绵窦区 神经外科 中颅窝
原文传递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浩 游潮 +2 位作者 贺民 蔡博文 杨咏波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92-693,共2页
关键词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显微外科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海绵状血管瘤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颅内血管畸形 显微外科技术 手术成功率 手术切除 生命中枢 神经核团
原文传递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14
6
作者 苟重季 潘孝勇 +1 位作者 刘晓梅 许亮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9期17-19,共3页
目的旨在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MRI检查,收集其各项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 目的旨在探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磁敏感加权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MRI检查,收集其各项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总结MRI图像特征,分析磁敏感加权序列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常规MRI序列中,单发病灶54例,多发病灶5例,共检出病灶69个,其中幕上病灶58个,幕下病灶11个;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中,单发病灶者48例,多发病灶者11例,共检出病灶92个,幕上病灶60个,幕上病灶32个。常规MRI序列常规MRI序列对>1.0cm、0.5-1.0cm、<0.5cm病灶检出个数分别为37个、20个、12个,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分别为40个、29个、23个,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8,P<0.05);59例患者常规MRI序列中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混杂信号,41例患者中T2WI序列上表现为典型的周边低信号'铁环征',边缘稍模糊,常规序列无法显示的病灶均可在磁敏感加权成像中发现,病灶最小直径0.2cm,6例患者合并脑静脉性血管畸形,信号特征为扭曲条索样低信号,似'海蜇头'状改变。结论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检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个数较常规序列多,可清晰显示微小病灶及常规MR序列较难发现的血管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CT检查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下载PDF
神经导航辅助显微外科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毛颖 周良辅 +1 位作者 杜固宏 陈亮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在手术切除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中的作用和方法。方法 采用神经导航技术切除 4 4例共 4 8个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以额叶最为多见。结果 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 ,采用微创技术切除肿瘤 ,全切除率 10 0 % ,无手术死亡。应...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在手术切除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中的作用和方法。方法 采用神经导航技术切除 4 4例共 4 8个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以额叶最为多见。结果 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 ,采用微创技术切除肿瘤 ,全切除率 10 0 % ,无手术死亡。应用微导管定位法纠正脑移位。术后症状改善2 6例 ,与术前相比无变化 13例 ,神经功能障碍较术前加重 5例 ,主要表现为偏瘫加重和失语 ,其中 2例在随访中症状改善。术后随访未见病灶残留和复发。结论 采用神经导航系统可精确定位较小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避开功能区 ,减少手术创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神经导航 神经外科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治疗的争议与探讨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剑宁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3,共3页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malformations,CMs)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血管畸形,约占颅内血管畸形的5%-10%,人群发病率约为0.4%-0.8%。目前临床对CM的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但是,临床上对CM...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malformations,CMs)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血管畸形,约占颅内血管畸形的5%-10%,人群发病率约为0.4%-0.8%。目前临床对CM的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但是,临床上对CM的治疗还存在较大争议。有鉴于此,我们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对CM治疗中存在的争议进行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出血 癫痫 手术 放射治疗 保守治疗
下载PDF
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9
作者 任蕾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3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2017年5月收治的疑似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先进行CT检查,之后,联合核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 目的观察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2017年5月收治的疑似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先进行CT检查,之后,联合核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以此分析CT和核磁共振成像的检查手段的准确率、特异度和敏感性,并研究CT和核磁共振成像的检查手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单一使用CT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效果十分显著,有其肯定的临床意义,可以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治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核磁共振成像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诊断效果
下载PDF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病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曹相军 赵继宗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4年第3期214-216,共3页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脑血管畸形的一个类型。近年来在分子遗传学方面通过连锁分析法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致病基因所在染色体定位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应用回顾性分析以及免疫组化和电镜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症状性出血与性激素的关系进行...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脑血管畸形的一个类型。近年来在分子遗传学方面通过连锁分析法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致病基因所在染色体定位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应用回顾性分析以及免疫组化和电镜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症状性出血与性激素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探讨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细胞凋亡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病因学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病因学 肿瘤 血管畸形 连锁分析法
原文传递
CT、MRI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元刚 王丽 +1 位作者 方小东 赵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17期47-50,共4页
目的:探究CT、MRI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8月60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以及MRI检查,对不同检查诊断结果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和MRI诊断颅内海绵状... 目的:探究CT、MRI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8月60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以及MRI检查,对不同检查诊断结果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和MRI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及检出率均较高,但CT联合MRI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准确率及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或MRI单一检测(P<0.05)。结论:CT和MRI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两种方法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均较好,但MRI结合CT诊断更加明确,对患者疾病的早期诊断十分有益,可为患者的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诊断 MRI诊断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2
作者 谢国华 张传臣 +4 位作者 徐金法 白敏 赵秀芹 狄玉进 李成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0期1425-1427,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SWI)对脑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地采用磁共振SWI序列及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T1WI、T2WI对6例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扫描,分析MRI不同扫描序列图像区别。结果:6例患者中TS...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SWI)对脑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地采用磁共振SWI序列及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T1WI、T2WI对6例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扫描,分析MRI不同扫描序列图像区别。结果:6例患者中TSE T1WI发现海绵状血管瘤病灶23个,TSE T2WI发现病灶92个,SWI发现病灶192个。结论:在显示颅内多发海绵状血管瘤方面,SWI较TSE序列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对于小病灶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下载PDF
手术与伽玛刀治疗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出血与癫痫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代自烽 黄其林 +1 位作者 张伟 刘海鹏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35-538,共4页
目的评价手术与伽玛刀治疗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出血及癫痫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手术及伽玛刀治疗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病例,通过CT、MRI检查及Engel分级评价两种方法治疗后出血、癫痫及放射性脑水肿情况。结果手术组术前共9例有癫痫... 目的评价手术与伽玛刀治疗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出血及癫痫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手术及伽玛刀治疗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病例,通过CT、MRI检查及Engel分级评价两种方法治疗后出血、癫痫及放射性脑水肿情况。结果手术组术前共9例有癫痫病史,术后新发癫痫2例;伽玛刀治疗前12例有癫痫病史,术后新发癫痫3例;手术及伽玛刀治疗均能有效控制癫痫(P>0.05)。手术治疗后无再出血病例,伽玛刀治疗后2例发生再出血,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组术后早期轻度脑水肿19例,中度脑水肿11例,严重脑水肿1例;伽玛刀治疗后中轻度18例,中度15例,重度5例;伽玛刀组局灶脑水肿明显多于手术组(P<0.05)。结论手术切除病灶依然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最佳方法,而对病灶位置深在或位于重要功能区者伽玛刀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伽玛刀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是局灶性脑水肿,无明显诱发或加重癫痫和出血的风险,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再出血机率将进一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手术治疗 伽玛刀治疗
下载PDF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诊断与治疗(附23例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尹连虎 许加军 +6 位作者 李国新 王国栋 徐其华 刘威 曲元明 栾立明 吴洪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 :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和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3例 (2 4个病灶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 ,并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手术切除。结果 :2 3例中 ,13例行CT检查 ,其中脑内型 10例 ,脑外型 3例 ,... 目的 :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和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3例 (2 4个病灶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 ,并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手术切除。结果 :2 3例中 ,13例行CT检查 ,其中脑内型 10例 ,脑外型 3例 ,单纯行CT检查的 7例中 ,诊断不明确 4例。 16例行MR检查 ,多数表现为混杂的T1、T2 信号 ,周边有低信号包绕 ,2 3例病人全部手术治疗 ,5例术后放疗 ,术后随访 18例 ,效果良好。结论 :MR是诊断该病的理想方法 ,对于大病灶必须神经外科手术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影像诊断 治疗 神经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与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8
15
作者 曹国彬 陆永建 +3 位作者 何伟文 方泽鲁 伍健伟 李明昌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89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等...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189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等资料。结果183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位于脑实质内,以头痛、癫痫及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均全切除病灶:6例位于脑外中颅窝底区,其中全切除病灶5例,病灶活检1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其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讨论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雅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5期154-155,共2页
目的:分析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30例血管瘤患者,分别对本组患者进行CT与核磁共振检查。统计并分析两种检测方式下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的差异。结果:经不同... 目的:分析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30例血管瘤患者,分别对本组患者进行CT与核磁共振检查。统计并分析两种检测方式下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的差异。结果:经不同方式检查后,CT与核磁共振联合检查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相较于单一使用CT或核磁共振检查,联合使用上述两组检查方式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了科学、有利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核磁共振成像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临床诊断
下载PDF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林 姚远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13期1419-1423,共5页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H)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异常海绵状血管团。CH并非真性肿瘤,是一种血管畸形。目前关于颅内CH的诊断与治疗存在争议。本文从颅内CH的流行病学及疾病自然史、遗传学及基因检测、影像学检查方法...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H)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异常海绵状血管团。CH并非真性肿瘤,是一种血管畸形。目前关于颅内CH的诊断与治疗存在争议。本文从颅内CH的流行病学及疾病自然史、遗传学及基因检测、影像学检查方法、治疗方法等4个方面阐述其临床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诊断治疗 临床进展
下载PDF
神经导航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的应用(附9例报告)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智 邢立举 +2 位作者 王玖飞 王玉春 张凌飞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0期440-442,共3页
目的评价神经导航在颅内海绵状血瘤(CA)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分析应用德国Zeiss神经导航系统对9例颅内CA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病灶均成功切除,无手术死亡。结论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可以精确定位,设计最佳手术入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源性损... 目的评价神经导航在颅内海绵状血瘤(CA)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分析应用德国Zeiss神经导航系统对9例颅内CA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病灶均成功切除,无手术死亡。结论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可以精确定位,设计最佳手术入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源性损伤和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医源性损伤 手术入路 脑水肿
下载PDF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CM1基因第12外显子及其5′端内含子新突变位点 被引量:6
19
作者 谢嵘 陈衔城 +4 位作者 樊永峰 任惠民 夏鹰 季耀东 胡军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 探讨 CCM1基因突变在中国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 intracranial cavernous angiomas,ICCA)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神经外科 2 0 0 2年 6月~ 2 0 0 3年 2月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 1例 ICCA患者及 15名正常健康对照者 ,... 目的 探讨 CCM1基因突变在中国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 intracranial cavernous angiomas,ICCA)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神经外科 2 0 0 2年 6月~ 2 0 0 3年 2月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 1例 ICCA患者及 15名正常健康对照者 ,从外周静脉血中提取 DNA,PCR法扩增 CCM1基因第 12外显子及其两侧部分内含子序列 ,应用 DNA直接测序技术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结果  5例患者中检测出 3处 CCM1基因突变 ,均为首次发现。其中 ,5例患者中均存在 1172 C→ T的错义突变 ,使编码 KRIT1蛋白391位的氨基酸由丝氨酸变成苯丙氨酸。另有 1例患者存在 116 0 A→ C的错义突变 ,使编码 KRIT1蛋白387位氨基酸的谷氨酰胺变成脯氨酸。另一个突变发生在第 12外显子 5′端内含子区域 ,5例患者中有 4例第 4个碱基 C被 T取代。对照组检测结果无异常。结论 中国 ICCA患者存在 CCM1基因第 12外显子的突变 ,并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CCMI基因 基因突变 神经外科
原文传递
3.0T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和静脉性血管瘤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绪焕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10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3.0T磁敏感成像(SW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CA)及静脉性血管瘤(CV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或静脉性血管瘤患者的MRI表现,16例患者均进行MRI平扫、增强及SWI扫描。结果:16例患者中有10例海绵状... 目的:探讨磁共振3.0T磁敏感成像(SW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CA)及静脉性血管瘤(CV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或静脉性血管瘤患者的MRI表现,16例患者均进行MRI平扫、增强及SWI扫描。结果:16例患者中有10例海绵状血管瘤,其中1例多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例静脉性血管瘤,及3例海绵状血管瘤合并静脉性血管瘤,其中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边缘清楚的混杂信号或类圆形低信号;静脉性血管瘤图像表现为放射状髓静脉向引流静脉汇聚;MRI平扫发现20个病灶,增强发现25个病灶,SWI发现29个病灶。结论:SWI对ICA和CVH十分敏感,能发现MRI平扫及增强未能发现的病灶,对ICA和CVH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静脉性血管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