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9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甘油三酯血症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432例非糖尿病人群六年前瞻性观察 被引量:143
1
作者 杨文英 邢小燕 +4 位作者 林红 马晓华 胡英华 李光伟 潘孝仁 《中华内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583-586,共4页
为了解高甘油三酯血症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在432例非糖尿病人群中分析了空腹血浆甘油三酯(FTG)水平对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按初检时FTG水平从低到高,以计算机分成三组,最高甘油三酯(TG)组(为2.5mmol/L,相... 为了解高甘油三酯血症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在432例非糖尿病人群中分析了空腹血浆甘油三酯(FTG)水平对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按初检时FTG水平从低到高,以计算机分成三组,最高甘油三酯(TG)组(为2.5mmol/L,相当于221.4mg/dl),6年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率是最低TG组(为0.7mmol/L,相当于60.3mg/dl)的2.3倍(38.6%对16.6%,P<0.01),6年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OGTTBG2h)平均值高2.4mmol/以(43mg/dl,即180.3mg/dl对137.4mg/dl)。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调整年龄、性别、空腹血糖(FBG)和体重指数诸影响因素后,FTG水平仍与6年后OGTTBG2h水平显著正相关(P=0.0335)。表明FTG水平升高是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 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 病因
原文传递
上海市2型糖尿病患病情况现状调查 被引量:105
2
作者 李锐 卢伟 +9 位作者 贾伟平 黎衍云 施亮 刘美霞 耿国柱 傅华 施榕 史君衡 史虹莉 张胜年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675-1680,共6页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居民2型糖尿病、糖调节异常(IGR)患病率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城、乡社区居民15-74岁者进行横断面的调查。结果 上海市居民2型糖尿病、糖耐量低减(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居民2型糖尿病、糖调节异常(IGR)患病率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城、乡社区居民15-74岁者进行横断面的调查。结果 上海市居民2型糖尿病、糖耐量低减(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率分别为8.6%(1000/11589)、6.9%(802/11589)和1.0%(120/11589)(标化率为6.2%、5.1%和0.8%)。超重、肥胖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1.5%(454/3946)和16.3%(207/1273),IGT患病率为8.9%(352/3946)和12.0%(153/1273),IFG患病率为1.4%(57/3946)和2.3%(29/1273),明显高于体质指数正常人群[分别为5.3%(337/6364),4.6%(294/6364),0.5%(34/6364)](均P〈0.01)。中心性肥胖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6.5%(525/3173),IGT患病率为11.7%(372/3173),IFG患病率为1.6%(52/3173),明显高于无中心性肥胖人群[分别为5.6%(475/8416),5.1%(430/8416),0.8%(68/8416)](均P〈0.01)。高血压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17.4%(479/2752)、IGT患病率为11.0%(303/2752)、IFG患病率为2.0%(56/2752),明显高于无高血压人群[分别为5.9%(521/8837),5.6%(499/8837),0.7%(64/8837)](均P〈0.01)。男性2型糖尿病、IGT和IFG患病率分别为8.9%(412/4621)、6.4%(296/4621)和1.0%(47/4621),女性2型糖尿病、IGT和IFG患病率分别为8.4%(588/6968)、7.3%(506/6968)和1.0%(73/6968),2型糖尿病、IGT和IFG患病率在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城市2型糖尿病、IGT和IFG患病率分别为11.2%(730/6500)、6.4%(419/6500)和1.2%(77/6500)(标化率分别为6.5%、4.9%和0.8%),农村2型糖尿病、IGT和IFG患病率分别为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 患病率
原文传递
长期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霉素建立人类普通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81
3
作者 杨架林 李果 +5 位作者 刘优萍 张芳林 崔九兰 张迪 周文中 罗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38-141,共4页
目的 建立类似人类普通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方法 采用长期高脂高能量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霉素 (STZ)腹腔注射的方法。结果 模型大鼠有高血糖 (18 78± 1 97)mmol L、高甘油三酯血症 (10 95 4± 5 5 4 )mmol L、高胆固醇... 目的 建立类似人类普通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方法 采用长期高脂高能量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霉素 (STZ)腹腔注射的方法。结果 模型大鼠有高血糖 (18 78± 1 97)mmol L、高甘油三酯血症 (10 95 4± 5 5 4 )mmol L、高胆固醇血症 (2 4 4 2± 0 74 )mmol L、脂肪肝、高胰岛素血症 (0 937± 0 2 6 )mmol L、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及不低于正常对照组的体重。结论 这是一种类似人普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饮食 链脲佐霉 糖尿病 大鼠模 胰岛素依赖型
下载PDF
不同糖耐量人群及糖尿病患者血浆内脂素与血糖及胰岛功能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9
4
作者 刘蓉 朱剑 +5 位作者 王茜 沈备 刘翠萍 徐宽枫 茅晓东 刘超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278-128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浆内脂素的变化及其与体重指数(BMI)、腰围、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B细胞功能、血脂等的关系。方法2006年4月至2006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常规健康体检及糖尿病初次就诊者95名,按WHO1999...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浆内脂素的变化及其与体重指数(BMI)、腰围、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B细胞功能、血脂等的关系。方法2006年4月至2006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常规健康体检及糖尿病初次就诊者95名,按WHO1999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初诊2型糖尿病组(53例)、糖耐量减退组(7例)、正常糖耐量组(35名);以WHO1998肥胖诊断标准分为超重或肥胖组(50名)、正常体重组(45名)。检测受试者BMI、腰围、血压,测定空腹血浆内脂素、血糖、血脂、胰岛素等。结果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浆内脂素明显高于正常糖耐量组(P<0.01)。超重或肥胖组与正常体重组间血浆内脂素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人群中血浆内脂素与空腹血糖(r=0.338,P<0.01)、餐后2h血糖(r=0.340,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r=0.227,P<0.05)呈正相关,与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呈负相关(r=-0.296,P<0.05)。在2型糖尿病组,血浆内脂素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正相关(r=0.356,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餐后2h血糖是影响血浆内脂素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脂素显著升高,可能是机体针对体内血糖增高、胰岛功能受损所发生的一种代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脂 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 肥胖症
原文传递
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2
5
作者 洪丽莉 许冠荪 +3 位作者 申国明 尹刚 刘向国 方正清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379-381,共3页
目的建立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方法选SD大鼠,先喂以高脂高果糖饲料4周,导致胰岛素抵抗,继以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腹腔注射1次,2周后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结果高糖高脂饮食后4周,大鼠出现胰岛素抵抗和高脂血症。注射STZ后... 目的建立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方法选SD大鼠,先喂以高脂高果糖饲料4周,导致胰岛素抵抗,继以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腹腔注射1次,2周后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结果高糖高脂饮食后4周,大鼠出现胰岛素抵抗和高脂血症。注射STZ后,大鼠血糖,血胰岛素升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结论本实验为糖尿病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 链脲佐菌 果糖 大鼠
下载PDF
上海地区中国人餐后血糖状态的特征 被引量:71
6
作者 周健 贾伟平 +3 位作者 喻明 马晓静 包玉倩 陆蔚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970-975,共6页
目的探讨正常糖调节(NGR)及2型糖尿病(T2DM)个体餐后血糖状态的特征以及T2DM患者餐前、餐后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上海地区41例NGR及60例新诊断T2DM个体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分析比较餐后血糖... 目的探讨正常糖调节(NGR)及2型糖尿病(T2DM)个体餐后血糖状态的特征以及T2DM患者餐前、餐后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上海地区41例NGR及60例新诊断T2DM个体进行连续3d的血糖监测,分析比较餐后血糖峰值与达峰时间,以及餐后血糖漂移的幅度(PPGE)、时间和曲线下面积增值(IAUC)。结果(1)三餐后血糖峰值、达峰时间及PPGE在T2DM组(早餐16·45mmol/L±0·43mmol/L、93·1min±4·7min、6·84mmol/L±0·28mmol/L,中餐14·75mmol/L±0·50mmol/L、107·4min±6·5min、4·93mmol/L±0·31mmol/L,晚餐14·91mmol/L±0·45mmol/L、109·3min±4·9min、5·84mmol/L±0·28mmol/L)显著高于NGR组(早餐6·90mmol/L±0·21mmol/L、40·8min±2·9min、2·02±0·17mmol/L,中餐6·74mmol/L±0·16mmol/L、43·7min±3·1min、2·03±0·12mmol/L,晚餐6·94mmol/L±0·19mmol/L、53·5min±3·8min、2·25mmol/L±0·18mmol/L,均P<0·01)。日内餐后血糖漂移时间及IAUC在T2DM组(14·1h±0·3h,2·04mmol·L-1·d±0·09mmol·L-1·d)亦显著高于NGR组(8·3h±0·4h,0·43mmol·L-1·d±0·03mmol·L-1·d,均P<0·01)。(2)T2DM组早餐后血糖较快达到尖峰(P<0·05),且峰值显著高于中、晚餐(P<0·01),PPGE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早、晚及中餐(P<0·05),晚餐的IAUC显著高于早、中餐(P<0·01)。(3)HbA1c与IAUC的相关性(r=0·29,P=0·03)在调整餐前血糖的因素后消失(P=0·05);PPGE与IAUC呈显著正相关(r=0·93,P<0·01)。(4)T2DM组餐后血糖对总体日内血糖的贡献百分比显著高于NGR组(18·1%±0·8%比8·0%±0·7%,P<0·01),但均显著低于其餐前血糖(P<0·01)。(5)当HbA1c<7·5%时,餐后血糖升高部分对总体日内高血糖的贡献大于餐前血糖(P<0·05),当HbA1c≥7·5%时,餐前高血糖的相对作用逐渐增加并占主要作用(P<0·01)。结论(1)T2DM患者表现为餐后血糖的过度漂移并持续较长时间,同时伴有血糖尖峰的延迟,其餐后急性高血糖状态以早餐最明显。(2)HbA1c不能反映餐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 血糖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原文传递
家族性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家系调查 被引量:53
7
作者 张素华 余路 +7 位作者 邱鸿鑫 李晨钟 古泉高 刘隆田 肖谦 粟绍初 李萍 吴应珍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35-439,共5页
探索家族性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的遗传方式。方法按WHO标准,诊断有糖尿病家族史的NIDDM先证者100例,同时随机寻找与先证性别相同、年龄相当的群体100个,分别进行三代家族史和血统成员的调查研究。检查... 探索家族性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的遗传方式。方法按WHO标准,诊断有糖尿病家族史的NIDDM先证者100例,同时随机寻找与先证性别相同、年龄相当的群体100个,分别进行三代家族史和血统成员的调查研究。检查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血浆胰岛素,部分成员作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家族性糖尿病家系组糖尿病患病率是群体患病率的26倍(34.3%对1.3%);先证者一级亲属糖尿病患病率是群体亲属患病率的18倍(28.3%对1.5%);先证者的同胞患病率为44.4%、子女患病率为9.7%。家族性糖尿病系谱分析显示:(1)双亲之一为患者达83.9%;(2)先证者同胞几乎一半是患者;(3)16.0%的家系可见3~4代都有发病者,呈连续传递。此外,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40.0%对28.0%),母亲传递糖尿病显著多于父亲(50.8%对27.6%,P<0.01)。结论有家族史的NIDDM患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其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母亲传递糖尿病显著多于父亲,考虑为性别患病的差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 家族史
原文传递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62
8
作者 杨国庆 陆菊明 潘长玉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 观察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 5 5例 2型糖尿病 (DM)和 19例 (男 12例 ,女 7例 )非DM健康对照者 (CON)。DM组分为两个亚组 :无微血管并发症 (NDC)组 39例 (男 17... 目的 观察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 5 5例 2型糖尿病 (DM)和 19例 (男 12例 ,女 7例 )非DM健康对照者 (CON)。DM组分为两个亚组 :无微血管并发症 (NDC)组 39例 (男 17例 ,女 2 2例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组16例 (男 8例 ,女 8例 )。所有患者肾功能和尿白蛋白 /肌酐 (Alb/Cr)均正常。根据眼底荧光造影判断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应用高效液相 反相色谱分析和荧光检测的方法测定空腹血浆总Hcy水平。结果 DR组、NDC组和CON组间的血浆总Hcy浓度差异有显著性 (F =2 4 0 5 ,P =0 0 31) ,DR组血浆总Hcy水平 [(14 7± 5 2 8) μmol/L]显著高于NDC组 [(11 3± 4 94) μmol/L]和CON组 [(9 6 5± 2 6 6 )μmol/L]。NDC组与CON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DR组 ,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PDR)亚组总Hcy水平显著高于背景性视网膜病变 (BDR)亚组 (t=2 4 0 5 ,P =0 0 31)。本研究中 ,总Hcy超过 14 97μmol/L即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其中PDR亚组有 4例 ,BDR亚组为 1例。结论 伴视网膜病变的 2型DM患者血浆总Hcy水平高于正常人 ,其中PDR组的血浆总Hcy浓度高于BDR组。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是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 浓度 糖尿病视网膜病 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
原文传递
成人糖尿病发生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58
9
作者 李光伟 王金平 +5 位作者 陈川 杨文英 姜亚云 胡泽溪 胡英华 潘孝仁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5期914-917,共4页
目的 探讨我国成年人糖尿病的发病模式和胰岛素抵抗及 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损害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以标准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诊断的糖耐量减低 (IGT) 30 7例和糖耐量正常 (NGT) 12 6例 (年龄 2 5~ 74岁 )进行 6年随访 ,初访时... 目的 探讨我国成年人糖尿病的发病模式和胰岛素抵抗及 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损害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以标准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诊断的糖耐量减低 (IGT) 30 7例和糖耐量正常 (NGT) 12 6例 (年龄 2 5~ 74岁 )进行 6年随访 ,初访时测定口服糖耐量试验 (OGTT) 0、6 0、12 0min之血糖及血浆胰岛素浓度。每 2年重复做OGTT ,空腹血糖≥ 7.8mmol/L及 /或OGTT试验 2h血糖≥11.1mmol/L诊为糖尿病。以t检验、χ2 检验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胰岛素抵抗及 β细胞功能对糖尿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  6年随访中发展为糖尿病的IGT有约 70 %来自胰岛素抵抗人群 ,另有约 30 %糖尿病患者在其IGT阶段并无明显胰岛素抵抗。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IGT组基线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素分泌功能与随访发生糖尿病者呈显著负相关 (OR值为 0 .41及 0 .39,P <0 .0 1)。在NGT人群中 ,胰岛素抵抗亚组 6年后糖耐量恶化率远高于非胰岛素抵抗组 (34 .5 %比 13.4% ,P <0 .0 5 )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仅胰岛素抵抗与糖耐量恶化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结论 我国大部分成人糖尿病发病呈 2个阶段模式 :第一阶段从NGT发展为IGT ,在此阶段胰岛素抵抗起主要作用 ;第二阶段从IGT发展为糖尿病 ,在此阶段胰岛素抵抗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 胰岛素抵抗 DM 胰岛素敏感性 糖耐量
原文传递
诱导构建最佳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大鼠的造模方式 被引量:47
10
作者 施红 金国琴 余文珍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9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注射链脲佐菌素大鼠在给予高脂高糖不同时间后血糖、血脂、糖耐量、胰岛素敏感性等的变化情况,以寻求最佳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的大鼠造模方式。方法:实验于2003-01/12在福建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及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血液流变室完... 目的:观察注射链脲佐菌素大鼠在给予高脂高糖不同时间后血糖、血脂、糖耐量、胰岛素敏感性等的变化情况,以寻求最佳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的大鼠造模方式。方法:实验于2003-01/12在福建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及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血液流变室完成。选择雌性Wistar大鼠56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高脂高糖2,4,6周组、普食6周组、先注射链脲佐菌素组和单纯高脂高糖组各8只。①正常组:灌胃生理盐水。②高脂高糖2周组:先灌胃高脂高糖乳剂14d后+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2次。③高脂高糖4周组:先灌胃高脂高糖乳剂28d后+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2次。④高脂高糖6周组:先灌胃高脂高糖乳剂42d后+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1次。⑤普食6周组:灌胃生理盐水42d后+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2次。⑥先注射链脲佐菌素组:先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2次后+灌胃高脂高糖乳剂42d。⑦单纯高脂高糖组:灌胃高脂高糖乳剂42d,不注射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2次间隔4d,注射前均禁食不禁水14h。每日高脂高糖乳剂/生理盐水灌胃量均为10mL/kg。各组均自由进食普通饲料。实验过程中检测各组随机血糖及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结束后禁食不禁水16h,腹主动脉取血,测量各组大鼠的空腹胰岛素、血脂,同时取胰腺作病理检查。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诊断标准:大鼠禁食12h服糖后血糖峰值16.7mol/L、且120min血糖11.1mmol/L的大鼠确定为糖尿病。结果:56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各组大鼠血糖水平比较:高脂高糖6周组大鼠在注射链脲佐菌素后空腹血糖显著高于正常组[(12.20±0.87),(3.90±0.27)mmol/L(P<0.01)],随机血糖也显著高于正常组[(27.31±1.82),(5.01±0.41)mmol/L(P<0.01)],均达到糖尿病大鼠诊断标准,提示造模成功。其余各组大鼠血糖值均未达到糖尿病大鼠诊断标准。②口服葡萄糖糖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 实验性/中药疗法 链脲菌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被引量:53
11
作者 赵真 王淑萍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322-324,共3页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分析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23例T2DM患者,对其一般情况、代谢指标等进行检查,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受试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分析T2DM患者的心理状...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分析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23例T2DM患者,对其一般情况、代谢指标等进行检查,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受试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分析T2DM患者的心理状态,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T2DM患者抑郁患病率为38·2%,焦虑患病率为29·3%。进入焦虑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的有: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h微量尿白蛋白(UALB)、眼底改变、吸烟史、家族史、并发症数;进入抑郁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的有:性别、HbA1c、UALB、总胆固醇(TC)、吸烟史、病程、并发症数。进入焦虑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的有:HbA1c、UALB和并发症数目;进入抑郁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的有:HbA1c、病程、吸烟史和并发症数目。结论抑郁、焦虑为T2DM患者常见心理障碍,HbA1c以及并发症数目为T2DM患者心理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 焦虑症 抑郁障碍
下载PDF
预混胰岛素转为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方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1
12
作者 卜石 郭晓蕙 +4 位作者 杨文英 卢桂芝 杨兆军 任婷婷 高妍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4期3115-3118,共4页
目的探讨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每日一次基础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的血糖控制情况与人群特征的关系及基础胰岛素的使用剂量。方法为随机、开放、两中心的平行对照研究,治疗期12周,选择每日注射两次预混胰岛素(加或不... 目的探讨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每日一次基础胰岛素加口服降糖药的血糖控制情况与人群特征的关系及基础胰岛素的使用剂量。方法为随机、开放、两中心的平行对照研究,治疗期12周,选择每日注射两次预混胰岛素(加或不加口服降糖药治疗),空腹血糖(FBG)在7.8~16.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7%~10%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至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加格列美脲3 mg 或每日注射两次预混30 R(诺和灵)胰岛素加格列美脲3 mg 治疗组,胰岛素剂量每3天调整1次,至目标 FBG≤6.0 mmol/L。结果治疗12周后,甘精胰岛素组和预混胰岛素组的 HbA1c 均较基线水平显著下降,两组 HbA1c 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8.0%vs 8.9%→7.8%,P>0.05)。治疗期间,预混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频率均显著高于甘精胰岛素组,总低血糖事件分别为123次、57次,经证实的低血糖例次(94 vs 21,x^2=23.692 P=0),其中午餐前低血糖发生尤其显著(64 vs 17,x^2=7.762,P=0.005)。甘精胰岛素治疗后 HbA1c≤7.5%者达28.2%(11例),剂量为(0.58±0.29)U·kg^(-1)·d^(-1);HbA1c>8.5%者占23.1%(9例),剂量为(0.66±0.30)U·kg^(-1)·d^(-1)。甘精胰岛素两亚组治疗前 HbA1c、糖尿病病程、餐后2 h C 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1±0.8)% vs(9.6%±1.2)%,10年(6.0~14.5年)vs 13年(8~19.5年),餐后 C 肽:2.5 nmol/L(1.4~3.3 nmol/L)vs 1.4 nmol/L(1.2~2.6 nmol/L),均 P<0.05。结论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治疗前 HbA1c 水平、糖尿病病程和餐后2 hC 肽水平是影响一次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疗效的主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 胰岛素 Β细胞功能
原文传递
从肝论治防治胰岛素抵抗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34
13
作者 李道本 王智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53-154,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 胰岛素抵抗 从肝论治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被引量:46
14
作者 回园敕 向红丁 +3 位作者 冯凯 李伟 许岭翎 平凡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190-1192,共3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各种微血管并发症和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以2003年5月至2006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321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无肾病组(UAER<20μg/min)213例,早期肾...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各种微血管并发症和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以2003年5月至2006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321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无肾病组(UAER<20μg/min)213例,早期肾病组(20μg/min≤UAER<200μg/min)62例和临床肾病组(UAER≥200μg/min)46例;根据眼底镜检查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238例、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83例;根据肌电图检查分为无糖尿病神经病变组255例和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组66例。观察3种并发症中各组hsCRP的变化。结果只有糖尿病肾病和血hsCRP相关,hsCRP随尿白蛋白的增加而升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UAER(r=0.448,P=0.002)、三酰甘油(r=0.385,P=0.008)及体重指数(r=0.261,P=0.004)呈正相关。逐步线性回归表明,UAER、三酰甘油、体重指数是影响hsCRP的主要因素。结论hsCRP与糖尿病肾病相关,其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程度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 微血管并发症 超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9
15
作者 陈玉 周玲 +2 位作者 徐耀初 沈洪兵 钮菊英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1-194,共4页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江苏省 1997年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中 ,筛选出的 2型糖尿病患者 15 4例及与其性别、年龄构成相近的正常人群对照 130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年龄...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江苏省 1997年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中 ,筛选出的 2型糖尿病患者 15 4例及与其性别、年龄构成相近的正常人群对照 130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年龄、糖尿病阳性家族史、高血压史、腰臀比大、收缩压、女性巨大胎儿史及 β3 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变异是 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职业性体力劳动是其保护因素 ;遗传因素与肥胖、β3 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变异等危险因素共同存在时 ,糖尿病的发病危险性 (OR)将明显增加。结论  2型糖尿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遗传 环境因 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 危险因 Logisti模
原文传递
二陈汤方加减对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模型大鼠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以及肝功能和肝脏脂肪变的影响 被引量:42
16
作者 李学军 杨叔禹 +2 位作者 聂明 陈福 王丽英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77-80,共4页
目的:观察具有化痰利湿、活血化瘀功效的二陈汤方加减干预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大鼠血糖、血脂、胰岛素的抵抗状况,以及脂肪肝模型病理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4/11在厦门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选用健康Wistar大鼠40只,... 目的:观察具有化痰利湿、活血化瘀功效的二陈汤方加减干预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大鼠血糖、血脂、胰岛素的抵抗状况,以及脂肪肝模型病理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4/11在厦门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选用健康Wistar大鼠40只,7周龄,雌雄各半。随机抽取12只为正常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其中各成分质量分数如下:碳水化合物0.6、蛋白质0.22,脂肪0.1,其他0.08,脂肪以豆油为主),其余则喂养高热量饲料(其中各成分质量分数如下:碳水化合物0.4,蛋白质0.13,脂肪0.4,其他0.07,脂肪以动物油脂为主)。2个月后,正常对照组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0.1mol/LpH4.2枸椽酸缓冲液,其余28只大鼠则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25mg/kg。72h后查血糖≥16.7mmol/L为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24只。②将24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和二陈汤方加减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其余2组均喂养高热量饲料。二陈汤方加减组大鼠按8mL/(kg·d)剂量灌胃二陈汤方加减药物,由陈皮、半夏、茯苓、僵蚕及地龙等组成(上述中药由本院中药房提供),由本院药剂科制备成浓缩液(含生药2g/mL),1次/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的自来水,均连续干预16周。③然后采用ELISA法测血胰岛素水平,计算肝指数(肝湿重/体质量×100%)和胰岛素敏感指数ln{[1/(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光镜下评估肝脂肪变性和炎症坏死程度。炎症活动度计分[慢性肝炎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计分方案炎症活动度计分分为汇管区(P)、小叶内(L)、碎屑坏死(PN)及桥接坏死(BN)4项,每项依病变轻、中、重程度分别计以1,3,4分,计分公式为P+L+2(PN+BN)]。按照上海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相应试剂盒说明书测定血清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分别于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 脂肪肝/中药疗法 疾病模 动物
下载PDF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22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43
17
作者 赵静渝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3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将确诊的62例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贝那普利组各20例及联合组22例。三组均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诺和灵30R等,洗脱期2周后...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将确诊的62例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组、贝那普利组各20例及联合组22例。三组均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诺和灵30R等,洗脱期2周后口服降压药物治疗。氨氯地平组、贝那普利组分别予左旋氨氯地平2.5 mg、贝那普利10 mg;联合组予左旋氨氯地平2.5 mg+贝那普利10 mg;用药1次/d,疗程为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24 h尿蛋白排泄量和肾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组血压、24 h尿蛋白量及血肌酐均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及贝那普利组(P均<0.05),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效果优于单独用药,且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氨氯地平 贝那普利 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 糖尿病肾病 高血压 肾功能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比值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39
18
作者 刘翠平 黎明 +6 位作者 李彬 陈晓燕 崔丽梅 张葵 陶静 郑晓敏 吴从愿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210-1212,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及二者比值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21例T2DM患者的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进行采集,测量其IMT及测定空腹血清脂联素和...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及二者比值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21例T2DM患者的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进行采集,测量其IMT及测定空腹血清脂联素和瘦素,观察IMT增厚组(IMT≥1mm,n=69)与不增厚组(IMT<1mm,n=52)脂联素和瘦素变化及其比值变化与IMT的关系。结果IMT增厚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纤维蛋白原定量高于IMT不增厚组(P<0.05);IMT增厚组的空腹血C反应蛋白(CRP)明显增加(中位数:25mg/L对12mg/L,P<0.01),脂联素降低(中位数:5.8mg/L对7.6mg/L,P=0.05),但瘦素/脂联素升高(0.86对0.36,P=0.030)。相关分析显示,IMT与年龄、纤维蛋白原定量、CRP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2,0.278,0.327,P均<0.01),与瘦素/脂联素呈正相关(r=0.205,P<0.05),与脂联素呈负相关(r=-0.18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瘦素/脂联素增加与IMT增厚相关。结论在T2DM患者中,血清脂联素降低、血清瘦素/脂联素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关,血清瘦素/脂联素比值增加可望作为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清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与脂联比值
原文传递
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 被引量:37
19
作者 张平安 吴健民 李艳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4年第3期231-233,共3页
C 反应蛋白 (CRP)是急性时相反应的敏感标志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CRP水平与 2型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同时 ,CRP浓度的改变预示 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2糖尿病 CRP 胰岛素依赖型 糖尿病血管病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9
20
作者 梁文龙 赵晓东 王淑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09-811,81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病变特点,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56例(A组),无脑梗塞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50例(B组),老年脑梗塞无糖尿病79例(C组),分析其脑梗塞特点。所有病例均测定腰...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病变特点,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56例(A组),无脑梗塞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50例(B组),老年脑梗塞无糖尿病79例(C组),分析其脑梗塞特点。所有病例均测定腰围、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瘦素及脂联素,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以再发性、多灶性脑梗塞及大面积脑梗塞多见,其腰围、体重指数、收缩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100、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瘦素较B、C组均明显升高(P<0.05),脂联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较B、C组明显降低(P<0.05)。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收缩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餐后血糖、瘦素、脂联素水平与脑梗塞显著相关(OR分别为0.63、0.82、3.12、2.31、0.07、0.76、0.8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以再发性、多灶性、大面积脑梗塞多见。高体重指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高瘦素血症、低脂联素血症是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糖尿病 胰岛素依赖型 危险因 老年 脂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