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地因素对多年冻土分布的影响及其对青藏铁路设计的启示 被引量:126
1
作者 程国栋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2-607,共6页
青藏铁路的修建面临着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和气候转暖的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确保青藏铁路的成功,必须将以往在冻土区筑路常用的以增加热阻为手段的消极的保护冻土原则,改变为以“冷却地基”为手段的积极的保护冻土原则。文章挖掘了由... 青藏铁路的修建面临着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和气候转暖的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确保青藏铁路的成功,必须将以往在冻土区筑路常用的以增加热阻为手段的消极的保护冻土原则,改变为以“冷却地基”为手段的积极的保护冻土原则。文章挖掘了由局地因素影响造成的多年冻土“异常”分布的众多实例,并分析了这些局地因素通过改变辐射、对流和传导,对多年冻土生成和保存的作用机理,用自然过程长期作用的结果证明“冷却地基”的方法是可行的。领悟多年冻土“异常”分布为我们提供的启示,可以有目的地选用路堤填料和构思新的路堤结构,用以调控辐射、调控对流、调控传导和综合调控,以达到“冷却地基”的效果,抵消气候转暖的影响,确保青藏铁路的安全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线路设计 冷却地基 局地因素 多年冻土 分布格局 保存机制
原文传递
用冷却路基的方法修建青藏铁路 被引量:107
2
作者 程国栋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共4页
青藏铁路将要穿越的多年冻土大多属高温冻土,其中近一半为高含冰量冻土。在全球转暖的情况下,青藏铁路的修建必须考虑50年~100年的气候变化。最近的预测认为,至2050年青藏高原将升温2 2℃~2 6℃。因而对该铁路修建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 青藏铁路将要穿越的多年冻土大多属高温冻土,其中近一半为高含冰量冻土。在全球转暖的情况下,青藏铁路的修建必须考虑50年~100年的气候变化。最近的预测认为,至2050年青藏高原将升温2 2℃~2 6℃。因而对该铁路修建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保护多年冻土,使其不融化。分析了世界上在冻土区筑路百年以上的历史,根据国内外在多年冻土区筑路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在青藏铁路的设计中应该改变单纯依靠增加热阻(增加路堤高度,使用保温材料)的消极的保护冻土的思路,全面采用"冷却路基"的积极的"降低地温"原则,特别在高温、高含冰量地段必须如此。并进一步提出了通过改变路堤的结构和材料来调控辐射,调控对流和调控传导,以达到"冷却路基"目的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冷却路基 多年冻土 全球转暖 综述
下载PDF
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及环境效应 被引量:73
3
作者 程国栋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2年第1期21-25,共5页
主要阐述了作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及环境效应”启动的科学意义 ,并就 4 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围绕青藏铁路建设所进行的工作进行了简要回顾。同时 。
关键词 相互作用 环境效应 青藏铁路 多年冻土
下载PDF
青藏铁路、公路对野生动物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77
4
作者 殷宝法 淮虎银 +2 位作者 张镱锂 周乐 魏万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917-3923,共7页
2003年8月和2004年8月,在不冻泉保护站(35°17′N;93°16′E)至五道梁(35°13′N;93°04′E)一带调查青藏公路的运营和青藏铁路的建设对野生动物活动的影响,并分析了野生动物对青藏铁路上所建立的动物通道的利用情况。... 2003年8月和2004年8月,在不冻泉保护站(35°17′N;93°16′E)至五道梁(35°13′N;93°04′E)一带调查青藏公路的运营和青藏铁路的建设对野生动物活动的影响,并分析了野生动物对青藏铁路上所建立的动物通道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青藏铁路的建设增加了青藏公路的交通运输量,青藏公路在铁路修建期间会对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和藏野驴(Equus kiang)的活动产生部分影响。同时,野生动物通过自身的适应和行为调节可以减少环境改变产生的影响,如公路两侧动物的活动高峰正好是公路上车流量较少的时段、动物可以利用野生动物通道来通过青藏铁路等。藏野驴、藏羚羊与藏原羚均可利用通道穿越铁路,而藏羚羊对通道的利用频次和通道到公路的距离显著的正相关(p<0.5),大多数的动物通道因其高度、宽度和到公路的距离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而不能被动物利用。总的看来,动物能够通过自己的适应和行为调节,可以适应青藏铁路修建对该地区的环境所带来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野生动物通道 交通运输 野生动物
下载PDF
青藏铁路高原冻土区地温变化规律及其对路基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71
5
作者 张鲁新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6-47,共12页
本文通过对30 年来青藏铁路沿线典型地段地温数据的分析研究和相应的数值模拟分析, 认为近30年的全球气温升高现象使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地温场正在向着不利于冻土生存的方向发展, 由此导致高原多年冻土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和工... 本文通过对30 年来青藏铁路沿线典型地段地温数据的分析研究和相应的数值模拟分析, 认为近30年的全球气温升高现象使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地温场正在向着不利于冻土生存的方向发展, 由此导致高原多年冻土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和工程地质特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对铁路路基的修筑和运营期间的稳定性将产生巨大影响。研究和分析预测地温场变化规律以及预报高原多年冻土的发展趋势, 对青藏铁路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冻土 地温 路基 稳定性
下载PDF
青藏铁路冻土路基变形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77
6
作者 马巍 刘端 吴青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71-579,共9页
基于现场监测资料,对作为青藏铁路中的主要保护冻土的几种路基形式(如:通风管路基、块石路基、块石护坡路基、保温材料路基和普通素土路基)进行了变形和温度分析,发现所有路基的变形均以沉降变形为主,且其变形与其下伏冻土的地温场变化... 基于现场监测资料,对作为青藏铁路中的主要保护冻土的几种路基形式(如:通风管路基、块石路基、块石护坡路基、保温材料路基和普通素土路基)进行了变形和温度分析,发现所有路基的变形均以沉降变形为主,且其变形与其下伏冻土的地温场变化密切相关。经过2~3个冻融周期后,通风管路基、块石路基、块石护坡路基和保温材料路基的变形已趋于稳定,而无任何措施的普通路基目前变形仍未稳定。另外,各种路基左右路肩均存在变形差。基于以上分析可得到一个启示:在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地区,由于路基下多年冻土温度升高产生的高温冻土压缩变形而引起的路基沉降变形具有相当大的量级,很有可能成为冻土路基发生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工程实践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冻土 路基变形 监测
下载PDF
Cooling effect of ripped-stone embankments on Qing-Tibet railway under climatic warming 被引量:76
7
作者 LAIYuanming MILo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3年第6期598-604,共7页
The heat convection in ballast mass and ripped-stone mass in railway embankments is the problem of heat convection in porous media. In order to calculate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Qing-Tibet railway embankment, ... The heat convection in ballast mass and ripped-stone mass in railway embankments is the problem of heat convection in porous media. In order to calculate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Qing-Tibet railway embankment, from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used to study forced convec-tion for incompressible fluids porous media, the finite ele-ment formulae for heat convection in porous media are de-rived by using Galerkin抯 method. The temperature fields of the traditional ballast embankment and the ripped-stone mass embankment, constructed on July 15, have been ana-lyzed and compared under the case that the air temperature i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will be warmed up by 2.0℃ in the future 50 years. The calcula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ermafrost 5 m below the traditional ballast embankment will be thawed in the regions in which the air yearly-average temperature is larger than -3.5℃ or the yearly-average temperature at the native surface is larger than -1℃. The embankment will cause large thawing settlement. The rail-way embankment will be damaged by permafrost degrada-tion. The ripped-stone mass embankment can not only resist the effect of climatic warm up on it but also provide cool energy for the permafrost under it. It can assure permafrost stability and not subjected to thawing. Therefore, it is highly recommended that the ripped-stone mass embankment be taken as the Qing-Tibet railway embankment structure in high-temperature permafrost regions so that permafrost embankment can be protected as possible as we cou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气候变暖 乱石路基 冷却效应 多孔介质 温度场 对流
原文传递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66
8
作者 孙永福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62,共10页
青藏铁路建设需穿越高原多年冻土区, 在探明沿线多年冻土分布特征的基础上, 合理确定了青藏铁路线路的走向方案.在多年的冻土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指导下, 有针对性地开展了 5 个不同类型冻土工程试验研究, 取得重要科研成果, 指导设计和施... 青藏铁路建设需穿越高原多年冻土区, 在探明沿线多年冻土分布特征的基础上, 合理确定了青藏铁路线路的走向方案.在多年的冻土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指导下, 有针对性地开展了 5 个不同类型冻土工程试验研究, 取得重要科研成果, 指导设计和施工.全面总结4 a来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的研究与实践, 提出了“主动降温, 冷却地基, 保护冻土”的设计思想, 制定了路基、桥涵、隧道成套工程技术措施和先进施工工艺, 对确保多年冻土工程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冻土 工程质量 施工工艺 地质勘察
下载PDF
温度对土壤电阻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0
9
作者 曹晓斌 吴广宁 +2 位作者 付龙海 李瑞芳 李增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共6页
青藏铁路沿线许多供变电所的接地网建在冻土区域,研究土壤电阻率的温度特性是改善冻土区域接地系统性能的关键。本文首先利用多孔介质模型分析了土壤导电的机理,并讨论了温度对土壤电阻率的影响途径;然后通过实验研究土壤电阻率温度特性... 青藏铁路沿线许多供变电所的接地网建在冻土区域,研究土壤电阻率的温度特性是改善冻土区域接地系统性能的关键。本文首先利用多孔介质模型分析了土壤导电的机理,并讨论了温度对土壤电阻率的影响途径;然后通过实验研究土壤电阻率温度特性;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指出了降低冻土区域土壤电阻率的可行方法。温度对土壤电阻率的影响分为三个阶段:温度在0℃以上,土壤电阻率随着温度的下降而上升;温度从0+变化到0?的过程中,土壤电阻率发生跳变;土壤的温度在0℃以下时,土壤电阻率同样随着温度的下降而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土壤电阻率 冻土 多孔介质 接地系统
下载PDF
气候变暖条件下青藏铁路抛石路基的降温效果 被引量:52
10
作者 赖远明 张鲁新 +1 位作者 张淑娟 米隆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2-297,共6页
根据多孔介质中流体热对流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应用伽辽金法导出了多孔介质对流换热的有限元公式,并对传统道碴路基和抛石路基在未来50年青藏高原气温上升2.0℃情况下的温度变化进行了预报分析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在年... 根据多孔介质中流体热对流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应用伽辽金法导出了多孔介质对流换热的有限元公式,并对传统道碴路基和抛石路基在未来50年青藏高原气温上升2.0℃情况下的温度变化进行了预报分析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在年平均气温大于-3.5℃或天然地表温度大于-1℃的地区,传统道碴路基以下5m内的冻土将会融化,路基将产生很大的融沉,对铁路造成很大的破坏.而抛石路基除了能抵消气候变暖的影响外,还能对路基下的冻土制冷,保证冻土路基的稳定,不至于使冻土融化.因此大力推荐该种路基作为青藏铁路高温冻土区的路基结构,以便最大限度地保护冻土区的铁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青藏铁路 抛石路基 降温效果 对流换热 高温冻土区 路基结构
原文传递
RegCM3模式对青藏高原地区气候的模拟 被引量:56
11
作者 张冬峰 高学杰 +1 位作者 白虎志 李栋梁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4-720,共7页
使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利用ECMWF的ERA40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地区进行了长达15年(1987—2001年)时间的数值积分试验,重点分析了模式对青藏高原及青藏铁路沿线地区气温和降水的模拟。结果表明,RegCM3模式具有模拟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当代... 使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利用ECMWF的ERA40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地区进行了长达15年(1987—2001年)时间的数值积分试验,重点分析了模式对青藏高原及青藏铁路沿线地区气温和降水的模拟。结果表明,RegCM3模式具有模拟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当代降水和气温主要分布特征的能力,尤其在观测站点稀少地区可提供局地降水和气温分布的较可靠信息。模式较好地模拟了青藏铁路沿线地区的降水,特别是气温的年变化趋势,同时也较好地模拟了这一地区气温的年际变化,但对该区降水年际变化的模拟能力则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青藏铁路 区域气候模式 温度和降水
下载PDF
青藏铁路对西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 被引量:51
12
作者 朱竑 谢涤湘 刘迎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10-914,共5页
在众多的旅游研究成果中,对旅游发展与交通相互作用及影响的研究相对缺乏,已有的工作也多宏观和粗线条,缺乏深度和系统研究。特别是对于改善区域旅游可进入性的大型交通设施对区域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整体性影响,国内外都鲜有系统研究。青... 在众多的旅游研究成果中,对旅游发展与交通相互作用及影响的研究相对缺乏,已有的工作也多宏观和粗线条,缺乏深度和系统研究。特别是对于改善区域旅游可进入性的大型交通设施对区域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整体性影响,国内外都鲜有系统研究。青藏铁路在改善西藏交通结构、降低社会经济发展成本、密切与内地联系、促进全面发展的同时,对旅游业也将产生重要和积极的作用。它具有极大地促进旅游资源开发、降低进入门槛,拓展游客市场;调整并优化内部原有旅游开发格局,促生新的旅游目的地,丰富旅游的产品体系;推进旅游经济跨越式发展;扩大旅游的影响等诸多作用。但青藏铁路的建成对西藏旅游业的发展也将带来诸多不确定的消极影响。如快速发展的大众游客对脆弱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生态可能带来的压力和挑战、进入性改善可能对雪域高原和藏传佛教的神秘感和敬畏感的降低、部分原有旅游热点线路或地区有可能沦落为“被旅游遗忘的角落”,从而造成旅游资源开发的重复浪费等。最后针对西藏旅游发展提出了一体化战略、保护性开发战略、差异性开发战略及战略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旅游交通 西藏旅游 影响及对策 协调发展
下载PDF
青藏高原强对流雷暴云分布特征 被引量:56
13
作者 张鸿发 郭三刚 +4 位作者 张义军 程国栋 石运强 普布卓玛 侯正俊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8-564,共7页
利用青藏高原1950—2000年50年5~9月的雷暴天气资料,特别是近20年在青藏高原多次实验观测的地面和高空天气资料及部分雷达回波资料,揭示了青藏铁路沿线强对流雷暴天气分布的变化特征及高原强雷暴云日变化和强雷暴云生命史特点。结果表... 利用青藏高原1950—2000年50年5~9月的雷暴天气资料,特别是近20年在青藏高原多次实验观测的地面和高空天气资料及部分雷达回波资料,揭示了青藏铁路沿线强对流雷暴天气分布的变化特征及高原强雷暴云日变化和强雷暴云生命史特点。结果表明,夏季青藏铁路沿线强雷暴天气由北向南增加,多雷暴中心在高原中部的那曲、安多和索县一带,呈东西向,与青藏高原山脉走向一致。雷暴发生次数年均达到90次,5~9月占全年的97%。青藏高原强对流雷暴云中有87%产生霰和强阵性降雨,其中有63%为雨夹雹。高原强雷暴云从5月月均达到10次后逐月增加,6月猛增到20次左右,7月最多月均达到25次以上,8月较多达到20次以上,9月减少到20次。高原雷暴云发生时段主要在15~22时(北京时,下同),由北向南推迟,那曲主要在17~19时,拉萨在21~23时,06~11时基本上没有雷暴。那曲出现强雷暴的峰值时段要比拉萨早6h,出现雷暴相对比例高一倍。高原强雷暴云生命史的持续时间≤1h的达到70%以上,持续时间1~2h的达到20%,而持续时间>2h的不到数总数的10%。那曲强雷暴云持续时间明显比拉萨长,且相对比率高。50年间3个时段雷暴发生次数说明,最近10年青藏铁路沿线出现强对流雷暴频数略有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青藏铁路 雷暴活动和分布特征
下载PDF
青藏高原铁路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35
14
作者 冉理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22,共7页
拟建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纵贯青藏高原腹地 ,该线经过海拔高程大于 40 0 0m的地段长96 5km ,通过连续多年冻土区长 5 5 0km。青藏铁路在建设与运营管理中主要面对高原与冻土两大问题。文章根据多年的研究成果对高原铁路的设计思路... 拟建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纵贯青藏高原腹地 ,该线经过海拔高程大于 40 0 0m的地段长96 5km ,通过连续多年冻土区长 5 5 0km。青藏铁路在建设与运营管理中主要面对高原与冻土两大问题。文章根据多年的研究成果对高原铁路的设计思路进行了探讨 ,对管理维修方式及施工期的劳动组织形式提出了建议 ,对多年冻土地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采取的工程措施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设计 研究 高原铁路 管理维修模式 冻土地区 筑路技术
下载PDF
青藏铁路主要冻土路基工程热稳定性及主要冻融灾害 被引量:53
15
作者 牛富俊 马巍 吴青柏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96-206,共11页
在介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背景及其工程影响的基础上,通过主要冻土路基现场监测和沿线调查,对青藏铁路冻土路基2002年以来的地温发展过程、热学稳定性及次生冻融灾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铁路自2006年通车后冻土路基整体稳定,列... 在介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背景及其工程影响的基础上,通过主要冻土路基现场监测和沿线调查,对青藏铁路冻土路基2002年以来的地温发展过程、热学稳定性及次生冻融灾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铁路自2006年通车后冻土路基整体稳定,列车运行速度达100 km/h,达到设计要求,但不同结构路基的热学稳定性不同,采取"主动冷却"方法的路基稳定性显著优于传统普通填土路基。管道通风路基、遮阳棚路基及U型块石路基冷却下伏多年冻土的效果显著,块石基底路基左右侧对称性较差,而处于强烈退化冻土区和高温冻土区的普通路基热稳定性差,需结合路基所在区域局地气候因素予以调整或补强。以热融性、冻胀性及冻融性灾害为主的次生冻融灾害对路基稳定性存在潜在危害,主要表现为路基沉陷、掩埋、侧向热侵蚀等,其中目前最为严重的病害是以路桥过渡段沉降为代表的热融性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冻土 路基结构 主动冷却 热稳定性 冻融灾害
下载PDF
青藏铁路沿线景观保护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35
16
作者 张慧 沈渭寿 +1 位作者 江腊沙 邹长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74-582,共9页
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对新建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口至拉萨段铁路沿线景观进行分类和制图的基础上 ,以景观类型为评价对象 ,采用专家评分法对铁路沿线景观美景度进行了评价 ;根据海拔高度、降水量、植被覆盖度、Shanon-Winner多样... 采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对新建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口至拉萨段铁路沿线景观进行分类和制图的基础上 ,以景观类型为评价对象 ,采用专家评分法对铁路沿线景观美景度进行了评价 ;根据海拔高度、降水量、植被覆盖度、Shanon-Winner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表层土壤厚度、净第一性生产力、工程扰动的敏感系数和破坏后恢复能力系数计算了景观的阈值。在景观美景度和景观阈值的基础上 ,确定了景观的质量级别。以景观相对于观景者的坡度和景观的可见度对铁路沿线景观敏感度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根据景观质量、景观敏感度和距离带 ,将铁路沿线分为不同的景观保护级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景观保护 评价方法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景观质量 景观敏感度
下载PDF
青藏铁路ITCS信号控制系统方案 被引量:37
17
作者 李凯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1-36,共6页
介绍青藏铁路基于GSM-R和GPS定位的ITCS信号控制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列车完整性检查的技术特点;描述数据库的基本结构;阐述虚拟闭塞与线路资源的对应原则;提出试验段在故障状态下的应急对策,以及试验段的维护与维修方式。
关键词 青藏铁路 信号控制系统 GSM-R GPS 系统方案 GPS定位 工作原理 线路资源 应急对策 故障状态
下载PDF
“冷却路基”方法在青藏铁路上的应用 被引量:44
18
作者 程国栋 孙志忠 牛富俊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7-808,共12页
青藏铁路穿越550 km多年冻土,其中约一半为高温多年冻土,其年平均地温为0^-1℃.青藏铁路是百年大计,必须考虑未来50~100 a的气候变化.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铁路高温冻土段的建设必须改变单纯依靠热阻(增加路堤高度、采用保温材料等)... 青藏铁路穿越550 km多年冻土,其中约一半为高温多年冻土,其年平均地温为0^-1℃.青藏铁路是百年大计,必须考虑未来50~100 a的气候变化.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铁路高温冻土段的建设必须改变单纯依靠热阻(增加路堤高度、采用保温材料等)的消极“保”温方法,而改用“冷却路基”的积极“降”温措施.青藏铁路的建设采用了一整套“冷却路基”的方法:通过遮阳板调控辐射;通过通风管、热管和气冷路堤调控对流;通过“热半导体”材料调控传导;通过这些调控方式的组合,加强冷却效果.这些方法均可有效地降低路基下多年冻土的地温,保证青藏铁路路基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高温冻土 气候转暖 冷却路基
下载PDF
青藏铁路块石路基结构的冷却效果监测分析 被引量:46
19
作者 吴青柏 赵世运 +2 位作者 马巍 刘永智 张鲁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86-1390,共5页
块石路基是青藏铁路积极保护多年冻土极为重要工程措施之一,60%的高温高含冰量路段采用了这种工程措施。通过对青藏铁路沿线块石路基下部土体温度监测分析,块石路基正在积极地发挥冷却路基的工程效应,极大地促进了多年冻土上限的抬升,... 块石路基是青藏铁路积极保护多年冻土极为重要工程措施之一,60%的高温高含冰量路段采用了这种工程措施。通过对青藏铁路沿线块石路基下部土体温度监测分析,块石路基正在积极地发挥冷却路基的工程效应,极大地促进了多年冻土上限的抬升,但也引起了多年冻土温度升高。多年冻土温度升高随着工程热扰动的降低和块石路基"冷量”积累,已逐渐被抑制。然而,对于低温多年冻土来说,块石路基下部多年冻土上限附近温度有了较大的“冷量”积累,多年冻土正在朝着有利于热稳定方向发展。对于高温多年冻土来说,尽管多年冻土上限也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抬升,但升温过程和土体年收支的不平衡都在朝着不利于多年冻土热稳定方向发展。块石路基结构在高温多年冻土区适应性问题仍值得讨论,应采取相对应的补强措施,确保高温多年冻土区路基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多年冻土 块石路基 冷却效果 监测分析
下载PDF
青藏铁路建设中的冻土力学问题 被引量:43
20
作者 程国栋 杨成松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共8页
根据已有的寒区工程研究资料和关于青藏公路和铁路的不断研究成果,总结了青藏铁路建设中存在的冻土力学问题,具体表现为:气候和工程影响下路基下冻土温度场变化;多年冻土路基的冻胀和融沉变形;路基的冻土承载力(动载、静载)的变化;修建... 根据已有的寒区工程研究资料和关于青藏公路和铁路的不断研究成果,总结了青藏铁路建设中存在的冻土力学问题,具体表现为:气候和工程影响下路基下冻土温度场变化;多年冻土路基的冻胀和融沉变形;路基的冻土承载力(动载、静载)的变化;修建的各种工程结构物下的冻胀力(特别是涵洞和桩基);次生灾害对铁路路基的影响;主动保护冻土的冻害防治措施问题.这些力学问题可以从大类上分为热学稳定性和力学稳定性两部分,但这两部分是相互耦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力学 青藏铁路 冻胀 融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