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179
1
作者 郭沛涌 沈焕庭 +2 位作者 刘阿成 王金辉 杨元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92-900,共9页
于 1 999年枯水期 (2~ 3月份 )、丰水期 (8月份 )、2 0 0 0年枯水期 (2~ 3月份 )对长江河口浮游动物采样调查 ,研究了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并初步探讨了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的影响及长江河口水环境的... 于 1 999年枯水期 (2~ 3月份 )、丰水期 (8月份 )、2 0 0 0年枯水期 (2~ 3月份 )对长江河口浮游动物采样调查 ,研究了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并初步探讨了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的影响及长江河口水环境的生物监测。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 87种 ,甲壳动物占绝对优势 ,共 5 9种。在所有浮游动物中桡足类 3 1种 ,其次为水母类 ,有 9种 ,此外 ,枝角类、毛颚类各 8种。3次采样浮游动物的优势种主要有河口半咸水种和近岸低盐种类如华哲水蚤 (Sinocalanus sinensis)、火腿许水蚤 (Schmackeria poplesia)、虫肢歪水蚤 (Tortanus vermiculus)、真刺唇角水蚤 (Labidocera euchaeta)等 ,还有长江径流带到河口的淡水种如近邻剑水蚤 (Cyclops vicinus vicinus)、英勇剑水蚤 (Cyclops strenuus)、透明 (Daphnia hyalina)等。一些浮游动物可作为水系指示种 ,其分布、数量反映了不同水系分布变化 ,长江河口浮游动物有 5类水系指示种。通过对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群落聚类分析发现 ,1 999、2 0 0 0年枯水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相似 ,可分为河口类群、近岸类群和近外海类群。1 999年丰水期只形成近岸和近外海类群。浮游动物种类数由口门内向口门外方向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浮游动物种类数由北向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群落结构 多样性
下载PDF
长江口外氧的亏损 被引量:122
2
作者 李道季 张经 +2 位作者 吴莹 梁俊 黄大吉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86-694,共9页
1999年8月20~30日,对黄海和东海海域进行了一次为期10d的海洋科学考察.在长江河口外发现有一处面积达13700km^2,平均厚度达20m的底层低溶氧区(DO<2mg/L),其含氧量最低值达到1mg/L.沿-100m的等深线DO值低于3.5mg/L的底部低氧海区... 1999年8月20~30日,对黄海和东海海域进行了一次为期10d的海洋科学考察.在长江河口外发现有一处面积达13700km^2,平均厚度达20m的底层低溶氧区(DO<2mg/L),其含氧量最低值达到1mg/L.沿-100m的等深线DO值低于3.5mg/L的底部低氧海区向东南方向一直延伸到了东海大陆架.在低溶氧区域,表观耗氧量(AOU)为5.8mg/L,亏损氧总量达1.59×10~6t.在这一海域存在着由于长江径流的注入以及台湾暖流造成的海水上涌形成强的温盐跃层,限制了表层高含量氧向底层扩散,表层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大量颗粒态有机碳向底层输送,并在底层进行化学和生物氧化是形成低氧海区底层氧亏损的主要原因.同时,长江径流携带的N,P污染物输入的不断增加更是为氧亏损水域表层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盐,从而加剧了该水域氧的亏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低氧区 氧亏损 江河 含氧量 表观耗氧量 水体富营养化 赤潮 亏损机制
原文传递
长江河口潮滩表层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特征 被引量:90
3
作者 刘敏 侯立军 +4 位作者 许世远 欧冬妮 张斌亮 刘巧梅 杨毅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7-406,共10页
实验研究了长江口滨岸潮滩表层沉积物对上覆水体中磷酸盐(PO4-P)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沉积物吸磷过程主要发生在0~10小时(h)内,尔后基本上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过程,但在0~0.5 h内沉积物对PO4-P的吸附速率最大,达到10.40~56.40 mg/kg h,... 实验研究了长江口滨岸潮滩表层沉积物对上覆水体中磷酸盐(PO4-P)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沉积物吸磷过程主要发生在0~10小时(h)内,尔后基本上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过程,但在0~0.5 h内沉积物对PO4-P的吸附速率最大,达到10.40~56.40 mg/kg h,且其吸附速率受细颗粒物含量影响明显.沉积物对PO4-P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据Langmuir方程计算,PO4-P的吸附容量达26.32~204.08 mg/kg,且吸附容量与Fe3+和总有机碳(TOC)含量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PO4-P的吸附效率达21.55~248.30 L/kg,且吸附效率主要取决于TOC含量.此外,环境因子(温度、pH和盐度等)对沉积物吸磷作用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 吸附速率 吸附容量 吸附效率 表层沉积物 江河 温度 盐度 潮滩
下载PDF
ECOM模式的改进及在长江河口、杭州湾及邻近海区的应用 被引量:67
4
作者 朱建荣 朱首贤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4-374,共11页
基于原正交ECOM(EstuarineCoastalandOceanModel)模式 ,把它改进为非正交曲线坐标系下模式 ,以较好地拟合河口海岸岸线的变化 ,有效提高局部空间分辨率 ,提高计算速度和精度 ;应用预估修正法提高模式的稳定性 ;扣除局域平均密度层结提... 基于原正交ECOM(EstuarineCoastalandOceanModel)模式 ,把它改进为非正交曲线坐标系下模式 ,以较好地拟合河口海岸岸线的变化 ,有效提高局部空间分辨率 ,提高计算速度和精度 ;应用预估修正法提高模式的稳定性 ;扣除局域平均密度层结提高σ坐标系下斜压压强梯度力的计算精度 ;采用Euler Lagrange方法改进物质输运方程中的平流项计算方法。数值试验结果证明以上 4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模式的计算精度。把改进的模式应用于长江河口、杭州湾及邻近海区 ,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较为一致。改进后的模式可更好地应用于河口海岸的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 杭州湾 ECOM模式 非正交曲线坐标系 预估修正法 Euler-Lagrange方法 模式改进 动力学
下载PDF
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的泥沙特性和输移规律 被引量:60
5
作者 李九发 时伟荣 沈焕庭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1-59,共9页
本文通过对不同河段的泥沙特性和输移规律的对比分析,确认长江河口来沙丰富,在河口潮流不对称和重力环流的作用下,大量泥沙向滞流点辐聚,形成最大浑浊带。最大浑浊带含沙量高,泥沙絮凝沉速快。潮流强劲,引起床沙再悬浮,输沙能力... 本文通过对不同河段的泥沙特性和输移规律的对比分析,确认长江河口来沙丰富,在河口潮流不对称和重力环流的作用下,大量泥沙向滞流点辐聚,形成最大浑浊带。最大浑浊带含沙量高,泥沙絮凝沉速快。潮流强劲,引起床沙再悬浮,输沙能力强。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活动区与河口拦门沙位置基本一致。本研究成果对于加深认识河口拦门沙的成因和变化,以及航槽治理具有重大的现实间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 浑浊带 泥沙 输移规律
下载PDF
利用LISST观测絮凝体粒径、有效密度和沉速的垂线分布 被引量:49
6
作者 程江 何青 王元叶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9,共7页
2003年6月,利用B型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_100在长江口徐六泾站定点连续观测了洪季大潮垂线细颗粒悬浮泥沙的实有粒径、体积浓度,利用OBS-3A测量现场悬沙浓度。计算了现场絮凝体有效密度和沉速。观测结果显示现场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的平均... 2003年6月,利用B型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_100在长江口徐六泾站定点连续观测了洪季大潮垂线细颗粒悬浮泥沙的实有粒径、体积浓度,利用OBS-3A测量现场悬沙浓度。计算了现场絮凝体有效密度和沉速。观测结果显示现场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的平均粒径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增大,表层为30~60μm,中层为50~80μm,底层超过90μm。絮凝体有效密度受水动力条件控制,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减小,有效密度在532~1456kgm3之间;絮凝体的现场沉速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加大,沉速变化范围在070~562cms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ST-100 絮凝 粒径 密度 沉速 江河 徐六泾
下载PDF
长江河口悬浮颗粒物研究 被引量:44
7
作者 李道季 李军 +2 位作者 陈吉余 陈西庆 陈邦林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5-301,共7页
1994年11月、1996年9月和1997年1月使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技术等分析观测手段对长江河口悬浮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悬浮体中,具有有机性的颗粒数占总颗粒数的60%-75%;在颗粒粒径分布上,粗... 1994年11月、1996年9月和1997年1月使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技术等分析观测手段对长江河口悬浮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河口悬浮体中,具有有机性的颗粒数占总颗粒数的60%-75%;在颗粒粒径分布上,粗颗粒物质(>8μm)主要为有机物质(生物残体、小型藻类、矿物-有机物集合体),细颗粒物质(<8μm)主要为粘土矿物、有有机物附着和具有有机裹层的粘土矿物或集合体;有机性颗粒物质含量随盐度变化,高盐水侵人,有机颗粒含量增高;有机性悬浮颗粒浓度随总悬浮体的浓度增大而增大,认为长江河口悬浮体的聚集主要以有机絮凝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体 有机性颗粒 江河 悬浮颗粒物 泥沙
下载PDF
长江河口咸潮入侵规律及淡水资源利用 被引量:47
8
作者 茅志昌 沈焕庭 徐彭令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43-250,共8页
长江河口系多级分汊潮汐河口 ,其盐水入侵有外海入侵、倒灌、浅滩通道水体交换及漫滩归槽等 4种形式 ,时间上有周日、朔望、洪枯季、年际等变化特点 ,南支—南港河段纵向上存在 3条盐度梯度急剧变化分界线 ,形成其特有的盐度时空变化规... 长江河口系多级分汊潮汐河口 ,其盐水入侵有外海入侵、倒灌、浅滩通道水体交换及漫滩归槽等 4种形式 ,时间上有周日、朔望、洪枯季、年际等变化特点 ,南支—南港河段纵向上存在 3条盐度梯度急剧变化分界线 ,形成其特有的盐度时空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对宝钢水源长江引水方案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并为陈行水库的选址、库容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在长江河口建库 ,研究工作的重点是推算最长连续取不到合格水的天数 ,它是确定库容的关键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河 淡水资源利用 江河 咸潮入侵规律
下载PDF
长江河口区第四纪沉积物中的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52
9
作者 韦桃源 陈中原 +3 位作者 魏子新 王张峤 王张华 殷鸿福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7-405,共9页
文章通过对上海浦东机场孔(Pd)第四纪地层中地球化学微量元素B,Ga,Sr和Ba的观测,结合该钻孔粒度、古地磁和微体古生物等分析资料,综合剖析了这些微量元素及其比值在不同沉积相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演变的意义.研究发现,微量元素分... 文章通过对上海浦东机场孔(Pd)第四纪地层中地球化学微量元素B,Ga,Sr和Ba的观测,结合该钻孔粒度、古地磁和微体古生物等分析资料,综合剖析了这些微量元素及其比值在不同沉积相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古环境演变的意义.研究发现,微量元素分布与本区各种沉积相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通常,B和Sr及其比值B/Ga和Sr/Ba在冲积相、河流相沉积中较低,在溺谷-浅海相、三角洲相沉积中较高.而Ba与之相反,一般在陆相沉积环境中比较高.Ga元素在第四纪沉积物中的分布波动不明显,但极大值还是偏向陆相环境.本研究还发现微量元素B和Sr及其比值B/Ga,Sr/Ba的分布自下而上存在7个(1~7)高值阶段.阶段1~3高值与海侵无关,认为反映了上新世-早更新世干旱气候的产物;阶段4~7高值则与本区中更新世以来4次海侵事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 Sr 海侵 古气候 第四纪地层 江河
下载PDF
论我国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43
10
作者 沈焕庭 朱建荣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1-17,共7页
阐述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ICZ)研究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选择典型地区开展我国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构想,并以长江河口为例,对其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作简要介绍.
关键词 海岸带 陆海 相互作用 江河
下载PDF
河口潮滩沉积物对氨氮的等温吸附特性 被引量:42
11
作者 侯立军 刘敏 +4 位作者 蒋海燕 许世远 欧冬妮 刘巧梅 张斌亮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8-572,共5页
以长江河口滨岸潮滩为研究对象 ,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 ,研究了潮滩沉积物对氨氮的等温吸附特征 .结果表明 ,在模拟实验上覆水中氨氮的浓度 ( <1 40 μg·ml- 1 )范围内 ,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呈线性特征 .长江河口潮滩沉积物对氨氮... 以长江河口滨岸潮滩为研究对象 ,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 ,研究了潮滩沉积物对氨氮的等温吸附特征 .结果表明 ,在模拟实验上覆水中氨氮的浓度 ( <1 40 μg·ml- 1 )范围内 ,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呈线性特征 .长江河口潮滩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系数在 3 81— 9 0 0之间 ,且与沉积物中有机碳 (TOC)的含量有良好的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r =0 779,α =0 0 5 /) ,揭示了有机质控制着长江河口潮滩沉积物中氨氮的吸附行为 .模拟实验结果还发现 ,在淡水控制区域内 ,潮滩沉积物中固定态氨氮的含量处在 1 6 68— 33 73μg·g- 1 (dw)之间 ,而在海水所控制的潮滩沉积物中固定态氨氮的含量在 0 5 7— 6 36μg·g- 1 (dw)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沉积物 氨氮 等温吸附 江河 盐度
下载PDF
长江大通站输沙量时间序列分析研究 被引量:39
12
作者 应铭 李九发 +1 位作者 万新宁 沈焕庭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3-87,共5页
长江来水来沙直接影响着河口三角洲的发育过程以至入海物质通量变化.大通站作为长江河口的第一个关键界面,有近50年左右的输沙量和流量连续观测资料(1953~2001年).利用肯德尔、有序聚类和熵谱分析等方法,着重对输沙量时间序列进行了统... 长江来水来沙直接影响着河口三角洲的发育过程以至入海物质通量变化.大通站作为长江河口的第一个关键界面,有近50年左右的输沙量和流量连续观测资料(1953~2001年).利用肯德尔、有序聚类和熵谱分析等方法,着重对输沙量时间序列进行了统计分析.大通站径流量在保持稳定的情势下,输沙量在过去49年中有明显的下降.输沙量变化主要呈跳跃式下降,同时表现出16年左右周期性阶梯下降规律,1968年和1984年分别为阶梯下降的跳跃点.尤其1984年后,年均输沙量比1984年前下降26.4%,且最大值未超过1984年前的平均值.输沙量减少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20世纪80年代末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的实施,使长江上游的来沙减少,这是大通站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长江流域内水利工程的拦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沙量 大通站 江河 水利工程 径流量 观测资料 下降 有序聚类 三角洲
下载PDF
河海交互作用沉积与平原地貌发育 被引量:47
13
作者 王颖 傅光翮 张永战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4-689,共16页
河流是搬运陆源泥沙的主要动力,对相邻的海岸海洋沉积动力有巨大影响。中国河流汇入海洋中的泥沙曾占全球入海泥沙的10%,现代中国边缘海大陆架在晚更新世时曾是海岸平原,河-海交互作用是形成海岸平原与浅海输积泥沙的主要因素。本文选择... 河流是搬运陆源泥沙的主要动力,对相邻的海岸海洋沉积动力有巨大影响。中国河流汇入海洋中的泥沙曾占全球入海泥沙的10%,现代中国边缘海大陆架在晚更新世时曾是海岸平原,河-海交互作用是形成海岸平原与浅海输积泥沙的主要因素。本文选择5个不同类型的河流展示其不同的泥沙运动与河口沉积的特性以及对相邻陆架之影响,包括:1)强潮型动力的鸭绿江河口湾,形成从陆向海与从海向陆的双向水流交汇沉积,海岸形成潮流脊体系。2)季风波浪为主导动力的滦河口,以泥沙的横向运动为主,形成沙坝环绕的双重海岸,沉积粒径自海向陆减小;沿岸浪流携运泥沙向河口两侧分布,使沙坝具有沙咀状的复合特点。3)弱潮型、多沙的黄河口,径流于两侧堆积指状沙咀,沙咀下风侧形成粉砂粘土淤泥湾,沿岸流携运泥沙向渤海湾延伸为淤泥舌。4)径流与沿岸流组合作用的沉积模式,以长江口为代表,泥沙沿岸向南输运为主导,向海岸与向内陆架构成颗粒变细的带状沉积,外陆架出露残留砂。5)充填河口湾的三角洲,以珠江为代表,河流分汊与会潮点泥沙堆积,悬移质扩散至湾外,被沿岸流携带沿海岸向SW运移,外陆架为残留砂沉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上述河流均受到人为活动的改造影响,河流自然过程与河海交互作用效应均发生改变。本文主要以滦河三角洲为例阐述河-海交互作用与平原的地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海交互作用 沉积模式 黄河 江河 海岸海洋
下载PDF
浦东国际机场东移与九段沙生态工程 被引量:34
14
作者 陈吉余 李道季 金文华 《中国工程科学》 2001年第4期1-8,共8页
浦东国际机场东移建在潮滩之上 ,少占用了土地 ,却也影响了长江河口的湿地生态环境。上海市非常重视市政工程建设与湿地环境保护的问题 ,通过在长江河口的九段沙岛实施种青引鸟的生态工程 ,补偿湿地被占用而失去的生态功能 ;在九段沙中... 浦东国际机场东移建在潮滩之上 ,少占用了土地 ,却也影响了长江河口的湿地生态环境。上海市非常重视市政工程建设与湿地环境保护的问题 ,通过在长江河口的九段沙岛实施种青引鸟的生态工程 ,补偿湿地被占用而失去的生态功能 ;在九段沙中沙和下沙共引种芦苇 (Phragmitecommunis)和互花米草 (Spartinaal terniflora) 90hm2 。经过 3年连续监测 ,植物种群生长和扩散良好 ,鸟类数量有所增长 ,生态工程取得初步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工程 浦东国际机场 九段沙 江河 温地生态环境 温地环境保护
下载PDF
长江河口浮泥形成机理及变化过程 被引量:31
15
作者 李九发 何青 徐海根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2-310,共9页
1976年以来 ,在长江河口盐水楔和最大浑浊带活动的河道进行了 2 0余次现场观测。本文在现场观测资料基础上 ,确认长江河口浮泥由细颗粒泥沙组成 ,中值粒径在8— 1 1 5μm ,小于 2 μm的粘土占 2 8 1 8%— 36 39%。长江河口浮泥是悬沙... 1976年以来 ,在长江河口盐水楔和最大浑浊带活动的河道进行了 2 0余次现场观测。本文在现场观测资料基础上 ,确认长江河口浮泥由细颗粒泥沙组成 ,中值粒径在8— 1 1 5μm ,小于 2 μm的粘土占 2 8 1 8%— 36 39%。长江河口浮泥是悬沙在盐淡水混合环境中絮凝沉降于近底和风暴潮再悬浮泥沙形成的高浓度浑水层。在成因类型上分为憩流浮泥、盐水楔浮泥和风暴潮浮泥 ,第 1种在涨或落潮转流期低流时形成 ,规模大 ,厚度薄 ;第 2种在盐水楔发育时形成 ,规模较小 ,厚度较大 ;第 3种在大风后形成 ,规模大 ,范围广 ;若三者相遇 ,则浮泥厚度和范围最大。浮泥具有洪枯季、大小潮和风暴周期变化规律。长江河口河道宽浅 ,但河槽中动力作用较强 ,自然状态下浮泥层比较薄 ,在人工疏浚河槽中可以出现 1 0m多厚的浮泥层。浮泥层的变化与河口拦门沙的冲淤有良好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 浮泥 盐水楔 絮凝沉降 形成机理 风暴潮
下载PDF
长江河口拦门沙河床淤积和泥沙再悬浮过程 被引量:33
16
作者 李九发 何青 张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1-109,共9页
利用近20年来长江河口所观测的地形、水文、悬沙和河床沉积物资料,着重对1988、1989、1996和1997年最新观测资料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河口航道拦门沙河段来水来沙量大,潮流作用强,潮波变形明显,水流挟沙... 利用近20年来长江河口所观测的地形、水文、悬沙和河床沉积物资料,着重对1988、1989、1996和1997年最新观测资料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河口航道拦门沙河段来水来沙量大,潮流作用强,潮波变形明显,水流挟沙力强。该河段潮流速随时间和空间变化,又处在盐淡水交换地带,流域和海域来沙在此河床时淤时冲,悬沙与床沙交换频繁,表现在涨急、落急时将河床淤积层泥沙再次起动悬浮,憩流时又重新淤积河床,在一个潮周期中含沙量出现2高2低。近河床若存在一层浮泥时,在下击和上升流的作用下,在一个潮周期中河床泥沙被3次或4次再悬浮。在大潮期河床泥沙普遍扬起,小潮汛期间再次淤积,河床冲淤层变幅为0.2-0.4m左右(南槽)。洪季来沙多,使河床普遍发生淤积;而枯季来沙少,河床发生自然冲刷,多年平均冲淤层变幅为0.6m左右,部分河床可达1.4-2.4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 泥沙运动 泥沙再悬浮 拦门沙
下载PDF
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的悬沙输移特征 被引量:32
17
作者 贺松林 孙介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0-66,共7页
根据1988年洪、枯季在长江口南、北槽进行的最大浑浊带专项水文观测的资料,对悬沙输移的分项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最大浑浊带的悬沙输移过程存在明显的潮泵效应及强烈的悬沙、底沙双向交换;长江口南、北槽之间存在一个大尺... 根据1988年洪、枯季在长江口南、北槽进行的最大浑浊带专项水文观测的资料,对悬沙输移的分项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最大浑浊带的悬沙输移过程存在明显的潮泵效应及强烈的悬沙、底沙双向交换;长江口南、北槽之间存在一个大尺度的平面环向是沙输移,同时南、北槽自身还有次一级尺度的槽内平面环向悬沙输移。本文还探讨了最大浑浊带与拦门浅滩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 浑浊带 悬沙输移 潮泵效应
下载PDF
水利工程对长江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7
18
作者 姜翠玲 严以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47-551,共5页
我国对长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在干流和支流上已建和在建的许多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特别是规模宏伟的三峡大坝建设和南水北调工程,将显著改变长江的水、沙动态,改变营养物质的输移特征,不仅直接影响下游河道的水文、水环境条件,而且对... 我国对长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在干流和支流上已建和在建的许多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特别是规模宏伟的三峡大坝建设和南水北调工程,将显著改变长江的水、沙动态,改变营养物质的输移特征,不仅直接影响下游河道的水文、水环境条件,而且对远离工程的河口生态环境也将产生显著和潜在的影响。分析了由于上游蓄水和引水造成的河流径流量减少、季节分配变化而对水体营养物质输移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的影响,以及因上游来水来沙量减少对河口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水文因素是沼泽湿地和滨海湿地形成和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上游建坝蓄水以后。洪水的消除或洪泛次数减少削弱了河流与湿地之间的联系,造成湿地逐渐萎缩,甚至大面积丧失,生物食物链中断,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下降。入海径流量减少将造成海水沿河上溯,盐水人侵河道,并污染地下水,滩地土壤发生盐渍化。河流携带泥沙能力下降,将导致三角洲从淤积型向侵蚀型转化,海岸线蚀退。水利工程对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长期的、缓慢的、潜在的和极其复杂的,并且往往是上游各水利工程的叠加作用。因此在工程建设前后研究分析河口生态环境可能或已经遭受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行长期的跟踪、监测和评价,可为今后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江河 生态环境 资源 开发利用
下载PDF
长江口北支盐水倒灌的数值模型研究 被引量:38
19
作者 肖成猷 朱建荣 沈焕庭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24-132,共9页
Xiao Chengyou, Zhu Jianrong, Shen Huanti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stuarine and Coastal Research,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关键词 江河 盐水入侵 盐水倒灌 数值模型
下载PDF
上海滩涂后备土地资源及其可持续开发途径 被引量:30
20
作者 李九发 万新宁 +1 位作者 陈小华 徐海根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22,共6页
上海潮滩土地资源十分丰富,高程2m以上的滩涂面积为266km2,0m以上滩涂面积为896km2,-2m以上的滩涂面积为1513km2,-5m以上的滩涂面积达2699km2。这些淤积潮滩每年以20~350m的速度不断地向海淤涨。但以自然淤涨的速度与上海市建设需求的... 上海潮滩土地资源十分丰富,高程2m以上的滩涂面积为266km2,0m以上滩涂面积为896km2,-2m以上的滩涂面积为1513km2,-5m以上的滩涂面积达2699km2。这些淤积潮滩每年以20~350m的速度不断地向海淤涨。但以自然淤涨的速度与上海市建设需求的土地相比,仍然入不敷出。据统计,近50年来上海市圈围土地8.0×102km2,而城市建设占用农业耕地面积15×102km2。因此,必须通过人工促淤途径,加速中、低滩沼泽化和围涂造地的速度,扩大土地面积来满足上海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所需。但是,滩涂的开发要适度,要遵循自然演变的基本规律,同时需要与河口的综合开发治理和生态修复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备土地资源 可持续开发 上海 江河 滩涂资源 湿地生态系统 生态修复 土地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