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质油裂解制烯烃的HCC工艺 被引量:54
1
作者 沙颖逊 崔中强 +2 位作者 王明党 王国良 张洁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618-621,共4页
H C C 工艺( Heavy - oil Contact Cracking Process) 是针对乙烯生产原料重质化而开发研究的。主要是采用类似于催化裂化的流态化“反应- 再生”工艺技术,在性能良好的催化剂上,实现重油... H C C 工艺( Heavy - oil Contact Cracking Process) 是针对乙烯生产原料重质化而开发研究的。主要是采用类似于催化裂化的流态化“反应- 再生”工艺技术,在性能良好的催化剂上,实现重油直接裂解制乙烯,并兼产丙烯、丁烯和轻质芳烃,有效地拓宽了乙烯生产原料的选择范围。在典型的工艺条件下,不同的重质原料油( B M C I 值为20 ~50) 在中型提升管装置上,其乙烯质量产率可达19 % ~27 % ,其中,石蜡基常压渣油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 C2 ~ C4 总烯烃质量产率超过5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 乙烯 丙烯 HCC
下载PDF
近期渤海海域油气勘探的新突破 被引量:66
2
作者 薛永安 柴永波 周园园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共9页
通过勘探研究思路转变、地质认识创新及作业技术进步,近期渤海油田在盆地边缘小凹陷、中深层轻质高产油气、浅层重质油产能、潜山油气勘探等多个区域和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重新认识凹陷生排烃能力,完善渤海海域新近系浅水三角洲沉积模... 通过勘探研究思路转变、地质认识创新及作业技术进步,近期渤海油田在盆地边缘小凹陷、中深层轻质高产油气、浅层重质油产能、潜山油气勘探等多个区域和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重新认识凹陷生排烃能力,完善渤海海域新近系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提出断裂性质、结构、活动性等三因素联合控藏模式,明确了油气差异富集规律;提出陡坡带区域盖层下构造-地层(岩性)圈闭勘探理念,建立陡坡带"源-汇"时空耦合富砂机理,指导了中深层优质储层预测;建立渤海海域首个特稠油油藏模式,运用特稠油热采测试技术组合,实现了产能突破;明确花岗岩储层成因机理,提出花岗岩储层垂向分带序列和半定量评价标准,创新花岗岩潜山"似层状"油藏模式,丰富了潜山油藏类型。这些重大突破带动了渤海海域近期一系列大中型油气田的发现,使该区域新增储量稳步增长,所取得的认识及技术经验可为今后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勘探突破 边缘小凹陷 潜山
下载PDF
稠油开采技术 被引量:42
3
作者 阳鑫军 《海洋石油》 CAS 2003年第2期55-60,共6页
稠油不同于常规原油 ,主要是粘度大 ,难于用常规方法开采。文章针对稠油的特殊性质 ,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常规稠油开采技术 (如蒸汽法和火烧油层法 )的基本原理及这些技术的不足之处 ,并介绍了几种新的非常规开采稠油技术。
关键词 开采 开采技术 火烧层法 热力采 化学吞吐 蒸汽驱 蒸汽吞吐
下载PDF
海相优质烃源岩形成重质油与固体沥青潜力分析 被引量:35
4
作者 秦建中 李志明 +1 位作者 刘宝泉 张渠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0-285,291,共7页
通过中国海相烃源岩、浮游藻、底栖藻等大量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与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储层固体沥青发育特征相结合,认为海相优质烃源岩具备形成大量重质油及固体沥青的潜力。主要依据为:海相烃源岩主要成烃生物——浮游藻热压生油模... 通过中国海相烃源岩、浮游藻、底栖藻等大量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与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储层固体沥青发育特征相结合,认为海相优质烃源岩具备形成大量重质油及固体沥青的潜力。主要依据为:海相烃源岩主要成烃生物——浮游藻热压生油模拟实验表明在成熟早期(R。为0.45%~0.7%)就出现生油高峰,可以大量生成以非烃+沥青质为主的重质油,每吨TOC生成的原油最高可达1000kg以上,它也是形成储层固体沥青的主体;海相未成熟优质烃源岩(Ⅰ-Ⅱ1型干酪根,TOC大于2%)在成熟早期也可以大量生成以非烃+沥青质为主的重质油,每吨TOC总生油量可达300kg,约占最高生油量的50%以上,总生烃量的40%以上,它随干酪根类型变差、有机质丰度减小(TOC小于2%)、碳酸盐含量变低(小于5%)而逐渐减少;中国南方二叠系、下志留统龙马溪级海相优质烃源岩在成熟早期形成的重质油及在准同生至成岩作用早期呈悬浮态运移出来的沉积有机质,经后期埋深高温裂解与聚合可以大量形成储层固体沥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 烃源岩 固体沥青 潜力分析
下载PDF
低碳烯烃的生产技术进展 被引量:22
5
作者 宋昭峥 赵密福 +2 位作者 葛际江 蒋庆哲 鲍晓军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4年第2期42-48,共7页
综述了低碳烯烃的各种生产技术及其进展,详细介绍了石脑油和重质油裂解生产低碳烯烃技术、天然气制取低碳烯烃技术中的MTO技术和烃转化技术。结果表明,石脑油催化裂解生产低碳烯烃在二、三十年内仍占居着主导地位;应加大开发重质油催化... 综述了低碳烯烃的各种生产技术及其进展,详细介绍了石脑油和重质油裂解生产低碳烯烃技术、天然气制取低碳烯烃技术中的MTO技术和烃转化技术。结果表明,石脑油催化裂解生产低碳烯烃在二、三十年内仍占居着主导地位;应加大开发重质油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技术的力度和工业推广进程,拓宽生产低碳烯烃的原料来源;天然气储量丰富,价格较低,具有很大的原料优势,天然气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前景广阔,可能成为生产低碳烯烃的主导技术;乙烯装置建设规模继续向大型化发展,小型装置使低碳烯烃生产成本过高,生产的低碳烯烃缺乏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烃 催化裂解技术 石脑 天然气
下载PDF
神华煤直接液化残渣热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楚希杰 李文 +1 位作者 白宗庆 李保庆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3-397,共5页
通过热重分析技术考察了神华煤直接液化残渣的热解特性。结果表明,和煤热解相比,在相同条件下残渣热解具有更大的失重率和失重速率。残渣热失重分为三个阶段,在173℃以前为残渣热解第一阶段;从173℃~510℃是残渣热解第二阶段,此... 通过热重分析技术考察了神华煤直接液化残渣的热解特性。结果表明,和煤热解相比,在相同条件下残渣热解具有更大的失重率和失重速率。残渣热失重分为三个阶段,在173℃以前为残渣热解第一阶段;从173℃~510℃是残渣热解第二阶段,此阶段为残渣的主要失重阶段;510℃以后是残渣热解的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残渣继续失重,此阶段的失重是由于残渣的二次分解和残渣中的矿物质分解造成的。通过比较脱油前后残渣热失重曲线发现,残渣主要失重是由于残渣中重质油、沥青烯以及前沥青烯的热解以及挥发造成的。通过脱灰残渣的热解发现,与原残渣相比,脱灰后残渣的失重量变小,矿物质的分解和残渣中有机组分的缩聚是温度高于649℃以后残渣失重的主要原因。由热解特征参数看出,脱油残渣的初始热解温度、最大失重温度以及剧烈热解终温均高于原煤,说明和原煤相比,脱油后残渣中惰性组分不易热解。与原煤和四氢呋喃脱油渣相比,残渣具有最大的失重速率,这是由于残渣中含有大量重质油、沥青烯以及前沥青烯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液化残渣 热解 矿物
下载PDF
减压渣油特征化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石铁磐 胡云翔 +2 位作者 许志明 苏桐 王仁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7,共7页
在对多种渣油进行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及窄馏分性质分析的基础上,计算了三种减压渣油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窄馏分的WatsonK值,发现适用于原油及其轻馏分的WatsonK值不能表达渣油及其馏分的特性和分类。首次提出了以H/C... 在对多种渣油进行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及窄馏分性质分析的基础上,计算了三种减压渣油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窄馏分的WatsonK值,发现适用于原油及其轻馏分的WatsonK值不能表达渣油及其馏分的特性和分类。首次提出了以H/C原子比、分子量及密度三因素来表征减压渣油的特征参数KH。利用文献数据,以KH为依据对渣油的物性、热裂化、催化裂化及高温热解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KH值可以较好地体现渣油或其馏分的整体性质和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化参数 SFEF 减压渣 蒸馏
下载PDF
我国重质油的三维荧光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6
8
作者 刘伟 胡斌 +1 位作者 于敦源 程军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3-125,129,共4页
根据重质油含有芳香烃化合物的组成范围很宽、含量较高的特点,应用由激发波长、发射波长和荧光强度组成的三维荧光图谱,可以检测芳烃化合物组成、强度及其特征。实践证明该方法用于岩、土和地下水样品分析可为油气勘探提供可靠的地球化... 根据重质油含有芳香烃化合物的组成范围很宽、含量较高的特点,应用由激发波长、发射波长和荧光强度组成的三维荧光图谱,可以检测芳烃化合物组成、强度及其特征。实践证明该方法用于岩、土和地下水样品分析可为油气勘探提供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是识别不同性质原油、预测烃源岩性质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原 芳香烃 三维荧光图谱 荧光强度 地球化学参数
下载PDF
重质油梯级分离新工艺的工程基础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徐春明 赵锁奇 +3 位作者 卢春喜 孙学文 许志明 鄂承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393-2400,共8页
利用自行开发的重质油超临界精密分离新方法对国内外多种重质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质油超临界精细分离窄馏分的重要物理和化学性质随溶解度(分离收率)的增加而变化,通过萃取可以使重质油中的重金属、沥青质等浓缩在萃取残渣中,而萃取... 利用自行开发的重质油超临界精密分离新方法对国内外多种重质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质油超临界精细分离窄馏分的重要物理和化学性质随溶解度(分离收率)的增加而变化,通过萃取可以使重质油中的重金属、沥青质等浓缩在萃取残渣中,而萃取馏分性质得到明显改善,据此提出了'重质油梯级分离'新工艺。为此在1kg.h-1及10kg.h-1连续式溶剂梯级分离实验装置上,以戊烷C5为溶剂,进行了大港减渣及辽河减渣的深度梯级分离脱除残渣的实验室研究和中试研究,考察了溶剂比、温度、压力等因素对脱残渣油收率和性质的影响规律。得到了超临界萃取的优化工艺参数:萃取温度160~170℃,一、二段温差5~15℃;萃取压力4.0~5.0MPa;溶剂比4.0~4.5(质量比)。确定了合适的超临界回收条件:温度200~220℃,压力4.0~4.5MPa,可使溶剂和油得到有效的分离。根据萃取塔底所处的温度、压力条件及物料组成,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超临界条件下喷雾造粒技术,实现了硬沥青喷雾造粒并与萃取过程的耦合,并对硬沥青颗粒流化与输送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为'重质油梯级分离'新工艺的工业放大奠定了工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梯级分离 工程基础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仪——石油重质油的深度精密分离技术 被引量:25
10
作者 赵锁奇 许志明 +1 位作者 胡云翔 王仁安 《石油仪器》 2001年第4期12-15,32,共5页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仪依据溶剂在超临界态下特有的反常冷凝原理设计而成 ,结合了萃取和分馏两大过程的特点。采用超临界丙烷、丁烷、戊烷作溶剂 ,分离过程完全由计算机控制 ,原料在萃取釜中由超临界流体萃取 ,分馏柱的温差作用产生的内...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仪依据溶剂在超临界态下特有的反常冷凝原理设计而成 ,结合了萃取和分馏两大过程的特点。采用超临界丙烷、丁烷、戊烷作溶剂 ,分离过程完全由计算机控制 ,原料在萃取釜中由超临界流体萃取 ,分馏柱的温差作用产生的内回流可有效地改善分离选择性。线性升压程序使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由小到大 ,从而使重质油的馏分按分子量和极性大小顺序流出。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仪对高沸点物质的分离特别有效 ,可分离物质的常压当量沸点可达 10 0 0℃以上 ,已在石油重质油、润滑油、石蜡和地蜡、催化油浆、聚合物以及多种天然产物精密分离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萃取分馏仪 深度精密分离
下载PDF
延迟焦化工艺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13
11
作者 宋春财 亓玉台 +2 位作者 谢传欣 李会鹏 秦树仁 《抚顺石油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6,21,共7页
世界范围内原油重质化和劣质化速度增加快 ,而对轻质油产品的需求增大 ,重质燃料油的需求减少 ,加之对环境保护日益严格 ,导致原油资源供应与石油产品需求之间的矛盾与日俱增。延迟焦化技术因其设备投资少、工艺简单、技术成熟、可加工... 世界范围内原油重质化和劣质化速度增加快 ,而对轻质油产品的需求增大 ,重质燃料油的需求减少 ,加之对环境保护日益严格 ,导致原油资源供应与石油产品需求之间的矛盾与日俱增。延迟焦化技术因其设备投资少、工艺简单、技术成熟、可加工各类高含沥青质、硫和金属的重质渣油 ,最大量的生产馏分油产品 ,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重质油轻质化的重要手段 ,并得到了迅速发展 ,将在渣油深度加工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世界各国学者针对延迟焦化工艺技术进行研究和改进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提高液收和减少焦炭及气体产率、优化操作和提高质量等方面。综述了延迟焦化工艺的特点及国内外延迟焦化工艺的现状、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同时指出为取得更大经济效益 ,应充分利用现有装置重视组合工艺的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焦化 加工 工艺进展
下载PDF
重质油制轻烯烃的催化裂化家族工艺开发回顾及展望 被引量:24
12
作者 朱根权 汪燮卿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17,共8页
回顾了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重质原料制轻烯烃的催化裂化家族工艺的发展过程。这些技术与催化裂化工艺的不同在于其采用了新的工艺设备布置和特殊配方催化剂。催化裂化家族工艺主要包括以重质油为原料多产丙烯的催化裂解(D... 回顾了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重质原料制轻烯烃的催化裂化家族工艺的发展过程。这些技术与催化裂化工艺的不同在于其采用了新的工艺设备布置和特殊配方催化剂。催化裂化家族工艺主要包括以重质油为原料多产丙烯的催化裂解(DCC-Ⅰ)技术、多产丙烯兼顾生产优质汽油的催化裂解(DCC-Ⅱ)技术,最大量生产优质汽油和液化气(MGG)技术、用常压渣油最大量生产优质汽油和液化气(ARGG)技术,提高柴油并多产气体烯烃和液化气(MGD)技术,重油催化裂化提高异构C_(4)和C_(5)气体烯烃产率(MIO)技术,以重质油为原料最大量生产乙烯和丙烯的催化热裂解(CPP)技术,选择性催化裂解(MCP)技术、增强型催化裂解(DCC-plus)技术、高效催化裂解(RTC)技术。介绍了这些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的过程及结果,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为炼油向化工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乙烯 丙烯 液化气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残渣焦CO_2气化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楚希杰 李文 +2 位作者 李保庆 陈皓侃 白宗庆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6-150,共5页
比较了流化床条件下神华煤及其直接液化残渣焦在CO2气氛中的气化反应性,考察了添加液化催化剂、脱除矿物质以及脱除重质油对煤直接液化残渣气化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残渣焦的气化反应性比原煤焦好,残渣焦在1 000℃和1 100℃的气化... 比较了流化床条件下神华煤及其直接液化残渣焦在CO2气氛中的气化反应性,考察了添加液化催化剂、脱除矿物质以及脱除重质油对煤直接液化残渣气化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残渣焦的气化反应性比原煤焦好,残渣焦在1 000℃和1 100℃的气化反应性指数为0.135和0.290,而原煤焦的则为0.118和0.200。脱灰后残渣焦气化反应性低于脱灰后的煤焦,说明直接液化反应后剩余的难液化物质的气化反应性低于煤焦;未经脱灰处理的残渣焦气化反应性高于煤焦,反映了液化过程中富集的矿物质及铁系催化剂的催化气化活性。脱除残渣中的重质油会降低残渣焦的气化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 残渣气化 气化反应性 矿物 液化催化剂
下载PDF
可调循环比的延迟焦化工艺 被引量:14
14
作者 甘丽琳 徐江华 李和杰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11,共4页
传统的延迟焦化流程难以实现低循环比操作,而采用可调循环比流程可根据原料性质、产品要求、处理量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循环比,尤其在超低循环比下更显优点。通过生产操作实践证明,可调循环比工艺流程提高了延迟焦化装置操作的灵活性。
关键词 延迟焦化工艺 减压渣 循环比
下载PDF
青海油砂矿的物理化学特性 被引量:17
15
作者 高志农 许东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4,共4页
油砂矿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其开发利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利用多种分析手段 ,揭示了青海出露油砂的特殊有机物化学组成与分布及其物理性质 ,其轻质组分含量很高 ,饱和烃含量高达近一半 ,而胶质、沥青质重组分含量低 (<38 % ) ,H和C... 油砂矿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其开发利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利用多种分析手段 ,揭示了青海出露油砂的特殊有机物化学组成与分布及其物理性质 ,其轻质组分含量很高 ,饱和烃含量高达近一半 ,而胶质、沥青质重组分含量低 (<38 % ) ,H和C原子比甚高 ,直链烷烃分布规整 ,主要集中在C19~C37 范围 ,物理参数处在普通重油范围内 ;该种物理、化学性质独特的出露油砂在全球为首次发现 ,是青海油砂矿特殊的地理地质环境所造成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特性 砂矿 化学组成 组分分布 物理参数 仪器分析 开采方法 沉积岩 沥青
下载PDF
重质油族组成的分析方法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勇志 俞惟乐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491-497,共7页
重质油族组成的分析方法李勇志邓先(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炼制研究所,洛阳471023)俞惟乐(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730000)LiYongzhiandDengXianliang(PetroleumRefini... 重质油族组成的分析方法李勇志邓先(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炼制研究所,洛阳471023)俞惟乐(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730000)LiYongzhiandDengXianliang(PetroleumRefiningInstitute,Luoy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组成 分析方法
下载PDF
薄层色谱-火焰离子检测技术在重质油族组成分析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20
17
作者 毕延根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88-391,共4页
报道了TLC -FID技术在重质油族组成分析中的应用。在本文提供的方法下 ,可对重质油中族组成 (饱和烃 ,芳香烃写 ,胶质等 )进行有效分离和检测。方法的重复性优于经典柱色谱。该技术居有快速 ,准确 ,样品及溶剂用量少等特点。在给定试验... 报道了TLC -FID技术在重质油族组成分析中的应用。在本文提供的方法下 ,可对重质油中族组成 (饱和烃 ,芳香烃写 ,胶质等 )进行有效分离和检测。方法的重复性优于经典柱色谱。该技术居有快速 ,准确 ,样品及溶剂用量少等特点。在给定试验条件下 ,原油的种类和实际点样量不影响FID的响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C-FID 经典液相色谱 组分分析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重质油加工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8
作者 孙昊 范喆 +2 位作者 韩伟 杨清河 邵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50-1260,共11页
随着全球石油资源重质化趋势不断加剧,常规重质油加工技术面临着愈发严峻的挑战。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子活化手段,具有原料适应性强、工艺流程短、碳排放低等优势,为重质油高效加工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围绕制备乙炔、碳纳... 随着全球石油资源重质化趋势不断加剧,常规重质油加工技术面临着愈发严峻的挑战。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子活化手段,具有原料适应性强、工艺流程短、碳排放低等优势,为重质油高效加工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围绕制备乙炔、碳纳米材料、合成气及加氢产物等应用方向,介绍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重质油加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归纳重质油及其模型化合物在不同反应体系的转化规律、调控方法和反应机理,总结现有低温等离子体重质油加工技术的优势与不足,同时探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未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对该技术规模化应用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乙炔 碳纳米材料 合成气 加氢
下载PDF
适于生产大宗石油化工原料的原油优化选择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小伟 章群丹 田松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63-670,共8页
原油特性与工艺路线相匹配是炼油厂最大化生产大宗石油化工原料的重要途径。针对典型原油加工路线,就适宜于生产大宗石油化工原料的世界主要油区原油进行了优化选择,结果表明:采用<350℃馏分收率和链烷烃含量2种性能比较原油直接裂... 原油特性与工艺路线相匹配是炼油厂最大化生产大宗石油化工原料的重要途径。针对典型原油加工路线,就适宜于生产大宗石油化工原料的世界主要油区原油进行了优化选择,结果表明:采用<350℃馏分收率和链烷烃含量2种性能比较原油直接裂解性能时,中东地区原油是生产乙烯的较理想原料。构建由链烷烃、一环环烷烃和一环芳烃组成的裂化指数,对减压馏分油的催化裂解性能进行比较,发现来自北非、亚太等地区的原油是生产丙烯同时兼顾芳烃的较好原料。针对以加氢裂化为核心工艺的多产芳烃加工路线,以残炭和金属含量对渣油加氢工艺进行优选,表明南美地区渣油需采用浆态床加氢工艺加工,中东地区渣油采用沸腾床加氢工艺加工较好,亚太、非洲地区渣油可采用固定床加氢工艺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宗石化工原料 优选
下载PDF
木材正辛醇液化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邹献武 杨智 秦特夫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45-1548,共4页
溶剂溶解技术是生物质液化的重要过程之一。为了在温和条件下从生物质中生产高质量的液体燃料,有必要开发新型液化溶剂。而对液化产物的分析则是评价溶剂液化效果的主要途径。在不锈钢高压釜中进行杨木粉在酸化正辛醇中的液化反应,对液... 溶剂溶解技术是生物质液化的重要过程之一。为了在温和条件下从生物质中生产高质量的液体燃料,有必要开发新型液化溶剂。而对液化产物的分析则是评价溶剂液化效果的主要途径。在不锈钢高压釜中进行杨木粉在酸化正辛醇中的液化反应,对液化产物先后用丙酮,正己烷萃取,得到液化残渣、重质油和轻质油。通过对液化残渣、重质油和轻质油的红外光谱分析考察了木材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液化规律和转化机理。结果表明,木材液化油品是复杂的混合物,含有羟基、羰基、甲氧基、芳基和醚类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比木质素更容易液化。纤维素/半纤维素主要转化为轻质油,而木质素液化产物主要是重质油。在150℃木质素液化降解生成小分子芳烃,继续升高液化温度导致小分子芳烃重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液化 红外光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