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5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文学的观念与叙述——《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谈 被引量:30
1
作者 钱理群 洪子诚 +1 位作者 旷新年 吴晓东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7-54,共8页
由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撰写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日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文学史是根据1987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同名著作修订而成。1998年8月27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了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 由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撰写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日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文学史是根据1987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同名著作修订而成。1998年8月27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了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出版座谈会。这里选发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对现代文学史的观念与叙述的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性” 中国文学 文学史叙述 通俗小说 通俗文学 当代文学 文学史观 三十年 文学
原文传递
宝卷学发凡 被引量:29
2
作者 濮文起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2期78-84,共7页
宝卷是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的专用经典,是从事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研究必不可少的基本资料;宝卷又是流传在中国下层社会的一种通俗文学,亦是从事中国民间俗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珍贵史料。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中外学者都对宝卷产生了浓厚... 宝卷是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的专用经典,是从事中国民间秘密宗教研究必不可少的基本资料;宝卷又是流传在中国下层社会的一种通俗文学,亦是从事中国民间俗文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珍贵史料。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中外学者都对宝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搜集到著录,从整理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秘密宗教 通俗文学 明清时期 中国民间 学术研究价值 文学史研究 民间宝卷 民间传说 《世界宗教研究》 民间秘密教门
原文传递
稗戏相异论——古典小说戏曲“叙事性”与“通俗性”辨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谭帆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4-123,共10页
本文通过对古典小说戏曲的整体考察,揭示了作为“文本”的小说戏曲在“叙事性”、“通俗性”和本体观念上的差异,认为戏曲的精神实质是“诗”的,而小说的精神实质是“史”的。“词余”和“史余”观念正清晰地表现出了两种文体之间的内... 本文通过对古典小说戏曲的整体考察,揭示了作为“文本”的小说戏曲在“叙事性”、“通俗性”和本体观念上的差异,认为戏曲的精神实质是“诗”的,而小说的精神实质是“史”的。“词余”和“史余”观念正清晰地表现出了两种文体之间的内在差异。同时, 作为通俗文学,小说戏曲在“文人化”进程和“文人化”程度上也有着重要的区别。20世纪的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研究以“叙事文学”和“通俗文学”观念为其指导思想,这种研究观念曾给加世纪的小说戏曲研究带来了生机,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本文在探索小说戏曲相异性的基础上就此提出了新的研究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戏曲 叙事文学 通俗文学 相异性
原文传递
释道“转世”“谪世”观念与中国古代小说结构 被引量:22
4
作者 孙逊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9-75,共7页
道教为中国本土宗教,它和中国文学本就有着很深的渊源。佛教虽自国外传入,但也迅速浸淫到中国文学的各个领域。其中特别是作为通俗文学的小说,和民间化了的宗教尤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密切的关系不仅大量表现在小说的内容上,而且还... 道教为中国本土宗教,它和中国文学本就有着很深的渊源。佛教虽自国外传入,但也迅速浸淫到中国文学的各个领域。其中特别是作为通俗文学的小说,和民间化了的宗教尤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密切的关系不仅大量表现在小说的内容上,而且还表现在小说的形式中。本文拟就佛道两教的“转世”、“谪世”观念和古代小说的结构关系作一粗浅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结构 中国文学 古代小说 转世 释道 通俗文学 结构关系 文学
原文传递
从金庸作品看文化语境中的武侠小说 被引量:21
5
作者 周宁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52-164,共13页
本文首先通过对金庸武侠小说的文本阅读,发现其中一个普遍性的意义模式,即几乎所有故事的动机都是主人公的“身世之谜”。这个身世之谜由混乱或邪恶的血缘关系造成,注定人物出入江湖的命运。叙事深层如此关心血缘注定的身世问题,只有在2... 本文首先通过对金庸武侠小说的文本阅读,发现其中一个普遍性的意义模式,即几乎所有故事的动机都是主人公的“身世之谜”。这个身世之谜由混乱或邪恶的血缘关系造成,注定人物出入江湖的命运。叙事深层如此关心血缘注定的身世问题,只有在20世纪华人文化语境中才能得到解释。本文第二个论述层次从具体作品分析进入到作品与文化语境的相互诠释,发现金庸武侠小说的意义模式与现代华人文化的内在精神是一致的。侠客的身世是民族文化命运的隐喻。金庸武侠小说与文化精神在深层意义上的契合,提供了理解武侠小说结构与功能的基点:武侠小说的文化意义胜于文学意义,它是华人世界中最普遍的文化仪式。于是进入第三个论述层次:既然武侠小说是一种文化仪式,批评就不能套用纯文学的理论范畴与系统;就必须承认幻想的合理性与意义深度,叙述模式的因袭与规范化重复等纯文学否定的东西。武侠小说的创作与阅读使华人——不论是精英还是大众——在幻想中完成了文化认同的仪式,而这种仪式对于文化传统维持自身的延续性与个体获得社会归属感都是至关重要的,武侠小说的真正意义在于华人文化对它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侠小说 文化语境 金庸作品 意义模式 《天龙八部》 血缘关系 通俗文学 金庸武侠小说 文学 文化仪式
原文传递
民俗学对文艺学发展的作用 被引量:24
6
作者 钟敬文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6-88,共3页
我国文艺学研究,应该面向整体的文学创作,它包括三个层次:精英文学、通俗文学、口头文学。后者构成了民间文学的主体。就目前而言,大量的民间文学创作,没有被文艺学作为应有的研究对象进行理论概括,而只是集中于精英文学,这样的... 我国文艺学研究,应该面向整体的文学创作,它包括三个层次:精英文学、通俗文学、口头文学。后者构成了民间文学的主体。就目前而言,大量的民间文学创作,没有被文艺学作为应有的研究对象进行理论概括,而只是集中于精英文学,这样的文艺学是不完全的。对于文艺学,应该多角度的理解,文艺不仅是社会现象,还是一种文化现象,因此不能排除从民俗学、民族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多角度进行文艺理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学研究 精英文学 民间文学 口头文学 文艺理论 通俗文学 文学创作 应该 整体 心理学
下载PDF
建立多元化的文学史观 被引量:24
7
作者 吴晓东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15,共8页
对“现代性”的重估是一个令人颇费踌躇的课题,稍不留神,就可能被误解为“现代性终结论”论者的同调,很难划清与后现代主义者们之间的界限;或者被简单地归属到“本土化”倡导者的阵营,成为复兴中国文化的保守主义言论。这一课题所牵涉... 对“现代性”的重估是一个令人颇费踌躇的课题,稍不留神,就可能被误解为“现代性终结论”论者的同调,很难划清与后现代主义者们之间的界限;或者被简单地归属到“本土化”倡导者的阵营,成为复兴中国文化的保守主义言论。这一课题所牵涉的国际的与国内的、历史的与现实的、文化的与社会的诸种背景太过复杂。这种复杂性也同样存在于本文试图讨论的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文学史观 文学史研究 通俗文学 民间文学 启蒙主义 激进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 西方文学
下载PDF
“言”与“不言”之间——《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总序 被引量:19
8
作者 钱理群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5-35,共11页
我们所说的“沦陷区文学”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占领地区的中国文学,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区文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以北平为中心的华北沦陷文学,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沦陷... 我们所说的“沦陷区文学”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占领地区的中国文学,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区文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以北平为中心的华北沦陷文学,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沦陷区文学。此外,南京、武汉、香港等沦陷区的文学活动也有所涉及。按照这样的概念内涵与外延的规定,台湾日据时代的文学与上海孤岛时期的文学均不在本大系的编选与考察范围之内。 沦陷区文学研究,一直是现代文学研究的“生荒地”,十数年来,只有少数人在默默耕耘。这除了沦陷区文学作品散失较多,资料残缺不全等客观原因外,恐与人们对沦陷区文学的实际情况,作者的特殊处境缺乏了解与体察有关。因此,有许多“想当然”的并且似乎是不容置疑的先验结论,其实是相当隔膜的。我们的考察也就有必要从“设身处地”的理解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沦陷区文学 张爱玲 “言” 作家 日常生活 东北沦陷区 “乡土文学 东北沦陷时期 文学活动 通俗文学
下载PDF
福尔摩斯在中国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欧梵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15,共8页
“福尔摩斯”这个名字,在中文世界中至今家喻户晓。一般华人读者恐怕早已忘了这位英国大侦探的原名Sherlock Holmes(当年哪一位始作俑的译者把Holmes中的“霍”音译成“福”,也有待语言学家考证)。学术界研究福尔摩斯的人也不多。
关键词 福尔摩斯 中国 通俗文学 霍桑 侦探小说 程小青
下载PDF
通俗文学的传统与网络类型小说的历史参照系 被引量:20
10
作者 范伯群 刘小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0-114,共15页
在2014年7月召开的"全国网络文学理论研讨会"上,就网络文学如何弘扬主流价值观等六大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讨。在这六大问题中以"承传与吸纳"的论述最为单薄。这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研究网络文学的有些专家,对古... 在2014年7月召开的"全国网络文学理论研讨会"上,就网络文学如何弘扬主流价值观等六大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讨。在这六大问题中以"承传与吸纳"的论述最为单薄。这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研究网络文学的有些专家,对古代与近现代的通俗文学传统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研究,这和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在总结性发言中提到的"我们需要对通俗文学传统有广博和深入的认识"的要求是不相称的。本文试就通俗文学的传统漫谈网络文学的历史参照系,探讨前辈通俗作家的哪些有益经验值得网络文学作家去承传与吸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文学 网络类型小说 历史参照系
原文传递
现代文学发生中的现代性问题 被引量:18
11
作者 旷新年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6-24,共9页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元话语性质 文学革命——胡适一直执拗地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不仅是一个充满纠葛的文学“尝试”,而且也是一个复杂的文化价值的重建运动。因此,不但作为一种文学实践,而且作为意识形态的有用武器,中国现代...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元话语性质 文学革命——胡适一直执拗地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不仅是一个充满纠葛的文学“尝试”,而且也是一个复杂的文化价值的重建运动。因此,不但作为一种文学实践,而且作为意识形态的有用武器,中国现代文学长期以来就是备受关注的领域。在30年代,《中国新文学大系》和各种版本的新文学史著作的出版便已构成一显明的现象。50年代初,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为解释结构的王瑶等现代文学史教材的修撰,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中国现代文学不仅作为历史中的一个具体阶段,而且成为一种元话语的展示。中国现代文学的浮沉荣辱和沧海桑田的复杂经历也正是系于它的元话语性质。现代文学的元话语性质使之成为一种能用来进行再度阐释和可以不断借用的理论资源。8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对于现代性的重新发掘,不只是对于五四启蒙理想的简单的历史追溯与焊接,而且同时也为“新时期”文学研究配置了丰富的话语资源,并且显示了巨大的解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意识形态 中国文学 进化论 中国现代性 文学发生 通俗文学 元话语 现代主义
下载PDF
关于中国当代玄幻文学的文化思考 被引量:16
12
作者 马睿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28-32,共5页
当前,玄幻文学的兴盛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通俗文学现象。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探讨了玄幻文学的历史渊源和现状,以代表性作品为例分析了中国当代玄幻文学的文化身份和创作特点,并指出玄幻文学在艺术上和思想内涵上还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玄幻文学 通俗文学 双重世界 创作空间
下载PDF
才子佳人小说类型研究──才子佳人小说文化透视之二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坎龙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31-37,共7页
关键词 才子佳人小说 类型研究 文化透视 通俗文学 世情小说 排除障碍 团圆结局 叙事模式 作品 平山冷燕
下载PDF
《白鹿原》:隐秘岁月的消闲之旅 被引量:15
14
作者 孟繁华 《文艺争鸣》 CSSCI 1993年第6期66-68,共3页
90年代的文学将是“平民文学的节日”,平民文学将在这一时刻举行隆重的庆典。我们看到:“严肃文学”正在经历由中心向边缘的滑动过程,平民文学在大众的欢呼声中正长驱直入,以胜利者的姿态肆无忌惮地横扫当代中国文坛。在这一情势下,“... 90年代的文学将是“平民文学的节日”,平民文学将在这一时刻举行隆重的庆典。我们看到:“严肃文学”正在经历由中心向边缘的滑动过程,平民文学在大众的欢呼声中正长驱直入,以胜利者的姿态肆无忌惮地横扫当代中国文坛。在这一情势下,“严肃”文学作家在迅捷地部分组织撤退,他们放弃了坚持已久的精神高地,舒展了“哈姆雷特”沉思而忧郁的眉头,以半是忸怩半是热望的姿态纵身跳入了黑压压的人群,实现了与大众的相结合。他们以训练有素的捕捉能力,在短时间里轻而易举地击溃了各路捷足先登的野路子的杂牌军,使大众读者再度倾倒,他们的名字也被各种大众传媒,炒得红极一时。其代表性的作家便是来自陕军的两员骁将:贾平凹与陈忠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平民文学 相结合 严肃文学 贾平凹 代表性 陈忠实 作家 中国文坛 通俗文学
原文传递
“分离”与“回归”——绘图本《中国文学史》(20世纪)的写作构想 被引量:14
15
作者 钱理群 吴晓东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7-44,共8页
一 1993年冬,应一家出版社之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董乃斌等同志合作,编写了彩色绘图本《中国文学史》。我们负责全书最后一编,即“二十世纪文学”部分。尽管全书带有一定的通俗,普及性质,我们仍然在不违反总的体例前提下,进... 一 1993年冬,应一家出版社之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董乃斌等同志合作,编写了彩色绘图本《中国文学史》。我们负责全书最后一编,即“二十世纪文学”部分。尽管全书带有一定的通俗,普及性质,我们仍然在不违反总的体例前提下,进行了一些学术性的探讨——这是又一次自觉的“重写文学史”。 我们这次“重写”,最大特点是,一方面采用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为保持全书体例的统一,在具体提法上作了一些变通,称为“新世纪的文学”),并落实到文学史的文本叙述中,可以说,这是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与描述的文学史写作尝试。另一方面,我们所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二十世纪文学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文学现象 20世纪 传统文学 张爱玲 通俗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作家作品
下载PDF
一部令人震撼的民族秘史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建军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4-38,共5页
阅读《自鹿原》将成为我永难忘怀的记忆。它从始至终撕扯着我,燃烧着我,好几次使我激动地放下手中的杂志。陷入了对我们这个苦难的民族、对近百年浸透了血泪的中国历史、对书中人物生死沉浮的深深的思索。很久没有读到这样的好作品了。... 阅读《自鹿原》将成为我永难忘怀的记忆。它从始至终撕扯着我,燃烧着我,好几次使我激动地放下手中的杂志。陷入了对我们这个苦难的民族、对近百年浸透了血泪的中国历史、对书中人物生死沉浮的深深的思索。很久没有读到这样的好作品了。这部卓越的长篇史诗性作品的问世,使寂寞而黯淡的文坛一下子又热闹起来、明亮起来。《白鹿原》使那些辞意夷泰媚俗浮滑的通俗文学、那些不动声色绵软无力的“新写实”小说和日益虚浮、夸饰和模式化的纪实文学相形见绌。《白鹿原》以自己成功的艺术形式、圆整的人物塑造、深邃的思想开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陈忠实 民族秘史 长篇小说 中国历史 白嘉轩 通俗文学 人物塑造 艺术形式 近百年
下载PDF
接受与变形:中国当代先锋小说中的后现代性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宁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37-149,共13页
本文认为,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泛文化现象和文艺思潮,80年代初进入中国文坛,随后在先锋小说中便被创造性地接受,形成某种与其他中国作家和西方后现代主义作家同中有异的独特性——后现代性。其基本特征为:(1)自我的失落和反主流文化;(2)... 本文认为,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泛文化现象和文艺思潮,80年代初进入中国文坛,随后在先锋小说中便被创造性地接受,形成某种与其他中国作家和西方后现代主义作家同中有异的独特性——后现代性。其基本特征为:(1)自我的失落和反主流文化;(2)反对现存的语言习俗;(3)二元对立及其意义的分解;(4)返回原始和怀旧取向;(5)精英文学与通俗文学之界限的模糊;(6)嘲弄性模仿和对暴力的反讽式描写。对于这种实验性或探索性的创作,作者着重考察了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当代先锋小说中的接受与变形,并分析了它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后现代主义 先锋小说 中国当代 后现代性 现代主义作家 后现代主义文学 反讽 中国文学 通俗文学 二元对立
原文传递
“普及”与“提高”之辩--论五十年代精英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势力之争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均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7-142,共6页
新中国初期,通俗文学并未如时论所言完全绝灭。相反,包括革命通俗文艺在内的说唱文学受到政策扶持,繁盛异常,甚至逾过雅俗疆界威胁到精英文学的生存。这激起精英文学势力的持续反弹。围绕地方刊物展开的两次"普及"与"提... 新中国初期,通俗文学并未如时论所言完全绝灭。相反,包括革命通俗文艺在内的说唱文学受到政策扶持,繁盛异常,甚至逾过雅俗疆界威胁到精英文学的生存。这激起精英文学势力的持续反弹。围绕地方刊物展开的两次"普及"与"提高"之辩,是精英势力与通俗势力关于出版资源的龃龉与博弈。精英势力挪用《讲话》与"群众"之名,暗中抵制并最终在事实上瓦解了通俗化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文学 精英文学 五十年代 政策扶持 说唱文学 通俗文艺 地方刊物 出版资源
原文传递
恐怖文学类型特征论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家恕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65-168,共4页
以主流文学的尺度考量恐怖文学,将导致对该文学类型的根本否定,但这是一种抹杀多样性的一元化文学观。恐怖文学是通俗文学的一个亚类,“奇诡”的题材、强势情节为重心的结构、扁平形态的人物形象、普适性的主题是其类型特征,自有其独立... 以主流文学的尺度考量恐怖文学,将导致对该文学类型的根本否定,但这是一种抹杀多样性的一元化文学观。恐怖文学是通俗文学的一个亚类,“奇诡”的题材、强势情节为重心的结构、扁平形态的人物形象、普适性的主题是其类型特征,自有其独立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文学 通俗文学 情节结构 人物形象 审美意识
下载PDF
生命由梦想展开——论史铁生散文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尧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9-32,共4页
文学该走去的方向何在?史铁生说:“就是现世的空白处,在时尚所在不屑的领域。”是的,史铁生正是在现世的空白处自由地诉说着,沉重而又轻灵地把我们牵回生命的梦想。 史铁生并不喧哗,但他的声音清晰而有魅力。解读《我与地坛》,使我们... 文学该走去的方向何在?史铁生说:“就是现世的空白处,在时尚所在不屑的领域。”是的,史铁生正是在现世的空白处自由地诉说着,沉重而又轻灵地把我们牵回生命的梦想。 史铁生并不喧哗,但他的声音清晰而有魅力。解读《我与地坛》,使我们有可能逼近史铁生的心魂,进而理解其文化关怀的方式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铁生 《好运设计》 人本困境 生存困境 《我与地坛》 终极关怀 审美意义 史铁生散文 通俗文学 宗教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