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K细胞的制作及对不同肿瘤细胞株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隋承光 孟凡东 +5 位作者 王晓华 王扬 蒋涛 戚新 王晓颖 姜又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0-211,共2页
目的:制备细胞因子激活杀伤(CIK)细胞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及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经干扰素γ(IFNγ),CD3McAb,白介素2(IL2),白介素1α(IL1α)诱导,制作CIK细胞,以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 目的:制备细胞因子激活杀伤(CIK)细胞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及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杀伤作用。方法: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无血清培养基经干扰素γ(IFNγ),CD3McAb,白介素2(IL2),白介素1α(IL1α)诱导,制作CIK细胞,以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的免疫表型,MTT法检测其对不同肿瘤细胞株的杀瘤活性。结果:CIK细胞与LAK细胞相比增殖速度快、最终增殖倍数高。CIK细胞主要由CD3和CD56双阳性细胞构成。CIK细胞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活性。结论: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抗肿瘤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激活杀伤细胞 肿瘤 过继免疫治疗
下载PDF
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立煌 王青青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9-344,共6页
随着肿瘤学、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和交叉渗透,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突飞猛进。肿瘤免疫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和被动免疫治疗及过继免疫疗法,其基础和临床研究均呈上升趋势,但真正用于临床还有许多困... 随着肿瘤学、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和交叉渗透,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突飞猛进。肿瘤免疫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和被动免疫治疗及过继免疫疗法,其基础和临床研究均呈上升趋势,但真正用于临床还有许多困难,面临许多挑战。在对肿瘤微环境的进一步深入认识的基础上,肿瘤的免疫治疗将会成为一个进展更加迅速的研究领域,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综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治疗 免疫疗法 免疫逃逸 主动免疫治疗 被动免疫治疗 过继免疫治疗
下载PDF
穿心莲内酯与rIL_(2)促进LAK细胞生长及细胞表型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陈牧 孙振华 徐立春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用穿心莲内酯 (CXLNZ)和rIL2 对LAK细胞进行促增殖及细胞表型研究 ,结果表明 ,CXLNZ在少量rIL2 的协同下可以明显促进LAK细胞的增殖 ,呈现 1+1>2的生物效应 ,其在促免疫活性细胞生长方面有类似rIL2 作用 ,50 μg/ml效应相当于r... 目的 用穿心莲内酯 (CXLNZ)和rIL2 对LAK细胞进行促增殖及细胞表型研究 ,结果表明 ,CXLNZ在少量rIL2 的协同下可以明显促进LAK细胞的增殖 ,呈现 1+1>2的生物效应 ,其在促免疫活性细胞生长方面有类似rIL2 作用 ,50 μg/ml效应相当于rIL2 2 0 0 0U/ml的生物效应 ;经CXLNZ作用的LAK细胞表型 (CD3、CD4 、CD8)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提示 ,CXLNZ在促进免疫细胞的生长 ,调节细胞平衡 ,增强免疫功能等方面不失为一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rIL_(2) LAK细胞 细胞表型 中药 肿瘤 过继免疫治疗
下载PDF
MtbAK细胞与CD3AK、LAK细胞体外增殖和杀瘤活性比较 被引量:15
4
作者 胡建国 侯彦强 +3 位作者 陈勇 闵宏林 宋秀宇 李柏青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377-379,共3页
目的 :比较结核杆菌抗原激活的杀伤细胞 (MtbAK)、CD3AK及LA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和杀瘤活性。方法 :分别用结核杆菌抗原 (Mtb Ag)、CD3mAb和rIL 2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在含rIL 2的RPMI 16 40培养液中诱导扩增MtbAk、CD3AK和... 目的 :比较结核杆菌抗原激活的杀伤细胞 (MtbAK)、CD3AK及LA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和杀瘤活性。方法 :分别用结核杆菌抗原 (Mtb Ag)、CD3mAb和rIL 2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在含rIL 2的RPMI 16 40培养液中诱导扩增MtbAk、CD3AK和LAK细胞 ,用计数法动态观察细胞扩增情况 ,在流式细胞仪上分析MtbAK中的γδT细胞比例 ,以MTT法检测三种扩增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 :与CD3AK和LAK细胞相比 ,MtbAK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较高的细胞毒活性。结论 :MtbAK细胞在体外更易于扩增 ,具有较高的杀瘤活性 ,有可能应用于肿瘤患者的临床过继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伤细胞 抗体依赖细胞毒性 MtbAK细胞 CD3AK细胞 LAK细胞 细胞体外增殖 肿瘤 过继免疫治疗
下载PDF
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5
作者 蔡俊霞 吴锦昌 +1 位作者 王彬 谭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共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8例确诊为晚期胃癌并采用DC-CIK联合化疗的患者为联合治疗组,选取临床资料相近的...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共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8例确诊为晚期胃癌并采用DC-CIK联合化疗的患者为联合治疗组,选取临床资料相近的同期进行单纯化疗的28例晚期胃癌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及卡氏评分(Karnofsky,KPS)的变化及临床疗效,并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56+和CD4+/CD8+的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CD3+、CD4+和CD4+/CD8+的比例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的细胞因子IL-12和IFN-γ的水平治疗后有所上升(P<0.05),治疗组IL-2、IL-12和TNF-α的水平治疗后有所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为78.6%,与对照组(53.6%)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KPS评分总提高率为82.14%,与对照组的57.1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DC-CIK联合化疗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DC-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望成为胃癌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胃癌 过继免疫治疗
下载PDF
DCIK细胞用于肺癌临床免疫治疗 被引量:13
6
作者 朱柠 陈小东 +1 位作者 刘祥麟 张尚权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251-256,共6页
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和同源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共培养细胞树突状细胞调节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IK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并观察DCIK细胞治疗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学活性及副反应。收录12例确诊肺癌经标... 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和同源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共培养细胞树突状细胞调节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IK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并观察DCIK细胞治疗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学活性及副反应。收录12例确诊肺癌经标准治疗方案治疗的患者,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诱导出DC和CIK细胞共培养后,观察DCIK细胞表型,用MTT法测体外细胞毒活性;当效靶比为20∶1、10∶1时,DCIK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杀伤率分别为55%、46.2%。所有患者均接受一定剂量的D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反应、不良反应。1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4例,病情稳定1例,近期有效率为41.6%,疾病控制率为50%,病情进展共6例,其中死亡2例。与DCIK细胞回输前相比,患者CD4+、CD8+、CD56+均有明显的升高(P<0.05),这表示可以诱导患者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除两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发热外,其余患者基本无不良反应。DCIK细胞在肺癌免疫治疗中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亦是新的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细胞,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肺癌 过继免疫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共培养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 被引量:15
7
作者 周东风 翟丽娜 +5 位作者 潘峰 白燕 蔡和花 吴耀辉 金润铭 孟浦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细胞(DC-CIK)过继免疫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2011年5月本院确诊经联合化疗后达完全缓解的47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临床资料,观察DC-CIK过继...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细胞(DC-CIK)过继免疫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2011年5月本院确诊经联合化疗后达完全缓解的47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临床资料,观察DC-CIK过继免疫治疗过程中细胞采集、细胞培养、细胞回输的安全性,随访过程中通过定期检测其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来评估其远期安全性;DC-CIK过继免疫治疗后通过定期进行患儿骨髓细胞学、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初步评判其疗效。结果47例患儿接受DC-CIK治疗后44例患儿持续完全缓解(CCR),CCR率达93.62%;治疗前MRD阳性的9例患儿,8例治疗后转阴。47例患儿共接受DC-CIK过继免疫治疗61例次,不良反应轻微,单个核细胞采集术后局部有轻微疼痛,且均在术后2 h左右自行缓解。细胞培养过程中进行3次病原体检测,仅1例次培养出毛霉菌。细胞回输过程中23例次出现发热,10例次出现皮疹。中位随访41(5~72)个月未见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损害,未见感染性疾病、第二肿瘤等的发生。结论 DC-CIK过继免疫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操作流程简便易行、安全性好,获得了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继免疫治疗 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原文传递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抗肿瘤机制及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蒋敬庭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37-841,共5页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一群体外诱导的以CD3+CD56+T细胞为主的异质细胞群,具有效应CD8+T细胞的TCR特异性和非MHC限制性抗肿瘤活性的特点。采用荷瘤小鼠模型进行CIK临床前研究,结果表明CIK对实体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均有明显的抗...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一群体外诱导的以CD3+CD56+T细胞为主的异质细胞群,具有效应CD8+T细胞的TCR特异性和非MHC限制性抗肿瘤活性的特点。采用荷瘤小鼠模型进行CIK临床前研究,结果表明CIK对实体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均有明显的抗肿瘤效应。临床研究证实CIK可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无毒副作用。用免疫学与基因工程方法增强CIK疗法的特异性和细胞毒活性,寻求其疗效判断的生物学标志及CIK治疗的纳入与排除标准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过继免疫治疗 肿瘤
下载PDF
肿瘤患者自体CIK细胞治疗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朝晖 王丰 +3 位作者 华东 刘志辉 吴小红 任金冬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 从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高效诱导扩增CIK细胞并观察自体CIK过继免疫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利用抗CD3单抗、IL 2、γ IFN等细胞因子从12例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诱导扩增CIK细胞,分3次自体回输;并用流式细... 目的 从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高效诱导扩增CIK细胞并观察自体CIK过继免疫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利用抗CD3单抗、IL 2、γ IFN等细胞因子从12例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诱导扩增CIK细胞,分3次自体回输;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回输前后患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变化.结果 CIK细胞经13d培养后细胞总数和CD3+CD56+T效应细胞均获得大量增殖,分别平均增殖123(46~301)倍和1656(177~5130)倍.肿瘤患者经自体CIK细胞免疫治疗后,CD3、CD4T细胞和NK细胞比例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 可从不同恶性肿瘤患者PBMC中高效诱导扩增CIK细胞;自体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且副作用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继免疫治疗 CIK细胞 T细胞亚群 自然杀伤细胞
下载PDF
联合治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郑乐 陈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52-56,共5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过继免疫治疗及多西他赛联合顺铂(DP)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DP化疗组(化疗组,n=30)及DC-CIK细...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过继免疫治疗及多西他赛联合顺铂(DP)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DP化疗组(化疗组,n=30)及DC-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联合DP化疗组(联合组,n=30)。2个疗程后,评估2组患者治疗效果、免疫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比较2组患者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客观有效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均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外周血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CD3^(+)、CD8^(+)、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和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CD4^(+)水平以及CD4^(+)/CD8^(+)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以上指标低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3.33、6.37个月,联合组分别为6.40、8.40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生存情况优于化疗组。结论DC-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联合DP化疗方案有利于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化疗 免疫 过继免疫治疗
下载PDF
自体CIK细胞免疫疗法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魏彪 蒋文军 唐小兰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CIK细胞过继性免疫疗法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体外利用抗CD3单抗、IL-2、IFN-γ等细胞因子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诱导扩增CIK细胞,培养11~14 d后,分3个疗程回输患者体内,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 目的观察自体CIK细胞过继性免疫疗法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体外利用抗CD3单抗、IL-2、IFN-γ等细胞因子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诱导扩增CIK细胞,培养11~14 d后,分3个疗程回输患者体内,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改善状况,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回输前后患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变化。结果86例接受自体CIK细胞治疗患者中,PR+MR为72例,总缓解率为83.72%。治疗前、后肿瘤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CIK细胞经培养后细胞总数和CD3、CD56 T效应细胞均获得大量增殖,自体回输免疫治疗后,CD3、CD4 T细胞和NK细胞比例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PBMC中可高效扩增CIK细胞,自体回输能显著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K细胞 过继免疫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肝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沈宗毅 李卯晨 +5 位作者 白素杭 杨庆坤 张富涵 唐茂 郭疆瑜 杨昭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26-2338,共13页
肝细胞肝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是肝癌大国,每年肝癌的死亡病例数位居全球第一。免疫治疗是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后新兴的癌症治疗手段,其通过解除肿瘤微环境对免疫细胞的抑制... 肝细胞肝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是肝癌大国,每年肝癌的死亡病例数位居全球第一。免疫治疗是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后新兴的癌症治疗手段,其通过解除肿瘤微环境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并激活机体免疫功能,实现控制和杀伤肿瘤细胞。常用的免疫治疗的方法有免疫检查点治疗、过继免疫治疗和肿瘤疫苗治疗等。与传统治疗手段相比,免疫治疗因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等优点,逐渐成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文中就免疫治疗在肝癌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治疗 过继免疫治疗 肿瘤疫苗
原文传递
放疗联合自身免疫细胞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月华 刘军权 +5 位作者 曹卉 陈惠萍 陈复兴 陈玲 张颂 吕小婷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1-427,共7页
目的:比较自身免疫细胞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后宫颈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和生存期差异。方法:68例宫颈癌患者,放疗组38例,联合治疗组30例;分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分别诱导培养CD3 AK细胞... 目的:比较自身免疫细胞联合放疗与单纯放疗后宫颈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和生存期差异。方法:68例宫颈癌患者,放疗组38例,联合治疗组30例;分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分别诱导培养CD3 AK细胞、CIK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γδT细胞和NK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CD19+、CD16+CD56+和γδT细胞的比例和数量及PBMC中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阳性表达率。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结果:联合治疗组大多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改善,联合组卡氏评分高于放疗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患者的免疫细胞绝对值显著高于放疗组(P<0.05);PBMC的穿孔素、颗粒酶及CD107 a均高于治疗前(P<0.05),并显著高于放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中,患者(Ⅰb-Ⅳ期)1、2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3%(28/30)、83.3%(25/30)和76.6%(23/30),明显高于放疗组的86.82%(33/38)、68.4%(26/38)和57.9%(22/38)(P<0.05);以Ⅱb和Ⅲ期患者疗效最显著。结论:放疗联合自身免疫细胞治疗宫颈癌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并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过继免疫治疗 放射治疗 免疫功能 免疫细胞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伟 于慧杰 江其生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5年第2期139-141,共3页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AR—T细胞)是将单链抗体技术和T细胞活化基序结合应用的一种新的免疫治疗技术,具有特异、持久的肿瘤杀伤效应,在B淋巴细胞白血病、B淋巴瘤及实体瘤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效果,但也存在着脱靶效应...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AR—T细胞)是将单链抗体技术和T细胞活化基序结合应用的一种新的免疫治疗技术,具有特异、持久的肿瘤杀伤效应,在B淋巴细胞白血病、B淋巴瘤及实体瘤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效果,但也存在着脱靶效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移植物抗宿主病等潜在的风险。文章就CAR—T细胞原理、优势、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继免疫治疗 嵌合抗原受体 肿瘤免疫
原文传递
化疗联合CIK/DC细胞治疗中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洁 耿杰 +1 位作者 韩正祥 高向阳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457-459,共3页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和树突状细胞(DC)联合化疗治疗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中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化疗联合过继免疫治疗组)32例,对照组(单纯化疗组)31例,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和树突状细胞(DC)联合化疗治疗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中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化疗联合过继免疫治疗组)32例,对照组(单纯化疗组)31例,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化疗联合CIK/DC细胞治疗后,总有效率(CR+PR)为65.62%。对照组单纯化疗后,总有效率为41.94%。2组之间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P〈0.05)。研究组第1、2年生存率为96.4%、87.3%,对照组第1、2年生存率为91.3%、8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疗联合过继免疫治疗中晚期结肠癌近期疗效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结肠癌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过继免疫治疗
下载PDF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锦鹏 傅昭粤 +5 位作者 宣国云 张哲 郑卓驹 王子源 姜东伯 杨琨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1期1-5,共5页
肿瘤一直是人类亟待攻克的难题之一,目前治疗肿瘤的方法有手术切除、放疗、化疗、肿瘤靶向药物、过继免疫治疗、肿瘤疫苗等。而传统肿瘤疗法已显示出"天花板效应",随着肿瘤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技术等研究不断深入,肿瘤... 肿瘤一直是人类亟待攻克的难题之一,目前治疗肿瘤的方法有手术切除、放疗、化疗、肿瘤靶向药物、过继免疫治疗、肿瘤疫苗等。而传统肿瘤疗法已显示出"天花板效应",随着肿瘤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技术等研究不断深入,肿瘤免疫治疗在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应用中蓬勃发展。虽然近几年存在关于肿瘤免疫疗法负面报道,且其距临床大规模推广仍存在差距,但是肿瘤免疫疗法不断显示出的特有优势、巨大潜力及良好的临床前景使其成为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治疗 嵌合抗原受体 免疫监测点 过继免疫治疗
下载PDF
基于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新策略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艺 赵颖颖 韩双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3-390,共8页
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修饰T细胞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新手段,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诱人的应用前景为肿瘤生物治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舞台。CAR将识别肿瘤相关抗原的单链抗体和T细胞的活化基序相结合,... 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修饰T细胞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新手段,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诱人的应用前景为肿瘤生物治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舞台。CAR将识别肿瘤相关抗原的单链抗体和T细胞的活化基序相结合,通过基因转导赋予T细胞肿瘤靶向性、更强的杀伤活性和持久的生命力。自1989年Eshhar等首次提出CAR以来,CAR已从第一代发展至含有共刺激分子的第二、三代,CAR的Ⅰ/Ⅱ期临床试验在白血病、淋巴瘤、黑素瘤等恶性肿瘤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也面临脱靶效应、细胞因子风暴、移植物抗宿主病等潜在的安全性问题,未来研究将集中于设计更安全的第四代CAR、甄选具备最佳治疗潜质的T细胞亚群、优化临床治疗方案、完善临床前试验模型等方面。相信随着免疫学、基因治疗和细胞工程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CAR从实验室向临床转化的障碍将会逐一扫除,CAR有望成为主流的肿瘤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过继免疫治疗 肿瘤靶向治疗
下载PDF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圣杰 王亚男 +2 位作者 王士玉 刘源 邬素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15期2982-2986,共5页
肿瘤免疫治疗是继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手段,因其具有特异性高、疗效显著等优点而备受学者们的关注。随着对肿瘤微环境和肿瘤逃逸机制的深入了解,调动机体免疫系统去抵御肿瘤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向。肿瘤... 肿瘤免疫治疗是继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手段,因其具有特异性高、疗效显著等优点而备受学者们的关注。随着对肿瘤微环境和肿瘤逃逸机制的深入了解,调动机体免疫系统去抵御肿瘤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向。肿瘤免疫治疗主要包括特异性疗法和非特异性疗法,目前以肿瘤疫苗和单克隆抗体为代表的特异性免疫疗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但肿瘤免疫治疗仍存在认识不足、临床适应证有限等问题,与此同时,我国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较国外仍相对不足且面临一些特殊的问题。本文将对目前已有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及评价体系进行综述,并对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和治疗思路展开讨论,此外还将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深入探讨这一新兴疗法的缺陷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肿瘤疫苗 单克隆抗体 过继免疫治疗 疗效评价
原文传递
CIK细胞辅助治疗Ⅲ期胃癌 被引量:8
19
作者 石亮荣 蒋敬庭 +7 位作者 吴骏 邓海峰 张红宇 陆明洋 李敏 徐斌 赵洁敏 吴昌平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2年第3期240-243,共4页
目的分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辅助治疗Ⅲ期胃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8例Ⅲ期胃癌根治术后行6周期化疗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3例患者于辅助化疗结束后接受CIK细胞治疗至少3个周期为CIK治疗组,45例患者单纯化疗为对照组。对... 目的分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辅助治疗Ⅲ期胃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8例Ⅲ期胃癌根治术后行6周期化疗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3例患者于辅助化疗结束后接受CIK细胞治疗至少3个周期为CIK治疗组,45例患者单纯化疗为对照组。对CIK细胞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进行随访观察,对2组总生存期与无瘤生存期进行比较。结果第1次CIK细胞治疗后2周时,CD3+细胞与CD4+/CD8+比值显著升高,2个月时又下降到接近治疗前水平,而CIK细胞连续治疗3周期后2个月CD3+细胞与CD4+/CD8+比值均维持在高水平。CIK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2.0±2.6)个月与(36.0±2.9)个月,2组中位无瘤生存期分别为(34.0±2.7)个月与(25.0±2.8)个月,2组总生存期与无瘤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CIK细胞辅助治疗Ⅲ期胃癌可以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缓肿瘤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过继免疫治疗 辅助化疗
下载PDF
CIK细胞治疗泌尿系统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解燕华 钟一鸣 +3 位作者 孟明耀 刘运洪 魏传钰 侯宗柳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并观察CIK细胞治疗泌尿系统肿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学活性及副反应.方法 2007年7月至2010年3月共收录10例泌尿系统肿瘤患者进行CIK细胞治疗,经标准治疗方案治疗的患者,取外周...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并观察CIK细胞治疗泌尿系统肿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学活性及副反应.方法 2007年7月至2010年3月共收录10例泌尿系统肿瘤患者进行CIK细胞治疗,经标准治疗方案治疗的患者,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诱导出CIK细胞培养后,观察CIK细胞表型,用MTT法测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当效靶比为16:1、8:1时,CIK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杀伤率分别(93.59±6.69)%和(76.78±14.23)%.前列腺癌2例,病情有较好的缓解,其中1例前列腺特异抗原和游离抗原治疗后均下降;4例肾癌完全缓解,1例SF,AFP和CEA在CIK治疗3个疗程后降至正常值.膀胱癌4例,部分缓解3例;与CIK细胞回输前相比,患者CD3+、CD4+、CD8+均有显著升高(P<0.05),这表示可以诱导患者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10例患者在输注CIK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CIK细胞在泌尿系统肿瘤免疫治疗中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亦是新的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细胞,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泌尿系统肿瘤 过继免疫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